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纤维强化的Fe^(0)混养反硝化脱氮效能与机制
1
作者 王铮 贾林春 +2 位作者 史大林 何月玲 薛罡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5,共10页
以含NO_(3)^(-)-N合成废水为处理对象,对比了单独投加Fe^(0)与碳纤维强化Fe^(0)混养反硝化连续流反应器反硝化脱氮的效能。结果表明,在COD/NO_(3)^(-)-N为2.9~3.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时,投加碳纤维强化Fe^(0)的实验组R1对TN和NO_(... 以含NO_(3)^(-)-N合成废水为处理对象,对比了单独投加Fe^(0)与碳纤维强化Fe^(0)混养反硝化连续流反应器反硝化脱氮的效能。结果表明,在COD/NO_(3)^(-)-N为2.9~3.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时,投加碳纤维强化Fe^(0)的实验组R1对TN和NO_(3)^(-)-N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9.04%和97.13%,显著高于单独投加Fe^(0)的对照组R0。胞外聚合物(EPS)及电子传递活性(ETSA)变化规律表明,碳纤维的投入可进一步促进EPS生成,且强化了微生物对电子的利用率。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发现R1中Fe^(0)表面有明显的微生物腐蚀现象,FeO(OH)和含铁有机复合物是主要的腐蚀产物。微生物学分析表明,有机碳源投加量的提高及碳纤维的投加有效提高铁自养反硝化菌属丰度,促进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N废水 fe^(0) 碳纤维 混养反硝化 COD/NO_(3)^(-)-N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of polyacrylonitrile(PAN)-based carbon fibers with Fe-Cr_2O_3 composite coating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振华 周海晖 +2 位作者 彭奇龄 陈金华 旷亚非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418-1423,共6页
The process of electrodepositing Fe-Cr2O3 composite coating on polyacrylonitrile(PAN)-based carbon fibers and its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were studied.Carbon fibers with and without electrodeposited Fe-Cr2O3 composit... The process of electrodepositing Fe-Cr2O3 composite coating on polyacrylonitrile(PAN)-based carbon fibers and its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were studied.Carbon fibers with and without electrodeposited Fe-Cr2O3 composite coating were heat tre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 structural chang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Raman spectroscopy and SE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Cr2O3 composite coating exhibits a significant catalytic effect on graphitization of carbon fibers at low temperatures.When the Fe-Cr2O3-coated carbon fibers were heat treated at 1 300°C,the interlayer spacing(d002) and ratio of relative peak area(AD/AG) reach 3.364-and 0.34,respectively.Whereas,the extent of graphitization of pristine carbon fibers is comparatively low even after heat treatment at 2 800°C and the values of d002 and AD/AG are 3.414  and 0.68,respectively.The extent of graphitization of carbon fibers increases not on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atalyst gross but also the Cr2O3 content in Fe-Cr2O3 coating.The catalytic effect of Fe-Cr2O3 composite coating accords with the dissolution  precipita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O3涂层 化学复合镀层 催化石墨化 聚丙烯腈 碳纤维 PAN fe 三氧化二铬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continuous Si-Fe-C-O functional ceramic fibers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志彦 李效东 +1 位作者 王军 李文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7年第5期987-991,共5页
A new polymer named polyferrocarbosilane(PFCS) was prepared from polydimethylsilane and ferrocene. The spinnability of this polymer can be tailored by controlling the content of ferrocene in the polymer. The prepared ... A new polymer named polyferrocarbosilane(PFCS) was prepared from polydimethylsilane and ferrocene. The spinnability of this polymer can be tailored by controlling the content of ferrocene in the polymer. The prepared polymer was spun into a continuous polymer fiber that was subsequently cured in air and heat-treated finally in N2 up to 1 350 ℃ for conversion into Si-Fe-C-O fibers. The resulted Si-Fe-C-O fibers display low specific resistance and magnetic property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Fe, which also reduces the specific resistance significantly to 10-2Ω·cm at room temperature when the amount of ferrocene in feed is as low as 3.0% (mass fraction). The resulted Si-Fe-C-O fibers, with C/Si molar ratio of about 1.3 and the maximum Fe content of about 2.0% (mole fraction), are composed of β-SiC and small amount of Fe3Si-like crystalline and have an average tensile strength of about 2.0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fe-C-O纤维 SIC纤维 二茂铁 电磁化
