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PAC-1和CD62p的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1
作者 马丽娜 曹振华 杨冰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185例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 目的探讨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185例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58例、心功能Ⅲ级组88例和心功能Ⅳ级组39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HFpEF)123例、射血分数临界值心衰组(HFmrEF)25例和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HFrEF)37例,再以B型钠尿肽(BNP)中位数为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高BNP组109例和低BNP组76例;另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的就诊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生化、BNP指标和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AC-1、CD62p水平与BNP、LVEF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C-1、CD62p水平分别为(23.67±16.54)%、(10.43±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3±9.63)%、(4.24±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对比发现,PAC-1、BNP水平为Ⅳ级>Ⅲ级>Ⅱ级>对照组,CD62p水平为Ⅳ级>Ⅲ级、Ⅱ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VEF分级患者对比发现,PAC-1水平为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对照组,BNP水平为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对照组,HFpEF组、HFmrEF组、HFrEF组CD62p水平分别为(10.72±9.17)%、(9.87±11.19)%、(9.84±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4±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NP组患者的PAC-1、CD62p分别为(26.97±16.94)%、(11.05±9.62)%,明显高于低BNP组的(13.80±12.82)%、(6.97±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AC-1、CD62p与BNP呈正相关(r=0.363、0.182,P<0.05),PAC-1与LVEF呈负相关(r=-0.297,P<0.05)。结论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PAC-1、CD62p水平均明显增高,且与心功能有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为患者的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心衰 慢性心力衰竭 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 P选择素 心功能
下载PDF
外周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肺腺癌EGFR-TKIs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冯畅 郝吉庆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1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患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变化趋势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安徽...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患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变化趋势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GFR-TKIs治疗的126例晚期LUAD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D-D和FIB水平,运用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评估各临床特征对D-D、FIB的影响及各疗效治疗前后D-D及FIB变化,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患者之间生存率的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各种可能影响PFS的因素分析并评估其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近期疗效为疾病进展(PD)的患者D-D及FIB水平均上升(P<0.05),而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的患者D-D及FIB水平均下降(P<0.05),且PR组较SD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前高D-D水平影响晚期LUAD患者EGFR-TKIs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HR=1.69,95%CI:1.14,2.52,P<0.01)。结论D-D水平可作为预测EGFR敏感突变患者靶向治疗预后的潜在指标物,D-D、FIB两者水平变化可能对晚期LUAD患者EGFR-TKIs近期疗效评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费鲜明 周永列 +3 位作者 祁金文 吴建国 邱莲女 王珍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8期906-911,共6页
目的:以洗涤血小板为模型,观察木瓜蛋白酶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其抗血栓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木瓜蛋白酶与洗涤血小板作用,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检测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目的:以洗涤血小板为模型,观察木瓜蛋白酶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其抗血栓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木瓜蛋白酶与洗涤血小板作用,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检测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以SDS-PAGE分析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体的变化。检测ADP诱导的原发性高血压(PH)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FIB-R表达水平。结果:木瓜蛋白酶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水平,血小板聚集水平与木瓜蛋白酶剂量呈负相关(P<0.01)。木瓜蛋白酶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FIB-R表达,降低FIB-R表达水平(P<0.01)。木瓜蛋白酶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水平和抑制肌动蛋白聚合体增加(P<0.01)。木瓜蛋白酶抑制PH及AMI患者血小板聚集和FIB-R表达(P<0.01)。结论:木瓜蛋白酶通过抑制活化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的表达,并抑制肌动蛋白聚合以及释放反应从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原受体 P-选择素 肌动蛋白聚合体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磊 龚辉 +2 位作者 魏建明 李剑 罗心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0-544,共5页
