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恩德文化的范畴体系
1
作者 杨春时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中国文化是恩德文化,就是以施恩-报恩法则规定人际关系,其中社会的管理者是施恩者,被管理者是受恩者、报恩者。恩德文化在不同的领域建立了不同的伦理范畴。在家庭领域形成了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范畴,建构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德妻... 中国文化是恩德文化,就是以施恩-报恩法则规定人际关系,其中社会的管理者是施恩者,被管理者是受恩者、报恩者。恩德文化在不同的领域建立了不同的伦理范畴。在家庭领域形成了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范畴,建构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德妻贤的伦理规范。在社会领域形成了以友敬为中心的伦理范畴,建构了尊上恤下、敬老爱幼、朋友互信的伦理规范。在政治领域形成了以忠顺为中心的伦理范畴,建构了君明臣忠、官良民顺的伦理规范。这些范畴都体现了恩德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恩德 孝悌 友敬 忠顺
下载PDF
黄道周《孝经集传》中的爱敬情感漫议——兼及对阳明学爱敬关系的重订
2
作者 陈萌萌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黄道周《孝经集传》认为爱与敬是孝中重要情感,二者不可废偏:敬能明晰父子伦常而行合宜之道,爱能使家庭关系融洽亲睦;且依儒家情感推扩论,敬能尊重父母进而礼敬他人,爱能关怀父母进而亲近他人。在爱敬关系上黄道周以敬为本,认为敬引领... 黄道周《孝经集传》认为爱与敬是孝中重要情感,二者不可废偏:敬能明晰父子伦常而行合宜之道,爱能使家庭关系融洽亲睦;且依儒家情感推扩论,敬能尊重父母进而礼敬他人,爱能关怀父母进而亲近他人。在爱敬关系上黄道周以敬为本,认为敬引领并导顺了爱,且对他者的爱也可以从敬中推出。“敬本”得以可能,从人道维度看基于敬是礼乐教化之实,而礼是成德之径,因此以礼教培养美德离不开敬;从天道维度看孝源自人对天地生生之仁心的感通,而人对于超越者(天)的情感侧重敬而非爱。对于阳明学多言爱而罕言敬导致的晚明情欲恣肆之弊,黄道周从孝本论出发论证敬是本源情感,并主张从家庭场域中发现并培养敬。真敬的归位能在尊重人物自性基础上,使社会伦理秩序条理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孝经集传》 王阳明
下载PDF
湛江童谣的美学特征及审美文化内涵——以吴川童谣为例
3
作者 林景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83-87,共5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川童谣来自民间,是湛江童谣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审美心理,是湛江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忽略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音韵和谐,富有儿童趣味,又传达着真情实感,构筑成了独属于它的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川童谣来自民间,是湛江童谣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审美心理,是湛江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忽略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音韵和谐,富有儿童趣味,又传达着真情实感,构筑成了独属于它的美的艺术世界。该文分析了吴川童谣的美学特征,包括韵律美、童趣美和真实美;同时分析其蕴含的审美文化内涵,包括爱江恋海、孝善爱亲、尚礼重俗、关怀女性。它的这些美学特征和审美文化内涵可以丰富当地文化,同时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对促进湛江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川童谣 韵律美 童趣美 真实美 爱江恋海 孝善爱亲 尚礼重俗 关怀女性
下载PDF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4
《孔学堂》 2017年第3期87-103,共17页
下载PDF
论《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上的意义——以《圣治章》注释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杨红伟 汪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9,共13页
在现代学界,《孝经》或被视为肤廓的政治伦理,或被笼统地解读成个人德性。但若以父母职能为视角检视相关注本且将其置于先唐时期家庭德育思想史中考察则有若干新发现。在先秦两汉伦理中,父母之于子代人格生成的意义或抽象或支离或偏囿,... 在现代学界,《孝经》或被视为肤廓的政治伦理,或被笼统地解读成个人德性。但若以父母职能为视角检视相关注本且将其置于先唐时期家庭德育思想史中考察则有若干新发现。在先秦两汉伦理中,父母之于子代人格生成的意义或抽象或支离或偏囿,而《圣治章》将其具体化、系统化、圆融化了,即来自母亲的爱与来自父亲的严依次熔铸到子代心性结构中,形塑出爱敬并重、自由与秩序兼备的中和人格。《圣治章》注释从“习得”“天性”两个面向呈证此点。魏晋人孝母不尊父的实践将由爱至敬的“习得”路径截断,且以个体所禀之“理”取代了敬父之“天性”,任诞士风因之形成。此可反证《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乃至当下伦理建构上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爱敬之德 家庭伦理 人格生成 任诞 先唐时期
下载PDF
从曾国藩科举观看其家教思想
6
作者 潘岳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1-48,共8页
在对待科举的观念上,曾国藩迥异于当时的主流教育观念。对弟弟们和长子曾纪泽的科举,曾国藩表现出不必学科举、不强求中举、得失不足挂怀的观念;对次子曾纪鸿的科举,他表现出始于重视终于释然的观念。曾国藩的弟弟和两个儿子都未中举,... 在对待科举的观念上,曾国藩迥异于当时的主流教育观念。对弟弟们和长子曾纪泽的科举,曾国藩表现出不必学科举、不强求中举、得失不足挂怀的观念;对次子曾纪鸿的科举,他表现出始于重视终于释然的观念。曾国藩的弟弟和两个儿子都未中举,曾国藩并没有让他们困在科举的泥潭里,而是引导他们另辟蹊径,使他们最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曾国藩的科举观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育观念,背后蕴含了丰富的家教思想,诸如读书非功利、得失随缘、笃立大志、孝友传家、因材施教、开明务实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家族成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曾家成为享誉中外的百年家族。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历久弥新,在当下的读书考试、升学就业和家风传承等方面仍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科举观 家教思想 读书 孝友传家