下载PDF
光纤腐蚀传感器Fe-C薄膜电沉积工艺研究
4
作者 叶成茁 丁运虎 +4 位作者 毛祖国 马爱华 黄兴林 王柱元 黄朝志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共7页
研究了一种光纤上电沉积制备Fe-C合金的工艺:首先对光纤粗化处理,通过化学镀制备金属薄膜中间层,再电镀Fe-C合金。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添加剂对腐蚀电位的影响,利用SEM和EDS对镀层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 研究了一种光纤上电沉积制备Fe-C合金的工艺:首先对光纤粗化处理,通过化学镀制备金属薄膜中间层,再电镀Fe-C合金。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添加剂对腐蚀电位的影响,利用SEM和EDS对镀层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筛选优化,结合赫尔槽实验对试片进行分析,确定了电镀工艺参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0.20 g/L、糖精钠1.0~1.5 g/L、柠檬酸2.0 g/L、抗坏血酸7.0 g/L、温度30℃、pH为3.0、阴极电流密度0.3~1.0 A/dm^(2)。采用电镀Fe-C合金工艺制备的镀层在成分和腐蚀规律上与碳钢类似,可以用来制备腐蚀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fe-C合金 光纤腐蚀传感器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Fe extracting as a filler of fiber concrete performance
5
作者 Nawir Rasid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09年第5期46-52,共7页
关键词 纤维长度 混凝土性能 提取 填充物 拉伸强度 最大弯矩 铺展面积
下载PDF
THE MASS TRANSFER BEHAVIORS OF FE(Ⅲ), CO(Ⅱ) AND NI(Ⅱ) IN SULFURIC ACID WITH CYANEX302 BY USINGMICROPOROUS HOLLOW FIBER
6
作者 Luo Fang, Yue Shantang, Li Deqian and Wu Yonglie (Laboratory of Rare Earth Chemistry and Physics, Changchun Instittue of Applied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2)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60-263,共4页
In this paper the mass transfer behaviors of Fe(Ⅲ), Co(Ⅱ) and Ni(Ⅱ) with Cyanex302(bis(2,4,4- trimethylpentyl)monothiophosphinic acid) from sulfate medium by using hollow fiber membrane in counter-currently circula... In this paper the mass transfer behaviors of Fe(Ⅲ), Co(Ⅱ) and Ni(Ⅱ) with Cyanex302(bis(2,4,4- trimethylpentyl)monothiophosphinic acid) from sulfate medium by using hollow fiber membrane in counter-currently circulating operation were studied. The effect of acidity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 extractant concentration on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w) was discuss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membrane extraction was considered as a false one series reaCtion and the rate controlling step was membrane resistance. When the value of Kw arrived at 1.0 × 10-6 m/s, △pH:CoFe equaled tO 6.225, and △pH:NiFe was bigger than △p HCo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transfer fe(Ⅲ) Co(Ⅱ) Ni(Ⅱ) Hollow fiber membrane
下载PDF
均匀化处理对Cu-20%Fe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左小伟 范正洁 +2 位作者 屈磊 安佰灵 王恩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3-146,共4页
Cu-Fe复合材料具有低廉的成本、良好的变形能力和优异的强化效果,从而得到国内外研究者广泛的关注,但Fe在Cu基体中有很高的固溶度,且在低温下很难析出.研究了1000℃均匀化热处理对Cu-20%(质量分数)Fe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和导电性... Cu-Fe复合材料具有低廉的成本、良好的变形能力和优异的强化效果,从而得到国内外研究者广泛的关注,但Fe在Cu基体中有很高的固溶度,且在低温下很难析出.研究了1000℃均匀化热处理对Cu-20%(质量分数)Fe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均匀化热处理使发达Fe枝晶发生断裂和球化,这使得在随后的形变过程中Fe纤维的尺寸减小,纤维间距细化14%-24%.经均匀化热处理的试样的强度和导电率都比未经处理的试样高4%-10%,这主要是由于均匀后热处理使得Fe枝晶球化并促进了Fe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化热处理 Cu-fe复合材料 fe纤维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下载PDF
原位形变Cu-14.5%Fe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Ⅰ)——组织演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屈磊 王恩刚 +1 位作者 左小伟 赫冀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4-1257,共4页
