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ed Production for Tenebrio molitor L. by Fermentation of Corn Stalks 被引量:2
1
作者 XU Shi-cai XI Zeng-jun +1 位作者 SHEN Xue-jian AI Jia-le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3年第5期244-248,共5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conomic costs for breeding Tenebrio molitor L. and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orn stalk, with corn, wheat bran and corn stalk as the raw materials, 13 different compound feed were desig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conomic costs for breeding Tenebrio molitor L. and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orn stalk, with corn, wheat bran and corn stalk as the raw materials, 13 different compound feed were designed by Minitab (R) 15.1.0.0. The design was th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addition or without addition of vegetable leave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mpound feed and vegetable leaves on growth and de- velopment of T. moli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dy weight, duration, crude protein content and pupation rate of larvae and emergence rate of adult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ompound feed and vegetable leaves ( P 〈 0.05). The larvae bred with feed 5 had the largest body weight, with the shortest duration; the larvae bred with feed 3 had the highest pupation rate; the larvae bred with feed 7 had the highest crude protein content; the adult bred with feed 9 had the largest emergence rate. Overall breeding effect of feed 7 + vegetable leaves was better than any other groups, with ideal indicators, higher utilization rate and lower breeding cost. Its formula was w (wheat bran) = 33.33%, w (corn) = 33.33%, w (corn stalks) = 33.33%. Therefore, the growth of T. molitor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feed types, and feed 7 + vegetable leaves could be promoted in th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ebrio molitor L. corn stalks Compound feed desig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下载PDF
Effects of corn gluten feed inclusion at graded levels in a corn-soybean diet on the ileal and fecal digestibility of growing pigs
2
作者 Gerardo Mariscal Landin Tercia Cesaria Reis de Souza Ericka Ramirez Rodriguez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3-68,共6页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inclusion of corn gluten feed (CGF) on the apparent and 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ility of protein and amino acids and the apparent ileal and total tract...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inclusion of corn gluten feed (CGF) on the apparent and 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ility of protein and amino acids and the apparent ileal and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of energy in growing pigs.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16 barrows (weight, 45.3 ±4.5 kg) that were fitted with a T cannula at the terminal ileum. There were four treatments: a corn-soybean diet without CGF and three corn-soybean diets containing increasing levels of CGF (65, 130, and 195 g/kg). Dat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four blocks with four pigs each (one pig per treatment). The trend of the response (linear or quadratic) was determined using orthogonal contrasts, and when a linear effect was determined, a linear equation was obtain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lusion up to 195 g/kg of CGF in the corn-soybean diet did not diminish the ileal digestibility (apparent and standardized) of protein and amino acids (P 〉 0.05), except that of phenylalanine, cystine, and proline. A linear decrease (P 〈 0.05) per gram of CGF added to the diet in the apparent and 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ility of phenylalanine (0.011 and 0.015 percentage units, respectively), cystine (0.048 and 0.043 percentage units, respectively), and proline (0.045 