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nefit Assessment of Forest Function in Reducing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in Anji County of Taihu Lake Basin
1
作者 Biao ZHANG Jixi GAO +2 位作者 Gaodi XIE Changxin ZOU Bin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4期93-96,100,共5页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rising from soil erosion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aihu Lake Basin. Fore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and re...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rising from soil erosion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aihu Lake Basin. Fore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and reducing nutrient los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n forest resources in Anji County, we estimate 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duced by forest, using soil erosion modulus method and soil nutrient cont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gradation coefficient of pollutant and region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we assess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forest function in reducing nutrient los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Anji Coun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st in Anji County can reduce the soil erosion amount at 1.51 million t annually on the average, so as to control the nutrient loss of 1 409 t of total nitrogen and 577 t of total phosphorus in soil, equivalent to annually avoiding the flow of 824 t of total nitrogen and 410 t of total phosphorus into river water; this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can make forests in Anji County get 92.55 million yua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unds (about 688 yuan/hm2·a), equivalent to 15 times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47 yuan/hm2). The study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 function in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aihu Lake Basin to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basin, conducive to carrying out pollution control and protection work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Soil erosion. NUTRIENT control BENEFIT asse
下载PDF
Hydrologic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A case study of Taihu Basin,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Juan Wu Zhi-yong Wu +2 位作者 He-juan Lin Hai-ping Ji Min Liu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83-94,共12页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have changed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flow in the Taihu Basin.Based on long-term time series of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986 to 2015,we analyzed variability in precipitat...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have changed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flow in the Taihu Basin.Based on long-term time series of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986 to 2015,we analyzed variability in precipitation,water stage,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and net inflow into Taihu Lake with the Mann-Kendall test.The non-sta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stage was first analyzed for the Taihu Basin and the Wuchengxiyu(WCXY)sub-region.The optimized regional and urban regulation schemes were explored to tackle high water stage problems through the hydrodynamic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1)The highest,lowest,and average Taihu Lake water stages of all months had increasing trends.The total net inflow into Taihu Lake from the Huxi(HX)sub-region and the Wangting Slui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2)The Taihu Lake water stage decreased much more slowly after 2002;it was steadier and higher after 2002.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Wuxi urban flood control projects,the average water stage of the inner city was 0.16e0.40 m lower than that of suburbs in the flood season,leading to the transfer of flooding in inner cities to suburbs and increasing inflow from HX into Taihu Lake.(3)The regional optimized schemes were more satisfactory in not increasing the inner city flood control burden,thereby decreasing the average water stage by 0.04e0.13 m,and the highest water stage by 0.04e0.09 m for Taihu Lake and the sub-region in the flood season.Future flood control research should set the basin as the basic unit.Decreasing diversion and drainage lin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can take an active role in floo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logical response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flood control Mann-Kendall test taihu basin
