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eration of Sex and Non-Sex Hormones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Blood ABO System Groups among the Women with Uterine Body Tumors
1
作者 Irina Nakashidze Anzor Diasamidze +6 位作者 Davit Baratashvili Marina Nagervadze Manana Alibegashvili Liana Ramishvili Manana Gordeziani Ana Khazaradze Nanuli Kotrikadze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4年第5期411-419,共9页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investigation was to study the hormonal status (sex hormones: estradiol (E2), progesterone (P), testosterone (T);non-sex gonadotropic hormones-luteinizing hormone (LH) and follicle-stimulati...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investigation was to study the hormonal status (sex hormones: estradiol (E2), progesterone (P), testosterone (T);non-sex gonadotropic hormones-luteinizing hormone (LH) and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of women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of uterine body in the reproductive, menopause and postmenopause periods. Also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blood ABO system phenotype groups and their link to the development of uterine body tumors have been studied. Methods: The determination of hormones was made by the enzyme analysis method (ELAIZA), provided by the proper ELAIZA kits. For the study of blood ABO system antigen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immunoserology methods were used. Results: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e increased level of E2 and T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duced P in the blood of the women with uterine tumors in the reproductive, menopause and post-menopause period. As for gonadotropic hormones, the decreased levels of LH and FSH have also been detected. From the ABO system phenotype groups A(II) group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between the women with malignant uterine tumor in the reproductive age. O (I) phenotype group was the most frequent in case of menopause and post-menopause women with uterine malignant tumors. Conclusions: Hormonal imbalance creates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proliferation of uterine tissues and hence causes the development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uterine tumors. The imbalance of the sex steroid and gonadotropic hormones in the blood of post-menopause women indicates on the genotoxic mechanism of cancer development on the background of age-related changes. A(II) group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between the reproductive age women with uterine malignant tumor, while O (I) group was the most frequent in case of menopause and post-menopaus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ERINE Body tumors HORMONES BENIGN tumor malignant tumor blood ABO System
下载PDF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by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2
作者 LIU Nan-nan CHEN Shi-zhou WEI Li-hua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年第3期37-41,共5页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tumor treatment of Dr.Chen Shizhou,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 in Weif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He put forwar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paying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stomach qi and advocating survival with tumor,with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tumor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 Strengthening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 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Protecting stomach Qi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磊 周锦 +5 位作者 余涛 张豪荣 陈辰 余长艳 宋海斌 朱琼洁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接受化疗,观察组化疗前连续3 d给予灸药同治(艾灸+加味八珍汤)。比较治疗前、化疗后7 d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生命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KPS)、中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QOL_(2))调查问卷],比较化疗后7 d 2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发生率、严重程度、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用情况]。结果:化疗后7 d,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b、WBC、PLT、NEUT、KPS评分及QOL_(2)评分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rh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0、Ⅰ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能够改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常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治未病理论 灸药同治 化疗 骨髓抑制 中医证候积分 血常规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张怡 李晓晓 +2 位作者 杨国旺 富琦 王笑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29-2333,共5页
目的:探讨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和病房的中晚期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应用化瘀丸分... 目的:探讨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和病房的中晚期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应用化瘀丸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接受必要的物理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化瘀丸8周,2组共随访24周。观察2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凝血指标变化、中医证候积分、静脉血栓栓塞(VTE)大出血发生,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4周后,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为43.75%,对照组为29.41%(P>0.05);8周后,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为65.63%,对照组为41.18%(P<0.05)。进一步分析凝血相关指标变化,发现4周和8周后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总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14.81%(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情况,观察组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化瘀丸可以在必要的物理支持治疗外,进一步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缓解血瘀证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化瘀丸 中晚期恶性肿瘤 血液高凝状态 血瘀证 凝血指标 中医证候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心电心音图—血液指标的列线图对化疗后心脏不良事件风险的预测研究
5
作者 刘妍 李袁飞 +2 位作者 张文平 贾瑞 平梅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462-468,共7页
