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P与PKP治疗累及椎体上1/3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1
作者 李永翰 孙锐 陈方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119-121,137,共4页
目的 比较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累及椎体上1/3)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效果。方法 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六盘水市... 目的 比较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累及椎体上1/3)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效果。方法 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累及椎体上1/3)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V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两组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14.10%)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累及椎体上1/3)患者而言,PKP和PVP均有良好的疗效,PVP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和出血量少,PKP的优势在于骨水泥渗漏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上1/3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疗效
下载PDF
以ERAS模式为指导的康复护理结合“3+1”整体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淑萍 苏亚晴 +3 位作者 张萍 林李清 林清恋 钟红华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究在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实施以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为指导的康复护理结合“3+1”整体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 目的探究在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实施以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为指导的康复护理结合“3+1”整体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3+1”整体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以ERAS模式为指导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166、0.844、0.841、0.552、0.229、0.621、0.970、0.186、0.185、0.914);观察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82.00%)相比,观察组(95.00%)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以ERAS模式为指导的康复护理结合“3+1”整体护理可减轻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 3+1”整体护理 负性情绪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研究
3
作者 张海滨 刘先银 +3 位作者 汪宇 庞广兴 周仲华 张小骞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患者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随访时... 目的探讨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患者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1例患者术后切口局部感染,经抗炎及加强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甲级愈合。无骨髓炎、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优7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0%。结论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常合并后踝骨折,X线容易漏诊,根据病情行CT检查,必要时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有效避免漏诊。根据骨折情况选择有效方法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 后踝骨折 方法 效果
下载PDF
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69例诊疗体会
4
作者 黄鹏 朱健 +3 位作者 申小青 易黎明 唐接福 李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0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提高骨科医师对此类型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9例成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提高骨科医师对此类型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9例成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后踝骨折块大小分为内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胫骨骨折使用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内固定组使用空心螺钉固定,石膏外固定组使用石膏托固定。门诊随访记录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生率为81.2%,X线检查漏诊率为55.1%,同时合并腓骨骨折58例(84.1%)。内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末次随访踝关节AOFAS评分,优59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7.1%。结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往往同时合并后踝骨折和腓骨骨折,CT是必要检查;后踝骨折根据损伤程度不同,采取石膏外固定或螺钉固定,但应避免漏诊,防止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下1/3骨折 胫骨干骨折 胫骨螺旋形骨折 后踝骨折 腓骨骨折 髓内钉 锁定钢板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骨密度及骨折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武文红 王光哲 +3 位作者 王惠芳 李旭 苟寒梅 郭美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 BP 3)水平与骨密度、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00 例,对照组60 例,进行血清IGF 1和IGF BP 3检测及髋部...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 BP 3)水平与骨密度、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00 例,对照组60 例,进行血清IGF 1和IGF BP 3检测及髋部、腰椎骨密度测定,同时两组均进行生活方式及既往骨折史调查。结果 ①骨质疏松组较对照组血清IGF 1水平显著降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血清IGF 1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明显;③低钙摄入(<500 mg/d)、非负重户外运动时间减少和长期吸烟可使骨折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增高;④血清甲状旁腺素(PTH)与髋部骨密度值呈负相关,血清IGF 1下降幅度与髋部骨密度值呈正相关,血清IGF BP 3影响不大。结论 不良生活方式及血清IGF 1降低,可促进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骨密度 骨折
下载PDF
