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ndoscopic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with an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ascia flap
1
作者 Hong Pan Mang Xiao +2 位作者 Jing Ye Chen Qin Xiaohua Jiang 《Laparoscopic, Endoscopic and Robotic Surgery》 2023年第2期73-77,共5页
Objective:Radiation osteonecrosis of the skull base after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affecting patient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To date,surgical resection is... Objective:Radiation osteonecrosis of the skull base after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affecting patient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To date,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main treatment for radiation osteonecrosis.The repair after the operation is very important.Inappropriate repair or lack of repair can easily cause local infection that can even spread to the brain,aggravating osteonecrosis.This study aim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ascia flap in repairing large skull base defects.Methods:From June 2021 to July 2022,a total of 12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at the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Neck Surgery,Sir Run Run Shaw Hospital,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radiation osteonecrosis of the skull base with large skull base defects.During the endoscopic operation,a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ascia flap was used to repair the skull base and complete vascular anastomosis reconstruction.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dynamic changes in endoscopic surgery site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12 patients had a median age of 58 y,with 8(66.7%)males and 4(33.3%)females.The median headache score for the patients was 5(4-7)before surgery.The patient's headache was significantly relieved postoperatively,with 11 patients having a score of 0 and one patient having a score of 1.The stench was completely resolved after the operation.There wer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r 12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ascia flap in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is a safe and reliabl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suitable for endoscopic surgical repair of large-scale skull base nec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tion osteonecrosis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ascia flap ENDOSCOPIC
下载PDF
Temporoparietal Fascia Flap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rtilage Exposure After the First-Stage Microtia Reconstruction
2
作者 Zhicheng XU Ruhong ZHANG +4 位作者 Qun ZHANG Feng XU Datao LI Yiyuan LI Xia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1年第2期76-78,共3页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microtia reconstruction using an autog­enous costal cartilage framework.However,complications such as skin necrosis and carti­lage exposure often destroy the fi...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microtia reconstruction using an autog­enous costal cartilage framework.However,complications such as skin necrosis and carti­lage exposure often destroy the final contour of the reconstructed auricle.Local fascia flaps are commonly used in salvage surgery because of their reliability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Here,we report the case of a 26-year-old woman with multiple skin necroses and cartilage exposure on day 21 after the first-stage microtia reconstruction.The exposure area was covered by a temporoparietal fascia flap as a single-stage procedure.The most essential subunits survived,and the esthetic concours were harmonious and natural at 12 months postoperatively.Temporoparietal fascia flaps are recommended as th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multiple skin necroses and cartilage exposure in microtia reconstruction.The axial-pat­tern temporoparietal fascia flap is reliable for salvage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 and ensures satisfactory results at long-term fol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IA Cartilage exposure Temporoparietal fascia flaps
下载PDF
Scalp and Dura Matter Complex Reconstruction Using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with Vascularized Fascia
3
作者 Masayuki Okochi Masanori Momiyama +1 位作者 Masaru Horikiri Kazuku Ueda 《Surgical Science》 2016年第3期137-143,共7页