目的探讨心电心音图联合血液指标预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方法前瞻性收集171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化疗结束后是否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分为心脏不良事件组和无心脏不良事件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化疗前血液... 目的探讨心电心音图联合血液指标预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方法前瞻性收集171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化疗结束后是否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分为心脏不良事件组和无心脏不良事件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化疗前血液指标与化疗早期(1~3周期)心电心音图相关指标,将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测因素并绘制列线图,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能力。结果171例患者化疗结束后有44例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5.73%。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示年龄、化疗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化疗早期心脏电−机械激动时间(EMAT)是化疗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此绘制列线图,ROC曲线评估AUC为0.768(95%CI:0.693~0.843,P<0.001)。结论基于年龄、化疗前RDW、APTT和化疗早期EMAT绘制的列线图有助于早期评估化疗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心音图 血液指标 恶性肿瘤 心脏不良事件 列线图
下载PDF
李海霞治疗恶性肿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经验
6
作者 李梓宁 焦倩 +4 位作者 孙迪 马婧 李姗姗 陈浩琛 李海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恶性肿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严重威胁肿瘤患者的生命,干预恶性术后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血瘀证”的概念相接近。研究表明在术后抗凝、放置滤器、溶栓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 恶性肿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严重威胁肿瘤患者的生命,干预恶性术后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血瘀证”的概念相接近。研究表明在术后抗凝、放置滤器、溶栓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李海霞教授对恶性肿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病因病机进行归纳:其一是癌症患者本身正气亏虚,久病伤阳,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此为根本;其二是肿瘤患者本身即有气血不足,手术后更伤气血,血脉不和,血不归经;其三为情志内伤,心神失司,肝气失于疏泄,气滞血瘀。治疗用附子、干姜、人参等温阳益气调和五脏;以神曲、麦芽、砂仁、白术等顾护健运脾胃;桃仁、红花、水蛭等活血理血,祛瘀生新;用桂枝、柴胡等条达情志,理气行滞。李教授基于此辨治原则,治疗恶性肿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嘱患者以小米粥恢复胃气,药食并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术后 高凝状态 药食并行 扶阳活血
下载PDF
手足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7
作者 屈建敏 王刚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438-1440,F0003,共4页
手足综合征(HFS)是恶性肿瘤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随着抗肿瘤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发病率逐渐升高。HFS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社交、生活,甚至导致药物减量或提前停药,延误治疗。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尚未完全明确,疗效评价缺乏... 手足综合征(HFS)是恶性肿瘤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随着抗肿瘤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发病率逐渐升高。HFS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社交、生活,甚至导致药物减量或提前停药,延误治疗。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尚未完全明确,疗效评价缺乏统一标准,且针对性系统治疗方法效果较差。中医学将HFS归属于“血痹”范畴,认为其病位在手足,以虚为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具有显著优势。现梳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HFS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面总结中医药治疗现状,中医药临床将其分为内治法、外治法和内外合治法,以期为今后中医药治疗HFS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手足综合征 血痹 研究进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防治恶性肿瘤
8
作者 吴子婷 杨永 +1 位作者 高宠 张青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562-566,共5页
通过梳理古代文献阐明君火、相火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含义,并结合恶性肿瘤生物学发病机制,分析“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提出君火不明是肿瘤产生之基,相火妄动为肿瘤形成之始,痰... 通过梳理古代文献阐明君火、相火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含义,并结合恶性肿瘤生物学发病机制,分析“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提出君火不明是肿瘤产生之基,相火妄动为肿瘤形成之始,痰瘀内生为肿瘤发展之渐,君相两衰为肿瘤进展之终。基于此,认为临床防治恶性肿瘤应节欲畅志以明君火,引火归元以敛相火,化痰祛瘀以消瘤体,潜阳培土以复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火 相火 恶性肿瘤 痰瘀 节欲畅志 引火归元 化痰祛瘀 潜阳培土
下载PDF
流程化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刘红杰 张凯 +3 位作者 刘秋瑾 郭迎迎 边蓉蓉 侯丽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流程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 目的探讨流程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开展流程化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比较两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疼痛评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及知信行(KAP)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KAP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化VTE预防质量控制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流程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质量控制管理 血流速度 下肢静脉血栓 疼痛
下载PDF
消癥止痛散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体表恶性肿瘤伴有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余敏敏 刘梅芬 石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消癥止痛散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体表恶性肿瘤伴有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气滞血瘀型体表恶性肿瘤伴有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目的探讨消癥止痛散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体表恶性肿瘤伴有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气滞血瘀型体表恶性肿瘤伴有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癥止痛散外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疼痛程度、爆发痛的次数、气滞血瘀症状评分、羟考酮缓释片日均使用剂量、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痛程度、爆发痛的次数、气滞血瘀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爆发痛的次数、气滞血瘀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爆发痛的次数、气滞血瘀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天羟考酮缓释片日均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天羟考酮缓释片日均使用剂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7天羟考酮缓释片日均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体表恶性肿瘤伴有癌性疼痛患者应用消癥止痛散外敷止痛效果较佳,可减轻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减少爆发性痛发作次数,利于缓解气滞血瘀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恶性肿瘤 癌性疼痛 气滞血瘀型 消癥止痛散外敷
下载PDF
