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transient and stable expression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capsid proteins in mammalian cells 被引量:2
1
作者 Ana Clara Mignaqui Vanesa Ruiz Andrés Wigdorovitz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3年第12期1024-1029,共6页
Foot-and-mouth disease is a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that produces severe economic losses in the livestock industry. This disease is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use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However, the use of recombin... Foot-and-mouth disease is a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that produces severe economic losses in the livestock industry. This disease is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use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However, the use of recombinant empty capsids as a subunit vaccine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because it avoids the use of virus in the vaccine production. A plasmid containing the capsid precursor P12A and protease 3C sequences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was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compare transient and stable expression in mammalian cells. When BHK-21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the recombinant vector, protease 3C cleaved the capsid precursor P12A into the structural proteins VP0, VP1 and VP3. A sucrose gradi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uctural proteins assembled into different subviral particles. Attempts to generate a stable cell line only allowed isolating low-level-expressing clones, probably due to the effect of protease 3C on the cells. Moreover,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yield achieved in transient expression assay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one achieved in stable expression assays.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mmalian cells are a good strategy to produce recombinant FMDV subviral particles. However, the alternative approach of transient gene expression in scalable systems should be used instead of the standard method that involves the generation of a stable cell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TY CAPSIDS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MAMMALIAN cells Stable Expression TRANSIENT Ex-pression
下载PDF
Autologous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mbedded in Platelet-Rich Fibrin in Diabetic Foot Ulcers 被引量:1
2
作者 Charbel Khalil Diana Chaker +7 位作者 Rawad Salameh Yvonne-Elise Germanos Elie El Kayem Fady Nader Jessica Habbouche Rodrigue Chemaly Albert Azar Ahmad Ibrahim 《Open Journal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21年第2期19-30,共12页
<b>Context and Aim:</b>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nd platelet-rich fibrin (PRF) have emerged as ideal candidates for advanced therapies of various therapeutically-challenging diseases;however, their r... <b>Context and Aim:</b>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nd platelet-rich fibrin (PRF) have emerged as ideal candidates for advanced therapies of various therapeutically-challenging diseases;however, their regenerative potential in diabetic foot ulcers (DFU) has not been well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in mitigating chronic ulce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ic foot through a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autologous adipose-derived MSCs embedded in PRF with pure PRF injections. <b>Materials and Methods:</b>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10 patients with an open DFU wound selected over a period of 1 year starting from April 2019. Patients were either injected with PRF alone (Group A) or injected with MSCs derived from adipose tissue (ADMSC) embedded in (PRF (Group B). <b>Results:</b> Patients in Group B had a better healing index when compared to Group A. <b>Conclusion:</b> Use of ADMSC embedded in PRF showed promising results to treat D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foot Ulcer DIABETE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ipose Tissue Platelet Rich Fibrin
下载PDF
An Insight on Small Molecule Induced Foot-Print Free Naive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Livestock
3