The reconstruction of large scalp and dural defects is difficult.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flap is now widely used because of its reliable blood supply to the skin paddle. Additionally, ALT can be harvested with a la... The reconstruction of large scalp and dural defects is difficult.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flap is now widely used because of its reliable blood supply to the skin paddle. Additionally, ALT can be harvested with a large skin paddle and large, well-vascularized fascia. We have successfully treated eight scalp and dural composite defect cases (five male and three female) using ALT with vascularized fascia. The patients’ mean age was 59.1 ± 20.4 years ranging from 31 to 83 years. The mean dural defect size was 73 ± 21 cm<sup>2</sup>, ranging from 50 to 120 cm<sup>2</sup>. There were no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bleeding,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or meningitis.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usefulness of vascularized fascia may be required and we believe that plastic surgeons, head and neck surgeons, and neurosurgeons should report on the results of dural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ral Reconstruction Vascularized fascia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下载PDF
Vascular anatomy of fascia skin flap in leg
4
作者 陶凯忠 陈尔瑜 +1 位作者 党瑞山 纪荣明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8年第1期66-68,72,共4页
The fascial vessels of skin flap in leg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quantitatively so as to find out the survival mechanism of fasciocutaneous flap and provide morphological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fascial vessels of skin flap in leg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quantitatively so as to find out the survival mechanism of fasciocutaneous flap and provide morphological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Thirteen legs from adultcadavers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by dissection under operating and biological microscopes, tissue clearing, slice and image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four types of source artery in fascia of leg and the intermuscular septal cutaneous artery was predominant and often anstomosed as a chain. The source arteries had supra- and subfascial branches in deep fascia and the former wasmore in number and larger in diameter. In the same way, the vascular network was thicker in the suprafascial level than in the subfascial. Aa% of the deep fascia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uperficial fascia. Conclusion: The deep fascial vasculature is the basis of the blood supply of fasciocutaneous flap in leg and the suprafascial vascular network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t is suggestedthat the fascial pedicle should be selected wilers the arterial chain ex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fascia fasciocutaneous flap LEG VASCULAR ANATOMY
全文增补中
耳后筋膜瓣的改良设计及其在颅耳沟重建术中的效果
5
作者 李意源 张如鸿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评价耳后筋膜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几何学设计改良,以改善颅耳沟重建术后颅耳沟外观,并减少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耳后筋膜厚度的超声测量,通过几何学设计得到耳后上筋膜瓣,并将该方法用于125例颅耳沟重... 目的评价耳后筋膜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几何学设计改良,以改善颅耳沟重建术后颅耳沟外观,并减少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耳后筋膜厚度的超声测量,通过几何学设计得到耳后上筋膜瓣,并将该方法用于125例颅耳沟重建术。结果耳后筋膜由上至下厚度逐渐增加。耳后上筋膜瓣较传统的耳后筋膜瓣在手术操作上更简单,术后的颅耳沟形态更自然,耳后局部皮肤坏死和瘢痕增生减少。结论最大限度利用接近顶侧耳后筋膜组织设计的改良耳后上筋膜瓣,在手术效果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耳后筋膜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耳畸形 颅耳沟重建 耳后筋膜 耳后上筋膜瓣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刘艳 季加伟 +2 位作者 王晔 刘坤 焦宇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四肢毁损伤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四肢毁损伤择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患者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18~60岁,BMI 16~28 kg/m^(2),ASAⅠ...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四肢毁损伤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四肢毁损伤择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患者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18~60岁,BMI 16~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组(F组,n=39)和对照组(C组,n=40)。F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共30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全麻用药方案相同。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PACU时、术后2、6、12、24、48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术后第1、2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术前、术后第1、2天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发生情况;出院时皮瓣供区伤口愈合、受区存活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F组术中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例数明显降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6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和术后第1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2天的QoR-15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出PACU时、术后12、24、48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术后第2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术后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发生率,皮瓣供区愈合率、受区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毁损伤可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股前外侧皮瓣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风险-效益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季加伟 刘艳 +1 位作者 王猛 芮永军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662-1668,共7页