骨质疏松合并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含量与骨代谢活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凯 李春亮 +2 位作者 罗成林 朱海勇 张志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合并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结合蛋白3(IGFBP3)含量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一2017年6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诊断为骨质疏松的患者106例,并根据有无胸腰椎压缩...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合并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结合蛋白3(IGFBP3)含量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一2017年6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诊断为骨质疏松的患者106例,并根据有无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分为合并压缩性骨折组(A组)、未发生压缩性骨折组(B组),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IGF-1、IGFBP3及骨代谢标志物(包括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的含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骨保护素(OPG)、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F=24.594、18.387、14.239、11.283、9.938、9.233,P<0.01),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13.489、10.282、9.384、15.675、13.485<0.01);A组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OPG、BALP、BGP、PIN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均<0.05),RANKL、TRACP-5b、MMP-2、MMP-9、β-CTX的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均<0.05);骨质疏松合并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的含量与OPG、BALP、BGP、PINP的含量呈正相关(IGF-1:r=0.674、0.624、0.681、0.597,P=0.011、0.002、0.015、0.021、0.008;IGFBP3:r=0.594、0.657、0.652,0.624,P=0.018、0.014、0.018、0.021),与RANKL、TRACP-5b、MMP-2、MMP-9、β-CTX的含量呈负相关(IGF-1:r=-0.629、-0.681、-0.649、-0.718、-0.628,P=0.008、0.014、0.002、0.009、0.019;IGFBP3:-0.658、-0.619、-0.725、-0.641、-0.595,P=0.013、0.004、0.019、0.027、0.018)。结论骨质疏松合并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含量的降低能够影响骨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骨代谢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下载PDF
1/3管状钢板在膝关节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申国庆 马秀荣 +2 位作者 张浩 龙大福 李正文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763-763,共1页
2015年11月~2016年4月,我科在固定股骨远端、胫骨平台骨折中使用预弯的1/3管状钢板用做带状钢板固定骨折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带状钢板 膝关节周围骨折 骨折固定术 1/3管型钢板
下载PDF
前臂中、下1/3双骨折国内外治疗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罗令 孙晓峰 +2 位作者 杨锦华 李义刚 肖四旺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3年第12期52-53,共2页
文章介绍了前臂中、下 1/3双骨折在治疗方法进展方面的三种不同观点 :AO、BO、CO。提出针对前臂中、下 1/3双骨折移位规律共性来探求规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加以证实是今后前臂中、下 1/3双骨折手法... 文章介绍了前臂中、下 1/3双骨折在治疗方法进展方面的三种不同观点 :AO、BO、CO。提出针对前臂中、下 1/3双骨折移位规律共性来探求规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加以证实是今后前臂中、下 1/3双骨折手法治疗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中、下1/3双骨折 治疗方法 移位规律 手法治疗 中医学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 被引量:4
9
作者 呼和 蒋飞 +2 位作者 侯利民 乔飞 姬广春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桡骨远段1/3处骨折患儿随机分为髓内针固定组(46例)和克氏针交叉固定组(4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Ga...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桡骨远段1/3处骨折患儿随机分为髓内针固定组(46例)和克氏针交叉固定组(4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Gar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9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和术后拆除石膏时间髓内针固定组均短于克氏针交叉固定组(P<0.05)。术后3个月,患儿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桡偏、尺偏)髓内针固定组均大于克氏针交叉固定组(P<0.05)。末次随访时Gar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髓内针固定组高于克氏针交叉固定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优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弹性髓内针 克氏针交叉固定 桡骨远段1/3处骨折
下载PDF
拉力螺钉1/3管状钢板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才龙 陶昊 李长风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9-640,共2页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5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拉力螺钉1/3管状钢板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随访1~3年,优17例,良4例,可4例,其中3例患者复诊时拉力螺钉断裂,但功能均优。结...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5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拉力螺钉1/3管状钢板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随访1~3年,优17例,良4例,可4例,其中3例患者复诊时拉力螺钉断裂,但功能均优。结论:拉力螺钉1/3管状钢板固定牢固,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拉力螺钉1/3管状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伤椎后1/3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对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峰 庞争取 +1 位作者 范达文 张修春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伤椎后1/3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对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行伤椎后1/3切除重建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减压内固... 