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保山地块金厂河Fe-Cu-Pb-Zn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黑柱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陆波德 刘学龙 +8 位作者 周云满 赵成峰 王基元 李方兰 李庆锐 王海 李守奎 曹振梁 周杰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4-1182,共19页
黑柱石是一种矽卡岩型铅锌及铁矿床中少见的矿物,与铅锌矿体、磁铁矿体关系密切。为查明黑柱石成矿过程中与铅锌铁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本文对金厂河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中的黑柱石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分带性等开展了... 黑柱石是一种矽卡岩型铅锌及铁矿床中少见的矿物,与铅锌矿体、磁铁矿体关系密切。为查明黑柱石成矿过程中与铅锌铁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本文对金厂河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中的黑柱石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分带性等开展了研究。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可得,金厂河矿区黑柱石的化学式为:Ca_(0.95-1.08)(Fe_(0.87-1.97)Mn_(0.08-0.36)Mg_(0.01-0.06))^(2+)_((1.89-2.03))(Fe_(0.82-1.04)Al_(0.01-0.03))^(3+)_((0.88-1.15))[Si_(1.94-2.08)O_(7)]O(OH)。结合矿物组合类型、产状、分带特征等,推测矿床内矽卡岩由内带逐渐向外带交代的趋势。金厂河矿区主要有3种矿物共生组合:黑柱石+磁铁矿组合,黑柱石+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组合,黑柱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组合,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蚀变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代表组合Ⅰ),以石榴子石的分解为主,形成大量的黑柱石;退蚀变阶段(代表组合Ⅱ),以阳起石、黄铜矿、黄铁矿发育为主;石英-硫化物阶段(代表组合Ⅲ),以发育大量的方铅矿、闪锌矿为主,同时这一阶段内黑柱石分解,形成阳起石、方解石、磁铁矿等。此外,黑柱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石榴子石的类似,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认为:黑柱石是早期石榴子石退化分解的产物,矿床自内向外逐渐交代,形成了铅锌铜矿体中以锰质黑柱石为主,而磁铁矿体、铜矿体中以含锰黑柱石为主的分带特性。锰质黑柱石有利于铅锌矿的形成,而对于磁铁矿有贫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为矿区揭露中酸性岩体和深部找矿提供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LA-ICP-MS原位微区 黑柱石 fe-cu-Pb-Zn多金属矿 金厂河
下载PDF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Magnetite from the Fe(-Cu) Deposits in the Hami Region, Eastern Tianshan Orogenic Belt, NW China 被引量:18
2
作者 HUANG Xiaowen QI Liang MENG Yumi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76-195,共20页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of magnetite from the Heifengshan, Shuangfengshan, and Shaquanzi Fe(–Cu) deposits ...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of magnetite from the Heifengshan, Shuangfengshan, and Shaquanzi Fe(–Cu)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Orogenic Belt. The magnetite from these deposits typically contains detectable Mg, Al, Ti, V, Cr, Mn, Co, Ni, Zn and Ga. The trace element contents in magnetite generally vary less than one order of magnitude. The subtle variations of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within a magnetite grain and between the magnetite grains in the same sample probably indicate local inhomogeneity of ore–forming fluids. The variations of Co in magnetite between samples are probably due to the mineral proportion of magnetite and pyrite. Factor analysis has discriminated three types of magnetite: Ni–Mn–V–Ti(Factor 1), Mg–Al–Zn(Factor 2), and Ga– Co(Factor 3) magnetite. Magnetite from the Heifengshan and Shuangfengshan Fe deposits has similar 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spider patterns and cannot be discriminated according to these factors. However, magnetite from the Shaquanzi Fe–Cu deposit has affinity to Factor 2 with lower Mg and Al