下载PDF
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修订的认识与思考
3
作者 吴浩云 章杭惠 张昊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流域调度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回顾了《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实施以来流域防洪与水量调度的实践,总结分析了方案修订背景、总体考虑以及修订的主要内容,并作出展望与思考。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洪水与水量 调度实践 “四水”安全 方案修订
下载PDF
太湖流域防洪新形势及治理对策
4
作者 徐家贵 戴晶晶 +2 位作者 李琛 孙辉 何爽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2期63-68,共6页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洪涝灾害威胁较为严重的地区。近20多年来,流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垫面剧烈变化,导致区域河网水位大幅度抬升,加之周边水情变化及极端天气影响,流域防洪面临较大...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洪涝灾害威胁较为严重的地区。近20多年来,流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垫面剧烈变化,导致区域河网水位大幅度抬升,加之周边水情变化及极端天气影响,流域防洪面临较大风险与挑战。在系统分析流域防洪体系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构建高质量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的思路,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防洪形势 防洪减灾体系
下载PDF
洞庭湖四水流域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
5
作者 苑如玮 王浩 +2 位作者 刘攀 杨翊辰 王亚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3,80,共7页
针对多防洪控制点的混联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中防洪目标难以协调的问题,构建了以多流域协调条件下合成洪水洪峰流量最小为目标的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模型,并采用逐步优化-逐次渐进算法(POA-SA)优化求解。在洞庭湖四水流域开展实例研究,基... 针对多防洪控制点的混联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中防洪目标难以协调的问题,构建了以多流域协调条件下合成洪水洪峰流量最小为目标的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模型,并采用逐步优化-逐次渐进算法(POA-SA)优化求解。在洞庭湖四水流域开展实例研究,基于防洪需求及各水库的特性,以四水流域下游尾闾控制站洪峰流量最小和四水汇流至洞庭湖的合成洪水洪峰流量最小为目标,提出典型年四水流域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方案。结果表明:①针对1998年和2017年两场洪水,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后的四水合成汇入洞庭湖的洪峰削峰率比四水单独优化调度分别提高了9.4%和4.5%;②资水的柘溪水库和沅江的五强溪水库通过补偿调节,较好地实现了入湖洪水的错峰。对洞庭湖四水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可以保障四水流域自身防洪安全,并为洞庭湖防洪减压,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防洪调度 大型水库群 优化调度 洞庭湖流域 四水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防洪治理实践与思考
6
作者 刘克强 何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太湖流域是典型低洼感潮平原河网地区,一直受洪涝灾害威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建设,太湖流域初步建立了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成功应对了多场次洪水。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流域防洪治理历程和方略,可分为“分散治水、一轮治太、二轮... 太湖流域是典型低洼感潮平原河网地区,一直受洪涝灾害威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建设,太湖流域初步建立了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成功应对了多场次洪水。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流域防洪治理历程和方略,可分为“分散治水、一轮治太、二轮治太”3个阶段,总结了3个阶段的人水关系,以及历经实践形成的“蓄泄兼筹、洪涝兼治,高低分开、分层设防,引排结合、综合治理”防洪治理方略。同时,采用水文统计及数学模型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当前流域高度城镇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的防洪新形势,剖析了流域防洪面临的人水地矛盾突出、防洪焦点由太湖转化为河网、区域短历时降雨影响加剧和周边潮位呈波动上升趋势等新问题,探讨了新时期太湖流域韧性防洪减灾体系的设想,包括深化人水和谐理念、强化“四个转变”治理思路、采用“蓄泄兼筹、洪涝并治,分区扩排、两网统筹,多措协同、智慧管控”治理策略等。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治理 洪涝灾害 防洪减灾体系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超标洪水应急调度效益评估
7
作者 徐天奕 何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太湖流域水利工程众多、调度复杂,科学评估水利工程洪水调度减灾效益对流域制定工程方案、预案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太湖流域洪涝淹没仿真模型及太湖流域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可模拟不同情景下的流域河网水位、水量及洪水淹没情况,并根据洪... 太湖流域水利工程众多、调度复杂,科学评估水利工程洪水调度减灾效益对流域制定工程方案、预案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太湖流域洪涝淹没仿真模型及太湖流域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可模拟不同情景下的流域河网水位、水量及洪水淹没情况,并根据洪水淹没特征分布,评估不同水工程调度后的洪灾损失。以太湖流域发生2020年超标洪水为背景,分别模拟了采用常规调度方案和应急调度方案两种情景下太湖流域洪涝灾害情况,评估了采用超标洪水应急调度方案在2020年洪水防御中发挥的减灾效益。结果表明:采用超标洪水应急调度方案在发挥水利工程减灾效益方面作用明显,尤其是可提高太浦河、望虞河两条太湖主要泄洪河道的排水能力,可降低太湖水位0.31 m,缩短高水位持续时间1~22 d,减少淹没面积180.1 km^(2),减少流域直接经济损失约16.2亿元。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流域洪水调度方案、预案制定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洪水 洪水调度 减灾效益 水文水动力学模型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流域、区域和城镇防洪工程工况与调度变化的洪涝互馈效应研究
8
