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iting push-pull strategy to combat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 based on volatiles of Lavandula angustifolia and Flemingia macrophylla 被引量:10
1
作者 HAN Shan-jie WANG Meng-xin +3 位作者 WANG Yan-su WANG Yun-gang CUI Lin HAN Bao-y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93-203,共11页
Thirteen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from Flemingia macrophylla plants. Eight major components significantly attracted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s, Empoasca flavescens F. Based on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s, follo... Thirteen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from Flemingia macrophylla plants. Eight major components significantly attracted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s, Empoasca flavescens F. Based on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s, following synthetic blends were made for field experiments: 1) eight-component-attractant blend included Z-3-hexen-1-ol, Z-3-hexenyl acetate, Z-ocimene, Me SA, Z-3-hexenyl butyrate, dodecane, hexadecane and nonanal at 10, 10, 1, 11, 2, 6, 2 and 4 mg mL^-1 in n-hexane, respectively;2) four-component-attractant blend #1 contained hexadecane, Z-3-hexenyl acetate, Z-3-hexen-1-ol and nonanal at 2, 10, 10 and 4 mg mL^-1 in n-hexane, respectively;3) four-component-attractant blend #2 contained hexadecane, Z-3-hexenyl acetate, Z-3-hexen-1-ol and Me SA at 2, 10, 10 and 11 mg mL^-1 in n-hexane, respectively. Thymol and 1-methoxy-4-methyl-2-(1-methylethyl)-benzene, identified from Lavandula angustifolia aeration samples, significantly repelled the leafhopper as strong repellents when test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at 10 mg mL^-1. For field bioassays, each attractant lure was attached to a bud green sticky board hung from a bamboo stick at above tea plant level for catching the leafhoppers, whereas the repellent dispenser was tied to a tea branch inside tea clump for pushing the leafhoppers away from tea clum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ight-component-attractant blend caught similar numbers of the leafhopper as did the four-component-attractant blend #1 at about 53–79 leafhoppers/trap/da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n the hexane-control bud green sticky boards. Average leafhopper catches from un-baited sticky boards were about 51–73 leafhoppers/trap/day when pushed by the repellents placed inside tea plants, with the two-component-repellent blend being more effective than their single components. When the two-component-repellent blend was further tested with the three attractant blends in a push-pull fashion, average trap catches ranged from 62 to 92 leafhoppers/trap/day. Control efficacy on the leafhoppers within the push-pull zone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from day 1(43%) to day 5(73%). This push-pull approach might have a great potential as a green contro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pull strategy ATTRACTANTS REPELLENTS flemingia macrophylla tea green leafhopper tea plantation
下载PDF
Polysubstituted Isoflavonoids from Spatholobus suberectus,Flemingia macrophylla,and 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被引量:8
2
作者 Li-Xia Wang Hai-Rong Zheng +4 位作者 Fu-Cai Ren Tian-Gc Chen Xiang-Mei Li Xian-Jun Jiang Fei Wang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CAS 2017年第2期201-206,共6页
Four hitherto unknown polysubstituted isofiavonoids,including three isofiavans:7,4'-dihydroxy-8,2',3'-trimethoxyisofiavan(1),7,2',4'-trihydroxy-8,3'-dimethoxyisofiavan(2),and 7,2',4'-tr... Four hitherto unknown polysubstituted isofiavonoids,including three isofiavans:7,4'-dihydroxy-8,2',3'-trimethoxyisofiavan(1),7,2',4'-trihydroxy-8,3'-dimethoxyisofiavan(2),and 7,2',4'-trihydroxy-5-methoxyisofiavan(3),and one prenylated isofiavone cudraisofiavone M(4)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s of Spatholobus suberectus(for 1 and 2),Flemingia macrophylla(for 3),and Cudrania cochinchinensis(for 4),respectively.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Compounds 1 and 4 exhibited weak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five human cancer cell lines(HL-60,A-549,SMMC-7721,MCF-7,and SW-4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holobus suberect us flemingia macrophylla 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Isofiavan Isofiavone CYTOTOXICITY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对大鼠重复给药的毒性研究
3
作者 杨鹏飞 吴梦瑶 +11 位作者 邓友田 卢素云 白璐 赵毅 王志远 蒋飞荣 陈磊 龚云 左之文 魏云 黄魏 刘翔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673-678,共6页
