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 被引量:282
1
作者 赵哈林 赵学勇 +1 位作者 张铜会 周瑞莲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39-747,共9页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于降水量 30 0~ 4 5 0mm ,干燥度 1~ 2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长城沿线 ,其东界和南界为黑龙江的龙江、安达 ,吉林的乾安和长岭 ,辽宁的康平、阜新 ,河北的丰宁、淮安 ,山西的浑源、五寨 ,陕西神木、榆林 ,甘...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于降水量 30 0~ 4 5 0mm ,干燥度 1~ 2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长城沿线 ,其东界和南界为黑龙江的龙江、安达 ,吉林的乾安和长岭 ,辽宁的康平、阜新 ,河北的丰宁、淮安 ,山西的浑源、五寨 ,陕西神木、榆林 ,甘肃环县 ,宁夏同心 ;其西界和北界为内蒙古的陈巴尔虎旗、乌兰浩特、林西、多伦、托克托、鄂托克和宁夏盐池。行政区划涉及 9省 10 6个旗 (县市 ) ,总面积 6 5 45 6 4km2 。全区耕地总面积 80 4 .6 9万hm2 ,人均占有耕地 0 .32hm2 ,农、林、牧用地比例为1.0∶1.17∶3.6 7。主要生态问题为 :沙漠化急剧发展、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 ;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 ,承载力急剧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其原因除了受自然不利因素影响和现代人为强烈干扰外 ,还有沙漠化的历史烙印、现代农牧交错带的北移错位和经济地理三大原因。该区的退化生态治理应注意 :大部分地区要逐步用榆、柳、松、杏等乡土树种取代高耗水肥的杨树树种 ,采取以灌木为主的乔灌草结合的带状造林方式 ,建立类似原生植被的人工疏林草原植被 ,充分发挥其生态屏障作用。农业应以发展灌溉农业和保护型农业为主攻方向 ,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大力提高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问题 地理界定 空间分布 中国北方 降水量 干燥度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22
2
作者 卢远 华璀 王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2期58-62,共5页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具有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生态脆弱性特征。本文利用19862、002年两期TM/ETM影像,揭示了吉林西部16年来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依据Costanza R.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具有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生态脆弱性特征。本文利用19862、002年两期TM/ETM影像,揭示了吉林西部16年来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依据Costanza R.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6年来,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水域和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现明显的衰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地减少。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6年的767.1亿元/a下降到2002年的624.1亿元/a,减少幅度达18.6%,年均递减速率达1.6%。16年来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和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给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农牧交错区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风水蚀复合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涛 屈建军 +5 位作者 姚正毅 张伟民 拓万全 张景光 杨根生 陈广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28-36,42,共10页
风水蚀复合区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区域的东面与南面毗邻水蚀地貌形态,东南界为沙漠化土地发生、发展的东南界;区域的西面与北面与风蚀地貌形态接壤,西北界为旱作农业的西北界。复合区包括74个县(旗),面积42.77万km2,总人口2... 风水蚀复合区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区域的东面与南面毗邻水蚀地貌形态,东南界为沙漠化土地发生、发展的东南界;区域的西面与北面与风蚀地貌形态接壤,西北界为旱作农业的西北界。复合区包括74个县(旗),面积42.77万km2,总人口2400万(2004年)。主要生态问题为:沙漠化持续发展,沙尘暴频发;土地退化严重,承载力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复合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风水蚀在时间上交错,空间上叠加。受侵蚀营力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制约,水土流失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26万1517.35 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1.14%;复合区每年流失土壤11.97亿t,其中水力侵蚀量5.55亿t,风力侵蚀量6.42亿t。近20多年来,复合区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侵蚀强度有所降低。随着国家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预计在未来的十到几十年,复合区的水土流失态势将呈现逐步逆转的趋势,但局部的水土流失状况依然很严峻。风水蚀复合区水土流失治理要以预防为主、保护领先为原则,生物措施、农业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把国家的生态需求与农户的经济需求相结合,依法协调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量。根据风水蚀复合区现状,提出了一些治理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复合区黄河粗泥沙综合治理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将大大减少进入黄河的粗泥沙量,风水蚀复合区水土流失状况可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对策 风水蚀复合区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小叶杨人工林碳汇效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月峰 祁伟 +4 位作者 姚云峰 王娟 张美丽 刘思禹 韩兆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0-926,共7页
造林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循环起到积极作用。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分析了退牧还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活动使植被碳... 造林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循环起到积极作用。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分析了退牧还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活动使植被碳库迅速增加,凋落物碳库及生态系统碳库基本上随林龄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土壤碳库则随林龄增加出现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小叶杨林木平均碳汇速率表现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以成熟林(30 a)为参照,小叶杨林木固碳潜力为4 500 g·m^(-2),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5 141.79 g·m^(-2)。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退牧还林后种植的小叶杨人工林在长时间尺度上是一个可观的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小叶杨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价——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昕奕 蔡运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4-590,共7页
