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梦与现实之间的废名诗歌创作
1
作者 熊龙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与一般意义上将“梦”视为虚空的观点不同,废名认为“梦”是可以用理智规定的实在。将“梦”的过程作为生活实在的展示过程,废名在诗歌中为梦境的书写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梦不再是虚幻,而是可以经由主体的心灵去“经验”、去体悟的世界... 与一般意义上将“梦”视为虚空的观点不同,废名认为“梦”是可以用理智规定的实在。将“梦”的过程作为生活实在的展示过程,废名在诗歌中为梦境的书写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梦不再是虚幻,而是可以经由主体的心灵去“经验”、去体悟的世界。“梦”是现实的虚化,同时又是可经验的“实体”本身,在虚与实之间,感知与理性之间,废名打开了一条从现实通往梦境、又从梦境抵达现实的双向通道,营造出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梦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诗歌 现实
下载PDF
何为“诗的内容”?——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理论视野下的废名诗论探析
2
作者 徐旭敏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废名提出新诗成立的立足点是“诗的内容”。借用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理论来阐释,“诗的内容”即是在诗歌的意义展开方式上以隐喻性原则为主导,令诗歌内涵呈现多义性和含混性特征,由此来达成诗意。废名还梳理和反思了旧诗传统,认为旧诗成... 废名提出新诗成立的立足点是“诗的内容”。借用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理论来阐释,“诗的内容”即是在诗歌的意义展开方式上以隐喻性原则为主导,令诗歌内涵呈现多义性和含混性特征,由此来达成诗意。废名还梳理和反思了旧诗传统,认为旧诗成立的理据是“诗的文字”,“诗的文字”指旧诗的格律形式。至于旧诗的内容,废名认为是散文的,即旧诗的意义展开方式是转喻式的,符合逻辑和叙事的连贯性,可以改写成散文。在新诗讲义中,废名把以“诗的内容”为新诗成立理据的观念,广泛地运用到新诗批评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新诗 诗的内容 雅各布森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想象的地方:废名1940年代乡土小说创作之转向
3
作者 杨舒婷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废名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以武汉会战为背景,在对中国战地社会状况的在场性叙述中,体现出作者因战争生态而产生的文学话语和思想立场转向。地方形象建构上,小说空间场域从“乡土黄梅”衍变到了“乡土中国”;叙述视角上,叙事者... 废名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以武汉会战为背景,在对中国战地社会状况的在场性叙述中,体现出作者因战争生态而产生的文学话语和思想立场转向。地方形象建构上,小说空间场域从“乡土黄梅”衍变到了“乡土中国”;叙述视角上,叙事者的身份境遇从“异乡客”过渡到了“跑反者”。废名书写主体的重建不仅意味着一个读书人在道路困惑与时代焦虑面前做出的自我审视和调整,其中还楔入了重造民族精神的思想命题,反映着他对民族国家建构的政治思考。整部小说不失为现代知识分子受救世情怀主导而形成的政治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乡土黄梅 民族精神 政治想象
下载PDF
论废名创作禅味与诗境的本质蕴涵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勇 李春雨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8,共6页
废名的创作具有深玄奇妙的禅宗意味和清新幽远的诗化意境,他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文学观念都浸润在这种鲜明而独特的氛围中。“不写而还是诗的”成为废名创作特有的表征,但这并不是根本所在,对现实人生的沉重的清醒和对命运的深切感... 废名的创作具有深玄奇妙的禅宗意味和清新幽远的诗化意境,他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文学观念都浸润在这种鲜明而独特的氛围中。“不写而还是诗的”成为废名创作特有的表征,但这并不是根本所在,对现实人生的沉重的清醒和对命运的深切感悟才是其创作的本质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禅味 诗境 人生体悟
下载PDF
归隐派与名士风度——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论 被引量:24
5
作者 杨联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62,共11页
中国现代文学,自周作人始,即出现一种具有归隐倾向的审美情绪。废名、沈从文 和汪曾祺,就小说创作所体现的恬淡自然而言,似可看作周作人一脉;但是,废、沈、汪这三位具有 师承关系的作家,其对人生和自然的情趣,既超越了周作人,又各... 中国现代文学,自周作人始,即出现一种具有归隐倾向的审美情绪。废名、沈从文 和汪曾祺,就小说创作所体现的恬淡自然而言,似可看作周作人一脉;但是,废、沈、汪这三位具有 师承关系的作家,其对人生和自然的情趣,既超越了周作人,又各具鲜明的个性。通过对三人小 说创作的梳理,揭示其返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哲学与审美追求及其相互的联系与差异,从而呈现 三位作家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沈从文 汪曾祺 返归自然 反朴归真