作者 李曦亭 王磊之 +3 位作者 商守卫 苏鑫 李伶杰 揭仕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系统探究流域、区域和城镇3个层面之间工况与调度变化的洪涝互馈效应,以太湖流域及其内部水利分区、城镇为例,基于控制变量的思路设计不同的模拟工况和调度情景,定量模拟了各层面在不同防洪工程工况与调度方案下的流域洪涝运动过程,... 为系统探究流域、区域和城镇3个层面之间工况与调度变化的洪涝互馈效应,以太湖流域及其内部水利分区、城镇为例,基于控制变量的思路设计不同的模拟工况和调度情景,定量模拟了各层面在不同防洪工程工况与调度方案下的流域洪涝运动过程,从水位变化角度分析了各层面之间的洪涝互馈效应。结果表明:适当抬升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内部排水控制水位可在保证城镇内部洪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外部区域和流域防洪压力,但效果有限;适当降低各区域沿长江和杭州湾外排工程排水控制水位可有效增加流域和区域洪涝外排水量,显著降低太湖水位以及区域水位,对城镇内部水位也有一定的降低效果;吴淞江等流域行洪工程可大幅提高流域外排能力,显著降低太湖以及区域水位,而区域层面的防洪排涝工程仅能增加本区域外排水量,降低本区域内水位,对流域和城镇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排涝 互馈效应 调度变化 水位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江苏省太湖流域防洪除涝减淹面积分析
9
作者 钟栗 汪院生 王子建 《江苏水利》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分析近70年来江苏省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后产生的防洪除涝效益,选取不同降雨量级的典型年,利用太湖流域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还原模拟工程前后遭遇典型年降雨的洪水位,结合面积、容积与高程关系曲线计算出典型年淹没面积,并建立... 为分析近70年来江苏省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后产生的防洪除涝效益,选取不同降雨量级的典型年,利用太湖流域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还原模拟工程前后遭遇典型年降雨的洪水位,结合面积、容积与高程关系曲线计算出典型年淹没面积,并建立淹没面积与典型年控制时段降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70年来江苏省太湖流域减淹,效益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防洪效益 减淹面积
下载PDF
巢湖流域防洪新格局方案构建研究
10
作者 马玉峰 田娟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2020年巢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同期遭遇长江高水位,长时间不能自排,导致流域大面积破圩。鉴于巢湖流域现状防洪体系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典型年洪水分析,按2020年巢湖最恶劣典型年排洪条件,构建巢湖流域“蓄洪、自排、抽排... 2020年巢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同期遭遇长江高水位,长时间不能自排,导致流域大面积破圩。鉴于巢湖流域现状防洪体系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典型年洪水分析,按2020年巢湖最恶劣典型年排洪条件,构建巢湖流域“蓄洪、自排、抽排”相结合的综合防洪新格局方案,以保障流域防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洪量 蓄洪 防洪新格局 巢湖流域
下载PDF
Encounter probability analysis of typhoon and plum rain in the Taihu Lake Basin 被引量:3
11
作者 HU SiYi1,2, WANG ZongZhi1, WANG YinTang1, WU HaoYun3, JIN JuLiang4, FENG XiaoChong1 & CHENG Lia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29, China 2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1 位作者 3 Taihu Basin Authority,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Shanghai 200434, China 4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2期3331-3340,共10页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ncounter possibility of typhoon and plum rain in the Taihu Lake Basin in order to adjust the schemes of design storm and utilize flood resource and make the decision of real-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ncounter possibility of typhoon and plum rain in the Taihu Lake Basin in order to adjust the schemes of design storm and utilize flood resource and make the decision of real-time scheduling for flood control in the Basin. Based up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findings of description of encounter phenomena of typhoon and plum rain, the initial time of typhoon affecting the Taihu Lake Basin, the start time of plum rain season and the end time of plum rain seas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indices of typhoon and plum rain,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ir synchronous data from 1954 to 2009,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random variables were identified and a formula expressing the encounter possibility of typhoon and plum rain was derived.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and solution of this formula, joint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typhoon and plum rain were constructed by the use of Gumbel Copula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daptability comparison among three functions (Gumbel Copula, Clayton Copula and Frank Copula) in Archimedean function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ula with the joint distribution functions based on Gumbel Copula function, two methods, i.e., numerical integration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ere selected to solve the encounter prob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computed results was analyzed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resource utilization ENCOUNTER of TYPHOON and PLUM RAIN ENCOUNTER probability description COPULA function the taihu lake basin
原文传递
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SFIC修正模型研究——来自太湖流域的证据 被引量:7
12