and 0.047 percentage units, respectively) was noted. Similarly, ileal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 and energy were adversely affected (reduced by 0.028 and 0.025 percentage units, respectively, per gram of CGF increment in the diet). A significant (P 〈 0.05) linear reduction in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with increase in CGF amount in the diet was observed for energy (0.027 percentage units), dry matter (0.027 percentage units), crude protein (0.020 percentage units), an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0.041 percentage units) per gram of CGF added to the diet. Conclusion: CGF did not affect the ileal digestibility of protein and most amino acids but reduced the ileal and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of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 acids corn gluten feed Energy Ileal digestibility Pigs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下载PDF
我国肉鸡饲料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燕 杨祥钊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79,共5页
文章旨在分析肉鸡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推动禽类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基于2002年1月-2022年12月我国252个肉鸡饲料企业样本数据,在通过平稳性检验后,采用VAR模型和方差分解法,从肉鸡饲料价格、供给和需求方面分析引起我国肉鸡... 文章旨在分析肉鸡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推动禽类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基于2002年1月-2022年12月我国252个肉鸡饲料企业样本数据,在通过平稳性检验后,采用VAR模型和方差分解法,从肉鸡饲料价格、供给和需求方面分析引起我国肉鸡饲料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在供给层面,肉鸡饲料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玉米存量和豆粕存量,第7期玉米存量和豆粕存量对当月肉鸡饲料价格的影响占比分别是30.78%和20.39%。在需求层面,在第7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可繁殖母鸡存栏量对肉鸡饲料价格的影响占比较高,分别为9.06%和6.87%。研究表明,肉鸡饲料价格波动受肉鸡饲料自身价格影响程度最大,随后依次为玉米存量、豆粕存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繁殖母鸡存栏量、鱼虾肉价格、肉鸡存栏量、牛肉价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饲料价格 供需结构 玉米存量 豆粕存量
下载PDF
不同甜高粱和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及饲用品质评价分析
4
作者 何增国 唐峻岭 +2 位作者 杨珍 赵军 张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6-142,共7页
为筛选甘肃河西地区种植的优良饲料作物和饲料品种,本试验选用4个甜高粱品种和4个玉米品种,测定生物学特性、生物产量、农艺性状、营养成分等,评价分析其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甜高粱中干草产量科甜9号产量最高,为38243.42 kg/h... 为筛选甘肃河西地区种植的优良饲料作物和饲料品种,本试验选用4个甜高粱品种和4个玉米品种,测定生物学特性、生物产量、农艺性状、营养成分等,评价分析其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甜高粱中干草产量科甜9号产量最高,为38243.42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甜高粱品种;青贮玉米武科青贮101干草产量最高,为32266.21 kg/hm2,与桑草青贮1号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甜高粱品种。参试的8个饲草除甜高粱大力士外,其他饲草相对饲用价值(RFV)都大于100,表明参试品种除甜高粱大力士外其他参试品种饲用质量均较高。甜高粱RFV值最高的2个品种是吉甜2号和辽甜7号,分别为146.67和138.58,极显著高于大力士,显著高于科甜9号。青贮玉米吉祥1号RFV值最高,为180.53,其次为武科青贮101,为156.13。甜高粱吉甜2号相对饲用质量(RFQ)值最高,为170.09,其次为辽甜7号,为164.15。青贮玉米武科青贮101的RFQ值最高,为186.66,但与吉祥1号差异不显著,与其他2个青贮玉米品种差异极显著。将参试品种运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青贮玉米排序高于甜高粱,排序最高的2个品种为武科青贮101和吉祥1号,结合产量表现,甘肃河西地区最适宜推广的品种为武科青贮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青贮玉米 生产性能 饲用品质
下载PDF
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化品质的食用菌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泰富 于洪文 +1 位作者 黄利春 韩雪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为改善玉米秸秆加工制备的粗饲料其营养价值低且适口性差等问题,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品质,本研究基于ITS条形码进行分类学鉴定的8株食用菌(S1~S8),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发酵培养,通过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脂肪和粗蛋白质... 为改善玉米秸秆加工制备的粗饲料其营养价值低且适口性差等问题,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品质,本研究基于ITS条形码进行分类学鉴定的8株食用菌(S1~S8),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发酵培养,通过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等比对筛选适合于玉米秸秆饲料化的菌株。研究结果表明:S4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最强,达到47.31%和71.39%。S1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对半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最好,为61.91%。S2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粗蛋白质含量提高效果最好,达145%,饲料占比达12.48%。S1斑玉蕈粗脂肪含量提升效果最好,达495%,饲料占比达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玉米秸秆饲料化 木质素降解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饲用玉米产量影响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廷艳 王伟 《草学》 2024年第4期5-11,共7页
