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Trend of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Serotypes in Cattle and Buffaloes, Pakistan 被引量:2
1
作者 Muhammad Abubakar Muhammad Javed Arshed +1 位作者 Qurban Ali Manzoor Hussain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20-323,共4页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s the frequency of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virus serotypes (O, A and Asia-l) in major regions (all provinces) of Pakistan using Indirect Sandwich ELISA. Also, spatial distribution ...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s the frequency of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virus serotypes (O, A and Asia-l) in major regions (all provinces) of Pakistan using Indirect Sandwich ELISA. Also,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FMD serotypes and their comparison is discussed. A total of 590 samples (Epithelial tissue) have been analyzed during a period of five years (2005-2009). Out of 590 samples, 180 were found positive, giving an overall confirmation of FMDV about 33.2 %. Of the prevalent serotypes, FMDV 'O' serotype caused most outbreaks (20.7 %), followed by serotype A (6.6 %) and serotype Asia-1 (4.6 %) while there was no positive case of type 'C'. The study clearly showed that the disease was more frequent in the agro-climatic zones than in hilly areas. Based on the data of 590 samples (〉50 outbreak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FMDV in cattle and buffaloes in Pakistan was 33.2 %, while in cattle alone, it was 37.1%, higher than in buffalo (28.7 %). There were eight cases of mixed serotypes infection,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endemic state of disease. Another significant feature was the change over time. In phase-I (2005-2007), there was an overall prevalence of 29.4 %, while the occurrence of the serotype O, A and Asia-1 was 20.4 %, 2.9 % and 4.7 %, respectively. During phase-II (2008-2009), the overall prevalence was 59.21%, while those of serotype O, A and Asia-1 were 22.4 %, 31.6 % and 4.0 %, respectively. This clearly indicated a shift from serotype O to A, which may help to explain the occurrence of more severe outbreaks, despite vacc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Serotype shift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Virus Indirect Sandwich ELISA SEROTYPES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O型全自动磁微粒CLIA抗体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包艳芳 蒋韬 +8 位作者 何莉 吕律 李涛善 李昕 孙燕燕 杨光 魏婷 潘晓乐 林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19,共10页
【背景】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烈性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预防临床口蹄疫的有效措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则是评估疫苗免疫效果、制定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是免疫工作和疫情防控必不可少的... 【背景】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烈性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预防临床口蹄疫的有效措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则是评估疫苗免疫效果、制定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是免疫工作和疫情防控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高效、快速、全自动的抗体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磁微粒(micromagnetic particles,MPs)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建立一种新型、全自动、可定量的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检测方法,为口蹄疫免疫监测和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使用纳米材料磁微粒为固相载体和分离载体包被捕获抗体,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标记检测抗体,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磁微粒CLIA检测方法(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MP-CLIA)。本方法首先加入磁微粒-兔抗偶联物(magnetic particle-polyclonal antibodies,MPs-p Abs)、待测样本、口蹄疫病毒O型抗原,37℃孵育;再加入适量酶标抗体(ALP-p Abs),37℃孵育;最后加入化学发光底物AMPPD,检测相对发光强度(relative light unit,RLU)。研究通过检测标准品拟合标准曲线,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检测方法的判定标准;利用质控样本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检测田间样本,并和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比对,验证临床检测效果。【结果】优化后最佳反应条件为磁微粒浓度0.25 mg·m L^(-1)、口蹄疫病毒O型抗原1﹕1000稀释、酶标抗体1﹕2000稀释、加样量20μL。整个检测过程均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完成,反应时间20 min,在抗体含量0—1280 U(效价0—1﹕2048)范围内标准曲线R2>0.99,可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敏感性为94.66%;特异性为97.10%,检测口蹄疫A型、Asia I型血清型特异性为97.14%,与塞内卡病毒(SV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牛流行热病毒(BE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羊痘病毒(QRF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抗体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重复检测变异系数CV值<10%;田间样本检测结果与LPB-ELISA符合率为94.69%,定量结果相关系数R2为0.8473,P<0.0001,相关性显著。【结论】建立的MP-CLIA方法耗时短、操作简便,配套国产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可进行全自动化检测,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定量检测方法,本方法对应的试剂盒已经完成中试生产和临床检测试验,在全国不同区域试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口蹄疫 磁微粒 全自动化
