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Node and the First Male Flower Node in Bitter Gourd
1
作者 Ziji LIU Yu NIU +1 位作者 Yan YANG Baibi ZH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1期1-3,7,共4页
Exploring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node and the first male flower node in bitter gourd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formulating breeding strategy. In this article, a cross was made between CN19-1... Exploring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node and the first male flower node in bitter gourd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formulating breeding strategy. In this article, a cross was made between CN19-1 and Thai4-6, and the F2segregation population was also constructed through F1selfing.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node and the first male flower node were analyzed by adopting the major gene plus polygene mixed genetic model.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node and the first male flower node were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in the F2segregation population. E-2 model was the most suitable model for the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node and the first male flower node. The additive effect values of the 2 pairs of major genes controlling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node were 2.722 and 1.862 8 respectively, the dominant effect values were-2.721 6 and-0.171 8, respectively. The additive effect value of polygene was-0.839 2, and the dominant effect value of polygene was 2.225 4. The heritability of major genes and polygene were 83.73% and 1.54%, respectively. The additive effect values of the 2 pairs of major genes controlling the first male flower node were 17.746 9 and 3.972, respectively, the dominant effect values were 5.191 6 and-3.972, respectively. The additive effect value of polygene was-20.530 5, and the dominant effect value was-4.141 4. The heritability of major genes and polygene was 92.34% and 4.7%,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bitter gourd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ter gourd Genetic model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node The first male flower node 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冬瓜首雌花节位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2
作者 王敏 刘微 +6 位作者 谢大森 江彪 闫晋强 彭庆务 何晓明 杨松光 刘文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101,109,共9页
【目的】对冬瓜首雌花节位基因(FFFN)进行遗传分析和定位,为FFFN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首雌花节位差异显著的冬瓜高代自交系材料B214(P_(1))和B227(P_(2))及以P_(1)为母本和P2为父本构建的F1(P_(1)×P_(2))、F_(2)、B_(1)(... 【目的】对冬瓜首雌花节位基因(FFFN)进行遗传分析和定位,为FFFN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首雌花节位差异显著的冬瓜高代自交系材料B214(P_(1))和B227(P_(2))及以P_(1)为母本和P2为父本构建的F1(P_(1)×P_(2))、F_(2)、B_(1)(F_(1)×P_(1))和B_(2)(F_(1)×P_(2))遗传群体为材料,采用6世代混合模型分析方法对FFFN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SNP遗传图谱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冬瓜FFFN遗传符合E模型,主要受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及2对主基因的加性互作效应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结合已构建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仅检测到1个与FFFN相关的QTL位点(FFFN2.1),其对数优势比阈值(LOD)为11.7,贡献率为32.1%,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Marker 61668-Marker 39179,物理距离为7.64 Mb。通过标记加密将FFFN2.1定位在InDel2和SSR91之间的1.38 Mb范围。候选区间内有28个候选基因(Bhi02M001022~Bhi02M001049),其中11个基因没有功能注释,其他17个注释的功能基因包括生长素反应蛋白(ARF)、逆转录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三角状五肽重复蛋白等。【结论】冬瓜FFFN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主效位点FFFN2.1定位在InDel2和SSR91之间,结合功能注释推测Bhi02M001033为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首雌花节位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候选基因
