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4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N1、PRO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中的表达意义
1
作者 贾宁 蹇顺海 赵棋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FN1、PRO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N1、PROS1在114例PTC合并HT组织与81例仅为HT组织中表达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二者表达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 目的探讨FN1、PRO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N1、PROS1在114例PTC合并HT组织与81例仅为HT组织中表达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二者表达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FN1、PROS1及二者联合对合并HT的PTC诊断价值。结果在合并HT的PTC组织中,FN1、PROS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HT组织(P<0.001)。FN1、PROS1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Spearman分析结果示,在合并HT的PTC组织中FN1、PROS1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0.398,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FN1、PROS1及二者联合检测合并HT的PTC敏感度分别为95.06%、88.89%和90.12%,特异度分别为91.23%、92.11%和95.61%。结论FN1、PROS1在合并HT的PTC组织中高表达,且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对合并HT的PTC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诊断效能 免疫组化 fn1 PROS1
下载PDF
FNS与THA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魏冬冬 扈延龄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030-2036,共7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2-01至2023-06期间采用FNS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的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FNS组和THA组。比较两组手...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2-01至2023-06期间采用FNS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的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FNS组和TH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FNS组的TH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N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FNS系统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在手术时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FNS内固定术中出血量较少,是一种可行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hixiang plaster on the expression of CD31,serum FN,and VEGF in a rat model with chronic wounds
3
作者 Ji Fei Ling-Li Wang +3 位作者 Man Liu Peng Liu Jing-Hua Ruan Kai-Wei Zhang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4年第12期31-40,共10页
Background:Chronic wounds pose a significant surgical challenge,often requiring traditional treatments with limited efficacy.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romising impact of Shixiang plaster,a classic Chinese ointment,on w... Background:Chronic wounds pose a significant surgical challenge,often requiring traditional treatments with limited efficacy.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romising impact of Shixiang plaster,a classic Chinese ointment,on wound healing.We investigated th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1(CD31)expression,serum fibronectin(FN),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levels in SPF rats with induced wounds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behind Shixiang plaster’s effectiveness.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and explored the role of Shixiang plaster on the expression of CD31,serum FN,and VEGF in chronic wounds.Methods:The study involved 36 SPF rats divided into model,rb-bFGF,and Shixiang plaster groups.Penicillin was injected into the rats before modelling for 3 days to prevent infection.The skin was excised 2 cm below the horizontal line of the inferior border of the shoulder bone in the middle of the rat column up to the deep fascial layer and inoculated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the wound was covered aseptically for 3 days.The trauma area of the rats was observed at 3,7,and 14 days,respectively.Histopathology was observed using haematoxylin eosin and Masson staining.CD31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FN and VEGF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using serum ELISA.