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辛亥革命中海外华侨民族国家认同的困境——以冯乃超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婉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8-16,共9页
论文通过对冯乃超个人、家族经历及其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分析,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华侨关系研究中为人所忽略的一面:辛亥革命并非对所有华侨而言都是一次为他们带来新的民族国家归属的革命,冯乃超的遭遇映射出清末民初政局中个体与国家间...
论文通过对冯乃超个人、家族经历及其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分析,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华侨关系研究中为人所忽略的一面:辛亥革命并非对所有华侨而言都是一次为他们带来新的民族国家归属的革命,冯乃超的遭遇映射出清末民初政局中个体与国家间的纠葛,其中既有寻求民族国家认同的渴望,也有因不被祖国接受而自放异乡的无奈,实非理所当然的归属关系可以概括。冯乃超被异邦和故国同时放逐的记忆,演变为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困境,是促使他转向马克思主义,投身以超越民族国家界限为号召的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心理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华侨研究
辛亥革命
兴中会
身份认同
冯乃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乃超侨居日本的体验及其革命文学道路
2
作者
唐东堰
李康慧
《新余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0-96,共7页
冯乃超出生于流亡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家庭,早期侨居日本的体验让他树立了富国强兵理想。然而在其家道中落之后,冯乃超接触了日本社会的底层,目睹了资本主义的黑暗与军国主义的残酷,对富国强兵的理想产生了动摇,从而弃理从文,转向日本象征...
冯乃超出生于流亡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家庭,早期侨居日本的体验让他树立了富国强兵理想。然而在其家道中落之后,冯乃超接触了日本社会的底层,目睹了资本主义的黑暗与军国主义的残酷,对富国强兵的理想产生了动摇,从而弃理从文,转向日本象征主义诗歌中寻求人生真谛。后来在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潮流的裹挟和创造社同仁的影响下,冯乃超才走出象征主义的迷梦,投身现实革命,推动了后期创造社朝无产阶级文学的转变。侨居日本的体验在冯乃超的文学与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乃超
侨居日本
体验
文学道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乃超的“故乡情结”与“还乡之旅”
3
作者
刘婉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7,共5页
"异乡"和"第二故乡"的成长经历与短暂的"故乡"生活体验,使冯乃超对于"故乡"产生了复杂的感情。集合了乡愁和异国情调的"故乡"是冯乃超的"象牙之塔"的原型,也是促使其走出&...
"异乡"和"第二故乡"的成长经历与短暂的"故乡"生活体验,使冯乃超对于"故乡"产生了复杂的感情。集合了乡愁和异国情调的"故乡"是冯乃超的"象牙之塔"的原型,也是促使其走出"象牙之塔",走上"十字街头"的动因,同时也象征着他决定转向马克思主义时必须抛弃的"过去"。写作小说《故乡》是一次自我操演的告别仪式,作者试图通过一趟为了离去的"还乡之旅",结束自己长久以来的"故乡情结",表达投身革命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乃超
故乡情结
还乡之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论的跨界:“党的文艺战士”冯乃超的电影观念考索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38-146,共9页
冯乃超是中共早期革命文艺实践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但学界历来对冯乃超的研究只专注于其文学上的造诣,却忽略了他对于电影的相关论述。事实上,冯乃超的电影观念与其无产阶级文艺实践有着本质性关联,其倡导的“革命文学”论将文艺视作思想...
冯乃超是中共早期革命文艺实践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但学界历来对冯乃超的研究只专注于其文学上的造诣,却忽略了他对于电影的相关论述。事实上,冯乃超的电影观念与其无产阶级文艺实践有着本质性关联,其倡导的“革命文学”论将文艺视作思想武器,为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强调电影社会功能的同时,冯乃超提出了通过“朴素性”表演建构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路径。在对电影本体的认识上,冯乃超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分别对有声电影、电影的特性及电影剧作进行了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乃超
革命文学
无产阶级文艺
电影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冯乃超早期诗歌对魏尔伦诗歌音乐性的接受
5
作者
张智韵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67-70,共4页
中国现代诗人冯乃超的早期诗歌创作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接受了魏尔伦提倡诗歌音乐性的主张。他的诗从诗歌的流动美,抛弃词语意义的朦胧美,主旋律与回旋韵的使用及诗歌中音与色的和谐交契四个方面与魏尔伦诗歌的音乐性有相似...
