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II)改性蒙脱石对土壤汞的吸附固定机理探究
1
作者 周细霞 刘朝淑 孙荣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4,共12页
为明确Fe-MMT对土壤汞离子(Hg^(2+))的吸附、解吸特性及潜在作用机理,采用FeSO_(4)·7H_(2)O改性钠基蒙脱土(Na-MMT),合成了Fe(II)基蒙脱石(Fe-MMT),并探究了不同pH值、吸附剂用量、Hg^(2+)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下,Fe-MMT对土壤... 为明确Fe-MMT对土壤汞离子(Hg^(2+))的吸附、解吸特性及潜在作用机理,采用FeSO_(4)·7H_(2)O改性钠基蒙脱土(Na-MMT),合成了Fe(II)基蒙脱石(Fe-MMT),并探究了不同pH值、吸附剂用量、Hg^(2+)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下,Fe-MMT对土壤Hg^(2+)的吸附解吸特性、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结果发现:在pH=5、吸附剂用量为0.5 g、Hg^(2+)初始浓度为170 mg/L、反应时间为0.5 h的条件下,Fe-MMT对土壤Hg^(2+)的去除率高达76.8%;Fe-MMT对Hg^(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吸附动力学行为,表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且主要发生在吸附剂表面的均相反应位点上;结合微观结构表征,发现Fe-MMT对土壤Hg^(2+)的吸附主要通过-S^(2-)、-SH和-OH与Hg^(2+)进行络合,以及Fe^(2+)与Hg^(2+)的原位共沉淀络合引起的;Fe-MMT在水-土混合体系中的解吸率为9.7%,表明Fe-MMT对土壤Hg^(2+)具有较强的固定作用。可见,Fe-MMT具有修复Hg污染土壤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水土混合 解吸 fe(ii)改性蒙脱石(fe-MMT)
下载PDF
Elimination,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Fe(II) Ions by Adsorption in St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 on Activated Carbons in Aqueous Media
2
作者 Spenseur Bouassa Mougnala Charly Mve Mfoumou +5 位作者 Berthy Lionel Mbouiti Pradel Tonda-Mikiela Francis Ngoye Ferdinand Evoung Evoung Jean Aubin Ondo Guy Raymond Feuya Tchouy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4年第10期181-203,共23页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removal,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iron(II) ions (Fe(II)) by adsorption in st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 in aqueous media on activated carbons (AC-i30min, AC-i1h, and AC-i24h), prepared...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removal,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iron(II) ions (Fe(II)) by adsorption in st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 in aqueous media on activated carbons (AC-i30min, AC-i1h, and AC-i24h), prepared from palm nut shells collected in the city of Franceville to Gabon, using potassium hydroxide (KOH) as the activating agent. Resul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Fe(II) in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 on prepared activated carbons (ACs) showed that the AC-i24h adsorbent has the best Fe(II) adsorption capacities at saturation (Qsat). The Qsat obtained on AC-i24h in st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 (17.87 and 10.38 mg/g, respectivel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C-i30min (13.89 and 5.54 mg/g respectively) and AC-i1h (14.92 and 8.64 mg/g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static adsorption was more effective in the removal of Fe(II) ions in aqueous media in ou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percentage removal (%E) of Fe(II) obtained on prepared activated carbons in static conditions was better than those obtained in dynamic conditions, especially on AC-i24h, where the %E was 89.27% in static and 61.56% in dynamic. In kine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best described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s of