作者 Mengmei Li Lanyu Li +4 位作者 Jun Zhang Vinod Verma Qingyou Liu Deshun Shi Ben Huang 《Stem Cell Discovery》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Bona fide embryonic stem cell (ESC) lines from livestock species have been challenging to derive and maintain, contrasting mouse and human ESCs. However,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 generated by reprogrammin... Bona fide embryonic stem cell (ESC) lines from livestock species have been challenging to derive and maintain, contrasting mouse and human ESCs. However,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 generated by reprogramming somatic cells tender an option, as they display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ESC. The comprehension that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 could be created with in no time also holds the potential of allowing pluripotent cells to be derived from animal models vital in biomedical research. Endeavors to produce bona fide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SC) from livestock have been going on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But, attempts to derive bona fide livestock iPS cells have met with limited success. Recently it’s been reported that small molecules can augment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 and may be used to substitute few or all transcription factors used for reprogramming. It is assumed that the reprogramming factors are conserved among species, and this small molecule reprogramming approach will probably apply to livestock species as well. So this review will focus mainly on the accomplishments of small molecules on accelerating cell reprogramming and obtaining naive pluripotency, and raise a new insight on, exogenous genes free, livestock naive iPSC generation with a new bullet, small molec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MOLECULE foot-Print Free NAIVE PLURIPOTENT Stem cell LIVESTOCK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糖尿病足进程
4
作者 宋庆宏 吴楠 +5 位作者 史燕 崔洪雨 刘飞 刘汉冲 周宁 姚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396-5402,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血管因素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在糖尿病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方法:①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关键基因。收集糖尿病足患者以及无糖尿病健康人的皮肤... 背景:研究表明,血管因素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在糖尿病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方法:①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关键基因。收集糖尿病足患者以及无糖尿病健康人的皮肤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qRT-PCR实验,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表达情况。②培养人永生化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和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2种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外源性补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组,通过划痕实验以及CCK-8实验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通过Ki67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生信分析发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基因的下调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足形成的关键基因。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皮肤相比,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在糖尿病足皮肤内弱表达,且其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③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组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组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度值在24,48 h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01);提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可增强高糖处理的成纤维细胞迁移及增殖能力。④Ki67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组内皮细胞Ki67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组内皮细胞的吸光度值在24,48 h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5)以上结果均提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可增强高糖处理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足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对1型糖尿病小鼠足溃疡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5
作者 王晓娟 曹海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足溃疡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健康雄性SPF级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和贝复济组,每组6只。3组小鼠均制备T1DM足溃疡模型。制备成功后,己酮可可碱组小鼠...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足溃疡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健康雄性SPF级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和贝复济组,每组6只。3组小鼠均制备T1DM足溃疡模型。制备成功后,己酮可可碱组小鼠腹腔注射己酮可可碱连续14 d,贝复济组小鼠外喷贝复济连续14 d,模型组小鼠外用50%乙醇溶液连续14 d。取各组小鼠,在制备T1DM足溃疡模型当天和药物干预14 d时分别拍摄足溃疡创面处照片,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各组小鼠,用血糖仪与医用血糖试纸检测尾静脉血FPG。取各组小鼠足溃疡处皮损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测算皮损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数量(以MPO阳性细胞数表示),采用免疫组化法测算皮损组织中NETs形成标志物Cit-H3阳性细胞占比,采用免疫荧光法评估皮损组织中NETs释放情况(以MPO+NE双阳性细胞数表示),采用ELISA法检测皮损组织中NETs相关标志物MPO、NE、LL37,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皮损组织中RO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组织中p38 MAPK、p-p38 MAPK、ERK1/2、p-ERK1/2蛋白。结果己酮可可碱组和贝复济组小鼠,足溃疡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FPG水平、皮损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和贝复济组小鼠皮损组织中Cit-H3阳性细胞占比、MPO+NE双阳性细胞数、ROS荧光强度和皮损组织中MPO、NE、LL37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且己酮可可碱组低于贝复济组(P均<0.05)。