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n Zhongyan Memorial Hall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6年第2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fan zhongyan Memorial Hall In
下载PDF
The story of Fan Zhongyan
2
作者 王浩宇 《中国体卫艺教育》 2008年第5期35-35,共1页
Fan Zhongyan was a very poor student when he was a child.But he wasn't concentrate on this.He spent all of his time on study.However,he was so poor that he couldn't learn at school.So,he decided to teach himself.
关键词 The story of fan zhongyan
原文传递
宋仁宗朝进奏院案中若干疑点探析
3
作者 顾宏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40,共12页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的“进奏院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颇多,然如进奏院会宴具体在何时、与会官员人数、李定被拒与会的原因、大兴狱事之御史官员等情况中仍存有若干疑问,故就此据史料再予辨析,并进而讨论进奏院狱与庆历新政废罢之关系。
关键词 进奏院案 宋仁宗 苏舜钦 范仲淹 杜衍
下载PDF
宋代理学概说
4
作者 陈来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3,共12页
理学在宋代的出现与形成,一方面与唐宋之际的社会变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魏晋以来佛教传入所带来的文化挑战有关。经过北宋学者的努力,宋代理学最终形成了一套以“理”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与话语实践。其主要特点包括:为发源于先秦的儒... 理学在宋代的出现与形成,一方面与唐宋之际的社会变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魏晋以来佛教传入所带来的文化挑战有关。经过北宋学者的努力,宋代理学最终形成了一套以“理”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与话语实践。其主要特点包括:为发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以存天理、去人欲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及主要集中于心性的工夫论。理学在南宋时期产生了进一步的分化,即分化为狭义的“理学”与“心学”两派。前者以朱熹为代表,讲求在物上求理;后者以陆九渊为代表,主张在心上求理。作为一种产生自中唐、确立于北宋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术思想体系,理学应被视作“亚近代”文化转向的一部分,并应在“亚近代化”范畴下得到积极的肯定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范仲淹 朱熹 道心人心 亚近代
下载PDF
论吴县范氏家学的学术思想及其认识价值——以范仲淹、范纯仁为例
5
作者 刘越峰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0-99,共10页
吴县范氏家学的代表人物是范仲淹和范纯仁,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为宗法经典、推崇三代,对外提出重民本、重塑君臣关系、兴古制的治世主张,对内强调对“忠恕之道”的体认与践行等方面。吴县范式家学在家族发展、学术史、道德建设等方面具... 吴县范氏家学的代表人物是范仲淹和范纯仁,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为宗法经典、推崇三代,对外提出重民本、重塑君臣关系、兴古制的治世主张,对内强调对“忠恕之道”的体认与践行等方面。吴县范式家学在家族发展、学术史、道德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对塑造宋型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氏家学 范仲淹 范纯仁 学术思想 价值
下载PDF
范仲淹出生地考辨
6
作者 周奎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2-56,共5页
关于范仲淹的出生地,学界目前主要有“徐州说”“苏州说”“正定说”三种。“徐州说”最早见于南宋楼钥《范文正公年谱》,“苏州说”主要源于《宋史·范仲淹传》等。相较前两说,“徐州说”论据较为充分,数百年来一直为学界认同。近... 关于范仲淹的出生地,学界目前主要有“徐州说”“苏州说”“正定说”三种。“徐州说”最早见于南宋楼钥《范文正公年谱》,“苏州说”主要源于《宋史·范仲淹传》等。相较前两说,“徐州说”论据较为充分,数百年来一直为学界认同。近年来,苏州学者方健先生又提出“正定说”,认为范仲淹出生于宋河北路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综合多方面材料进行考辨,发现“正定说”与范仲淹父亲范墉归宋后的任职履历不符,存在对史料的片面解读,且依据不充分,无法撼动楼钥关于范仲淹出生地的论断。因此,还应以“徐州说”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出生地 徐州说 苏州说 正定说
下载PDF
范仲淹家国情怀及其当代价值探论
7
作者 郭学信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1-148,共8页
在中国历史上,范仲淹之所以能受到世人广泛的称赞和景仰,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他的思想及其行为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孝亲、仁民、爱国的家国情怀,将朴素的对血缘亲情的爱推及于社会,由家及国,由个体及群体,进而上升为汲汲于用世的价值追求... 在中国历史上,范仲淹之所以能受到世人广泛的称赞和景仰,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他的思想及其行为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孝亲、仁民、爱国的家国情怀,将朴素的对血缘亲情的爱推及于社会,由家及国,由个体及群体,进而上升为汲汲于用世的价值追求,凸显出来的是情系民众以及对社会对国家的无限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范仲淹家国情怀所蕴含的爱家与爱国相统一的思想行为,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崇高的精神境界有着共通之处,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家国情怀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范仲淹易学经制思想探颐
