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ypical Mode of Seasonal Circulation Transition: A Climatic View of the Abrupt Transition from Drought to Flood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n the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of 2011 被引量:3
1
作者 ZONG Hai-Feng BUEH Cholaw +2 位作者 CHEN Lie-Ting JI Li-Ren WEI Ji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年第5期349-354,共6页
In this study,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YRV) from late spring to early summer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sonal transit... In this study,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YRV) from late spring to early summer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precipitation exhibits multi-modes. One of these modes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brupt transition from drought to flood (ATDF)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RV in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precipit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ATDF event from May to June 2011 is simply one prominent case of the ATDF mode. The ATDF mode exhibits an obvious decadal variability. The mode has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since 1979, and its amplitude has apparently strengthened since 1994. From the climatic view, the ATDF mode configures a typical seasonal circulation transition from winter to summer, for which the winter circulations are prolonged, and the summer circulations with the rainy season are built up early over the Y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upt transition from drought to flood ex-tend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seasonal transition
下载PDF
Drought and Flood Analysis and Impact on Food Production in Fushun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金义 银燕 +1 位作者 张影 迟贵富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6期33-35,38,共4页
Based on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during 1961-2008 in 50 stations in Fushun,drought and flood indicators of three counties were calculated with Z index method. The geographical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 Based on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during 1961-2008 in 50 stations in Fushun,drought and flood indicators of three counties were calculated with Z index method. The geographical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ushun were analyzed,and so was the impact of droughts and floods on food production. It shows that,since 1961,there are 7 poor harvest years in Fushun,with quadrennial caused by continuous seasonal floods or droughts,two years by year drought,one year by summer fl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ught and flood indicators Food production Z index droughts or floods in continuous seasons China
下载PDF
Seasonal Prediction Experiments of the Summer Droughts and Floods during the Early 1990′s in East Asia with Numerical Models
3
作者 黄荣辉 李旭 +1 位作者 袁重光 陆日宇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16,共14页
It has been shown by the observed data that during the early 1990′s, the severe disastrous climate occurred in East Asia. In the summer of 1991, severe flood occurred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Huaihe River basin o... It has been shown by the observed data that during the early 1990′s, the severe disastrous climate occurred in East Asia. In the summer of 1991, severe flood occurred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Huaihe River basin of China and in South Korea, and it also appeared in South Korea in the summer of 1993. However, in the summer of 1994, a dry and hot summer was caused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of China and in R. O. K..