己酮可可碱组皮损组织中p38 MAPK、p-p38 MAPK、ERK1/2、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贝复济组皮损组织中p-p38 MAPK、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己酮可可碱组皮损组织中p-p38 MAPK、ERK1/2、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贝复济组(P均<0.05)。结论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可显著改善T1DM小鼠的足溃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FPG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数、抑制NETs形成和释放、抑制ROS生成、激活p38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1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溃疡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p38 MAPK/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Th1/Th2细胞因子及病情进展关系研究
6
作者 吴希国 刘秀珍 +1 位作者 李明红 刘磊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及病情进展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5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 目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及病情进展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5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组(n=95)、重型组(n=40),对比两组血清25-(OH)D、Th1/Th2细胞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IL-6]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血清25-(OH)D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重型组更低,血清IL-2、TNF-α、IL-6水平比较,重型组更高(P<0.05);血清25-(OH)D与IL-2/TNF-α/IL-6水平负相关(r=-0.344、-0.344、-0.424,P均<0.05);重型组血清25-(OH)D、体液免疫IgG水平及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比例低于普通型组,手足口病病史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比例高于普通型组(P<0.05);血清25-(OH)D为患儿病情进展的保护因素(P<0.05),手足口病史、CRP升高为患儿病情进展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与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IL-2、TNF-α、IL-6水平均呈负相关,且血清25-(OH)D是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的保护因素,应重视对患儿血清25-(OH)D水平的动态追踪并合理补充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新型 手足口病 辅助性T细胞 25-羟基维生素D 病情进展 相关性
下载PDF
Tollip敲除猪肾细胞系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家丽 杨帆 +5 位作者 邵文华 黄梦瑶 曹伟军 蒲秀瑛 张伟 郑海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0-1818,共9页
旨在探究Toll作用蛋白(toll-interacting protein, Tollip)对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增殖的影响,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Tollip基因缺失的猪肾细胞系(porcine kidney cell line, PK-15),并通过PCR测序... 旨在探究Toll作用蛋白(toll-interacting protein, Tollip)对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增殖的影响,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Tollip基因缺失的猪肾细胞系(porcine kidney cell line, PK-15),并通过PCR测序和Western blot确认敲除效果,然后利用CCK-8试剂盒测定Tollip缺失后细胞活力变化,确认敲除细胞与野生细胞无显著差异,用FMDV感染敲除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和病毒滴度测定等方法测定病毒在敲除细胞系中复制情况。结果显示:感染FMDV后,敲除细胞与野生细胞相比,显著促进了病毒的复制。综上,在PK-15细胞上,成功构建Tollip缺失细胞系,且试验表明Tollip的缺失有助于FMDV的复制。研究结果为后续Tollip功能研究及抗病毒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Tollip基因 细胞系 口蹄疫病毒
下载PDF
基于信号通路的中药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研究概述
8
作者 马云娜 雷根平 +3 位作者 刘丽 王婷 董盛 罗星羽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34-742,共9页
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存在许多争议。近年来,中药治疗膜性肾病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注意,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可以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足细胞凋亡、诱导足细胞自噬,其主要通过调控... 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存在许多争议。近年来,中药治疗膜性肾病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注意,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可以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足细胞凋亡、诱导足细胞自噬,其主要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蛋白(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protein,TGF-β1/Smad)、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4,NOX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1,Nrf2/HO-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胞浆型磷脂酶A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cytoplasmic phospholipase A2 ERK/cPLA2)、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protein of rapamycin,mTOR)、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与足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来实现。本文通过总结中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研究,旨在为后续实验研究开拓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中药 信号通路 足细胞 免疫反应 机制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再生医学对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彭艳 戴雯婷 +5 位作者 聂君毅 谢汶芹 曹硕(综述) 侯秀英 李勤雨 袁佩雯(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78-182,共5页