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尤其由于区域对气候变化响应评价工作直接关系到区域气候变化对策的制定和区域发展,进行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比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气候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种影响作... 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尤其由于区域对气候变化响应评价工作直接关系到区域气候变化对策的制定和区域发展,进行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比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气候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下的区域的反应-相应的变化、必要的适应性调整和适应能力-即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度量的脆弱性作为衡量区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指标,增强了不同研究工作的比较性,正在日益为有关学者接受,并在全球开始研究工作。本文对应用脆弱性理论进行区域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选择气候变化的时间、空间变化明显的中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带的中段作为研究案例,分别对农牧业土地生产潜力相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和区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行了定量和半定量的计算与评价,从这两个方面给出脆弱性的表述作为对研究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区域响应 十地生产潜力 脆弱性 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土地水蚀荒漠化监测——以扎鲁特旗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金霞 殷秀琴 包玉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6-482,共7页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调查提取土地水蚀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水蚀荒漠化空间数据库,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蚀荒漠化率为10.64%,以轻度侵蚀为主。水蚀荒漠化空间...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调查提取土地水蚀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水蚀荒漠化空间数据库,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蚀荒漠化率为10.64%,以轻度侵蚀为主。水蚀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在北部中山区形成三个集中分布区。研究期内土地水蚀荒漠化动态为整体扩展,局部逆转,程度加强;中度、强烈和严重水蚀面积增加,轻度的减少;发生逆转的主要为轻度水蚀土地。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与脆弱的自然条件耦合是研究区土地水蚀荒漠化发生并扩展的全部原因。因此要从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入手,高度重视农牧交错带东段退化土地的综合防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水蚀荒漠化 土地 扎鲁特旗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常月明 王心源 沙俊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1期80-83,共4页
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农业区和半干旱、干旱牧业区接壤的过渡地带,是环境演变的敏感地带;其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脆弱性和过渡性,波动性大,极易受到干扰,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是其中最突出问题之一;文章讨... 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农业区和半干旱、干旱牧业区接壤的过渡地带,是环境演变的敏感地带;其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脆弱性和过渡性,波动性大,极易受到干扰,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是其中最突出问题之一;文章讨论了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部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探讨了其成因,认为自然环境本身的不稳定性、人类生产活动的波动性和不合理性与气候要素、地理环境的恶劣性相叠加,是导致该区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危害 农牧交错带 内蒙古
下载PDF
切削速度对钛合金切屑形貌和剪切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先锋 姜雪婷 +1 位作者 史红艳 邹子川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1-175,共5页
钛合金TC4是一种难加工材料,在切削速度不高时容易形成锯齿形切屑。利用AdvantEdge模拟钛合金TC4切屑的形成过程,研究切削速度对切屑形貌和剪切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削力先快速增加,而后平稳在一定水平上,随着... 钛合金TC4是一种难加工材料,在切削速度不高时容易形成锯齿形切屑。利用AdvantEdge模拟钛合金TC4切屑的形成过程,研究切削速度对切屑形貌和剪切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削力先快速增加,而后平稳在一定水平上,随着速度的增加又快速变大。产生的切屑均为锯齿状切屑,随着速度的增加,锯齿形切屑的锯齿化程度增加,锯齿化频率也增加。剪切带的宽度、温度、应变率、滑移速度随切削速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剪切带内的应力随速度的增加先减少再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速度 钛合金 锯齿形切屑 切削力 剪切带
下载PDF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脆弱生态地质环境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殿发 李凤全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58-60,62,共4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地质环境脆弱 ,敏感性强 ,退化趋势显著 ,容易受到冲击和破坏。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生态地质环境灾害的多发区 ,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加剧、气候灾害频繁和地方病害严重等。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机制包括地球内动...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地质环境脆弱 ,敏感性强 ,退化趋势显著 ,容易受到冲击和破坏。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生态地质环境灾害的多发区 ,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加剧、气候灾害频繁和地方病害严重等。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机制包括地球内动力机制和外动力机制。内动力机制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 ,奠定了特殊的地貌格局和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 ;外动力机制包括东亚季风和人类活动。内外部机制共同作用将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严重生态地质环境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农牧交错带 环境脆弱性 中国 北方