研究了不同形变量时,原位形变Cu-14.5%Fe(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的演变和Fe纤维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随拉拔过程形变量的增加,Cu-Fe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无序分布的Fe树枝晶逐渐转变为沿拉拔方向排列,并在横截面上形成卷曲的带状... 研究了不同形变量时,原位形变Cu-14.5%Fe(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的演变和Fe纤维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随拉拔过程形变量的增加,Cu-Fe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无序分布的Fe树枝晶逐渐转变为沿拉拔方向排列,并在横截面上形成卷曲的带状形貌,这是由于两相在大变形时,发生了织构取向作用的结果.通过显微组织的定量分析可知,Fe纤维间距d与形变量η间存在指数关系,即d=41.76exp(-0.411η);Fe纤维的厚度δFe和宽度bFe与形变量η分别满足ln(δFe)=3.396-0.686η,ln(bFe)=4.114-0.431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形变 Cu-fe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fe纤维
下载PDF
胶原纤维固载Fe(Ⅲ)对磷酸根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丁云 廖学品 石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5-1231,共7页
将Fe(Ⅲ)固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3K,溶液的初始浓度为62.0mg P·L^-1时,胶原纤维固载Fe(Ⅲ)(FeICF)对磷酸根的吸附容量为32.69mgP·g^-1。在pH为3... 将Fe(Ⅲ)固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3K,溶液的初始浓度为62.0mg P·L^-1时,胶原纤维固载Fe(Ⅲ)(FeICF)对磷酸根的吸附容量为32.69mgP·g^-1。在pH为3.0~6.0范围内平衡吸附量较大,即当磷酸根在溶液中以HzP04-的形式存在时有利于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容量随温度和Fe(Ⅲ)的固载量的增加而增加。FeICF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度方程。溶液中存在的Cl^-、NO3^-、SO4^2-及CO3^2-对磷酸根的吸附没有影响,表明FeICF对磷酸根有较强的选择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fe(Ⅲ) 固载 磷酸根 吸附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形变Cu-10Fe-3Ag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勇 易丹青 +1 位作者 柳瑞清 孙顺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86-2791,共6页
采用大气熔炼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形变Cu-10Fe-3Ag原位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时效6 h后,用SEM观察分析材料的显微组织;用XRD测定晶面间距的变化,分析合金元素Ag在时效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g能够促进γ-Fe在Cu基... 采用大气熔炼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形变Cu-10Fe-3Ag原位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时效6 h后,用SEM观察分析材料的显微组织;用XRD测定晶面间距的变化,分析合金元素Ag在时效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g能够促进γ-Fe在Cu基体中的时效析出,同时降低Fe纤维的热稳定性;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形变Cu-10Fe-3Ag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导电率都是先增加后降低,在475℃时效6 h后,导电率达到58.4%IACS。合金的断口全是韧性断裂,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韧窝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0fe-3Ag原位复合材料 fe纤维 硬度 导电率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形变Cu-10Fe-3Ag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勇 易丹青 柳瑞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5-139,共5页
研究时效处理对形变Cu-10Fe-3Ag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合金元素Ag在时效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g能够促进γ-Fe在Cu基体中的时效析出,同时也降低了Fe纤维的热稳定性;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形变Cu-10Fe-3Ag复合材... 研究时效处理对形变Cu-10Fe-3Ag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合金元素Ag在时效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g能够促进γ-Fe在Cu基体中的时效析出,同时也降低了Fe纤维的热稳定性;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形变Cu-10Fe-3Ag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导电率都是先增加后降低,在475℃时效6h,导电率达到58.4%IACS。合金的断口均为韧性断裂,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韧窝有变小的趋势,合金的塑性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Cu-10fe-3Ag合金 fe纤维 硬度 导电率
下载PDF
Fe^3+掺杂TiO2光催化纤维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苏碧桃 孙佳星 +3 位作者 胡常林 张小红 费鹏 雷自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61-1566,共6页