作者 柴茂 刘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5,共8页
跨域水资源协同治理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治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表明,单一部门或单一主体的传统分散型治理模式,导致跨域水污染治理收效甚微。基于SFIC模型并在原有基础上对其适当修正,以“外部环境—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 跨域水资源协同治理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治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表明,单一部门或单一主体的传统分散型治理模式,导致跨域水污染治理收效甚微。基于SFIC模型并在原有基础上对其适当修正,以“外部环境—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评估问责”六个要素为分析框架研究太湖水污染治理过程,并据此提出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完善路径。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出发提升跨域水污染的系统治理水平,这对提升跨域环境保护协同治理能力、化解生态环境治理“碎片化”困境以及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水污染治理 太湖流域 SFIC模型
下载PDF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手段的防洪综合效益——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萌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91,共14页
全球正在致力于探索有效的方法来减缓水风险,以提高气候适应能力。防洪问题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需要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手段进行结合,采取更为系统的战略实现对自然生态与社会生产的双重管理。运用参与式系统动力模... 全球正在致力于探索有效的方法来减缓水风险,以提高气候适应能力。防洪问题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需要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手段进行结合,采取更为系统的战略实现对自然生态与社会生产的双重管理。运用参与式系统动力模型以及情景分析法,选取鄱阳湖为案例,综合考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手段在降低洪水风险上的潜力,以及衍生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多种收益。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通过不断反馈与循环的作用机理逐渐调节影响洪灾规模的关键要素,来达成防洪及减轻洪涝灾害的目的。(2)在防洪效益的基础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社会制度手段还衍生出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效用发挥呈现出更明显的时滞性。(3)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制度手段两种策略相辅相成,要发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长期效用,在社会制度手段上需提升社会层面对防洪的安全意识、资金支持、机构合作、能力建设等;要保持社会制度手段的长期效用,也必须有一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作为基础。研究认为因地制宜地选择两类管理手段相应措施的优化组合,更有利洪水风险的管理和产生更好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社会制度手段 参与式系统动力模型 鄱阳湖流域防洪
下载PDF
基于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曦亭 王磊之 +3 位作者 王银堂 李伶杰 胡庆芳 揭仕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提出了基于水位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方法,剖析现状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的衔接性,并通过不同标准组合方案的试算,分析了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变化对关键断面出入水量的影响,并基于水位安全裕度评... 提出了基于水位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方法,剖析现状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的衔接性,并通过不同标准组合方案的试算,分析了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变化对关键断面出入水量的影响,并基于水位安全裕度评估方法提出了相衔接的城市排涝标准与区域防洪标准设计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太湖流域北部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基本具备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城市、区域层面防洪排涝能力与需求表现出不衔接,表现为城市内部水位远低于防洪设计水位,而区域水位则接近甚至超出防洪设计水位,防洪能力略显不足;不同区域防洪标准提升导致的外排格局变化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武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防洪能力提升通过扩大向长江泄洪实现,湖西区则通过扩大向太湖泄洪实现;限制城市大包围外排水量对缓解城市外部区域防洪压力的效果有限;太湖流域北部50年一遇区域防洪标准与20年一遇城市排涝标准是相衔接的标准设计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衔接 安全裕度 区域防洪 城市排涝 水文水动力模型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太湖流域多层次防洪调度方案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玮志 高华勇 +1 位作者 王兆礼 赖成光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125,236,共9页
为解决太湖流域多层次防洪调度方案在不同防洪层次目标下的评价问题,构建了流域、区域、城镇多层次防洪排涝调度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K近邻(KNN)和随机森林(RF)算法构建调度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联合KNN模型和RF模型实现... 为解决太湖流域多层次防洪调度方案在不同防洪层次目标下的评价问题,构建了流域、区域、城镇多层次防洪排涝调度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K近邻(KNN)和随机森林(RF)算法构建调度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联合KNN模型和RF模型实现了KNN-RF组合模型评价,其针对流域、区域与城镇3个层次防洪目标进行调度方案评价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至1.25%、0.82%、2.43%和0.511、0.342、1.380,最大相对误差和最大绝对误差得到改善,等级划分总体正确率高于95%;KNN-RF组合模型能筛选出各层次防洪目标下较优的调度方案,减少单一算法不确定性导致的异常评价误差,评价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防洪调度方案 K近邻算法 随机森林算法 KNN-RF组合模型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超标特大洪水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娟 林荷娟 +3 位作者 姜桂花 季海萍 刘敏 杜诗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为做好超标洪水调度、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开发建设了由基于水文水动力学耦合的超警超保风险区域预警模型与基于水文学法的洪水淹涝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共同组成的超标特大洪水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智能交... 