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风险-效益。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 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风险-效益。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不良发反应发生情况。建立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效益与风险多准则决策(MCDM)分析模型,采用RevMan5.3软件合并数据,得出各效益指标和风险指标效应值,采用Hiview3软件计算出两组的效益值、风险值和效益-风险总值,改变效益-风险中一级指标的权重来并评价模型的灵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显著降低,术后4、8、12 h的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效益高、风险低,当效益和风险都重要时,观察组、对照组的效益-风险总值分别为71、58,且观察组100%优于对照组,MCDM评价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 与传统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获益高于风险,且效益-风险更优,可用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股前外皮瓣移植 围术期镇痛 风险 效益 多准则决策模型
下载PDF
切开复位骨瓣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郭朝剑 赵岚 李浩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1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骨瓣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120例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骨瓣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120例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松质骨植骨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骨瓣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前后的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Mayo腕关节评分(Mayo wrist score,MW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RWE评分、FMA评分、WMFT评分、MWS评分、BI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RWE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MA评分、WMFT评分、MWS评分、BI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切开复位骨瓣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可显著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手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手舟骨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切开复位骨瓣植骨 桡骨茎突筋膜骨瓣 腕关节
下载PDF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比较
9
作者 王俏 边丽娜 仇慧敏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2039-2043,共5页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n=49)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引流,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及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ACT-B、B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FACT-B、BPI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较低,且高级别皮瓣坏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1d、1月、3月的舒适度均较高(P<0.05)。结论: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引流效果、疼痛缓解方面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可以其舒适度及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皮瓣坏死、淋巴水肿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 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 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 术后引流量 皮瓣坏死率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阔筋膜张肌皮瓣在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变异时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
10
作者 姚凌峰 胡雨旋 奚斌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阔筋膜张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6例足踝部创伤患者,根据皮瓣修复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应用彩色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阔筋膜张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6例足踝部创伤患者,根据皮瓣修复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阔筋膜张肌皮瓣修复,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分析患者彩色多普勒下蒂部血管直径和血流参数,手术时间,皮瓣修复效果和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直径、最大流速(V_(max))及平均流速(V_(mean))明显高于对照组(t=3.882,t=3.016,t=3.152;P<0.05),手术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P<0.05)。两组血管危象及总成活率及术后3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阔筋膜张肌皮瓣可作为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变异时的替代皮瓣对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筋膜张肌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合成补片联合前锯肌脂肪筋膜瓣在即刻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战 许凌云 +2 位作者 赵彤 王先兰 何潇 《手术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合成补片联合前锯肌脂肪筋膜瓣乳房假体植入术在早期乳腺癌即刻乳房重建术中的研究,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乳房外形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早期乳腺癌进行即刻假体重建术的患者提供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目的初步探讨合成补片联合前锯肌脂肪筋膜瓣乳房假体植入术在早期乳腺癌即刻乳房重建术中的研究,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乳房外形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早期乳腺癌进行即刻假体重建术的患者提供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61例接受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后即刻行乳房假体植入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前锯肌脂肪筋膜瓣与TiLoop补片在手术中应用情况分为3组:补片组(合成补片假体植入组22例),筋膜组(前锯肌脂肪筋膜瓣假体植入术18例)和联合组(合成补片联合前锯肌脂肪筋膜瓣假体植入术21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外形和患者满意度评分,评价应用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补片组、筋膜组与联合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术后24 h疼痛等级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与筋膜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小于补片组(P<0.05)。补片组在引流管放置时间上长于联合组与筋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随访分析发现:补片组与联合组Harris术后美容评分优于筋膜组(P<0.05)。Breast-Q乳房重建相关量表结果显示:3组患者对乳腺外科医生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及其他医生满意度评分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与补片组乳房外形满意度评分高于筋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全乳切除术后即刻行TiLoop补片联合前锯肌脂肪筋膜瓣乳房假体植入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可靠的。联合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小于补片组,术后外形及乳房满意度均优于筋膜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筋膜组及补片组并未增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即刻乳房重建 假体植入 TiLoop补片 前锯肌脂肪筋膜瓣 BREAST-Q评分
