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玉篇》反切比较论中古时期的标准音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71-76,共6页
从汉语史角度划分的中古时期 80 0年间 ,国家政权更迭频繁 ,这对汉语标准音的确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由这个时期出现的两种《玉篇》反切差异的比较中 ,论述《切韵》
关键词 中古时期 《玉篇》反切 政权更迭 标准音 汉语 语音 《切韵》
下载PDF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中反映的浊音清化现象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小卫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49,共3页
根据《集韵》切语已经清化而《类篇》切语尚未清化、《类篇》切语已经清化而《集韵》切语尚未清化两种情况,可以发现修撰者根据时音分别对两部辞书的切语进行了改造,这些改劝反映了浊音清化。
关键词 《集韵》 《类篇》 反切比较 浊音清化
下载PDF
《龙龛手镜》与《广韵》反切之异同 被引量:1
3
作者 商艳玲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龙龛手镜》是行均于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即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为方便佛徒研读佛经而编纂的一部汉字字书。《龙龛手镜》直音数量占据音切材料数目的1/3左右,直音用字和被注音字在《广韵》中为相同小韵的居多。如果音相同,绝大多... 《龙龛手镜》是行均于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即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为方便佛徒研读佛经而编纂的一部汉字字书。《龙龛手镜》直音数量占据音切材料数目的1/3左右,直音用字和被注音字在《广韵》中为相同小韵的居多。如果音相同,绝大多数反切用字也相同。若用字不同,则要么上字不同,要么下字不同,两字都不同的少见。音不同,韵类之间混用涉及的韵类较多,很多混用数量较少。被注音字和注音用字有多个读音的情况较多,而且两书表现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龛手镜》 《广韵》 切语 比较
下载PDF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中反映的入声消变
4
作者 杨小卫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8-71,共4页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反映宋初入声韵尾-p、-t、-k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消变。同一韵摄内部入声的换用表明相同入声韵尾不同韵部韵母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或者相近,它们在宋初就已经开始合并;不同韵摄之间入声的换用表明不同入声韵尾的...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反映宋初入声韵尾-p、-t、-k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消变。同一韵摄内部入声的换用表明相同入声韵尾不同韵部韵母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或者相近,它们在宋初就已经开始合并;不同韵摄之间入声的换用表明不同入声韵尾的韵母也开始合流了。-p尾塞辅音弱化消变的有缉韵入声字,同时,咸摄三、四等与山摄三、四等入声字混同;-k、-t尾消变趋势是臻摄、山摄入声三、四等-t尾,与其主要元音相近的-k尾梗、曾两摄入声三、四靠拢混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韵》 《类篇》 反切比较 入声 消变
下载PDF
王念孙《广雅疏证》与《博雅音》校文对《博雅音》语音研究的作用
5
作者 张冰 《中文论坛》 2021年第1期221-234,共14页
以往研究曹宪《博雅音》的音系,通常采用反切比较法,即把《博雅音》音切与《广韵》反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二者语音的主要异同点。不过采用这种方法时,如果不注意厘清《博雅音》中有别于《广韵》记录的特殊音注,就很容易导致比较结果出... 以往研究曹宪《博雅音》的音系,通常采用反切比较法,即把《博雅音》音切与《广韵》反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二者语音的主要异同点。不过采用这种方法时,如果不注意厘清《博雅音》中有别于《广韵》记录的特殊音注,就很容易导致比较结果出现误差。而关于如何清理《博雅音》里的这些特殊音注,清代学者王念孙《广雅疏证》和《博雅音》校文的相关注解,能为我们提供很有价值的辨析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疏证》 《博雅音》 反切比较法 音义对应
下载PDF
《洪武正韵》所反映的浊音清化现象 被引量:1
6
作者 童琴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6,共3页
首次利用计算机穷尽式地比较《洪武正韵》与《广韵》的反切上字,我们发现《洪武正韵》反映出清浊混用、平浊送气、仄浊不送气、浊上归去等浊音清化现象。
关键词 《洪武正韵》 反切比较 浊音清化
原文传递
也论《篆隶万象名义》中的重纽
7
作者 郑林啸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6,共8页
《篆隶万象名义》较好地保存了《玉篇》语音原貌,是研究魏晋南北朝语音的珍贵资料。本文穷尽性地考察《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中的重纽字在《名义》中的反切,通过反切系联和反切结构分析,发现《名义》中存在七个重纽韵系,与《王仁昫刊谬... 《篆隶万象名义》较好地保存了《玉篇》语音原貌,是研究魏晋南北朝语音的珍贵资料。本文穷尽性地考察《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中的重纽字在《名义》中的反切,通过反切系联和反切结构分析,发现《名义》中存在七个重纽韵系,与《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比,少一个盐韵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隶万象名义》 重纽 反切比较 反切结构
原文传递
《孟子集注》的注音特色——和《孟子音義》比較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于芝涵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209-223,共15页
《孟子集注》中的注音絕大部分來源於《孟子音義》,除了繼承《孟子音羲》的直音和反切,朱熹還大量採用標調的方法給詞注音,這種改動源於標調兼具注音和释羲功能。此外,《孟子集注》也對《孟子音羲》的直音、反切做出了更改,包括兩種情況... 《孟子集注》中的注音絕大部分來源於《孟子音義》,除了繼承《孟子音羲》的直音和反切,朱熹還大量採用標調的方法給詞注音,這種改動源於標調兼具注音和释羲功能。此外,《孟子集注》也對《孟子音羲》的直音、反切做出了更改,包括兩種情況:一,用新的直音改《孟子音羲》的直音或反切;二,用新的反切改《孟子音羲》的反切。朱熹對直音的改动除了反映語音發展變化外,更多是為了釋羲的需要;對反切的改動,單音詞多採用和前代经注释羲相同的反切,多音詞則選用和释羲相關的反切,另有一些改動和時音或語音發展變化有關。同一讀音如果有多個反切,且這些反切都有文獻依據時,朱熹會盡量避免歧音,或選擇開合、洪細、聲調一致的反切,表現了其審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集注》注音特色 《孟子音義》 比較 直音改動 反切改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