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predictability of the summer droughts and floods during the early 1990′s in East Asia,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experiments of the summer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 summers of 1991-1994 in East Asia have been made by using the Institute of Atmopsheric Physics-Two-Level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AP-L2 AGCM), the IAP-Atmosphere/Ocean Coupled Model (IAP-CGCM) and the IAP-L2 AGCM including a filtering scheme,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al facts, it is shown that the IAP-L2 AGCM or IAP-CGCM has some predictability for the summer droughts and floods during the early 1990′s in East Asia, especially for the severe droughts and floods in China and R. O. K.. In this study, a filtering scheme is used to improve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experiments of the summer droughts and floods during the early 1990′s in East Asia. The predic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tering scheme to remain the planetary-scale disturbanc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of the summer droughts and floods in East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prediction drought and floo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下载PDF
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Drought and Flood Degrees during Crop Growth Season in Binzhou City
4
作者 Cai Yongwei Ren Jianch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3期46-48,共3页
[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drought and flood degrees during crop growth season in Binzhou.[Method]Based on monthly rainfall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data at Binzhou m... [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drought and flood degrees during crop growth season in Binzhou.[Method]Based on monthly rainfall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data at Binzhou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during March-November of1981-2010,by using linear regression,climatic tendency rate and dry-wet coefficient,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drought and flood degrees during crop growth season of the past 30 years in Binzhou were analyzed from natural precipitation tendency chang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agricultural water demand during crop growth season.[Result]In the past 30 years,precipitation during growth season in Binzhou presented increasing tendency.Spring,summer and autumn precipitation all increased somewhat,especially summer precipitation.Monthly average rainfall distribution was very uneven,and rainfall in July and August was more.In the past 30 years,average dry-wet coefficient K value during crop growth season in Binzhou was 0.60,it overall belonged to moderate drought climate type,and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drought was 97%.It belonged to serious drought climate type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light drought climate type in summer.Dry-wet coefficient presented rising tendency,illustrating that climate was developing toward wet direction.Seen from mean over the years,except humid in July,it was over light drought in other months.[Conclusion]Climate was overall arid during crop growth season in Binzhou,but precipitation somewhat increased in the past 30 years.Therefore,we suggested that artificial rainfall work should be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growth season PRECIPITATION drought and flood degrees Binzhou China
下载PDF
近50年滇池流域汛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邓丽仙 杨帆 +4 位作者 杨洋 李姣 赵兰兰 胡成龙 李长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127,共9页
以滇池流域1970—2020年汛期(5—10月)降水量资料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集中度、集中期、降水中心和旱涝发生频率等演变特征。结... 以滇池流域1970—2020年汛期(5—10月)降水量资料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集中度、集中期、降水中心和旱涝发生频率等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中部地区降水呈增加趋势,盘龙江上游的松华坝水库以上区域及南部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2)汛期降水年际变化存在31 a的主周期,中部主城区降水集中度高于南部地区;(3)汛期降水的中心整体呈现向东部、南部方向偏移的态势,且移动趋势显著;(4)滇池流域旱涝频发,尤其盘龙江中段昆明主城区为旱涝多发区。该成果对滇池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及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汛期降水 集中度 集中期 降水中心 旱涝特征
下载PDF
2022年“汛期反枯”对三峡库区泥沙冲淤的影响
6
作者 邹红梅 陈芳 杨成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0-195,202,共7页
为深入分析2022年“汛期反枯”这一水文情势对三峡库区泥沙冲淤的影响,采用输沙量法评估三峡库区泥沙淤积总量变化,以断面法分析水库淤积的沿程分布情况。2022年汛期三峡水库入库径流量的大幅减少,致使库区的泥沙淤积规律较往年发生较... 为深入分析2022年“汛期反枯”这一水文情势对三峡库区泥沙冲淤的影响,采用输沙量法评估三峡库区泥沙淤积总量变化,以断面法分析水库淤积的沿程分布情况。2022年汛期三峡水库入库径流量的大幅减少,致使库区的泥沙淤积规律较往年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库区干流泥沙淤积量显著减少,仅淤积1097万t,为蓄水运用以来最低值。断面法计算结果表明库区河床冲刷0.157亿m^(3),且变动回水区和常年回水区均冲刷明显,出现“伪冲刷”现象。分析发现,汛期来沙大幅减少,无法补足淤积泥沙密实沉降造成的河床断面变化是造成库区出现“伪冲刷”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库区淤积泥沙密实规律及影响机制研究,关注特殊水情下库区河床冲淤演变规律,以支撑三峡工程科学调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汛期反枯 输沙量 径流 三峡库区
