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parameter dynamical scaling analysis of single‑phase natural circulation in a simple rectangular loop based on dilation transformation
1
作者 Jia‑Ning Xu Xiang‑Bin Li +3 位作者 Yu‑Sheng Liu Shuai Yang De‑Chen Zhang Qiao W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59-74,共16页
Scaling analysis is widely used to design scaled-down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through which the prototype phenomena can be effectively evaluated.As a new method,dynamic system scaling(DSS)must be verified as a rationa... Scaling analysis is widely used to design scaled-down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through which the prototype phenomena can be effectively evaluated.As a new method,dynamic system scaling(DSS)must be verified as a rational and applicable method.A DSS method based on dilation transformation was evaluated using single-phase natural circulation in a simple rectangular loop.The scaled-down case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wo parameters—length ratio and dilation number—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ient processes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Relap5 computational cod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DSS method can simulate the dynamic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scaled-down cases.The transient devi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mass flow rate of the scaled cases decrease with increases in the length ratio and dilation number.The distortion of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mass flow;however,the overall deviation is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al system scaling analysis Single-phase natural circulation transient scaling deviation Dilation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oceanic processes on the transient climate response: a tidal forcing experiment
2
作者 Yi Yu Hailong Liu +1 位作者 Pengfei Lin Jian L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52-62,共11页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oceanic processes on the sensitivity of transient climate change is investigated using two sets of coupled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which are termed ExpTide and ExpContr...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oceanic processes on the sensitivity of transient climate change is investigated using two sets of coupled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which are termed ExpTide and ExpControl,respectively. After introducing tidal forcing, the transient climate response(TCR) decreases from 2.32 K to 1.90 K,and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warming at high latitudes decreases by 29%. Large ocean heat uptake efficiency and heat storage can explain the low TCR in ExpTide. Approximately 21% more heat is stored in the ocean in ExpTide(1.10×10^24 J) than in ExpControl(0.91×10^24 J). Most of the large ocean warming occurs in the upper 1 000 m between 60°S and 60°N, primarily in the Atlantic and Southern Oceans. This ocean warm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 The initial transport at mid-and high latitudes and the decline in the AMOC observed in ExpTide are both larger than those observed in ExpControl. The spatial structures of AMOC are also different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in present experiments. The AMOC in ExpTide has a large northward extension.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OC and TCR suggested by previous studies using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forcing transient climate response ocean heat uptak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驱动力和阻力特性研究