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method of SPSS.Results:Regarding wound morphology,at 3 days,the recovery area of the Shixiang plaster group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groups,at 7 days,the wound healing rate of the Shixiang plast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at 14 days,the wounds of the Shixiang plaster group had been mostly healed,with a healing rate of 98.3%.Ha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 revealed a large amount of granulation tissue at 3 days in the Shixiang plaster group,and the epidermal scales disappeared at 14 days,with thinner epidermal thickness at 1 lesion and a large reduction in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Masson staining showed that at 3,7,and 14 days,blue staining was the most abundant and deeper in the Shixiang plaster group,with richer collagen and a compact tissue matrix.Immunohistochemical testing showed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31 in the Shixiang plaster group,with abundant neovascularisation and large official lumens extending towards the surface of the wound.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levated expression of FN at 7 and 14 days was determined by ELISA in the Shixiang plaster group,and VEGF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7 days,but expression had been expressed at a low level at 14 days.Conclusion:Shixiang plaster exhibits remarkable efficacy in healing chronic wounds.The proposed mechanism involves FN’s promotion of angiogenesis and cell proliferation,VEGF’s impact on angiogenesis and inflammation,and CD31’s regulatory role in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while promoting angi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xiang plaster chronic wounds CD31 fn VEGF
下载PDF
空心钉附加内侧支撑钢板与FNS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王义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8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采用空心钉附加内侧支撑钢板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接受治疗的76例PauwelsⅢ型FN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目的探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采用空心钉附加内侧支撑钢板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接受治疗的76例PauwelsⅢ型FN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FNS内固定,观察组行空心钉附加内侧支撑钢板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多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大于对照组,透视次数、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auwelsⅢ型FNF患者采用FNS内固定与空心钉附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前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后者复位效果更好,术后疼痛轻,相关并发症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附加内侧支撑钢板 fnS内固定
下载PDF
MMP-9、GFAP和FN浓度与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娜 徐树军 +3 位作者 王淑荣 陈业鹏 周勇 冯艳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纤维连接蛋白(FN)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64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64例在体检中心体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的MMP-9、GFAP...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纤维连接蛋白(FN)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64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64例在体检中心体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的MMP-9、GFAP和FN浓度。根据入院后1周的颅脑MRI检查结果,将病例组分为出血转化组9例和非出血转化组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分析MMP-9、GFAP和FN的检测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的MMP-9浓度、GFAP浓度、FN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血转化组合并心房纤颤的比例为44.44%,入院收缩压为(181.94±19.63)mmHg,入院舒张压为(97.74±10.31)mmHg,MMP-9浓度为(1 369.91±358.31)μg/L,GFAP浓度为(3 598.82±632.71)ng/L,FN浓度为(4 828.91±749.28)μg/L,均显著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纤颤、MMP-9浓度、GFAP浓度、FN浓度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MMP-9、GFAP、FN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70.91%,阳性预测值为30.43%,阴性预测值为95.12%,准确度为71.88%。结论心房纤颤,MMP-9、GFAP和FN水平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MMP-9、GFAP、FN的联合检测预测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发生价值优于单独检测或者两两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9 GFAP fn 脑梗死 出血转化