饲用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强的适应性。开展饲用玉米产量提升技术研究将有助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国内“草畜”和“人畜”争粮矛盾,对夯实国家“肉库”“奶罐”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饲用... 饲用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强的适应性。开展饲用玉米产量提升技术研究将有助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国内“草畜”和“人畜”争粮矛盾,对夯实国家“肉库”“奶罐”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饲用玉米产量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受到许多气象因子的调节,本文基于气温、降水、日照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对饲用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青海省不同生态区饲用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气象因子 产量 草食畜牧业
下载PDF
制种玉米去雄无人机旋切装置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陈立平 欧鸿 +3 位作者 张瑞瑞 丁晨琛 伊铜川 海锦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3,共11页
针对制种玉米母本植株由地面去雄机械去雄后存在遗漏雄穗及机械化补漏去雄装备缺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配四旋翼无人机的旋切装置。基于去雄无人机作业特点与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了刀具切割雄穗时的受力及其对无人机反扭力矩的影响,并... 针对制种玉米母本植株由地面去雄机械去雄后存在遗漏雄穗及机械化补漏去雄装备缺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配四旋翼无人机的旋切装置。基于去雄无人机作业特点与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了刀具切割雄穗时的受力及其对无人机反扭力矩的影响,并轻量化设计了旋切装置总体结构,确定了旋切装置的旋切范围为44~150 mm,可展范围为541~1318 mm,总质量为4.03 kg。通过旋切部件切割建模与仿真,选取了竖直进给切割的旋切方式,并由台架试验得到了旋切装置切割反扭力矩最小时的最优参数组合。在上述基础上将旋切装置与无人机集成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当旋切转速3954 r/min、竖直进给速度5.9 mm/s、刀具刃角32°时,旋切装置单位切割力为10.54 MPa,能完全切除雄穗,去雄无人机田间叶片损伤率为14.58%,高度波动率为1.88%,满足制种玉米去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去雄 无人机 进给切割 旋切装置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研究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饲用价值的影响
8
作者 吴鹏鑫 王胜男 +3 位作者 王嘉麟 许悦雯 邱晓媛 尹福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22-4035,共14页
本试验通过研究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全株玉米青贮饲用价值的影响,以确定青贮玉米适宜的刈割期和留茬高度。以“渝青玉3号”青贮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刈割期(1/4乳线期、1/2乳线期、3/4线期和蜡熟期)和5个留茬高度(20、30... 本试验通过研究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全株玉米青贮饲用价值的影响,以确定青贮玉米适宜的刈割期和留茬高度。以“渝青玉3号”青贮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刈割期(1/4乳线期、1/2乳线期、3/4线期和蜡熟期)和5个留茬高度(20、30、40、50、60 cm),共20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对青贮玉米进行青贮后,测定全株玉米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和霉菌毒素含量。结果显示:1)刈割期和留茬高度的交互作用对全株玉米青贮中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含量及总能(GE)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其中同一刈割期时CP含量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留茬高度相同时CP含量随着刈割期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2)刈割期和留茬高度交互作用对全株玉米青贮中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AFs)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所有处理的霉菌毒素含量均低于饲用安全规定水平;3)综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将刈割期推迟至蜡熟期且保证留茬高度大于20 cm有利于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饲用价值,且在留茬高度为60 cm时表现最好。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渝青玉3号”青贮玉米在蜡熟期刈割且留茬高度在30~60 cm时有利于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饲用价值,且留茬高度在60 cm时能获取最大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 饲用价值 刈割期 留茬高度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下载PDF
味精生产副产物玉米渣-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萍萍 王笛 +3 位作者 李达 李景玉 赖宪明 韩东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6-180,共5页
农作物秸秆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动物采食量少。为达到饲喂标准,同时减少饲喂时精饲料的添加量降低养殖成本,需要对秸秆进行饲料化加工。本文通过基于在玉米秸秆中添加味精厂副产物玉米(糖)渣生产发酵饲料的研究现状,分析玉米渣在秸秆... 农作物秸秆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动物采食量少。为达到饲喂标准,同时减少饲喂时精饲料的添加量降低养殖成本,需要对秸秆进行饲料化加工。本文通过基于在玉米秸秆中添加味精厂副产物玉米(糖)渣生产发酵饲料的研究现状,分析玉米渣在秸秆饲料化利用中的制约因素与应用前景,综述玉米渣和玉米秸秆混合生物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利用方式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旨在解决秸秆饲料的季节性利用限制及规模储存问题,实现农业废弃物和工业生产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为新型绿色饲料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玉米渣 微生物发酵 饲料化利用