以棉花纤维为模板制备了一系列Fe3+掺杂的、具有中空纤维结构的TiO2光催化材料(Fe3+/TiO2),利用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对其形貌、晶体结构及表面结... 以棉花纤维为模板制备了一系列Fe3+掺杂的、具有中空纤维结构的TiO2光催化材料(Fe3+/TiO2),利用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对其形貌、晶体结构及表面结构、光吸收特性等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Fe3+掺杂量的样品在太阳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用模板法制备的Fe3+/TiO2中空纤维结构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纳米微粒(平均尺寸约12nm);Fe3+可能均匀分散于锐钛矿结构的TiO2中,部分取代Ti4+的晶格位置,既拓宽了TiO2的光谱响应范围,又形成了TiO2晶体结构的缺陷,使其表面带负电荷.在太阳光条件下,该纤维结构材料较纯TiO2对MB溶液具有更好的光催化脱色降解效果,且Fe3+的掺入量显著影响该纤维材料的催化性能;当Fe3+掺杂量为0.15%(w),在500℃焙烧2h所得中空纤维材料的催化性能最好,2h即可使MB溶液的脱色降解率达93%;重复使用5次仍可使MB溶液的脱色降解率保持在90%以上,且该催化剂材料易于离心分离去除.因此,以该模板合成法,通过Fe3+的掺杂有望使TiO2成为一种低或无能耗、高活性的绿色环保型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TIO2 fe3+掺杂 棉花纤维 模板法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Si-C-Fe-O功能陶瓷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志彦 王军 +2 位作者 李效东 王应德 胡天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0,共4页
本文采用低分子量的聚硅烷(LP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后者经熔融纺丝、预氧化、烧成,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的Si-C-Fe-O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Si-H反应程度增加的同时纤维的重量增加。研究了二茂铁对纤维电阻率和β... 本文采用低分子量的聚硅烷(LP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后者经熔融纺丝、预氧化、烧成,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的Si-C-Fe-O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Si-H反应程度增加的同时纤维的重量增加。研究了二茂铁对纤维电阻率和β-SiC结晶的影响:二茂铁用量的增加有利于β-SiC晶粒的增长和电阻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e-O纤维 预氧化 电阻率 Β-SIC 制备 聚硅烷 二茂铁 聚铁碳硅烷
下载PDF
聚乙烯醇纤维-Fe(Ⅲ)配位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培根 吴之传 +4 位作者 汪学骞 陶庭先 张宇东 王二兰 辛后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4-317,共4页
以聚乙烯醇纤维(PVA)为配体原料,与FeCl3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制备了PVA-Fe(Ⅲ)配合物,研究了PVA与溶液中Fe(Ⅲ)配位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为纤维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建立了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Fe(Ⅲ... 以聚乙烯醇纤维(PVA)为配体原料,与FeCl3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制备了PVA-Fe(Ⅲ)配合物,研究了PVA与溶液中Fe(Ⅲ)配位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为纤维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建立了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Fe(Ⅲ)初始浓度c=0.08mol/L,体系pH=2.0。PVA与Fe(Ⅲ)结合表现出单分子层吸附的特征,属化学结合;PVA配合Fe(Ⅲ)的量与溶液中Fe(Ⅲ)浓度之间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配合量为171.8mg/g干纤维。由反应时间与溶液剩余浓度的关系,用初始浓度法求出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以聚乙烯醇纤维与初始浓度为0.08029mol/L的Fe(Ⅲ)溶液进行反应,测定了各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由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a为144.98kJ/mol,速率常数为lgk=-E/2.303RT+2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fe(Ⅲ) 反应动力学 活化能 速率常数
下载PDF
Cu-Fe-Cr原位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相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世清 毛磊 +1 位作者 郭志猛 殷声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568,共4页
通过感应熔炼、铸造、锻造和冷拔变形制备了Cu-16Fe-2Cr(质量分数,%)原位复合材料,最终线材(其轧制后的冷拔变形量达到η=ln(A_0/A)=5.42,A_0和A分别为冷拔起始和冷拔后线材的横截面面积)的抗拉强度为980 MPa。将Cu基体选择腐蚀后提取... 通过感应熔炼、铸造、锻造和冷拔变形制备了Cu-16Fe-2Cr(质量分数,%)原位复合材料,最终线材(其轧制后的冷拔变形量达到η=ln(A_0/A)=5.42,A_0和A分别为冷拔起始和冷拔后线材的横截面面积)的抗拉强度为980 MPa。将Cu基体选择腐蚀后提取出纤维,采用SEM和TEM观察分析纤维相组织形态。在较低的应变量时,一些Fe—Cr纤维保持着与铸态树枝晶相同的bcc单晶结构,选区电子衍射表明纤维已经形成了〈110〉织构。在较高的应变量时,单根Fe-Cr纤维分为一些由晶界隔开的平行亚单元(宽度约为100 nm),通过亚单元共同的[110]衍射获得了晶粒之间的相对取向关系,相邻晶粒的偏差角在11°—82°之间。根据Hall-Petch关系讨论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Cr原位复合材料 fe—Cr纤维 亚单元 织构 强度
下载PDF
海藻酸纤维对水溶液中Fe^(3+)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成芳芳 孔庆山 +1 位作者 纪全 夏延致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以海藻酸纤维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了纤维对水溶液中Fe3+的吸附性能,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粒子扩散方程、双常数方程和指数函数方程数学模型对不同Fe3+浓度、吸附时间的吸附曲线进行分析,研究了其吸附的动... 以海藻酸纤维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了纤维对水溶液中Fe3+的吸附性能,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粒子扩散方程、双常数方程和指数函数方程数学模型对不同Fe3+浓度、吸附时间的吸附曲线进行分析,研究了其吸附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和条件范围内,准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的拟合度较好,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海藻酸纤维吸附Fe3+是复杂的非均相扩散的化学吸附过程。粒子扩散方程表明颗粒内扩散不是控制海藻酸纤维吸附Fe3+过程的唯一步骤,而是由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联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纤维 吸附 fe3+ 动力学
