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uncertainty on primary production from a fluvial reservoir 被引量:3
1
作者 Mohammad Koneshloo Saman A.Aryana Xiaoni H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70-288,共19页
Deposition of fluvial sandbodies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such as the rate of avulsion and aggradation of the fluvial channels and their geometry. The impact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 Deposition of fluvial sandbodies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such as the rate of avulsion and aggradation of the fluvial channels and their geometry. The impact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have not received adequat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uncertain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luvial geometry, maximum depth of channels, and their avulsion rates on primary production is studied for fluvial reservoirs. Several meandering reservoirs were generated using a process-mimicking package by varying several con- trolling factors.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vial channels impact cumulative pro- duction during primary production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ir avulsion rat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appears to be the maximum depth of fluvial channels. The overall net-to-gross ratio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of the field, but cumulative production values for individual wells do not appear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e local net-to-gross ratio calculated in the vicinity of each well. Connectedness of the sandbodies to each well, defined based on the minimum time-of-flight from each block to the well, appears to be a more reliable indicator of well-scal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uncertainty evaluation fluvial reservoir modeling Process-mimicking simulation Geometry of fluvial channels
下载PDF
分支河流体系沉积学工作框架与流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昌民 张祥辉 +4 位作者 王庆 冯文杰 李少华 易雪斐 Adrian JHARTLEY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DFS研究中最关键的3个科学问题是明确河网结构和河型演变规律、构建沉积标志和沉积模式、分析其形...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DFS研究中最关键的3个科学问题是明确河网结构和河型演变规律、构建沉积标志和沉积模式、分析其形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②DFS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形态沉积学数据库、现代沉积机理研究、分类研究、建立沉积模式、储层建模与储层预测等5个方面。③DFS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遥感图像的形态数据采集、形成机理的水槽和模拟实验、河网重构、顶点位置预测与河道分汊点自动生成方法、储层建模知识库平台等。④DFS研究的基本工作流程是先建立形态沉积学数据库,搭建数据库软件平台,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DFS进行现代沉积解剖,然后综合现代沉积调查、露头解剖和模拟实验成果,形成分类体系,总结各类DFS的识别标志和沉积模式,分层次建立储层预测模型,形成沉积结构储层预测模型的建模软件平台,从而预测沉积体系中有利储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河网重构 储层建模 水槽沉积模拟 数据采集 DFS形态沉积学数据库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19-2大型岩性油田发现与成藏新认识
3
作者 王昕 杨海风 +4 位作者 许鹏 王德英 汤国民 刘庆顺 肖述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随着渤海海域勘探程度的增加,寻找浅层规模岩性油气田难度日益加剧。2021年,在渤中凹陷西南部洼中隆,发现了渤中19-2大型河流相岩性油气田。利用地震、薄片、地化等资料,对渤中19-2油田关键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明下段大型曲... 随着渤海海域勘探程度的增加,寻找浅层规模岩性油气田难度日益加剧。2021年,在渤中凹陷西南部洼中隆,发现了渤中19-2大型河流相岩性油气田。利用地震、薄片、地化等资料,对渤中19-2油田关键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明下段大型曲流河频繁迁移,不同期次河道交切叠置,控制了规模性岩性圈闭的形成;②深浅汇油背景垂向叠置,为浅层油气富集提供有利构造背景;③渤中19-2构造明下段北西向河道砂体与关键断裂具有良好的“断-脊”配置关系,形成烃柱高度大的“一级充注”;④渤中19-4构造紧邻油源断裂形成“双脊继承-强活动断层-局部砂体”成藏模式,渤中19-2构造远离油源断裂形成“双脊接力-强活动断层-连片砂体”成藏模式。