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ulatio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t <i>Salmonella heidelberg</i>Using Synbiotics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Two <i>In-Vitro</i>Assays (Cross-Streaking and Agar Wells Diffusion) 被引量:1
1
作者 Ahmed Gomaa Martha Verghese Josh Herring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0年第9期561-575,共15页
Salmonellosis is the most prevalent bacterial foodborne disease in many countries worldwide. Utilization of probiotics is one of the most accepted ways to reduce<span style="font-family:;" "="&q... Salmonellosis is the most prevalent bacterial foodborne disease in many countries worldwide. Utilization of probiotics is one of the most accepted ways to reduce<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almonell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especially lactic acid bacteria, as it has proven to reduce the enteric</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athogens in monogastric and ruminant livestock animals through different mechanisms such as antimicrobials production, competitive adhesion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immune stimulation. Prebiotics could be utilized solely for health benefits as an alternative to probiotics or in addition to probiotics for a synergistic effect known as synbiotic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biotic strains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a-14)</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pan></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pc-37)</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i>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 </span></i></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t-21)</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span></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b-06), and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spergillus niger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TCC<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Helvetica, Arial;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174</span>16888</span></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M</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without prebiotics (Mannose;Xylose;Galactooligosaccharides GOS;Inulin;and Dandelion extract) on lowering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almonella heidelberg</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FU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vitro</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Different inhibition levels probiotic strains were assessed and compared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2.5% prebiotic compounds using cross-streaking and agar well diffusion assay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growth of selected microorganism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oxygen condition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ll th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in triplicates.</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probiotics strains excep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 thermophiles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were able to significantly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0.05) inhibit the growth of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 heidelberg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at least one of the assays. The difference i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hibition percentage confirms that probiotic strains have multiple inhibition mechanisms, such as production of antimicrobials, lower pH by producing organic acids (acetic acid, lactic acid, etc.), and inhibition of pathoge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 virulence factor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 solubilizing compounds.</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monella SYNBIOTICS Cross-Streaking agar Well diffusion
下载PDF
琼脂扩散法用于放线菌源生防菌剂筛选的活性影响因素
2
作者 张志刚 王开梅 +2 位作者 吴兆圆 万中义 方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78-84,199,共8页
以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bosporioides)、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西瓜猝倒病菌(Pythium aphanidematum)为模式靶标,探讨了放线菌源生防杀菌剂筛选的活性特征、影响活性稳定性和敏感... 以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bosporioides)、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西瓜猝倒病菌(Pythium aphanidematum)为模式靶标,探讨了放线菌源生防杀菌剂筛选的活性特征、影响活性稳定性和敏感度的因素。采用琼脂扩散法,测试了模式靶标、化合物标准样品和放线菌标准菌株的发酵液样品对杀菌活性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靶标的处理过程、靶标菌的含量、样品的类型以及样品的加入量与活性反应有直接关联。不同模式靶标菌对破碎处理的耐受程度不同,必须针对不同模式靶标进行个性化处理,以保证模式靶标菌在测试中的稳定生长状态。在琼脂扩散法中,不仅可以检测样品的杀菌活性强度,而且活性成分与靶标菌的不同作用方式也可以呈现。保留活菌的放线菌发酵液样品在加入量较宽的范围内都显示活性,而经过滤除菌处理的放线菌发酵液样品和标准化合物都只在样品加入量比较大时才显示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靶标 生防杀菌剂 筛选 琼脂扩散法 抑菌圈 放线菌源
下载PDF
半枝莲水提液体外抑菌及抑菌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钱志瑶 罗永迪 +1 位作者 李丽琼 覃容贵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1期69-72,80,共5页