目的观察SD大鼠连续3个月经口灌服不同剂量大叶千斤拔干膏粉和蔓性千斤拔干膏粉的毒性反应与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SD大鼠15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大叶千斤拔低、高剂量组(7.6、61.0 g生... 目的观察SD大鼠连续3个月经口灌服不同剂量大叶千斤拔干膏粉和蔓性千斤拔干膏粉的毒性反应与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SD大鼠15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大叶千斤拔低、高剂量组(7.6、61.0 g生药·kg^(-1)),蔓性千斤拔低、高剂量组(6.9、60.6 g生药·kg^(-1)),共5组,每组30只动物,各给药组按10 mL·kg^(-1)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90 d(3个月)。给药期末及恢复期末分别观测各组动物的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凝血、尿液及组织病变情况。结果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叶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各剂量组动物体重、摄食量、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尿液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毒理学异常。SD大鼠经口灌服千斤拔3个月,大叶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AEL)分别为61.0 g生药·kg^(-1)(相当于成人临床拟用剂量的22.6~67.8倍)、60.6 g生药·kg^(-1)(相当于成人临床拟用剂量的22.4~67.3倍)。结论大叶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蔓性千斤拔 重复给药毒性 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 大鼠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不同部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4
作者 卢素云 邓友田 +7 位作者 潘任桃 白璐 洪宝怡 黄魏 赵毅 魏云 刘进辉 吴梦瑶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1期2926-2931,共6页
目的探讨大叶千斤拔不同部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大叶千斤拔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叶千斤拔根低、中、高剂量组,大叶千斤拔根茎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雷... 目的探讨大叶千斤拔不同部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大叶千斤拔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叶千斤拔根低、中、高剂量组,大叶千斤拔根茎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雷公藤多苷片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药物,1次·d^(-1),持续给药35 d。各组大鼠每周称量体重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与左后足趾容积测量,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变改善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关节炎指数评分与足趾容积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叶千斤拔根、大叶千斤拔根茎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关节炎指数评分,足趾容积明显降低(P<0.05或P<0.01),踝关节滑膜及软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大叶千斤拔根及大叶千斤拔根茎可明显减轻CIA大鼠关节炎症状及病理改变,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表明大叶千斤拔根、大叶千斤拔根茎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细胞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联用优选大叶千斤拔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锦源 周小雷 +4 位作者 熊建文 孙松 梁许升 朱炽雄 韦坤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2-405,411,共5页
通过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联用,优选大叶千斤拔中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微波功率700 W的条件下,以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得率为考察指标,对解析剂比、微波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5个因素进行均匀设计,并在此基... 通过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联用,优选大叶千斤拔中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微波功率700 W的条件下,以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得率为考察指标,对解析剂比、微波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5个因素进行均匀设计,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因素水平范围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700 W,提取温度80℃,解析剂水用量7∶1 m L/g,微波时间120 s,液料比35∶1 m L/g,提取时间50 min。该工艺条件下,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得率为1.380 4 mg/g。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省时高效、提取物品质好等优点。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联用是优选提取工艺的好方法,具有实验次数少、药材用量小、优选工艺可靠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珍贵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正交设计 微波辅助提取 大叶千斤拔 染料木素 染料木苷
下载PDF
千斤拔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林锦锋 李清明 +1 位作者 朱玉芳 陈浩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400-3403,共4页
目的:建立千斤拔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观察千斤拔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药材中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进行定性鉴别;检查药材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材中染料木苷和染料木... 目的:建立千斤拔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观察千斤拔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药材中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进行定性鉴别;检查药材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材中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BETASILC18,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1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千斤拔和大叶千斤拔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显著;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TLC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药材水分为3.69%~8.37%,总灰分为1.72%~6.74%,浸出物为5.89%~19.65%。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9~2.5880、0.0046~0.9232μg(r均为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3%~101.87%(RSD=0.82%,n=6)、97.19%~100.34%(RSD=1.23%,n=6)。结论:该标准可用于千斤拔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斤拔 大叶千斤拔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染料木苷 染料木素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脂溶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曾春兰 卢文杰 +3 位作者 牙启康 陈家源 黄艳 王娟 《广西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151-152,157,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S)联用技术对大叶千斤拔药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大叶千斤拔药材中分离出40多个组分,并鉴定了其中的38种成分。这些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叶千斤拔中分离鉴定。
