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这边的风景——废名《桥》中物与风景的世界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俊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46-149,共4页
迄今 ,对《桥》的研究不出乡土与禅这两个视角。试图认为《桥》在文学史上的独特性在于废名对物与风景世界的迷恋与建构 。
关键词 废名 小说 《桥》 文学评论 自然风景
下载PDF
论废名与普鲁斯特小说之“断片的美学”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4,共6页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非叙述性、空间化的结构方式,同时借鉴了中国画的册页形式,并使之与现代小说体式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断片化小说结构。而断片化的结构形态,正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在普鲁斯特...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非叙述性、空间化的结构方式,同时借鉴了中国画的册页形式,并使之与现代小说体式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断片化小说结构。而断片化的结构形态,正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在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桥》与《追忆似水年华》尽管在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但仅就结构而言,两部小说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即都体现了一种"断片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普鲁斯特 小说结构 断片化
下载PDF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漫漶的“水”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建军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1-44,共4页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是一部实录性小说 ,作者把议论引入小说创作之中 ,注重对事实意义的阐释 ,一扫其早期小说的诗性特征 ,语言相当绵密、繁琐。小说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现代作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表现图式 ;同时 ,作者创作旨趣的前...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是一部实录性小说 ,作者把议论引入小说创作之中 ,注重对事实意义的阐释 ,一扫其早期小说的诗性特征 ,语言相当绵密、繁琐。小说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现代作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表现图式 ;同时 ,作者创作旨趣的前后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小说 议论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中国 现代文学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独特的人生关注——论佛禅文化思想对废名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岚芬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90,共6页
现代作家中 ,废名是从心到形体悟禅宗的极少数人之一。他熔儒释道于一炉 ,对佛教禅宗精义以及儒家、道家等多种文化的体悟 ,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的人生哲学和文学创作。他的小说创作的两大阶段实质上是由他的佛禅思想逐渐演化发展这... 现代作家中 ,废名是从心到形体悟禅宗的极少数人之一。他熔儒释道于一炉 ,对佛教禅宗精义以及儒家、道家等多种文化的体悟 ,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的人生哲学和文学创作。他的小说创作的两大阶段实质上是由他的佛禅思想逐渐演化发展这根无形之线相连接。他的小说的“神” ,即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对自然人性、现实人生和社会的关注与哲性思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佛禅 小说创作 人生关注
下载PDF
宝贝兵器与明清小说人物形象塑造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卫英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7-55,共9页
真正使孙悟空从内在精神气质上发生本质变化的,是失去金箍棒这宝贝兵器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与痛楚反思。九齿钉耙则淡化了猪八戒形象的宗教意味而强化了其世俗性。不同的宗教谱系之下往往隶属有各各不同的宝贝兵器,道教有葫芦、七星宝剑、... 真正使孙悟空从内在精神气质上发生本质变化的,是失去金箍棒这宝贝兵器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与痛楚反思。九齿钉耙则淡化了猪八戒形象的宗教意味而强化了其世俗性。不同的宗教谱系之下往往隶属有各各不同的宝贝兵器,道教有葫芦、七星宝剑、符箓等。佛教人物则多用钵盂、禅杖等。这与其教派活动的习俗传统有关。“女子上阵多邪术暗器”是常见警句。女将往往暗藏着神奇的宝贝兵器,以弥补性别劣势。女将的神仙师傅往往为其关键之时的救兵。女将兵器往往与女性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工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贝兵器 明清小说 形象塑造 神魔斗法 神物崇拜
下载PDF
论《西游记》400年经典化过程中的坐标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武 辛雅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