下载PDF
上海市松江区猪口蹄疫病毒3ABC抗体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金一春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7-8,12,共3页
为摸清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2年猪口蹄疫感染情况,采集有代表性的规模场和专业户的猪血清样品共1 50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猪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样品32份,阳性率2.13%。规模场、专业户阳性率... 为摸清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2年猪口蹄疫感染情况,采集有代表性的规模场和专业户的猪血清样品共1 50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猪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样品32份,阳性率2.13%。规模场、专业户阳性率分别为1.16%、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非结构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三种口蹄疫病毒O型、A型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比较分析
4
作者 林雅书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10-12,1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口蹄疫病毒O型、A型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性能差异,为基层兽医实验室选择合适的试剂盒提供参考。方法:采集174份已免疫的猪、羊血清样品,选用3个不同厂家的口蹄疫病毒O型、A型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比较各... 目的:比较不同的口蹄疫病毒O型、A型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性能差异,为基层兽医实验室选择合适的试剂盒提供参考。方法:采集174份已免疫的猪、羊血清样品,选用3个不同厂家的口蹄疫病毒O型、A型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比较各试剂盒的抗体阳性率、符合率和便捷性。结果:3种试剂盒的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均在90%以上,符合率为89.66%;3种试剂盒的口蹄疫病毒A型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6.90%95.98%,差别较大,符合率仅52.87%。结论:3种口蹄疫病毒O型、A型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试剂盒均适用于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的定性测定,不全适用于口蹄疫病毒A型抗体的定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ELISA 抗体检测 试剂盒
下载PDF
2021—2023年贵州省凯里市牛羊重要疫病免疫效果调查分析
5
作者 李心琼 袁晓娟 《中国乳业》 2024年第7期78-82,共5页
[目的]为做好牛羊疫病防控专项工作,科学评估牛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效果。[方法]用ELISA方法对2021—2023年采集的凯里市牛羊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2021—2023年,规模场牛群O型口蹄疫免疫平均抗体合格率87.69%~89.31%,... [目的]为做好牛羊疫病防控专项工作,科学评估牛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效果。[方法]用ELISA方法对2021—2023年采集的凯里市牛羊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2021—2023年,规模场牛群O型口蹄疫免疫平均抗体合格率87.69%~89.31%,散养户牛群平均合格率65.91%~67.20%。规模场牛群A型口蹄疫免疫平均抗体合格率71.15%~72.07%,散养户牛群平均合格率55.91%~57.60%。规模场羊群O型口蹄疫免疫平均抗体合格率82.94%~85.56%,散养户平均合格率70.53%~72.27%。羊A型口蹄疫免疫平均抗体合格率65.88%~67.22%,散养户平均合格率53.68%~55.91%。规模场羊群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80.00%~81.11%,散养羊群平均抗体合格率71.05%~73.18%。[结论]贵州省凯里市牛羊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较好,牛羊A型口蹄疫免疫效果相对较差,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很好,但牛羊O/A型口蹄疫免疫效果散养户比规模场差,规模场羊群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比散养户高。需加强规模场、散养户牛羊A型口蹄疫免疫和检测,同时加强散养户羊群小反刍兽疫免疫与效果评估,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里市 口蹄疫 小反刍兽疫 免疫
下载PDF
ELISA用于口蹄疫病毒146S抗原快速定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乐 苗海生 +3 位作者 信爱国 廖德芳 胡骑 李华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4-317,共4页
口蹄疫病毒的146S抗原是口蹄疫的主要免疫性抗原,对该抗原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对口蹄疫疫苗质量监测、新型疫苗开发和抗原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快速敏感的特性建立了定量146S抗原的检测方法,证明抗原含量和OD值... 口蹄疫病毒的146S抗原是口蹄疫的主要免疫性抗原,对该抗原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对口蹄疫疫苗质量监测、新型疫苗开发和抗原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快速敏感的特性建立了定量146S抗原的检测方法,证明抗原含量和OD值表示的ELISA结果有对数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实验建立了计算机自动计算程序,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快速计算出抗原含量,ELISA进行146S抗原定量的方法使用方便,结果准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ELISA 146S抗原 抗原定量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0
7
作者 秦智锋 曾少灵 +7 位作者 阮周曦 陈兵 曹琛福 花群义 吕建强 叶奕优 范万红 毕英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5-378,共4页
