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errain openness index for the extraction of karst Fenglin and Fengcong landform units from DEMs 被引量:4
1
作者 MENG Xin XIONG Li-yang +2 位作者 YANG Xian-wu YANG Bi-sheng TANG Guo-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752-764,共13页
The Fenglin and Fengcong landform units are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 for defining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Karst landforms. However, these terrain features have been proven difficult to delinea... The Fenglin and Fengcong landform units are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 for defining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Karst landforms. However, these terrain features have been proven difficult to delineate and extract automatically because of their complex morphology.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Fenglin and Fengcong landform units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consists of two steps:(1) terrain openness calculation and(2) toe line extrac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ed and validated in the Karst case area of Guilin by using ASTER GDEM with one arc-second resolution. The openness of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 and a threshold were used to extract toe lines for segmenting depressions and pinnacles in Fenglin and Fengcong landform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tracted Fenglin and Fengcong landform units and their real units from high resolution images was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Results show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extract the Fenglin and Fengcong landform units, and has an overall accuracy of 93.28%.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implement and is expec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similar landform units in the Karst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地区 自动抽取 地形 单位 地面 DEM 索引 高分辨率
下载PDF
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地文期的解析
2
作者 罗书文 杨桃 +3 位作者 邓亚东 吕勇 吴克华 孟庆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2-1665,共14页
从地文期角度,分析桂林岩溶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为研究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规律及探讨岩溶地貌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区内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塑造地貌营力(水系)变化,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及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 从地文期角度,分析桂林岩溶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为研究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规律及探讨岩溶地貌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区内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塑造地貌营力(水系)变化,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及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等要素,对桂林地貌发育演化过程的地文时期进行解析。研究表明,①中三叠世—白垩纪晚期,由地壳升降运动引起海进海退,为研究区现代岩溶地貌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地势基本构架;②古新世—上新世,区内发育的内陆断陷、凹陷盆地,为现代岩溶地貌发育水动力奠定了地形条件;③渐新世末期,广西南部断块构造异常显著,区内向南流的水系溯源侵蚀能力加强,使阳朔与桂林水系贯通(漓江的形成),在水文效应下塑造了桂林现代岩溶地貌景观。因此,根据区内地质演化史、外部营力变化(水系)、地貌特征等要素,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分为猫儿山期、山盆期和漓江期3个地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岩溶地貌 地文期 地貌演化 峰林平原 峰丛洼地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区复合农林系统优化与植被恢复试验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先琨 吕仕洪 +4 位作者 蒋忠诚 何成新 陆树华 向悟生 欧祖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8,共7页