关键词 成分分析 脂溶性成分 大叶千斤拔 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的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韦坤华 蔡锦源 +2 位作者 熊建文 周小雷 高文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22-1829,共8页
对大叶千斤拔的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以染料木素得率和染料木苷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选大叶千斤拔中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 对大叶千斤拔的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以染料木素得率和染料木苷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选大叶千斤拔中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研究大叶千斤拔提取液和染料木素的抑菌活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700 W,超声波功率200 W,解析剂比7∶1(m L/g),微波时间180 s,乙醇为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90%,液料比35∶1(m L/g),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 min。该工艺条件下,染料木苷得率为0.9047 mg/g,染料木素得率为0.4834 mg/g,总得率为1.3881 mg/g,优于超声波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在实验范围内染料木素和大叶千斤拔提取液对3种常见菌的抑制作用大小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但染料木素对大肠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法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大叶千斤拔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提取,大叶千斤拔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作为天然的食品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 大叶千斤拔 染料木素 染料木苷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佳胜 周日宝 +3 位作者 李凤娟 王朝晖 刘湘丹 孙梦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根和茎中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样品用95%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50 min,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10 nm。结果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根中总黄酮含量...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根和茎中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样品用95%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50 min,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10 nm。结果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根中总黄酮含量高于茎中的含量,根中的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稳定,茎中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逐步增加。结论大叶千斤拔以植株落叶进入休眠期为药材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人工栽培 总黄酮 采收期 药用部位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黄酮类成分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岩 于璐 +2 位作者 高建伟 林巍 薄力影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9-183,190,共6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 min,料液比(m大叶千斤拔∶V乙醇)1∶6(g/m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该...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 min,料液比(m大叶千斤拔∶V乙醇)1∶6(g/m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该条件下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75.47μg/mg;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 50分别为0.0449,0.2123 mg/mL,总抗氧化能力及对Cu 2+和Fe 3+还原能力的IC 50分别为0.3896,0.2219,0.7317 mg/mL。说明建立的最佳提取工艺可有效获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成分;大叶千斤拔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黄酮 醇提 抗氧化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管志斌 张丽霞 高微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6-120,共5页
探讨大叶千斤拔种子发芽最佳基本条件和种子的寿命,为栽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测定种子的吸水率;通过磨破种皮、热水处理和浓硫酸处理等找到破除种子硬实的最佳方法;考察不同温度和光照、发芽床、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千... 探讨大叶千斤拔种子发芽最佳基本条件和种子的寿命,为栽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测定种子的吸水率;通过磨破种皮、热水处理和浓硫酸处理等找到破除种子硬实的最佳方法;考察不同温度和光照、发芽床、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拔种子吸水率为31.26%,种皮透水性差是影响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0℃,发芽前用磨擦种皮+80℃热水浸种4h的方法可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66.67%;光照和发芽床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种子在4℃低温条件下贮藏3年发芽率仍有61%,贮藏4年发芽率降至32%。综上可知,大叶千斤拔种子为硬实性种子,发芽前需要预处理;种子为高温萌发型、光中性种子;种子寿命在4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种子萌发 种子贮藏
下载PDF
壮药大叶千斤拔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建猷 卢文杰 +2 位作者 谭晓 陆国寿 黄周锋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5期48-49,52,共3页
