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扇块化阈值判定的机载激光雷达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杨喜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95,共5页
激光受扫描区域与摄像点间角度、方向以及间隔距离等因素影响,导致激光可覆盖区域有限,从而影响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扇块化阈值判定的机载激光雷达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方法。扇块化阈值包括最大扫描距离阈值... 激光受扫描区域与摄像点间角度、方向以及间隔距离等因素影响,导致激光可覆盖区域有限,从而影响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扇块化阈值判定的机载激光雷达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方法。扇块化阈值包括最大扫描距离阈值和畸变系数阈值,利用其判定机载激光雷达扇形块区域;采用最大熵值预测模型与调节系数处理扇形块区域数据,结合小波变换实现机载激光雷达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检测到在4、6、7检测点处,道路宽度信息发生了变化,而且可以有效检测出区域内的障碍物,从而提高可通行区域的检测准确性,具备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可通行区域 在线检测 障碍物识别 扇块化阈值 小波变换函数
下载PDF
从青柯亭本到《择翻聊斋志异》——兼论《择翻聊斋志异》的价值
2
作者 柏秀叶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26-38,共13页
清道光年间,翻译进士布吉尔根·札克丹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部分作品翻译成了满文,称作《择翻聊斋志异》,因为是满汉对照本,又称《合璧聊斋志异》。这一满文翻译本不仅是满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该... 清道光年间,翻译进士布吉尔根·札克丹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部分作品翻译成了满文,称作《择翻聊斋志异》,因为是满汉对照本,又称《合璧聊斋志异》。这一满文翻译本不仅是满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该书自刊刻伊始,即在满、蒙、锡伯、达斡尔等民族广泛传播,学界对此已有很充分的认识,但对于此书的价值与汉文本《聊斋志异》的来源还认识不足。通过考查这一择翻本,我们不仅可以明确布吉尔根·札克丹选入的这一百二十九篇作品皆来自于清乾隆年间的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还可以发现,其之所以入选《择翻聊斋志异》,是出于“有功于名教”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爱奇幻曲折、文辞佳丽的作品,而这一选择标准,与他的人生阅历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翻聊斋志异》 札克丹 青柯亭本 劝世
下载PDF
“太乙神针”在岭南的传播与改良
3
作者 郑洪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359-1363,共5页
太乙神针是指将药物加艾绒配制成的艾条点燃后隔符纸按压熨于穴位的方法,是一种在临床具有显著疗效的灸疗方法。太乙神针法最初由清代的范毓?在广东做官之际传入岭南,此后得以广泛传播。在岭南地区流行的由清代顺德周桂山所辑的《经验... 太乙神针是指将药物加艾绒配制成的艾条点燃后隔符纸按压熨于穴位的方法,是一种在临床具有显著疗效的灸疗方法。太乙神针法最初由清代的范毓?在广东做官之际传入岭南,此后得以广泛传播。在岭南地区流行的由清代顺德周桂山所辑的《经验良方》著作中,记载有一种独特的隔姜灸“太乙神针”法,其出现时间早于1856年叶圭所创的隔姜罩碗的“太乙神针灸法”。对比清代19种有关“太乙神针”著作,发现这种独特的隔姜灸“太乙神针”法仅记载于几种岭南医书中,其太乙神针药方(组成药物为麝香、川乌、草乌、生南星、生半夏、雄黄、雌黄、丁香、细辛、威灵仙、蜈蚣、硫黄,共12味)中不加艾绒,而是将药物制备成药块进行隔姜灸。该文对岭南隔姜灸“太乙神针”法的来源与特点进行考述,以期为临床灸法的拓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乙神针 岭南 艾条 药块 隔姜灸 传播 改良 范毓? 清代
下载PDF
刘李庄油田雁107断块沙四段裂缝型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傅强 冯冲 +3 位作者 刘永斗 高翠欣 李淑民 庞宝锐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对饶阳坳陷刘李庄油田雁107断块古近系沙四段裂缝型砾岩油藏的地层沉积、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的研究,认为雁107断块沙四段沉积期属于溶蚀垮塌扇沉积,多个断块高点控制了砾岩扇体的展布,砾岩扇体总体上具有自北东向南西方向伸展的趋势... 通过对饶阳坳陷刘李庄油田雁107断块古近系沙四段裂缝型砾岩油藏的地层沉积、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的研究,认为雁107断块沙四段沉积期属于溶蚀垮塌扇沉积,多个断块高点控制了砾岩扇体的展布,砾岩扇体总体上具有自北东向南西方向伸展的趋势,总体上属于受断层分割的块状底水裂缝型油藏。根据雁107断块沙四段裂缝型砾岩油藏6个小层剩余油纵横向分布特征,认为雁107断块裂缝型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是受砾岩储层沉积旋回、裂缝发育及开采期注水方式的影响。提出了改变目前的注水方式是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断块 裂缝型砾岩油藏 剩余油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青油田樊107块欠注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5
作者 戴群 王鹏 +2 位作者 殷文亭 韩蕊 谭云贤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6年第6期22-24,共3页