Fe(II) on prepared activated carbons in static adsorption, with mainly of chemisorption on the solid surfaces. However, in dynamic conditions, the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was more suitable. In addition to the weak interactions between Fe(II) and the activated carbon surfaces, strong interactions (chemisorption) were also observed. Also, thermodynamic data obtained on AC-i24h in static adsorption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Fe(II) was spontaneous and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ΔG˚ H˚ = 503.5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m Nut Shells Activated Carbon Removal fe(ii)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 KINETICS Thermodynamics
下载PDF
低温下Fe(II)对Ferrihydrite相转化的催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辉 魏雨 孙予罕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研究了在低温、近中性条件下,在微量Fe(II)离子存在下Ferrihydrite(又称为水合氧化铁hydrousironoxide)的相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微量Fe(II)离子的存在不仅可以加速Ferrihydrite的相转化过程,而且其相转化产物的组成也与没有Fe(II)离子存... 研究了在低温、近中性条件下,在微量Fe(II)离子存在下Ferrihydrite(又称为水合氧化铁hydrousironoxide)的相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微量Fe(II)离子的存在不仅可以加速Ferrihydrite的相转化过程,而且其相转化产物的组成也与没有Fe(II)离子存在时产物的组成有所不同,即除了α-FeOOH和α-Fe2O3外,还形成了γ-FeOOH;相转化过程既与阴离子的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也与Fe(II)离子存在状态有关;Fe(II)离子通过催化Ferrihydrite的溶解过程,从而加速整个相转化过程.对该过程的深入研究将对认识和了解自然条件下铁氧化物的形成与相互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ferrihydrite相转化工艺 催化作用 热力学 稳定性 晶化度 温度
下载PDF
Mn(II)-Fe(II)-MCF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宏 张泽 +1 位作者 宋裕卓 裴笠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4-218,共5页
以改性玉米苞叶纤维为载体(MCF),负载Mn(II)和Fe(II)制备了Mn(II)-Fe(II)-MCF复合材料,催化H_(2)O_(2)氧化水中染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近红外成像系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染料浓度为10 mg·... 以改性玉米苞叶纤维为载体(MCF),负载Mn(II)和Fe(II)制备了Mn(II)-Fe(II)-MCF复合材料,催化H_(2)O_(2)氧化水中染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近红外成像系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染料浓度为10 mg·L^(-1),Mn(II)-Fe(II)-MCF用量为4 g·L^(-1),H_(2)O_(2)初始浓度为1.56 mmol·L^(-1),Mn(II)-Fe(II)-MCF对四种染料的催化效率明显不同。阳离子蓝X-GRRL(CBX-GRRL)降解效果最好,其次是甲基橙(MO)、次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B)。对染料的氧化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MO的降解反应为二级反应,CBX-GRRL、MB和RhB的降解反应均为一级反应。Mn(II)-Fe(II)-MCF适合催化氧化偶氮染料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ii)-fe(ii)-MCF复合材料 催化 玉米苞叶纤维 染料 类芬顿反应
下载PDF
基于柔性配体5-[N-乙酸根(4-吡啶基)]四唑(a4-pytz)与Fe(II)和Sm(III)两个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5
作者 邹建华 李姗 +4 位作者 田贺 崔汉杰 朱大亮 杨高文 李巧云 《合成化学研究》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5-[N-乙酸根(4-吡啶基)]四唑钾盐(简写为Ka4-pytz)与(NH4)2Fe(SO4)2和SmCl3·6H2O在水-甲醇体系中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合物,[Fe(a4-pytz)2·2H2O]·2H2O (1)和[Sm4(a4-pytz)8(H2O)18]Cl3·10H2O (2)。通过元素分析,红... 5-[N-乙酸根(4-吡啶基)]四唑钾盐(简写为Ka4-pytz)与(NH4)2Fe(SO4)2和SmCl3·6H2O在水-甲醇体系中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合物,[Fe(a4-pytz)2·2H2O]·2H2O (1)和[Sm4(a4-pytz)8(H2O)18]Cl3·10H2O (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两个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单晶衍射结果显示了配合物1和2都具有一维链状结构。但不同的是,配合物1的一维链是通过a4-pytz作为双齿配体,经四唑环上的氮原子和羧基的一个氧原子与Fe(II)相连而成的;而配合物2的结构形成源于羧基的桥联作用,氮原子未配位。通过氢键作用,配合物1和2形成了三维结构。室温下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4-pytz fe(ii)/Sm(iiI)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下载PDF