学术界还没人划分《西游记》400年被经典化史的几个阶段,于是有必要对此做尝试性的探讨。宏观来看,其经典化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次被经典化是明后期至晚清民国时期;第二次被经典化是1919至1978年期间;第三次完成经典化的时期是1979... 学术界还没人划分《西游记》400年被经典化史的几个阶段,于是有必要对此做尝试性的探讨。宏观来看,其经典化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次被经典化是明后期至晚清民国时期;第二次被经典化是1919至1978年期间;第三次完成经典化的时期是1979年至今。这三个阶段所形成的三个坐标轴,分别是胡适和鲁迅、毛泽东、袁行霈总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及其第二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小说 《西游记》 经典化 400年 坐标轴
下载PDF
游走在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之间——论废名小说语言的隐喻性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9-73,共5页
废名小说语言的隐喻性手法其实质就是为了弥合中西文学,打通诗与小说,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当废名在进行这项实验时,他就不自觉地趋向于雅可布逊体系中隐喻的一端,这就是废名小说"现代主义"色彩的由来。隐喻性的写作手法... 废名小说语言的隐喻性手法其实质就是为了弥合中西文学,打通诗与小说,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当废名在进行这项实验时,他就不自觉地趋向于雅可布逊体系中隐喻的一端,这就是废名小说"现代主义"色彩的由来。隐喻性的写作手法为废名小说带来了象征主义的因素。隐喻性的写作手法还为废名小说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不过,废名创作中的"现代"色彩又不单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其中还有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和佛教文化的因子。这里发生的是一种契合。废名在进行他的小说语言试验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接上了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传统,有意无意地利用和发扬了汉语"以神统形"的人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语言 隐喻性 雅可布逊 禅宗 现代性
下载PDF
《封神演义》儒家革命思想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武 尹桂香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一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宣传了儒家政治思想,典型说法是“以仁易暴,以有道伐无道”,而此论说得尚不到位。从《列国志传》中有几处“革命”的词眼和文本中大量引用孟子“革命”话语的内证入手,结合“革命”的概念考辨,既不脱离作者所... 一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宣传了儒家政治思想,典型说法是“以仁易暴,以有道伐无道”,而此论说得尚不到位。从《列国志传》中有几处“革命”的词眼和文本中大量引用孟子“革命”话语的内证入手,结合“革命”的概念考辨,既不脱离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背景,也不与现代语境中的“革命”涵义相冲突,论证作品蕴含和宣扬了儒家革命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小说 封神演义 儒家革命思想 圣王正义论
下载PDF
固守中的对抗——论废名田园诗化小说中的现实性观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学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9-104,共6页
废名的田园诗化小说不但显现了独特而强烈的艺术个性,而且是作家对现实远距离的独特观照,其中蕴涵着现实性的因素。文本中的回归乡土,既体现为一种价值固守,也体现为一种对抗,具体表现在:在下层人凡俗的人生故事中挖掘人情美、人性美;... 废名的田园诗化小说不但显现了独特而强烈的艺术个性,而且是作家对现实远距离的独特观照,其中蕴涵着现实性的因素。文本中的回归乡土,既体现为一种价值固守,也体现为一种对抗,具体表现在:在下层人凡俗的人生故事中挖掘人情美、人性美;表现美被现实扼杀、毁灭,没有出路。因而对抗现实的意图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田园诗化小说 固守 对抗 现实性
下载PDF
散文化的田园抒情诗——以《桥》为例浅析“废名风”小说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向春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49-51,共3页
废名是京派前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促进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作... 废名是京派前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促进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废名的代表作《桥》为例,从非情节化的散文诗式结构、归隐与禅心的静寂意境、简洁幽深的诗化语言三个方面对废名诗体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风” 散文化 田园牧歌 诗体小说
下载PDF
晴空一鹤排云上——聂鑫森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9-14,共6页
聂鑫森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湘潭古城,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及晚明小品灵与趣的境界。其凝练典雅、文白杂糅的语言风格,风骚文坛,显示出作家潜沉厚实的旧学根底与功力。在那悲悯之情和忧患深广的文字背后,有其浩大的情怀。
关键词 聂鑫森小说 明清士大夫 晚明小品 湘潭古城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论废名田园诗化小说的精神指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学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9-102,共4页
废名在精心打造的"田园诗化小说"中展现乡野素朴的人生形式,这种在动态现实中超越世俗生活的种种规范、幻想性地满足自己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理想和要求的方式,是中国文人用诗意去化解现实苦难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废名借这种... 废名在精心打造的"田园诗化小说"中展现乡野素朴的人生形式,这种在动态现实中超越世俗生活的种种规范、幻想性地满足自己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理想和要求的方式,是中国文人用诗意去化解现实苦难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废名借这种古老的理想形式来反观现实中人们精神上缺少的东西,并通过文学中的乡土想像建构田园诗化小说来完成以文学作为精神超越的预设。这就使废名的田园诗化小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人情风俗而彰显出其特有的精神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田园诗化小说 精神指向 现实苦难 精神超越
