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DSA与Dyna-CT在颅内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
作者 周新华 陈良义 +1 位作者 翁磊华 吕绍茂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DSA血管成像(3D-DSA)及数字平板造影机的C臂旋转并断层重建技术(DynaCT)在颅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9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内支架置入术治疗,... 目的探讨三维DSA血管成像(3D-DSA)及数字平板造影机的C臂旋转并断层重建技术(DynaCT)在颅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9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54例)。对照组采用3D-DSA引导,观察组采用DynaCT引导,术后进行12个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支架再狭窄及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mRS评分、支架成形术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yna-CT的术前规划、观察到支架表面图像与术中所见吻合,手术成功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3.16%(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进行12个月门诊随访,患者支架再狭窄、血管狭窄部位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ynaCT用于颅内支架置入术中能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支架成形术耗时,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能降低血管狭窄部位斑块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dsa血管成像 数字平板造影 C臂旋转并断层重建技术 颅内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平板探测器DSA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信友 曾勇明 +1 位作者 陆云峰 谭欢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第6期304-30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平板探测器DSA系统与传统DSA系统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价平板DSA系统成像质量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比较平板DSA和传统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软拷贝图像各50例。结果平板探测器DSA系统优于传统DSA系统... 目的通过对平板探测器DSA系统与传统DSA系统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价平板DSA系统成像质量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比较平板DSA和传统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软拷贝图像各50例。结果平板探测器DSA系统优于传统DSA系统的图像质量,但会受到几个相关技术因素的影响。结论平板探测器DSA系统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合理应用,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探测器dsa 冠状动脉造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数字平板DSA在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陈建新 付丽媛 +1 位作者 黄艺生 林志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11期84-85,92,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平板DSA在下肢静脉跟踪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232侧肢体)行数字平板DSA下肢静脉跟踪造影的表现。结果:正常下肢静脉造影26侧肢体(11.2%),深静脉血栓形成72侧(31.0%),动脉压迫致使髂静... 目的:探讨数字平板DSA在下肢静脉跟踪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232侧肢体)行数字平板DSA下肢静脉跟踪造影的表现。结果:正常下肢静脉造影26侧肢体(11.2%),深静脉血栓形成72侧(31.0%),动脉压迫致使髂静脉回流受阻58侧(25%),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9侧(12.5%),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2侧(13.8%),静脉瘤样改变15侧(6.5%)。结论:采用数字平板DSA进行下肢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对于诊断下肢静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板dsa 下肢静脉造影 步进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Allura XPer FD2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结构原理分析及故障维修
4
作者 曲玲玲 李健 乔芳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194-197,共4页
掌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医学工程师开展日常维护维修管理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X射线源、机械驱动、主机控制和图像输出等DSA设备的结构组成和部件功能,依据朗伯比尔定律阐述减影成像的工作过程,总结DSA图像质量... 掌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医学工程师开展日常维护维修管理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X射线源、机械驱动、主机控制和图像输出等DSA设备的结构组成和部件功能,依据朗伯比尔定律阐述减影成像的工作过程,总结DS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以Allura XPer FD20型DSA设备为例,对临床使用发生的检查床、机架和温度控制故障案例进行分析,对设备硬件结构和电路模块分别进行故障排查和处理,及时解决设备故障报警信息,以保障设备运行质量,提高故障维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衰减系数 平板探测器 驱动电路 温度控制
下载PDF