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是糖尿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加重社会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DFUs由内外多重因素导致,包括糖代谢紊乱所致皮肤微环境变化... 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是糖尿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加重社会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DFUs由内外多重因素导致,包括糖代谢紊乱所致皮肤微环境变化、感染、创伤等,往往难以治愈,消耗高昂的医疗资源。因此,找到更有效的疗法非常重要。目前,糖尿病足创面的常规治疗已渐渐被再生医学疗法如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外泌体和功能性RNAs等取代。本文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糖尿病足难愈创面的再生医学修复方式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外泌体 核糖核酸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外泌体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疗效观察
10
作者 王国燕 李勤雨 +7 位作者 贾玉萍 桑宇超 傅松涛 彭艳 聂君毅 谢汶芹 曹硕 侯秀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究自体PBSCs联合SC-Exos对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患足随机分为对照组、SC-Exos外敷组(治疗组A)、PBSCs注射组(治疗组B)、PBSCs联合SC-Exos组(治疗组C)各15足,在常规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究自体PBSCs联合SC-Exos对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患足随机分为对照组、SC-Exos外敷组(治疗组A)、PBSCs注射组(治疗组B)、PBSCs联合SC-Exos组(治疗组C)各15足,在常规治疗(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予以SC-Exos外敷或/和PBSCs创面周边注射,2周后第2次给药,并于第1次给药后第4、8和12周观察患者溃疡创面面积变化,肉芽形态评分,患足疼痛、冷感和跛行症状评分,足背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血管内径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足溃疡创面面积变化,肉芽形态评分,患足疼痛、冷感和跛行症状评分,足背动脉PSV和血管内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各指标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A与治疗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C各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治疗12周后,对照组、治疗组A、治疗组B三组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PBSCs、SC-Exos和两者联合治疗均能促进DFU创面愈合,改善患足症状和血液循环,PBSCs和SC-Exos联合应用的疗效比单一应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外泌体 糖尿病足溃疡 治疗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外泌体中miRNA-222-3p对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11
作者 王永琪 季华 +3 位作者 唐颖 巫婷婷 揭茹艳 陈明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了解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PCs-Exo)中的miRNA-222-3p对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染色法对C57BL/6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进行鉴定。对从EPCs培养基中分离出的EPCs-Exo进行鉴定以及miRNA高通量测序。建立糖尿... 目的了解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PCs-Exo)中的miRNA-222-3p对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染色法对C57BL/6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进行鉴定。对从EPCs培养基中分离出的EPCs-Exo进行鉴定以及miRNA高通量测序。建立糖尿病小鼠皮肤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PBS组、EPCs-Exo组、空白组、agomiR-222-3p组、antagomiR-222-3p组。根据不同分组,连续处理14 d,观察创面愈合率,免疫荧光方法了解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活性氧(R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EPCs-Exo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降低创缘组织中ROS表达水平,增加VEGF、CD31表达水平(P<0.05)。高通量测序提示miRNA-222-3p在EPCs-Exo中高度表达。创缘组织局部皮下注射miRNA-222-3p可显著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降低创缘组织中ROS表达水平,增加VEGF、CD31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NA-222-3p促进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在EPCs-Exo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外泌体 糖尿病足 miRNA-222-3p 创面愈合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治疗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忆峰 吴雁翔 +3 位作者 王红梅 高翠华 徐阳洋 闫杨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esenchymal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MSC-CM)治疗大鼠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疗效与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和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S...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esenchymal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MSC-CM)治疗大鼠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疗效与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和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SD大鼠模型,对大鼠后肢进行手术,制作DFU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糖尿病对照(diabetes mellitus control,DM-C)组、MSC-CM组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组共4组,每组各6只。MSC-CM组在溃疡周围注射大鼠骨髓MSC-CM,MSC组给予大鼠骨髓MSC注射治疗,其他两组给予PBS注射治疗。治疗后,对创面部位皮肤愈合、再上皮化(通过HE染色检测皮肤颗粒层的厚度)、细胞增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血管生成(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自噬(通过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电镜观察自嗜溶酶体)和细胞焦亡(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NLRP3、caspase-1、GSDMD和GSDMD-N)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MSC-CM组创面面积与IL-1β、caspase-1、GSDMD、GSDMD-N均低于DM-C组;MSC-CM组皮肤颗粒层厚度、ki-67、CD31和LC3B均高于DM-C组。对DFUs大鼠注射MSC-CM能够加速创面愈合、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增强细胞自噬和减少创面中的细胞焦亡。