针对高青油田樊107块注水井高压欠注难题,通过对该油田储层的物性、注入水水质、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试验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高青油田樊107块储层欠注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储层原始物性差(平均渗透率为8.7×10^(-3)μm^2),注入... 针对高青油田樊107块注水井高压欠注难题,通过对该油田储层的物性、注入水水质、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试验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高青油田樊107块储层欠注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储层原始物性差(平均渗透率为8.7×10^(-3)μm^2),注入水水质不达标,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是欠注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储层损害的措施和手段,以期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注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青油田 107 低渗透 欠注 配伍性 治理对策
下载PDF
矿石大块率控制技术及应用
6
作者 崔雪峰 韩荣灿 孟祥宇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为了降低矿石大块率,设计更合理、更加符合眼前山的中深孔爆破参数,结合眼前矿山实际,分析眼前山中深孔爆破大块率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使用扇形孔延时爆破的方式降低大块率;并用间隔装药的方式,提高炸药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大... 为了降低矿石大块率,设计更合理、更加符合眼前山的中深孔爆破参数,结合眼前矿山实际,分析眼前山中深孔爆破大块率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使用扇形孔延时爆破的方式降低大块率;并用间隔装药的方式,提高炸药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大块的产生。采用扇形孔延时爆破的方式,同时改善装药结构,能有效的降低大块率,减少中深孔爆破大块的产生。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金属矿大块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爆破 大块率 间隔装药 扇形孔 延时爆破
下载PDF
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7
作者 陈启南 程俊生 +2 位作者 冯国良 杨德强 刘畅 《录井工程》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砂砾岩体,由于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前人尚未对该区砂砾岩体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成因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粒度分析、重...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砂砾岩体,由于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前人尚未对该区砂砾岩体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成因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粒度分析、重矿物组合特征以及古地貌恢复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物源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砂砾岩体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物源来自于东部茨榆坨潜山凸起,同时大湾区块位于茨榆坨潜山凸起倾没端,是主物源的优势倾泻方向,有利于形成规模扇体。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砂砾岩体展布特征,从而为大湾区块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寻找有利目标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陡坡带 沉积特征 近岸水下扇 成因探讨 东部凹陷 大湾区块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阿3断块下白垩统沉积相研究
8
作者 贾方 曾庆桥 +5 位作者 王睿思 周贤 王秀伟 严梦颖 崔洁 贾博涵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1期49-60,共12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部马尼特坳陷东部阿尔善构造带南部的阿南凹陷阿3断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断块的无水采油期、断块的低含水开发期、断块的中低含水期,目前为断块的高含水开发期,进入开发瓶颈期,开发矛盾突出。以阿3断块下白垩... 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部马尼特坳陷东部阿尔善构造带南部的阿南凹陷阿3断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断块的无水采油期、断块的低含水开发期、断块的中低含水期,目前为断块的高含水开发期,进入开发瓶颈期,开发矛盾突出。以阿3断块下白垩统的阿尔善组阿四段和腾格尔组腾一段为研究对象,开展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和测井曲线电性特征等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阿尔善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内扇、扇中亚相,至腾格尔组沉积末期发育滨浅湖亚相;(2)平面上受北部阿南大断层的影响,砂体多为北东—南西向展布,垂向上沉积过程中发育水进沉积体系域,水体自下而上逐渐变深,水域扩大;(3)由于相变导致的物性变化制约剩余油挖潜,在沉积相指导下,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寻找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域。研究区域构造背景、物源方向、时空演化基础上总结阿3断块近岸水下扇沉积模式,寻找优质储层为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阿3断块 白垩统 近岸水下扇 滨浅湖 沉积相
下载PDF
断陷盆地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主控因素——以饶阳凹陷留107区块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金凤鸣 侯凤香 +5 位作者 焦双志 李熹微 涂太明 赵晨 王鑫 孙守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6-995,共10页