骶尾受压部位血氧、压力变化与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王金娟 张倩 《西部医学》 2024年第9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骶尾受压部位血氧、压力变化,并分析两者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本院接受截石位手术的21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手术结束时均检测骶尾受... 目的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骶尾受压部位血氧、压力变化,并分析两者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本院接受截石位手术的21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手术结束时均检测骶尾受压部位血氧、压力,观察其变化情况。统计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患者术后3 d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状况,将其分为损伤组与未损伤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骶尾受压部位血氧、压力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结果手术结束时,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骶尾受压部位血氧低于入院时,压力高于入院时(t=17.475、15.690,均P<0.05);216例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中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21例,占9.72%;入院时,损伤组骶尾受压部位血氧低于未损伤组,压力高于未损伤组(t=3.930、5.227,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骶尾受压部位血氧与术中压力性损伤呈负相关(r=0.252,P<0.05),骶尾受压部位压力与术中压力性损伤呈正相关(r=0.336,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骶尾受压部位血氧是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保护因素(OR=0.458,P<0.05);骶尾受压部位压力是的危险因素(OR=1.412,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骶尾受压部位血氧、压力预测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AUC=0.753、0.805,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两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AUC=0.862)。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术后骶尾受压部位血氧降低、压力升高,两者与术中压力性损伤密切相关,血氧是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保护因素,压力是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截石位手术 骶尾受压 血氧 压力 术中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
12
作者 林丹桂 刘昌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肺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DCE-MRI...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肺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DCE-MRI扫描及病理检查。比较良恶性肺部肿瘤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血液回流常数(K_(ep))、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浆容积分数(V_(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分析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结果:100例肺部肿瘤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41例良性肿瘤,59例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组的K^(trans)、K_(ep)均比良性肿瘤组高(P<0.05)。两组V_(e)、V_(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K^(trans)、K_(ep)单独及联合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0.872、0.945,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当K^(trans)、K_(ep)分别为0.525 min^(-1)、0.920 min^(-1)时,可获得最佳诊断效能,且二者联合诊断的价值较高。结论: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价值较高,可通过检测其K^(trans)、K_(ep)值来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良恶性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容积转运常数 血液回流常数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胡春艳 牛聪 陈文龙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1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在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恶性肿瘤合并AK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n=44)和CBP组(n=5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肌酐(Cr)、...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在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恶性肿瘤合并AK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n=44)和CBP组(n=5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肌酐(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C)、肾小管滤过率(GFR)]、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健康状态[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结果 CBP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I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Cyc-C水平均降低,GFR均升高,CBP组患者Cr、Cyc-C水平均低于IHD组,GFR高于I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MAP均降低,HR均升高,CBP组患者CO、MAP均低于IHD组,HR高于I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CBP组患者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I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时和治疗完成后14天,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CB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低于I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AKI患者使用CBP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肾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恶性肿瘤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李霞 秦燕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6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延安市富县中医医院7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统计阳性率,分析影像学特征及病灶血流情况。结果超声检查确诊61例乳腺恶性肿瘤,阳性率为87.14%,误诊9...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延安市富县中医医院7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统计阳性率,分析影像学特征及病灶血流情况。结果超声检查确诊61例乳腺恶性肿瘤,阳性率为87.14%,误诊9例,误诊率为12.86%;经超声确诊的61例患者中,肿瘤形态不规则50例(81.97%),内部低回声52例(85.25%),边界不清晰45例(73.77%),微小钙化灶29例(47.54%),病灶后方显示回声衰减27例(44.26%);经超声确诊的61例患者中,血流信号无0级,Ⅰ级14例(22.95%),Ⅱ级31例(50.82%),Ⅲ级16例(26.23%)。结论超声可以较好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乳腺恶性肿瘤 影像学特征 血流信号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秦沛怡 宋永蕾 谭兆峰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290-1296,共7页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常用治法有补肾生髓法、健脾养血法、解毒活血法、益气养阴法、疏肝调肝法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临床研究中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较少,...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常用治法有补肾生髓法、健脾养血法、解毒活血法、益气养阴法、疏肝调肝法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临床研究中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较少,中医辨证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客观依据与规范;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与西医治疗的结合应用还不够充分;关于中医药抗化疗后骨髓抑制在细胞、分子微观水平方面的研究有一定进展,但由于中药方剂成分复杂,明确具体机制存在较大困难,联合用药的协同效应以及治疗效果的科学证据还相对不足。今后,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应用前景,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深入研究中医药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 化疗 恶性肿瘤 补肾生髓法 健脾养血法 解毒活血法 益气养阴法 疏肝调肝法
下载PDF
中药干预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方药规律研究
16
作者 刘颖 韩坤余 +2 位作者 何宛霖 赵常国 冯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6期89-93,共5页
