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郭焘 高畅 +3 位作者 尹娜 王文文 王园 齐景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CPE)对高精料饲粮条件下肉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共分1个对照组(CON)和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培养底物为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Ⅰ组)、50(Ⅱ组)、80(Ⅲ组...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CPE)对高精料饲粮条件下肉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共分1个对照组(CON)和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培养底物为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Ⅰ组)、50(Ⅱ组)、80(Ⅲ组)、110(Ⅳ组)mg/kg CPE。分别在培养3、6、9、12 h及24 h测定pH、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含量及产气量。结果表明:①3 h时,Ⅳ组NH3-N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6 h时,Ⅰ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CON、Ⅲ、Ⅳ组(P<0.05);Ⅳ组NH3-N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及Ⅱ组(P<0.05);12 h时,与CON组相比,Ⅰ、Ⅱ、Ⅲ组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24 h时,Ⅰ、Ⅱ、Ⅲ组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CON组及Ⅳ组(P<0.05)。②3 h时,Ⅰ组BCP含量显著低于CON、Ⅱ、Ⅲ组(P<0.05);6 h时,Ⅲ组BCP含量显著高于CON、Ⅰ及Ⅱ组(P<0.05)。9 h时,Ⅱ组及Ⅲ组B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0.05);12 h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BCP含量均显著提高。③3 h时,Ⅲ组产气量显著高于CON组及其他各试验组(P<0.05)。6、9、12 h时,与CON组相比,Ⅱ、Ⅲ及Ⅳ组产气量均显著提高(P<0.05);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产气量均显著提高(P<0.05)。④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表明,当CPE添加量为80 mg/kg时,对体外瘤胃发酵的促进效果较好。综上所述,CPE可促进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且添加量为80 mg/kg为最适添加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提取物 高精料饲粮 体外批次培养 瘤胃发酵 肉羊
下载PDF
基于统计称重的陶瓷天线馈针检测装置设计
2
作者 何海森 钱璐帅 +1 位作者 柴瑞武 陈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160,共7页
馈针作为一种有效增加陶瓷天线工作带宽的元件,其尺寸偏差可能导致其天线谐振点偏移,从而引发天线性能损失,损失达到原本带宽的40%。传统的陶瓷天线馈针初检通常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且容易漏检,进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为解决这一问题... 馈针作为一种有效增加陶瓷天线工作带宽的元件,其尺寸偏差可能导致其天线谐振点偏移,从而引发天线性能损失,损失达到原本带宽的40%。传统的陶瓷天线馈针初检通常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且容易漏检,进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陶瓷天线馈针尺寸与质量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借助STM32微处理器设计了一种基于统计称重的陶瓷天线馈针检测装置。该装置安置于振动盘物料下落处,可完成记数和称重操作,从而获得当前批次陶瓷天线馈针的平均质量大小,实现初步检测,同时在上位机显示当前检测的陶瓷天线馈针的检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装置对于落入其中的陶瓷天线馈针具有高度敏感性,通过统计称重方式能够实现自动批量检测,且称重误差仅为±0.02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天线馈针 初检 STM32微处理器 检测装置 统计称重 批量检测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高密度培养技术 被引量:35
3
作者 熊涛 黄锦卿 +2 位作者 宋苏华 关倩倩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62-268,共7页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蛋白胨质量分数0.98%、K2HPO4质量分数0.59%。利用15L全自动发酵罐,在接种量3%、pH6.5、培养温度35℃的最佳条件下,采用氨水中和发酵培养基和指数流加碳、氮源,最终发酵液中植物乳杆菌菌体浓度达到9.3×109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响应面 培养基优化 高密度培养 指数流加
下载PDF