Enhanced activation of peroxymonosulfate by Fe/N co-dope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with dual active sites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m-cresol 被引量:1
6
作者 Donghui Li Wenzhe Wu +6 位作者 Xue Ren Xixi Zhao Hongbing Song Meng Xiao Quanhong Zhu Hengjun Gai Tingting Hu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0-144,共15页
The novel Fe-N co-dope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in m-cresol removal was prepared by urea-assisted impregnation and simple pyrolysis method.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Fe-NC catalyst,th... The novel Fe-N co-dope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in m-cresol removal was prepared by urea-assisted impregnation and simple pyrolysis method.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Fe-NC catalyst,the complexation of N elements in urea could anchor Fe,and the formation of C3N4during urea pyrolysis could also prevent migr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Fe species,which jointly improve the dispersion and stability of Fe.The FeN4sites and highly dispersed Fe nanoparticles synergistically trigger the dual-site peroxymonosulfate (PMS) activation for highly efficient m-cresol degradation,while the ordered mesoporous structure of the catalyst could improve the mass transfer rate of the catalytic process,which together promote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cresol by PMS activation.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alytic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ystem degrades m-cresol by free radical pathway mainly based on SO_(4)^(-)·and·OH,and partially based on·OH as the active components,and a possible PMS activation mechanism by 5Fe-50 for m-cresol degradation was proposed.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fficient and stable catalysts for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by activated P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radation PEROXYMONOSULFATE fe(ii)/fe(iiI)/feN4 Ordered mesopores carbon Catalyst Radical
下载PDF
甲酸/甲酸钠还原体系对Fe(Ⅱ)EDTA络合脱硝液再生的影响
7
作者 邓军 张国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在络合脱硝反应中,Fe(Ⅱ)EDTA络合脱硝液的还原再生是应用难点之一,而甲酸/甲酸钠体系在钯炭(Pd/AC)催化剂作用下对Fe(Ⅱ)EDTA络合脱硝液具有较好的还原性。以此为基础,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考察了超声功率、甲酸添加量、甲酸钠添加量和P... 在络合脱硝反应中,Fe(Ⅱ)EDTA络合脱硝液的还原再生是应用难点之一,而甲酸/甲酸钠体系在钯炭(Pd/AC)催化剂作用下对Fe(Ⅱ)EDTA络合脱硝液具有较好的还原性。以此为基础,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考察了超声功率、甲酸添加量、甲酸钠添加量和Pd/AC催化剂添加量对Fe(Ⅱ)EDTA络合脱硝液(脱硝效率为80%)还原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开启超声、Pd/AC催化剂作用下,甲酸/甲酸钠还原体系能够有效地还原Fe(Ⅱ)EDTA络合脱硝液中的NO,实现络合脱硝液的还原再生。当甲酸钠添加量为10.00 g/L,甲酸添加量为2.10 g/L,Pd/AC催化剂添加量为3.00 g/L时,得到的再生络合脱硝液在50℃下的脱硝性能最好(在60 min内脱硝效率达97%以上,在90 min内脱硝效率达80%以上)。继续进行多次络合脱硝-还原再生的连续实验,整个体系仍具备较好的脱硝性能(第6次切换时,持续吸收70~80 min的脱硝效率为85%左右)。该研究结果可为络合脱硝连续化的中试试验以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Ⅱ)EDTA络合脱硝液 还原再生 甲酸/甲酸钠体系 钯炭催化剂 连续化反应
下载PDF