下载PDF
葡萄实生树开花节位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雅琴 常瑞丰 +3 位作者 李春敏 赵胜建 郭紫娟 张新忠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3-1316,共4页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析了巨峰葡萄2年生自然实生树不同节位芽中内源赤霉素(GA3和GA4+7)、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和异戊基腺嘌呤(iPA)的含量;并对实生树自然条件下最低成花节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年生巨峰...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析了巨峰葡萄2年生自然实生树不同节位芽中内源赤霉素(GA3和GA4+7)、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和异戊基腺嘌呤(iPA)的含量;并对实生树自然条件下最低成花节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年生巨峰实生树在20节左右进入生殖生长阶段,GA3和GA4+7的含量随着节位升高而降低,ABA的含量却急剧增加,但在第31~35节又降到很低;ABA/GA3和ABA/GA4+7在16~20节前变化不大,而在此之后,都一致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反映了以GA或GA为基数的比值,可以更明显地反应激素的变化及其与巨峰葡萄阶段转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内源激素 童性 开花节位
下载PDF
土壤紧实胁迫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艳 王益权 仝瑞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8-642,共5页
紧实是温室土壤的疲劳症状之一,它对作物的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均有影响。本试验以容重为指标,用盆栽试验模拟温室土壤的物理疲劳症,研究了土壤紧实胁迫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温室土壤物理疲劳对黄瓜叶片光合... 紧实是温室土壤的疲劳症状之一,它对作物的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均有影响。本试验以容重为指标,用盆栽试验模拟温室土壤的物理疲劳症,研究了土壤紧实胁迫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温室土壤物理疲劳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土壤紧实胁迫条件下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下降,而胞间CO_2浓度(Ci)却增大,最终导致叶片干物质的累积量减少,第一雌花节位降低,果实发育提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活性(Fv)、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活性(Fm/Fo)、光能的最大转化效率(Fv/Fm)及PSⅡ的潜在活性(Fv/Fo)降低以及PSⅡ的光能利用率下降是紧实胁迫条件下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土壤紧实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第一雌花节位
下载PDF
辣椒始花节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袁欣捷 方荣 +2 位作者 周坤华 张鸿燕 陈学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9-1266,共8页
辣椒是茄科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合轴分枝结构。始花节位是辣椒的重要熟性性状,与辣椒采收期和早期产量显著相关。开花时间在作物驯化及适应新气候环境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开花意味着植物从营养生长阶段转换到生殖生长阶段,始花节位常被用来... 辣椒是茄科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合轴分枝结构。始花节位是辣椒的重要熟性性状,与辣椒采收期和早期产量显著相关。开花时间在作物驯化及适应新气候环境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开花意味着植物从营养生长阶段转换到生殖生长阶段,始花节位常被用来衡量辣椒开花的时间。文章就辣椒始花节位的遗传定位、相关基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基因功能的保守性和多样性等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提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始花节位 开花
下载PDF
豌豆小叶突变基因(af)的遗传及其育种利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凤宝 董立峰 +1 位作者 付金锋 马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46-751,共6页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 ,对小叶突变基因、子叶颜色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叶突变体性状受单基因控制 ,呈完全隐性 ;小叶突变体基因af、子叶颜色基因i、初花节位基因lf表现为连锁遗传 ,...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 ,对小叶突变基因、子叶颜色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叶突变体性状受单基因控制 ,呈完全隐性 ;小叶突变体基因af、子叶颜色基因i、初花节位基因lf表现为连锁遗传 ,且位于第一染色体 ;测得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子叶颜色基因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6 .71个遗传单位 ,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lf的遗传距离为 44 .44个遗传单位 ,3对基因之间的顺序为lf、i、af。af基因在育种上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利用af基因已培育出超高产、优质豌豆新品种宝峰 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小叶突变基因 AF 遗传 育种 子叶颜色基因 初花节位基因 连锁遗传 染色体 新品种
下载PDF
黄瓜第1雌花节位和雌花率基因QTL定位 被引量:4
7
作者 曲美玲 朱文莹 +3 位作者 杜慧 潘俊松 何欢乐 蔡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16,共9页