下载PDF
王船山函三为一的生时尽孝思想
7
作者 汪美玲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王船山生时尽孝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但可以用“函三为一”的结构将其统括。在“函三为一”中,“三”即尊亲、弗辱、能养,“一”则是指尊亲、弗辱、能养三者统合于以“爱敬之心”为基本依据的孝亲这一行为。尊亲、弗辱、能养的基本结构... 王船山生时尽孝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但可以用“函三为一”的结构将其统括。在“函三为一”中,“三”即尊亲、弗辱、能养,“一”则是指尊亲、弗辱、能养三者统合于以“爱敬之心”为基本依据的孝亲这一行为。尊亲、弗辱、能养的基本结构涵摄了众多具体的孝道内容:“尊亲”要求虔敬地尊敬父母,而不是通过尊敬父母来抬高自己,具有不可违逆性、等差性和纯粹无私性;“弗辱”则是“不敢轻”,广涉“志道”“顺亲”“谏亲”“爱身”等;“能养”不仅涵括物质之“养”,还涵括精神之“养”,二者缺一不可,但在重要性上精神之“养”更胜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孝道 尊亲 弗辱 能养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双元孝道、普遍尊老的关系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启明 陈志霞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通过对53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双元孝道及普遍尊老的关系。结果显示:(1)父母关爱性教养方式与互惠性孝道、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与权威性孝道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权威性孝道在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和普遍尊老之间起... 通过对53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双元孝道及普遍尊老的关系。结果显示:(1)父母关爱性教养方式与互惠性孝道、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与权威性孝道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权威性孝道在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和普遍尊老之间起中介作用,父母关爱性教养方式对互惠性孝道和普遍尊老具有直接显著正向预测预测作用;(3)父亲的情感温暖对普遍尊老具有直接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互惠性孝道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普遍尊老之间起中介作用,权威性孝道分别在父亲的惩罚和严厉、母亲的惩罚和严厉与普遍尊老之间都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互惠性孝道 权威性孝道 普遍尊老
下载PDF
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47
9
作者 余玉花 张秀红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2期68-73,共6页
孝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包括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和民族凝聚的功能。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成分体现其对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从而决定了孝文化所具有的现代意义。通过对孝文化的改造实现孝道伦理的价值转化,通过孝道文化的教育实现孝道... 孝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包括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和民族凝聚的功能。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成分体现其对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从而决定了孝文化所具有的现代意义。通过对孝文化的改造实现孝道伦理的价值转化,通过孝道文化的教育实现孝道伦理的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化 孝道 敬亲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中国文化史上“鸠鸟”形象的蕴意、功用及演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泽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98,共5页
先秦古墓中出土的大量铜器鸠鸟的造型因地而异,形态丰富,象征意义不同。古羌人鸠器象征着古羌人畜牧业兴旺发达和生活和平安宁,吴越鸠器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势、声威,鲁国鸠首表达的是父慈子孝的伦理教化意义,楚徐鸠首与尊老敬老有关。两... 先秦古墓中出土的大量铜器鸠鸟的造型因地而异,形态丰富,象征意义不同。古羌人鸠器象征着古羌人畜牧业兴旺发达和生活和平安宁,吴越鸠器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势、声威,鲁国鸠首表达的是父慈子孝的伦理教化意义,楚徐鸠首与尊老敬老有关。两汉时期政府向年老者颁发饰有鸠鸟形象的拐杖,鸠杖持有者因此享受许多优待和特权。魏晋南北时期人们用鸠鸟来占卜,预测吉凶,把它视为孝子的化身,而文艺作品中的鸠鸟意象则趋于完美,象征吉祥、财富。唐代及其以后,崇鸠开始减弱,渐趋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鸠鸟 敬老 象征
下载PDF