FeSO_4-H_2O体系中水热赤铁矿沉铁及亚稳态铁物相转变行为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存兄 魏昶 +5 位作者 邓志敢 李兴彬 樊刚 王益昭 易烁文 李旻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8-636,共9页
赤铁矿渣由于铁含量高,存在极大潜力作为副产品销售给钢铁、水泥制造以及涂料行业,从而实现铁资源化利用,硫含量是影响赤铁矿品质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赤铁矿渣中硫主要以亚稳态的铁矾、SO_4^(2-)的不可逆吸附以及碱式硫... 赤铁矿渣由于铁含量高,存在极大潜力作为副产品销售给钢铁、水泥制造以及涂料行业,从而实现铁资源化利用,硫含量是影响赤铁矿品质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赤铁矿渣中硫主要以亚稳态的铁矾、SO_4^(2-)的不可逆吸附以及碱式硫酸铁等形式存在,其中铁矾是硫的主要存在形态。FeSO_4-H_2O体系中Fe(II)氧化水热水解赤铁矿沉铁及过程亚稳态铁物相转化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亚稳态铁矾物相形成和转化的关键因素,升高温度亚稳态铁矾的热力学稳定性变差,有利于其向赤铁矿转变。降低初始硫酸浓度、延长反应时间、添加晶种均会促进Fe(II)氧化水解,也有利于亚稳态铁矾物相向赤铁矿转变,从而获得铁含量高、硫含量低的高品质沉铁渣。在初始Fe^(2+)浓度30g/L、Na_2SO_4浓度0.15mol/L、初始酸浓度1.6×10-4mol/L、温度200℃、氧分压400kPa、反应时间180min、搅拌转速500r/min的优化技术参数下,Fe(II)氧化水热水解赤铁矿沉铁过程中沉铁率为95%,获得不含亚稳态铁矾的赤铁矿沉铁渣,其中铁、硫和钠硫含量分别为66.6%、0.92%和0.033%(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铁 fe(ii)氧化水解 亚稳态铁矾转变 赤铁矿 硫含量 水热冶金
下载PDF
Fe(Ⅱ)存在条件下氧化铁-高岭石复合物的形成与转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世勇 刘茜 +2 位作者 刘凡 冯雄汉 谭文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4-1143,共10页
氧化铁-高岭石复合物是我国南方土壤的重要组分,也是影响这些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子。本文以Fe(Ⅱ)为添加剂,研究了晶质氧化铁-高岭石复合物的形成与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Ⅱ)可加速晶质氧化铁-高岭石复合物的形成,... 氧化铁-高岭石复合物是我国南方土壤的重要组分,也是影响这些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子。本文以Fe(Ⅱ)为添加剂,研究了晶质氧化铁-高岭石复合物的形成与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Ⅱ)可加速晶质氧化铁-高岭石复合物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岭石对晶质氧化铁形成的抑制作用。当Fe(Ⅱ)/Fe(Ⅲ)摩尔比(R)在0.04~0.06时,Fe(Ⅱ)可加速纤铁矿、针铁矿、赤铁矿-高岭石复合物的形成;当R≥0.1时,可快速形成磁铁矿-高岭石复合物。在温度50~60℃、pH5~6条件下,Fe(Ⅱ)可加速纤铁矿、针铁矿-高岭石复合物的形成;温度80℃及中性附近时,可加速赤铁矿-高岭石复合物的形成;pH9时,则形成了磁铁矿-高岭石复合物。高岭石的存在减弱了Fe(Ⅱ)对晶质氧化铁形成的催化效果,也可影响产物类型和结晶形貌。上述结果可为自然环境中氧化铁以及氧化铁-高岭石复合物的形成转化过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fe(Ⅱ) 水铁矿 晶质氧化铁 复合物
下载PDF
水稻土Fe(Ⅱ)氧化耦合NO_3^-还原的微生物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鹏程 李晓敏 李芳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8-366,共9页
利用不同驯化条件(Soil、Soil+Fe(Ⅱ)、Soil+NO_3^-和Soil+Fe(Ⅱ)+NO_3^-)对华南水稻土进行中性厌氧条件下的富集培养,探究淹水期水稻土亚铁(Fe(Ⅱ))氧化和硝酸盐(NO_3^-)还原过程,及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Soil+Fe(Ⅱ)... 利用不同驯化条件(Soil、Soil+Fe(Ⅱ)、Soil+NO_3^-和Soil+Fe(Ⅱ)+NO_3^-)对华南水稻土进行中性厌氧条件下的富集培养,探究淹水期水稻土亚铁(Fe(Ⅱ))氧化和硝酸盐(NO_3^-)还原过程,及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Soil+Fe(Ⅱ)处理中,亚铁不能发生自然氧化.只有在Soil+Fe(Ⅱ)+NO_3^-处理中,Fe(Ⅱ)才能被氧化成Fe(Ⅲ);同时,Fe(Ⅱ)的存在减慢了NO_3^-的还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表征微生物群落组成随培养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Soil+Fe(Ⅱ)和Soil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没有显著差异.在Soil+NO_3^-处理中,Pseudogulbenkiania、Flavobacterium和Rhodocyclus属成为优势菌群.在Soil+Fe(Ⅱ)+NO_3^-处理中,Zoogloea、Geothrix、Sunxiuqinia和Vulcanibacillus等属成为优势菌群,主要包括硝酸盐还原菌、Fe(Ⅱ)氧化菌和Fe(Ⅲ)还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氧化 硝酸盐还原 微生物群落 水稻土 中性pH
下载PDF