本研究利用以全雌黄瓜品系S1000和强雄黄瓜品系S1002为亲本的含153个单株的F2群体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调查F2:3群体第1雌花节位(first female flower node,FFFN)和雌花率(female flower ratio,SEX),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初步的QT... 本研究利用以全雌黄瓜品系S1000和强雄黄瓜品系S1002为亲本的含153个单株的F2群体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调查F2:3群体第1雌花节位(first female flower node,FFFN)和雌花率(female flower ratio,SEX),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初步的QTL定位,并进一步对主效QTL所在区段进行候选基因分析。结果显示,第1雌花节位检测出1个QTL,位于第6染色体,为FFFN6.1,其贡献率(R^2)为9.39%;雌花率检测出2个QTL,位于第3和第6染色体,分别为SEX3.1(R^2为6.55%)和SEX6.1(R^2为14.03%)。推测FFFN6.1的候选基因为Csa6G216950,SEX6.1的候选基因很可能为F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第1雌花节位 雌花率 QTLS
下载PDF
辣椒始花节位遗传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陈学军 陈劲枫 +2 位作者 方荣 程志芳 王述彬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154,共3页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特早熟辣椒‘B9431’与‘吉林长椒’杂交组合多个世代群体始花节位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B9431’始花节位受1对隐性等位主基因控制,B9431×吉林长椒始花节位遗传...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特早熟辣椒‘B9431’与‘吉林长椒’杂交组合多个世代群体始花节位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B9431’始花节位受1对隐性等位主基因控制,B9431×吉林长椒始花节位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该杂交组合的B1、B2和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3.72%、76.56%和86.6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96%、18.58%和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始花节位 遗传分析 遗传率
下载PDF
利用黄瓜远缘群体遗传连锁图谱进行始花节位定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桂华 徐晴 +4 位作者 韩毅科 魏爱民 刘楠 崔兴华 杜胜利 《中国瓜菜》 CAS 2010年第2期5-7,共3页
利用黄瓜远缘群体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对雌花节位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共找到8个控制雌花节位的QTL位点:ff-1、ff-2、ff-3、ff-4、ff-5、ff-6、ff-7、ff-8,分别位于LG2、LG3、LG6、LG7连锁群上,这些QTL位点对雌花节位性状表型变异贡献率... 利用黄瓜远缘群体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对雌花节位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共找到8个控制雌花节位的QTL位点:ff-1、ff-2、ff-3、ff-4、ff-5、ff-6、ff-7、ff-8,分别位于LG2、LG3、LG6、LG7连锁群上,这些QTL位点对雌花节位性状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为81.6%、81.0%、81.0%、80.0%、80.6%、81.1%、81.0%、80.7%,其中ff-1、ff-2、ff-5、ff-6、ff-7、ff-8加性效应值为正,为增效加性效应,ff-3、ff-4加性效应值为负,是减效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QTL定位 始花节位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Ⅻ.光照长度划分原则及光温综合作用与野生大豆(G.soja)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路琴华 王玉民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共9页
1.生长期间的光照条件<材料的自然开花临界光周期5.1%以上为短光; 5%之间为适宜光照;>5.1%以上为长光。2.短光条件由于叶和未展开叶感光效应直接确定开花节位;长光条件气温下降幅度为未展开叶生长速度1~2个温度... 1.生长期间的光照条件<材料的自然开花临界光周期5.1%以上为短光; 5%之间为适宜光照;>5.1%以上为长光。2.短光条件由于叶和未展开叶感光效应直接确定开花节位;长光条件气温下降幅度为未展开叶生长速度1~2个温度范围达两天,与叶片长光效应发生综合平衡作用后确定开花节位。3.开花节位是反应光照长度的生育指标。4.短光条件现蕾到结荚气温下降,促进发育而出现畸形荚;长光条件现蕾到结荚气温上升,促进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而出现迟结荚。5.25~50°N自然光温动态是形成一年生野生大豆的主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临界光照 临界温度 生长发育 大豆
下载PDF
豇豆始花节位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海龙 古瑜 +1 位作者 韩启厚 乔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2期58-62,共5页
为明确豇豆始花节位的遗传规律,应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6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调查豇豆杂交组合‘Ju08-10’ב丰豇10号’的6个世代始花节位。利用南京农业大学章元明教授提供的植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软件,计算最适... 为明确豇豆始花节位的遗传规律,应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6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调查豇豆杂交组合‘Ju08-10’ב丰豇10号’的6个世代始花节位。利用南京农业大学章元明教授提供的植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软件,计算最适合的遗传模型及相应的遗传参数。结果显示,‘Ju08-10’ב丰豇10号’杂交组合的始花节位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无主基因存在,F2群体多基因遗传率为71.64%,环境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例为28.36%,说明豇豆始花节位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始花节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早熟性(较低的始花节位)可以通过杂交后代选择实现,但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始花节位 遗传 主基因 多基因