下载PDF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志荣 索秀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415-420,共6页
初步分析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指出该区人类活动及其文明进程具有深刻的环境演化背景,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化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认为人地关系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工业... 初步分析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指出该区人类活动及其文明进程具有深刻的环境演化背景,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化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认为人地关系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工业革命以来的200~300a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相互关系 中国 人类活动 环境
下载PDF
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建美 渠开跃 霍永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1026-11029,11037,共5页
利用1997-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依据R.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8年... 利用1997-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依据R.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8年来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增加值为56.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这说明现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但由于研究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所以今后的工作中仍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荒漠化的治理,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退化现状及生态保育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路战远 张向前 +6 位作者 程玉臣 张德健 孟德 郑海春 张建恒 刘兴华 李晋汾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5期93-97,共5页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主体,过去几十年由于耕地的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加之气候变化等自然、人为多重因素的影响,造成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有些地区的耕地已经基本不能产出,因此,如何促进内...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主体,过去几十年由于耕地的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加之气候变化等自然、人为多重因素的影响,造成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有些地区的耕地已经基本不能产出,因此,如何促进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根本。文章从北方农牧交错区耕地退化原因、现状以及近20年来内蒙古对退化农田进行的生态保育与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内蒙古地区退化农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和理论,为内蒙古退化农田生态保育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思想、技术指导和实践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农田退化 生态保育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恶化及成因——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部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常月明 王心源 李俊英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年第4期57-58,共2页
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脆弱性和过渡性,其生态环境波动性大,极易受到干扰;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部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不合理性与恶劣的气候、地理环境要素相叠加。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恶化 内蒙古 四子王旗 脆弱性 过渡性 人类活动 环境因素
下载PDF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枢纽布置及坝体填筑道路布置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香鸿 徐文林 《云南水力发电》 2022年第11期153-156,共4页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山区,现代河床呈一槽状河谷,正常蓄水位2170m时,河谷宽约440m。大坝坝高233.5m,填筑总量约1500×10^(4)m^(3),坝体填筑工期5.5a,填筑高峰强度约45×10^(4)m^(3)/月。通过研究坝体填筑上坝...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山区,现代河床呈一槽状河谷,正常蓄水位2170m时,河谷宽约440m。大坝坝高233.5m,填筑总量约1500×10^(4)m^(3),坝体填筑工期5.5a,填筑高峰强度约45×10^(4)m^(3)/月。通过研究坝体填筑上坝方式结合枢纽布置,提出大坝填筑进度保证率高、枢纽布置较优、工程投资较省的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体分区 填筑强度 坝后之字路 左右岸分层交通 填筑保障率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26
15
作者 罗承平 薛纪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脆弱生态环境单元的两个特征是:环境敏感性和退化趋势。脆弱生态环境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相当重要的实践价值。北方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两麓向西南延伸,经内蒙古东南、冀北、晋北、直至陕北、鄂尔多斯高原、该地带的地... 脆弱生态环境单元的两个特征是:环境敏感性和退化趋势。脆弱生态环境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相当重要的实践价值。北方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两麓向西南延伸,经内蒙古东南、冀北、晋北、直至陕北、鄂尔多斯高原、该地带的地质地貌、气候、生物、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人文要素,尤其是土地利用方面,都表现出过渡性和波动性特点。这种过渡性和波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活动方式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经常受到冲击和破坏,而将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破坏。因而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表现出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脆弱特征。本文在综合分析农牧交错带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概括出导致该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四大因素:一、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和土体构型;二、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多暴雨,利用率不高,且为害严重;三、干旱多风,侵蚀强烈,恶化了生态条件;四、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农牧交错地带 脆弱性 成因 区域环境