东山湾海水中Fe(Ⅱ)和Fe(Ⅲ)相互转化围隔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旭光 李顺兴 +1 位作者 陈乙平 蔡添寿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根据2008年8月与11月在东山湾海域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表层水中溶解态Fe(II)和Fe(III)含量、浮游植物叶绿素a、营养元素及其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秋季海水中Fe(II)浓度及其在总溶解铁中所占比例均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呈正相... 根据2008年8月与11月在东山湾海域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表层水中溶解态Fe(II)和Fe(III)含量、浮游植物叶绿素a、营养元素及其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秋季海水中Fe(II)浓度及其在总溶解铁中所占比例均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9、0.9219。现场围隔实验表明,海水中总溶解态Fe含量在24 h内有较大的变化,最大减少量达到17.4%。DS2站点海水中Fe(II)浓度及其在总溶解铁中所占比例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最高值与初始值相比较,叶绿素a较高的DS2站点海水中Fe(II)浓度增加较叶绿素a较低的DS5号站点高0.053μg/L。Fe(II)和Fe(III)加富实验研究了溶解态的Fe(II)和Fe(III)在海水中相互转化。高浓度的Fe(II)在海水中被氧化成Fe(III),海水中浮游植物也会引发光还原作用使Fe(III)还原成Fe(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iiI) fe(ii) 价态转化 东山湾 围隔
下载PDF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f LiFePO_4 pecipitation from Li-Fe(Ⅱ)-P-H_2O system at 298 K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利华 赵中伟 +2 位作者 刘旭恒 陈爱良 司秀芬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766-1770,共5页
Thermodynam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from Li-Fe(II)-P-H2O system at 298 K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iFePO4 can be formed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pH value of 0-11.3,and the impurities Li3PO4 and... Thermodynam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from Li-Fe(II)-P-H2O system at 298 K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iFePO4 can be formed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pH value of 0-11.3,and the impurities Li3PO4 and Fe(OH)2 will be yielded at pH value above 11.3 and 12.9,respectively.The optimum pH value for LiFePO4 precipitation is 8-10.5.Considering the low rate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kinetics,metastable Li-Fe(II)-P-H2O system was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quimolar ratio of co-precipitation precursor Fe3(PO4)2.8H2O and Li3PO4 cannot be obtained at the initial molar ratio 1:1:1 and 1:1:3 of Li:Fe:P.In contrast,equimolar ratio of the co-precipitation precursor can be yielded by adjusting the pH value to 7-9.2,matching the molar ratio 3:1:1 of Li:Fe:P,meaning that Li+-excess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conditions for LiFePO4 preparation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ron phosphate lithium ion batteries Li-fe(Ⅱ)-P-H2O system thermodynamics CO-PRECIPITATION
下载PDF
钛酸盐纳米线对水中Fe(Ⅱ)和Mn(Ⅱ)的吸附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心凤 邵卫云 叶苗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823,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钛酸盐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钛酸盐纳米线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对水中Fe(Ⅱ)和Mn(Ⅱ)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钛酸盐纳米线的吸附活性.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钛...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钛酸盐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钛酸盐纳米线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对水中Fe(Ⅱ)和Mn(Ⅱ)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钛酸盐纳米线的吸附活性.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钛酸盐纳米线直径分布在50~400 nm,长度可达几微米甚至几十微米.在温度为25℃、溶液pH为6.68的条件下,钛酸盐纳米线对水中Fe(Ⅱ)和Mn(Ⅱ)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39.89和34.67 mg/g,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采用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钛酸盐纳米线的吸附动力学.此外,在本实验条件下,钛酸盐纳米线对水中Fe(Ⅱ)和Mn(Ⅱ)的吸附去除率随溶液pH值及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盐纳米线 吸附 fe(Ⅱ) Mn(Ⅱ)