下载PDF
Fe-Ni/C复合纳米纤维的原位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向军 张雄辉 +2 位作者 叶芹 李佳乐 沈湘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9-1387,共9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原位制备了Fe—Ni/C复合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约为215nm,所生成的Fe—Ni合金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碳基纳米纤维的内部和表面,且被石墨化碳层所包覆.以Fe·Ni/C复合纳米纤维为吸收剂、...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原位制备了Fe—Ni/C复合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约为215nm,所生成的Fe—Ni合金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碳基纳米纤维的内部和表面,且被石墨化碳层所包覆.以Fe·Ni/C复合纳米纤维为吸收剂、硅橡胶为基质制备成吸波涂层,研究了碳化温度对电磁特性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为1.2~2.0mm、Fe—Ni/C复合纳米纤维质量分数为5%的吸波涂层表现出优良的微波吸收性能,在7.4~18GHz频率范围内的反射损耗均低于-20dB;随着复合纳米纤维的碳化温度由800℃升高到1200℃,由于阻抗匹配特性的改善,吸波涂层的微波吸收能力逐步加强,其最小反射损耗由-22.6dB降低到-63.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碳纳米复合纤维 fe—Ni合金纳米颗粒 微波吸收 阻抗匹配 反射损耗 静电纺丝
下载PDF
Fe-C膜光纤光栅锈蚀传感器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宁 陈伟 +2 位作者 郑兴 胡文彬 高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4-1078,共5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与钢筋成分相似的Fe-C膜光纤光栅锈蚀传感器,在模拟海洋环境3.5%NaCl溶液中进行锈蚀监测,同时与电化学监测比较。对Fe-C膜进行电子探针、XRD和SEM测试,阐述了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实验结果表明:光纤锈蚀传感器在2.5d达到... 研究了一种基于与钢筋成分相似的Fe-C膜光纤光栅锈蚀传感器,在模拟海洋环境3.5%NaCl溶液中进行锈蚀监测,同时与电化学监测比较。对Fe-C膜进行电子探针、XRD和SEM测试,阐述了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实验结果表明:光纤锈蚀传感器在2.5d达到最大漂移量430pm,锈蚀10d敏感膜出现脱落,波长发生回落。与电化学监测相比,光纤锈蚀传感器能够实现长期监测,并获得锈蚀时间、锈蚀速率和锈蚀程度等锈蚀状态,对钢结构的实时在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膜 光纤光栅 锈蚀监测 半电池电位
下载PDF
胶原纤维负载铁Fe(Ⅲ)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光助催化降解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焦利敏 黄鑫 +1 位作者 廖学品 石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19-3427,共9页
将Fe(Ⅲ)负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负载型铁催化剂(FeCF),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非均相Fenton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与FeCF/H2O2/暗光体系、FeCF/UV体系和H2O2/UV体系相比,FeCF/H2O2/UV体系对DMP的降解率明显提高。H... 将Fe(Ⅲ)负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负载型铁催化剂(FeCF),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非均相Fenton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与FeCF/H2O2/暗光体系、FeCF/UV体系和H2O2/UV体系相比,FeCF/H2O2/UV体系对DMP的降解率明显提高。H2O2用量、反应温度是影响FeCF光助催化降解DMP的两个主要因素。在254nm紫外线照射下,当FeCF和H2O2的用量分别为1.0g.L-1和1.0mmol.L-1时,30min内即可将DMP 100%降解。此外,FeCF的最适pH值范围较宽,为3.07~7.96。FeCF使用5次后其光催化降解能力没有明显降低。因此,FeCF在治理DMP污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负载铁催化剂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UV光助催化降解
下载PDF
Cu-Fe复合材料中铁纤维对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邬震泰 裴浩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液固两相铸造复合工艺制备了铁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研究了深度变形过程中铁组元纤维化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 ,在冷拔过程中 ,复合材料的强度随着形变量的增加而增大 ,但只有当中间退火后的形变量高于 0 .5时 ,复合材... 采用液固两相铸造复合工艺制备了铁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研究了深度变形过程中铁组元纤维化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 ,在冷拔过程中 ,复合材料的强度随着形变量的增加而增大 ,但只有当中间退火后的形变量高于 0 .5时 ,复合材料中铁纤维的强化作用才比较明显 ,并且形变量越大 ,强化作用越大 .纤维与基体之间是一种弱界面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 复合材料 铁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