目的 使用全血流式细胞术观察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小板的影响,评估临床使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1.1至2012.5.31期间在华山医院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 目的 使用全血流式细胞术观察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小板的影响,评估临床使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1.1至2012.5.31期间在华山医院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57~72岁.分别于所有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后第8天采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纤维蛋白原受体(PAC 1)和P选择素(CD62p)表达比例,以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血小板活化后的PAC-1、CD62p表达比例;使用血小板双通道聚集仪测定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另设2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ACS患者静息血小板PAC 1和CD62p高表达;使用ADP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高于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数量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使用ADP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ACS患者血小板PAC-1和CD62p较治疗前下降,其中,PAC-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ACS患者PAC 1、CD62p表达高于健康人,循环活化血小板数量升高,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显著抑制患者血小板功能.合理使用全血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临床抗血小板治疗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纤维蛋白原受体 P-选择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sLOX-1、血栓前状态分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5
作者 孙美娜 刘喜 +1 位作者 任海荣 赵冬梅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血栓前状态分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非心血管疾病35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血栓前状态分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非心血管疾病3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浆sLOX-1及血栓前状态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并分析血浆sLOX-1及血栓前状态分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浆sLOX-1和vWF、FIB、D-D、T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TC、TG、LDL-C均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升高逐渐升高,HDL-C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升高逐渐降低(P<0.05);Gensini积分、血浆sLOX-1和vWF、FIB、D-D、TpP水平均随冠状动脉病情加重而升高(P<0.05)。血浆sLOX-1及vWF、FIB、D-D、TpP水平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76、0.830、0.585、0.852、0.42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sLOX-1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水平较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评价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栓前体蛋白 冠状动脉狭窄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新型重组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的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姚佳 杨坤 +2 位作者 杨建波 华子春 杨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构建两个预期能够成为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的重组融合蛋白。方法:人工合成北美水蛭素Decorsin的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两个重组蛋白,分别是AnnV D39:AnnexinV加上Decorsin全序列和AnnV- D2 7:AnnexinV加上Decorsin的羧... 目的:构建两个预期能够成为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的重组融合蛋白。方法:人工合成北美水蛭素Decorsin的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两个重组蛋白,分别是AnnV D39:AnnexinV加上Decorsin全序列和AnnV- D2 7:AnnexinV加上Decorsin的羧基端2 7个氨基酸序列。在AnnV D39的AnnexinV和Decorsin序列之间加入了由10个氨基酸组成的连接肽GGGGSGGGGS。利用质粒pET -2 8(a +)作为载体,将上述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E coliBL2 1(DE3)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进行高效表达,纯化后,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结果:基因表达的产物在变性条件下用DEAE -Cellulose5 2和SepharoseCL -4B层析纯化。随后进行的血小板聚集分析表明,An nV D39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而AnnV D2 7没有显示相似活性。结论:AnnV- D39作为一种新的纤维蛋白原受体抑制剂显示了良好的活性,而Annv- D2 7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 融合蛋白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下载PDF
N-取代-O-对甲脒苯胺基羰甲基-L-酪氨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天林 华维一 +4 位作者 倪沛洲 蒋巡天 毕梦宇 裴咏梅 严兵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8-433,共6页
目的:根据RGD肽及目前活性较好的非肽类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一系列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酪氨酸及对硝基苯甲酸等为主要原料经多步合成,对所得化合物用比浊法测定在1×10-6mol&... 目的:根据RGD肽及目前活性较好的非肽类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一系列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酪氨酸及对硝基苯甲酸等为主要原料经多步合成,对所得化合物用比浊法测定在1×10-6mol·L-1时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结果:合成了18个N取代O对甲脒苯胺基羰甲基L酪氨酸甲酯类化合物(Ia~r),均为新化合物。结论:其中10个化合物(Ia,f,g,i~m,q,r)显示一定的活性,活性最高的(Ig)抑制率达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剂 Ia-r 酪氨酸甲酯类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靳丽杰 吕合作 +3 位作者 杜丹丽 席玉玲 赵发英 李柏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活化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的表达,同时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实验对象的凝血四项,并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活化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的表达,同时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实验对象的凝血四项,并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强度和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妇女(P<0.01),三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相比,全血法FCM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活化FIBR可灵敏地反映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为预测和诊断子疒间前期以及是否有DIC倾向提供一项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小板活化 流式细胞术 纤维蛋白原受体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志祥 杨春秀 +2 位作者 秦建萍 金文涛 薛宏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循环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以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作为分子标志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以及恢复期循环活化血小板膜表面FIBR和P选择素的改变,80名健康体...