下载PDF
凹凸棒土负载纳米Fe/Ni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Zn(Ⅱ)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红 龚璇 +2 位作者 范先媛 张家源 冯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0-375,共6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以凹凸棒土为载体的纳米双金属Fe/Ni复合材料,通过Zn(Ⅱ)静态吸附试验,确定了除Zn(Ⅱ)效果最佳的Fe/Ni@ATP复合材料,即纳米铁与凹凸棒土的负载比为1∶2、Fe/Ni双金属中Ni掺杂比为2%,并考察了Zn(Ⅱ)初始浓度、pH及环...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以凹凸棒土为载体的纳米双金属Fe/Ni复合材料,通过Zn(Ⅱ)静态吸附试验,确定了除Zn(Ⅱ)效果最佳的Fe/Ni@ATP复合材料,即纳米铁与凹凸棒土的负载比为1∶2、Fe/Ni双金属中Ni掺杂比为2%,并考察了Zn(Ⅱ)初始浓度、pH及环境温度对该复合材料去除水中Zn(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凹凸棒土负载和掺杂Ni改性以后,Fe/Ni@ATP复合材料的Zn(Ⅱ)去除率显著提高,颗粒团聚状况得到改善,比表面积明显增加。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较高的溶液pH值、环境温度以及较低的Zn(Ⅱ)初始浓度均有利于Fe/Ni@ATP复合材料对Zn(Ⅱ)的去除。该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机理为零价铁表面氧化物与Zn(Ⅱ)的配合作用,此外,水中Zn(Ⅱ)也可以通过生成Zn(OH)_2沉淀的形式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fe/Ni 凹凸棒土 ZN(ii) 吸附
下载PDF
Fe-Al柱撑膨润土的制备及其非均相Fenton降解橙黄Ⅱ(英文) 被引量:8
15
作者 万栋 王光华 +2 位作者 李文兵 陈坤 舒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29-2436,共8页
通过离子交换方法制备不同Fe含量的Fe-Al柱撑膨润土,并且研究了其作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降解橙黄II的性能.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面积(SBET),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Raman)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其结构特征.结... 通过离子交换方法制备不同Fe含量的Fe-Al柱撑膨润土,并且研究了其作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降解橙黄II的性能.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面积(SBET),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Raman)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其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钠化膨润土的层间距为1.24 nm,经过柱撑之后,Al柱撑膨润土的层间距增大到1.77 nm,Fe-Al柱撑膨润土为1.72 nm左右,并且比表面积也有明显增大.XRD和Raman结果表明Fe/(Fe+Al)摩尔比达到20%时,样品中出现α-Fe2O3,膨润土未能形成柱撑.在橙黄II初始浓度为100 mg L-1,催化剂用量为1.0 g L-1,温度为40°C,pH为3.0,H2O2初始浓度为10 mmol L-1的条件下,考察了柱撑膨润土的Fenton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Al柱撑膨润土的催化性能随着Fe含量的增多先增大后略有降低,当Fe/(Fe+Al)摩尔比为10%时达到最大,橙黄II溶液在4 h内色度去除率和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87.73%,并且降解反应为非均相Fenton反应.研究了Fe-Al柱撑膨润土的重复使用性.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仍然具有良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柱撑膨润土 非均相催化剂 橙黄ii feNTON反应 降解
下载PDF
Fe(Ⅱ)对Cr(Ⅵ)—I^-体系的诱导反应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荣桓 王建华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年第1期44-48,共5页
考察了Fe(Ⅲ)—I^-、Cr(Ⅵ)—I^-及Cr(Ⅵ)—I^-—Fe(Ⅱ)体系的反应曲线,证明了由于Fe(Ⅱ)的引入,使体系中产生Cr的五价中间体Cr(Ⅴ)并快速地氧化了I^-;通过实验确定了Cr(Ⅵ)—I^-—Fe(Ⅱ)体系的化学计量关系,导出了诱导反应的机理和动... 考察了Fe(Ⅲ)—I^-、Cr(Ⅵ)—I^-及Cr(Ⅵ)—I^-—Fe(Ⅱ)体系的反应曲线,证明了由于Fe(Ⅱ)的引入,使体系中产生Cr的五价中间体Cr(Ⅴ)并快速地氧化了I^-;通过实验确定了Cr(Ⅵ)—I^-—Fe(Ⅱ)体系的化学计量关系,导出了诱导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反应曲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CR I 诱导反应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Fe(Ⅱ)/H_2O_2体系氧化NO主要活性物质及自由基无效消耗路径
17
作者 赵海谦 刘城昊 +3 位作者 周伟 王忠华 齐晗兵 高继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50-2254,共5页
