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域外行旅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
1
作者 陈悦 陈吉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中国早期电影艺术观念在中国早期本土语境中经历了对电影本性和电影美学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域外行旅的电影人在中国早期电影的艺术观念的形塑与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电影本体的探索方面,行旅者使得电影从戏剧的从属地... 中国早期电影艺术观念在中国早期本土语境中经历了对电影本性和电影美学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域外行旅的电影人在中国早期电影的艺术观念的形塑与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电影本体的探索方面,行旅者使得电影从戏剧的从属地位中逐渐抽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并突出了电影的心理叙事和可视化本性;在电影美学方面,行旅者从电影的基本构成要素出发,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并逐渐具备电影摄影、镜头、节奏、蒙太奇等美学意识;在编导观念方面,行旅者开始了剧本电影化的探索并逐步规范了电影剧本的分镜头格式,确立导演中心制;在表演观念方面,行旅者强调表演的真实性与想象力,并注重内心动作的刻画。这些电影观念为中国早期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有力的理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行旅 电影本体 电影美学 编导观念 表演观念
下载PDF
重拾与蝶变:论新时代“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创作的守正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冬冬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6,F0002,116,共10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走出20世纪90年代低谷、期待再创辉煌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将中国传统叙事美学与新技术表现手段相结合,以新动画技法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重大命题。数智技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走出20世纪90年代低谷、期待再创辉煌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将中国传统叙事美学与新技术表现手段相结合,以新动画技法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重大命题。数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和媒介赋权新特点,社会关系的重构更新了当代社会文化,这些因素要求动画电影的创作观念、表现手段需要应时、应势而变予以回应。面临国际动画内容市场的注意力竞争,中国动画电影需要重拾中国学派的美学传统,强调突出以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特色形成差异化优势,在新时代的新技术环境中融合蝶变,寻求在突出自身创作底蕴以锚定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作品的形式创新和风格更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 电影本体 诗性 数字技术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辨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翠轩 崔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3,共7页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创造出新的物质性和体验感,相关电影理论研究却暴露出某种不足,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指出观众有意识、无意识活动过程及其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在以精神分析学为研究模式的电影第二符号学视域中,电影梦的机制逐渐被...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创造出新的物质性和体验感,相关电影理论研究却暴露出某种不足,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指出观众有意识、无意识活动过程及其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在以精神分析学为研究模式的电影第二符号学视域中,电影梦的机制逐渐被技术交互机制所替代,大银幕时代的偷窥性快感转向媒介交互下的介入性快感,导致电影本体梦喻失效、认同机制修改及观众意识始终在场。文章对电影创作意识、装置过程、观众心理等进行初步辨析和建构,试图在技术与哲学的重合视野中阐明电影本体的扩展性内涵,在多元异质化技术媒介背景下对经典电影理论有所增补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符号学 电影本体 新媒体 新电影
下载PDF
现代电影理论的建构——重新评价“新感觉派”电影论的理论遗产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犀禾 金舒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2,共7页
"新感觉派"电影论的遗产可以分成理论和批评两个方面。新感觉派的电影批评是一种"有理论"的批评,但是却是一种没有历史意识的批评,其结果是其理论(颇为讽刺和带有报复性地)长期被历史所拒斥。比较合理的态度应该是... "新感觉派"电影论的遗产可以分成理论和批评两个方面。新感觉派的电影批评是一种"有理论"的批评,但是却是一种没有历史意识的批评,其结果是其理论(颇为讽刺和带有报复性地)长期被历史所拒斥。比较合理的态度应该是在认同对其批评的同时,也应对其理论上的贡献予以合理的肯定。由此,作者根据目前所能接触到的最新材料,梳理了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文人书写的所有电影理论文字,归纳了其电影理论体系的主张,探寻了其书写和西方电影理论的渊源关系以及自身的创新之处,并试图重新评价其在电影本体论意义上所具有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软性电影 电影理论 本体论
下载PDF
在野与守望:以影视人类学视角反思少数民族影视创作 被引量:17
5
作者 朱靖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7,共10页
影视人类学作为人类学体系当中主要涉及影像创作与研究的分支学科,自学科诞生之日起,即与世界范围内的少数民族、边缘群体或传统知识的影像表达建立了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当代影视人类学在民族志电影创作中,通常会遵循一套相对规范的学... 影视人类学作为人类学体系当中主要涉及影像创作与研究的分支学科,自学科诞生之日起,即与世界范围内的少数民族、边缘群体或传统知识的影像表达建立了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当代影视人类学在民族志电影创作中,通常会遵循一套相对规范的学术准则,以确认影像的学术价值、伦理边界与社会责任。影视人类学反对民族影像创作中的“内部东方主义”与“自我东方主义”,倡导体现少数民族自我发声的“主位电影”,主张在民族社区的语境中观照影像作品对于民族身份认同、文化传承与反思等方面的多元价值。总之,影视人类学更强调文化持有者的权利,反对外来者的影像剥削,它应该被定位为整个民族影视创作与研究体系中的“清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人类学 民族影视 电影本体 主位电影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终成正果的犹豫:“新浪潮”电影的现代与后现代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蓝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6,106,共10页