结论MSC-CM可用于治疗大鼠DFU,加速伤口愈合过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无细胞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条件培养基 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小飞 高素文 张贞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77-781,I0004,共6页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UCMSCs)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DFU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引流组(43例)和联合组(43例)。其中引流组给予VSD...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UCMSCs)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DFU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引流组(43例)和联合组(43例)。其中引流组给予VSD,联合组给予UCMSCs联合VSD。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愈合率,足部相关指标[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踝肱指数(ABI)],周围血管恢复情况[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CT血管造影(CTA)检查],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肾功能(尿酸、肌酐)及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创面愈合率[(68.42±6.95)%比(52.78±5.35)%]明显高于引流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27.34±2.76)d比(31.46±3.25)d]明显低于引流组(P<0.05);引流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1.95±0.21)mm比(1.86±0.17)mm,(2.10±0.35)mm比(1.82±0.15)mm]、ABI(0.87±0.26比0.61±0.15,0.75±0.21比0.64±0.17)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引流组比较,联合组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引流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47.35±4.75)cm/s比(52.75±5.32)cm/s,(41.78±4.27)cm/s比(52.14±5.26)cm/s]、MNSI评分(4.68±0.51比5.74±0.61,4.12±0.42比5.89±0.65)、CRP[(35.78±3.62)mg/L比(41.78±4.25)mg/L,(29.36±3.02)mg/L比(2.14±4.31)mg/L]、WBC[(7.58±0.79)×10^(9)/L比(9.45±1.06)×10^(9)/L,(6.42±0.67)×10^(9)/L比(9.12±1.01)×10^(9)/L]、NEU%[(64.31±6.53)%比(69.72±7.02)%,(58.14±5.86)%比(70.54±7.1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引流组比较,联合组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引流组(72.09%),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引流组(Z=2.09,P<0.05)。结论UCMSCs联合VSD治疗DFU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恢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溃疡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疗效
下载PDF
肠道病毒C组96型VP1蛋白线性B细胞表位筛选与鉴定
14
作者 何韵怡 刘阳阳 +1 位作者 胡嘉华 刘洪波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鉴定肠道病毒C组96型(enterovirus C96,EV-C96)VP1蛋白的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IEDB网站提供的在线分析工具分析、预测EV-C96 VP1蛋白的线性B细胞表位,结合其二级结构、β-转角、抗原性、亲水性等多项参数,筛选出优势候选表位;应... 目的鉴定肠道病毒C组96型(enterovirus C96,EV-C96)VP1蛋白的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IEDB网站提供的在线分析工具分析、预测EV-C96 VP1蛋白的线性B细胞表位,结合其二级结构、β-转角、抗原性、亲水性等多项参数,筛选出优势候选表位;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候选表位与EV-C96免疫血清的反应性以及与21种其他常见手足口病病原血清的交叉反应性;应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表位抗体的中和效价;采用序列比对分析表位的序列保守性;应用结构对齐分析表位的结构特异性。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EVC96 VP1蛋白7个候选表位(P1~P7);ELISA法检测发现P7(氨基酸序列位置为282~304)与EV-C96多克隆抗体有强反应性,与其他常见EV多克隆抗体不发生明显反应;微量中和试验显示,P7抗体的中和效价低于1∶2;序列及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7的氨基酸序列在EV-C96型内具有较高保守性,与其他EV相应位点氨基酸序列的结构有明显差异。结论P7表位为EV-C96特异的非中和性B细胞表位,可作为开发EV-C96检测试剂盒的候选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C组96型 VP1蛋白 线性B细胞表位 手足口病
下载PDF
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单抗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15
作者 廖焕程 石正旺 +6 位作者 罗俊聪 王婉莹 冯露 周静 张帆 石鑫泰 田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12-4020,共9页
本研究旨在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抗原,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口蹄疫新型Cathay毒株的研究提供生物材料。PEG沉淀法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 本研究旨在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抗原,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口蹄疫新型Cathay毒株的研究提供生物材料。PEG沉淀法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获得2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针对O型口蹄疫Cathay株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0E6与11C7。叠加试验表明,两株单抗的叠加率为49.45%,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间接ELISA和IFA试验显示,两株单抗与O型口蹄疫Cathay株病毒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单抗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Cathay株口蹄疫病毒,不与其他口蹄疫病毒毒株交叉反应。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0E6单抗的轻链为Kappa链,11C7单抗的轻链为Lamda链,两株单抗重链类型均为IgG2a。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两株特异性结合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两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与特异性。应用两株单抗建立O型口蹄疫Cathay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良好,为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的快速诊断防控与研究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Cathay拓扑型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ELISA
下载PDF