下载PDF
论清华简《治邦之道》的墨家思想 被引量:8
6
作者 马腾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73,共11页
新近面世的清华简(捌)《治邦之道》,整理与研究者均认为合于墨家思想。细绎该篇简文,'治邦之道'这一题旨力斥治国'在命'的观念,既印证《墨子》一书《非命》篇的非命强国论,也符合《七患》等篇所述忧患意识及国家治理的... 新近面世的清华简(捌)《治邦之道》,整理与研究者均认为合于墨家思想。细绎该篇简文,'治邦之道'这一题旨力斥治国'在命'的观念,既印证《墨子》一书《非命》篇的非命强国论,也符合《七患》等篇所述忧患意识及国家治理的切实问题。《治邦之道》主张'兼利而爱',胪列节用之法,吻合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治道,与倍人、节葬、反质诸说同符合契。其倡导冲决血缘贵贱的'使贤、用能'之法,倚重才能经验为任贤标准,设计官员考核方法程式,亦匹配《尚贤》篇异于儒家'举贤'的贤能政治理念。《治邦之道》确为深富墨学特征的珍稀文献,亦不啻探寻儒墨辨异的崭新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治邦之道》 墨家 非命 兼爱 节用 尚贤
下载PDF
重解废名的新诗观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桃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2,共6页
废名的诗和诗论的独特性已为研究界所公认,且近年来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论述。本文从废名的诗与诗论的文本出发,着眼于废名诗学观念对新诗本质理解的可能意义,结合废名的诗作及三十年代的诗学氛围,对废名的新诗观重新作出了申说。本文认为... 废名的诗和诗论的独特性已为研究界所公认,且近年来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论述。本文从废名的诗与诗论的文本出发,着眼于废名诗学观念对新诗本质理解的可能意义,结合废名的诗作及三十年代的诗学氛围,对废名的新诗观重新作出了申说。本文认为,废名关于新诗诗质的要求体现为两点:一是诗的“当下”性,一是诗的“完全”性,他的讲稿和诗作印证了这两个特点;而废名更为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充分地觉识到了新诗语言的“散文化”特性,指出应该依据这种语言的特性来建构新诗的形式,这对新诗本质的理解与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新诗观 诗的内容 散文的文字 新诗本质
下载PDF
“家”与“女性”:废名小说的生态主义叙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明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8,共5页
在中华传统文明与西方异质文明戏剧性相遇的一刹那之后,伴随着乡土中国由近代化向现代化的举步维艰,人们对于变异中的自然、社会、历史即文化空间的感觉,也由直线型的时间性转向立体的多维的,可触可感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变异的感觉深... 在中华传统文明与西方异质文明戏剧性相遇的一刹那之后,伴随着乡土中国由近代化向现代化的举步维艰,人们对于变异中的自然、社会、历史即文化空间的感觉,也由直线型的时间性转向立体的多维的,可触可感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变异的感觉深深渗入现代知识分子笔端的女性形象。自然、环境与女性的并置让人触目惊心。而在《桥》的空间性叙事中,"家"所象征的伦理之善的破灭,促使布满全局的男性叙事者的权威眼光和话语,转变为对春天不美满的人生悲观的倾听。"一空依傍"的美丽将"低的"、"底边"的女性从边缘的位置上升华,弥合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美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女性 文化空间 生态主义
下载PDF
以新诗文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重建现代解诗学思想杂记之一 被引量:6
9
作者 孙玉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废名是以新诗文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废名解诗,往往随意而谈,谨慎联想,感受美丽,点到为止。他讲解自己的诗显示出由于诗人“自白”所带来的一种独特的理论优势。他以诗人与批评家结合的眼光,把握一首诗传达情绪的精髓,... 废名是以新诗文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废名解诗,往往随意而谈,谨慎联想,感受美丽,点到为止。他讲解自己的诗显示出由于诗人“自白”所带来的一种独特的理论优势。他以诗人与批评家结合的眼光,把握一首诗传达情绪的精髓,抓住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又不将诗阐释得过于死板粘滞而限制了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在解释程度上不要求绝对的清晰,自觉追求一种含而不露的朦胧。他的“不求甚解”的解诗特点,能带读者进入诗的文本世界,也余下较多的遐想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体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谈新诗 解诗 不求甚解
下载PDF