目的:系统整理并归纳总结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方用药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中检索有关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文献,提取方药组... 目的:系统整理并归纳总结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方用药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中检索有关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文献,提取方药组成,统计药物使用频率与类别,使用SPSS 23.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37篇合格文献,涉及122种药物,药物总频次为314次,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黄芪(20.49%),当归(18.03%),川芎(17.21%)。系统聚类分析显示,高频使用的22味中药聚为6类时聚类效果最好。公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因子。结论:研究可见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以益气活血法为主要的治法。临床高频用方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有效干预的药物公因子主要为破血行气类药物;益气养血化瘀类药物;散结消瘀类药物;养血柔肝、疏肝调气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高凝状态 血瘀证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广东潮汕地区恶性肿瘤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彬亮 谢钊敏 +4 位作者 王丹 吴婉丽 王和炎 许镒洧 伍方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广东潮汕地区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4589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汕头市中心血站42465例健康献血者中ABO血型分布差异。结果在各种主要类型恶性肿瘤中,食管癌和头颈部癌的...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广东潮汕地区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4589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汕头市中心血站42465例健康献血者中ABO血型分布差异。结果在各种主要类型恶性肿瘤中,食管癌和头颈部癌的ABO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分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P<0.05;χ^(2)=74.36,P<0.05)。B型人群为食管癌和头颈部癌高风险人群(OR=1.09,95%CI=1.03~1.15,P<0.05;OR=1.46,95%CI=1.34~1.60,P<0.05);A型和O型人群是头颈部癌低风险人群(OR=0.87,95%CI=0.79~0.96,P<0.05;OR=0.83,95%CI=0.76~0.90,P<0.05)。结论潮汕地区汉族人食管癌和头颈部癌患者ABO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可能存在差异,提示不同血型可能与食管癌和头颈部癌的发生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恶性肿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活血化瘀药治疗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的用药规律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海刚 高宏 王晓东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目的 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殷东风教授临床应用含活血化瘀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的用药规律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复方中活血化瘀类药伍用情况、使用频次与中医四诊的关系,患者处方中活血化瘀药的... 目的 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殷东风教授临床应用含活血化瘀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的用药规律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复方中活血化瘀类药伍用情况、使用频次与中医四诊的关系,患者处方中活血化瘀药的剂量与体力状态(ZPS,5分法)的关系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未化疗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的变化。结果 殷东风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遵循药物兼顾的病因病机或症状的数目多少、症状的普遍性及药物的对症性的用药规律,治疗50例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患者。活血化瘀类药的应用剂量在10~15 g,剂量与PS评分的关系,从最大值、最小值和中位数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S评分与其不相关;50例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无明显出血不良反应;30例未化疗患者用药后无明显肝肾功能、血常规的异常变化(P> 0.05),凝血功能中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合理的用量及配伍前提下,含活血化瘀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并能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高凝状态 活血化瘀药 用药规律 安全性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及输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栋 赵宏斌 +1 位作者 郭效君 贺雪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5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且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测患者不...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5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且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测患者不规则抗体;观察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结果:5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96例,阳性率为1.71%;96例恶性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主要涉及的血型系统为Rh、MNSs、Duffy系统,其中Rh血型最为常见,且以抗-E占比最高;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年龄>60岁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40且≤50岁患者,18-30岁患者占比最低;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以血液系统(包括淋巴瘤)、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为主;输血无效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是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无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以女性为多见,且年龄>60岁占比最高,主要分布于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且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与患者输血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型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疗效
下载PDF
参芪归血汤配方颗粒联合化疗对SQBD型晚期NSCLC患者血清GM-CSF、G-CSF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青云 董海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0期49-52,56,共5页
目的研究参芪归血汤配方颗粒联合化疗对气血亏虚证(SQBD)型晚期NSCLC患者血清GM-CSF、G-CSF及免疫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治疗方案,随机选出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且仅给予常规NP化疗方案的SQBD型晚期NSCLC患者42例为对照... 目的研究参芪归血汤配方颗粒联合化疗对气血亏虚证(SQBD)型晚期NSCLC患者血清GM-CSF、G-CSF及免疫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治疗方案,随机选出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且仅给予常规NP化疗方案的SQBD型晚期NSCLC患者42例为对照组,选出同期给予相同化疗方案并加服参芪归血汤配方颗粒的4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外周血细胞参数水平、免疫指标参数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GM-CSF和G-CSF水平,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化疗疗效。结果观察组WBC、HGB、PLT和Neu参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8、22、36天组间比较)(P<0.05);研究后,观察组免疫指标参数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幅度、血清GM-CSF和G-CSF水平、KPS评分及其改稳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BC降低、HGB降低、Neu减少、恶心呕吐和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化疗总有效率62.50%显著大于对照组39.02%(P<0.05)。结论联用参芪归血汤配方颗粒的给药方案对SQBD型晚期NSCLC患者化疗更具优势,能从补气、养血两个方面,改善患者SQBD症状,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化疗疗效有帮助,其机制与参芪归血汤配方颗粒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中GM-CSF、G-CSF及免疫指标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参芪归血汤 气血亏虚证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