下载PDF
论废名诗化小说体式的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波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9期108-110,共3页
废名运用"唐人绝句"的方式来写小说,把诗和小说有机地结合,创造了最富于个人特色的独特的诗化小说体式。他的小说采用诗意化的结构方式,以诗的手段抒情造境,创造了纯真美好的人物,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 废名 诗化小说 体式 建构
下载PDF
从《竹林的故事》看废名早期小说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万鹏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现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和学者废名先生 ,其小说清婉恬淡 ,具有田园风味。《竹林的故事》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从中可以看出 ,废名早期小说的艺术特色为 :超尘脱俗的诗一般意境的营造、自然清新的语言、散文化的结构。
关键词 废名 《竹林的故事》 小说 艺术特色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意境 语言 结构
下载PDF
论废名小说中的儒家文化意识
15
作者 王金胜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3,共5页
儒家文化渗透在废名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构成作家精神生命的根底。儒家的现世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同精神贯穿废名小说创作的始终,并对其文化价值取向起了内在的制导作用。
关键词 废名 废名小说 儒家文化
下载PDF
“道法自然”与废名小说的生命哲学
16
作者 宋剑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共13页
废名小说是一种哲理小说,它往往“脱离形象而沉湎于抽象”,致力于去表现“至人无我”的精神境界,老庄思想对他的影响十分明显。废名小说在阐释道家的生命哲学时,有三大特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以道家的“自化”说去否定儒家的“教化”... 废名小说是一种哲理小说,它往往“脱离形象而沉湎于抽象”,致力于去表现“至人无我”的精神境界,老庄思想对他的影响十分明显。废名小说在阐释道家的生命哲学时,有三大特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以道家的“自化”说去否定儒家的“教化”说,认为“教化”是束缚人性自由的一大恶德;二是主张顺从自然规律、不违“天道”,尽情去释放人的个性并令其获得绝对自由;三是超越“生死”去探索“无”之境界,并将死亡看作是灵魂解放的真正起点。正是由于这种深奥的思想探险,才使废名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法自然” 废名小说 生命哲学
下载PDF
论废名小说文体创建及其审美文化蕴涵
17
作者 王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8-70,共3页
现代作家废名拥有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悟。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断探求适于表达自己独具个性的审美艺术形式,在诗化的艺术追求中执著探索与创建现代小说文体。论文从文体要素的具体构建论述废名小说文体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和艺术的创造... 现代作家废名拥有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悟。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断探求适于表达自己独具个性的审美艺术形式,在诗化的艺术追求中执著探索与创建现代小说文体。论文从文体要素的具体构建论述废名小说文体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和艺术的创造,并进一步从文体构建的审美效果寻绎和阐释小说文本和谐的文化想象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小说文体 诗化 和谐 审美文化
下载PDF
沧桑人世的真率抒怀——废名后期小说的情感特征
18
作者 陈邑华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废名是我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对于废名后期的小说,学者较多研究其现实性及禅意的变化,较少涉及小说的情感特征。文章结合废名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学观的变化,着重探讨废名后期小说的情感特征:真挚率直、理性谐趣。
关键词 废名小说 情感特征 真挚 率直 理性 谐趣
下载PDF
论《桥》的场景意象和社会风俗画
19
作者 胡秦葆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64-69,共6页
《桥》是京派小说家废名的长篇代表作。《桥》在场景意象化、社会风俗画和语言运用技巧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创一格。这种意象化描写和风俗画营造乃抒情化小说一脉特有的艺术表现方法,能收到平中见奇、淡中藏味之效,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迷... 《桥》是京派小说家废名的长篇代表作。《桥》在场景意象化、社会风俗画和语言运用技巧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创一格。这种意象化描写和风俗画营造乃抒情化小说一脉特有的艺术表现方法,能收到平中见奇、淡中藏味之效,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迷人的乡村田园风景,渲染出一组组诗意般的江南山水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 《桥》 场景意象 风俗画
下载PDF
诗意闪烁的影视画面——废名小说笔法新探
20
作者 朱伟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6-90,共5页
以“美文”和“奇文”著称的废名小说,有着像“电影一样”流动画面构成可视性的特点。“梦”是他连接“诗境”“画境”的媒介,废名的写作即是“构梦”。
关键词 废名 小说笔法 电影 梦境 桃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