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bing into the Sino-American Cross-National Marriage Failures: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1
作者 LIU Ji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2期140-145,共6页
With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ese people’s attitude toward marriage has been undergoing great changes. Cross National marriages(CNMs) emerge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cul... With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ese people’s attitude toward marriage has been undergoing great changes. Cross National marriages(CNMs) emerge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cultural exchanges and freedom of marriage. However,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CNMs are not always successful and satisfactory as they look: the divorce rate is reported to be on the increase. The paper studies several Sino American CNM cases which ended in failure from 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on that bases it points out that it is not cultural differences but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at lead to the breakdown of the CNMs. In this paper, ethnocentrism is specially discussed as a major barrier to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developing empathy, learning about cultural adaptation are offer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NMs and the compete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 national marriages failu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ETHNOCENTRISM suggestions
下载PDF
Research on Huizhou Wood Carving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 Culture
2
作者 SUN Jingsong(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0046,China)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7期39-41,共3页
Huizhou wood carving on ancient buildings has been brilliant in the 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Huizhou wood carving like other folk arts can not generate and develop without the restriction and inf... Huizhou wood carving on ancient buildings has been brilliant in the 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Huizhou wood carving like other folk arts can not generate and develop without the restric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mother culture,among which CHENG and ZHU's Neo-Confucianism has made the most far-reaching influence that advocates feudal ethics and rites,shoulders the function of social civilizing and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to develop ethics and morals.Huizhou wood carving generates under this special regional culture.Therefore,the interpretation and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ethic culture contained in Huizhou wood carving is of cri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Huizhou wood carving.Filial piety,loyalty,great endurance,marriage harmony,male superiority and female subjugation are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ethic culture,and this field should not be avoided in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ethic education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IC culture HUIZHOU wooden CARVING Filial PIETY Loyalty Great endurance marriage harmony Male SUPERIORITY and female subjugation
下载PD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Perceived in Wedding Customs
3
作者 李嘉贤 WANG Hong-xia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4期167-168,174,共3页