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循环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以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作为分子标志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以及恢复期循环活化血小板膜表面FIBR和P选择素的改变,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CI患者急性期较恢复期及对照组FIBR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CI患者不同梗死面积组之间,FI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面积越大,FIBR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选择素在各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活化血小板与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IBR可作为反映CI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动态监测CI患者FIBR,一方面有助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判定,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时调节抗血小板治疗,以便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受体 纤维蛋白原 P选择素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非肽类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天林 华维一 倪沛洲 《药学进展》 CAS 1998年第1期21-27,共7页
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能阻止通过各种途径激活的血小板聚集,因而可以有效地抑制血栓的形成。本文综述非肽类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介绍其构效关系。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非肽类 拮抗剂 抗血栓形成药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FIB-R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强 刘晓林 张郁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circulating activated platelets,CAP)的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inogenreceptor,FIB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名正常人、20例有血栓形成倾向和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 目的:探讨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circulating activated platelets,CAP)的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inogenreceptor,FIB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名正常人、20例有血栓形成倾向和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FIBR的表达量。结果:有血栓形成倾向和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FIBR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FIBR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FIBR能准确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水平,对脑梗死的预测、治疗、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活化 纤维蛋白原受体
下载PDF
鸦胆子油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费鲜明 潘建平 +3 位作者 吴建国 蒋雷 王珍妮 周永列 《浙江检验医学》 2009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以人洗涤血小板悬液为模型,体外观察鸦胆子油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离心法制备人洗涤血小板悬液,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SDS-PAGE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鸦胆子油对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肌... 目的以人洗涤血小板悬液为模型,体外观察鸦胆子油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离心法制备人洗涤血小板悬液,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SDS-PAGE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鸦胆子油对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肌动蛋白聚合体变化以及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及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表达的影响。结果(1)鸦胆子油(9%和22.5%)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FIB-R表达,显著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水平和FIB-R表达水平;22.5%浓度抑制作用显著高于9%浓度。(2)血小板聚集水平与鸦胆子油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浓度越高,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程度越大。(3)鸦胆子油对血小板肌动蛋白变化及CD62p表达无抑制作用。结论鸦胆子油通过抑制活化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的表达,从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 洗涤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原受体
下载PDF
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费鲜明 周永列 +2 位作者 邱莲女 吴建国 张可 《浙江检验医学》 2010年第2期3-8,共6页
目的观察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试验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方法 :将不同浓度(0mg/L组、30mg/L组、91mg/L组和910mg/L组)丁胺卡那霉素分别与献血者富血小板血浆和乏血小板血浆作用。检... 目的观察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试验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方法 :将不同浓度(0mg/L组、30mg/L组、91mg/L组和910mg/L组)丁胺卡那霉素分别与献血者富血小板血浆和乏血小板血浆作用。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活化血小板P-选择素,GPIIb/IIIa及纤维蛋白原受体(Fg-R)表达水平,PT,APTT,TT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前述4种浓度丁胺卡那霉素以及62.5U/ml肝素钠和109mmol/L枸橼酸钠分别与新鲜全血作用,测定全血凝固时间(CT)及血浆Ca2+浓度。分别检测1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丁胺卡那霉素常规剂量治疗前和治疗后30min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选择素、GPIIb/IIIa及Fg-R表达水平,并测定PT、APTT、CT和血浆Ca2+浓度。