目的探讨伤椎后1/3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对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行伤椎后1/3切除重建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减压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影像学表现、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JOA评分及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丢失度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 44%,与对照组的4. 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伤椎后1/3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改善病人的脊髓神经功能,减少椎体矫正度丢失,改善功能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前路手术 伤椎后1/3切除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1/3管型接骨板在踝关节后踝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勇 郑青全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比较1/3管型接骨板和空心拉力螺钉在踝关节后踝骨折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56例。其中后踝采用1/3管型接骨板固定者35例为观察组,后踝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者21例为对照组。对比... 目的:比较1/3管型接骨板和空心拉力螺钉在踝关节后踝骨折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56例。其中后踝采用1/3管型接骨板固定者35例为观察组,后踝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者21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其影像学疗效、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中,3例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1例空心螺钉松动(对照组);6例长时间行走感踝部酸痛不适(观察组1例,对照组5例)。所有患者骨折3~6个月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1/3管型接骨板内固定患者的影像学评价及Mazur踝关节评分均优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者患者,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少于空心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管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较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更有优势,能提高其影像学疗效与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管型接骨板 空心拉力螺钉 后踝骨折 手术效果
下载PDF
1/3管形钢板结合植骨治疗尺骨骨折术后不愈合
13
作者 桑建新 秦本刚 +3 位作者 张俊杰 刘世兴 魏俊刚 宋朝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尺骨骨折 骨折 不愈合 1/3管形钢板 治疗失败 再手术 植骨
下载PDF
消肿接骨汤治疗创伤性桡尺骨中下1/3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消肿接骨汤治疗创伤性桡尺骨中下1/3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桡尺骨中下1/3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治疗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消肿接骨汤治疗创伤性桡尺骨中下1/3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桡尺骨中下1/3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治疗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消肿接骨汤进行口服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8周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96.67%,高于对照组的60.00%、7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胀消退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周的肿胀消退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消肿接骨汤应用于创伤性桡尺骨中下1/3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尺骨中下1/3骨折 消肿接骨汤 创伤
下载PDF
不同类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血清IGF-1及IGFBP-3,4,5表达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梁朝革 陈豪杰 +3 位作者 岳雄 王嘉 徐刚 张鹏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0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中外周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4,5(IGFBP-3,4,5)表达差异及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大于65岁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检测并比较外周血清中IGF-1及I...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中外周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4,5(IGFBP-3,4,5)表达差异及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大于65岁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检测并比较外周血清中IGF-1及IGFBP-3,4,5表达差异及同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转子间骨折组转子区骨矿物质密度(BMD)较股骨颈骨折组低(P<0.001),股骨颈组血清中IGFBP-4含量较转子间骨折组低(P<0.001),而IGFBP-5含量高于转子间骨折组(P<0.001)。在血清指标相关性表达中,血清IGF-1表达与股骨颈区BMD成正相关(R=0.46,P=0.002),血清IGFBP-4同转子区BMD成负相关(R=-0.634,P<0.001),血清IGFBP-5同股骨颈区BMD成正相关(R=0.235,P<0.001)。结论外周血清中IGF-1及其结合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类型老年髋部骨折的病理机制之一,但由于IGF-1及其结合蛋白调节机制相当复杂,对于IGF-1及IGFBPs表达机制同骨折类型的关系尚需大量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类型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4 5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内外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1/3开放不稳定骨折
16
作者 顾明 周广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37-138,共2页