渤中19-2油田的发现,证实了渤海海域洼中隆起区浅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有助于类似地区大面积岩性勘探取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新近系 渤中19-2 渤中19-4 岩性油田 河流相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超深边界探测法在渤海河流相油田水平井施工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琰 林昕 +3 位作者 杨柳河 吴东昊 李鹏飞 李书忠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渤海浅层河流相油田存在储层薄、砂体相变快的特征,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由于目的层构造深度及砂体平面展布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受常规边界探测工具和常用预测方法能力的限制,水平井着陆难度很大。为了提高薄层水平井着陆的成功率... 渤海浅层河流相油田存在储层薄、砂体相变快的特征,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由于目的层构造深度及砂体平面展布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受常规边界探测工具和常用预测方法能力的限制,水平井着陆难度很大。为了提高薄层水平井着陆的成功率引入超深边界探测法,以其远距离探测地层信息的能力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辅助对目的层深度进行预判,从而实现主动导向调整。渤海K油田4-1区块内A井的成功应用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在油藏地质条件复杂的河流相储层中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目的层位置,提高了水平井着陆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导向 河流相储层 边界探测 水平井着陆 渤海油田
下载PDF
低井斜着陆法在渤海浅层岩性油藏水平井的应用
5
作者 李琰 杨柳河 +3 位作者 吴东昊 徐昱 秦磊 殷小琛 《录井工程》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渤海海域浅层岩性油藏具有目的层薄,砂体纵、横向变化快,砂体构型复杂等特征。采用较薄储层地质导向常用的“稳斜探顶”法往往出现着陆时钻穿目的层的情况,这给水平井的精确着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及... 渤海海域浅层岩性油藏具有目的层薄,砂体纵、横向变化快,砂体构型复杂等特征。采用较薄储层地质导向常用的“稳斜探顶”法往往出现着陆时钻穿目的层的情况,这给水平井的精确着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及对水平井常规着陆方法适用性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出了针对薄储层水平井的低井斜着陆地质导向方法,即稳斜找到目的层后立刻着陆,将剩余增斜段在水平段实施。该方法在H井的成功应用有效提高了薄储层水平井着陆的成功率,可为类似薄储层水平井的着陆导向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井斜着陆法 水平井 地质导向 河流相薄储层 岩性油藏 渤海油田
下载PDF
油藏数值模拟在河流相整装油藏中的应用
6
作者 兰丽丽 《河南科技》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并模拟油藏开发历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网格内的流体流动状态及数值的计算来预测不同预案下的开发状况,以预测在不同开采方案下的油气生产情况。【方法】针对河流相整装油藏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参数调... 【目的】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并模拟油藏开发历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网格内的流体流动状态及数值的计算来预测不同预案下的开发状况,以预测在不同开采方案下的油气生产情况。【方法】针对河流相整装油藏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参数调整方法并建立动态模型,以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及三维油藏模型为基础,以油田投产以来区块全部油水井动态资料为依据进行研究。【结果】对东营坳陷东部区块开展数值模拟,并对历史动态进行精准拟合,整体含水拟合率从85.3%提升至92.7%;总结了本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4个有利开发区,增加可采储量12.3万t。【结论】油藏数值模拟方案通过对区块整体和单井的拟合,以及数据精准描述地层开发过程及储层动态变化,找到剩余油的分布位置,为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案提供可信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整装油藏 数值模拟 历史拟合 剩余油
下载PDF
轮南油田LN10井区三叠系T_(I)油组沉积相研究
7
作者 吴梅莲 刘永福 +2 位作者 晏楠 周碧辉 黄时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21-28,共8页
轮南油田LN10井区三叠系T_(I)油组是区内重要的含油气层系,由于其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微相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藏的开发调整。通过岩石薄片分析、岩心描述、测井相划分,结合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认识到T_(I)油组自下而上依次为辫状河沉积... 轮南油田LN10井区三叠系T_(I)油组是区内重要的含油气层系,由于其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微相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藏的开发调整。通过岩石薄片分析、岩心描述、测井相划分,结合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认识到T_(I)油组自下而上依次为辫状河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曲流河沉积,其中,T_(I)^(3)砂层组储层以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河道方向为北东-南西向;T_(I)^(2)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储层以点坝砂体为主。根据沉积微相研究成果,LN10T_(I)油组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微相,油藏类型为受河道边界砂体尖灭线和构造等高线共同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该研究成果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曲流河沉积 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 构造-岩性油藏
