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仲德与冯学研究
1
作者 王仁宇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8,共5页
蔡仲德先生作为冯友兰的女婿,以其特有的优越条件在冯学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编纂的第二版《三松堂全集》是目前收文最多最全的冯友兰文集;他编撰的《冯友兰年谱初编》对冯友兰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活动做了忠实的纪录;他最先提出了“冯... 蔡仲德先生作为冯友兰的女婿,以其特有的优越条件在冯学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编纂的第二版《三松堂全集》是目前收文最多最全的冯友兰文集;他编撰的《冯友兰年谱初编》对冯友兰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活动做了忠实的纪录;他最先提出了“冯友兰现象”,并对冯友兰思想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文化原因和个人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冯友兰现象”的深刻含义和历史意义;他继承了冯友兰思想的精髓和文化使命感,并把它发扬光大,直至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仲德 冯学 “冯友兰现象” 冯友兰精神
下载PDF
关于梁漱溟与“冯友兰现象”
2
作者 蔡仲德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1-3,13,共4页
梁漱溟在屡次运动冲击下,从“自以为是”变为承认自己“一无是处”,从“我应该引他们回到解决问题的路上”,变为“只有甘心情愿尽力拥护政府提出的一切运动——包括批判我的思想运动在内”,从“新孔学文化思想”变为肯定“无产阶级专政... 梁漱溟在屡次运动冲击下,从“自以为是”变为承认自己“一无是处”,从“我应该引他们回到解决问题的路上”,变为“只有甘心情愿尽力拥护政府提出的一切运动——包括批判我的思想运动在内”,从“新孔学文化思想”变为肯定“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同样落在“实现自我——失落自我——回归自我”这一“冯友兰现象”中。梁氏与冯氏在国家的强权面前放弃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思考与独立人格,自己忍受侵害而不反抗,也对侵害他人现象保持沉默,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冯友兰现象
下载PDF
旧邦新命与为学做人——读《冯友兰学术自传》之断想与评析
3
作者 劳承万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19,共15页
冯友兰哲学横跨中国20世纪学坛,既有成就与开拓,但也有失败与教训。二者皆系于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之"为学与做人"。冯氏之为学做人,是一层次极高、极玄妙而又复杂的二重现象,或曰:"冯友兰现象",亦曰:20世纪中国... 冯友兰哲学横跨中国20世纪学坛,既有成就与开拓,但也有失败与教训。二者皆系于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之"为学与做人"。冯氏之为学做人,是一层次极高、极玄妙而又复杂的二重现象,或曰:"冯友兰现象",亦曰:20世纪中国士人沧桑灵魂史。本文罗列其中最显眼之六种现象,分别加以评析,见其是非、功过。需要沉重反思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巅峰是宋明理学。而清代反宋,现当代西化,完全中断了文化传统。冯友兰哲学依仗实用主义与新实在论(台港依仗西方近世认识论,大陆依仗流行教条与时髦),均缺民族文化精神之底蕴与生命元气。我们应该接上宋明儒的大气象,重开新风。基于此,必须重提中华民族之文化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目下的时代担当是:继绝学——开太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概念哲学 现象 应帝王
下载PDF
安身立命之地:解读“冯友兰现象”
4
作者 李海星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10-13,共4页
海内外学者对冯友兰先生的评价褒贬不一,对“冯友兰现象”的阐释也是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冯友兰先生一生曲折多变的经历、倾心于学术研究的精神和献身中华民族复兴的可贵探索作理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分析,从而为全面、客观评价冯友... 海内外学者对冯友兰先生的评价褒贬不一,对“冯友兰现象”的阐释也是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冯友兰先生一生曲折多变的经历、倾心于学术研究的精神和献身中华民族复兴的可贵探索作理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分析,从而为全面、客观评价冯友兰及其哲学思想提供充实的历史依据,是正确解读“冯友兰现象”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冯友兰现象” “道术多变” 安身立命之地 中西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