敬、慕之间:儒家论“孝”的心性基础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立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孔子说"孝"以"敬"为根本,孟子论"孝"的重心在于"慕",这构成孔孟理解孝的心性基础的不同之处。孔子更多地着眼于行孝者自身的德业成就,而孟子则更强调为人子者内心对父母的思慕和依恋。通过对&q... 孔子说"孝"以"敬"为根本,孟子论"孝"的重心在于"慕",这构成孔孟理解孝的心性基础的不同之处。孔子更多地着眼于行孝者自身的德业成就,而孟子则更强调为人子者内心对父母的思慕和依恋。通过对"敬"和"慕"两种情感的哲学分析可知,敬指向个体边界的明确,它为主观性引入客观尺度并确立人的行为可以持循的标准;慕作为一种向外的关切和欲求,更多地指向了对个体界限的超逾和忽视,这种倾向容易使人忘掉自己的本分。此外,敬在礼俗社会中起到了维持和促进个体精神自立的作用,而慕作为某种延续年少时对父母的依恋的倾向,会有削弱人的精神自立的危险,从而延阻人的成长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基础
下载PDF
试论孝德教育的源起和产生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明霞 王立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91,共5页
孝德源起于原始社会以血缘为基础的自然亲情、尊祖祭祖的宗教情怀和氏族养老尊老的古老传统。孝德教育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所包含的"尊祖祭祖教育"和"尊老养老教育"均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孝德教育产生... 孝德源起于原始社会以血缘为基础的自然亲情、尊祖祭祖的宗教情怀和氏族养老尊老的古老传统。孝德教育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所包含的"尊祖祭祖教育"和"尊老养老教育"均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孝德教育产生于西周。西周的孝德教育已经包含学校教育、祭祖仪式、"乡饮酒礼"、视学制度及"释奠礼"、朝廷训俗、采风易俗等诸多教育形式,其中,祭祖是西周孝德教育最主要的形式。孝德教育在西周产生是由当时"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德教育 尊祖祭祖 家国一体
下载PDF
孝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略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舒大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2,共8页
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孝悌礼乐"几乎是一以贯之、长盛不衰的,特别是孔子的《孝经》一书,对中国特色"士君子"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也为历代王朝"孝治天下"历史提供了经典教材。如果要认识中国文化的... 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孝悌礼乐"几乎是一以贯之、长盛不衰的,特别是孔子的《孝经》一书,对中国特色"士君子"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也为历代王朝"孝治天下"历史提供了经典教材。如果要认识中国文化的特质,总结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原因,"礼乐治国"和"孝治天下"就是吾国吾民的力量源泉,这是既往历史的经验总结,也对今天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悌 孝治天下 中国文化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孝的三层次与《孝经》的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兆伟 刘北芦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孝字从教、从学。孝的涵义有三个层次:养、敬、顺。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做到奉养,核心的内容是敬,高层次、高境界是顺。《孝经》认为,孝对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地位高、权势大的人,其孝的外延更大一些,对社会所负的责任更重一些,&q... 孝字从教、从学。孝的涵义有三个层次:养、敬、顺。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做到奉养,核心的内容是敬,高层次、高境界是顺。《孝经》认为,孝对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地位高、权势大的人,其孝的外延更大一些,对社会所负的责任更重一些,"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下载PDF
皖北“老雁馍”民俗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改凌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共6页
"老雁馍"是皖北已婚女性用小麦面蒸制成大雁形状送给父母长辈的面花礼馍。"老雁馍"承载着皖北麦作文化的诸多历史信息,是皖北民众价值观念、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的重要载体。鉴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及血缘亲情日... "老雁馍"是皖北已婚女性用小麦面蒸制成大雁形状送给父母长辈的面花礼馍。"老雁馍"承载着皖北麦作文化的诸多历史信息,是皖北民众价值观念、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的重要载体。鉴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及血缘亲情日趋淡漠的现状,充分认知"老雁馍"民俗的文化内涵,传承并弘扬其敬老孝亲之精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 老雁馍 孝亲敬老 巫术
下载PDF