通过对饶阳凹陷留107区块断层-岩性油藏的解剖,明确了该类型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留107区块位于饶阳凹陷中部富油气的肃宁构造与大王庄构造的结合部,为东西两侧受断层夹持的NE向单斜构造,储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上亚段—东营组三... 通过对饶阳凹陷留107区块断层-岩性油藏的解剖,明确了该类型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留107区块位于饶阳凹陷中部富油气的肃宁构造与大王庄构造的结合部,为东西两侧受断层夹持的NE向单斜构造,储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上亚段—东营组三段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分流河道及河流相砂体。留107区块断层-岩性油藏富集程度高,开发效果好,其成藏与富集的关键因素是:1区块西北侧低部位断层在主生排烃期(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期)持续性活动,沟通了油气源,区块东、西两侧高部位断层在主生排烃期前就停止了活动,起到封挡作用;2小于35%的中低砂/地比和断层与砂体的走向斜交,有利于断层-岩性油藏的形成和富集,并形成平面上多个油藏、纵向上多套层系的成藏特征;3区域性稳定的盖层控制了油气的主要聚集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性油藏 成藏主控因素 断陷盆地 饶阳凹陷 沙河街组一段上亚段 东营组三段 107区块
下载PDF
纯107块低渗透油藏注气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黄凯 李闽 +2 位作者 李道轩 李春芹 梁彬 《海洋石油》 CAS 2006年第4期62-65,73,共5页
纯107块新区油田是低渗透油藏。这类油藏注水开发困难、井况较差、油井产量低。“注气开发”是国内外针对低渗透油藏最为有效的开采方法。针对纯107块新区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研究了注气开采方案,运用数值模拟器论证了不同井数、不同... 纯107块新区油田是低渗透油藏。这类油藏注水开发困难、井况较差、油井产量低。“注气开发”是国内外针对低渗透油藏最为有效的开采方法。针对纯107块新区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研究了注气开采方案,运用数值模拟器论证了不同井数、不同注入气体、不同注气速度、不同注气时机对油藏开发指标和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通过注气开采,能大幅度提高该区块的原油采收率;不同注气速度、注入介质对增油和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新增生产井和注气井,也可大幅度增加原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 低渗透油藏 注气 数值模拟 开发指标 采收率
下载PDF
冀中凹陷留107断块堵漏和防漏相结合固井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秦国宏 覃毅 +4 位作者 蔡鹏 刘书冬 谈涛 王福昌 张晓静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第4期48-50,57,共4页
通过优选低密度堵漏型水泥浆体系、优化技术措施、完善工艺流程,研究了堵漏和防漏相结合固井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固井合格率100%,解决了该区块固井难题,为后续勘探开发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冀中凹陷 107断块 堵漏 防漏
下载PDF
进气条件对扇形孔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刘鹏敏 崔晓峰 +1 位作者 林翅翔 戴韧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9-325,共7页
在横流进气条件下,基于气膜冷却平板实验研究了不同吹风比下横流比为0、0.2和0.4和入口(横流上游侧和下游侧)堵塞对扇形孔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流比由0.4降到0.2时,扇形孔的气膜偏斜程度降低,气膜性能提高;横流比进一步降到0... 在横流进气条件下,基于气膜冷却平板实验研究了不同吹风比下横流比为0、0.2和0.4和入口(横流上游侧和下游侧)堵塞对扇形孔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流比由0.4降到0.2时,扇形孔的气膜偏斜程度降低,气膜性能提高;横流比进一步降到0,气膜偏斜方向相反,偏斜程度反而增强,气膜性能降低;横流下游侧堵塞加剧了气膜偏斜程度,气膜冷却效果变差,而横流上游侧堵塞改变了气膜偏斜方向,增强了气膜覆盖效果。因此入口堵塞对扇形孔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程度与孔的位置和冷气流动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效率 堵塞 扇形孔 横向进气
下载PDF
田湾核电VVER型机组厂用电系统国产化进程中若干问题分析
13
作者 刘宇 程凯 《电工技术》 2023年第9期219-221,共3页
田湾一期工程使用全套的俄罗斯技术和设备,其二次保护系统及自动装置仍普遍采用电磁式,近年来已逐步更新换代为微机保护。田湾二期工程在设计思路上沿袭了一期的设计思路,相对于设备的不断更新,原有的设计思路也存在着诸多需要重新思考... 田湾一期工程使用全套的俄罗斯技术和设备,其二次保护系统及自动装置仍普遍采用电磁式,近年来已逐步更新换代为微机保护。田湾二期工程在设计思路上沿袭了一期的设计思路,相对于设备的不断更新,原有的设计思路也存在着诸多需要重新思考分析的地方。针对田湾核电一期、二期先后两次厂用电源切换失败事件和6 kV母线低电压保护误动触发机组降功率停堆事件,从设计思路本身出发,对原有设计提出改进建议,并就发电机励磁变冷却风机系统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用电源切换 PT二次断线闭锁 励磁变冷却风机
下载PDF
西天山尼勒克北于赞一带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扇三角洲相沉积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永军 金朝 +3 位作者 胡克亮 葛海影 李鸿 林列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70-1478,共9页