下载PDF
新型能量饲料替代玉米技术研究现状
10
作者 邱月 田晓玲 +2 位作者 李易红 申超 李欣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192,共6页
近年来,随着畜产品需求增长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玉米供需缺口逐渐扩大,原料价格越来越高,饲料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玉米等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础,因此,开发新型能量饲料科学减量化替代玉米已成为当前饲料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 近年来,随着畜产品需求增长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玉米供需缺口逐渐扩大,原料价格越来越高,饲料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玉米等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础,因此,开发新型能量饲料科学减量化替代玉米已成为当前饲料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新型饲料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成果,为其在生产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能量饲料 玉米替代 畜禽养殖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鲜食玉米秸秆绿肥还田腐解规律研究
11
作者 李旭业 尤海洋 +6 位作者 董扬 郭文凯 李莉 王佳 郭春晖 王蕊 张军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5期75-79,共5页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鲜食玉米秸秆肥料化还田利用问题,以本地区主栽主推的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尼龙网袋法,开展鲜食玉米秸秆还田腐解规律研究,通过对不同还田时间、不同切碎长度秸秆腐解情况的测定,探索鲜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效果,...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鲜食玉米秸秆肥料化还田利用问题,以本地区主栽主推的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尼龙网袋法,开展鲜食玉米秸秆还田腐解规律研究,通过对不同还田时间、不同切碎长度秸秆腐解情况的测定,探索鲜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效果,明确腐解规律,为鲜食玉米的生产和秸秆的绿肥还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鲜食玉米收获期不同品种秸秆还田腐解率存在较大差异,收获时期是影响腐解率的重要因素,各品种腐解率随扎短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饲料 腐解 规律
下载PDF
板齿式轴流玉米脱粒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12
作者 李欣然 毛欣 +3 位作者 衣淑娟 王雪 陈涛 王书航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2,130,共8页
针对黑龙江地区玉米脱粒过程中破碎率和未脱净率高的问题,设计板齿式轴流玉米脱粒分离装置,对其关键部件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利用制图软件建立整体试验台的三维模型。试验将凹板栅格尺寸、滚筒转速、喂入量作为影响因素,将籽粒破碎率和... 针对黑龙江地区玉米脱粒过程中破碎率和未脱净率高的问题,设计板齿式轴流玉米脱粒分离装置,对其关键部件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利用制图软件建立整体试验台的三维模型。试验将凹板栅格尺寸、滚筒转速、喂入量作为影响因素,将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作为性能指标,在自制的玉米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展开单因素和多因素的试验研究,并运用Design-Expert 12.0数据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展开分析及优化求解。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凹板栅格尺寸、喂入量、滚筒转速,对未脱净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喂入量、凹板栅格尺寸、滚筒转速;最优参数组合为:凹板栅格尺寸18 mm、滚筒转速199 r/min、喂入量2.1 kg/s,此时籽粒破碎率最小值为2.39%,未脱净率最小值为0.21%。最后对最优参数组合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优化结果的相对误差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板齿 脱粒分离装置 喂入量 响应曲面试验
下载PDF
冀西北寒旱区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特性研究
13
作者 谢世兴 蒋超 +7 位作者 赵冰欣 董晓旭 栗慧 卢海博 赵海超 刘松涛 魏东 黄智鸿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冀西北寒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饲用鲜食玉米品种,研究13个鲜食玉米品种采穗后秸秆的营养品质、粗饲料品质、产量,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饲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36.22%~... 为筛选出适宜冀西北寒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饲用鲜食玉米品种,研究13个鲜食玉米品种采穗后秸秆的营养品质、粗饲料品质、产量,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饲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36.22%~53.68%,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23.19%~30.73%,粗蛋白(CP)含量在6.29%~8.96%,淀粉(ST)含量在12.23%~43.28%,粗灰分(CA)含量在8.26%~10.31%,粗脂肪(CF)含量在0.81%~1.51%;秸秆粗饲料的饲料相对值(RFV)在113.78%~179.60%,粗饲料品质分级指数(GI)在6.83~21.32 MJ;收获时单株绿叶数在9.33~15.33片,鲜秸秆产量在19.20~64.47 t/hm^(2),干秸秆产量在4.04~12.47 t/hm^(2)。对秸秆营养品质、粗饲料品质和产量性状的12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约为11时可将品种分为4类,其中,WCN6、WXN2000两个品种采穗后秸秆的CP、ST和CF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平均分别为8.91%、40.12%和1.49%;影响动物采食的NDF和ADF等纤维类物质含量较低,平均分别为36.75%和23.77%;CA含量较低,平均为8.33%;RFV均为特级,GI均为2级;鲜秸秆和干秸秆产量较高,平均分别为53.00 t/hm^(2)和10.63 t/hm^(2)。综上,WCN6和WXN2000两个品种采穗后秸秆的综合饲用价值较高,适宜作为食饲两用优质品种在冀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饲用品质 品种筛选 冀西北地区