8
作者 孙艮陶 《哲学评论》 2023年第2期16-32,共17页
易学是范仲淹思想的根基。范仲淹解《易》重“阐明儒理”,开宋学风气之先。范仲淹思想又不仅局限于《易》,而是融儒家德性伦理、修齐治平理想以及事功之学为一体,事功之学主要体现于其政治改革思想。借助于对易学、传统儒家德性理论及... 易学是范仲淹思想的根基。范仲淹解《易》重“阐明儒理”,开宋学风气之先。范仲淹思想又不仅局限于《易》,而是融儒家德性伦理、修齐治平理想以及事功之学为一体,事功之学主要体现于其政治改革思想。借助于对易学、传统儒家德性理论及修齐治平理想的综合考察,范仲淹构建了以易道为体、以经制为用的思想模式。通过易道之“通”而顺时设教,改变风气;经由易道之“变”而积极有为,革新政治,进而实现儒家经世济民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易学 经制思想 革新政治
下载PDF
宋人不言慶曆“新政”“新法”“變法”考——基於觀念史的個案研究
9
作者 馮志弘 《人文中国学报》 2023年第1期195-233,共39页
宋人雖常以“新法”“變法”“新政”賅括熙豐政事,但未曾以這些詞彙歸納慶曆之政;當代文史著作常言“慶曆新政”,這説法卻不見於清代以前文獻,原因何在?本文考析宋人慶曆書寫,指出:(1)熙豐變法時期宋人從未直接比較范、王改革主張,也... 宋人雖常以“新法”“變法”“新政”賅括熙豐政事,但未曾以這些詞彙歸納慶曆之政;當代文史著作常言“慶曆新政”,這説法卻不見於清代以前文獻,原因何在?本文考析宋人慶曆書寫,指出:(1)熙豐變法時期宋人從未直接比較范、王改革主張,也不曾認爲慶曆、熙寧更革是可比的對象,這些聯繫待朱熹而後始。今人或曰熙豐變法之時,慶曆革新派趨於保守,這固屬當代觀點,卻非宋人認識;(2)范仲淹故後,對其顯有貶評者只有梅堯臣、宋神宗、王安石三例,後二者對范的批評,反映熙豐變法主事者並不完全認同慶曆改革;(3)歐陽修等慶曆當事人認爲范仲淹改革失敗皆因“群言營營,卒壞於成”,可是徽宗朝以後卻出現“慶曆之治”説法,其内涵又被簡化爲仁宗能“開納直言,善御群臣,賢必進,邪必退”。這説法無法揭示慶曆之政真正特色,又故意忽略慶曆改革主事者因“衆訾成波,擠落在外”的事實,卻有利於范仲淹作爲忠義第一人形象的建立;(4)宋人從不曾認爲慶曆之政有違祖宗之法,這是宋人不言慶曆“新”政的根本原因。南宋以後論者以范仲淹爲“守我宋之家法者”,進一步確立這觀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慶曆新政 熙寧變法 王安石 觀念史
下载PDF
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善军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4,共6页
范仲淹创建的义庄 ,作为一种前无古人的新举措 ,不但在家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而且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范氏家族以科举而兴 ,又靠荫补、婚姻关系等手段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创置和经营义庄使这一家族在两宋时... 范仲淹创建的义庄 ,作为一种前无古人的新举措 ,不但在家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而且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范氏家族以科举而兴 ,又靠荫补、婚姻关系等手段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创置和经营义庄使这一家族在两宋时期没有彻底衰败 ,维持了较为长久的世家大族地位。本文分析了义庄的创建、发展及其在范氏家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这个典型个案的剖析 ,说明了宋代社会条件下的经济手段对世家大族维持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义庄 范氏家族 宋代 科举 社会地位
下载PDF
近五十年来范仲淹军事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俊英 柳书琼 邹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1-75,共5页
近五十年以来,有关范仲淹军事思想的研究,成果丰富,涉及范仲淹经略西北、防御西夏,对西夏党项族的民族政策,军事主张等多方面,并向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通过近五十年来学界前人对范仲淹军事思想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学术梳理,做了总结... 近五十年以来,有关范仲淹军事思想的研究,成果丰富,涉及范仲淹经略西北、防御西夏,对西夏党项族的民族政策,军事主张等多方面,并向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通过近五十年来学界前人对范仲淹军事思想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学术梳理,做了总结概述与分析评价,以推动范仲淹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年 范仲淹 军事边防
下载PDF
范仲淹的庆历兴学与书院教育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0,共6页
范仲淹在创通经义、革新政令与书院讲学三个方面,奠定了宋学的学术精神。特别是他推动的庆历兴学与书院教育,使他成为宋学的开创者、奠基人。范仲淹对书院教育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他与睢阳书院的学缘关系及在睢阳书院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范仲淹 庆历新政 宋学 书院
下载PDF
范仲淹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俊英 范兆飞 张伟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16,共5页