3
作者 白清城 谢添舟 +3 位作者 徐建军 唐瑜 陈鑫 张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9-97,共9页
本文以典型自然循环回路为对象,建立了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工况驱动力和阻力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符合很好。利用模型分析发现,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驱动力和系统流量周期性波动,随着摇摆幅度增大和周期缩短,驱动力和流量的波动幅度增大。... 本文以典型自然循环回路为对象,建立了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工况驱动力和阻力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符合很好。利用模型分析发现,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驱动力和系统流量周期性波动,随着摇摆幅度增大和周期缩短,驱动力和流量的波动幅度增大。驱动力为重位驱动力、向心驱动力及切向驱动力之和,现有工况范围内,向心驱动力可忽略不计,总驱动力受重位驱动力和切向驱动力的耦合作用影响。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系统两相流动总压降及各分压降周期性波动,系统位差及通道内平均密度的变化引起了两相重位压降、加速压降、摩擦压降发生周期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条件 自然循环 驱动力 阻力
下载PDF
铅铋回路自然循环瞬态特性与腐蚀沉积研究
4
作者 李辉 谢宛均 +4 位作者 朱玉琦 吴浩 吕海财 刘芳 牛风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4-2231,共8页
为了解决液态铅铋回路在自然循环状态下腐蚀沉积对堆内结构材料的影响问题,本文开展了铅铋回路自然循环瞬态热工水力行为分析与溶解腐蚀沉积研究。通过对铅铋实验回路进行数学建模,开发了适用于瞬态自然循环的热工水力程序和腐蚀沉积程... 为了解决液态铅铋回路在自然循环状态下腐蚀沉积对堆内结构材料的影响问题,本文开展了铅铋回路自然循环瞬态热工水力行为分析与溶解腐蚀沉积研究。通过对铅铋实验回路进行数学建模,开发了适用于瞬态自然循环的热工水力程序和腐蚀沉积程序。进行了瞬态启动、功率阶跃等典型工况下的瞬态热工水力行为分析,以及在无氧、氧控状态下的回路腐蚀沉积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瞬态启动过程中,铅铋回路温度波动较大,功率阶跃与入口温度增加均会导致自然循环流量的增加;铅铋回路自然循环运行且无氧控时腐蚀非常严重,在引入氧控后(c_(0)=1×10^(-8)),最大腐蚀速率仅为无氧控时的1/1000,并且加热功率的提高会导致回路的腐蚀沉积速率增加,无氧和氧控状态下结果一致。本文为铅铋回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自然循环 隐式离散 瞬态启动 功率阶跃 溶解腐蚀模型 回路沉积 氧浓度
下载PDF
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蒸汽发生系统水循环方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牛亚兵 任亚军 +1 位作者 王彦普 张思远 《太阳能》 2023年第5期63-68,共6页
蒸汽发生系统水循环方式的选择对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投资经济性及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对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蒸汽发生系统进行了介绍,对蒸汽发生系统的两种水循环方式——自然循环方式和强制循环方式进行了技术性和经济... 蒸汽发生系统水循环方式的选择对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投资经济性及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对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蒸汽发生系统进行了介绍,对蒸汽发生系统的两种水循环方式——自然循环方式和强制循环方式进行了技术性和经济性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采用高温、超高压参数下,自然循环方式及强制循环方式技术路线均能满足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蒸发换热的需求;若选择强制循环方式,在设备选型时,应将强制循环泵的结构及运行环境作为重点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国内已建成的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运行经验及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蒸汽发生系统的出口主蒸汽压力在亚临界以下(<16 MPa)时,从技术性、经济性及运行维护方面综合考虑,水循环方式推荐采用自然循环方式。以期为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蒸汽发生系统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 熔盐 蒸汽发生系统 自然循环 强制循环 水循环
下载PDF
液态铅铋合金自然循环实验与数值模拟
6
作者 王舒婷 匡波 王欣 《应用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44-52,108,共10页
铅铋合金(lead-bismuth eutectic,LBE)自然循环流动与输传热特性的研究,对自然循环铅铋快堆的设计运行、提高反应堆自然安全性能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究铅铋合金的自然循环流动传热特性,本文基于自然循环理论分析,并结合其他冷却剂介... 铅铋合金(lead-bismuth eutectic,LBE)自然循环流动与输传热特性的研究,对自然循环铅铋快堆的设计运行、提高反应堆自然安全性能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究铅铋合金的自然循环流动传热特性,本文基于自然循环理论分析,并结合其他冷却剂介质(钠、水),对比研究了LBE自然循环稳态流动与输传热行为规律与特点;同时基于LBE自然循环瞬稳态实验,对快堆系统分析程序FRTAC模拟LBE瞬、稳态自然循环的适宜性进行了初步验证;基于FRTAC程序计算,量化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回路流道结构参数和回路阻力等因素对LBE自然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LBE自然循环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的回路运行温度水平对自然循环流动特性影响较小,而传热特性受回路不同运行温度水平影响的敏感性相对较大;自然循环高度(冷热心位差)对自然循环质量流量影响较显著。此外,回路整体管径增大将导致循环质量流量增加,加热区内温升与换热温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快堆 自然循环 流动特性 输传热特性 稳态 瞬态 反应堆安全性能