下载PDF
辣椒早熟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方荣 陈学军 +1 位作者 周坤华 缪南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5,共5页
概述了辣椒早熟性状遗传分析方法、遗传模型及早熟性状遗传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遗传模型 早熟性状 始花节位 分子标记 综述
下载PDF
中国南瓜第1雌花节位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小霞 胡新军 +2 位作者 粟建文 袁祖华 李勇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3-477,共5页
为明确中国南瓜第1雌花节位的遗传规律,选用中国南瓜杂交组合89-1×93-5的P1、P2、F1、F2、BCP1、BCP2的6个世代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研究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该群体第1雌花节位的遗传符合2对加性... 为明确中国南瓜第1雌花节位的遗传规律,选用中国南瓜杂交组合89-1×93-5的P1、P2、F1、F2、BCP1、BCP2的6个世代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研究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该群体第1雌花节位的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0.068 4,均使第1雌花节位升高;显性效应分别为-4.826 5和-0.905 8。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3.008 5和-1.566 8。其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F2分别为74.34%、68.17%、89.84%,多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F2均为0;说明主基因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可以在早期世代对第1雌花节位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瓜 第1雌花节位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
下载PDF
芥兰花芽分化与品种、播种期和春化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关佩聪 梁承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60-66,共7页
本文研究了芥兰(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花芽形态发育,不同播期和春化条件对芥兰不同品种花芽分化的影响。 芥兰的花芽形态发育可分为6期:1.花芽未分化期,2.花芽将分化期,3.花芽分化始期;4.萼片分化期;5.雌雄蕊分化和形成期,6.花... 本文研究了芥兰(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花芽形态发育,不同播期和春化条件对芥兰不同品种花芽分化的影响。 芥兰的花芽形态发育可分为6期:1.花芽未分化期,2.花芽将分化期,3.花芽分化始期;4.萼片分化期;5.雌雄蕊分化和形成期,6.花瓣分化发育期。花器官的分化顺序是萼片、雌雄蕊、然后是花瓣。 早、中、迟熟品种同时播种表明,早芥兰的花芽分化期最早,分化叶位最低,迟芥兰的花芽分化期最迟,分化叶位最高,中芥兰则介于两者之间。 芥兰(中迟芥兰品种)在广州7~12月分期播种,以9~10月播种的花芽分化期最早,7~8月播种的较迟,11~12月播种的最迟。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花芽分化时的展叶数逐渐减少,分化叶位逐渐降低。 3±1℃和8±1℃春化处理7、14和21天,对早芥兰的花芽分化期和分化叶位没有明显影响,中迟芥兰则不同程度地提早花芽分化和降低分化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兰 花芽 分化 品种 播种期 春化
下载PDF
基于MSP430的热带花卉无线温湿度传感器节点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建清 刘德兵 +1 位作者 袁琦 高家宝 《电子设计工程》 2017年第6期123-126,131,共5页
为了实现热带花卉环境参数实时监测,文中设计了一种以MSP430F149为核心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节点。节点通过传感器AM2306采集温湿度数据、n RF905射频芯片无线发送数据、MAX3232芯片将数据发送至PC机、LT1129-3.3和LT1129-5组成的电路提供... 为了实现热带花卉环境参数实时监测,文中设计了一种以MSP430F149为核心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节点。节点通过传感器AM2306采集温湿度数据、n RF905射频芯片无线发送数据、MAX3232芯片将数据发送至PC机、LT1129-3.3和LT1129-5组成的电路提供3.3 V和5 V电源,节点软件以IAR Embedded Workbench为开发环境,采用单片机C语言开发。节点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测量准确的特点,测试表明,节点平均工作电流约为0.78 m A,温度和湿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5.78%和1.37%,可以满足热带花卉数据采集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花卉 MSP430F149 温湿度 传感器节点
下载PDF
普通丝瓜第1雌、雄花分化时期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小俊 徐海 +2 位作者 袁希汉 汪玉清 陈劲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38-41,共4页
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普通丝瓜早、中熟品种第1雄、雌花发育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苗龄、叶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丝瓜子叶期茎尖已开始花芽分化,雄花先于雌花发育。早熟品种苗龄12d、幼苗2~3叶期,中熟品种苗龄16d、幼苗3~5... 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普通丝瓜早、中熟品种第1雄、雌花发育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苗龄、叶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丝瓜子叶期茎尖已开始花芽分化,雄花先于雌花发育。早熟品种苗龄12d、幼苗2~3叶期,中熟品种苗龄16d、幼苗3~5叶期,雄蕊原基发生;早熟品种苗龄22d、幼苗5~7叶期,中熟品种苗龄30d,幼苗8~10叶期,雌蕊原基开始出现。中熟品种的第1雄花节位比早熟品种高1~3个节位、第1雌花节位相应高3~5个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丝瓜 雌花芽 苗龄 叶龄 第1雄 雌花节位