生命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王统照、郁达夫、废名小说合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阎浩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58-63,73,共7页
王统照、郁达夫和废名同为 2 0世纪上半叶以诗化手法表达对个体生命的感伤体验的小说家 ,但他们各有其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 :王统照专注于对死的思考 ,表达的是一种生命感伤 ;郁达夫着力表现个人生的意志 (包括性的欲望 )及其与社会环境... 王统照、郁达夫和废名同为 2 0世纪上半叶以诗化手法表达对个体生命的感伤体验的小说家 ,但他们各有其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 :王统照专注于对死的思考 ,表达的是一种生命感伤 ;郁达夫着力表现个人生的意志 (包括性的欲望 )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属境遇感伤 ;废名的小说则逐步实现了对于感伤的超越 ,中后期的作品侧重发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乐趣。正是创作方法上这些与众不同的个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统照 郁达夫 废名 生命感伤体验 诗化 小说
下载PDF
废名新诗理论与中国“自然”诗学传统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黎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0-94,共5页
废名新诗理论与传统"自然"诗学有着极深的渊源,主要表现在其提倡情感的自然性、感兴的当下性、境界的不隔性以及主体的自由性等方面。废名自觉接续古代诗学生命,带有极其强烈的建构目的,只有从其利用传统诗学资源、创造现代... 废名新诗理论与传统"自然"诗学有着极深的渊源,主要表现在其提倡情感的自然性、感兴的当下性、境界的不隔性以及主体的自由性等方面。废名自觉接续古代诗学生命,带有极其强烈的建构目的,只有从其利用传统诗学资源、创造现代新诗学的"目的论"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废名诗学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新诗理论 自然诗学
下载PDF
废名小说中的黄梅方言成分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化云 夏元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1-36,共6页
废名的小说向有晦涩之名 ,原因之一是其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黄梅方言成分。本文以黄梅方言中与共同语不同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为参照 ,将废名小说中的黄梅方言成分进行了归类和分析。本文认为 ,乡音乡谈出现在废名的作品中是时势使然 ... 废名的小说向有晦涩之名 ,原因之一是其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黄梅方言成分。本文以黄梅方言中与共同语不同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为参照 ,将废名小说中的黄梅方言成分进行了归类和分析。本文认为 ,乡音乡谈出现在废名的作品中是时势使然 ,无可非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小说 黄梅方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新文学
下载PDF
论废名的生命诗学——以《谈新诗》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黎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2,共5页
废名论诗具有浓郁的生命诗学色彩,集中体现在《谈新诗》讲稿中:坚持情感本位,突出情感的自然、活泼、饱满等活跃的生命形态;重视感兴作为诗性生命发动的枢纽地位,突出感兴的当下性、偶发性、直觉性以及对诗意的瞬间捕捉;文辞、格律、典... 废名论诗具有浓郁的生命诗学色彩,集中体现在《谈新诗》讲稿中:坚持情感本位,突出情感的自然、活泼、饱满等活跃的生命形态;重视感兴作为诗性生命发动的枢纽地位,突出感兴的当下性、偶发性、直觉性以及对诗意的瞬间捕捉;文辞、格律、典故等等均须以能否自如、完整传达诗性生命为限,"横竖乱写"的自由创造精神乃是新诗的最高艺术境界。这种以情感与诗性为核心、以感兴为枢纽,超越古今、超越新旧、超越文字的诗学思想对新诗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生命诗学 情感 感兴 新诗建构
下载PDF
“故乡”与废名的自我认同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建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61-66,共6页
长期以来,废名一直被置于"乡土文学"或"田园小说"的框架中看待和讨论,废名与故乡的关系除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外,也多停留在对作家乡土情结和文体风格的讨论上,故乡与废名的深层关联,废名根源上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 长期以来,废名一直被置于"乡土文学"或"田园小说"的框架中看待和讨论,废名与故乡的关系除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外,也多停留在对作家乡土情结和文体风格的讨论上,故乡与废名的深层关联,废名根源上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彰显。本文认为,故乡对于废名决不止于"题材"和"情结"的意义和价值,而是作为自我认同的方向与源头被书写和挖掘的,"故乡"与废名的自我是一种构成性的关系。从故乡到"故乡",废名的"发现故乡"与自我认同之路提示了一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回应现代性的独特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故乡” 自我认同