范仲淹一生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为宋代学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主张通过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移风易俗,实现天下大治;将发展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联系。在教学内容上推崇儒家经典;在人才教育选拔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 范仲淹一生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为宋代学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主张通过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移风易俗,实现天下大治;将发展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联系。在教学内容上推崇儒家经典;在人才教育选拔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率先垂范,崇尚道德、厉行名节,改革科举,重视实学;开设武举,发展医学等专科,培养专业实用人才。范仲淹作为宋代教育改革的开创者,其兴教立学之功,杰出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影响了整个北宋的学风和世风,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经验和启迪,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学校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下载PDF
范仲淹神道碑公案考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德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6-21,共6页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是《欧阳文忠公集》中的一桩公案,案情牵涉范仲淹、吕夷简、欧阳修、富弼、范纯仁等历史名人,甚至引发后世朱熹与周必大之间的一场热烈讨论。在欧阳修撰作《范公神道碑》的过程中,反映了范仲...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是《欧阳文忠公集》中的一桩公案,案情牵涉范仲淹、吕夷简、欧阳修、富弼、范纯仁等历史名人,甚至引发后世朱熹与周必大之间的一场热烈讨论。在欧阳修撰作《范公神道碑》的过程中,反映了范仲淹与吕夷简的晚年交际,显现出前修先贤处世为人的品格和有宋一代世风士气的淳美,更体现了一代文宗欧阳修写作态度的严肃认真、精益求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范仲淹 公案 周必大 碑铭 严肃 写作态度 神道碑 历史名人 学士
下载PDF
文人士大夫对山水城市格局的影响——以范仲淹在延安的营建活动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来嘉隆 王树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7-41,共5页
中国传统城市以其独特的营建传统,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古代文人参与城市建设活动的梳理,并以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延安期间的营建活动作为实例,对"谁是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创造主体"进行研究,认为文人士... 中国传统城市以其独特的营建传统,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古代文人参与城市建设活动的梳理,并以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延安期间的营建活动作为实例,对"谁是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创造主体"进行研究,认为文人士大夫对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规划设计师的综合素养进行了反思。提出当代规划设计师应具备古代文人士大夫那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乡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范仲淹 文人士大夫 综合创造
下载PDF
范仲淹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俊英 柳书琼 +2 位作者 邹璇 范兆飞 张伟军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3-117,共5页
范仲淹的一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将视学、劝学、督学作为重要工作,为官一地,兴学施教于一方;把发展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联系,在人才选拔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注重选拔高素质的专业化名师任教,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因材施教,率先垂范,做好... 范仲淹的一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将视学、劝学、督学作为重要工作,为官一地,兴学施教于一方;把发展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联系,在人才选拔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注重选拔高素质的专业化名师任教,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因材施教,率先垂范,做好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的力量,对其后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经验和启迪。研究范仲淹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促进我国当前教育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平等教育等方面具有深刻启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教育 人才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范仲淹文学地位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柯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14-116,共3页