The marriage customs and rites of wedding ceremony are different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of wedding ceremon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a conclusion will be made: different wedding c... The marriage customs and rites of wedding ceremony are different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of wedding ceremon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a conclusion will be made: different wedding customs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value and marriage of the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people. This paper aims at making the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people understand each other's culture and value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DDING CUSTOM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FFERENCES ATTITUDE TOWARDS value ATTITUDE TOWARDS MARR
下载PDF
新型婚育文化视角下农村彩礼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基于中西部地区H省的调查
4
作者 平欲晓 谭若愚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是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彩礼作为婚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适龄群体的婚恋生育意愿。农村“高价彩礼”问题相较城市更为突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中西部地区H省为分析样本,通... 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是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彩礼作为婚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适龄群体的婚恋生育意愿。农村“高价彩礼”问题相较城市更为突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中西部地区H省为分析样本,通过大型问卷调查来客观呈现H省现阶段农村区域不同群体的彩礼态度,并通过预期彩礼价格、实付彩礼价格、彩礼嫁妆比等多个量化指标来测量农村区域的彩礼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积极引导移风易俗,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完善婚恋公共服务,优化婚恋友好环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礼 婚姻成本 婚育文化
下载PDF
新家庭主义与当代青年婚育行为研究
5
作者 汪永涛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2,共11页
当代青年在婚育行为上越来越多元化、理性化,并且群体内部存在分化。从新家庭主义的分析框架入手,可将青年婚育行为分为四种类型:保守型婚育、自我型婚育、焦虑型婚育和逃避型婚育。现代家庭面对压缩现代性的挑战,形成新家庭主义应对策... 当代青年在婚育行为上越来越多元化、理性化,并且群体内部存在分化。从新家庭主义的分析框架入手,可将青年婚育行为分为四种类型:保守型婚育、自我型婚育、焦虑型婚育和逃避型婚育。现代家庭面对压缩现代性的挑战,形成新家庭主义应对策略。新家庭主义包括经济、伦理、情感、自我四个维度。家庭在发挥其韧性以支撑家庭高强度的发展目标时,出现高度失衡的代际关系、密集型养育方式的不堪重负,家长多重身份焦虑等困境。家庭内部风险不断积聚,逐渐显示其脆弱性,家庭越来越难以承载心灵的自由和幸福。青年由此对家庭价值和意义进行反思,对家文化进行解构,并建构一套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体系,造成新家庭主义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婚育行为 新家庭主义 家文化
下载PDF
计生协参与应对“少子老龄化”研究
6
作者 崔树义 续莹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少子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在人口发展新形势下,要成功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计划... “少子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在人口发展新形势下,要成功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计划生育协会作为人口领域最大的群团组织,在参与应对“少子老龄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群团优势、组织网络优势、人才和专业优势、工作方法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建设新型婚育文化,加强优生优育指导、积极参与托育服务,强化家庭健康指导服务、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等途径,在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协会 少子老龄化 新型婚育文化 托育服务 养老服务
下载PDF
《诗经》婚恋诗中水畔景观的成因及美学意蕴
7
作者 徐晓元 翁宇翔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诗经》婚恋诗常常发生于水边,微妙的感情在水边悄然兴起、流散、变化,在水波流转中愈加深沉复杂,伴随着对水边场景的描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水畔成为《诗经》婚恋诗中的典型景观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水文化认知是其文... 《诗经》婚恋诗常常发生于水边,微妙的感情在水边悄然兴起、流散、变化,在水波流转中愈加深沉复杂,伴随着对水边场景的描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水畔成为《诗经》婚恋诗中的典型景观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水文化认知是其文化心理的源泉,加之《诗经》独有的抒情方式,赋予其独有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畔景观 《诗经》婚恋诗 历史地理文化成因 美学意义
下载PDF
婚育文化再转变:提升生育意愿的重要思想基础
8
作者 吕静 吕红平 《晋阳学刊》 2024年第4期51-60,共10页