but higher Zn concentra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responsible for the Fe–Cu deposit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Fe depos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gnetite indicates that magnetite from these Fe(–Cu) deposits was formed by hydrothermal processes rather than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Fe(–Cu) deposits may be related to felsic magma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s MAGNETITE LA–ICP–MS fe(–cu deposits Eastern Tianshan Orogenic Belt Xinjiang
下载PDF
REE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Yinachang Fe-Cu-REE Deposit, Yunn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耀民 涂光炽 胡瑞忠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4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in ores, wall rocks, alkaline volcanic rocks and diabase dike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the Yinachang Fe-Cu-REE deposit. Comparative studies of REE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in ores, wall rocks, alkaline volcanic rocks and diabase dike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the Yinachang Fe-Cu-REE deposit. Comparative studies of REE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geological bodies indicate that the ores and alkaline volcanic rocks contain abundant REE and Y ({65.9}-{4633})×10+{-6}, with higher abundances of As, Mo, Nb, Co and U than those of the crust. Their chondrite-normalized patterns show a strong enrichment of LREE and a positive Eu anomaly, in contrast to those of the dolomit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slight LREE enrichment and moderate negative Eu anomaly. The REE patterns of or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hydrothermal sediment cores in the East Pacific Rise, whereas the REE patterns of dolomi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PAAS (Post-Archean Average Shal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 deposit, the primary ore-forming fluids might have higher REE and volatile elements, and might have been derived from mantle degassing, or the alkaline volcanic magmas. The Yinachang Fe-Cu-REE ore deposit is considered to be of volcanic exhalation-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orig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氧化物 蒸发水疗法 铕异常 LREE 地球化学 丰度
下载PDF
Laser Ablation ICP-MS Titanite U-Th-Pb Dating of the Tonglushan Cu-Fe-Au Skarn Deposit,Southeastern Hubei Province 被引量:1
4
作者 LI Jian-wei 1,2,DENG Xiao-dong1,2,ZHOU Mei-fu3,LIU Yong-sheng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2.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3.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14-316,共3页
Titanite(CaTi2SiO5) is an important accessory mineral not only in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rocks,but also commonly in hydrothermal mineral deposits. It incorporates appreciable amounts(usually 10×10-6 s to 100&#... Titanite(CaTi2SiO5) is an important accessory mineral not only in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rocks,but also commonly in hydrothermal mineral deposits. It incorporates appreciable amounts(usually 10×10-6 s to 100×10-6 s) of U and Th into its structure and has a closure temperature of Pb diffusion higher than 660~700 ℃(Scott and St-Onge,1995) ,making it an ideal U-Th-Pb geochronometer. The Daye metallogenic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giant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MLYR) Cu-Fe-Au province,eastern China and is well endowed with Fe,Cu,and 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Laser Ablation ICP-MS Titanite U-Th-Pb Dating of the Tonglushan cu-fe-Au Skarn deposit Southeastern Hubei Province Th fe ICP cu MS