以孝老爱亲模范为榜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巧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确定德育从"孝"字起航的思路,把孝敬父母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口,结合医学生思想实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法:在平凉市掀起学习宣传"全国孝老爱亲模范","2007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和北京奥运会火炬... 目的:确定德育从"孝"字起航的思路,把孝敬父母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口,结合医学生思想实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法:在平凉市掀起学习宣传"全国孝老爱亲模范","2007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和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张晓同学典型事迹的热潮。结果:"孝"字起航,努力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结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老爱亲模范 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行为规范
下载PDF
“祭祀不祈”与“内尽己心”:以祭礼中的“鬼神”为例论儒家思想的“理性主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鹏飞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87,共30页
本文以儒家典籍中的"鬼神"为研究对象,借此对儒家思想的"理性主义"特征进行讨论。儒家思想对鬼神的理解,继承了巫术时代鬼神能影响现实之认识,又为其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内涵以"形气论"为认识基础,一方... 本文以儒家典籍中的"鬼神"为研究对象,借此对儒家思想的"理性主义"特征进行讨论。儒家思想对鬼神的理解,继承了巫术时代鬼神能影响现实之认识,又为其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内涵以"形气论"为认识基础,一方面将鬼神世界与人间世界视作同质且可以互相沟通,极力强调鬼神尤其是"人鬼"与祭祀者之间固有的"父子"关系的重要性,形成了以"报本反始"为核心意义,以"格神""敬飨"为直接目的的祭祀之礼;另一方面,儒家强调,"格神"的最关键条件是主祭者"事死如事生"的"诚敬之心",而这一诚敬之心源自于"孝"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 理性主义 诚敬之心
下载PDF
从孝文化到照护文化、敬老文化——构建适应老龄社会的新文化体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董红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8-74,共7页
养老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的人身密切相关,是一种人身服务。这种服务由家庭成员、社会成员等不同的服务者提供,相应形成了孝文化、照护文化。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以西方经验为参照建立起来的,具有追赶型的特征... 养老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的人身密切相关,是一种人身服务。这种服务由家庭成员、社会成员等不同的服务者提供,相应形成了孝文化、照护文化。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以西方经验为参照建立起来的,具有追赶型的特征。探寻人口和老年人口大国的养老之路,需着力综合应对,着眼现代化发展,从文化建设的高度,形塑社会、行业发展环境,以照护文化的职业精神改进孝文化,用孝文化的核心“敬”形塑照护文化,创新发展新型敬老文化,积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为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提供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 非正式照料 孝文化 照护文化 敬老文化
下载PDF
追寻六经之本——曹元弼的《孝经》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壁生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6,共10页
在晚清民国经学中,曹元弼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曹元弼遍注群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而在他的经学思想中,他通过注解《孝经》,为其经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继承郑玄的思想,认为《孝经》是六经之道的总汇。在曹元弼看来,六经之... 在晚清民国经学中,曹元弼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曹元弼遍注群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而在他的经学思想中,他通过注解《孝经》,为其经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继承郑玄的思想,认为《孝经》是六经之道的总汇。在曹元弼看来,六经之道,在于人伦,而《孝经》恰恰提供了这一人伦思想的核心。同时,他认为通过《孝经》中的"爱"与"敬",可以贯通百王之道,六经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元弼 孝经 爱敬
下载PDF
孝亲敬老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英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6-49,共4页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人的精神层面有着极高的认可度。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孝亲敬老在实践层面遭遇了挑战,在新时代需要通过重建慈孝伦理的当代形态,强化公民道德建设,探索多元养老模式,强化老年人自尊自爱自强心理等方面进...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人的精神层面有着极高的认可度。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孝亲敬老在实践层面遭遇了挑战,在新时代需要通过重建慈孝伦理的当代形态,强化公民道德建设,探索多元养老模式,强化老年人自尊自爱自强心理等方面进行传承,使孝亲敬老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亲 敬老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