下载PDF
自然循环与强迫循环转换过渡过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田兆斐 赵强 +2 位作者 彭敏俊 成守宇 薛若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98-1404,共7页
针对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转换的过渡过程问题,建立主冷却剂系统数学模型及中子动力学模型,利用完整的实时仿真平台,研究了船用核动力装置一回路自然循环与强迫循环相互转换的过渡过程中反应堆功率、冷却剂温度等主要系统参数的瞬态特性.... 针对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转换的过渡过程问题,建立主冷却剂系统数学模型及中子动力学模型,利用完整的实时仿真平台,研究了船用核动力装置一回路自然循环与强迫循环相互转换的过渡过程中反应堆功率、冷却剂温度等主要系统参数的瞬态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转换前初始反应堆功率水平对过渡过程的快速、安全及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较高的初始反应堆功率水平有可能导致出现瞬时高功率峰值并出现短周期现象,威胁反应堆的安全.针对过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出了在适当时机由操纵员手动调节控制棒的人为干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该措施可以有效地缩短过渡过程,改善过渡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动力装置 自然循环 强迫循环 瞬态特性 干预措施
下载PDF
海洋条件下冷却剂系统自然循环仿真模型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珏 贾宝山 俞冀阳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在对核反应堆堆芯冷却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洋条件下冷却剂系统自然循环运行状态仿真模拟的数学模型。模型分为稳态计算和动态计算两部分,包括修正的单通道模型、强迫外干扰力模型、两相沸腾计算和动态计算模型等。对于海洋条件... 在对核反应堆堆芯冷却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洋条件下冷却剂系统自然循环运行状态仿真模拟的数学模型。模型分为稳态计算和动态计算两部分,包括修正的单通道模型、强迫外干扰力模型、两相沸腾计算和动态计算模型等。对于海洋条件,主要是针对左右摇摆的情况进行了计算,并对结果作了简单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剂系统 仿真模型 海洋条件 自然循环 惯性力 核反应堆 堆芯 热工水力过程
下载PDF
简谐海洋条件下自然循环运行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鄢炳火 于雷 +2 位作者 张杨伟 桂学文 谢海燕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0-236,共7页
基于两相漂移流模型建立简谐海洋条件下核动力装置自然循环理论分析模型;采用两群三维时空中子动力学模型描述堆芯中子的物理行为及控制棒调节系统的响应;利用研制的程序对核动力装置在摇摆条件下的自然循环运行特性及强迫循环向自然循... 基于两相漂移流模型建立简谐海洋条件下核动力装置自然循环理论分析模型;采用两群三维时空中子动力学模型描述堆芯中子的物理行为及控制棒调节系统的响应;利用研制的程序对核动力装置在摇摆条件下的自然循环运行特性及强迫循环向自然循环转换的过渡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摇摆周期越小,影响越大;摇摆振幅越大,影响越大;相同摇摆周期与摇摆振幅条件下,纵摇对自然循环运行影响大;纵摇时,参数波动周期与摇摆周期相符,横摇时,参数波动周期为摇摆周期的一半;海洋条件引起过大的堆芯自然循环流量波动可造成功率自动调节控制棒的频繁动作,无法平稳实现强迫循环向自然循环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海洋条件 两相流模型 强迫循环转自然循环
下载PDF
核动力装置自然循环及其过渡过程计算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雷 蔡琦 +1 位作者 蔡章生 谢海燕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2,共5页
为准确分析含反应性反馈的核动力装置自然循环及其过渡过程中重要参数的响应特性,以核动力装置瞬态最佳估算程序RELAP5/MOD3为基础,采用两群三维时空中子动力学模型替代RELAP5/MOD3的点堆模型,并建立三维空间内中子物理与热工水力的耦... 为准确分析含反应性反馈的核动力装置自然循环及其过渡过程中重要参数的响应特性,以核动力装置瞬态最佳估算程序RELAP5/MOD3为基础,采用两群三维时空中子动力学模型替代RELAP5/MOD3的点堆模型,并建立三维空间内中子物理与热工水力的耦合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利用所研制的程序对实际核动力装置的自然循环及其过渡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时空中子动力学计算模型克服了点堆方程不能准确计算反应性反馈的缺点,计算精度高,研制的程序可作为核动力装置强迫循环与自然循环及其过渡过程的计算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动力装置 自然循环 过渡过程 计算模型 试验验证
下载PDF
自然循环欠热沸腾起始点特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涛 杨瑞昌 刘若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利用适于强迫循环的伯格尔斯和罗斯诺经验方法、Davis和Anderson理论方法,以及本课题组依据自然循环实验提出的预测欠热沸腾起始点的经验公式,对两种类型的欠热沸腾起始点的热力学平衡干度进行比较计算,研究自然循环的欠热沸腾起始点的... 利用适于强迫循环的伯格尔斯和罗斯诺经验方法、Davis和Anderson理论方法,以及本课题组依据自然循环实验提出的预测欠热沸腾起始点的经验公式,对两种类型的欠热沸腾起始点的热力学平衡干度进行比较计算,研究自然循环的欠热沸腾起始点的基本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欠热沸腾起始点的热力学平衡干度对加热量、进口温度、系统压力有着更大的敏感特性,在同等条件下,更早发生欠热沸腾现象。统计物理的微观角度研究进一步指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处于自组织状态的自然循环耗散结构的特点、动力学的涨落力和动量力对热力学平衡的共同影响。此研究结果为今后研究和应用自然循环的欠热沸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强迫循环 欠热沸腾 泡核沸腾起始点 干度
下载PDF
全厂断电事故下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瞬态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宝生 王冬青 +2 位作者 董化平 姜晶 张建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4-1521,共8页