分布于新疆伊犁盆地北缘尼勒克北于赞一带的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下部为砾岩、砂砾岩、岩屑砂岩,厚度大于345m,属扇三角洲相;中部以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和鲕粒灰岩为主,夹钙泥质粉砂岩,富含早石炭世腕足、珊瑚、菊石、苔藓虫、层孔虫... 分布于新疆伊犁盆地北缘尼勒克北于赞一带的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下部为砾岩、砂砾岩、岩屑砂岩,厚度大于345m,属扇三角洲相;中部以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和鲕粒灰岩为主,夹钙泥质粉砂岩,富含早石炭世腕足、珊瑚、菊石、苔藓虫、层孔虫等多门类海相化石,厚182.97m,属滨海相浅滩亚相;上部为砾岩、含砾粗砂岩、岩屑砂岩等粗碎屑岩,厚度大于751m,海相腕足、珊瑚、菊石和陆相植物化石混生,属扇三角洲相。此次新确立的三角洲相建造与前人所述本组在伊宁地区均属浅海相沉积建造显著有别。结合区域资料证实,下石炭统在伊宁盆地南部为弧前深海半深海相沉积,在中部阿吾拉勒北坡为弧后浅海相沉积,而盆地北缘的于赞一带则为典型的扇三角洲相沉积,这一新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伊宁盆地早石炭世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沙克组 扇三角洲相 尼勒克北 伊宁地块 西天山
下载PDF
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早石炭世硅化木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建科 李智佩 +2 位作者 徐学义 茹艳娇 李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57-1562,共6页
在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琼阿希河谷中首次发现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地层中腕足、珊瑚化石的鉴定结果,将地层的时代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因此该硅化木的产出层位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硅化木产于阿克沙克组底部黑色... 在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琼阿希河谷中首次发现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地层中腕足、珊瑚化石的鉴定结果,将地层的时代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因此该硅化木的产出层位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硅化木产于阿克沙克组底部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中,这套岩性组合形成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伊犁地块北缘阿克沙克组底部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确定和硅化木化石的发现说明:研究区早石炭世维宪期不是一套连续的海相沉积,而是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研究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古陆地不远。这一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伊犁地块早石炭世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块北缘 早石炭世 阿克沙克组 硅化木 扇三角洲
下载PDF
变频运行离心引风机轴向共振问题诊断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金 李钢 +4 位作者 张华东 李凯伦 孙祖毅 孙大伟 姜蕾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3,29,共7页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风机转子及支撑系统的共振问题。以某电厂7号机组离心式引风机为例,通过现场振动测试、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方面对离心风机在变频调速情况下振动突然增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变频调速离心引风机而...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风机转子及支撑系统的共振问题。以某电厂7号机组离心式引风机为例,通过现场振动测试、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方面对离心风机在变频调速情况下振动突然增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变频调速离心引风机而言,在某个或几个转速发生振动突然增大的现象时,轴承座轴向支撑刚度及转子轴向共振频率(轴向摇摆disc-wobble)是影响轴向振动的关键参数。通过实践治理发现,对于这类风机转子共振现象,通过提高轴承座刚度,缩短转轴长度以及加固叶轮与转轴连接刚度等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风机在特定转速下的轴向振动,消除共振现象,该研究结果及治理经验对于电站风机设备的转子及支撑系统共振治理有着广泛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引风机 共振 轴承座 共振频率
下载PDF
整体不稳定注水技术在大芦湖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平志 毛振强 +2 位作者 晋战稳 郑光燕 赵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8-70,共3页
大芦湖油田樊29块是典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后投产,经过10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常规调配效果越来越差。在油藏精细研究基础上,借鉴低渗透油藏研究的新理念和新成果,结合数值模拟、测井解释成果、油藏... 大芦湖油田樊29块是典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后投产,经过10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常规调配效果越来越差。在油藏精细研究基础上,借鉴低渗透油藏研究的新理念和新成果,结合数值模拟、测井解释成果、油藏工程方法、油层渗流力学理论、室内试验等技术手段和理论,对该块中高含水期的动态调配方法进行探索,提出“变井排注水驱替井排间剩余油、变周期注水增大注水波及体积、变幅度注水改变渗流方向”的灵活注水方式。经过矿场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降低自然递减、改善水驱状况的目的,增加可采储量18.3×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注水 动态调配 参数优选 大芦湖油田 樊29块
下载PDF
基于交错叶轮技术的横流风机气动声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田杰 欧阳华 +1 位作者 李游 郑志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2,共6页