平板DSA低剂量透视在TACE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琳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22期2865-2866,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低剂量透视在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将60例行TACE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将研究组透视模式设置为低剂量(low),对照组常规设置为普通模式(normal),其余参...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低剂量透视在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将60例行TACE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将研究组透视模式设置为低剂量(low),对照组常规设置为普通模式(normal),其余参数相同。对2组患者的透视保存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辐射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2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21±0.71)分和(11.47±0.61)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单位时间内的累积剂量(CD)增加值分别为(14.84±4.68)mGy/min和(19.23±5.55)mGy/min,研究组的每分钟累积剂量比对照组低22.83%(P<0.05)。结论 TAOE治疗中,平板DSA低剂量透视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比较无明显下降,且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化疗栓塞术 平板dsa 透视 低剂量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后DSA平板头部CT对脑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钟健 张帆 +2 位作者 张茂 黄荔 陶木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24-830,共7页
目的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即刻DSA平板头部CT对患者术后24 h脑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就诊的诊断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 目的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即刻DSA平板头部CT对患者术后24 h脑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就诊的诊断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并行机械取栓且术后即刻行DSA平板头部CT扫描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机械取栓术后24 h复查头部CT以判断是否存在脑出血转化。根据术后即刻DSA平板头部CT是否存在可见的脑实质均匀性高密度影,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高密度影组(54例)和非高密度影组(36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后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价,mTICI分级≥2b级为血管成功再通]、术后3个月的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及术后24 h内脑出血转化情况(依据脑梗死后首次头部CT或MRI及再次复查头部CT或MRI检查情况评估)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对术后DSA平板CT脑实质高密度影分布的位置及对脑出血转化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1)高密度影组单独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密度影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相对于非高密度影组患者,高密度影组患者脑出血转化比例更高[81.5%(44/54)比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91,P=0.01)。(3)机械取栓术后即刻DSA平板头部CT对于术后24 h脑出血转化预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特异度为78.3%,阳性预测值为81.5%,对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特异度为55.4%,阳性预测值为46.3%。(4)对患者机械取栓后即刻DSA平板头部CT扫描后出现脑实质高密度影的分布进行分析,单独基底节区或大脑皮质存在高密度影的患者,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35.1%(13/37),基底节区和大脑皮质同时存在高密度影的患者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比例为12/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8,P=0.02)。结论术后DAS平板头部CT未见均匀脑实质高密度影的患者,术后24 h发生脑出血转化的风险较低。术后DSA平板头部CT基底节区和大脑皮质同时存在高密度影的患者,术后24 h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取栓 脑出血转化 dsa平板CT
下载PDF
三维路径图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强 朱纯生 +2 位作者 黄桦 黄惠莲 欧阳大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总结平板DSA三维路径图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三维路径图技术在介入治疗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过程和结果。结果 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其中单发26例,多发2例;其中发生于后交通动脉13个,前交通动... 目的总结平板DSA三维路径图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三维路径图技术在介入治疗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过程和结果。结果 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其中单发26例,多发2例;其中发生于后交通动脉13个,前交通动脉10个,大脑中动脉分叉处5个,颅内1个,基底动脉1个。30个动脉瘤中26个行完全栓塞,4个行部分栓塞,其中2个运用支架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均未有死亡和并发症。结论三维路径图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具有非常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路径图 平板dsa
下载PDF
三维旋转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曲桂莲 刘卫东 +2 位作者 郭建军 卢川 戚春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6期886-888,共3页
目的:探讨平板DSA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技术。方法:72例患者利用平板DSA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再行3D-RA,并利用其Integris 3D-RA工作站行三维重组,分析其2D与3DRA对颅内动脉瘤显示的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平板DSA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技术。方法:72例患者利用平板DSA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再行3D-RA,并利用其Integris 3D-RA工作站行三维重组,分析其2D与3DRA对颅内动脉瘤显示的差异。结果:平板DSA常规全脑血管造影检出颅内动脉瘤56个,利用其3D-RA检出动脉瘤76个。结论:3D-RA可显著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应用好3D-RA技术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旋转血管造影 平板dsa 动脉瘤
下载PDF