下载PDF
苦参碱对UUO模型肾小管间质MMP-3、TIMP-1和FN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付平 冯梅 +4 位作者 张翥 韩新华 周莉 唐万欣 胡章学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6-819,共4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小管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 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 IM P-1)和纤维联结蛋白(FN)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UUO肾间质纤维化模...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小管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 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 IM P-1)和纤维联结蛋白(FN)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作为研究模型,分为正常组、假UUO组、UUO组、福辛普利治疗组(F组)、苦参碱大剂量治疗组(E组)和苦参碱小剂量治疗组(D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分析实验第7、14 d各组的MM P-3、T IM P-1和FN表达水平。结果UUO组和治疗组的MM P-3表达水平第7、14 d均低于正常组和假UUO组(P<0.05),但三个治疗组的表达水平高于UUO组(P<0.05);T IM P-1和FN在正常组和假UUO组中的表达最低,而三个治疗组的表达均低于UUO组(P<0.05);MM P-3、T IM P-1和FN在E组与F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UUO组中,MM P-3与FN、MM P-3与T IM P-1的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苦参碱可以部分恢复小管间质MM P-3的表达水平,降低T IM P-1和FN的表达水平,从而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MMP-3 TIMP-1 fn
下载PDF
创面负压治疗对糖尿病足创面肉芽组织EDA^+ FN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少玲 胡丽叶 +2 位作者 刘洋 朱旅云 窦京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讨创面负压治疗对糖尿病足肉芽组织EDA^+ F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创面负压治疗组(NPWT组)和对照组(常规换药组),每组各20例。NPWT组给予创面负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创面负压治疗对糖尿病足肉芽组织EDA^+ F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创面负压治疗组(NPWT组)和对照组(常规换药组),每组各20例。NPWT组给予创面负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两组受试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取创面肉芽组织,将标本分成2份,一份固定在4%多聚甲醛中用于EDA^+ FN免疫组织化染色,观察EDA^+ FN沉积情况;另一份–80℃保存,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法定量观察EDA^+ FN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EDA^+ FN平均面密度值较治疗前均升高,但NPWT组升高明显,即两组治疗前后EDA^+ FN平均面密度差值比较中可见,NPWT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EDA^+ FN蛋白相对表达值较治疗前均升高,但NPWT组升高明显,即两组治疗前后EDA^+ FN蛋白相对表达值的差值比较中可见NPWT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eal-time PCR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EDA^+ FN m RNA相对表达值较治疗前均升高,但NPWT组升高明显,即两组治疗前后EDA^+ FN m RNA相对表达值的差值比较中可见NPWT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虽然两组均有EDA^+ FN蛋白及其基因表达增多,但NPWT组治疗后EDA^+ FN蛋白及其基因表达增多更为明显。结论创面负压治疗可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组织EDA^+ FN蛋白表达上调,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糖尿病足 EDA^+ fn
下载PDF
FN和CD44v6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伟 王遵义 +3 位作者 白希永 陆志良 张维 王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57-1058,1062,共3页
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CD44v6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FN、CD44v6抗体,对39例HCC标本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CD44v6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FN、CD44v6抗体,对39例HCC标本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C组织中FN表达的阳性率为35.8%,而在正常肝细胞中全部表达,两者差异明显(P<0.05)。FN分布特征还与HCC分化程度及生长方式相关。CD44v6在HCC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9.2%,在正常肝组织中全部未表达,两者差异显著(P<0.05)。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程度与HCC的包膜、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有否转移也有密切关系。结论:肝癌细胞FN表达的减少或消失和CD44v6的高表达与HC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相反。FN和CD44v6可以作为HCC侵袭转移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fn CD44V6 侵袭转移
下载PDF
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及α-SMA、FN的影响 被引量:35
9