下载PDF
Reservoir history matching and inversion using an iterative ensemble Kalman filter with covariance localization 被引量:5
8
作者 Wang Yudou Li Maohu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Reservoir inversion by production history mat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creas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reservoir description. Ensemble Kalman filter (EnKF) is a new data assimilation method. There are two problem... Reservoir inversion by production history mat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creas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reservoir description. Ensemble Kalman filter (EnKF) is a new data assimilation method. There are two problems have to be solved for the standard EnKF. One is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updated model and the updated dynamical variables for nonlinear problems, another is the filter divergence caused by the small ensemble size. We improved the EnKF to overcome these two problems. We use the half iterative EnKF (HIEnKF) for reservoir inversion by doing history matching. During the H1EnKF process, the prediction data are obtained by rerunning the reservoir simulator using the updated model. This can guarantee that the updated dynamical variabl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updated model. The updated model can nonlinearly affect the prediction data. It is proved that HIEnKF is similar to the first iteration of the EnRML method. Covariance localization is introduced to alleviate filter divergence and spurious correlations caused by the small ensemble size. By defining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correlation area, spur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idblocks far apart is alleviated. More freedom of the model ensemble is preserved. The results of history matching and inverse problem obtained from the HIEnKF with covariance localization are impro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freedom increases with a decrease in the correlation length. Therefore the production data can be matched better. But too small a correlation length can lose some reservoir information and this would cause big errors in the reservoir model est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f iterative ensemble Kalman filter covariance localization reservoir inversion historymatching fluvial channel reservoir
下载PDF
地震勘探高分辨率资料处理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思远 孙耀光 陈思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7-288,共12页
地震勘探发明以来,其分辨率的极限准则一直是波长的四分之一。在探索压缩地震子波方法的过程中,前期最突出的矛盾是信噪比和分辨率;后期的矛盾,则是高分辨率与高保真。与此同时,利用井资料信息,研发了跨越四分之一波长的很多反演方法。... 地震勘探发明以来,其分辨率的极限准则一直是波长的四分之一。在探索压缩地震子波方法的过程中,前期最突出的矛盾是信噪比和分辨率;后期的矛盾,则是高分辨率与高保真。与此同时,利用井资料信息,研发了跨越四分之一波长的很多反演方法。这些方法依赖于地震资料的保幅性、地震解释的正确性和井震资料的匹配性;后来又摆脱了井资料的约束,实现了无井约束反演,分辨率达到了反射系数的尺度,此时问题焦点又转化成阻抗信息的可信性。在梳理地震勘探过程中处理部分的相关信息基础上,借助于地震沉积学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不用井资料约束的储层精细分离方法,既超越了四分之一波长的极限,又有了精度的保证。以实际资料为例,给出了四分之一波长范围叠置河道分离结果。这对石油和煤炭企业老资料挖潜,以及新资料开发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超薄储层超小断距的确定,采空区及废弃巷道的探测等迫切的生产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 四分之一波长 薄储层 河道分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河流相储层边缘特征增强方法研究
