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孝道思想探析——基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释义
1
作者 张玥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反映孔子孝道思想的一句话,但关于这句话的释义仍存在争议,主要集中于“三年”和“道”的释义。由于孔子十分重视三年之丧,而“无改于父之道”针对的是子女在父亲去世之后该如何做的问题,与三年之丧语境相似,所...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反映孔子孝道思想的一句话,但关于这句话的释义仍存在争议,主要集中于“三年”和“道”的释义。由于孔子十分重视三年之丧,而“无改于父之道”针对的是子女在父亲去世之后该如何做的问题,与三年之丧语境相似,所以“三年”指的是三年的服丧期,“道”应释为父亲在世时的为人处世准则。孔子强调“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因为子女尽孝要始终怀有敬意。这种敬意源于父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受制于三年之丧的礼制要求,更重要的是与孔子的政治构想相通,由孝亲推致忠君,从而构建一个秩序井然、等级分明的社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孔子 孝道
下载PDF
《铸剑》与《哈姆莱特》基于报父仇母题之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9-51,62,共4页
鲁迅小说《铸剑》与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虽然文学形式不同,但都属于叙事性作品,在报父仇母题、主角形象设计、启蒙精神和象征手法运用等方面有共通之处。以报父仇母题为切入口,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文本细读法,对两部作品的相同... 鲁迅小说《铸剑》与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虽然文学形式不同,但都属于叙事性作品,在报父仇母题、主角形象设计、启蒙精神和象征手法运用等方面有共通之处。以报父仇母题为切入口,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文本细读法,对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并将其主角提升到改革派青年知识分子的象征高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同样的故事原型,因为主角社会身份设置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故事走向,所承载的思想和情怀也会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剑》 《哈姆莱特》 父仇母题
下载PDF
早年父亲去世的心理创伤研究——1例男大学生的深入访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静 王伟 贾晓明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探讨男孩8岁时父亲去世对其带来的创伤影响。方法 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一名在8岁时经历父亲去世的男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采用主要概念或主题突出分类的方法进行编码分析。结果 父亲去世使个体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严重的自卑... 目的 探讨男孩8岁时父亲去世对其带来的创伤影响。方法 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一名在8岁时经历父亲去世的男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采用主要概念或主题突出分类的方法进行编码分析。结果 父亲去世使个体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严重的自卑感和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结论 父亲去世后,家庭氛围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丧失 质性研究 父亲去世 深入访谈 创伤研究 心理健康 大学生 父亲 不安全感
下载PDF
刘应李考辨五题——兼对《建阳县志》、《全宋诗》等典籍的订补与批评 被引量:2
4
作者 仝建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4-28,共5页
刘应李是宋末元初福建建阳知名学者,理学传人,生平事迹所知甚少。其生卒年应在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稍前后到元泰定元年(1324)之前;曾祖父应为刘炳、祖父为刘填;其同道文友可以考知者有熊禾、胡一桂、詹君履、李重峰四人;三种《建阳县... 刘应李是宋末元初福建建阳知名学者,理学传人,生平事迹所知甚少。其生卒年应在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稍前后到元泰定元年(1324)之前;曾祖父应为刘炳、祖父为刘填;其同道文友可以考知者有熊禾、胡一桂、詹君履、李重峰四人;三种《建阳县志》所记刘应李曾师从真德秀学习均是错误的;《全宋诗》所收刘应李诗2首均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应李 生卒年 父祖 交游 《全宋诗》
下载PDF
父亲之名:老舍生命的潜文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昊燕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母亲意象"和"父亲意象"从不同方面塑造儿童的心灵,对于作家日后创作的影响,特别是对作品情感类型的影响极大。父亲在老舍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在老舍的家庭结构中,"父亲之名"却并未消失,通过母亲... "母亲意象"和"父亲意象"从不同方面塑造儿童的心灵,对于作家日后创作的影响,特别是对作品情感类型的影响极大。父亲在老舍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在老舍的家庭结构中,"父亲之名"却并未消失,通过母亲的话语,甚至是通过一些物体得到体现,"父亲之名"——母亲——孩子构成了新的家庭三角平衡关系。于是,父亲的角色功能靠"父母之名"的形式存在于老舍的生活与心灵中,并对老舍的人生抉择与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之名 丧父 人生抉择 创作