中国现代诗人冯乃超的早期诗歌创作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接受了魏尔伦提倡诗歌音乐性的主张。他的诗从诗歌的流动美,抛弃词语意义的朦胧美,主旋律与回旋韵的使用及诗歌中音与色的和谐交契四个方面与魏尔伦诗歌的音乐性有相似之处。冯乃超的诗在这一意义上表现出了中国新诗由摆脱旧体诗束缚的背弃,走向寻找传统与外来移植的契合点这一变化的倾向,在吸取传统与"拿来"之间寻求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
冯乃超
魏尔伦
诗歌
音乐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辛亥革命中海外华侨民族国家认同的困境——以冯乃超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婉明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8-16,共9页
文摘
论文通过对冯乃超个人、家族经历及其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分析,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华侨关系研究中为人所忽略的一面:辛亥革命并非对所有华侨而言都是一次为他们带来新的民族国家归属的革命,冯乃超的遭遇映射出清末民初政局中个体与国家间的纠葛,其中既有寻求民族国家认同的渴望,也有因不被祖国接受而自放异乡的无奈,实非理所当然的归属关系可以概括。冯乃超被异邦和故国同时放逐的记忆,演变为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困境,是促使他转向马克思主义,投身以超越民族国家界限为号召的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心理动因。
关键词
日本
华侨研究
辛亥革命
兴中会
身份认同
冯乃超
Keywords
Japan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the 1911 Revolution
Xingzhong Society
national identity
feng naichao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乃超侨居日本的体验及其革命文学道路
2
作者
唐东堰
李康慧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0-96,共7页
基金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日本生存体验对冯乃超创作心态的影响研究”(YC2021-S620)。
文摘
冯乃超出生于流亡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家庭,早期侨居日本的体验让他树立了富国强兵理想。然而在其家道中落之后,冯乃超接触了日本社会的底层,目睹了资本主义的黑暗与军国主义的残酷,对富国强兵的理想产生了动摇,从而弃理从文,转向日本象征主义诗歌中寻求人生真谛。后来在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潮流的裹挟和创造社同仁的影响下,冯乃超才走出象征主义的迷梦,投身现实革命,推动了后期创造社朝无产阶级文学的转变。侨居日本的体验在冯乃超的文学与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关键词
冯乃超
侨居日本
体验
文学道路
Keywords
feng naichao
living in Japan
experience
literary road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乃超的“故乡情结”与“还乡之旅”
3
作者
刘婉明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7,共5页
文摘
"异乡"和"第二故乡"的成长经历与短暂的"故乡"生活体验,使冯乃超对于"故乡"产生了复杂的感情。集合了乡愁和异国情调的"故乡"是冯乃超的"象牙之塔"的原型,也是促使其走出"象牙之塔",走上"十字街头"的动因,同时也象征着他决定转向马克思主义时必须抛弃的"过去"。写作小说《故乡》是一次自我操演的告别仪式,作者试图通过一趟为了离去的"还乡之旅",结束自己长久以来的"故乡情结",表达投身革命的决心。
关键词
冯乃超
故乡情结
还乡之旅
Keywords
naichao
feng
hometown complex
journey of return hometown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论的跨界:“党的文艺战士”冯乃超的电影观念考索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健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安阳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
出处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38-146,共9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1-ZDJH-023)。
文摘
冯乃超是中共早期革命文艺实践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但学界历来对冯乃超的研究只专注于其文学上的造诣,却忽略了他对于电影的相关论述。事实上,冯乃超的电影观念与其无产阶级文艺实践有着本质性关联,其倡导的“革命文学”论将文艺视作思想武器,为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强调电影社会功能的同时,冯乃超提出了通过“朴素性”表演建构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路径。在对电影本体的认识上,冯乃超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分别对有声电影、电影的特性及电影剧作进行了理论阐释。
关键词
冯乃超
革命文学
无产阶级文艺
电影观念
Keywords
feng naichao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proletarian literature and art
film concept
分类号
J90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冯乃超早期诗歌对魏尔伦诗歌音乐性的接受
5
作者
张智韵
机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出处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67-70,共4页
文摘
中国现代诗人冯乃超的早期诗歌创作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接受了魏尔伦提倡诗歌音乐性的主张。他的诗从诗歌的流动美,抛弃词语意义的朦胧美,主旋律与回旋韵的使用及诗歌中音与色的和谐交契四个方面与魏尔伦诗歌的音乐性有相似之处。冯乃超的诗在这一意义上表现出了中国新诗由摆脱旧体诗束缚的背弃,走向寻找传统与外来移植的契合点这一变化的倾向,在吸取传统与"拿来"之间寻求了平衡。
关键词
象征主义
冯乃超
魏尔伦
诗歌
音乐性
Keywords
Symbolism
feng naichao
Paul Verlaine
poetry
musicality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辛亥革命中海外华侨民族国家认同的困境——以冯乃超为例的研究
刘婉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冯乃超侨居日本的体验及其革命文学道路
唐东堰
李康慧
《新余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冯乃超的“故乡情结”与“还乡之旅”
刘婉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理论的跨界:“党的文艺战士”冯乃超的电影观念考索
王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冯乃超早期诗歌对魏尔伦诗歌音乐性的接受
张智韵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