目的:对应用组合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与腓骨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腓骨简单钢板固定,应用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21例。结果:随访平均15个... 目的:对应用组合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与腓骨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腓骨简单钢板固定,应用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21例。结果:随访平均15个月,均骨性愈合,其中2例针道感染,1例原伤口感染,2例延迟愈合,优良率95.2%。结论:应用外固定架与简单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不稳定开放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最大限度保护了骨折局部的血运,骨折愈合率高,伤口感染率低,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 外固定架 简单内固定 中药
下载PDF
关节镜下逆行股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干中下1/3骨折
17
作者 吕超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5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逆行股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干中下1/3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28例股骨干中下1/3骨折的患者,均采取关节镜下逆行股骨髓内钉技术治疗,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逆行股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干中下1/3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28例股骨干中下1/3骨折的患者,均采取关节镜下逆行股骨髓内钉技术治疗,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年后,28例患者经治疗后股骨干中下1/3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优10例,良13例,中4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82.1%,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逆行股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干中下1/3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显著,微创,操作简便,能准确定位并牢靠固定,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恢复膝关节功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逆行股骨髓内钉技术 股骨干中下1/3骨折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累及椎体中1/3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子龙 杨俊松 +1 位作者 井齐明 郝定均 《骨科》 CAS 2022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累及椎体中1/3的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累及椎体中1/3的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西安市红会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单节段骨折累及椎体中1/3的急性OVCF病人117例,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PVP组61例,PKP组56例。对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术前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SF-36生活质量评分(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椎体前缘高度、局部伤椎Cobb角、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发生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的ODI、VAS、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评分显著优于术后1 d的评分(P<0.05);但同时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均优于术前(P<0.05),PKP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PVP组、伤椎Cobb角小于PVP组(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累及椎体中1/3的急性OVCF病人,PKP与PVP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PKP在椎体前缘高度与伤椎Cobb角的恢复上表现更为优异,且骨水泥渗漏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发生率均较低,推荐骨折累及椎体中1/3的急性OVCF病人使用PKP手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折线 椎体中1/3
下载PDF
PA和PSPA与1,3-二缩水甘油-5,5-二甲基海因的反应动力学及体系的热性能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振 郭未琴 +1 位作者 费德君 武建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59,共5页
分别使用邻苯二甲酸酐(PA)和聚葵二酸酐(PSPA)与1,3-二缩水甘油-5,5-二甲基海因(DGDH)进行固化反应。固化反应动力学和热稳定性分别使用DSC和TGA进行表征。考察了使用PSPA改性的DGDH/PA体系的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和冲击断面形貌。动力... 分别使用邻苯二甲酸酐(PA)和聚葵二酸酐(PSPA)与1,3-二缩水甘油-5,5-二甲基海因(DGDH)进行固化反应。固化反应动力学和热稳定性分别使用DSC和TGA进行表征。考察了使用PSPA改性的DGDH/PA体系的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和冲击断面形貌。动力学结果表明,DGDH/PSPA的反应活化能为75.94 kJ/mol,DGDH/PA的反应活化能仅为56.25 kJ/mol。DGDH/PA体系的热稳定性劣于DGDH/PSPA体系,在DGDH/PA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4%的PSPA时,体系的冲击强度从2.16 kJ/m2提高到6.45 kJ/m2,但相应的热变形温度从132.2℃降低到51.8℃。与DGDH/PA体系断裂形成的光滑断面相比,使用PSPA改性的体系具有不规则的裂纹增长轨迹,从而提高了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缩水甘油-5 5-二甲基海因 固化动力学 断裂韧性 热稳定性 断面形貌
下载PDF
经椎弓根中下1/3进针治疗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3
20
作者 霍霁 孙利明 +2 位作者 智新力 康献刚 邢振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9期162-163,共2页
目的讨论椎体成形术(PVP)经椎弓根中下1/3进针在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椎体中下1/3进针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8例,共21个伤椎。术前依据X线... 目的讨论椎体成形术(PVP)经椎弓根中下1/3进针在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椎体中下1/3进针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8例,共21个伤椎。术前依据X线片、CT、MRI设计进针通道,术中在C型臂透视下完成穿刺。结果 18例手术均完成,穿刺针针尖均到达椎体前1/3。疼痛于术后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3±0.9)分到术后3 d(2.7±0.5)分(P<0.01);3例3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泄漏。结论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经椎弓根中下1/3进针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及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中下1/3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重度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