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伍静 苏春萍 +3 位作者 王显超 杨静谊 贺超 李维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497-4500,共4页
利用抗生素干扰小鼠肠道原籍菌群,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并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进行调节治疗。观察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调节效果。选用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对小鼠进行灌胃。取盲肠... 利用抗生素干扰小鼠肠道原籍菌群,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并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进行调节治疗。观察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调节效果。选用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对小鼠进行灌胃。取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培养主要菌群变化。模型制备成功后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进行菌群的治疗性调节,口服6周后,检测被检菌群的数量。结果不同剂量头孢曲松钠灌胃的小鼠盲肠体积均有所增大,模型组的优势菌的数量显著减少。通过口服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可以适当的恢复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实验成功地制备了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衡模型,模拟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机能环境,通过外源性的补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具有调节和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双歧杆菌 抗生素 菌群失调
下载PDF
益生菌及早期进食对SD大鼠术后菌群失调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沈丽 童卉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07-508,511,共3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以及早期进食对SD大鼠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进食组、应用益生菌组、早期进食联合益生菌组及术后禁饮食组,每组10只。肠吻合术后分别采取以下处理措施:早期进食、应用益生菌、早期进... 目的探讨益生菌以及早期进食对SD大鼠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进食组、应用益生菌组、早期进食联合益生菌组及术后禁饮食组,每组10只。肠吻合术后分别采取以下处理措施:早期进食、应用益生菌、早期进食联合应用益生菌、禁饮食,共处理4天。第5天脱颈椎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回盲部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术后早期进食组、应用益生菌组以及早期进食联合益生菌组与术后禁饮食组比较,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增加,而大肠杆菌数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79~41.74,q=4.07~15.82,P<0.05)。早期进食联合益生菌组与术后早期进食组、应用益生菌组比较,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21~7.91,P<0.05);大肠杆菌数量略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食及应用益生菌有助于纠正SD大鼠术后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进食 手术后期间 胃肠道 菌群失调 大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老年结直肠腺瘤患者中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3
作者 李江 邱雁 +2 位作者 王婷 王丹 王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3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腺瘤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将结直肠腺瘤组纳入老年结直肠腺瘤患者204例,对照组纳入110例,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Hp感染与结直肠腺瘤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腺瘤...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腺瘤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将结直肠腺瘤组纳入老年结直肠腺瘤患者204例,对照组纳入110例,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Hp感染与结直肠腺瘤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腺瘤组Hp感染阳性率为54.9%,高于对照组的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腺瘤组中,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患者Hp阳性感染率高于BMI<25 kg/m^(2)患者,有糖尿病史患者Hp阳性感染率高于无糖尿病史患者,有吸烟史患者Hp阳性感染率高于无吸烟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于近端腺瘤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低于发生于远端腺瘤患者,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Hp阳性感染率低于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腺瘤患者Hp感染可能与BMI、糖尿病史、吸烟史以及腺瘤部位、上皮内瘤变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结直肠腺瘤 老年 菌群失调
下载PDF
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应用对结膜囊菌种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瑾 田英 +1 位作者 王双勇 赵雅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使用后结膜囊菌种培养的变化,揭示结膜囊菌群失调对于局部病原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4周以上的非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115例(115只眼),进行结膜囊病原学培养。120例(120只眼)正常...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使用后结膜囊菌种培养的变化,揭示结膜囊菌群失调对于局部病原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4周以上的非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115例(115只眼),进行结膜囊病原学培养。120例(120只眼)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送检对照组标本中,共培养出10个菌种,102个菌株。葡萄球菌属最多共75株(6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3株(19.19%),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15.83%)。实验组结膜囊葡萄球菌属培养阳性率明显下降,仅为16.67%,而痤疮丙酸杆菌阳性率增高到19.43%,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3.15,酵母菌阳性率19.13%。结论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使用,可导致结膜囊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特别是酵母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 细菌培养 菌群失调
下载PDF
毛囊蠕形螨与玫瑰痤疮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本森 汪雨佳 +3 位作者 杜丹 郭玲宏 李咏 蒋献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8-30,共3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以面中部持久性红斑伴或不伴有水肿、毛细血管扩张、面部潮红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毛囊蠕形螨感染是玫瑰痤疮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就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玫瑰痤疮发病相关性及毛囊蠕形螨感染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玫瑰痤疮 蠕形螨病 毛囊蠕形螨 菌群失调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中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周联菲 戴高中 《智慧健康》 2020年第8期39-42,共4页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影响着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通过调节菌群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中医药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一方面中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进而改善机体的代谢...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影响着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通过调节菌群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中医药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一方面中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进而改善机体的代谢、免疫等功能,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肠道菌群通过对中药的代谢作用,使其发挥有效的药理活性或减少毒性,使中药发挥最优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阐述了肠道菌群对人体的积极作用、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并对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中药干预方法进行综述,探讨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机理,旨在为胃肠道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胃肠道疾病 中药 治疗思路
下载PDF
基于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杰 孙丽妲 +3 位作者 伦永志 潘志鹏 潘凌鸿 赵梓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386-1388,1392,共4页
目的采用常规菌群分析方法和ERIC-PCR技术对正常小鼠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模型分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合细菌培养和DNA指纹图谱检测结果分析小鼠肠道内主导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情况,建立利用ERIC-PCR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检... 目的采用常规菌群分析方法和ERIC-PCR技术对正常小鼠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模型分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合细菌培养和DNA指纹图谱检测结果分析小鼠肠道内主导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情况,建立利用ERIC-PCR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检测方法。方法先利用常规菌群分析方法鉴定正常小鼠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的菌群状况,再提取其基因组DNA,最后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为模板,利用ERIC-PCR方法获得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指纹图谱,与常规菌群分析结果作比较,验证ERIC-PCR技术的准确性。结果常规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优势菌群在数量上出现明显的变化,证实造模成功。经ERIC-PCR技术成功获得两组小鼠粪便基因组DNA图谱,两组间呈现具有一定对比性的特异性指纹图谱。结论从小鼠粪便基因组经ERIC-PCR后的图谱中特异性条带的分布、数目和亮度来看,能说明肠道菌群的分布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常规菌群分析方法作对比,说明ERIC-PCR技术是一种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高效快捷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粪便基因组 菌群失调 常规菌群培养 ERIC-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