10
作者 张军华 胡逸甫 +2 位作者 于正军 任瑞军 刘烜良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4期450-460,共11页
河道边缘的识别是河流相储层精细描述的重点。受河道叠置、交叉,砂体厚度薄,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切片解释、相干技术难以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新发展的基于算子处理的边缘检测仍存在应用误区。本文以分析河道边缘的几... 河道边缘的识别是河流相储层精细描述的重点。受河道叠置、交叉,砂体厚度薄,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切片解释、相干技术难以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新发展的基于算子处理的边缘检测仍存在应用误区。本文以分析河道边缘的几何特征为切入点,明确一阶导数、模值及二阶导数的物理含义;建立具有不同速度特征的三维河道模型,并通过模型与实际资料相干属性的提取,指出该项技术在河道精细描述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以Sobel算子为例,图解说明使用此项技术处理后河道边缘的标志性特征,提出采用直方图均衡化与模糊集理论的河道边缘相干增强技术,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技术对深化河道边缘特征的认识,提高河流相储层识别能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边缘特征 SOBEL算子 直方图均衡化 模糊增强
下载PDF
分支河流体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昌民 张祥辉 +4 位作者 朱锐 冯文杰 尹太举 尹艳树 Adrian JHARTLEY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5,共15页
通过文献调研和地质分析,系统总结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理论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DFS理论研究的五大重点分别是通过实例分析挖掘其科学内涵,探讨应用价值,解决概念争论;明确DFS是一个多种河道共生的沉... 通过文献调研和地质分析,系统总结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理论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DFS理论研究的五大重点分别是通过实例分析挖掘其科学内涵,探讨应用价值,解决概念争论;明确DFS是一个多种河道共生的沉积体系,不能理解为一种新的河道类型;河道网络和河型转换是DFS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建立和完善DFS的沉积模式;建立DFS储层预测模型。(2)开展DFS研究对促进陆相盆地沉积储层学科的理论创新和挖掘陆相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3)当前DFS研究主攻方向是建立沉积储层数据库,构建沉积模式和识别标志,形成河网体系和河型演变定量预测模型,实现不同建模方法的融合归一;未来DFS研究应当将沉积学与地貌学、地理学、现代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应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沉积体系的定量表征和储层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研究进展 沉积模式 储层预测模型 储层沉积学 油气勘探与开发 陆相盆地
下载PDF
古冲沟地貌控制辫状河型冲积扇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宜丽 樊晓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7,共9页
受古冲沟地貌控制的冲积扇,其地层空间叠置样式、沉积特征更为复杂,难以用现有模式指导沉积特征研究。以现代白杨河冲积扇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地震、岩心、测井、物性、含油性等资料,对春光油田沙湾组古冲沟地貌控制下的辫状河型冲积扇... 受古冲沟地貌控制的冲积扇,其地层空间叠置样式、沉积特征更为复杂,难以用现有模式指导沉积特征研究。以现代白杨河冲积扇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地震、岩心、测井、物性、含油性等资料,对春光油田沙湾组古冲沟地貌控制下的辫状河型冲积扇,开展了古地貌、岩相特征、微相展布等沉积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建立动态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具有双通道古冲沟地貌特征,地层经历冲沟—填平—进积—退积的充填过程,具有不均衡沉积特点;受区域位置所限,仅发育扇中和扇端沉积亚相,早期为洪水期,以沉积作用为主,受古冲沟地貌控制,发育限制性的水道化扇体沉积,从扇中到扇端,具有重力流向牵引流沉积特征,晚期为洪退期,随着地层的填平补齐,发育非限制性的扇形沉积体,以漫流沉积为主;在沉积微相精细识别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春光油田西北部,筛选出3个有利区,部署新井在古冲沟型冲积扇油藏中获得突破。研究成果丰富了对不同地貌控制的冲积扇沉积演化特征的认识,对古冲沟型冲积扇沉积特征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冲沟 辫状河型冲积扇 沉积特征 有利储层 春光油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河流-三角洲相储集层刻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娄敏 蔡华 +4 位作者 何贤科 刘英辉 黄鑫 张宪国 刘华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针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河流-三角洲相储集层横向变化快、常规切片属性形态差、储集层预测难度大、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的后续勘探开发的问题应用分频解释、反演-常规-90°相移联合构建地震岩性体、非线性切片、古地... 