结果 30mg/L组血小板最大聚集、P-选择素和Fg-R分别为(65.8±3.9)%、(9.2±1.0)%和(12.6±1.7)%,显著低于0mg/L组的(88.0±4.6)%、(16.1±1.3)%和(3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42,8.432和9.993,P值均【0.001),而对3者的抑制率分别为25.2%、42.9%和59.4%,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1、9.11和10.34,P值均【0.01);30mg/L组APTT(80.5±6.8)s和CT(857±66)s明显高于0mg/L组的(33.0±3.6)s和(447±3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12和13.211,P值均【0.001);丁胺卡那霉素浓度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聚集的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与APTT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2、0.939和】0.870,P值均【0.05];30mg/L组,91mg/L组和910mg/L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选择素和Fg-R表达及使CT增加[F组间=21.44,26.24和】29.81,P均【0.01];除910mg/L组PT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各组GPIIb/IIIa、PT、TT、Fg以及血浆Ca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51.6±10.1)%、P-选择素(6.8±1.8)%和Fg-R(20.1±5.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6.8±11.4)%、(10.9±3.1)%和(28.5±7.4)%,APTT(49.8±5.9)s和CT值(660±59)s则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6.9±3.8)s和(410±4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56,8.875、7.423、10.012和11.322,P值均【0.001)。治疗前、后GPIIb/IIIa、PT和Ca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胺卡那霉素通过抑制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活化和释放反应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可能通过抑制内源凝血系统因子途径而抑制凝血功能,从而对凝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应用丁胺卡那霉素抗感染治疗可能有发生出血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胺卡那霉素 血小板聚集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原受体 内源凝血途径 出血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sTREM-1、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4
作者 田鑫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9期1699-1702,1719,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患者资料,按照疾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4例)及存活组(4...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患者资料,按照疾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4例)及存活组(42例),同期各选择76例一般肺炎患者及健康者。比较各组血清s TREM-1、FBG、D-D水平及PSI指数变化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和预后的联系。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s TREM-1、FBG、D-D水平高于一般肺炎组且高于健康组,重症肺炎组PSI指数依次高于一般肺炎组且高于健康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s TREM-1、FBG、D-D水平及PSI指数均高于存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肺炎患者血清s TREM-1、FBG、D-D水平和PSI指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0.546、0.615、0.497,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见,血清s TREM-1、FBG、D-D联合测定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个指标。结论 s TREM-1、FBG及D-D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高表达,联合检测其水平有利于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可作为临床重要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下载PDF
O-对甲脒苯氧烷基-N-取代酪氨酸甲酯的合成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15
作者 许天林 蒋巡天 +2 位作者 倪沛洲 华维一 裴咏梅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AIM: The synthesis and antiaggregation activity of a series of compounds with p amidinophenyl group and tyrosine methyl esters as their terminals were studied. METHODS and RESULTS: A series of O (4 aminoiminomethylphe... AIM: The synthesis and antiaggregation activity of a series of compounds with p amidinophenyl group and tyrosine methyl esters as their terminals were studied. METHODS and RESULTS: A series of O (4 aminoiminomethylphenyloxy)alkyl N substituted L tyrosine methyl esters were prepared from 4 cyanophenol, L tyrosine and different dihalo alkanes. All compounds (IVa~i) were new compounds. Their in vitro activity against ADP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were tested. Th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were discussed. CONCLUSION: Some of the compounds showed antiaggregation activity on platelet rich plasma at the final concerntration of 1×10 -6 mol·L -1 . The potency of IVa~i showed that compounds with three methylene groups are better than those with four methylene groups on the same R substituent in the above series of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脒苯氯烷基 酪氨酸甲酯 合成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血小板表面活化相关性抗原的体内外研究
16
作者 韩悦 王兆钺 +1 位作者 朱明清 阮长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195-197,共3页