H_2O_2利用率低是Fe(Ⅱ)/H_2O_2氧化体系应用的瓶颈,自由基无效消耗是H_2O_2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烟气中NO氧化为技术背景,实验研究了Fe(Ⅱ)/H_2O_2体系内H_2O_2及各种自由基在氧化NO中的作用及自由基无效消耗路径。结果表明:... H_2O_2利用率低是Fe(Ⅱ)/H_2O_2氧化体系应用的瓶颈,自由基无效消耗是H_2O_2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烟气中NO氧化为技术背景,实验研究了Fe(Ⅱ)/H_2O_2体系内H_2O_2及各种自由基在氧化NO中的作用及自由基无效消耗路径。结果表明:H_2O_2直接氧化NO能力很弱;虽然·OH及HO2·均可以氧化NO,但·OH的氧化作用大于HO2·。氧化NO同时,绝大多数·OH及HO2·通过两者的快速复合反应而无效消耗,严重影响了H_2O_2利用率。因此,使用Fe(Ⅱ)/H_2O_2体系降解污染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OH及HO_2·两种自由基同时大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Ⅱ)/H2O2体系 NO 活性物质 无效消耗 ·OH
下载PDF
使用支撑液膜从Fe^(3+)/Cu^(2+)溶液中选择分离Fe^(3+)的研究(I)液液萃取实验(英文)
18
作者 张保成 G.Gozzelino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57,共1页
支撑液膜在水溶液金属离子的分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报道了从Fe3+/Cu2 +溶液中选择分离Fe3+液 /液萃取研究结果 .水相为Fe3+/Cu2 +硫酸溶液 ,萃取相为正癸醇 (n -de canol) ,载体为二 (2 -乙基己基 )磷酸 (D2EHPA) .实验研究了溶液相中... 支撑液膜在水溶液金属离子的分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报道了从Fe3+/Cu2 +溶液中选择分离Fe3+液 /液萃取研究结果 .水相为Fe3+/Cu2 +硫酸溶液 ,萃取相为正癸醇 (n -de canol) ,载体为二 (2 -乙基己基 )磷酸 (D2EHPA) .实验研究了溶液相中硫酸浓度以及有机相中载体D2EHPA浓度对金属离子萃取速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水溶液的酸浓度对Fe3+的萃取影响较明显 ,而对Cu2 +的萃取影响很小 .在两相界面处Fe3+与D2EHPA的反应速度比Cu2 +快很多 .Fe3+、Cu2 +与D2EHPA的络合物在有机相中的扩散速度都较慢 ,但是Fe3+与D2EHPA的络合物的界面反应速度比络合物的扩散速度快 .有机相中载体浓度对金属离子萃取速率的影响也很明显 .液液萃取研究结果显示 ,在使用支撑液膜进行铁离子选择分离时 ,可以通过改变溶液相酸的浓度 ,有机相中载体浓度 ,或者通过缩短分离时间来提高选择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液膜 分离 液液萃取 实验 铁/铜溶液 铁离子
下载PDF
Fe(Ⅲ)-草酸盐络合物光解水溶性染料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查意扬 郑丽平 +1 位作者 颜桂炀 郑柳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9期149-151,共3页
草酸铁络合物光催化氧化法是处理染料废水的一种常用方法,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此方法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本文总结了Fe(Ⅲ)-草酸盐络合物光解水溶性染料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该方法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中... 草酸铁络合物光催化氧化法是处理染料废水的一种常用方法,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此方法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本文总结了Fe(Ⅲ)-草酸盐络合物光解水溶性染料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该方法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ii)-草酸盐络合物 光解 水溶性染料
下载PDF
Fe(Ⅱ)/生物炭对硝基苯的还原降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慧鸣 张鹏 +1 位作者 殷哲云 孙红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97-2303,共7页
以玉米秸秆、猪粪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厌氧条件下,Fe(Ⅱ)/生物炭体系对硝基苯的还原降解,并对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降解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Fe(Ⅱ)/生物炭体系中,Fe(Ⅱ)的还原性显... 以玉米秸秆、猪粪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厌氧条件下,Fe(Ⅱ)/生物炭体系对硝基苯的还原降解,并对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降解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Fe(Ⅱ)/生物炭体系中,Fe(Ⅱ)的还原性显著增强;原料、制备温度、Fe(Ⅱ)初始浓度、p H值都会对Fe(Ⅱ)的还原活性造成影响.其中在p H=7、固水比=1∶500、25℃,Fe(Ⅱ)和硝基苯的初始量分别为12 mmol·L^(-1)和0.08 mmol·L^(-1)的条件下,Fe(Ⅱ)/PBC700可将93%的硝基苯降解,为最佳降解体系.为了揭示Fe(Ⅱ)/生物炭体系还原硝基苯的关键结构与机理,分别研究了生物炭除灰处理和除有机质处理对Fe(Ⅱ)/生物炭体系还原能力的影响.发现两种处理都可使反应加速,由此推断,一方面生物炭灰分中的金属氧化物与Fe(Ⅱ)组成表面结合铁还原系统使Fe(Ⅱ)的还原性增强;另一方面生物炭的类石墨烯片层有机质结构起到了电子传递的作用,也可促进Fe(Ⅱ)对硝基苯的还原.本文为Fe(Ⅱ)还原去除有机污染物发现了一个新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fe(Ⅱ) 硝基苯 还原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