为了建立检测口蹄疫的快速实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本研究借助新兴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体外等温扩增检测方法。设计了6条针对FMDV3D基因的8个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从核酸抽提到检... 为了建立检测口蹄疫的快速实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本研究借助新兴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体外等温扩增检测方法。设计了6条针对FMDV3D基因的8个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从核酸抽提到检测仅需要75min的快速检测技术。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与实时荧光RT-PCR灵敏度相当;且具有特异性,对其他水泡性疾病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而且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常规水浴锅在63.5℃即可进行,肉眼可直接观察检测结果。该方法是适合基层和现场检测而无需送至中心实验室的快速灵敏实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下载PDF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临床评价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吕建亮 张永光 +7 位作者 杨汉春 童光志 姜平 何启盖 张桂红 张改平 钟土木 赖守勋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9-56,62,共9页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和可以借助空气传播的动物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免疫接种是免疫控制政策的核心、亦是我国预防和控制猪口蹄疫最现实和有效的策略。...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和可以借助空气传播的动物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免疫接种是免疫控制政策的核心、亦是我国预防和控制猪口蹄疫最现实和有效的策略。本文概述了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临床评价技术,总结了近年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应用该技术的工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疫苗 免疫效果 临床评价
下载PDF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学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60
9
作者 杨秀惠 何家鑫 +3 位作者 严延生 何爱华 沈晓娜 陈前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明确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体并对其进行遗传性分析。方法收集部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以及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 目的明确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体并对其进行遗传性分析。方法收集部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以及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一步针对病原体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树图构建分析。结果应用RT-PCR及序列分析方法,从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直接扩增基因快速诊断为CAV16;8例病例中3例病毒分离阳性,应用RIVM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均无法定型,而应用CAV16特异性引物RT-PCR诊断均为阳性,35例密切接触者标本中10例病毒分离阳性,6例(60%)为CAV16,同时EV71诊断均为阴性;用病例的分离株病毒对5个病例双份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检测,其中3例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呈4倍及以上增长;CAV16的本研究分离株和来源于GenBank中参考株.基于衣壳蛋白VP1基因同时进行遗传性分析,显示本研究分离株间同源性达99.7%~99.9%,具有直接的流行病学联系,在遗传树图中位于C基因型下相对独立的一分支,与同属于C基因型其它参考株核苷酸差异性达4.1%~5.1%。结论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传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既可快速又能准确鉴定引起本次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为CAV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6型 手足口病 病原诊断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房山区23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2
10
作者 项娜 于海柱 +2 位作者 崔兰梅 李丽丽 邓雅丽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7-818,共2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2007年发生的233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33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33例病例均有疱疹发生,疱疹主要发生在手、口腔和脚。...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2007年发生的233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33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33例病例均有疱疹发生,疱疹主要发生在手、口腔和脚。发热61例,散居儿童发热率高于学生,学生发热率高于托幼儿童,有口腔溃疡的儿童发热率明显高于无口腔溃疡的儿童,1周内有与手足口病人接触史的儿童发热率高于无接触史的儿童,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发热率高于没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儿童
下载PDF
MS2介导的口蹄疫类病毒颗粒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艳美 张国广 +2 位作者 汪卫 范红军 陈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研究表明,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1蛋白含有关键的抗原决定簇.根据O/HL-JOC12/03猪源FMDV毒株VP1上第141~160位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重叠延伸PCR(SOE PCR)技术将该序列插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研究表明,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1蛋白含有关键的抗原决定簇.根据O/HL-JOC12/03猪源FMDV毒株VP1上第141~160位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重叠延伸PCR(SOE PCR)技术将该序列插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噬菌体MS2外壳蛋白基因的特定位点.然后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28a-CP-VP1,转化BL21(DE3),ITPG诱导表达得到融合表达的CP-VP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CP-VP1成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状.间接ELISA实验证实该蛋白能够特异地结合豚鼠抗O型FM-DV的阳性血清,30μg的CP-VP1的VLPs蛋白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其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抗体.故该口蹄疫病毒抗原决定簇展示在噬菌体MS2上表面的VLPs蛋白具有开发成口蹄疫疫苗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MS2噬菌体 抗原决定簇 类病毒颗粒
下载PDF
口蹄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文钏 孔繁德 +4 位作者 林祥梅 徐淑菲 吴德峰 韩雪清 吴绍强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71-177,共7页