在一维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基础上建立了AP1000反应堆主冷却剂系统及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用于该系统瞬态特性分析的动态仿真程序PRHRSDSC。模拟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全厂断电事故下的瞬态响应过程,并将计算结果... 在一维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基础上建立了AP1000反应堆主冷却剂系统及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用于该系统瞬态特性分析的动态仿真程序PRHRSDSC。模拟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全厂断电事故下的瞬态响应过程,并将计算结果与西屋公司的LOFTRAN程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可依靠自然循环有效导出堆芯余热,一回路冷却剂温度维持在过冷状态,峰值压力未超过运行压力限值,各参数的变化趋势符合良好,证明了建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lOOO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自然循环 全厂断电 瞬态分析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停堆冷却措施及其主要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庄毅 柯国土 +3 位作者 刘天才 黄兴蓉 赖陶陶 姚成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12-416,共5页
停堆后冷却问题是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冷却措施的实施对CARR的安全和建设投资有较重要的影响。CARR采用停堆初期的强迫循环及停堆后期全堆芯自然循环相结合的策略实现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后的堆芯冷却。停堆冷却的... 停堆后冷却问题是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冷却措施的实施对CARR的安全和建设投资有较重要的影响。CARR采用停堆初期的强迫循环及停堆后期全堆芯自然循环相结合的策略实现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后的堆芯冷却。停堆冷却的过程具体分为主泵大质量惯性飞轮惰转强迫冷却、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强迫冷却、自然循环功能部件动作实现全堆芯自然循环3个阶段。3个阶段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每个阶段各有特点。停堆冷却策略的实施证明,CARR停堆冷却过程是可靠、有效、合理的,符合先进研究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停堆冷却 自然循环 强迫循环
下载PDF
中国实验快堆堆容器冷却系统全厂断电工况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乔雪冬 杨红义 冯预恒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4,22,共5页
堆容器冷却系统是中国实验快堆(CEFR)一回路系统中的重要辅助系统之一,用于在各种工况下对反应堆堆容器进行冷却。本文利用国际通用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对CEFR堆容器冷却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在全厂断电事故发展过程中堆... 堆容器冷却系统是中国实验快堆(CEFR)一回路系统中的重要辅助系统之一,用于在各种工况下对反应堆堆容器进行冷却。本文利用国际通用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对CEFR堆容器冷却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在全厂断电事故发展过程中堆容器冷却系统的温度场和流场的瞬态分析结果,为相应部件的力学分析以及其它工况的分析提供了数据,对快堆优化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厂断电 自然循环 瞬态 温度场
下载PDF
49-2泳池堆低温供热全厂断电ATWS事故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岳芷廷 刘兴民 +3 位作者 郭春秋 邹佳讯 尹皓 张焱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26-1432,共7页
针对49-2泳池式反应堆(简称49-2泳池堆)用于城市低温供热的工况,选取典型的全厂断电叠加紧急停堆系统失效(全厂断电ATWS)的超设计基准事故,使用RELAP5/MOD3.2程序对其热工水力参数瞬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9-2泳池堆具有很好的负温... 针对49-2泳池式反应堆(简称49-2泳池堆)用于城市低温供热的工况,选取典型的全厂断电叠加紧急停堆系统失效(全厂断电ATWS)的超设计基准事故,使用RELAP5/MOD3.2程序对其热工水力参数瞬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9-2泳池堆具有很好的负温度反馈效应,事故后,由于燃料和冷却剂温度升高,从而引入一定的负反应性,使反应堆处于次临界状态;同时堆芯通过与堆水池建立自然循环,将衰变热带出,最终依靠自然循环方式将堆芯余热排出至上部大气环境热阱,验证了49-2泳池堆用于城市低温供热的固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泳池堆 RELAP5程序 低温供热堆 自然循环 全厂断电叠加紧急停堆系统失效
下载PDF
高纬度淡水强迫增强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响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雷 郜永祺 +1 位作者 王会军 Helge DRANGE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9-196,197,共19页
利用卑尔根海洋-大气-海冰耦合气候模式(Bergen Climate Model,简称BCM),研究在北冰洋及北欧海淡水强迫增强的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AMOC)的响应及其机制,着重讨论了海表热力性... 利用卑尔根海洋-大气-海冰耦合气候模式(Bergen Climate Model,简称BCM),研究在北冰洋及北欧海淡水强迫增强的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AMOC)的响应及其机制,着重讨论了海表热力性质、北大西洋深层水(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简称NADW)的生成率、海洋内部等密度层间的垂直混合(Diapycnal Mixing,简称DM)以及大气风场等物理过程随AMOC的响应所发生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持续150年增强(强度为0.4 Sv)的淡水强迫下(淡水试验,FW1),AMOC的强度表现为前50年的快速减弱和在接下来100年中的逐渐恢复。同时,在淡水试验的前50年北大西洋高纬度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简称SSS)减小,海水密度降低,冬季对流混合减弱,导致NADW生成率快速减弱;在接下来的100年中,尽管增强的淡水强迫依然维持,由于海洋内部自身的调节和海气相互作用,导致了AMOC的逐渐恢复。恢复机制可以概括为:(1)随着向南的NADW的减少,大西洋中低纬度海水垂直层结逐渐减弱,DM随之逐渐增强,有利于中低纬度海盆内深层水的上升;(2)南半球西风应力增强与东风应力的减弱及北半球东风的增强使得大西洋向北的埃克曼体积通量净传输恢复;(3)大西洋向北的盐度传输逐渐恢复及次极地回旋区降水的减弱,导致SSS和NADW生成率的恢复,与之对应,AMOC逐渐恢复。研究还发现,淡水试验中,NADW的恢复主要以厄尔明格海(Irminger Sea)为主,冬季北大西洋海平面气压场(SLP)呈现类似正北大西洋涛动(NAO+)的模态,热带降水中心移到赤道以南,大西洋热带SSS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强迫 瞬时响应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下载PDF