婚育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婚育观念是婚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对生育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婚育观念再转变是根据我国人口发展新特征和婚姻生育新形势及群众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现状提出来的一个区别于婚育... 婚育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婚育观念是婚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对生育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婚育观念再转变是根据我国人口发展新特征和婚姻生育新形势及群众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现状提出来的一个区别于婚育观念第一次转变的新概念。推进实现婚育观念再转变对于落实生育政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平缓人口负增长速度、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倡导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婚育文化,引导广大群众接受和践行适龄结婚、适龄生育、适量生育、优生优育等新型婚育观念,是激发群众婚育动力、提升生育水平的思想基础,也是推进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的基本要求。推进实现婚育文化再转变,应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以“两个结合”为指导,以新时代人口形势为背景,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积极打造新时代婚育文化再转变的社会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婚育文化 适龄婚育 适量生育
下载PDF
景宁畲族婚俗体验园空间改造提升设计研究
9
作者 季静 汪梅 《设计》 2024年第9期150-154,共5页
在现代民俗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传统历史建筑物的目的,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景宁金坵村畲族婚俗体验园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对其区位特征、基地资源及建筑现状等要素进行分... 在现代民俗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传统历史建筑物的目的,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景宁金坵村畲族婚俗体验园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对其区位特征、基地资源及建筑现状等要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条件,提出园区规划和畲族民俗馆空间设计改造方案,希望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文化遗产再利用起到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宁畲族 畲族婚俗体验园 文化空间 旧场地改造 金坵村
下载PDF
面子生产与社会剥夺:南方农村婚姻的两极困境
10
作者 张朝华 张紫薇 《江汉学术》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和城乡关系的变化,南方农村出现了早婚和“剩男”的婚姻困境。一方面,性别比例失衡导致的男多女少意味着部分男性“无婚可结”;另一方面,在家长的默许甚至撮合下,农村部分青年提早步入婚姻历程,成为稚嫩的父母...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和城乡关系的变化,南方农村出现了早婚和“剩男”的婚姻困境。一方面,性别比例失衡导致的男多女少意味着部分男性“无婚可结”;另一方面,在家长的默许甚至撮合下,农村部分青年提早步入婚姻历程,成为稚嫩的父母。把农村婚姻市场的特殊形态放到粤北村庄的整体关联中考察,在经济分化与社会分层的结构性压力下,中下层群体试图利用婚姻缔结完成阶层跨越,婚配压力的层层传导最终引发了下层弱势男性的婚姻困境。然而,乡村社会的发展变化并没有改变农村熟人社会的基本形态,面子依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评价,一方面,面子危机直接将宗族与个体荣辱相连接;另一方面,面子文化又对社区内生活的熟人群体进行行为约束,保障社区的同质性。家庭根据婚姻市场变化进行婚姻策略调整,子代婚姻的缔结并不完全为了符合家庭利益,也有确保面子再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婚姻 婚姻市场 社会剥夺 面子文化 婚姻策略 婚姻家庭
下载PDF
人口低生育背景下的社会婚育观建构
11
作者 王小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6-81,共6页
近年来我国结婚率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社会婚育观念的变迁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社会上大多数人晚婚晚育、恐婚少育或不婚不育时,个体受周围强弱关系群体婚育观念的影响,在婚育问题上会产生与其相似的态度和行为,类似态度和行为会累积叠... 近年来我国结婚率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社会婚育观念的变迁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社会上大多数人晚婚晚育、恐婚少育或不婚不育时,个体受周围强弱关系群体婚育观念的影响,在婚育问题上会产生与其相似的态度和行为,类似态度和行为会累积叠加形成示范效应,反过来进一步固化社会婚育观念。尤其是当前社会婚育观念中存在婚育成本畸高、个人本位主义、宣扬婚育风险、职场婚育歧视等不良倾向,无形中加剧了年轻人的婚育焦虑和恐惧。因此,亟需从提倡以人为本的婚育文化、构建友好型家庭文化、职场婚育文化入手,继承利用传统婚育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不断加强新型婚育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通过重塑友好型婚育观念,推进友好型婚育社会的构建,逐步破解人口低生育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育观念 低生育率 婚育文化 友好型婚育社会
下载PDF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视域下当代中国婚育观念及新型婚育文化构建
12
作者 陆杰华 孙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0-103,共14页