中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严重,呈加剧趋势,危害很大,不但导致生态退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影响人类的生存,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喀斯特峰丛区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选择广西平果县龙何屯峰丛区为示范点,以生... 中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严重,呈加剧趋势,危害很大,不但导致生态退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影响人类的生存,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喀斯特峰丛区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选择广西平果县龙何屯峰丛区为示范点,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村产业模式,生物工程、水利工程结合,提倡复合农林经营,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模拟天然植被构建先锋植物群落,针对生境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强化岩溶山地造林与封育管理技术,开发特有适生的名特优产品,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结合,经过3年的示范试验,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到37%,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峰丛区 复合农林 系统优化 植被恢复
下载PDF
普定冲头峰丛洼地泥沙沉积速率的^137Cs法测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白晓永 张信宝 +2 位作者 王世杰 严冬春 李豪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侵蚀速率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地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137Cs断代法测定了贵州普定县马官镇冲头峰丛洼地的沉积速率,据此推算了冲头小流域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侵蚀速率。采用137Cs分布深度判别法和质量平衡理论模型两... 侵蚀速率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地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137Cs断代法测定了贵州普定县马官镇冲头峰丛洼地的沉积速率,据此推算了冲头小流域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侵蚀速率。采用137Cs分布深度判别法和质量平衡理论模型两种方法计算了洼地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求得冲头洼地平均土壤沉积速率分别为6.39 t/a和9.53 t/a,取后者代表洼地的平均沉积速率,不计引水带入水库的泥沙和落水洞带出的泥沙,据此推断1963年以来的平均产沙模数为20.27t/km2.a,与当地径流场的实际监测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沉积量 ^137Cs喀斯特
下载PDF
喀斯特峰林峰丛地貌形态表达研究综述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先武 钱叶青 郑春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7,共6页
峰林峰丛是形态最典型、特征最突出的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形态研究是喀斯特研究的基础。该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全面梳理峰林峰丛地貌的概念内涵、形态特征、中西方不同表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峰林峰丛地貌形态研究的发展历程... 峰林峰丛是形态最典型、特征最突出的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形态研究是喀斯特研究的基础。该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全面梳理峰林峰丛地貌的概念内涵、形态特征、中西方不同表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峰林峰丛地貌形态研究的发展历程。喀斯特峰林峰丛地貌形态研究经历了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从简单的数理统计、形态量计到分形分析,以及随多源、高分辨率数据的获取而发展起来的基于DEM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精确定量分析等几个重要阶段。在分析总结上述峰林峰丛地貌形态研究过程及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的形态定量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喀斯特峰林峰丛形态研究的前景做出展望,并提出峰林峰丛地貌形态研究的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峰林峰丛 地貌形态 DEM
下载PDF
喀斯特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比研究——以贵州清镇市王家寨与羊昌洞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魏鹏 熊康宁 +1 位作者 任晓冬 翠张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32-35,58,共5页
运用近年来较常用的生态足迹方法,对贵州清镇市王家寨、羊昌洞两个生态环境背景相似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农村社区进行可持续能力评价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王家寨生态赤字2.706hm2/人,社区生态环境处于极高的承载负荷下,传统种植业养... 运用近年来较常用的生态足迹方法,对贵州清镇市王家寨、羊昌洞两个生态环境背景相似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农村社区进行可持续能力评价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王家寨生态赤字2.706hm2/人,社区生态环境处于极高的承载负荷下,传统种植业养畜、草地超载养畜、沼气池不足是造成社区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羊昌洞生态环境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盈余为0.401hm2/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喀斯特峰丛洼地社区,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能力 峰丛洼地 农村社区 贵州