下载PDF
云南武定迤纳厂Fe-Cu-REE矿床的锆石U-Pb和黄铜矿Re-Os年代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5
作者 叶现韬 朱维光 +5 位作者 钟宏 何德锋 任涛 柏中杰 范宏鹏 胡文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7-1186,共20页
迤纳厂矿床是康滇地区典型的铁-铜-稀土矿床之一。因为其特殊的矿物组合(磁铁矿与黄铜矿共生)以及富含稀土矿物,这类矿床一直是矿床学家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其围岩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和蚀变作用,这类矿床的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一直存在... 迤纳厂矿床是康滇地区典型的铁-铜-稀土矿床之一。因为其特殊的矿物组合(磁铁矿与黄铜矿共生)以及富含稀土矿物,这类矿床一直是矿床学家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其围岩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和蚀变作用,这类矿床的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迤纳厂组中层状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所含锆石进行LA-ICP-MSU-Pb定年来揭示迤纳厂组的最大沉积年龄。大多数锆石具有明显的震荡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4)表明它们均是岩浆锆石,近200粒碎屑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大致可以分为四组:1.75~1.88Ga,1.90~2.00Ga,2.02~2.20Ga和2.30~2.40Ga,且最老年龄在3.0Ga左右,而最年轻年龄在1750Ma左右。这一定年结果反映了迤纳厂组的沉积上限大约为1.7Ga,并且在康滇地区可能还有更老的基底存在。通过对矿石矿物黄铜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测试,直接限定了矿床的成矿时代。6个黄铜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90±99Ma(MSWD=9.0),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685±37Ma(MSWD=3.0),表明该矿床形成于距今约1.7Ga。另外,主要类型矿石具显著的正铕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的特点,与现代海底热液极其相似。年代学研究显示矿床的形成时代和地层的沉积时代大致相同,而REE揭示的流体特征反映其成矿作用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关。这些结果暗示了该矿床为海底火山喷发-同生沉积形成。近来的较多研究证实,康滇地区存在1.7Ga左右较大范围的岩浆活动和较多同期铁-铜矿床,表明该期岩浆活动可能是制约该区铁-铜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且岩浆活动可能与约1.7Ga的Columbia超大陆的裂解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床 锆石U-Pb定年 黄铜矿Re-Os定年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迤纳厂 云南
下载PDF
CuNi-VTiFe复合型矿化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新疆北部为例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玉往 王京彬 +4 位作者 王莉娟 龙灵利 唐萍芝 廖震 张会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12,共12页
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是镁铁-超镁铁杂岩重要的矿床类型,但二者共生的情况在国内还不多见。新疆北部这类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化岩体较为发育,目前已发现有香山、牛毛泉、土墩南和哈拉达拉等4个岩体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岩时代... 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是镁铁-超镁铁杂岩重要的矿床类型,但二者共生的情况在国内还不多见。新疆北部这类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化岩体较为发育,目前已发现有香山、牛毛泉、土墩南和哈拉达拉等4个岩体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岩时代多集中在早二叠世,出露面积在2.8~22km^2,介于通道型铜镍矿化小岩体和大型层状岩体之间,韵律构造发育;岩石组合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岩类,以出现浅色的闪长岩或淡色辉长岩为特点,岩石中金属矿物氧化物(钛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有时有镍黄铁矿)共存和共生;含矿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与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相比,具有重叠和过渡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出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岩浆来源,是经过强烈分异和演化的产物。新疆北部这类复合型矿化,与北疆地区典型铜镍矿床和典型钒钛磁铁矿矿床,共同构成了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矿床成矿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杂岩 铜镍硫化物 钒钛磁铁矿矿床 复合型矿床 新疆北部