为做好超标洪水调度、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开发建设了由基于水文水动力学耦合的超警超保风险区域预警模型与基于水文学法的洪水淹涝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共同组成的超标特大洪水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智能交互方式进行模型与系统的紧密集成,实现了预报调度成果的可视化。基于水利一张图的超警超保与淹涝动态展示,实现了预报产品从点到面、从常规预报到影响预测的突破,以及洪水风险由静态评估向实时快速动态分析的转变。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在2020年太湖流域性大洪水中累计发布超警超保风险提示39期、洪水淹涝风险评估4期,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为科学调度防御超标洪水提供了技术支撑,避免了江苏省苏州市3万多的人员转移,有力保障了太湖流域防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预警系统 洪水预报 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上游宜兴市洪涝安全保障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小靖 吴心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7,共7页
宜兴市地处太湖流域湖西地区入太湖骨干行洪通道上,汛期防洪压力较大。为解决该城区洪涝隐患,以不影响区域行洪为前提,利用流域一维河网模型模拟妥善处理上游洪水、本地涝水和南部山洪的“控泄结合”最优方案;通过外洪、山洪、本地涝水... 宜兴市地处太湖流域湖西地区入太湖骨干行洪通道上,汛期防洪压力较大。为解决该城区洪涝隐患,以不影响区域行洪为前提,利用流域一维河网模型模拟妥善处理上游洪水、本地涝水和南部山洪的“控泄结合”最优方案;通过外洪、山洪、本地涝水造峰时段和遭遇机遇分析,对来水条件复杂区域的抽排规模进行调洪演算。研究结果表明:①宜兴城区规划格局形成后,遇50 a一遇设计暴雨时,上游下泄洪量56%外撇出城,44%入城抽排,城区河道经新增350 m 3/s泵站抽排,最高洪水位下降88 cm,区域泄洪和城区防洪排涝安全得到保障;②不同范围的洪涝水峰值控制时段不同,一般区域洪水7~15 d、本地涝水24 d、山洪6 h,外排泵站规模应充分考虑三者峰值的合理组合,避免工程建设浪费。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洪涝条件地区防洪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洪 山洪 排涝 控泄结合 宜兴市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平原水网区圩垸防洪引发的城市洪涝风险转移研究
18
作者 王跃峰 崔婷婷 +1 位作者 许有鹏 王强 《人民珠江》 2023年第7期17-26,共10页
平原水网区圩垸建设改变了防洪排涝格局,引发的城市洪涝风险转移尚不清楚。综合运用城市洪涝耦合模拟与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典型洪水模拟分析,定量揭示了常州城区圩垸防洪引起的城市洪涝风险转移,提出了洪涝风险的协调方案。结果表明:①... 平原水网区圩垸建设改变了防洪排涝格局,引发的城市洪涝风险转移尚不清楚。综合运用城市洪涝耦合模拟与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典型洪水模拟分析,定量揭示了常州城区圩垸防洪引起的城市洪涝风险转移,提出了洪涝风险的协调方案。结果表明:①启用圩垸防洪使包围内淹没面积下降56%~64%、严重淹没(>1.0 m)面积下降70.2%,同时会加剧包围外南部和东部的洪涝灾害;②启用圩垸防洪加快了洪涝风险从城区向郊区的转移,使包围内4~5个子汇水区的洪涝风险下降超50%,而包围外南部和东部的3个子汇水区洪涝风险显著增加;③基于“风险共担”原则,将圩垸防洪启用的水位条件增加0~0.1 m,可作为今后常州防洪调度的备选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水网区的城市防洪减灾和洪水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风险转移 圩垸防洪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洞庭湖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研究综述
19
作者 罗文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0,45,共7页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时有发生,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受此影响,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的危险性正在增加,将在洞庭湖流域形成灾害性的特大洪水。研究基于过去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水文资料,梳理总结...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时有发生,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受此影响,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的危险性正在增加,将在洞庭湖流域形成灾害性的特大洪水。研究基于过去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水文资料,梳理总结了洞庭湖流域洪水规律和防洪策略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对目前防洪减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说明。洞庭湖流域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长江中游防洪规划与河道的实际安全泄量和蓄滞洪区规模存在差距;三峡水库运行以来,长期超汛限水位运行使得河道的行洪能力萎缩,清水冲涮造成河道崩岸问题突出;蓄滞洪区建设长期严重滞后,安全设施薄弱;水工程联合调度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综合调度需求等。因此,洞庭湖流域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防洪仍然是洞庭湖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首要任务。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以点、线、面为基础建立天地空三位一体的感知层,由感知层及时获取洪水预报所需的数据资源,通过云计算对数据进行智慧化处理,优化防洪资源,建立点、线、面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全流域立体防洪策略,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目的,进而为“四预”的实现奠定基础。研究成果对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区防洪总体布局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洪水 洞庭湖流域 洪水遭遇 全流域立体防洪策略 防灾减灾
下载PDF
陈瑶湖流域防洪规划方案研究
20
作者 倪峰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8期62-66,共5页
陈瑶湖流域位于长江北岸,与安徽省铜陵市主城区隔江相望,经过多年治理,流域防洪体系已基本形成。但随着铜陵市“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流域现有防洪体系已无法满足铜陵市未来发展形势的需求。系统介绍了陈瑶湖流域水系特点及防洪工程现... 陈瑶湖流域位于长江北岸,与安徽省铜陵市主城区隔江相望,经过多年治理,流域防洪体系已基本形成。但随着铜陵市“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流域现有防洪体系已无法满足铜陵市未来发展形势的需求。系统介绍了陈瑶湖流域水系特点及防洪工程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流域防洪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防洪标准,针对性提出了在维持现有防洪体系的基础上增建排洪泵站的防洪规划方案,并分析计算了需增加的排洪泵站规模,对掌握流域防洪主动权、保障铜陵市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标准 防洪规划 洪水调算 陈瑶湖流域 排洪泵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