作者 丁武杰 方敬爱 +4 位作者 孙艳艳 张晓东 刘文媛 段兴旺 柴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JAK/STAT及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55只,随机留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N)。利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 目的:探讨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JAK/STAT及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55只,随机留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N)。利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益肾胶囊治疗组(DN+Y)、氯沙坦钾治疗组(DN+L)、氯沙坦钾+益肾胶囊治疗组(DN+L+Y),每组10只,连续灌胃12周。于实验的12周检测24h尿蛋白定量;12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糖、BUN、Scr;取大鼠肾组织做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α-SMA、FN的表达。结果:实验12周末,与DN组比较,益肾胶囊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较轻,p-JAK2、p-STAT3、α-SMA、F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氯沙坦钾联合益肾胶囊治疗组与氯沙坦钾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α-SMA、FN的表达,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益肾胶囊联合氯沙坦钾可更好地保护肾脏功能,提示二者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胶囊 JAK STAT信号通路 Α-SMA fn
下载PDF
健肾片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LNFN局部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伟 曾安平 +4 位作者 王钢 易岚 盛梅笑 何伟明 周恩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 :探讨健肾片治疗IgA肾病的机理。方法 :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感染的复合方法 ,复制大鼠IgA肾病模型 ,并分别给予健肾片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 ,根据染色程度半定量分析各组肾组织内LN、FN的含量。结果 :健肾片对IgA... 目的 :探讨健肾片治疗IgA肾病的机理。方法 :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感染的复合方法 ,复制大鼠IgA肾病模型 ,并分别给予健肾片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 ,根据染色程度半定量分析各组肾组织内LN、FN的含量。结果 :健肾片对IgA肾病模型肾组织中LN、FN的沉积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健肾片可明显抑制IgA模型肾组织中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肾片 IGA肾病 LN fn 动物模型 肾组织 局部沉积
下载PDF
肾衰饮对TGF-β1诱导的下游因子CTGF及FN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晓燕 闫渊 崔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3-1545,I0001,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CTGF、FN的表达,探讨肾衰饮抗肾纤维化药效学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肾病模型,与尿毒清作对照,观察肾衰饮对CRF大鼠TGF-β1刺激的下游因子CTGF及FN、TNF-a、IL-6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目的:通过观察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CTGF、FN的表达,探讨肾衰饮抗肾纤维化药效学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肾病模型,与尿毒清作对照,观察肾衰饮对CRF大鼠TGF-β1刺激的下游因子CTGF及FN、TNF-a、IL-6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TGF、FN表达明显增强,TNF-a、IL-6、SCr、BUN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衰饮组CTGF、FN表达明显减少,TNF-a、IL-6、SCr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尿毒清组(P<0.05)。结论:肾衰饮抑制TGF-β1诱导的下游因子CTGF表达,降低FN、TNF-a、IL-6含量,有效抑制肾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肾衰饮 CTGF fn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FN油田沥青垫的确认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窦立荣 程顶胜 李志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9-316,共8页
Fula坳陷位于苏丹Muglad盆地东北部,面积约5000km2,已发现有较大规模的油气储量。FN油田是到目前为止该坳陷发现的最大油田,储量近亿吨,主要储层是上白垩统Aradeiba组和下白垩统Bentiu组。油田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水洗和生物降解作用... Fula坳陷位于苏丹Muglad盆地东北部,面积约5000km2,已发现有较大规模的油气储量。FN油田是到目前为止该坳陷发现的最大油田,储量近亿吨,主要储层是上白垩统Aradeiba组和下白垩统Bentiu组。油田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水洗和生物降解作用是稠油形成的主要原因。该油田普遍发育有沥青垫,开发难度较大。对该油田两口井原油和油砂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对沥青垫成因的探讨,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垫 成因 fn油田 Muglad盆地 苏丹
下载PDF
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对高糖高脂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分化及FN、TGF-β 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辛彩虹 李敬林 +2 位作者 郑洪新 苏麒麟 林庶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0-814,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高脂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分化及FN、TGF-β mRNA和蛋白活性表达变化,探究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讨论正交配伍中最优药物组合。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传代3~5代后接种于96... 目的:观察高糖高脂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分化及FN、TGF-β mRNA和蛋白活性表达变化,探究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讨论正交配伍中最优药物组合。