下载PDF
黑龙江三矿沟矽卡岩型Cu-Fe-Mo矿床矿石硫化物硫、铅同位素特征及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20
7
作者 吕鹏瑞 李德荣 +1 位作者 彭义伟 张明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728,共12页
三矿沟Cu-Fe-Mo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三矿沟—多宝山构造-成矿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形成与三矿沟复式英云闪长岩体侵入关系密切。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锆石U-Pb测年数据进行了研... 三矿沟Cu-Fe-Mo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三矿沟—多宝山构造-成矿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形成与三矿沟复式英云闪长岩体侵入关系密切。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锆石U-Pb测年数据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成岩年代。研究表明,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显示塔式分布效应,估算得到成矿热液系统的总硫同位素值约为-1.5‰,反映成矿过程中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极少量可能来自于地层;矿石铅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铅的特征,反映了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为壳幔混合来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范围为(168.18±0.96)^(200±1)Ma,代表了英云闪长岩的侵位时间,表明三矿沟矽卡岩型Cu-Fe-Mo矿床的成岩成矿年代为早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矿沟 矽卡岩型 cu-fe-Mo矿床 S、Pb同位素 锆石定年 黑龙江
下载PDF
西藏列廷冈-勒青拉Fe-Cu-Pb-Zn矿区成矿岩体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马旺 杨竹森 +8 位作者 侯增谦 李振清 费凡 付强 段连峰 赵晓燕 裴英茹 韩朝辉 刘英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5-1672,共18页
西藏冈底斯北缘发育一条矽卡岩型Fe-Cu-Pb-Zn多金属成矿带,列廷冈-勒青拉矿床是这条带上同时发育Fe-Cu-Pb-Zn四个矿种的最具代表性矿床。矿区内Fe-Cu矿体位于列廷冈矿段和勒青拉矿段东侧,Pb-Zn矿体位于勒青拉矿段西侧,与成矿作用相关的... 西藏冈底斯北缘发育一条矽卡岩型Fe-Cu-Pb-Zn多金属成矿带,列廷冈-勒青拉矿床是这条带上同时发育Fe-Cu-Pb-Zn四个矿种的最具代表性矿床。矿区内Fe-Cu矿体位于列廷冈矿段和勒青拉矿段东侧,Pb-Zn矿体位于勒青拉矿段西侧,与成矿作用相关的居布扎日岩体位于矿区东南部,呈复式岩体,以大面积岩基产状出露。岩体北侧列廷冈Fe-Cu-(Mo)矿段的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62.85±0.58 Ma,为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带主碰撞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套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向过铝质过渡花岗岩;其Rb、Ba、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强烈富集,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Sr强烈亏损;稀土总量变化于173.23×10^-6~208.98×10^-6之间,(La/Yb)N介于5.71~6.24之间,具有中等负Eu异常(0.45~0.54),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总体具有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结晶温度平均为693℃,岩体的氧逸度较小,平均为-8.63,表明其岩浆经历了在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熔融过程。锆石176 Hf/177 Hf=0.282557~0.282927,εHf(t)=-6.25~6.79,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DMC=696~1522 Ma,表明成矿岩体岩浆源区具有幔源岩浆混染壳源岩浆特征,这也成为形成矽卡岩型Fe-Cu-Pb-Zn多金属矿化共存的主导因素。结合前人及本次研究结果,建立冈底斯北亚带Fe-Cu-Pb-Zn多金属矿化成矿过程如下:在印-亚大陆碰撞造山带主碰撞早期,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发生回卷引起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楔形地幔区部分熔融,经MASH过程产生的幔源岩浆上侵,并在部分地区遭受与壳源岩浆的混染甚至混合。当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分别上侵并与碳酸盐岩地层相互作用时,矿区形成矽卡岩型Fe-Cu和矽卡岩型Pb-Zn矿化,但当壳幔混源的岩浆上侵并与碳酸盐岩地层相互作用时,矿区则形成矽卡岩型Fe-Cu-Pb-Zn等多金属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花岗闪长斑岩 列廷冈-勒青拉铁铜铅锌矿床 西藏
下载PDF
铜陵新桥Cu-S-Fe矿床下盘石英黄铁矿脉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宇 邵拥军 +2 位作者 全伟 刘忠法 刘清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8-1176,共9页