表达rAPC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及纯化产物的抑瘤活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方庆 唐志红 +3 位作者 林凡 鲍莉 秦松 窦昌贵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9-33,共5页
重组菌的高密度发酵技术是高效表达异源蛋白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以及诱导条件等对最终的菌体密度和rAPC表达量的影响 ,确立了最优的高密度发酵条件。此外 ,还探讨了不同补料流加方式对菌体生长和rAPC表达的... 重组菌的高密度发酵技术是高效表达异源蛋白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以及诱导条件等对最终的菌体密度和rAPC表达量的影响 ,确立了最优的高密度发酵条件。此外 ,还探讨了不同补料流加方式对菌体生长和rAPC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DO -stat补料流加方式具有显著增加菌体量和重组蛋白表达量的作用。发酵 16小时后 ,菌体密度可达OD60 0 10 6,每升发酵液中rAPC含量可达 3 5 2 g。用纯化好的rAPC对皮下接种S180 的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 ,剂量为每天 3 4mg/kg~ 13 4mg/kg ,共10天 ,结果表明rAPC对小鼠S180 肉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瘤重抑瘤率分别在 4 5 % 64%之间 ,且对荷瘤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和胸腺指数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产物 抑瘤活性 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重组别藻蓝蛋白 补料培养 S180肉瘤 藻胆蛋白 基因表达 抗癌药物
下载PDF
有机碳源对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胡宇华 丁富新 +3 位作者 范轶 陈筛林 杨海光 邢新会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0,共4页
究了同时硝化 反硝化 (Simultaneous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 ,SND)体系中有机碳源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氨氮初始浓度为 35mg L时 ,存在使氨氮降解率达到 99 5 %以上的有机碳源浓度区间 ,其CODCr浓度为40 0mg L~... 究了同时硝化 反硝化 (Simultaneous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 ,SND)体系中有机碳源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氨氮初始浓度为 35mg L时 ,存在使氨氮降解率达到 99 5 %以上的有机碳源浓度区间 ,其CODCr浓度为40 0mg L~ 10 0 0mg L ;为保证反应后期体系中C N维持在微生物所需的水平 ,提出了补料的方式 ,使得氨氮降解不会出现停滞阶段 ,可以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 ;在周期为 8h的连续序批式 (SBR)操作中 ,采用较高的有机碳源初始进料值 ,并在反应过程中进行补料 ,可以很好的将出水氨氮的浓度维持在较低值 (<5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源 同时硝化 反硝化 SND 补料方式 序批式操作 SBR 废水处理 生物除氮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溅射诱变选育花生四烯酸高产菌及补料工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蓬蓬 余龙江 +3 位作者 汪建华 马志兵 王传新 何贶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62,共4页
采用微波等离子(N+,15w,3min)溅射高山被孢霉T105,筛选到高产菌R254,该菌最高生物量29.3g/L,油脂11.5g/L,花生四烯酸4.20g/L,花生四烯酸产量是原出发菌株1.35倍。通过对突变株R245的代谢情况、继代稳定性以及脂肪酸组成分析,认为微波等... 采用微波等离子(N+,15w,3min)溅射高山被孢霉T105,筛选到高产菌R254,该菌最高生物量29.3g/L,油脂11.5g/L,花生四烯酸4.20g/L,花生四烯酸产量是原出发菌株1.35倍。通过对突变株R245的代谢情况、继代稳定性以及脂肪酸组成分析,认为微波等离子溅射诱变育种是获得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并采用补糖工艺可进一步提高其产量,花生四烯酸产量为7.43g/L,是未补糖时花生四烯酸产量的1.76倍,且为出发菌株花生四烯酸最高产量的2.4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等离子体溅射 高山被孢霉 花生四烯酸 补料
下载PDF
甘蔗糖蜜发酵生产谷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芳 陈宁 张克旭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3期45-47,共3页
研究了以甘蔗糖蜜为原料,采用温度敏感型突变株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在10L自控发酵罐中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平均产量为125g/L,糖酸转化率为60.14%。
关键词 L-谷氨酸 甘蔗糖蜜 温度敏感型突变株 补料分批发酵
下载PDF
硫代苄基半胱氨酸反应结晶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孟献梁 荀志金 +3 位作者 范伟平 褚睿智 朱佳媚 丁曙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812,共5页