下载PDF
2022年汉江流域中游“汛期反枯”背景下的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
7
作者 张奥奇 杨文兵 +2 位作者 何贞竹 付文进 苏召帝 《地下水》 2024年第2期26-30,共5页
2022年6月份,长江流域由于大气环流异常等因素而爆发大面积的严重干旱,产生了“汛期反枯”的异常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当年冬季。汉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选取汉江中游襄阳段岸线带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Pi... 2022年6月份,长江流域由于大气环流异常等因素而爆发大面积的严重干旱,产生了“汛期反枯”的异常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当年冬季。汉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选取汉江中游襄阳段岸线带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主成分分析、Gibbs图等方法对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低矿化度偏碱性水,地下水组分中的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9月地下水pH偏高,地下水咸度有所下降;6月汉江流域襄阳段周边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_(3)·SO_(4)-Ca·Mg型,9月地下水存在向HCO_(3)-Na型转化的趋势,离子浓度变化大多是整体变化,可能与周边含水层的侧向补给有关;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到周边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溶解共同控制,靠近下游区域的地下水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较强,受到干旱少雨的影响,导致该区域阳离子吸附作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中游 汛期反枯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的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王绍武 叶瑾琳 +1 位作者 龚道溢 陈振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6-75,共10页
文章对比分析了气候中心的分型(Ⅰ、Ⅱ、Ⅲ类雨带),及北京大学的旱涝型(1a、1b、2、3、4、及5型),并指出这两种分型的优缺点.其次根据中国东部夏季(6~8月)降水量的REOF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型.这种新的分型... 文章对比分析了气候中心的分型(Ⅰ、Ⅱ、Ⅲ类雨带),及北京大学的旱涝型(1a、1b、2、3、4、及5型),并指出这两种分型的优缺点.其次根据中国东部夏季(6~8月)降水量的REOF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型.这种新的分型突出了雨带的主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分型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汛期降水预报 F检验
下载PDF
基于径流分析的淮河流域汛期旱涝急转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张水锋 张金池 +3 位作者 闵俊杰 张增信 庄家尧 林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9-686,共8页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吴家渡水文监测站1950-2007年月径流量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径流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汛期径流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径流旱涝急转在1986年以前发生次数较多,而1986...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吴家渡水文监测站1950-2007年月径流量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径流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汛期径流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径流旱涝急转在1986年以前发生次数较多,而1986年以后发生次数相对较少;2)各相邻月间的短周期旱涝急转的年际振荡以6-7月最多,且其长期变化规律与长周期旱涝急转年际振荡变化相似;3)长、短周期旱涝急转频次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全旱和全涝频次则有增加的趋势;4)2000s汛期长周期旱转涝、短周期6-7月旱转涝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分析认为这种旱涝急转变化是导致淮河流域汛期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旱涝急转 淮河流域 汛期
下载PDF
华南旱、涝年前汛期水汽输送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常越 何金海 +1 位作者 刘芸芸 梁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4-1070,共7页
利用卫星遥感反演的降水资料及中国74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定义的旱涝指数,划分了1957—2002年期间的华南旱涝年份。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别讨论华南前汛期4~6月、4月及6月的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 利用卫星遥感反演的降水资料及中国74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定义的旱涝指数,划分了1957—2002年期间的华南旱涝年份。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别讨论华南前汛期4~6月、4月及6月的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4~6月、4月及6月水汽输送及其源地在华南前汛期涝年和早年的不同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华南的水汽输送环流在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后具有明显不同的气候特征,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应分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4月份至夏季风爆发与南海夏季风爆发至6月两个时段。来源于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变化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水汽输送变化对华南降水异常有重要作用,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输送变化对华南的降水异常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华南旱涝年 华南前汛期 水汽来源
下载PDF
特枯水文年长江河口汛期盐水入侵观测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戴志军 李为华 +1 位作者 李九发 陈吉余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5-840,共6页