目的:研究壮药大叶千斤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结果:从大叶千斤拔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lemichapparin B(1),硬脂酸(2),豆甾醇(3),β-谷甾醇(4),咖啡酸二十二酯(5),芒柄花黄素(6),染... 目的:研究壮药大叶千斤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结果:从大叶千斤拔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lemichapparin B(1),硬脂酸(2),豆甾醇(3),β-谷甾醇(4),咖啡酸二十二酯(5),芒柄花黄素(6),染料木素(7),2'-羟基染料木素(8),豆甾醇-3-O-葡萄糖苷(9),胡萝卜苷(10),染料木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2、4、5、6、8、10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化学成分 分离 纯化 结构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的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曾春兰 钟正贤 +3 位作者 卢文杰 王娟 李善斌 李祥江 《中医药导报》 2011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大叶千斤拔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0.6%醋酸所致扭体法,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法,毛细玻璃管凝血时间法,小鼠负重游泳实验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大叶千斤拔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抗凝血、抗疲劳作用及其毒性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大叶千斤拔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0.6%醋酸所致扭体法,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法,毛细玻璃管凝血时间法,小鼠负重游泳实验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大叶千斤拔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抗凝血、抗疲劳作用及其毒性情况。结果:大叶千斤拔能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减少小鼠扭体次数;降低肝损伤小鼠转氨酶活性,延长凝血时间和小鼠游泳时间。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大叶千斤拔的小鼠最大给药量为160.1 g生药/kg。结论:大叶千斤拔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降转氨酶、抗凝和抗疲劳作用,且药物毒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药理作用 小鼠
下载PDF
激素因子对大叶千斤拔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芳 韦鹏霄 +2 位作者 岑秀芬 黄浩 余丽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048-13050,共3页
[目的]研究激素因子对大叶千斤拔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方法]以大叶千斤拔种子萌发的无菌试管苗作为试验材料,探讨了6-BA和KT及其不同浓度对芽增殖的影响,并比较了NAAI、BA和IAA及其不同浓度诱导生根的效果。[结果]6-BA对大叶千斤... [目的]研究激素因子对大叶千斤拔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方法]以大叶千斤拔种子萌发的无菌试管苗作为试验材料,探讨了6-BA和KT及其不同浓度对芽增殖的影响,并比较了NAAI、BA和IAA及其不同浓度诱导生根的效果。[结果]6-BA对大叶千斤拔芽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KT对芽的增殖效果不如6-BA。NAA抑制大叶千斤拔试管苗根的伸长,IAA对大叶千斤拔试管苗生根的影响不明显,而IBA能提高生根率,增加根粗,并且诱导大量的侧根产生。[结论]适合大叶千斤拔试管苗增殖的最佳激素及浓度为6-BA 1.0mg/L,适合大叶千斤拔试管苗生根的最佳激素及浓度为IBA 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试管苗 激素因子 增殖 生根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热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瑜 严琳玲 +1 位作者 王文强 白昌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0-1297,共8页
以自然高温处理后的15份大叶千斤拔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绿素值、叶片含水量、电导率值和MDA含量等外观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材料F3和F5的植物生长表现较好;F14和F15在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 以自然高温处理后的15份大叶千斤拔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绿素值、叶片含水量、电导率值和MDA含量等外观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材料F3和F5的植物生长表现较好;F14和F15在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叶片含水量、MDA含量中的综合反应均较好;材料F14和F15相比其它13个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对耐高温特性,而F12和F13对热相对敏感,其余9份为中等耐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高温胁迫 耐热
下载PDF
云南南部野生大叶千斤拔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桂娟 肖文祥 唐寿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2-817,共6页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南部7个地区的野生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野生大叶千斤拔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4.85%,有效等位...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南部7个地区的野生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野生大叶千斤拔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4.8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2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1 5,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o)为0.433 7;在居群水平上,PPL=43.44%,Ne=1.298 1,He=0.170 4,Ho=0.249 9。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可得出,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97 5,表明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60.2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为39.75%,这说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要低于居群内的遗传分化。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结果,应在大叶千金拔遗传多样性较高的勐腊易武(MY)、丘北(QB)和宁洱(NE)地区,设立保护点对其进行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金拔 遗传多样性 ISSR
下载PDF
化学处理提高大叶千斤拔种子发芽率的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倩 吕玉兰 《热带农业科技》 2009年第3期37-38,共2页