婚育观念对婚育行为的塑造具有基础性的导向作用。面对我国人口规模和结构显著变化带来的持续性挑战,构建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新型婚育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婚育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婚育观念对婚育行为的塑造具有基础性的导向作用。面对我国人口规模和结构显著变化带来的持续性挑战,构建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新型婚育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婚育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形塑了婚育年龄逐步推迟、离婚和同居现象增多、生育意愿和行为普遍降低、家庭关系结构多元发展等主要人口特征。究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大转型,全民尤其是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促使婚育观念发生转变,社会保障制度使家庭经济和赡养功能不断弱化,社会流动成本挤占婚育行为,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侵蚀婚育价值等综合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对此,构建新时代婚育文化应进一步完善婚育政策支持体系以增强婚育行为的积极效应,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强调婚育责任和家国价值同构,增强性别平等意识,重视家庭建设,大力弘扬家文化优良传统,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主流意识和社会规范力量,实现适度的婚育水平,最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婚育观念 新时代婚育文化 生育政策
下载PDF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伦理、自治与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冉克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73,共11页
受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近年来家庭秩序与传统家国观念频受挑战。《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的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弱者保护等原则,反映了立法者对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传统伦理与现代法理、家庭本位与个体自由、国家... 受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近年来家庭秩序与传统家国观念频受挑战。《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的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弱者保护等原则,反映了立法者对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传统伦理与现代法理、家庭本位与个体自由、国家管制与家庭自治等理念的贯彻与平衡。家庭伦理与现代法理的共治旨在追求家庭共同体的完整和睦、家庭成员在情感与利益上的互利互助,以及个人尊严、自由与幸福的自我实现之间的平衡。《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原则(第1041条第1款)以及强调家风建设等伦理道德理念,表明婚姻家庭编兼顾维护家庭团体属性与保障成员个人自由的立法思路;婚姻家庭编基本原则所包含的实质正义理念,为法官对有关身份关系协议进行形式控制与法律审查提供了价值指引,有利于妥当平衡家庭法领域个人的自治权与弱者获得实质公平保护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法 家庭伦理 家文化 《民法典》 家庭自治 弱者保护
下载PDF
家庭法构造模式的法文化反思
14
作者 徐涤宇 胡丹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101,共10页
中国民法典的颁布意味着家庭法正式进入了法典时代,而当下的家庭社会关系却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家庭法构造模式的法文化反思有助于从容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家庭法构造模式大都是对其民族所处时代文化的恰当回应,历史中三种典型的... 中国民法典的颁布意味着家庭法正式进入了法典时代,而当下的家庭社会关系却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家庭法构造模式的法文化反思有助于从容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家庭法构造模式大都是对其民族所处时代文化的恰当回应,历史中三种典型的家庭法构造模式,即中国传统的同居共财模式、法国的人法模式与德国的团体模式,分别回应了其时其地的民族文化。而在现代,由于家庭社会文化的变迁,西方家庭法构造模式正经历着从婚姻关系中心到亲子关系中心的变革。中国此次民法典家庭编对中国传统同居共财模式进行了扬弃,同时选择了德国的团体法模式。另外,民法典在成人关系上维持了传统的婚姻中心,这种选择契合了中国深厚的家文化特点;但是对亲子中心的淡化,既不符合中国的家庭文化,也难以回应现代家庭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法 构造模式 法文化反思 婚姻中心 亲子中心
下载PDF
藏彝走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俗表征——以康定鱼通地区婚丧习俗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筠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康定鱼通地区在历史上既是汉边社会也是藏边社会,其所处位置即在被费孝通称为藏彝走廊上“围棋子”式的社会文化地理单元的区域。鱼通婚丧习俗呈现汉、藏、羌等多族群文化与原生文化多元并置、共生共荣的特质。通过康定鱼通地区婚丧习... 康定鱼通地区在历史上既是汉边社会也是藏边社会,其所处位置即在被费孝通称为藏彝走廊上“围棋子”式的社会文化地理单元的区域。鱼通婚丧习俗呈现汉、藏、羌等多族群文化与原生文化多元并置、共生共荣的特质。通过康定鱼通地区婚丧习俗的田野调查,以婚丧习俗为视角,从微观层面考察鱼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族群文化与原生文化多元多次互动交融的情状,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康定鱼通 婚丧习俗 文化交融
下载PDF
恋于水,秋为期,桑为意——《氓》的婚俗文化与情感主旨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倩 胡赤兵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氓》是《诗经》中一首弃妇自述婚姻悲剧的长诗,该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是现实主义诗风一脉相承的体现。历来,《氓》以哀怨性主题为世人所熟知,然而,诗中蕴含的文化认知却常常被置于边缘地带。本文以诗中的“淇水”“秋以为期”“桑树... 《氓》是《诗经》中一首弃妇自述婚姻悲剧的长诗,该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是现实主义诗风一脉相承的体现。历来,《氓》以哀怨性主题为世人所熟知,然而,诗中蕴含的文化认知却常常被置于边缘地带。本文以诗中的“淇水”“秋以为期”“桑树意象”为切入点,探索春秋早期婚嫁习俗及文化根源,分析在农耕文明下卫女的情感寄托与隐含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氓》 婚俗文化 情感主旨
下载PDF
Attitude Toward Lobola in Remarriage Following Divorce in African Communities