针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河流-三角洲相储集层横向变化快、常规切片属性形态差、储集层预测难度大、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的后续勘探开发的问题应用分频解释、反演-常规-90°相移联合构建地震岩性体、非线性切片、古地貌恢复、多属性融合等特色技术对传统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优化。研究发现花港组发育辫状河、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3类沉积体,垂向沉积演化受中期基准面旋回和古地貌联合控制。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阶段的早—中期以辫状河道沉积为主,发育垂向叠置型砂体;在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的早期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发育孤立型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发育迁移型中—厚层砂体。限定性古地貌对砂体展布具有控制作用,非限定性古地貌对砂体展布影响较小。在储集层刻画的基础上,提出断层封堵型和储集层上倾尖灭型构造岩性圈闭是西湖凹陷下一步滚动挖潜的主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 渐新统花港组 河流-三角洲相 储集层刻画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渤海河流相Q油田提液挖潜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阳雨薇 龙明 +2 位作者 张吉磊 李权 甘立琴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2-39,共8页
以渤海Q油田为例,针对渤海河流相油藏改善提液措施效果,统计Q油田近5年油井的提液措施效果。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分析油井提液的敏感性,总结油井提液措施效果在动态参数及静态参数上的变化规律,分析切实有效的提液时机与提液规模。结合... 以渤海Q油田为例,针对渤海河流相油藏改善提液措施效果,统计Q油田近5年油井的提液措施效果。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分析油井提液的敏感性,总结油井提液措施效果在动态参数及静态参数上的变化规律,分析切实有效的提液时机与提液规模。结合油井措施效果,建立渤海河流相水驱油藏油井提液挖潜分类表。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河流相油藏处于Ⅰ类提液阶段(2.0万mD⋅m<地层系数≤4.0万mD⋅m、0<流动系数≤300 mD⋅m/(mPa⋅s)、2.5万m^(3)<提液前累计产油量≤5.0万m^(3)、0<提液前累计产液量≤30万m^(3)、65%≤提液前含水率<80%)的油井,提液后日增油量大于30.0 m^(3);处于Ⅱ类提液阶段的油井,提液后日增油量在15.0~30.0 m^(3);处于Ⅲ类提液阶段的油井,提液后日增油量小于15.0 m^(3)。该提液高效挖潜时机表在渤海Q油田南区得到了验证,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可为海上河流相水驱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河流相油藏 提液 提液时机 提液规模
下载PDF
海上河流相油田水平井着陆决策影响因素及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磊 殷小琛 +2 位作者 李琰 尹涛 杨柳河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7-20,25,共5页
河流相储层横向相变快、非均质性强、分布难以预测,给水平井着陆决策带来较多困难。对随钻过程中的地质和工程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对目标区块着陆阶段遇到问题的统计和归纳,总结出了着陆段随钻决策的多种模式。对于过断层... 河流相储层横向相变快、非均质性强、分布难以预测,给水平井着陆决策带来较多困难。对随钻过程中的地质和工程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对目标区块着陆阶段遇到问题的统计和归纳,总结出了着陆段随钻决策的多种模式。对于过断层着陆、气顶底水油藏着陆,以及随钻过程中遇到地层对比及储层变化问题,给予了相应分析思路和决策方向,并在工区范围内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后续水平井着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升了作业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导向 河流相储层 水平井着陆 随钻决策
下载PDF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采砂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楠 肖毅 +2 位作者 胡祥语 邓敬宏 李达宏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1-156,共6页
河道采砂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了河床结构的稳定性及演变特性。根据2007—2019年江津—涪陵河段的实测地形资料,对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采砂坑分布进行统计,并分析了重点河段的采砂坑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变动回水区2007—2019年的采砂量... 河道采砂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了河床结构的稳定性及演变特性。根据2007—2019年江津—涪陵河段的实测地形资料,对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采砂坑分布进行统计,并分析了重点河段的采砂坑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变动回水区2007—2019年的采砂量约为1.63亿m^(3),剧烈采砂活动集中于2007—2016年,主要采砂区段为江津—长寿河段,采砂位置主要分布于河道边滩。自2016年长江上游禁采措施实施以来,变动回水区采砂活动大幅减小,而三峡入库来沙的进一步减小引起库尾河段年际冲淤变化较小。在目前三峡入库来沙条件下,库尾边滩采砂坑基本无法恢复至原有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动回水区 采砂坑 河床演变 三峡水库
下载PDF