以L-半胱氨酸为原料,用N aOH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乙醇作为氯化苄的稀释溶剂,进行流加操作反应结晶制备硫代苄基半胱氨酸.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合成条件,氯化苄流加速率为0.73 mL/m in,半胱氨酸与氯化苄摩尔比为0.8¨1.0,反应温度为5... 以L-半胱氨酸为原料,用N aOH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乙醇作为氯化苄的稀释溶剂,进行流加操作反应结晶制备硫代苄基半胱氨酸.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合成条件,氯化苄流加速率为0.73 mL/m in,半胱氨酸与氯化苄摩尔比为0.8¨1.0,反应温度为5℃,搅拌转速为250 r/m in,产物收率为91.26%.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用乙醇作溶剂流加操作下结晶形态远好于未加乙醇溶剂的晶行.得到了产物的初级成核速率方程和反应结晶达到拟稳态时晶体生长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苄基半胱氨酸 流加操作 反应结晶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深层发酵补料分批培养工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世杰 方尚玲 +1 位作者 刘华梅 王志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1,共3页
补料培养与分批培养进行平行对比实验结果 ,补料培养相对于分批培养 ,培养过程Bt最大菌数平均提高了 4 0亿 /ml,晶体含量平均提高了 0 83mg/ml,毒力效价平均提高 1 80 0IU/μl。且补料工艺对生长高峰期溶氧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通风发酵 高密度发酵 补料分批培养 毒力效价 晶体含量 细胞密度
下载PDF
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丽丽 张蓓 +2 位作者 陈宁 张克旭 刘忠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在批式发酵优化条件基础上 ,通过对流加补料方式、补料速度等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 ,包括产酸率、转化率、发酵周期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 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优化条件 .在最优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 ,L-缬氨酸产量达 5 2 .4 5 g/ L... 在批式发酵优化条件基础上 ,通过对流加补料方式、补料速度等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 ,包括产酸率、转化率、发酵周期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 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优化条件 .在最优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 ,L-缬氨酸产量达 5 2 .4 5 g/ L,糖酸转化率达 34 .97% ,结果明显优于分批培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缬氨酸 补料分批发酵 优化条件 发酵生产 产酸率 转化率 发酵周期
下载PDF
高密度发酵制备重组人可溶性TRAIL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梁华 朱玉平 +4 位作者 娄永华 周劲松 彭玉珍 球谊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利用原核重组表达技术 ,完成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 ,又称凋亡素 2配体 ,Apo- 2 L )的中试。方法 :可溶性 TRAIL编码基因插入改建的 p BV 2 2 0载体 ;在发酵过程中 ,控制溶解氧在 30 %~ 5 0 % ,30℃生长 6... 目的 :利用原核重组表达技术 ,完成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 ,又称凋亡素 2配体 ,Apo- 2 L )的中试。方法 :可溶性 TRAIL编码基因插入改建的 p BV 2 2 0载体 ;在发酵过程中 ,控制溶解氧在 30 %~ 5 0 % ,30℃生长 6 h,4 2℃诱导培养 4 h;菌体上清行金属亲和层析。结果 :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 D(6 0 0 )达 8.0 (相当于每升发酵液含 15 g湿菌体 ) ,TRAIL占菌体总蛋白的 4 0 %左右 ,含量超过 0 .6 g/ L。其中 ,所表达的 TRAIL 2 0 %~ 30 %在上清而直接有活性 ,70 %~ 80 %呈包涵体。上清用亲和层析一步使其纯度达 70 %以上 ;包涵体超声破菌后经两次洗涤 ,纯度达到 80 %以上。  结论 :TR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重组蛋白质 发酵 分批补料 重组人可溶性TRAIL
下载PDF
快速定量装车站全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国顺 张新 齐玫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7期65-67,共3页