下载PDF
论废名新诗观与“温李”晚唐诗风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81,196,共9页
废名以晚唐李商隐、温庭筠诗词为参照建构了他独特的新诗理论话语体系。通过对温李诗词"内容"的发现,废名反思初期白话诗语言观,提炼出"诗的内容"新诗观念的基本内涵,并发掘古典诗歌含蓄深隐的一脉,引导读者接受从&... 废名以晚唐李商隐、温庭筠诗词为参照建构了他独特的新诗理论话语体系。通过对温李诗词"内容"的发现,废名反思初期白话诗语言观,提炼出"诗的内容"新诗观念的基本内涵,并发掘古典诗歌含蓄深隐的一脉,引导读者接受从"读诗求懂"向"读诗求美"方向转变。针对当时白话诗枯涩单调的问题,废名在对温庭筠词的个性解读中发现了其幻想特质、视觉化和"立体"性意境营造三个方面的特征。通过对李商隐诗歌"借典故驰骋幻想"的分析,废名又试图为新诗用典寻找可供参照的先例,建构新诗用典的理论基础。废名还从审美形态方面挑战传统"雅正"文学观,推崇晚唐诗中感伤缠绵、朦胧迷离的"美丽的悲哀"。废名对温李晚唐诗风的独特阐释,为现代新诗化用古典传统提供了一条创造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新诗观 晚唐诗风 李商隐 温庭筠 现代派
下载PDF
废名研究综述(1981—2001)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建军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5-30,39,共7页
废名是一位具有独立精神人格的作家和学者 ,其文学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日益引起研究界的重视。近 2 0年来 ,废名研究在遗著整理、作品解读等方面 ,均取得了一定的实绩 。
关键词 废名研究 综述 遗著整理 作品研究 抒情小说 诗歌 儒学思想
下载PDF
从《词林万选》到《百琲明珠》——杨慎词选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岳淑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0-44,共5页
《词林万选》与《百琲明珠》是明代中期词学家杨慎编纂的两部重要词选,从两部词选的编纂可以看出,杨慎在逐步走出《草堂诗余》的包围圈,有意向人们展现《草堂诗余》之外的词学风景,尝试用词选传播自己的词学主张,表现出不同时流的词学... 《词林万选》与《百琲明珠》是明代中期词学家杨慎编纂的两部重要词选,从两部词选的编纂可以看出,杨慎在逐步走出《草堂诗余》的包围圈,有意向人们展现《草堂诗余》之外的词学风景,尝试用词选传播自己的词学主张,表现出不同时流的词学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词选 《词林万选》 《百琲明珠》
下载PDF
论现代派诗人的无题诗创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2,共10页
1930年代以废名、林庚、朱英诞、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北平现代派诗人群对"温李"晚唐诗风进行了集体性讨论与提倡。废名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分析中包涵了其诗歌观念的多个方面,包括倡导浑融自然的诗质,重视含蓄象征手法,重... 1930年代以废名、林庚、朱英诞、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北平现代派诗人群对"温李"晚唐诗风进行了集体性讨论与提倡。废名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分析中包涵了其诗歌观念的多个方面,包括倡导浑融自然的诗质,重视含蓄象征手法,重视诗的感觉与幻想,哀伤缠绵的审美需求。卞之琳的《无题》组诗、林庚的多首《无题》继承和发扬了李商隐无题的优良传统,在多方面体现了现代无题与古典无题的深刻联系。无题诗代表了一种对诗歌思想价值和社会功用性的排斥,对含蓄朦胧、晦涩象征的表现手法的推崇。无题诗与情爱主题的天然联系代表了诗人对私人情感、心灵体验和感官直觉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题 无题诗 现代派 卞之琳 废名 林庚 1930年代
下载PDF
桥这边的风景——废名《桥》中物与风景的世界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俊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46-149,共4页
迄今 ,对《桥》的研究不出乡土与禅这两个视角。试图认为《桥》在文学史上的独特性在于废名对物与风景世界的迷恋与建构 。
关键词 废名 小说 《桥》 文学评论 自然风景
下载PDF
快乐的儒家精神——废名《菱荡》中的意象新解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元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4-28,共5页
“菱荡”和“聋子”是《菱荡》的两个关键性意象,“菱荡”代表着世俗、实用,“聋子”代表着“封闭”、快乐,二者共同体现着废名的追求和乐的精神世界。《菱荡》并非一般田园牧歌,作者的用意在自我修为,这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一脉相承。
关键词 废名 《菱荡》 意象 儒家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