下载PDF
利用SWMM模型模拟岩溶峰丛洼地系统降雨径流过程——以桂林丫吉试验场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章程 蒋勇军 +4 位作者 Lian Yan—qing 袁道先 裴建国 姜光辉 汪进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4,共5页
文章以桂林丫吉试验场为例,验证是否可以利用SWMM模型模拟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峰丛洼地系统降雨径流过程。以洼地为单元,把研究区概化为由管道相连的6个次级汇水流域,选择Green-Amp入渗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包气带裂隙水对管道的补给,运行SWM... 文章以桂林丫吉试验场为例,验证是否可以利用SWMM模型模拟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峰丛洼地系统降雨径流过程。以洼地为单元,把研究区概化为由管道相连的6个次级汇水流域,选择Green-Amp入渗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包气带裂隙水对管道的补给,运行SWMM模型计算出研究区管道总出口S31泉的流量曲线。结果显示:模拟流量变化过程与实测流量变化过程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岩溶峰丛洼地地区降雨径流过程。经验证,模拟时段内S31泉总量相对误差为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岩溶峰丛洼地 裂隙-管道介质 降雨径流过程 桂林丫吉试验场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峰丛区石漠化土地调查与评价——以毕节老街村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莫世江 张鹏飞 +1 位作者 丁卫红 薛晓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760,共4页
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在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作用下日益恶化,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在对老街村进行实地踏勘和采样的基础上,调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地形坡度、... 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在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作用下日益恶化,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在对老街村进行实地踏勘和采样的基础上,调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岩石裸露程度是引起该区土地景观分异的主导因素,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1.224%。在此基础上,以地貌面、土壤类型、裸石景观特点为主导标志,并结合灌草分布,以GPS为定位手段,借助GIS平台,完成老街村土地类型单元调查和制图;并利用多因子得分的几何平均数综合评价石漠化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为土地生态设计和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区 石漠化土地 调查与评价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耕地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文禄 熊康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2-35,39,共5页
喀斯特峰丛峡谷地区土地贫脊 ,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比例小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小 ,环境容量低 ,生态环境脆弱。文章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气候土地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土地生产潜力模型 ,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土地承载力... 喀斯特峰丛峡谷地区土地贫脊 ,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比例小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小 ,环境容量低 ,生态环境脆弱。文章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气候土地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土地生产潜力模型 ,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土地承载力的耕地承载力部分进行了估算研究。研究表明 ,仅从耕地承载力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产潜力 耕地承载力 喀斯特峰丛峡谷 贵州 耕地资源 光言潜力 光温潜力
下载PDF
关于锥状喀斯特与塔状喀斯特的水动力成因过程──以黔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熊康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锥峰可以峰丛的形式,也可以峰林的形式,与任何喀斯特负地形组合构成锥状喀斯特组合类型。而塔峰仅以峰林形式出现在冲积平原发育的槽谷、盆地或溶原中。因此,有的地区是以锥状喀斯特为主,有的是锥状喀斯特与塔状喀斯特并存。锥状喀... 锥峰可以峰丛的形式,也可以峰林的形式,与任何喀斯特负地形组合构成锥状喀斯特组合类型。而塔峰仅以峰林形式出现在冲积平原发育的槽谷、盆地或溶原中。因此,有的地区是以锥状喀斯特为主,有的是锥状喀斯特与塔状喀斯特并存。锥状喀斯特是湿热带喀斯特的原生地形,峰丛喀斯特启动的临界条件是内、外源地表水流的垂向渗透。在这一基础上,只要有足够的渗流带厚度,峰丛洼地取得六边形结构后,将成为处于动力平衡的稳定态地貌。而潜流基面位置的存在则是峰丛向峰林转化的唯一先决条件,即通过基面上石峰边坡的平行后退形式形成峰林溶原,在这个过程中并非要求大规模的地表水流参与。但潜流基面浅埋和强大的地表水流相结合是锥状喀斯特向塔状喀斯特转化的基本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而外源水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 峰林 喀斯特 水动力 成因