阴阳合愈汤联合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湿性溃疡患者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王军杰 宋瑞捧 +6 位作者 任丽君 谢骅 娄艳红 徐茗圆 李佳佳 马海涛 马立人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阴阳合愈汤联合生长因子凝胶(Growth Factor Gel,GFG)治疗糖尿病足湿性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湿性溃疡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0例,A组采取常规换药治疗,... 目的:探讨阴阳合愈汤联合生长因子凝胶(Growth Factor Gel,GFG)治疗糖尿病足湿性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湿性溃疡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0例,A组采取常规换药治疗,B组采取GFG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阴阳合愈汤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 Proteolytic Enzyme 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基因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凋亡基因表达量,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测量并计算溃疡面积和深度。结果:治疗后,C组β-catenin显著高于A组和B组,GSK-3β、Caspase 3、BAX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各指标显著优于A组(P <0.05)。治疗后,C组VEGF、IGF-1显著高于A组和B组,TNF-α、IL-6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各指标显著优于A组(P <0.05)。治疗后,C组溃疡面积及深度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各指标显著优于A组(P <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足湿性溃疡患者采取阴阳合愈汤联合GFG治疗可恢复凋亡基因表达量及细胞因子含量,抑制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修复,修复溃疡皮肤,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阴阳合愈汤 生长因子凝胶 凋亡基因 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对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MMP-2、MMP-9、Bcl-2、Bax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韩芳 侯献敏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对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对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MEBO组(35例)和VSD组(20例),MEBO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MEBO治疗,VSD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创面组织中MMP-2、MMP-9、Bcl-2、Bax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7、21天,MEBO组患者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VSD组(t=2.719、5.268,P=0.009、P<0.001),创面组织中MMP-2、MMP-9、Bax水平均明显低于VSD组(MMP-2:t=2.138、2.202,P=0.037、0.032;MMP-9:t=2.129、2.476,P=0.038、0.017;Bax:t=3.623、3.038,P=0.001、0.004),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VSD组(t=2.040、3.054,P=0.046、0.004);治疗21 d后,MEBO组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明显优于VSD组患者的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Z=-2.126,P=0.033)。结论MEBO可通过降低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MMP-2、MMP-9、Bax水平以及提高Bcl-2水平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 基质金属蛋白酶-2 B细胞淋巴瘤-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Bcl-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与WBC结合谷丙转氨酶诊断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李旺辉 陈方根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WBC结合谷丙转氨酶(ALT)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影响及在患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WBC结合谷丙转氨酶(ALT)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影响及在患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9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CRP、PCT及WBC水平,研究组进行检测病毒性质检测,并检测ALT、谷草转氨酶(AS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比较两组血清CRP、PCT与WBC水平,根据病毒性质检测结果对研究组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症类型患儿的WBC、ALT、AST与CK-MB水平。结果研究组CRP、PCT与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同病症类型患儿CK-M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6(+)EV71(+)组、CA16(-)EV71(+)组CK-MB水平均高于CA16(+)EV71(-)组、CA16(-)EV7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P、PCT与WBC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诊断依据,CK-MB检查可进一步确诊EV71阳性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降钙元素 白细胞计数 谷丙转氨酶 小儿手足口病
下载PDF
短蛸外套膜和足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宜艳 韩强 孙虎山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99,共4页
采用阿新兰与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对短蛸(Octopus ocellatus)外套膜和足各部位粘液细胞进行分类及分析.将粘液细胞分为I~Ⅳ4种类型:分别呈红色、蓝色、紫红色和蓝紫色.胴体部背面和腹面的外套膜外表皮均有4种粘液细胞,以Ⅲ... 采用阿新兰与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对短蛸(Octopus ocellatus)外套膜和足各部位粘液细胞进行分类及分析.将粘液细胞分为I~Ⅳ4种类型:分别呈红色、蓝色、紫红色和蓝紫色.胴体部背面和腹面的外套膜外表皮均有4种粘液细胞,以Ⅲ型和Ⅳ型粘液细胞为主,背面粘液细胞密度较小,腹面的密度较大.腕上皮皱褶处粘液细胞密度较大,其他大部分区域粘液细胞密度较小,以Ⅱ型为主,另有少量Ⅲ型和Ⅳ型粘液细胞;吸盘外上皮含有大量的粘液细胞,也以Ⅱ型为主.漏斗内外上皮粘液细胞密度较大,基部以Ⅱ型为主,其他部位则以Ⅲ型为主.通过对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和比较,可以看出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与其所在部位执行的功能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蛸 外套膜 粘液细胞
下载PDF
糖尿病溃疡的发生机制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炳旻 王芳芳 +2 位作者 李倩坤 胡文治 张翠萍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992-994,共3页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攀升,糖尿病溃疡成为慢性创面的首要病因。本文以慢性高糖环境对细胞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糖尿病溃疡的形成机制,并对最新治疗进展进行回顾,为糖尿病溃疡的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干细胞 生物玻璃 微RN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