下载PDF
“缇萦救父”对我国死刑存废之争的启示
6
作者 孔养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缇萦救父”事件引发了汉文帝时期肉刑的废除。肉刑废除时立法技术有缺陷,这没有改变肉刑废除的历史必然性。死刑的废除也涉及到同样的立法技术问题,基于文明的发展,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立即废除死刑,再完善立法技术。
关键词 “缇萦救父” 肉刑 死刑 立法技术
下载PDF
荣格理论视角下的威利·洛曼之死
7
作者 洪文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42-45,共4页
"英雄"和"父亲心象"是荣格识别的与男性气质和父亲身份相关的重要原型。在它们的作用下,男性心理往往将父亲身份神化,从而产生父神幻象。在阿瑟·密勒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父神幻象支配威利·洛曼的意识,... "英雄"和"父亲心象"是荣格识别的与男性气质和父亲身份相关的重要原型。在它们的作用下,男性心理往往将父亲身份神化,从而产生父神幻象。在阿瑟·密勒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父神幻象支配威利·洛曼的意识,使他产生超男子气的心理倾向,从而导致其父道理想破灭,并最终推动他做出自杀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密勒 《推销员之死》 荣格 原型 父神幻象
下载PDF
论余华小说中的父子关系
8
作者 阮崇友 刘永松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83-184,共2页
余华小说中的父子关系从充满冷漠、仇视、暴力、死亡的怪异的父子关系,到善良坚强,关爱呵护血浓于水的舐犊情深。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革命,本文论述了余华作品中的种种父子关系。从这些关系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余华... 余华小说中的父子关系从充满冷漠、仇视、暴力、死亡的怪异的父子关系,到善良坚强,关爱呵护血浓于水的舐犊情深。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革命,本文论述了余华作品中的种种父子关系。从这些关系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余华及余华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关系 卑鄙无耻 冷漠仇视 暴力死亡 关爱 坚强
下载PDF
浅析金朝皇位继承制度
9
作者 薛振威 《兰台世界》 2020年第11期146-148,共3页
金朝是12世纪初发端于我国东北地区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国家,女真人在短短十年间便灭亡了,10世纪就已经左右中国北方政局的契丹帝国,随后又瓦解了占据中原的北宋王朝。但是迅速崛起的金朝只存续了120年便走... 金朝是12世纪初发端于我国东北地区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国家,女真人在短短十年间便灭亡了,10世纪就已经左右中国北方政局的契丹帝国,随后又瓦解了占据中原的北宋王朝。但是迅速崛起的金朝只存续了120年便走向灭亡,这与金朝皇位继承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皇位继承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金朝内乱频繁,极大地削弱了王朝的力量,加速了金朝的覆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皇位继承 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
下载PDF
新拉康主义与《毁灭》中的后现代心理文化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益民 赵洪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8,共5页
爱尔兰女作家约瑟芬·哈特的小说《毁灭》,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作品。它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演,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它的价值,但国内的讨论并不多。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角度,并借助拉康的晚期概念,讨论《毁灭... 爱尔兰女作家约瑟芬·哈特的小说《毁灭》,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作品。它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演,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它的价值,但国内的讨论并不多。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角度,并借助拉康的晚期概念,讨论《毁灭》中的一个重大主题:欲望,以揭示主人公的原始父亲欲望和美艳女人对主人公的欲望构建过程,表明在后俄狄浦斯时代,主人公在介于两种死亡之间的空间里试图通过僭越快乐原则、置社会伦理道德于不顾以追求欲望客体而导致家庭解体和自我毁灭的拉康悲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享乐 死亡本能 原始父亲 美艳女人
原文传递
周邦彦并未“流落十年”考辨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瑞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7,157-158,共12页
在当代学者中,有些人认为周邦彦是新党代表人物。由于旧党的排挤倾轧,邦彦始出教授庐州,接着又知溧水,“流落十年”。此文则考出周邦彦教授庐州与知溧水,乃宋代官制及时势所使然;刚至庐州教授任即因遭母丧而居家丁忧,外任不足六年。所... 在当代学者中,有些人认为周邦彦是新党代表人物。由于旧党的排挤倾轧,邦彦始出教授庐州,接着又知溧水,“流落十年”。此文则考出周邦彦教授庐州与知溧水,乃宋代官制及时势所使然;刚至庐州教授任即因遭母丧而居家丁忧,外任不足六年。所谓“流落十年”根本不能成立,更与新旧党争无任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邦彦 新党 宋代官制 “流落十年” 丁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