全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新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鲁雯 张兆臣 +1 位作者 孙勇 李征 《中国医学装备》 2005年第8期26-28,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心血管疾病已在中国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而心血管数字造影系统作为不用开刀的介入治疗方式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结果。本文就全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血管造影 平板探测器 旋转采集
下载PDF
数字平板技术成就了能量减影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军 杨树欣 《中国医学装备》 2006年第5期21-22,共2页
通过介绍DSA中双能量减影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过程,论述由于数字平板式X射线诊断设备(DR)的技术发展,使能量减影获得了新生,真正开始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 能量减影 数字平板 dsa DR
下载PDF
驾驶安全预警与导航系统界面设计
11
作者 梁融凌 李剑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采用扁平化界面设计思想,实现了基于WinCE5.0/6.0模拟器下驾驶安全预警与导航系统DSA的界面设计。该设计充分考虑驾驶者在行车旅程中的各种需求,将驾驶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多媒体娱乐功能相接合,在颜色搭配、功能布局上融入扁平化设计... 采用扁平化界面设计思想,实现了基于WinCE5.0/6.0模拟器下驾驶安全预警与导航系统DSA的界面设计。该设计充分考虑驾驶者在行车旅程中的各种需求,将驾驶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多媒体娱乐功能相接合,在颜色搭配、功能布局上融入扁平化设计思路,使得软件的界面更加美观、友好,操作更加方便,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并且安全的驾驶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界面设计 扁平化 实用效果
下载PDF
基于GEE的杭州湾慈溪段潮滩提取及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修诚 周斌 +2 位作者 雷惠 黄祺宇 叶浩林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6,共9页
当前常见的潮滩遥感提取方法往往通过估算来确定潮滩的边界,难以保证较高的提取精度。本研究结合GEE遥感云计算平台和GIS技术,选用1990—2021年间共77景Landsat卫星影像,通过目视解译人工海岸线作为平均高潮线,利用水边线拟合平均低潮线... 当前常见的潮滩遥感提取方法往往通过估算来确定潮滩的边界,难以保证较高的提取精度。本研究结合GEE遥感云计算平台和GIS技术,选用1990—2021年间共77景Landsat卫星影像,通过目视解译人工海岸线作为平均高潮线,利用水边线拟合平均低潮线,实现了对杭州湾南岸慈溪段的潮滩提取和面积估算,分析了潮滩区域时空变化。研究表明,杭州湾南岸慈溪段潮滩面积基本维持在20000~24000 hm^(2)区间;空间变化趋势是由南向北迁移,迁移速度为286.9 m·a^(-1);影响潮滩面积和空间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是地方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Google Earth Engine dsaS 水边线 杭州湾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要先 宋太民 +2 位作者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平板DSA和II/TV DSA在透视下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志康 孙建忠 章伟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平板(FD)DSA系统(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荷兰)和II/TVDSA系统(飞利浦Integris CV12,荷兰)之间在透视应用中的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差异。方法根据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TCCD)技术,分别利用两系统在X线探测器面入射空气... 目的探讨比较平板(FD)DSA系统(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荷兰)和II/TVDSA系统(飞利浦Integris CV12,荷兰)之间在透视应用中的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差异。方法根据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TCCD)技术,分别利用两系统在X线探测器面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EAK)为5、10、20、40、60和80nGy/帧的辐射剂量下对T0[10]体模进行透视检测,由3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透视影像进行观察评分,计算阈值检测指数(HT),并作检测指数图。结果在EAK为5nGy/帧时,两系统的HT值基本持平,随着EAK的增加,FD DSA的HT值明显提高,而II/TVDSA的HT值提高较缓慢,且当辐射剂量过高时反而降低。实际临床使用中,在相同的HT值下,FD DSA的透视剂量不到II/TVDSA的50%。结论FD DSA透视影像质量好于II/TVDSA,在获得同等透视影像质量时,平板DSA可大大降低病人和医务人员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成像系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低剂量透视 影像质量 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
原文传递
2000—2020年江苏省如东海岸线与滩涂围垦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荣娟 濮励杰 +2 位作者 朱明 郄璐 周扬帆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67-2379,共13页
利用8景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DSAS数字岸线分析法、改进的水体指数法(MNDWI)等,分析了江苏省如东县2000—2020年海岸线及滩涂围垦时空动态特征,结合围垦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提取了海岸线与围垦变化的相关性,并阐述了其变迁原因... 利用8景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DSAS数字岸线分析法、改进的水体指数法(MNDWI)等,分析了江苏省如东县2000—2020年海岸线及滩涂围垦时空动态特征,结合围垦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提取了海岸线与围垦变化的相关性,并阐述了其变迁原因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2000—2020年如东县海岸线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1年来海岸线延长了18.79 km,同时以63.84 m/a(EPR)和74.47 m/a(LRR)的速度向海扩张。至2020年为止如东县共围垦滩涂及海域46359.53 hm^(2),陆地面积增加9089.25 hm^(2),2010—2015年陆地面积扩张速度最快。围垦面积与海岸线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港口建设是影响海岸线变化最显著的土地利用方式,其次为未利用地、盐场和养殖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如东 海岸线 滩涂围垦 dsaS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