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PR in situ (57)~Fe MBS研究Fe/γ-Al_2O_3及Pt-Fe/γ-Al_2O_3催化剂 被引量:1
1
作者 贾继飞 沈俭一 +3 位作者 徐竹生 葛欣 张涛 林励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58-960,共3页
The reduction behavior of Y-Al2O3 supported iron and platinum-iron catalysts was studied by TPR combined in situ 57Fe MB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3+ is highly dis-persed on the Y-Al2O3 surface for all the sample... The reduction behavior of Y-Al2O3 supported iron and platinum-iron catalysts was studied by TPR combined in situ 57Fe MB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3+ is highly dis-persed on the Y-Al2O3 surface for all the samples containing iron before the reduction. No Fe was found in the reduction process. The Fe3+ was reduced to Fe2+ in tetrahedral vacancy first in Pt-Fe/Y-Al2O3 sample in TPR process. The TPR processes of all supported iron sample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α-Fe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表面结构 γ三氧化二铝 TPR mbS
下载PDF
Fe基纳米晶软磁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玲飞 汪明朴 +1 位作者 李周 郭明星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系统的论述了合金成分、制备工艺和微观结构对Fe基纳米晶软磁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并指出了Fe- CuNbSiB型和FeMB型纳米晶软磁材料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磁性能的途径。
关键词 纳米晶软磁材料 磁性能 合金成分 热稳定性 制备工艺 研究 微观结构 mb
下载PDF
Fe^(3+)掺杂TiO_2/凹凸棒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敏世雄 王芳 +3 位作者 魏立强 王永生 安红钢 吴冬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0-704,共5页
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掺杂TiO2/凹凸棒(Fe3+-TiO2/ATP)复合光催化剂,对其结构、微观形貌、光吸收性能和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Fe3+-TiO2/ATP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450℃热处理后的ATP晶体结... 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掺杂TiO2/凹凸棒(Fe3+-TiO2/ATP)复合光催化剂,对其结构、微观形貌、光吸收性能和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Fe3+-TiO2/ATP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450℃热处理后的ATP晶体结构基本保持不变,锐钛矿TiO2均匀的分布在ATP表面,TiO2颗粒之间无团聚,且平均粒径小于纯TiO2。UV-Vis-DRS测试结果表明,Fe3+的掺杂可明显增强复合光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光响应范围拓展到了整个紫外-可见光区。在可见光下,Fe3+-TiO2/ATP复合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具有很好的催化降解活性。Fe3+-TiO2/ATP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TiO2/ATP、P25和纯TiO2的1.37、4.83和6.51倍。复合光催化剂的沉降性能优于纯TiO2和P25,易于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掺杂 TiO2/凹凸棒 复合光催化剂 可见光 亚甲基蓝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水热合成Fe^(3+)掺杂ZnO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英 梁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47-1249,共3页
以Zn(Ac)2.2H2O、Fe(NO3)3.9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e3+掺杂ZnO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对合成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掺杂ZnO合成产物为直棒状,直径为500nm,长度为3μm左右。... 以Zn(Ac)2.2H2O、Fe(NO3)3.9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e3+掺杂ZnO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对合成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掺杂ZnO合成产物为直棒状,直径为500nm,长度为3μm左右。样品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300~500nm紫外可见光区域均有强的吸收。Fe3+掺杂ZnO作为光催化剂降解有机染料性能优于纯ZnO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掺杂ZnO 水热法 光催化 亚甲基蓝(mb)
下载PDF