基于2006年汛期10月长江干流大通水文站逐时水位流量资料和长江口区现场实测水文、盐度资料,探讨了特枯水文年份在大型水利枢纽调控影响下的长江口区汛期盐水入侵及其对淡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6年汛期10月大潮期间,外海上溯至... 基于2006年汛期10月长江干流大通水文站逐时水位流量资料和长江口区现场实测水文、盐度资料,探讨了特枯水文年份在大型水利枢纽调控影响下的长江口区汛期盐水入侵及其对淡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6年汛期10月大潮期间,外海上溯至北支的咸潮强度较大,倒灌南支严重,导致观测期间陈行水库、宝钢水库河段不存在淡水资源;②北支高盐度的咸水倒灌主要经白茆沙北水道而进入南支,长江入海冲淡水则主要由白茆沙南水道下泄入南支,两股不同性质的水流在白茆沙尾部汇合,其影响范围可到南港吴淞口;③观测期间,外海高盐水团经南北槽上溯,其强度和上溯距离可影响到吴淞口,致使除吴淞口附近水域存在淡水资源外,南港吴淞口以下河段皆为高盐水体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盐水入侵 淡水资源 枯水年 汛期
下载PDF
江南南部—华南北部前汛期严重旱涝诊断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高波 陈乾金 任殿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9-226,共8页
利用江南南部—华南北部区域18个站45年(1951~1995年)4~6月降水资料计算了Z指数,确定出该区域严重涝年(1954、1962、1968、1973、1975年)和严重旱年(1958、1963、1967、198... 利用江南南部—华南北部区域18个站45年(1951~1995年)4~6月降水资料计算了Z指数,确定出该区域严重涝年(1954、1962、1968、1973、1975年)和严重旱年(1958、1963、1967、1985、1991年).分析了严重旱涝的频数分布和空间分布的特征,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整个赤道地区的SSTA、OLR距平场的分布.结果表明旱涝年SSTA、OLR距平场均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指数 旱涝 前汛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跨季度动力气候预测系统IAP DCP-II 被引量:38
13
作者 曾庆存 林朝晖 周广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9-303,共15页
概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跨季度动力气候预测系统 (IAPDCP II) ,及其在我国夏季降水距平预测业务中的应用情况。该系统的试用始于 1 988年 ,1 998年定型为现今版本 (即IAPDCP II)。 1 998年起至今 ,每年预测的检验说明 ,该... 概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跨季度动力气候预测系统 (IAPDCP II) ,及其在我国夏季降水距平预测业务中的应用情况。该系统的试用始于 1 988年 ,1 998年定型为现今版本 (即IAPDCP II)。 1 998年起至今 ,每年预测的检验说明 ,该系统有较好的跨季度预测能力 ,能预报出夏季降水距平的大范围分布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夏季旱涝 ENS0预测 季度预报
下载PDF
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97
14
作者 吴志伟 江志红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1-401,共11页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51~2000年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还是华北雨季,旱(涝)事件频率相当,华南和江淮洪涝强度大于干旱强度,...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51~2000年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还是华北雨季,旱(涝)事件频率相当,华南和江淮洪涝强度大于干旱强度,华北干旱与洪涝强度相当,华南前汛期降水和华北雨季总体呈趋旱的趋势,而江淮梅雨呈趋涝的趋势;华南前汛期降水年际变化最为显著,江淮梅雨次之,华北雨季最弱,年代际变化的情况正好相反;从同期500 hPa高度场来看,华南前汛期降水多少与其北侧有无低值系统向南发展关系密切,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均与副高相关显著,不同在于前者还和鄂霍茨克阻塞高压呈显著正相关,而后者受其西北侧中高纬地区的环流影响较大;从前期海温来看,华北雨季与大西洋西部和北太平洋海温关系比华南前汛期降水和江淮梅雨更为密切,江淮梅雨与中国近海海温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而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孟加拉湾附近海温相关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江淮梅雨 华北雨季 旱涝 特征对比
下载PDF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9
15
作者 杜银 张耀存 谢志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1-592,共12页
利用1951-2004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AR/NCEP)再分析候平均资料和同期中国740站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位置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7-8月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和形态在... 利用1951-2004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AR/NCEP)再分析候平均资料和同期中国740站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位置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7-8月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和形态在1975-1980年间出现转折,1980年后西风急流中心逐渐向西移动的同时伴随有西风急流向南偏移。(2)在1980年以后华北地区降水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弱,雨季开始时间推迟、雨季变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提前、梅雨期变长,降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形势。(3)1957-1964年华北典型多雨时期,西风急流呈纬向分布,在华北地区有高低空急流耦合,强辐合上升区正好位于华北,并有充足的水汽条件供应,使得华北降水偏多。而1980-1987年和1997-2002年华北地区为典型少雨时期,1980-1987年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偏南和1997-2002年急流位置显著偏西,在华北地区均无高低空急流耦合的环流形势,水汽辐合区位于长江流域,强辐合上升区位置在30°N以南区域,有利于江南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少雨,这表明西风急流位置变化导致环流调整对中国东部降水分布有显著影响。因而,在讨论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与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异常的关系时,不仅要考虑西风急流南北位置变化,还需要综合分析西风急流的东西位置和形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急流 降水分布 南涝北旱 华北雨季
下载PDF
中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干燥程度的变化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红丽 张强 +1 位作者 刘骞 颜鹏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9-1351,共13页