从生物学试验、血清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方面概述了目前口蹄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其中生物学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胶体金... 从生物学试验、血清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方面概述了目前口蹄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其中生物学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探针、核酸序列分析和等电聚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生物学试验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合并神经损害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宋春兰 郭燕军 +4 位作者 成怡冰 金志鹏 陈丹 顾雪 李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合并神经损害的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和早期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8例合并神经损害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存活的42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58例患儿中,脑干脑炎42例(... 目的:分析合并神经损害的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和早期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8例合并神经损害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存活的42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58例患儿中,脑干脑炎42例(72.4%);急性弛缓性麻痹13例(22.4%),其中脑脊髓炎8例,类脊髓灰质炎综合征5例;脑炎3例(5.2%)。随访到的42例患儿中,康复30例,有后遗症12例(28.6%);肺出血、腱反射减弱和肌力0级是影响神经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神经系统损害以脑干脑炎和急性弛缓性麻痹为主,其后遗症的发生率高;合并肺出血、腱反射减弱和肌力0级的患儿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神经损害 预后
下载PDF
144例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1
14
作者 田健美 李健琴 +1 位作者 孔小行 周玉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6-1158,共3页
目的探讨轻症和重、危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改变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44例HFMD患儿分为轻症和重、危重症2组,于入院2 h内行血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检测,同期取10例择期手术儿童做正常对照,比较各组患儿... 目的探讨轻症和重、危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改变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44例HFMD患儿分为轻症和重、危重症2组,于入院2 h内行血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检测,同期取10例择期手术儿童做正常对照,比较各组患儿体液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结果轻症组和重、危重症组HFMD患儿体液免疫异常,两组HFMD患儿体液免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和重、危重症组HFMD患儿细胞免疫均存在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D患儿有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变化,与临床轻症和重、危重症经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儿童
下载PDF
3种疫苗单独和联合免疫对猪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窦鹏勋 葛建强 +8 位作者 张勇 杨增歧 韩斌 贾燕青 冯磊 南风 白永平 张红梅 雷祥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259-15261,共3页
[目的]寻求有效结合注射的新型免疫程序,以有效控制猪瘟(CSF)、猪口蹄疫(FMD)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在陕西省横山和米脂两县将140头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头,采用CSF活疫苗(脾淋源)、FMD灭活疫苗(0型Ⅱ)、P... [目的]寻求有效结合注射的新型免疫程序,以有效控制猪瘟(CSF)、猪口蹄疫(FMD)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在陕西省横山和米脂两县将140头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头,采用CSF活疫苗(脾淋源)、FMD灭活疫苗(0型Ⅱ)、PRRS灭活疫苗(NVDC-JXA1株)分别进行单独、2种及3种同时分点免疫注射试验,用正向间接血凝和ELISA法检测猪抗体水平。[结果]①3种疫苗都可以刺激猪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且抗体在21、28和35 d呈规律性增长。②CSF疫苗与FMD、PRRS疫苗分开和三者同时使用时,虽然FMD、PRRS疫苗推迟CSF抗体的上升时间,但是对CSF的免疫效果产生的影响不明显。③PRRS与FMD疫苗同时注射后,所产生抗体效价在21、28和35 d均比单独注射PRRS疫苗阳性率高,说明FMD疫苗可对PRRS疫苗注射后有效抗体的产生达到积极协同作用,促进PRRS有效免疫抗体的产生,同时免疫CSF疫苗和PRRS疫苗的抗体水平低于单独注射PRRS疫苗,说明共同免疫CSF和PRRS疫苗时,2种疫苗会相互影响,使免疫效果不如单独免疫。④FMD和PRRS疫苗同时注射后,FMD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OD值)最高,且一直呈上升趋势,优于FMD疫苗单独注射所产生的抗体水平,说明FMD和PRRS疫苗同时注射,更能促进FMD抗体的产生。[结论]3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和单注CSF产生抗体后再同时分点注射FMD和PRRS都是较好的防疫体系,具体应根据养殖规模及地域选择合适的防疫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活疫苗 猪○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 抗体
下载PDF
口蹄疫及检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耀忠 张杰 +3 位作者 马丽娜 陈豪泰 马艳平 刘永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10,共5页