Fe-V/Cr2O3的合成及光催化处理亚甲基蓝废水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淑云 李颖 +2 位作者 赵勋博 梁佳琪 陆国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9-72,共4页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绿铬矿晶型的Fe、V共掺杂Cr2O3催化剂,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对合成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X光电子能谱仪对其存在形式和成分分析。将催化剂用于光催化降解模拟亚甲基蓝(MB)染料废水,并通过...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绿铬矿晶型的Fe、V共掺杂Cr2O3催化剂,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对合成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X光电子能谱仪对其存在形式和成分分析。将催化剂用于光催化降解模拟亚甲基蓝(MB)染料废水,并通过添加不同捕获剂分析光催化原理。结果表明,Fe和V元素成功掺杂Cr2O3粉体中,且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很好光响应。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取的复合材料对MB降解率可达97.8%。同样体系分别加入捕获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叔丁醇和对苯醌时降解率为6.3%、86%和85.5%,说明光催化降解过程产生了电子空穴(h^+)、羟基自由基(HO·)和氧负离子(O2^-·)3种活性物种,其中电子空穴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V/Cr2O3催化剂 水热合成 光催化 降解 亚甲基蓝
下载PDF
Fe-Bi_2WO_6/SBA15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芬 梁文 +2 位作者 郑宇延 储召华 郝桂霞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12期2534-2537,共4页
以介孔SBA15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Bi_2WO_6/SBA15。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于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可见光降解。表征结果表明了Fe-Bi_2WO_6/SBA15维持了长... 以介孔SBA15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Bi_2WO_6/SBA15。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于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可见光降解。表征结果表明了Fe-Bi_2WO_6/SBA15维持了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孔径和比表面积都有所下降,平均孔径为7.793nm,Fe/Bi_2WO_6存在于介孔孔道内外,Fe高度分散。在可见光照射、MB浓度为10mg·L^(-1)、pH值为5.5、催化剂加入量为2.0 g·L^(-1)的条件下,反应140 min时,MB的降解率达到了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i2WO6/SBA15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fe^3+掺杂
下载PDF
铁含量对Fe-P-C非晶合金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马娅娅 李强 +1 位作者 穆保霞 马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1085-21090,共6页
本文制备了四种不同铁含量的Fe_(80+2x)P_(10-x)C_(10-x)(x=0,1,2,3(原子分数,%))非晶合金条带,通过类芬顿反应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溶液对它们性能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铁含量对铁基非晶合金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本文制备了四种不同铁含量的Fe_(80+2x)P_(10-x)C_(10-x)(x=0,1,2,3(原子分数,%))非晶合金条带,通过类芬顿反应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溶液对它们性能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铁含量对铁基非晶合金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Fe-P-C非晶合金条带通过类芬顿反应降解MB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且铁含量越高,降解性能越好,但当铁含量超过82%后,铁含量对降解性能的影响不显著。由表面形貌观察可知,随着Fe含量的增加,反应后的Fe-P-C非晶条带表面呈现更加疏松多孔的结构,这有利于获得高的降解效率。循环降解测试显示,四种不同铁含量Fe-P-C非晶合金条带的降解性能差别不大,且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这可能与降解过程中形成具有松散片层状结构和3D花状网格结构的表面形态有关。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Fe含量的不同并不影响Fe-P-C非晶合金的降解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晶合金 类芬顿反应 亚甲基蓝(mb) 降解
下载PDF
乘用车前挡风玻璃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余超 兰靛靛 +4 位作者 王方 王丙雨 李桂兵 李凡 彭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197,共9页
头部/颅脑损伤在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频繁发生,而行人头部与挡风玻璃的碰撞是导致头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旨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乘用车挡风玻璃倾斜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的影响。采用TNO多刚体行人模型和THUMS4.0头颈部有限元模型... 头部/颅脑损伤在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频繁发生,而行人头部与挡风玻璃的碰撞是导致头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旨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乘用车挡风玻璃倾斜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的影响。采用TNO多刚体行人模型和THUMS4.0头颈部有限元模型耦合得到新的行人碰撞数值模型,并结合已有的多刚体乘用车模型,借助真实的行人碰撞交通事故案例对该耦合模型进行基于人车动力学响应的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构建人车碰撞模型矩阵,其中挡风玻璃角度的变化范围设定为24°~50°(间隔为2°),车辆速度设置为45 km/h,行人与车辆碰撞位置时分别处于车辆前保险杠前端1/2和1/3处。分析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再现事故中的行人动力学响应;行人碰撞保险杠前端中间(即1/2处)位置时的头部损伤较1/3处更严重;头部损伤在本文所分析的变化范围内随挡风玻璃角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当挡风玻璃角度位于32°~34°左右时损伤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碰撞事故 头部/颅脑损伤 挡风玻璃角度 多刚体(mb) 有限元(fe) 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