下载PDF
全喂入玉米联合收获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14
作者 雷丹 郑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121,126,共5页
针对人工收割玉米劳动成本较高、收获效率低、茎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且籽粒收获还需要对玉米进行二次加工等问题,对全喂入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了设计,并重点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为了实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智能化控制,对其自动对行... 针对人工收割玉米劳动成本较高、收获效率低、茎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且籽粒收获还需要对玉米进行二次加工等问题,对全喂入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了设计,并重点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为了实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智能化控制,对其自动对行和割台高度自动调控装置进行了设计。其中,自动对行装置采用Labview平台进行设计,割台高度采用PID控制器进行控制。为了验证该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性能,对其电气系统进行了玉米自动对行试验和割台高度自动调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联合收获机可实现自动对行和割台高度自动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喂入玉米联合收获机 电气控制 自动对行 割台高度自动调控 LABVIEW
下载PDF
青贮玉米收获机喂入切碎试验台设计与试验
15
作者 李向阳 李晓康 +3 位作者 张锋伟 宋学锋 潘伟阳 侯晶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47,共7页
经过收获并发酵制成的青贮玉米饲料营养价值较高,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资基础。针对青贮玉米收获机存在切碎质量差、喂入时秸秆易缠绕堵塞、能耗高等问题,设计喂入高度可调、喂入辊可反转、切碎质量较好的青贮玉米收获机喂入切碎... 经过收获并发酵制成的青贮玉米饲料营养价值较高,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资基础。针对青贮玉米收获机存在切碎质量差、喂入时秸秆易缠绕堵塞、能耗高等问题,设计喂入高度可调、喂入辊可反转、切碎质量较好的青贮玉米收获机喂入切碎试验台,本试验台可以完成青贮玉米输送、喂入、切碎、抛送等工作过程。对试验台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验证其强度和可靠性。以秸秆切碎长度和长度合格率为主要性能参考指标,对该试验台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喂入速度为2.5 m/s,切碎滚筒转速为1 700 r/min时,切碎长度平均为15.6 mm,合格率为96.1%,生产效率为15 000 kg/h,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喂入装置 切碎装置 有限元法 模态分析
下载PDF
不同粒度高粱替代玉米对饲料加工特性和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乔念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粒度高粱替代玉米对饲料加工特性和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高粱替代100%玉米,筛片孔径:1.5/2.0 mm、2.0/2.0 mm、2...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粒度高粱替代玉米对饲料加工特性和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高粱替代100%玉米,筛片孔径:1.5/2.0 mm、2.0/2.0 mm、2.0/2.5 mm、2.5/2.5 mm、2.5/3.0 mm)。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50%,采用公母混养圈养方式饲养90 d。结果表明,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饲料的几何平均粒径、颗粒硬度随之增加,耐久性随之下降。除个别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P> 0.05),其他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2.5/2.5 mm组的末重[(122.76±7.14)kg]、平均日增重[(0.84±0.06)kg]均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除2.5/2.5 mm组外,猪养分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随之降低,除对照组与2.0/2.0 mm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外(P> 0.05),其他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猪养分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呈不规律变化。结论 :用高粱替代玉米,对饲料加工特性影响显著,而对肥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且随着高粱粉碎粒度的增加,饲料加工特性及肥猪的生长性能均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粒度 高粱 玉米 饲料加工特性 肥猪生长性能
下载PDF
饲用油菜与饲用玉米秸秆在西藏日喀则的混合青贮营养品质研究
17
作者 徐长虹 张晓强 +3 位作者 马斌 拉巴仓决 王丽娟 蒋娇娇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4-36,共3页
以花角期刈割饲用油菜与开花吐丝期饲用玉米秸秆为原料,按照比例10∶0、7∶3、6∶4、5∶5、4∶6、3∶7、0∶10混合青贮,在分别发酵20 d,40 d,60 d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二者在西藏日喀则市自然温度条件下混贮的适宜配比。结... 以花角期刈割饲用油菜与开花吐丝期饲用玉米秸秆为原料,按照比例10∶0、7∶3、6∶4、5∶5、4∶6、3∶7、0∶10混合青贮,在分别发酵20 d,40 d,60 d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二者在西藏日喀则市自然温度条件下混贮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饲用油菜单贮DM含量较低,饲用玉米秸秆单贮营养品质较差,均不宜单独调制青贮饲料;混合处理后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含量均介于饲用油菜单贮(G1组)与饲用玉米秸秆单贮(G7组)之间,营养品质均得到一定改善;当饲用油菜与饲用玉米秸秆7∶3混贮时,CP与EE含量高于其他混贮处理,ADF、NDF含量与pH值为最低。通过营养品质比较分析,混贮处理7∶3(G2组)营养品质较好,可作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饲用油菜与饲用玉米同一时间段种植后混合青贮处理的适宜配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油菜 饲用玉米秸秆 混贮 营养品质