口蹄疫包括七个主要的血清型,被国际兽疫局(OIE)定为一类传染病,中国农业部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因为近年频繁爆发,严重威胁到畜禽生产和人类自身生存安全,同时由于亚型多、抗原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等原因,其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口蹄疫包括七个主要的血清型,被国际兽疫局(OIE)定为一类传染病,中国农业部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因为近年频繁爆发,严重威胁到畜禽生产和人类自身生存安全,同时由于亚型多、抗原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等原因,其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口蹄疫的感染机制和各种诊断与防制措施进行概述,从而阐述目前口蹄疫的诊断技术进展状况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和DNA疫苗免疫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敏 金宁一 +6 位作者 秦晓冰 金扩世 刘棋 田明尧 郭建顺 徐敬龙 李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将本课题组构建的共表达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以及蛋白酶3C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vUTAL3CP1以及共表达P1-2A和猪白介素18基因的重组DNA疫苗(pVIRIL18P1),分别以单独及混合的共3种方式接种牛,然后通过间接ELISA、中和试验和... 将本课题组构建的共表达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以及蛋白酶3C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vUTAL3CP1以及共表达P1-2A和猪白介素18基因的重组DNA疫苗(pVIRIL18P1),分别以单独及混合的共3种方式接种牛,然后通过间接ELISA、中和试验和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评价其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表明这2种基因工程疫苗均能诱导牛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其中重组鸡痘病毒vUTAL3CP1免疫组以及联合免疫组(vUTAL3CP1/pVIRIL18P1,pVIRIL18P1/vUTAL3CP1)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分别达到1∶64、1∶64和1∶54,已接近于常规灭活疫苗水平(1∶90),而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则比后者高得多(P<0.01)。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免疫攻毒试验,并最终筛选出最佳疫苗和免疫程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重组鸡痘病毒 DNA疫苗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下载PDF
手足口病方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朕 李琦 +3 位作者 蔡钢 杨百京 甘霞 林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53-2154,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方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80例手足口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阿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手足口病方(糖浆剂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方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80例手足口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阿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手足口病方(糖浆剂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后免疫球蛋白Ig G、Ig 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g 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 G、Ig M低于对照组,Ig 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方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可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西医结合 阿昔洛韦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口蹄疫病毒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彩珠 卢永干 +6 位作者 邱孝高 赵启祖 谢庆阁 张维德 员美蓉 杨福荣 张强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2-278,共7页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检测动物(猪、牛、羊)组织(肌肉、淋巴结、脊髓、扁桃体和蹄冠皮)和牛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中的口蹄疫(FMD)病毒核酸(RNA)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引物对是人工合成的两条...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检测动物(猪、牛、羊)组织(肌肉、淋巴结、脊髓、扁桃体和蹄冠皮)和牛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中的口蹄疫(FMD)病毒核酸(RNA)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引物对是人工合成的两条20mer寡核苷酸片段,它们的序列相应于FMD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后2/3区段,在4个血清型之间基本一致(保守)。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试验结果表明,RT-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属该4个血清型的各个毒株都获得了预计长度的DNA片段;而相关的小RNA病毒科的猪水泡病(SVD)和柯赛奇B5(Cox.B5)病毒(特异性对照),及未感染的细胞培养物和动物组织(空白对照)都是阴性。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该RT-PCR的检测灵敏度提高6-12倍,最高可检测20TCID50(细胞毒)或0.16~0.32LD50(组织毒)的病毒量,二次扩增还可提高检测灵敏度100倍。因为直接利用组织样品,检测试验快速简便,可在24小时内获得结果。应用该方法已检测了232份组织样品和58份O-P液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fmdV RNA萃取 动物组织 O-P液
下载PDF
口蹄疫自然感染动物与免疫动物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轶梅 卢曾军 +1 位作者 刘在新 谢庆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22-24,共3页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能引起巨大经济损失。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 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除发达国家外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采用注射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因此如何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是口蹄疫防制中迫切需要解决...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能引起巨大经济损失。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 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除发达国家外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采用注射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因此如何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是口蹄疫防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口蹄疫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可以将绝大部分的非结构蛋白除去 ,因而灭活疫苗免疫动物只能产生结构蛋白抗体 ,而感染动物能产生结构蛋白抗体 ,也能产生非结构蛋白抗体 ,因此 ,检测非结构蛋白抗体为鉴别口蹄疫感染动物与免疫动物提供了美好前景。文章从鉴别诊断的原理 ,非结构蛋白的免疫特性 ,鉴别诊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应用非结构蛋白作为鉴别诊断抗原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自然感染动物 免疫动物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