大叶千斤拔是一种具有饲用及药用价值的豆科植物,种子育苗发芽率低,不能满足人工栽培需要。通过不同化学处理试验结果:经浓硫酸浸泡10min的处理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为最高,依次为92.0%、92.0%,148.38,此方法可用于大叶千金拔育... 大叶千斤拔是一种具有饲用及药用价值的豆科植物,种子育苗发芽率低,不能满足人工栽培需要。通过不同化学处理试验结果:经浓硫酸浸泡10min的处理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为最高,依次为92.0%、92.0%,148.38,此方法可用于大叶千金拔育苗种子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金拔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下载PDF
‘热研34号’大叶千斤拔品种选育研究
18
作者 张瑜 杨虎彪 +3 位作者 郇恒福 王文强 虞道耿 刘国道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43-2750,共8页
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引进的大叶千斤拔,经连续多次的单株选择和原原种扩繁,历时12 a,初步筛选出2009-4大叶千斤拔具有产量高、抗性丰富、较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特点,命名为‘热研34号’大叶千斤拔;品比干草产量15 021.30 kg/hm^(2),比... 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引进的大叶千斤拔,经连续多次的单株选择和原原种扩繁,历时12 a,初步筛选出2009-4大叶千斤拔具有产量高、抗性丰富、较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特点,命名为‘热研34号’大叶千斤拔;品比干草产量15 021.30 kg/hm^(2),比亲本‘CIAT17407’增产51.96%,比对照品种‘山毛豆’增产78.10%;开花期较早,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始花期,比对照提前30 d,比亲本推迟8 d;植株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和亲本;根系发达,耐干旱,在年降水755 mm的地区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能在pH 4.0~5.0的强酸性土壤和贫瘠的砂质土壤上良好生长。适合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尤其适于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品种选育 草产量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莫晓宁 梁莹 +5 位作者 蔡锦源 黄泽强 李艾 孙松 熊建文 韦坤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11期73-78,共6页
开展大叶千斤拔多糖(FMP)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以FMP得率和FMP纯度的总评归一值为优选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表L9(34)优选FMP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并采用醇沉法纯化并制备为精制FMP,并以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 开展大叶千斤拔多糖(FMP)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以FMP得率和FMP纯度的总评归一值为优选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表L9(34)优选FMP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并采用醇沉法纯化并制备为精制FMP,并以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法测定FMP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Schall烘箱储藏法测定FMP对花生油和玉米油的抗油脂氧化活性,以及纸片扩散法测定FMP的抑菌活性。所优选的FMP的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为160W、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25(g/mL)和提取时间为30min,此时FMP纯度为31.02±0.14%,FMP得率为7.13±0.09%,经二次醇沉后,FMP纯度可达78.56%。在实验范围内,FMP对DPPH的清除作用与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FMP对DPPH清除率可达81.04%,其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3.328mg·mL^-1;FMP可较好地减缓花生油和玉米油的自氧化速度,FMP(0.06%)的抗油脂氧化效果与BHT(0.02%)相当;FMP抑菌作用大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4和4mg·mL^-1。FMP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活性、抗油脂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具有开发成为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多糖 超声波提取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叶黄酮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熊建文 李俊琦 +4 位作者 梁莹 谢琳 孙松 蔡锦源 韦坤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8-205,共8页
【目的】开展大叶千斤拔叶黄酮(Flemingia macrophylla leaf flavonoids,FMLF)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为FMLF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以FMLF得率为优选指标,固定超声波功率50 W,采用单因素试... 【目的】开展大叶千斤拔叶黄酮(Flemingia macrophylla leaf flavonoids,FMLF)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为FMLF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以FMLF得率为优选指标,固定超声波功率50 W,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浸泡时间、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对FMLF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表L_(16)(4~5)优选FMLF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同时测定FMLF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和亚硝酸盐的能力,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各因素影响超声—微波协同提取FMLF效果的排序为: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液料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且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FMLF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优选的FMLF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21∶1(mL/g)、浸泡时间8 min、微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180 s,在此工艺条件下FMLF得率可达60.25 mg/g,且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效率优于单独超声和单独微波提取。在试验范围内,FMLF对·OH、O_2~-·、DPP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与FMLF质量浓度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FMLF对·OH、O_2~-·、DPP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高分别达73.05%、73.82%、82.54%和93.04%,其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42、2.88、0.66和1.24 mg/mL。【结论】正交试验优化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法可用于FMLF的提取,FMLF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黄酮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