下载PDF
3种复合益生菌发酵对玉米-豆粕型饲料的品质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王欢 张军 +5 位作者 白长胜 尹珺伊 刘秋瑾 田秋丰 王岩 沈思思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3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饲料在不同复合益生菌发酵后品质、营养指标及微生物含量变化,筛选适合玉米-豆粕型饲料发酵最优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复合益生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按照不同菌种、剂量复配,复合益...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饲料在不同复合益生菌发酵后品质、营养指标及微生物含量变化,筛选适合玉米-豆粕型饲料发酵最优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复合益生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按照不同菌种、剂量复配,复合益生菌接种量为5%,含水量55%。以不添加复合益生菌剂自然发酵的饲料为对照组,以厌氧发酵21 d的饲料为试验组。试验组分为发酵组A(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2∶2∶1)、发酵组B(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JM3=2∶2∶1)、发酵组C(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酿酒酵母=2∶2∶1)。测定发酵后的饲料品质、营养指标、益生菌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益生菌发酵组饲料颜色差异不大,均为金黄色,气味呈酒香或醇香味。对照组呈黄褐色,玉米面粉味。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益生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降低(P<0.05),其中发酵组C最低,为3.90。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降低,粗蛋白、粗灰分、脂肪、淀粉含量均升高,各项指标均以发酵组C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C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代谢能、净能、增重净能和维持净能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发酵组C饲料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饲料感官性状、营养指标、钙、磷、代谢能、脂肪酸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酿酒酵母按照2∶2∶1发酵玉米-豆粕型饲料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发酵品质 营养指标 玉米-豆粕型饲料
下载PDF
不同比例复合添加剂对鲜食玉米秸青贮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刘文 李青莹 +12 位作者 姚美玲 林秀蔚 陈国旺 沈思思 杨坤 郭春晖 黄萌 王德香 李红宇 李伟 丁德利 韩永胜 朱元芳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8期80-83,共4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复合添加剂对鲜食玉米秸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共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即对照组、试验1组(2%糖蜜+复合菌酶制剂)、试验2组(4%糖蜜+复合菌酶制剂)。分别在第0、30、60、90天对鲜食玉米... 该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复合添加剂对鲜食玉米秸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共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即对照组、试验1组(2%糖蜜+复合菌酶制剂)、试验2组(4%糖蜜+复合菌酶制剂)。分别在第0、30、60、90天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进行测定,分别在发酵的第0、60、90天取样,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青贮30 d后与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pH值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乙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个试验组均改善了鲜食玉米秸青贮的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蜜 添加剂 玉米 秸秆饲料 青贮
下载PDF
不同化学处理对机收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的影响
20
作者 刘桂萍 屈怀芝 +1 位作者 李元超 梁洪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27,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化学处理对机收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的影响。试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喷洒清水,其余3组分别喷洒5%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处理组)、5%尿素溶液(氨化处理组)、5%氢氧化钠+5%尿素溶液(复合化学处理组),常温密封7 d后,每组...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化学处理对机收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的影响。试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喷洒清水,其余3组分别喷洒5%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处理组)、5%尿素溶液(氨化处理组)、5%氢氧化钠+5%尿素溶液(复合化学处理组),常温密封7 d后,每组采集5份小样烘干待测。结果显示:(1)复合化学处理组玉米秸秆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个不同化学处理组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复合化学处理组玉米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复合化学处理组DMI和RFV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复合化学处理组GI显著高于碱化处理组、氨化处理组(P <0.05),且碱化处理组、氨化处理组GI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4组玉米秸秆的营养品质分级分别为二级、二级、二级、一级。结论 :不同化学处理均能改善机收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其中喷洒5%氢氧化钠+5%尿素溶液(复合化学处理)时,机收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处理 机收玉米秸秆 营养成分 饲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