下载PDF
峰丛山地的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途径刍议——以贵州省仁怀市峰丛山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游游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半个世纪前的历史地理状况和近 50 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及农业发展过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黔北峰丛山区的生态环境曾十分良好,小生境类型繁多,农林牧产品种类独特、质量优异,具备林粮牧并举的先天自然条件。但由于自身的生态环境较... 半个世纪前的历史地理状况和近 50 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及农业发展过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黔北峰丛山区的生态环境曾十分良好,小生境类型繁多,农林牧产品种类独特、质量优异,具备林粮牧并举的先天自然条件。但由于自身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之半个世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不断恶化。本文结合对当地农业资源的优、劣势分析和农业发展(史)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相互关系分析,提出该区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其出路是建立特产型生态农业体系。其中农业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岩溶水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土特优农林牧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山区 特产型 生态农业 农业发展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墓地利用管理初探——以毕节亮岩峰丛山地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世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通过对贵州亮岩峰丛山地的墓地进行调查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墓地在一定坡度上的特定地段有集中趋势,而喀斯特地区土体厚度则是影响墓地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墓地集中分布在日照较好、排水畅通、土体较厚的阳坡山麓地带,以占用... 通过对贵州亮岩峰丛山地的墓地进行调查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墓地在一定坡度上的特定地段有集中趋势,而喀斯特地区土体厚度则是影响墓地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墓地集中分布在日照较好、排水畅通、土体较厚的阳坡山麓地带,以占用质量较优的耕地为主。因此,在墓地利用管理实践中,实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建立有偿使用制度、严格用地指标,加强墓地绿化,实施墓地园林化建设等措施,以期多元化开发利用墓地,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指标 地段 贵州 耕地资源 重要因素 有偿使用制度 统一规划 山地 喀斯特山区 利用
下载PDF
滇东南喀斯特峰丛地区灰岩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性中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3年第1期65-75,共11页
本文以云南省西畴西部为例,阐述了滇东南喀斯特峰丛地区灰岩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规律。从土壤的颜色、结构、机械组成、化学组成、游离碳酸钙、pH值、有机质含量、碳氮比、氮磷钾含量、盐基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 本文以云南省西畴西部为例,阐述了滇东南喀斯特峰丛地区灰岩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规律。从土壤的颜色、结构、机械组成、化学组成、游离碳酸钙、pH值、有机质含量、碳氮比、氮磷钾含量、盐基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对灰岩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合理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喀斯特峰丛地区 灰岩土壤 性质 土壤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墓地利用管理与耕地保护 被引量:2
14
作者 莫世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年第3期31-34,共4页
通过对贵州亮岩峰丛山地的墓地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显示出墓地在一定坡度上的特定地段有集中趋势;在对墓地选址与土层厚度进行显著性检验后表明:喀斯特地区土层厚度著性影响墓地分布。以至于绝大多数墓地集中分布在日照较好、... 通过对贵州亮岩峰丛山地的墓地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显示出墓地在一定坡度上的特定地段有集中趋势;在对墓地选址与土层厚度进行显著性检验后表明:喀斯特地区土层厚度著性影响墓地分布。以至于绝大多数墓地集中分布在日照较好、排水畅通、土层较厚的阳坡山麓地带,以占用土层较厚的优质耕地为主。在现实的墓地利用管理实践中,实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建立有偿使用制度、严格用地指标,加强墓地绿化,实行墓地园林化建设等措施,以期综合性多元化开发利用墓地,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地 利用管理 耕地保护 喀斯特峰丛山地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溶原坝地与喀斯特峰丛峡谷耕地生产潜力对比研究——以贵州清镇和花江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鑫 赵星 +1 位作者 杨文禄 熊康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7-81,共5页