基于Climatic Research Unit(简称CRU)的高分辨率月值平均潜在蒸发量和降水资料,构建我国近112年干燥度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东部气候干燥度南北之间的差异及其各自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一个多世纪以... 基于Climatic Research Unit(简称CRU)的高分辨率月值平均潜在蒸发量和降水资料,构建我国近112年干燥度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东部气候干燥度南北之间的差异及其各自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东部整体呈现变干趋势,20世纪60年代之后干旱化趋势更加明显。相比南方,北方气候干燥程度对降水的依赖性更强,干旱化速度更大,旱涝随时间的转变更为剧烈;南湿北干的差异进一步扩大,温度的升高对潜在蒸发量的增强作用加剧了干旱化程度。我国东部地区干湿季变化存在差异,干季年际年代际变率明显高于湿季,且干季变化较湿季具有更好的南北空间一致性;南北干湿季的出现时间在近半个世纪也有所变化,干季延后到来,湿季则提前到来的现象,说明干湿季的持续时间均有所延长;此外近半个世纪,北方干湿季均呈现明显的干旱化,南方未表现出类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旱 干燥度指数 旱涝转变 干湿季
下载PDF
1990—2013年湖南四水入洞庭湖汛期径流量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培亮 毛德华 +1 位作者 周慧 邓晓磊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2-61,共10页
根据湖南四水(湘江、资水、沅江、澧水)主要代表水文站1990—2013年汛期月径流量实测数据,应用滑动平均法、小波分析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分配不均匀系数和变化幅度等方法和指标,分析四水流域汛期径流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 根据湖南四水(湘江、资水、沅江、澧水)主要代表水文站1990—2013年汛期月径流量实测数据,应用滑动平均法、小波分析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分配不均匀系数和变化幅度等方法和指标,分析四水流域汛期径流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规律,对汛期内分配指标与湖南省水旱灾害状况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四水入洞庭湖汛期径流量年际分配极不均匀,入湖汛期径流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2湘潭站和桃江站的第一主周期均为6 a,桃源站和石门站的第一主周期均为4 a。3桃江站和桃源站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发生了突变,湘潭站和石门站均未发生过突变。4四水入湖径流量在汛期内各月之间分配极不均匀,但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向均匀;汛期内各月径流量呈现波动递减的趋势;4站各项分配指标值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5四水入湖径流量汛期内分配特征指标与流域水旱灾害的灰色关联度极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流域汛期水旱灾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径流量 水旱灾害 小波分析 MANN-KENDALL 灰色关联度分析 湖南四水
下载PDF
近47a华南前汛期旱涝特征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焱 孙照渤 +1 位作者 白莹莹 邓伟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6-182,共7页
采用华南61站47a(1958-2004年)前汛期(4-6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华南前汛期的旱涝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7a来华南有12个涝年和12个旱年发生,较严重的旱涝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以后;... 采用华南61站47a(1958-2004年)前汛期(4-6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华南前汛期的旱涝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7a来华南有12个涝年和12个旱年发生,较严重的旱涝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以后;前汛期旱涝变化以2~4a的年际尺度周期最为显著;4、5月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而5月与6月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一定的反位相变化特征;地理分布上,可将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分为5个旱涝异常气候区。近47a来桂南、粤西和东南沿海地区呈现旱—涝—旱的变化特征,而桂北区由旱转涝趋于雨涝的趋势明显,东北部山区由涝转旱趋于干旱的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旱涝特征 气候分析
下载PDF
陕西省旱涝季度、年度预报和集成预报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玉玺 田武文 +3 位作者 杨文峰 李智嘉 董亚非 杨月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在大量天气预报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大型天气过程的转型及“突变”、太阳活动及天文原因选取预报因子,分析了降水特征,确定了旱涝指标,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车比雪夫多项式、方差分析等方法建立预报模型,... 在大量天气预报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大型天气过程的转型及“突变”、太阳活动及天文原因选取预报因子,分析了降水特征,确定了旱涝指标,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车比雪夫多项式、方差分析等方法建立预报模型,最终用集成预报方法建立预报模型和预报系统。经过试报,准确率达到83.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季度预报 年度预报 集成预报
下载PDF
云南汛期旱涝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段长春 朱勇 尤卫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2-408,共7页
通过Z指数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等对云南省汛期(5~10月)降水作旱涝等级划分、型态分布和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云南省各地汛期降水具有一致性,1980年代以来,汛期旱涝有更频繁发生的趋势,东、西部和东南部地区为云... 通过Z指数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等对云南省汛期(5~10月)降水作旱涝等级划分、型态分布和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云南省各地汛期降水具有一致性,1980年代以来,汛期旱涝有更频繁发生的趋势,东、西部和东南部地区为云南省全省旱涝多发区。对比分析了云南旱涝年的大气环流特征,发现两者显著差异:涝年500hPa位势高度距平亚洲区域自西向东为“-+-”波列结构,云南北部低槽活跃,反映出有强冷空气活动的环流背景,伊朗高压及青藏高压活跃,利于与副热带高压形成“两高辐合”的强降水形势;低层850hPa水汽输送和OLR场特征揭示出低纬度热带海洋具有强烈的水汽输送机制;旱年则反之。并讨论了导致云南汛期旱涝的热带强迫源区主要位于孟加拉湾、南海一西太平洋,可能机制是热带强迫所激发的大尺度准定常波列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汛期旱涝 EOF及合成分析 OLR 影响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