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传代3~5代后接种于96孔培养板,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方案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高脂模型组、中药1、2、3、4、5、6、7、8、9组,以相应药物对HMCs干预24、48、72h。MTT法检测24、48、72 h各时间点HMCs增殖分化情况;以qRT-PCR法检测48 h FN、TGF-βmRNA表达;以ELISA法检测48 h FN、TGF-β蛋白活性表达。结果与结论:(1)高糖高脂环境刺激作用下HMCs及胞外基质均能够显著增殖,且在48h达到顶峰;(2)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防治DN作用机制与通过下调高糖高脂作用下HMCs TGF-β、FN mRNA及蛋白活性表达,进而抑制高糖高脂刺激HMCs增殖相关;(3)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最佳配伍为黄芪甲苷中剂量、盐酸小檗碱低剂量、水蛭素低剂量、木犀草苷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fn TGF-Β
下载PDF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CTGF、FN、Sma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安彩萍 黄燕 +5 位作者 马晓芃 吴焕淦 施征 杨玲 窦传字 洪珏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conlonic fibroblast,CFB)CTGF、FN蛋白和Smad3、Smad7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在成...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conlonic fibroblast,CFB)CTGF、FN蛋白和Smad3、Smad7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在成功制备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隔药灸组取天枢穴(双)、气海穴进行治疗,西药组以美沙拉嗪灌胃治疗。各组治疗干预结束后,留取结肠组织,分离并体外培养大鼠CFB。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CFB的CTGF、FN蛋白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CFB的Smad3、Smad7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FB的CTGF、FN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CFB的CTGF、FN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各组大鼠比较,CFB的Smad3和Smad7 mRNA表达变化均不显著(均P>0.05)。结论隔药灸能下调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大鼠肠成纤维细胞CTGF、FN的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克罗恩病 肠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 CTGF fn
下载PDF
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免疫原对鹿的初步免疫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克坚 陈立志 +6 位作者 刘晓颖 徐敏 崔学哲 张洪英 张洪涛 苗立光 吴建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研究将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 94厌氧培养后 ,裂解制备抗原 ,与等量福氏完全佐剂混合 ,制备乳化佐剂疫苗。将疫苗分别接种 4头不同年龄的健康成年鹿 (每头接种 4ml)。 3头鹿作为对照组。接种前 ,静脉采血 ,进行对流免疫电泳检查。... 本研究将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 94厌氧培养后 ,裂解制备抗原 ,与等量福氏完全佐剂混合 ,制备乳化佐剂疫苗。将疫苗分别接种 4头不同年龄的健康成年鹿 (每头接种 4ml)。 3头鹿作为对照组。接种前 ,静脉采血 ,进行对流免疫电泳检查。 30天后 ,分别用 15 0~ 40 0亿菌感染试验动物 ,然后混群饲养观察 ,并定期采血检查被免鹿血清中抗体消长变化。结果对照组鹿分别于 3个月后开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而免疫组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 ,6个月仍表现临床健康。 4头免疫鹿 6个月时都能检测到血清抗体 ,3头免疫鹿血清抗体可维持到 7个月后。试验表明 ,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 94疫苗接种鹿后 ,可刺激鹿产生很好的免疫力 ,从而通过本动物初步证明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 94免疫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可以用于制备坏死杆菌病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fn(AB)94免疫原 免疫原性 坏死梭杆菌 毒力菌株
下载PDF
基于Pt/C/FN疏水催化剂的常温氢氧复合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胜 杨亮 +3 位作者 熊亮萍 羊衍秋 杨通在 何玉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39,共6页
用高压微波加热法制备了w(Pt)=10%的Pt/C催化剂,得到Pt的粒径d=(2.1±0.7)nm,再将Pt/C催化剂与聚四氟乙烯(PTFE)一起负载于泡沫镍(FN),制备疏水催化剂Pt/C/FN。用Pt/C/FN催化常温氢氧复合反应,研究了温度和H2流速对H2转化率的影响... 用高压微波加热法制备了w(Pt)=10%的Pt/C催化剂,得到Pt的粒径d=(2.1±0.7)nm,再将Pt/C催化剂与聚四氟乙烯(PTFE)一起负载于泡沫镍(FN),制备疏水催化剂Pt/C/FN。用Pt/C/FN催化常温氢氧复合反应,研究了温度和H2流速对H2转化率的影响。与商用亲水催化剂Pt/Al2O3相比,Pt/C/FN催化剂活性明显更高。潮湿及干燥条件下测试了Pt/C/FN疏水催化剂的活性,潮湿条件下其活性仅有少量下降。富氧条件下考察了CO对Pt/C/FN疏水催化剂活性的影响,CO对H转化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复合 疏水催化剂 Pt/C/fn 常温
下载PDF