目的 :观察血小板活化后表面一些抗原决定簇的改变 ,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以凝血酶诱导 2 0例正常人血小板活化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Ⅲa、P 选择素的表达 ,纤维蛋白原结合以及瑞斯托霉素 (Ris... 目的 :观察血小板活化后表面一些抗原决定簇的改变 ,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以凝血酶诱导 2 0例正常人血小板活化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Ⅲa、P 选择素的表达 ,纤维蛋白原结合以及瑞斯托霉素 (Risto)诱导的血小板粘附 ,同时用全血法测定脑梗死患者相应抗原的改变。结果 :随着凝血酶浓度 0 .0 0 1~ 0 .1U/ml递增瑞斯托霉素 (Risto)诱导的血小板粘附及GPⅠb表达逐渐下降 ,P 选择素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则在 0 .0 1~ 1U/ml间逐渐上升 ,GPⅢa无明显变化。 30例脑梗死患者GPⅠb显著下降 ,P 选择素的表达及纤维蛋白原结合远高于对照组 ,GPⅢa无变化。结论 :凝血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分别对血小板的粘附、聚集与释放产生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表面活化 相关性抗原 纤维蛋白原受体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循环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京伟 《哈尔滨医药》 2013年第5期339-339,341,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循环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以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作为分子标志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1例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以及恢复期循环活化血小板膜表面FIB-R和P-选择素的改变,70名健康体...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循环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以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作为分子标志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1例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以及恢复期循环活化血小板膜表面FIB-R和P-选择素的改变,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CI患者急性期较恢复期及对照组FBI-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患者不同梗死面积各组织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活化血小板与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BI-R可作为反映CI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动态检测CI患者FBI-R,一方面有助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判定,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时调节抗血小板治疗,以便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纤维蛋白原受体 P-选择素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晨 黎璇 +6 位作者 丁粤粤 徐秋琴 曹磊 沈洁 孙凌 吕海涛 陈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KD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3—9月住院KD患儿为研究对象(27例),同时设发热对照组(36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KD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3—9月住院KD患儿为研究对象(27例),同时设发热对照组(36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KD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进一步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采集各组儿童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C-1表达水平。结果 KD患儿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发热及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对照组最低;KD患儿在亚急性期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亚急性期时,CAL组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较NCAL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患儿在整个病程中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血小板活化;KD患儿亚急性期PAC-1表达水平升高最明显,且CAL组较NCAL组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活化与KD冠状动脉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 血小板活化 冠状动脉损伤
下载PDF
精-甘-天-丝氨酸四肽修饰的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导向溶栓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凌世长 田青 +6 位作者 苏静怡 唐朝枢 汤健 霍勇 朱国英 赵明 彭师奇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在20%FeCl3致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上,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桔抗剂RGDs肽修饰的14C-脂质体较单纯14C-脂质体在血栓和血栓段血管组织的含量分别高出16.5和16.2倍(P<0.01)。用RGDS肽修饰的包... 在20%FeCl3致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上,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桔抗剂RGDs肽修饰的14C-脂质体较单纯14C-脂质体在血栓和血栓段血管组织的含量分别高出16.5和16.2倍(P<0.01)。用RGDS肽修饰的包裹尿激酶的脂质体溶栓,其疗效显著优于游离RGDS肽和尿激酶脂质体的混合液。结果提示用RGDS肽修饰脂质体能增强其靶向性溶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受体 溶栓 心肌梗塞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与亚临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及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兆霆 梁燕琼 +4 位作者 侯庆臻 丁亚楠 陈毅华 卓茹 沈安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筛选伴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60例设为A组,同期观察健康体检者60名设为正常对照组(B组)。对两组人群同时随访观察,为期3年。如伴腹型肥胖高血压患者新发糖...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筛选伴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60例设为A组,同期观察健康体检者60名设为正常对照组(B组)。对两组人群同时随访观察,为期3年。如伴腹型肥胖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设为C组,对3组人群进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餐后2 h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观察炎性标志物水平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及其对PPARγ表达的影响。结果经随访观察3年,A组新发糖尿病22例,发病率36.7%;B组出现高血压并同时伴有腹型肥胖者8例,出现伴腹型肥胖高血压新发糖尿病者1例。高血压新发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4.23±2.2)mg/L vs.(3.62±1.18)mg/L,P<0.01;(4.23±2.2)mg/L vs.(1.74±0.77)mg/L,P<0.01]、纤维蛋白原[(4.38±0.77)g/L vs.(2.87±0.62)g/L,P<0.01;(4.38±0.77)g/L vs.(2.25±0.58)g/L,P<0.01]、肿瘤坏死因子-α[(10.2±4.3)ng/L vs.(4.47±1.31)ng/L,P<0.01;(10.2±4.3)ng/L vs.(2.68±0.78)ng/L,P<0.0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伴腹型肥胖高血压组患者,PPARγ均低于两组[5.57±0.73 vs.8.52±0.88,P<0.01;5.57±0.73 vs.10.44±1.8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炎症状态可能是高血压患者易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PARγ表达降低可能是慢性炎症状态导致新发糖尿病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