17
作者 Nathaniel Phuti Kgadima Goitseone Emelda Leburu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1期89-103,共15页
Lobola is central to the process of marriage in many African communities.It is an old tradition that historically entailed a gift from the bridegroom's family to the bride's family.In some African societies,de... Lobola is central to the process of marriage in many African communities.It is an old tradition that historically entailed a gift from the bridegroom's family to the bride's family.In some African societies,determinants of lobola include a range of factors,such as the bride's educational,financial,and social status,the bride's age,number of children and whether the bride has had any history of divorce.However,attitude toward remarriage and payment of lobola to a divorced woman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skepticism.In most instances,the worth of pride price to be paid to the divorced woman's family is often devalued,decreased,deemed unacceptable,and frowned upon,while male divorcees do not face such prejudices.Overtly or covertly,the social conviction seems to be that there should not be payment of lobola in remarriage after divorce.Consequently,the decision to remarry postdivorce remain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for most Black African women due to the stigma attached to divorce.In contrast,men still enjoy the right to divorce and remarry with little or no prejudice.Using bargaining theory,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body of literature on 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 the payment of lobola following divorce in South Africa.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payment of lobola is fundamentally patriarchal and perpetuates most of the social tribulations and marginalization practices against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bola DIVORCE marriage REmarriage culture
原文传递
《诗经》中“鱼”的男女婚爱之意
18
作者 杨熹 王荣林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以鱼来隐喻人们对男女婚爱的追求是《诗经》隐语体系中的重要模式之一。文章根据不同的人类活动对“婚爱之鱼”的呈现形式做出划分,探析“婚爱之鱼”隐语内涵所存在的指向性差异。“食鱼”的隐语更偏向于男女求爱,“捕鱼”则更传达出周... 以鱼来隐喻人们对男女婚爱的追求是《诗经》隐语体系中的重要模式之一。文章根据不同的人类活动对“婚爱之鱼”的呈现形式做出划分,探析“婚爱之鱼”隐语内涵所存在的指向性差异。“食鱼”的隐语更偏向于男女求爱,“捕鱼”则更传达出周人对婚姻规范的尊崇。“鱼”之隐语的形成与我国先秦时期的生殖崇拜文化、图腾生育信仰和以饮食喻男女的思维传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隐语 鱼意象 鱼文化 爱情婚姻
下载PDF
“畏婚恐育”问题的生成与治理研究
19
作者 陶江南 仝树旭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人口问题关系民族长远发展,社会稳定亦需人力资源保有健康状态。当前,我国适龄人口结婚意愿持续降低,“畏婚”问题明显,长期的低生育引致人口负增长,“恐育”问题潜在。“畏婚恐育”是外部政策环境约束与内在主体婚育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问题关系民族长远发展,社会稳定亦需人力资源保有健康状态。当前,我国适龄人口结婚意愿持续降低,“畏婚”问题明显,长期的低生育引致人口负增长,“恐育”问题潜在。“畏婚恐育”是外部政策环境约束与内在主体婚育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易使适龄人口在婚育选择时陷入伦理困境,同时也可能引致社会风险。可以从政策上贯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持续完善婚姻配套支持,法制上继续跟进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文化上从个体、家庭、社会层面着手多方位推进新型婚育文化建设,通过政策赋能、法制跟进和文化引导消除适龄人口对婚育的恐惧,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问题 婚育政策 法制建设 婚育文化 畏婚恐育
下载PDF
社会转型背景下凉山彝族传统婚姻文化变迁研究
20
作者 何文海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9-43,共5页
综合观念、制度、礼仪、行为等方面视凉山彝族婚姻文化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其置于凉山彝族社会转型的特定背景进行观照。基于现有婚姻文化研究成果,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脉络与变迁内容,分析变迁中出现的积... 综合观念、制度、礼仪、行为等方面视凉山彝族婚姻文化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其置于凉山彝族社会转型的特定背景进行观照。基于现有婚姻文化研究成果,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脉络与变迁内容,分析变迁中出现的积极趋势与负面问题,形成对凉山彝族传统婚姻文化及其变迁的整体性认识,为凉山涉及婚姻文化的移风易俗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凉山彝族 婚姻文化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