下载PDF
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体内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滨 裴国献 +3 位作者 王珂 金丹 魏宽海 任高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2-484,共3页
为探讨筋膜瓣是否具有促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及其体内再血管化的作用 ,将 2 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 3组 :单纯材料组 (珊瑚羟基磷灰石 ,CHAP)、组织工程骨组 (CHAP +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筋膜瓣组 (筋膜包裹CHAP ... 为探讨筋膜瓣是否具有促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及其体内再血管化的作用 ,将 2 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 3组 :单纯材料组 (珊瑚羟基磷灰石 ,CHAP)、组织工程骨组 (CHAP +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筋膜瓣组 (筋膜包裹CHAP +经诱导分化的BMSc)。制备单侧胫骨中段 2 0mm的骨膜与骨缺损 ,术后 2、4、8周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ECT)检查 ,4、8、12周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 :术后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和再血管化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筋膜瓣组、组织工程骨组、单纯材料组。说明筋膜瓣对组织工程骨体内的再血管化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骨缺损 珊瑚羟基磷灰石 山羊 实验研究 骨体内再血管化 筋膜瓣
下载PDF
大动物体内促组织工程骨成骨及血管化手段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滨 裴国献 +3 位作者 王珂 金丹 魏宽海 任高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1,T005,共7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能否修复大动物大段负重骨骨缺损,筋膜瓣能否及如何促进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及血管化的过程。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作为空白组,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能否修复大动物大段负重骨骨缺损,筋膜瓣能否及如何促进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及血管化的过程。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作为空白组,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检查、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27只中国青山羊根据骨缺损植入物的不同分为3组:单纯材料组(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hydroxyapatite,CHAP)、组织工程骨组(CHAP+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cell,BMSc)、筋膜瓣组(筋膜包裹CHAP+经诱导分化的BMSc)。组织工程骨组和筋膜瓣组分别取9只山羊的BMSc体外进行诱导分化,之后与CHAP复合。制备皮下带蒂深筋膜瓣。各组按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植入到骨缺损内。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组织学(V-G染色)检查,12周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术后各项检查结果表明,空白组山羊胫骨2cm的骨缺损是其自身无法修复的,因此是一个理想的骨缺损模型。单纯材料组未能修复骨缺损,仅表现出一个缓慢的爬行替代过程;组织工程骨组可基本修复骨缺损,在成骨质量和血管化过程方面表现出较理想的结果;筋膜瓣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为满意,成骨质量和血管化程度亦高于组织工程骨组。结论山羊胫骨2cm缺损模型不能自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山羊 筋膜瓣 成骨 血管化
下载PDF
成人小耳畸形的“三瓣法”扩张器耳廓再造术 被引量:13
14
作者 林琳 刘穹 +3 位作者 潘博 蒋海越 赵延勇 韩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小耳畸形的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的序贯治疗。方法第一期手术行皮肤定量扩张器埋置;第二期扩张皮肤形成耳前扩张皮瓣(A瓣)、耳下扩张皮瓣(B瓣),同时残耳形成残耳皮瓣(C瓣),应用第七、第八或仅第七肋软骨雕刻立体支架进行耳廓... 目的探讨成人小耳畸形的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的序贯治疗。方法第一期手术行皮肤定量扩张器埋置;第二期扩张皮肤形成耳前扩张皮瓣(A瓣)、耳下扩张皮瓣(B瓣),同时残耳形成残耳皮瓣(C瓣),应用第七、第八或仅第七肋软骨雕刻立体支架进行耳廓再造术,A,B和C"三瓣"从前方、下后方和下方包裹支架,使用耳后筋膜瓣从后方包裹支架,筋膜瓣后方行皮片移植治疗。结果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应用成人"三瓣"技术实施扩张器法耳廓再造73例(78耳)。再造耳廓立体感强、表面结构清晰可见,耳后瘢痕隐藏于颅耳沟中部。结论成人"三瓣法"小耳畸形的扩张器耳廓再造术并发症较少,再造耳廓不仅形态逼真而且耳后瘢痕隐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 耳前皮瓣 耳下皮瓣 残耳皮瓣 耳后筋膜瓣
下载PDF
改良腮腺筋膜瓣术式对预防Frey’s综合征的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建军 徐宏 +3 位作者 邓婧 赵文科 张艳 项锋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Frey’s综合征)的发生。方法:治疗组选择3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保留腮腺筋膜的区域性切除术,常规筋膜上翻瓣,然后切开筋膜制作腮腺筋膜瓣,切除肿瘤及... 目的:为了提高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Frey’s综合征)的发生。方法:治疗组选择3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保留腮腺筋膜的区域性切除术,常规筋膜上翻瓣,然后切开筋膜制作腮腺筋膜瓣,切除肿瘤及瘤周部分腺体组织,对位缝合筋膜瓣,复位分层缝合皮瓣。对照组选择3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常规筋膜上翻瓣的区域性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的32例病人,无1例发生Frey’s综合征,对照组的30例病人,有6例发生Frey’s综合征(占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腮腺筋膜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中的应用,对预防术后Frey’s综合征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筋膜瓣 腮腺良性肿瘤 手术 Frey’s综合征
下载PDF
MEDPOR支架耳郭再造手术术式改进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华 赵耀忠 +5 位作者 吴建明 袁湘斌 吴宏 章建林 朱晓海 林子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MEDPOR支架在第一、二腮弓综合征患者耳再造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减少术后再造耳皮肤软组织易破溃和支架外露的并发症.方法:实施第一、二腮弓综合征耳再造患者21例,23侧耳.采用颞筋膜瓣或耳后筋膜瓣包覆MEDPOR支架后,再将扩... 目的:探讨应用MEDPOR支架在第一、二腮弓综合征患者耳再造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减少术后再造耳皮肤软组织易破溃和支架外露的并发症.方法:实施第一、二腮弓综合征耳再造患者21例,23侧耳.采用颞筋膜瓣或耳后筋膜瓣包覆MEDPOR支架后,再将扩张后的乳突区皮瓣覆于筋膜瓣上.手术分两期完成:一期手术将扩张器植入乳突区,术后定期注水扩张乳突区皮肤;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构筑成蒂位于面部的耳前皮瓣.切取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颞筋膜瓣,或耳后动静脉为蒂的耳后筋膜瓣,将已制备的MEDPOR支架缝合固定于耳郭区的深筋膜上,以颞筋膜瓣或耳后筋膜瓣翻转包覆MEDPOR支架,扩张后的乳突区皮瓣覆盖于筋膜瓣上.结果:术后随访10~26个月,再造耳郭形态较好,未曾发生皮肤软组织破溃和支架外露;再造耳皮肤色泽好,与面部皮肤差异不明显;软组织质地柔软,可撮捏.结论:以改进的手术方法应用MEDPOR为支架为第一、二腮弓综合征患者再造耳郭,形态效果满意,避免了皮肤破溃、支架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POR支架 耳再造 颞筋膜瓣 耳后筋膜瓣 皮瓣