下载PDF
草地建设是农牧交错带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内蒙古阴山北麓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金华 刘福英 +2 位作者 王龙 张彩清 徐永明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1年第4期20-22,共3页
针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特点和存在的环境问题 ,以阴山北麓化德县七号乡小公勿素村为试点 ,开展了以草地建设为中心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以草地建设为突破口 ,通过建立人工灌丛草地、改良退化草场、建立饲草料基地等措施 ,取... 针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特点和存在的环境问题 ,以阴山北麓化德县七号乡小公勿素村为试点 ,开展了以草地建设为中心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以草地建设为突破口 ,通过建立人工灌丛草地、改良退化草场、建立饲草料基地等措施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试点建设证明 ,草地建设是农牧交错带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阴山北麓 农牧交错带 草地建设 生态农业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风水蚀复合区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安志山 李栋梁 +2 位作者 王涛 张伟民 屈建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0-617,共8页
风水蚀复合区作为农牧交错带的敏感区域,对气候变化有着显著的响应。通过实地考察和气象资料的分析,厘定了风水蚀复合区的概念并对其范围加以界定。由于风水蚀复合区区内气候类型复杂、侵蚀动力多样、风季和雨季的交错分布及其脆弱的生... 风水蚀复合区作为农牧交错带的敏感区域,对气候变化有着显著的响应。通过实地考察和气象资料的分析,厘定了风水蚀复合区的概念并对其范围加以界定。由于风水蚀复合区区内气候类型复杂、侵蚀动力多样、风季和雨季的交错分布及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相当严重,并发育了独特的地貌景观。风水蚀复合区的界限受降水的影响而呈南北摆动,干旱年,向东南方向移动;多雨年,向西北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交错带 风水蚀复合区
原文传递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油松人工林碳汇效应研究
18
作者 郭月峰 祁伟 +5 位作者 姚云峰 张美丽 温健 韩兆敏 刘龙 尉迟文思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147,共7页
造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全球的碳素循环有重要影响。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牧还林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为研究目标,以未退牧的天然草地作为参考,分析了造林工程对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以及碳循环造成的... 造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全球的碳素循环有重要影响。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牧还林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为研究目标,以未退牧的天然草地作为参考,分析了造林工程对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以及碳循环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工程使植被碳库碳储量快速提高,且随着油松林龄的增长,土壤碳库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动态变化,凋落物碳库与生态系统的碳库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呈缓慢增长的趋势;油松林木平均碳汇速率由大到小表现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成熟林;以成熟林(43 a)为参照,油松林林分植被碳库固碳潜力为3 695.28 g/m2,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4 384.99 g/m2。研究结果表明,从长远来看,研究区进行退牧还油松人工林后,生态系统固碳效果是可观的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碳汇效应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
原文传递
Sinistral shear and extension of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Lijiang Basin in northwest Yunnan in Quaternary 被引量:9
19
作者 HANZhujun XIANGHongfa GUOShun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5期452-459,共8页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Lijiang Basin (NSLB) has the features of a zigzag fault, a kind of 'tracing extension' in the shape. Fault slip is characterized by both extension and sinistral shear. Average sinistral...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Lijiang Basin (NSLB) has the features of a zigzag fault, a kind of 'tracing extension' in the shape. Fault slip is characterized by both extension and sinistral shear. Average sinistral-shear and extensional displacements are respectively 1950 and 1730 m. This kind of movement began in middle Pleistocene, which is about 800 ka ago. Average sinistral and extensional slip-rates can be acquired, which are 2.44 and 2.16 mm/a. Geological evidence at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NSLB demonstrates results of geomorphic analysis, and is consistent with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zigzag fault. Realization of sinistral shear and extension of the NSLB provides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model of clockwise rotation of northwest Sichuan active block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dynamic features of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丽江 曲折断层 红河 顺时针旋转 断层带 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