hs-CRP MMP-9 S100和Fn在脑梗死出血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贺显君 郑秀霞 +2 位作者 汪晶晶 王红丽 张建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hs-CRP、MMP-9、S100、Fn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01-2020-12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非溶栓治疗后转化后无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中h... 目的探讨hs-CRP、MMP-9、S100、Fn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01-2020-12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非溶栓治疗后转化后无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中hs-CRP、MMP-9、S100、Fn的表达,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危险因素,采用相关系数分析hs-CRP、MMP-9、S100与Fn在脑梗死诊断中的诊断效能及联合检测的预测意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MMP-9浓度[(49.91±7.3)μg/L vs(12.56±6.89)μg/L]、Fn浓度[(4827.92±732.21)μg/L vs(2564.25±853.4)μg/L]、hs-CRP水平[(14.86±3.4)mg/L vs(4.12±1.2)mg/L]、S100浓度(6.23±1.49 vs 0.087±0.0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相关系数分析显示,MMP-9、hs-CRP、S100和Fn在预测脑梗死出血转化上具有唯一性,可作为独立预测因素,综合分析的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hs-CRP、MMP-9、S100和Fn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出血风险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具有重要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转化 HS-CRP MMP-9 S100 fn 预测因素
下载PDF
双功能域重组FN多肽抑制癌细胞浸润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桂梅 冯作化 +2 位作者 张慧 李东 范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9,共4页
在制备了两个Cell Ⅰ-Hep Ⅱ 双结构域重组FN多肽(CH50和CH56)的基础上,研究其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能力的作用。两个多肽的结构差异是CH50中删除了Cell I和HepⅡ之间的Ⅲ-11和ED-A结构顺序。CH50(ED_(50)为30.2 nmol/L)结合细胞的能力略高... 在制备了两个Cell Ⅰ-Hep Ⅱ 双结构域重组FN多肽(CH50和CH56)的基础上,研究其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能力的作用。两个多肽的结构差异是CH50中删除了Cell I和HepⅡ之间的Ⅲ-11和ED-A结构顺序。CH50(ED_(50)为30.2 nmol/L)结合细胞的能力略高于CH56(ED_(50)为45.4 nmol/L)。两种多肽均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B16/F1细胞结合层粘素的能力,抑制作用相同。在体内肿瘤浸润抑制试验中,两种多肽均可显著抑制癌细胞浸润能力,使肺转移结节数降低80%左右。结果提示:Ⅲ-11和ED-A结构顺序对Cell Ⅰ-Hep Ⅱ 双结构域多肽结合细胞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删除Ⅲ-11和ED-A不是重组多肽抑制肿瘤转移的决定因素,Cell I和Hep Ⅱ 这两个结构域单独连接在一起是其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fn多肽 肿瘤转移 黑色素瘤 肿瘤抑制
下载PDF
黄芪、水蛭、大黄及其复方含药血清影响大鼠MC产生FN及Col-Ⅳ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翟文生 白洁 +6 位作者 王文英 郭会敏 刘华 朱珊 高旭光 赵小静 平东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39-741,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水蛭、大黄及其复方抑制大鼠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产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Col-Ⅳ)的强弱。方法:在大鼠MC体外培养的基础上,将脂多苷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MC... 目的:研究黄芪、水蛭、大黄及其复方抑制大鼠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产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Col-Ⅳ)的强弱。方法:在大鼠MC体外培养的基础上,将脂多苷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MC增生模型分为9组:控制组、模型组、对照组、黄芪组、水蛭组、大黄组、雷公藤多苷组、复方组、复方+雷公藤多苷组。采用ELISA法检测黄芪、水蛭、大黄及其复方等含药血清对MC表达FN及Col-Ⅳ的影响。结果:各含药血清组均能明显降低经LPS刺激后的大鼠MC产生FN及Col-Ⅳ的量,以复方+雷公藤组作用最佳,水蛭组、大黄组抑制作用较强,优于黄芪组。结论:证实了化瘀、泄浊中药水蛭、大黄在抑制MC产生FN及Col-Ⅳ方面优于益气类中药黄芪,复方+雷公藤组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细胞 含药血清 fn Col-Ⅳ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联合芬吗通治疗流产后宫腔粘连疗效及对血清FN、LN、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向英 周忠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联合芬吗通治疗流产后宫腔粘连的疗效及对血清FN、LN、VEG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流产后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吗通,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联合芬吗通治疗流产后宫腔粘连的疗效及对血清FN、LN、VEG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流产后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吗通,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中医症候积分、AF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及FN、LN、VEG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周期经量、月经色质、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腹胀痛证候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宫腔粘连类型、粘连累及范围及月经模式评分和总分明显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升高,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改善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N、LN、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N、LN、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升高较多(P<0.05)。结论采用补肾活血法联合芬吗通治疗流产后宫腔粘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血清FN、LN、VEGF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法 芬吗通 流产后宫腔粘连 血清fn、LN、VEGF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