为了有效降低空调器室内机横流风机离散频率噪声,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交错叶轮技术对空调器室内机横流风机气动及声学性能的影响。对节间交错角度分别为0°、3.50°、4.00°和5.14°的横流风机气动声学试验结果... 为了有效降低空调器室内机横流风机离散频率噪声,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交错叶轮技术对空调器室内机横流风机气动及声学性能的影响。对节间交错角度分别为0°、3.50°、4.00°和5.14°的横流风机气动声学试验结果显示,节间交错叶轮可在不影响横流风机气动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离散频率噪声,但对宽频噪声影响不大。建立基于Lighthill声类比理论以及傅里叶变换性质的横流风机离散频率噪声预测模型,用于分析不同叶轮交错角对横流风机离散频率噪声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该模型可有效地分析横流风机节间交错叶轮交错角度与叶片通过频率及其谐波分量处噪声的关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横流风机节间交错叶轮最佳交错角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器 横流风机 交错叶轮 离散频率噪声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扇三角洲储层构型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乐 王志章 +2 位作者 于兴河 马海洋 曹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5,共8页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油藏经过20多年注水开发,油水关系复杂,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扇三角洲沉积模式、特征及沉积微相岩、电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克上组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按照复合分流河道、单期分...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油藏经过20多年注水开发,油水关系复杂,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扇三角洲沉积模式、特征及沉积微相岩、电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克上组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按照复合分流河道、单期分流河道、单一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单一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等级次进行储层构型单元的识别与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克上组单期分流河道界面主要包括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河道冲刷界面;单一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具有4种识别标志,分别为河道间溢岸及泥质沉积、河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异、河道砂体厚度差异和河道砂体测井响应差异。进而确定研究区基于储层构型分析的沉积微相分布特征:扇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的厚度多大于4m,宽度多大于300m,最大可达1500m;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宽度为100~740m,厚度为1~8m;心滩微相在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占主体地位,呈土豆状、块状分布,厚度为3~9m,宽度为150~750m,长度为200~800m。综合分析储层构型单元及界面与剩余油饱和度模拟结果认为,研究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构型单元、界面及构造因素综合控制,形成大量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储层构型 剩余油分布特征 上克拉玛依组 五2东区
下载PDF
川滇块体东北缘晚第四纪区域气候-地貌分析及其构造地貌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桂华 徐锡伟 +2 位作者 袁仁茂 闻学泽 郑荣章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7-854,共18页
地貌年代是新构造特别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构造带所在的区域气候变化过程和地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利用众多的年代学数据,从区域尺度对地貌的年代、形态和物质组成等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了该区冰川地... 地貌年代是新构造特别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构造带所在的区域气候变化过程和地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利用众多的年代学数据,从区域尺度对地貌的年代、形态和物质组成等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了该区冰川地貌、河流阶地和冲洪积扇的演化特征,揭示了区域气候变化与区域性地貌演化存在的内在对应关系。气候变化产生的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变化控制了该区冰川地貌和流水地貌的演化。区域内冰川地貌主要是末次冰期的产物,对应于末次冰期两个冰阶,河流作用在7~10ka和1~5ka两个阶段改造末次冰期堆积地貌形成相应的侵蚀地貌。主要河流阶地发育对应于降水量剧烈变化的气候过程,其中形成三级阶地面的流水下切作用最强,随后堆积的深厚物质是二级阶地的主体,并一直没有被后期流水下切作用蚀穿,与气候变化的强度等特点对应。区内冲洪积扇主要有3个堆积时期,即3~5ka,7~10ka和20~25ka,主要发育在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大量的碎屑物形成并短距离搬运堆积。将区域分析综合的结果应运到康定南团结乡附近的地貌分析,可以很好的理解该区的地貌演化,用侵蚀改造的地貌演化结论否认了以前的堆积地貌认识,理清了地貌发育的年龄序列。综合分析与应用的结果表明,区域气候-地貌-构造系统研究对于活动构造年代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块体东北边界带 区域对比 冰川地貌 河流阶地 洪积扇 气候变化 构造地貌年代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