研究了快速定量装车站给料系统、配料系统及装车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各系统自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优化装车站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快速定量装车站 给料系统 配料系统 装车系统 自动控制 MATLAB仿真
下载PDF
强化生物脱氮分步进水型序批式反应器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志英 朱军 +2 位作者 丁颖 吴伟祥 陈英旭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共5页
介绍了分步进水型序批式反应器(SFSBR)工艺的运行方式、工艺特点、关键参数和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工艺的应用前景。与传统SBR工艺相比,SFSBR反应阶段包含多个缺氧/厌氧—好氧子循环,并在各缺氧阶段始端进水,使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 介绍了分步进水型序批式反应器(SFSBR)工艺的运行方式、工艺特点、关键参数和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工艺的应用前景。与传统SBR工艺相比,SFSBR反应阶段包含多个缺氧/厌氧—好氧子循环,并在各缺氧阶段始端进水,使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细菌碳源转化前一好氧阶段产生的硝态氮,提高了反硝化碳源补给率,强化了整个系统的生物脱氮能力。SFSBR工艺不仅适用于新建污水处理厂,而且适用于传统SBR工艺的改造和功能扩展,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步进水型序批式反应器 生物脱氮强化工艺 碳源
下载PDF
薯干补料生料发酵制燃料酒精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忠义 张勉 +1 位作者 张静 伍杨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45,共5页
采用补料生料发酵法以薯干为原料制燃料酒精。采用单因素方法对影响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料水比是制约发酵的关键因素;采用补料方式时,在料水比为4.5时,发酵醪液中酒精含量和淀粉出酒率都得到大幅度提高;醪液初始pH... 采用补料生料发酵法以薯干为原料制燃料酒精。采用单因素方法对影响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料水比是制约发酵的关键因素;采用补料方式时,在料水比为4.5时,发酵醪液中酒精含量和淀粉出酒率都得到大幅度提高;醪液初始pH值对发酵影响不大;醪液中溶解氧含量以及醪液黏稠度对发酵有明显影响。补料生料发酵从薯干制取燃料酒精具有工业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 同时糖化发酵 补料发酵工艺 酒精
下载PDF
灵菌红素分批发酵过程的溶氧和补料调控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艳 谌颉 +3 位作者 张佑红 朱雄伟 钟季良 荣广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8期56-59,共4页
以粘质沙雷氏菌ZSG为受试菌株,对灵菌红素分批发酵过程的溶氧和补料方式进行调控。分别以恒转速(200r·min-1)与恒溶氧(10%、30%、50%)方式控制灵菌红素分批发酵过程,结果表明,与恒转速相比,恒溶氧控制方式能明显提高菌体干重,... 以粘质沙雷氏菌ZSG为受试菌株,对灵菌红素分批发酵过程的溶氧和补料方式进行调控。分别以恒转速(200r·min-1)与恒溶氧(10%、30%、50%)方式控制灵菌红素分批发酵过程,结果表明,与恒转速相比,恒溶氧控制方式能明显提高菌体干重,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了灵菌红素的合成,在溶氧浓度为30%时,灵菌红素产量可提高69.0%。将溶氧浓度恒定在30%、维持最适pH值为6.7~7.8,通过流加补料,可使灵菌红素产量从补料前的79.01mg·L-1提高到115.98mg·L-1,提高了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菌红素 粘质沙雷氏菌 溶氧 补料 分批发酵 调控
下载PDF
格尔德霉素发酵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惠敏 尹培军 +1 位作者 李继安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5,144,共5页
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SIPI.A.2039的发酵工艺,以提高产生菌生物合成格尔德霉素的能力。方法以本实验室保藏的吸水链霉菌SIPI.A.2039为出发菌株,从摇床转速、摇瓶装量、碳源、50L发酵罐参数等方面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 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SIPI.A.2039的发酵工艺,以提高产生菌生物合成格尔德霉素的能力。方法以本实验室保藏的吸水链霉菌SIPI.A.2039为出发菌株,从摇床转速、摇瓶装量、碳源、50L发酵罐参数等方面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结果采用经过优化获得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发酵周期为144h时,格尔德霉素的摇瓶发酵效价可由原来的230μg/mL提高至2500μg/mL。在50L发酵罐中采用优化的溶解氧和补料工艺能够使格尔德霉素的发酵效价达到3700μg/mL,并使发酵周期比摇瓶缩短了48h。结论本实验得到的结果比国内外报道的格尔德霉素的发酵效价提高了两倍以上,该发酵工艺已经达到了产业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德霉素 发酵工艺 溶解氧 补料
下载PDF
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补料分批发酵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子文 王红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3,共5页