人们往往注意的是范仲淹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才能 ,却没有足够重视他的文学成就 ,也很少有人对范仲淹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研究。因此 ,人们往往不能对其创作作正确评价。范仲淹作品不被确切认知是因为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使然 ,往往从政治家的... 人们往往注意的是范仲淹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才能 ,却没有足够重视他的文学成就 ,也很少有人对范仲淹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研究。因此 ,人们往往不能对其创作作正确评价。范仲淹作品不被确切认知是因为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使然 ,往往从政治家的角度看待他 ;范仲淹一直难以以文闻名的主要原因是其政治才能和影响掩盖了其文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创作成就 文学地位
下载PDF
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的当代政治哲学诠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昌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0,共8页
虽然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是由于学科界限的封闭,鲜见有专文将其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下进行当代考察和论述,因而本文尝试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场域理论"和"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对... 虽然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是由于学科界限的封闭,鲜见有专文将其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下进行当代考察和论述,因而本文尝试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场域理论"和"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来看,范仲淹个人形象的生成和经典化主要有四个原因:在政治、军事、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范仲淹均有杰出成就;在意识形态方面,与范仲淹具有同样出身的士人出于掌握话语权力的需要将其权威加以经典化;在范仲淹去世后,当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领袖,描述、塑造其形象并进而造就了一个影响大而且范围广的话语场域;士人出于构建自身共同体的需要,将范仲淹经典化,而统治者和普通百姓在认识到范仲淹的重要性之后,也进一步推波助澜,从而强化了范仲淹的经典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经典形象 生成与传播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宋代的“新儒学”与“理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存山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5-10,共6页
依据钱穆先生之说,对宋代的"新儒学"之称可有广狭之别,即广义的"新儒家"包括范仲淹、欧阳修和"宋初三先生"等,而狭义的"新儒家"则专指宋明理学家。朱熹所说"本朝道学之盛""亦... 依据钱穆先生之说,对宋代的"新儒学"之称可有广狭之别,即广义的"新儒家"包括范仲淹、欧阳修和"宋初三先生"等,而狭义的"新儒家"则专指宋明理学家。朱熹所说"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即以范仲淹和"宋初三先生"等为理学的先驱。范仲淹是宋代"新儒学"的开端,而"宋初三先生"是范仲淹门下的"贤士"。范仲淹的教育思想与胡瑗的"明体达用之学"对于宋代"新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周敦颐的濓学、张载的关学和二程的洛学等,都与范仲淹及其庆历新政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 理学 范仲淹 宋初三先生 濂洛关闽之学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范仲淹忧患意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俊英 邹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5-41,共7页
近四十年来,有关范仲淹忧患意识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范仲淹忧患意识的形成发展、时代价值、当代启迪等多方面,并有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趋势。通过对近四十年来相关文献的整理,对学界的研究进行总结概述和分析评价,推动范仲淹研究的进一... 近四十年来,有关范仲淹忧患意识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范仲淹忧患意识的形成发展、时代价值、当代启迪等多方面,并有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趋势。通过对近四十年来相关文献的整理,对学界的研究进行总结概述和分析评价,推动范仲淹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四十年 范仲淹 忧患意识 回顾与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