下载PDF
大豆生态研究──ⅩⅥ.光温综合作用基本原理及生长发育阶段划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路琴华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12,共9页
根据野生大豆在原产地自然出苗后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规律,提出光温综合作用基本原理,划分生长发育阶段。野生大豆异地种植,根据异地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与材料的自然临界光温同时进行光温综合作用规律,提出复式光温综合作用原理,划... 根据野生大豆在原产地自然出苗后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规律,提出光温综合作用基本原理,划分生长发育阶段。野生大豆异地种植,根据异地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与材料的自然临界光温同时进行光温综合作用规律,提出复式光温综合作用原理,划分生长发育阶段。根据未展开叶生长速度与展开叶感光效应规律提出:气温<25.5℃为低温;25.6~27.9℃为适宜温度;>28℃为高温。根据不同光周期叶片生长速度提出:光照条件<13h为短光;13~15.5h为适宜光照,>15.5h为典型长光。根据光温综合作用确定开花节位过程提出:由子叶感光效应确定的开花节位,即出苗到2复叶未展开叶露叶前为大豆感光阶段,由未展开叶和展开叶感光效应确定的开花节位,即2复叶未展开叶露叶到开花节位复叶发生始为大豆感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 光温综合作用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普通丝瓜第1雌花节位遗传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苏小俊 徐海 +1 位作者 袁希汉 陈劲枫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选用第1雌花节位有梯度差异的普通丝瓜品种L001与L023配制组合,调查P1、P2、F1、B1和B2第1雌花节位,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第1雌花节位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普通丝瓜第1雌花节位遗传符合2对加性... 选用第1雌花节位有梯度差异的普通丝瓜品种L001与L023配制组合,调查P1、P2、F1、B1和B2第1雌花节位,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第1雌花节位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普通丝瓜第1雌花节位遗传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54.45%、61.88%和58.91%,且以加性效应为主;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38.02%-45.1%。结论:对第1雌花节位进行定向选择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早熟性不太可能通过杂优育种来实现;以第1雌花节位均较低的材料作为双亲,才能提高早熟育种效率。环境对第1雌花节位的遗传影响较大,要不断地对第1雌花节位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丝瓜 第1雌花节位 遗传 环境
下载PDF
植物节外生枝与叶上开花现象的形态解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超 丁春邦 +1 位作者 周绍莉 杨瑞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07-310,共4页
对青荚叶[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和万寿竹[Disporumcanton-iense(Lour.)Merr.]的形态观察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1)青荚叶叶上开花现象是由植物遗传... 对青荚叶[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和万寿竹[Disporumcanton-iense(Lour.)Merr.]的形态观察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1)青荚叶叶上开花现象是由植物遗传上的原因引起的,花或花序的发生位置在叶片的中脉上,而不是在叶腋;2)万寿竹的花序着生位置以发生在合轴分枝的主枝顶端给予了较合理的描述。本文还对国内有关文献上对节外生枝和叶上开花现象在描述上出现的分歧进行了分析和适当的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外生枝 叶上开花 形态学 解剖学
下载PDF
西葫芦熟性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凤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8,共7页
以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杂交组合,构建6个联合世代(P1、P2、F1、BC1、BC2和F2)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西葫芦熟性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 以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杂交组合,构建6个联合世代(P1、P2、F1、BC1、BC2和F2)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西葫芦熟性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为D-2模型,始花期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均以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始花期以加性效应和加性×显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为主,组合1以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由于环境因素对西葫芦F2第1雌花节位和始花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第1雌花节位的选育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在育种中对始花期性状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第1雌花节位 始花期 主基因 多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