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砂体叠置模式研究及其在提高水平井储层钻遇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雨欣 李长洪 +3 位作者 沈文洁 叶庆丽 田旺东 姜全达 《录井工程》 2023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为精确分析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与隔夹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进而提高砂体水平井储层钻遇率,将研究区域内煤层、灰岩及高成熟的古土壤层等标志层作为划分沉积单元的等时面,采用等时相控技术进行对比,并应用切片对比... 为精确分析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与隔夹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进而提高砂体水平井储层钻遇率,将研究区域内煤层、灰岩及高成熟的古土壤层等标志层作为划分沉积单元的等时面,采用等时相控技术进行对比,并应用切片对比法和等高程对比法划分沉积单元。研究表明,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砂体由两期或多期单期河道砂体叠加而成,河道内部隔层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的回返程度与隔层厚度有关,厚度越大曲线回返程度越大,曲线回返程度划分为阶梯式、半幅式及基线式,进一步总结出单期河道砂体在侧向上、垂向上的叠置模式:侧向接触关系主要分为砂体孤立型、砂体对接接触型及砂体切叠接触型;垂向接触关系主要分为砂体间歇式叠加、砂体完整式叠加、砂体侵蚀削截式叠加。通过研究单期河道砂体叠置模式,深入分析单期河道砂体与隔夹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指导水平井轨迹控制,从而提高有效储层钻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沉积单元 单期砂体 叠置模式 储层钻遇率 水平井 长庆油田
下载PDF
辫状河相储集层地质模型——“泛连通体” 被引量:93
18
作者 葛云龙 逯径铁 +5 位作者 廖保方 李列 张为民 闻兰 薛培华 郭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7-79,共3页
在大量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了永定河(现代辫状河)的沉积特征:岩性粗,砂/泥比值高,具明显的正相序剖面特征;发育特征明显的落淤层;层理构造极为发育,类型却较为单调;辫状河砂体在时空上相互叠切,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复合储集体... 在大量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了永定河(现代辫状河)的沉积特征:岩性粗,砂/泥比值高,具明显的正相序剖面特征;发育特征明显的落淤层;层理构造极为发育,类型却较为单调;辫状河砂体在时空上相互叠切,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复合储集体。进而分析了辫状河相储集层的非均质特征,认为辫状河相储集层的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都很严重。在辫状河相沉积中可见到5个级次的沉积界面构造,即:一级冲刷面及二、三、四、五级沉积再作用面。提出了辫状河相储集层模式———“泛连通体”,其砂体规模大、连通网络广布,局部通而不畅乃至连而不通。中国许多油田开发的动态信息证实,这种辫状河储集层地质模式是成立的,对指导有效注水开发辫状河相储集层具有普遍意义。图4参9(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 储集层 地质模型 泛连通体 油气藏
下载PDF
应用相控正演模拟方法精细描述河流相储层——秦皇岛32-6油田北区实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梁宏伟 吴胜和 +3 位作者 穆龙新 岳大力 印森林 喻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8-984,1015,共8页
基于已有的河流相砂体发育模式,本文应用相控正演模拟法对大井距条件下秦皇岛32-6油田北区(NmⅡ-4小层)河流相砂体(的叠置关系)进行了精细描述。在此过程中,明确了河流相砂体可识别条件,建立了单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标志正演概念模型,总结... 基于已有的河流相砂体发育模式,本文应用相控正演模拟法对大井距条件下秦皇岛32-6油田北区(NmⅡ-4小层)河流相砂体(的叠置关系)进行了精细描述。在此过程中,明确了河流相砂体可识别条件,建立了单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标志正演概念模型,总结了单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标志正演响应波形特征,最终识别出单河道和单一点砂坝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区目的层段地震波主频近60Hz条件下,应用相控正演模拟法能在较大井距间时准确识别出单河道和单一点砂坝边界,提高了大井距条件下河流相砂体构型分析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正演模拟 构型分析 储层描述 点砂坝 精细解释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隔夹层成因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健 徐守余 仲维苹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88,共5页
储层隔夹层研究是揭示油藏非均质性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油田开发至高、特高含水期,储层隔夹层的类型、分布等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河流相储层隔夹层从成因上可分为沉积作用形成的隔夹层和成岩作用形成的隔夹层两... 储层隔夹层研究是揭示油藏非均质性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油田开发至高、特高含水期,储层隔夹层的类型、分布等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河流相储层隔夹层从成因上可分为沉积作用形成的隔夹层和成岩作用形成的隔夹层两大类型。沉积作用形成的隔夹层是指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粒度相对较细、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岩层或界面,河流相储层中如点砂坝侧积层、河道砂体细粒微相等。成岩作用形成的隔夹层是在成岩过程中因钙质胶结而形成的,此类隔夹层分布零星,横向预测难,其分布受到沉积微相及断层的控制。点砂坝是河流相储层的主体,点砂坝侧积层是河流相储层中一类重要的隔夹层,因此着重研究了河流相储层中点砂坝的沉积模式及构型要素,它们控制着点砂坝砂体中隔夹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储层隔夹层 成因类型 分布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