为了探讨新桥Cu—S—Fe矿床的形成是否经历过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在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工作基础上,对层状矿体下盘石英黄铁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Rb-Sr同位素定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下盘石英黄铁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 为了探讨新桥Cu—S—Fe矿床的形成是否经历过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在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工作基础上,对层状矿体下盘石英黄铁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Rb-Sr同位素定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下盘石英黄铁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38.0±2.3Ma(MSWD=5.4),与矶头复式岩株的成岩年龄相近(140.4±2.2Ma),而且下盘网脉状矿化石英流体包裹体中流体的n(^(87)Sr)/n(^(86)Sr)初始值(0.71138±0.00014)和矶头岩株的n(^(87)Sr)/n(^(86)Sr)初始比值相近,说明下盘网脉状矿化为岩浆热液成因,并非为海西期海底喷流通道。与典型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进行地质特征对比分析也发现,新桥Cu—S—Fe矿床地质特征有别于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矿床。综合分析认为,新桥Cu—S—Fe矿床应属于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等时线年龄 石英流体包裹体 下盘石英黄铁矿脉 新桥cu-S-fe矿床 铜陵
下载PDF
滇西芦子园远程矽卡岩Pb-Zn-Fe(Cu)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初探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19
10
作者 邓明国 陈伟 +5 位作者 王学武 刘凤祥 管申进 卢映祥 余海军 赵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9-1257,共19页
滇西镇康芦子园是"三江"成矿带保山地块内迄今发现的唯一超大型Pb-Zn-Fe(Cu)多金属矿床,是区内系列同类层控热液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产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建造的矽卡岩和大理岩层间破碎带,矿石构造... 滇西镇康芦子园是"三江"成矿带保山地块内迄今发现的唯一超大型Pb-Zn-Fe(Cu)多金属矿床,是区内系列同类层控热液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产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建造的矽卡岩和大理岩层间破碎带,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浸染状和脉状-网脉状为主要特征;围岩蚀变复杂、分带明显,由下至上依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化带→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蔷薇辉石化带→碳酸盐-大理岩化带。矿床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经历了多个矿化阶段。本文选取了该矿床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的多种脉石矿物及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早矽卡岩阶段发育微溶CO_2富液相和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并含大量K^+、Na^+、Ca^(2+)、F^-和Cl^-和少量SO_4^(2-),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CO_2及少量CH_4和N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3.6~315.6℃,盐度为10.6%~17.6%NaCleqv;晚矽卡岩阶段发育含CO_2和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214.9~388.0℃,盐度5.9%~16.4%NaCleqv;石英硫化物阶段发育含CO_2的水溶液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H_4、H_2O和少量CO_2,均一温度150.0~285.0℃,盐度为2.5%~13.8%NaCleqv;石英碳酸盐阶段为单一成分的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5.0~187.5℃,盐度为0.5%~12.3%NaCleqv。结合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最初来源于具中高温、中高盐度、高K、Na,富CO_2、Cl、F等特征的深部岩浆热液,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开始有大气降水混入,演化为中阶段中低温、低盐度、贫CO_2的热液流体,至成矿晚阶段转化为以大气降水占主导。该矿床成矿环境的改变、流体混合以及流体的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成矿物质富集沉淀的重要机制。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与陆陆碰撞造山和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的远程矽卡岩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H-O同位素 滇西芦子园 Pb-Zn-fe(cu)多金属矿床 远程矽卡岩 大陆碰撞
下载PDF