采用气候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模型,通过对贵州清镇喀斯特溶原坝地与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的对比研究,得出决定喀斯特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首要自然因素为土壤条件,其次是热量条件,再次是水分条件,最后是光照条件。
关键词 贵州 清镇 花江 喀斯特溶原坝地 喀斯特峰丛峡谷 耕地生产潜力 对比研究 土壤 热量 水分 光照
下载PDF
峰林喀斯特的性质及其发育和演化的新思考(1) 被引量:31
16
作者 朱学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1-62,共12页
从峰林喀斯特系统整体分析出发,本文较深入地讨论了我国峰林喀斯特的基本性质。对峰林喀斯特发育和演化的一系列有关问题提出了新解释、新意见和新认识。该文第一部分详细讨论了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两者常存在发育上的协同关系、分布上... 从峰林喀斯特系统整体分析出发,本文较深入地讨论了我国峰林喀斯特的基本性质。对峰林喀斯特发育和演化的一系列有关问题提出了新解释、新意见和新认识。该文第一部分详细讨论了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两者常存在发育上的协同关系、分布上的依存和配套关系。据最新统计,我国峰林喀斯特分市在北纬32度以南,东径100度以东广大地区,总面程约14万km^2。峰林平原和峰丛洼地两类地形的分布比例为1∶8.3。广西境内峰林喀斯特有5.8km^2,比例为1∶3.8,亦以峰丛洼地地形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性质 发育 演化
下载PDF
关于“峰丛”、“峰林”与“锥状喀斯特”及“塔状喀斯特”涵义的比较与认识(英文) 被引量:8
17
作者 Tony WALTHAM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55-369,共15页
"峰丛"和"峰林"是在中文文献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术语。而在其它国家,这两种地貌通常被定义为"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但峰林、峰丛与锥状喀斯特、塔状喀斯特并不完全相同。中国... "峰丛"和"峰林"是在中文文献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术语。而在其它国家,这两种地貌通常被定义为"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但峰林、峰丛与锥状喀斯特、塔状喀斯特并不完全相同。中国喀斯特分布广泛,本文把西方和中国的喀斯特专业术语连接起来,能让西方地貌学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喀斯特。本文是朱学稳教授近期发表于《中国岩溶》第28卷第2期上的"我国峰林喀斯特的苦干问题讨论"论文的英文附加篇。峰丛喀斯特地貌遍及贵州省及其邻近省份大部分地区,其锥状石山较爪哇、牙买加和菲律宾群岛的更高更陡。尽管后者为西方所熟知,但贵州的峰丛可以说是峰丛和锥状喀斯特的典型代表。不过广西的峰林仅在中国以外东南亚的小部分地区可以看到。许多被西方认为是塔状喀斯特的地貌并非真正的峰林。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西方学者通过山体形状来区分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而中国学者则是根据石峰之间是否存在喀斯特平原来区分峰林和峰丛。峰丛喀斯特是一种发育成熟的石灰岩地貌,具有深厚的包气带、完整的地下排泄系统,以及发育时间长并免遭更新世冰川破坏的山体形貌。峰林喀斯特是一种极端地貌,只有在横向夷平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特定环境中形成。峰林形成的条件是:(1)石灰岩质纯;(2)石灰岩层厚;(3)喀斯特平原上有冲积层发育;(4)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不大;(5)冲积平原有外源沉积物的流入补充;(6)缓慢的构造抬升与喀斯特平原表面剥蚀相适应;(7)具有使石灰岩快速溶蚀的炎热湿润气候;(8)周围喀斯特平原下降时,地面蚀低和石灰岩山体边坡后退平衡。如果构造条件合适的话,峰丛可以演化为峰林。但如果有其他因素起作用,峰林和峰丛似乎也可以并行发育。二者的起源仍然备受争论,并且峰林的起源恐怕是多种的。建议国际学术文献中应更加广泛地应用"峰丛"和"峰林"术语,而"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则主要用于形态方面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锥状喀斯特 塔状喀斯特 峰丛 峰林 专业术语 演化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产汇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梁虹 杨明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1期10-17,共8页
本文首先从地貌形态结构对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的产流及汇流机制进行了研究,然后结合喀斯特流域结构的水文特点,提出了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的产流量计算模式和地貌水文汇流模型。
关键词 峰丛 洼地 产流 汇流 模型
下载PDF
一种大规模的地貌过程——洞穴削顶 被引量:1
19
作者 Alexander KLIMCHOUK 张远海(译) 朱学稳(校)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59-66,共8页
从类型范畴对天坑下个定义最具说服力的方法显然是使用地貌成因学。天坑是形成于大型暗河通道之上的特大型塌陷漏斗,漏斗周壁连续陡峭,其宽度与深度的比值介于0.5~2.0之间。这番措辞具有演化意思,即指明了天坑处在露出地表的塌陷漏斗... 从类型范畴对天坑下个定义最具说服力的方法显然是使用地貌成因学。天坑是形成于大型暗河通道之上的特大型塌陷漏斗,漏斗周壁连续陡峭,其宽度与深度的比值介于0.5~2.0之间。这番措辞具有演化意思,即指明了天坑处在露出地表的塌陷漏斗发育早期,以及说明天坑与大型暗河之间的关系。后者把标准天坑与其它类型的大型塌陷地形区分开来,比如与蒸发岩之上的岩盖塌陷或热水洞穴之上的大型塌陷区别开来。中国南方喀斯特提供的证据实证了一种大规模的地貌过程——洞穴削顶。虽然其它地貌作用对景观进行了改造和定型,最终使洞穴削顶过程变得不太明显,但它在峰丛和峰林形成中确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是热带喀斯特区大型洼地、峡谷和谷地起源的主要作用。峰丛峰林喀斯特区许多马鞍状地形可能都归功于洞穴削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坑 石灰岩峡谷 喀斯特崩塌 洞穴削顶 蜂丛 蜂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