对毕赤酵母工程菌PP-MS-NPm-4-16进行了补料分批发酵条件的研究,经摇瓶试验确定了发酵条件,即接种量为4%,生长阶段最适pH值为5.0,诱导阶段最适pH值为5.5,甲醇诱导浓度为30g/L,生长阶段添加豆油浓度为1.3%,诱导阶段豆油浓度为3%。在高密... 对毕赤酵母工程菌PP-MS-NPm-4-16进行了补料分批发酵条件的研究,经摇瓶试验确定了发酵条件,即接种量为4%,生长阶段最适pH值为5.0,诱导阶段最适pH值为5.5,甲醇诱导浓度为30g/L,生长阶段添加豆油浓度为1.3%,诱导阶段豆油浓度为3%。在高密度发酵阶段,恒溶氧流加为最佳甘油补料方式,经过12h甘油补料,菌体密度OD600达145;甲醇诱导96h,酶活可达306.9k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补料分批发酵 高密度发酵
下载PDF
利用混合菌群活性污泥法实现生物可降解塑料PHA的合成 被引量:8
18
作者 郝晓地 朱景义 曹秀芹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7-971,共5页
PH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从污水有机物中合成。文章在简要说明现阶段工业生产PHA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利用混合菌种活性污泥法从污水有机物中合成PHA的优点。重点对两种从污水中生产PHA工艺——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和好氧瞬时供料... PH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从污水有机物中合成。文章在简要说明现阶段工业生产PHA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利用混合菌种活性污泥法从污水有机物中合成PHA的优点。重点对两种从污水中生产PHA工艺——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和好氧瞬时供料工艺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相应工艺流程。通过使用廉价的有机底物可以使PHA的生产价格降低到原来的一半,大约为每公斤4欧元左右。文章还讨论了控制工艺运行条件对PHA合成的重要性,并说明了不同底物组成对合成PHA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烷酸(PHA) 活性污泥 可生物降解塑料 厌氧-好氧工艺 好氧瞬时供料工艺 间歇式反应器(SBR)
下载PDF
葡萄糖补料对白腐真菌P.chrysosporium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晓燕 文湘华 冯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368,共6页
为了提高木质素降解酶的产量,采用氮限制培养基(C/N=56.0/8.8),研究了葡萄糖补料对P.chrysosporium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第1d即接种24h后进行葡萄糖补料,可以刺激菌丝体的生长和产酶,补料浓度达到2g·L-1时,补料体... 为了提高木质素降解酶的产量,采用氮限制培养基(C/N=56.0/8.8),研究了葡萄糖补料对P.chrysosporium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第1d即接种24h后进行葡萄糖补料,可以刺激菌丝体的生长和产酶,补料浓度达到2g·L-1时,补料体系中的MnP酶活可提高至空白对照样(不进行补料)的2.5倍.同时,对葡萄糖分批补料方式进行的试验结果显示,培养过程中每24h进行1次补料,葡萄糖补料终浓度为1.5g·L-1的补料方式,与每48h的补料方式相比,产酶效果更好.MnP酶活峰值和达到峰值时酶的总产量可提高至空白对照样(不进行补料)的2.7倍和3.0倍,且酶活能够在200U·L-1以上稳定4d.实验结果说明,葡萄糖补料可以有效刺激白腐真菌产酶,且连续低浓度葡萄糖补料可获得较优的产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木质素降解酶 葡萄糖 分批补料
下载PDF
毕赤酵母流加培养诱导生产植酸酶的流加控制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虎 肖杰 +2 位作者 段生兵 郑志永 史仲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2,16,共5页
对毕赤酵母流加培养生产植酸酶过程中的底物和诱导剂流加策略和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期采用基于DO/pH在线测量的人工神经网络状态模式识别控制法(ANNPR—Ctrl)特别有效。它可大幅度提高细胞生产强度,并使以甲醇为诱导剂的植酸... 对毕赤酵母流加培养生产植酸酶过程中的底物和诱导剂流加策略和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期采用基于DO/pH在线测量的人工神经网络状态模式识别控制法(ANNPR—Ctrl)特别有效。它可大幅度提高细胞生产强度,并使以甲醇为诱导剂的植酸酶诱导生产时刻提前。然而,在诱导期ANNPR—Ctrl和pH—Stat法等均不能有效地提高植酸酶酶活。为此,在生长阶段采用ANNPR—Ctrl法,当菌浓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引入一个5~6h的过渡期,并在此阶段继续利用ANNPR—Ctrl法流加葡萄糖和甲醇的混合物,使细胞对甲醇逐步产生适应。最后,利用纯甲醇和离线检测甲醇的控制方法开始诱导。在此阶段,离线控制可粗略地将甲醇浓度控制在5~15g/L的范围内,酶活高达320U/mL,比3种基本控制方式提高了5倍。同时,ANNPR—Ctrl法和离线检测甲醇控制模式的有效组合还缩短了酶活达到最高水平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植酸酶 流加培养 流加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