自然循环转强迫循环时反应堆功率瞬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龙飞 张大发 徐金良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第1期115-117,129,共4页
采用一套完整的仿真分析系统,研究了船用核动力装置一回路自然循环向强迫循环过渡时反应堆功率变化的瞬态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初始反应堆功率水平对过渡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较高的初始功率水平有可能威胁反应堆的安全.针对过渡过程中的... 采用一套完整的仿真分析系统,研究了船用核动力装置一回路自然循环向强迫循环过渡时反应堆功率变化的瞬态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初始反应堆功率水平对过渡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较高的初始功率水平有可能威胁反应堆的安全.针对过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出了手动下插控制棒的人为干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该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过渡过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反应堆 自然循环 反应堆功率 瞬态特性
下载PDF
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瞬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春 王建军 阎昌琪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以AP1000主冷却剂系统为原型,提出了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PRHR)系统设计方案,并采用RELAP5/MOD3.2程序分析计算了全厂断电事故下该系统的瞬态响应过程,对其余热排出能力进行了评估。此外,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系统自然循环能力... 以AP1000主冷却剂系统为原型,提出了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PRHR)系统设计方案,并采用RELAP5/MOD3.2程序分析计算了全厂断电事故下该系统的瞬态响应过程,对其余热排出能力进行了评估。此外,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系统自然循环能力和密度锁内冷热界面稳定性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设计二次侧PRHR系统,可以保证依靠自然循环有效地导出堆芯余热;PRHR系统冷热源中心高度差和密度锁内局部阻力是影响系统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P5 菲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自然循环 瞬态分析
下载PDF
不同压力下的自然循环自动清洗蒸发器技术实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俞秀民 彭德其 +4 位作者 俞天兰 刘跃平 蒋少青 刘桂英 支校衡 《中国井矿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9,共5页
自然循环自动清洗式蒸发器的综合效益相当高。其中的结晶垢自动清洗研究比较充分,技术也比较成熟,产生足够的自然循环推动力成为关键,并且与蒸发压力密切相关。为此研究它的蒸发压力适应性问题。得到的结果是,常压蒸发和加压蒸发中影响... 自然循环自动清洗式蒸发器的综合效益相当高。其中的结晶垢自动清洗研究比较充分,技术也比较成熟,产生足够的自然循环推动力成为关键,并且与蒸发压力密切相关。为此研究它的蒸发压力适应性问题。得到的结果是,常压蒸发和加压蒸发中影响自然循环推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汽化深度,分别在20℃、25℃以上的传热温差下,都可以达到带动长管加热室、光滑扭带自动清洗需要的11kPa以上,并且加压蒸发更有优势;真空蒸发中汽化深度和出口动能损失两者的影响都大,因此难以形成大的自然循环推动力,则需要采用旋流冲推齿形扭带自动清洗的短管加热室结构。该技术适用于国内普遍采用的0.6MPa加热蒸汽源的三效蒸发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压力 蒸发器 自然循环推动力 自动清洗 扭带 结晶垢 制盐
下载PDF
HFETR流量反转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涛忠 段天元 +1 位作者 邓才玉 邱立青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2-687,共6页
中国高通量工程试验堆(HFETR)在流量反转过程中,堆芯热工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到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为此本文利用RELAP5/MOD3程序建立了HFETR模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得出HFETR强迫循环向自然循环转换的最大允许功率为850 kW,自然循环向强迫... 中国高通量工程试验堆(HFETR)在流量反转过程中,堆芯热工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到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为此本文利用RELAP5/MOD3程序建立了HFETR模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得出HFETR强迫循环向自然循环转换的最大允许功率为850 kW,自然循环向强迫循环过渡的时刻由压力壳上部水温决定。研究结果表明,现运行模式能保证反应堆的运行安全,为以后运行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ETR 自然循环 流量反转 强迫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