新浪潮电影的"现代性",是"发声"现代性——有声和彩色电影时期的现代主义电影。如果说先锋派电影是电影默片时期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的代称,"新浪潮"电影则可以说是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后所产生的现代与后... 新浪潮电影的"现代性",是"发声"现代性——有声和彩色电影时期的现代主义电影。如果说先锋派电影是电影默片时期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的代称,"新浪潮"电影则可以说是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后所产生的现代与后现代相交融的电影运动的代称。"新浪潮"电影拼接出了一张"现代"和"后现代"相互交接与滲透的完整版图。在时间和空间上,"新浪潮"电影可以说既是二战后全球性现代主义思潮在电影艺术上的表现,又是后现代思潮的先声在电影艺术上的反映。法国影坛上出现的"新浪潮"运动及其后引发的世界各国的新电影运动,对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场运动不但为西方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电影文化遗产,影响还波及许多国家。这一电影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从承认电影的独立自在性,到为电影寻找新的表现规则,它的出现不但将西方的现代主义电影推向了新的高潮,还是电影被发明以来,追寻电影本体特性的从实践到理论的一次有力量的运动——一次真正确立电影独立地位的现代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新浪潮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新表现规则 电影本体 艺术特性
下载PDF
用《丑角登场》把电影强暴得一无是处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子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3期70-71,共2页
平等从人人都把自己看成小丑开始,否则人人都是丑角。人类文化的理想是放弃性别。在中国,历史悠久的电影等级早已形成,相当多的影片制作过程,都是一部创作成员的“受难史”。
关键词 性别 丑角 趣味 电影本体
下载PDF
网络数字时代的电影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曙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3-76,共4页
传统文艺的艺术惯例中,尽管接受者也发挥着鉴赏的重要作用,但仍旧是一种静态的毒艺。由于网络数字娱乐文化已经完全渗透到美和艺术当中,它消解了美和艺术的权威性,网络数字娱乐可以保证审美主体的审美个性化,强调审美体验者的审美... 传统文艺的艺术惯例中,尽管接受者也发挥着鉴赏的重要作用,但仍旧是一种静态的毒艺。由于网络数字娱乐文化已经完全渗透到美和艺术当中,它消解了美和艺术的权威性,网络数字娱乐可以保证审美主体的审美个性化,强调审美体验者的审美主体性,带来交互式审美体验。当大众成为网络上审美活动的主体之后,由此孕育和催生出了网络大众批评,网络批评出于互动目的需要,以超文本形式出现,同时又解构着传统的精英批评,改变着传统批评的话语权力。网络数字技术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电影现实主义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数字 网络大众批评 电影艺术本体
下载PDF
重识与重构:战争本体审美视域下的军旅影视
9
作者 陈鸿 刘育猛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56-59,共4页
军旅题材影视是当代中国文化艺术题材的大热门类。而这种大热,与当代社会迷茫与困惑的情绪焦虑、自省与重构的精神诉求密不可分。在战争本体审美视域下,重识军旅影视,发现其具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战争艺术美,"... 军旅题材影视是当代中国文化艺术题材的大热门类。而这种大热,与当代社会迷茫与困惑的情绪焦虑、自省与重构的精神诉求密不可分。在战争本体审美视域下,重识军旅影视,发现其具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战争艺术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战争奇迹美和"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的战争暴力美,而这种美学意义背后所彰显的精神力量坚定抚慰了当代社会的情绪焦虑,有力回应了当代社会的精神诉求。这对于凝聚时代精神、重塑民族性格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意义与精神价值,是当代中国重构精神谱系的重要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影视 战争本体审美 重识 重构
下载PDF
让人欢喜让人忧——漫谈张艺谋的电影创新
10
作者 张立杰 《张家口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35-40,共6页
张艺谋的每一部影片都有新的引人之处,然而,其艺术创作过分追求外在的功利目的,回避了内在目的性,这就导致了他的影片的华而不实。其形式的创新固然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其内容的单薄也是极为严重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张艺谋 电影创新 造型表意 纪实 本体意识
下载PDF
德理情韵之间——中国电影诗学的古典审美意蕴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方兵 姜勇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0,共8页
对主体性和内在生命体验的重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取向,由此中国古典诗学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关注现实人生、注重情性和心志的抒发表达。中国电影也表现出相应的民族格调:电影的价值观念以主体心性为内核,并在道德理性和情志怀抱二... 对主体性和内在生命体验的重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取向,由此中国古典诗学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关注现实人生、注重情性和心志的抒发表达。中国电影也表现出相应的民族格调:电影的价值观念以主体心性为内核,并在道德理性和情志怀抱二维之间游移摆荡。现代电影艺术的审美风格、主题意蕴与古典诗学价值系统的接通,可帮助电影批评突破对文本表述策略的单向分析;从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把握其审美意蕴的诗性品格,为探知中国电影〖批评民族话语找寻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诗学 心性本体 审美意蕴 民族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