下载PDF
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在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振华 黄强 +3 位作者 邱光进 彭业平 陈先国 吴富广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在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行273例尿道下裂手术,其中174例分别采用3种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覆盖新尿道,其中采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法82例,带蒂背侧皮...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在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行273例尿道下裂手术,其中174例分别采用3种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覆盖新尿道,其中采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法82例,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法67例,带蒂睾丸鞘膜瓣法25例。对是否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尿道病例的Ⅰ期治愈率、尿道瘘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尿道者,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78.2%提高到95.1%(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21.8%降到3.7%;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83.3%提高到94.0%(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16.7%降到4.5%。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71.4%提高到88.0%(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28.6%降到4.0%。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尿道能增加新建尿道及吻合口的组织覆盖面及厚度,提供良好的血供,有效地提高尿道下裂Ⅰ期治愈率,减少术后尿道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瘘 组织瓣
下载PDF
脊柱周围深部感染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翟利锋 马苟平 +3 位作者 刘亦杨 沈立锋 郭峭峰 张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886-891,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周围深部感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脊柱周围深部感染患者7例,均为脊柱术后3周内发生的急性感染。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9~67岁,平均42岁。伤口有内植物4例,无内植物3例。感染确诊后... 目的:探讨脊柱周围深部感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脊柱周围深部感染患者7例,均为脊柱术后3周内发生的急性感染。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9~67岁,平均42岁。伤口有内植物4例,无内植物3例。感染确诊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辅助下彻底清创,局部放置载抗生素人工骨结合全身静脉滴注抗生素,并以血供丰富的组织瓣修复创面的方法治疗。所用组织瓣包括:椎旁肌推进肌瓣4例,胸腰筋膜瓣1例,背阔肌肌瓣1例,椎旁肌推进肌瓣联合胸腰筋膜瓣1例。结果:术后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8个月。随访期间,有内植物的4例患者中,除1例腰椎融合的患者因术后感染复发而拆除内固定外,其余3例成功保留内植物。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经背阔肌转位术后感染创面愈合,但供区皮瓣下出现积液,经过穿刺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后治愈。其余5例创面获得Ⅰ期愈合,无感染复发、血肿、积液及伤口裂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脊柱周围深部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负压封闭引流辅助下彻底清创,局部放置载抗生素人工骨结合全身静滴抗生素,并以邻近组织瓣修复创面是治疗脊柱周围深部感染的一种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感染 引流术 载抗生素人工骨 筋膜瓣 肌瓣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联合应用对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邓永强 郑苍尚 朱耀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组试验组,对照组病例在切除腮腺肿瘤后直接关闭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组则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组试验组,对照组病例在切除腮腺肿瘤后直接关闭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组则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腮腺筋膜瓣组为保留腮腺筋膜瓣用以覆盖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采用先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再以保留的腮腺筋膜瓣覆盖手术创面。病例随访6~60个月。结果: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和胸锁乳突肌瓣组在手术区域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优于腮腺筋膜瓣组和对照组(P<0.01);而腮腺筋膜瓣组和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在减少Frey综合征发生方面强于对照组和胸锁乳突肌瓣组(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涎瘘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锁乳突肌瓣可作为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缺损的优先选择,腮腺筋膜瓣在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的作用突出,二者的结合应用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瓣 腮腺筋膜瓣 腮腺良性肿瘤
下载PDF
颞肌筋膜瓣与全厚皮片移植修复下睑凹陷性畸形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英 张舵 +2 位作者 林泉 金洪娟 荣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在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颞筋膜瓣,对伴眶下壁骨缺损者同时行以颞浅、深动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并取耳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 目的探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在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颞筋膜瓣,对伴眶下壁骨缺损者同时行以颞浅、深动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并取耳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结果8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及皮片成活良好,凹陷处填充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至1年,睑外翻矫正,瘢痕不显,颞部供区毛发生长良好。结论应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且无明显的供区损害的特点,是修复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筋膜瓣 颞肌筋膜瓣 下睑凹陷 瘢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