铜质量比对Fe/Cu还原2,4-二氯酚影响及还原途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阮霞 刘红 +1 位作者 马驰 范先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8,共6页
针对Fe/Ni、Fe/Pd双金属成本高,疏水性较差的问题,采用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还原水中2,4-二氯酚(2,4-DCP),考察了铜质量比(ω(Cu))对Fe/Cu还原降解2,4-DCP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进行到80 h时,ω(Cu)=10%的Fe/Cu还原效果最佳,对2,4-DC... 针对Fe/Ni、Fe/Pd双金属成本高,疏水性较差的问题,采用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还原水中2,4-二氯酚(2,4-DCP),考察了铜质量比(ω(Cu))对Fe/Cu还原降解2,4-DCP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进行到80 h时,ω(Cu)=10%的Fe/Cu还原效果最佳,对2,4-DCP的去除率接近100%,中间产物4-氯酚(4-CP)也基本转化为终产物苯酚(CA),CA产率达91.8%。还原通过2种途径进行:(1)2,4-DCP先被还原脱去一个氯生成中间产物4-CP,随着反应进行再被脱去一个氯生成CA;(2)2,4-DCP被直接脱去2个氯生成终产物CA。XRD分析表明:反应后Fe/Cu中的Fe^0被氧化为Fe_3O_4和Fe_2O_3,Cu^0被氧化为Cu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质量比 fe/cu双金属 还原 2 4-二氯酚
下载PDF
快速凝固Cu-Fe难混溶合金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杰 赵九洲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7-410,共4页
采用高压气体雾化技术制备了Cu-Fe合金粉末,并对粉末的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雾化液滴的尺寸与合 金成分影响凝固组织的演变过程.雾化液滴尺寸越小,其内部富Fe相越弥散;Fe含量越接近亚稳液态组元不混溶区域的临界成 分,越容易发... 采用高压气体雾化技术制备了Cu-Fe合金粉末,并对粉末的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雾化液滴的尺寸与合 金成分影响凝固组织的演变过程.雾化液滴尺寸越小,其内部富Fe相越弥散;Fe含量越接近亚稳液态组元不混溶区域的临界成 分,越容易发生液-液相变.分析表明,富Fe液滴的Marangoni迁移和富Fe粒子与固-液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粉末 外部形成贫Fe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亚稳液态组元不混溶区 -液相变 显微组织
下载PDF
Fe-Cu-Zn同位素在矿床学和找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达 Mathur Ryan +2 位作者 吴洪杰 任欢 倪金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84-1704,共21页
金属稳定同位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以及找矿勘查。金属来源及其成矿过程是金属矿床研究以及找矿勘查中重点关注的基本核心问题。金属稳定同位素这项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壳中金属来源、迁移和富集的认识。这项新技术的优点... 金属稳定同位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以及找矿勘查。金属来源及其成矿过程是金属矿床研究以及找矿勘查中重点关注的基本核心问题。金属稳定同位素这项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壳中金属来源、迁移和富集的认识。这项新技术的优点是我们可以直接从矿石矿物本身获取信息。在本文中,我们重点关注矿石、水、岩石、土壤、植物等测量出的Fe-Cu-Zn同位素分馏,聚焦于Fe-Cu-Zn同位素从最深部岩浆系统开始一直向上延伸到浅部表生系统的过程中Fe-Cu-Zn同位素如何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以及找矿勘查,试图展示这些相对较新的技术可以提供的潜在应用范围。经过系统研究和总结,我们认为金属稳定同位素数据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利用。首先,地表的植物、水、风化的岩石以及土壤中产生的较大的同位素分馏可以作为地下矿产勘查的指示标志;第二,矿区范围内金属稳定同位素往往具有系统的空间变化规律,可以指示成矿热液空间演化模式和矿体延伸方向;第三,金属元素作为成矿元素,其同位素可以直接有效地约束矿石的形成过程、成因以及源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稳定同位素 fe-cu-Zn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矿床学 找矿勘查
下载PDF
La_(0.3)Sr_(0.7)Fe_(0.7)Cu_(0.2)Mo_(0.1)O_(3-δ)钙钛矿超细陶瓷粉体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波 郝贵增 +1 位作者 秦敬灿 谭小耀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0-54,共5页
采用溶胶低温燃烧法制备了单一组成的La0.3Sr0.7Fe0.7Cu0.2MO0.lO3-δ(LSFCM)超细钙钛矿陶瓷粉体。用XRD,SEM以及TA等方法对粉体的物相、形貌、粒度以及导电性能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LSFCM陶瓷粉体对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备合成气... 采用溶胶低温燃烧法制备了单一组成的La0.3Sr0.7Fe0.7Cu0.2MO0.lO3-δ(LSFCM)超细钙钛矿陶瓷粉体。用XRD,SEM以及TA等方法对粉体的物相、形貌、粒度以及导电性能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LSFCM陶瓷粉体对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备合成气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溶胶燃烧粉末经800℃下煅烧4h可得到平均粒径小于35nm的立方钙钛矿结构LSFCM陶瓷粉体,相对密度为96.7%的LSFCM烧结体在空气气氛600℃温度下电导率达到26.27S·cm^1,在950℃、CH4/O2比为1.5~2.0时,甲烷转化率及一氧化碳与氢气选择性均达到90.0%以上;反应43h后虽产生少量积炭,但仍能保持钙钛矿结构,表明LSFCM粉体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La0.3Sr0.7fe0.7cu0.2Mo0.1O3-δ超细陶瓷粉 POM 稳定性
下载PDF
含草酰胺桥的Cu(Ⅱ)-Fe(Ⅱ)和Cu(Ⅱ)-Zn(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焉翠蔚 李延团 廖代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06-809,共4页
以 N,N -双 (3 -氨基 -2 ,2 -二甲基丙基 )草酰胺根阴离子 (Me2 oxpn)为桥联配体 ,分别端接 N,N,N ,N -四甲基乙二胺 (tmen)和 2 ,9-二甲基 -1 ,1 0 -邻菲罗啉 (Me2 -phen) ;合成和表征了 3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Cu(Me2 oxpn) Fe(tmen) 2 ... 以 N,N -双 (3 -氨基 -2 ,2 -二甲基丙基 )草酰胺根阴离子 (Me2 oxpn)为桥联配体 ,分别端接 N,N,N ,N -四甲基乙二胺 (tmen)和 2 ,9-二甲基 -1 ,1 0 -邻菲罗啉 (Me2 -phen) ;合成和表征了 3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Cu(Me2 oxpn) Fe(tmen) 2 ]SO4(a) ,[Cu(Me2 oxpn) Zn(tmen) 2 ]SO4(b)和 [Cu(Me2 oxpn) Zn(Me2 -phen) 2 ]SO4(c) .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推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 .测定并研究了 (a)的变温磁化率 (4~ 3 0 0 K) ,求得交换参数 J=-1 2 .96cm-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 Cu( ) -Fe( )离子间存在反铁磁超交换作用 .测试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草酰胺桥 异双核配合物 cu(Ⅱ) fe(Ⅱ) Zn(Ⅱ) 铜(Ⅱ) 铁(Ⅱ) 锌(Ⅱ)抗菌活性 合成 磁性
下载PDF
Fe/Cu催化还原降解饮用水中2-溴乙酰胺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春生 王苗新 +2 位作者 陈嘉都 朱荣辉 毛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0-525,共6页
为了降解饮用水中2-溴乙酰胺(MBAcAm),采用Fe/Cu催化还原的方法去除饮用水中的MBAcAm,考察Fe/Cu质量比、Fe/Cu投加量、温度和MBAcAm初始浓度对Fe/Cu催化还原降解MBAcAm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催化还原技术对MBAcAm的去除效果优于单质铁... 为了降解饮用水中2-溴乙酰胺(MBAcAm),采用Fe/Cu催化还原的方法去除饮用水中的MBAcAm,考察Fe/Cu质量比、Fe/Cu投加量、温度和MBAcAm初始浓度对Fe/Cu催化还原降解MBAcAm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催化还原技术对MBAcAm的去除效果优于单质铁还原技术,Fe/Cu混合物质量比为10时,去除效果是单质铁的1.56倍;Fe/Cu混合物的投加量增加有助于MBAcAm的去除;提高温度有助于去除溶液中的MBAcAm;MBAcAm的去除总体上随MBAcAm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Fe/Cu催化还原技术去除MBAcAm的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消毒副产物 2-溴乙酰胺 fe/cu催化还原 动力学
下载PDF
以真空熔敷Cu-Ni-Fe涂层为先导的钨/铜扩散连接
17
作者 杨宗辉 沈以赴 李晓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3,共4页
采用真空熔敷法在纯钨表面制备Cu-Ni-Fe涂层,以此涂层为中间层,实现纯钨与铜的扩散连接。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及剪切试验等方法,研究钨/Cu-Ni-Fe涂层/铜连接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特征及成分分布。结果表明:真空... 采用真空熔敷法在纯钨表面制备Cu-Ni-Fe涂层,以此涂层为中间层,实现纯钨与铜的扩散连接。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及剪切试验等方法,研究钨/Cu-Ni-Fe涂层/铜连接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特征及成分分布。结果表明:真空熔敷所形成的钨/Cu-Ni-Fe涂层界面中,大量W原子以反应扩散形式进入Cu-Ni-Fe涂层,形成宽约6μm的界面富FeW层;后续扩散连接所形成的Cu-Ni-Fe涂层/铜界面中,除了母材紫铜中存在少量微孔外,界面组织均匀致密;钨/Cu-Ni-Fe涂层/铜连接接头的剪切强度达到185MPa,断裂失效发生在钨母材和界面富FeW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熔敷 铜扩散连接 cu—Ni—fe涂层
下载PDF
黑龙江小多宝山矽卡岩型Fe-Cu矿床成矿时代及构造背景——来自岩石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贺 马万里 +5 位作者 蔡文艳 王可勇 孙丰月 王建华 周红英 寇柏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6-870,共15页
黑龙江小多宝山Fe-Cu矿床是多宝山-三矿沟多金属成矿带内一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矿脉穿切关系,将其成矿作用划分为两期: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进一步划分为五个阶段:石榴子石-辉石干矽卡岩阶段;绿帘石-阳起石等含... 黑龙江小多宝山Fe-Cu矿床是多宝山-三矿沟多金属成矿带内一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矿脉穿切关系,将其成矿作用划分为两期: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进一步划分为五个阶段:石榴子石-辉石干矽卡岩阶段;绿帘石-阳起石等含水硅酸盐湿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镜铁矿-石英氧化物阶段;黄铁矿-黄铜矿-石英早期硫化物阶段以及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晚期硫化物阶段。本文报道了该矿床成矿岩体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花岗闪长岩锆石加权年龄为176±1Ma(MSWD=0.10,n=23),反映小多宝山矿床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钠(Na2O/K2O=1.45%~1.63%),准铝质(A/CNK=0.92~0.97),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Ti等),(La/Yb)N=11.16~12.87,表现出弱的负Eu异常(δEu=0.85~0.92),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亲缘性。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测试结果,小多宝山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起源于幔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锆石Hf同位素εHf(t)为+7.6^+11.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492~732Ma,指示其岩浆源区为古生代新生地壳的熔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推断小多宝山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多宝山fe-cu矿床 矽卡岩型 成矿时代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川西拉拉Fe-Cu矿区含矿镁铁质层状岩席的首次发现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君一 于文佳 +2 位作者 唐泽勋 李重 罗照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325,共13页
尽管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其相关的成岩和成矿过程仍然存在很多疑问。文中首次报道了在川西拉拉Fe-Cu矿区发现的一种含矿镁铁质岩席,它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理解拉拉Fe-Cu矿床的成因,以及层状侵入体的组装过程与成矿作用... 尽管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其相关的成岩和成矿过程仍然存在很多疑问。文中首次报道了在川西拉拉Fe-Cu矿区发现的一种含矿镁铁质岩席,它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理解拉拉Fe-Cu矿床的成因,以及层状侵入体的组装过程与成矿作用。野外观察表明,该岩席共由9个岩相带组成,相邻岩相带为侵入接触关系,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岩性呈镜像对应。对该岩席上半部分的5个岩相带分别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和CSD分析,表明相邻岩相带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参数具有明显区别,揭示该岩席由4、5次岩浆脉动组装而成。各岩相带均具有显微斑状结构,其中1~4岩相带的斑晶矿物主要为角闪石、云母和Ti-Fe氧化物,第5岩相带的斑晶为白云母、钾长石和石英。此外,第3岩相带还含有大颗粒单斜辉石斑晶,第4岩相带含有方解石大斑晶。含水矿物呈斑晶产出表明所有岩相带都是挥发分(H2O+CO2)饱和或过饱和岩浆固结的产物,但各岩相带的岩浆具有不同的来源。根据斑晶(循环晶)矿物组合、定量化结构参数和参数变异趋势,推测拉拉岩席之下曾经存在3~5个位于不同深部水平上的岩浆房。这些岩浆房有不同成分的进化岩浆充填,可能富集了相应的成矿金属。当深部含矿流体输入该岩浆系统时,有可能引起骨牌效应,导致各种含矿流体大规模释放。拉拉矿区的这类岩席可能对成矿物质起到了屏蔽作用,使其大规模聚集形成超大型矿床。需要注意的是,拉拉岩席的富矿岩相带侵位时间最晚,类似于攀枝花铁矿。因此,拉拉岩席的成岩成矿模式有可能也适应于攀枝花式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fe-cu矿床 层状侵入体 成矿系统 透岩浆流体 定量化结构分析
下载PDF
西藏列廷冈-勒青拉矽卡岩型Fe-Cu-Pb-Zn多金属矿床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梦林 周向科 +1 位作者 卢世银 马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1-258,共18页
以列廷冈-勒青拉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Fe矿化阶段白云母的定年研究,从成矿流体演化持续时间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系统的野外踏勘、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工作表明,列廷冈-勒青拉矿床中发育与磁铁矿共生... 以列廷冈-勒青拉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Fe矿化阶段白云母的定年研究,从成矿流体演化持续时间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系统的野外踏勘、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工作表明,列廷冈-勒青拉矿床中发育与磁铁矿共生的白云母。对白云母进行的Ar-Ar同位素测年工作表明,白云母Ar-Ar坪年龄为51.00±0.38 Ma,等时线年龄为50.45±0.62 Ma,认为其代表了列廷冈-勒青拉矿床氧化物阶段铁矿化过程中开始结晶的白云母达到Ar-Ar体系封闭后的年龄。对比前人得出的辉钼矿年龄(61.96±0.58 Ma),提出二者年龄的差异可能由于不同同位素体系在不同矿物中封闭温度的不同所致,认为该矿床热液演化经历了较长时间,演化过程导致的温度梯度的出现加剧了岩浆热液中带来的多金属物质(如Pb、Zn、Cu、Fe)的分异,为矿区多种金属矿物的共存提供了重要条件;该矿床所属的冈底斯北成矿亚带相比较于其它两个成矿亚带具有更长的岩浆演化时间和区域矿化持续时间,与其丰富的矿种组合发育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龄 白云母 列廷冈-勒青拉fe-cu-Pb-Zn多金属矿床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