目的 探究半枝莲水提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耻垢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为临床应用及开发植源性抑菌药物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半枝莲水提液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琼脂稀释法测定... 目的 探究半枝莲水提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耻垢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为临床应用及开发植源性抑菌药物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半枝莲水提液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同时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探究盐浓度、紫外光照射和不同pH对半枝莲水提液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半枝莲水提液对4种供试菌有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27±0.25)、(18.0±0.50)、(17.7±0.26)、(18.0±0.00)mm,为高度敏感,MICs分别为5.41、6.08、6.08、5.41mg/ml。抑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盐浓度、紫外光照射、pH对半枝莲水提液体外抑菌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抑菌活性保留率均>95.0%。结论 半枝莲水提液对4种供试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和抑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纸片扩散法 琼脂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稳定性
下载PDF
纸片扩散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药物敏感性
4
作者 叶少珍 梁栋 +1 位作者 梁连辉 蔡常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纸片扩散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对7种监测药物敏感性的准确性。方法以琼脂稀释法作为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配对检测60株临床淋病奈瑟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和青霉素的敏感性,比较... 目的探讨纸片扩散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对7种监测药物敏感性的准确性。方法以琼脂稀释法作为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配对检测60株临床淋病奈瑟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和青霉素的敏感性,比较两种方法药敏结果的分类一致性、小误差、重大误差和极重大误差。结果与琼脂稀释法比较,K-B法检测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和青霉素的分类一致性分别为95.0%、76.7%、100%、80.0%、93.3%、63.3%和90.0%;所检测药物中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环丙沙星、四环素和青霉素有小误差,分别为5.0%、23.3%、6.7%、30.0%和10.0%;对阿奇霉素和四环素的极重大误差率分别为20.0%和6.7%。结论淋病奈瑟菌监测药物除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和四环素外,K-B法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琼脂稀释法 纸片扩散法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琼脂扩散法测定乳链菌肽效价的优化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国只 陈林海 +4 位作者 杨天佑 陈洪卫 王利敏 段宇珩 秦广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对影响琼脂扩散法测定乳链菌肽效价的四个主要因素:琼脂浓度、Tween20、培养温度、预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75%琼脂的效价检测培养基、0.5% Tween20的添加以及30℃培养条件,可提高乳链菌肽效价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性;4℃预培养有... 对影响琼脂扩散法测定乳链菌肽效价的四个主要因素:琼脂浓度、Tween20、培养温度、预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75%琼脂的效价检测培养基、0.5% Tween20的添加以及30℃培养条件,可提高乳链菌肽效价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性;4℃预培养有利于乳链菌肽在琼脂中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链菌肽 琼脂扩散 预培养
下载PDF
苹果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红男 孙爱东 +3 位作者 苏雅静 高雪娟 胡晓丹 陈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0-283,共4页
观测苹果多酚对细菌、酵母菌、霉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各种供试菌株在测试浓度范围内的最低抑菌浓度,以期为新型安全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双层平板打孔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6、10g/L)苹果多酚,对6种细菌、3种酵... 观测苹果多酚对细菌、酵母菌、霉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各种供试菌株在测试浓度范围内的最低抑菌浓度,以期为新型安全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双层平板打孔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6、10g/L)苹果多酚,对6种细菌、3种酵母菌及3种霉菌的抑制作用,对筛选出来的供试菌株,采用0.3、0.4、0.5、0.6、0.7、0.8、1.0、2.0g/L8种不同浓度的苹果多酚进行测试浓度范围内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对黄杆菌SHL45、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SHL5、荧光假单胞菌SHL7、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种供试菌株,在苹果多酚测试浓度范围内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6、0.7、0.6、0.6、0.8、0.5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供试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酚 双层平板打孔法 抑菌作用
下载PDF
1990年~1999年临床常见病原菌及耐药现状 被引量:15
7
作者 郝秀红 马聪 +2 位作者 古东东 韩善桥 蒋学兵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7-450,共4页
了解临床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体外耐药谱 ,配合临床合理选药和有效治疗。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了 6 197株细菌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 10 96株、大肠埃希氏菌 96 1株、金葡球菌 ... 了解临床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体外耐药谱 ,配合临床合理选药和有效治疗。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了 6 197株细菌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 10 96株、大肠埃希氏菌 96 1株、金葡球菌 787株、表葡球菌 6 76株、克雷伯氏菌 393株 ,依次占分离率的 17.7%、15 .5 %、12 .7%、10 .9%、6 .3%。铜绿假单胞菌居首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标本 ,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来自尿标本 ,金葡球菌主要来自分泌物标本。耐药性较高的有以下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 5 1.2 %、72 .9% ;金葡球菌对青霉素的平均耐药率为 74.5 % ;表葡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 6 8.2 %、6 6 .3%、73.4%。以上耐药率均超过 5 0 .0 %。结论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细菌检出率及耐药率都在迅猛增加 ,要加强对细菌的监测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琼脂扩散法 抗生素 耐药率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禽腺病毒Ⅰ型琼脂扩散抗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智海东 解生亮 +5 位作者 杨志 王云峰 张宇辉 王牟平 孙建宏 陈洪岩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8-722,共5页
研制了禽腺病毒Ⅰ型琼脂扩散抗原,检测了该抗原的效价和特异性,并用该抗原对人工感染鸡沉淀抗体的变化以及现地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抗原不与其他主要禽类病原体阳性血清反应,可与1∶8稀释的禽腺病毒Ⅰ型阳性血清反应。对3月... 研制了禽腺病毒Ⅰ型琼脂扩散抗原,检测了该抗原的效价和特异性,并用该抗原对人工感染鸡沉淀抗体的变化以及现地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抗原不与其他主要禽类病原体阳性血清反应,可与1∶8稀释的禽腺病毒Ⅰ型阳性血清反应。对3月龄SPF鸡进行人工感染后,第7 d可检测到沉淀抗体,血清中的沉淀抗体可持续3个月以上。抗原在-20℃条件下可保存2年。经对现地38个鸡场进行检测,其中阳性场14个,阳性率为36.84%,表明我国的禽腺病毒感染率很高。结果证实,研制的禽腺病毒Ⅰ型琼脂扩散抗原敏感、特异,可用于禽腺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 琼脂扩散抗原 沉淀抗体 感染率
下载PDF
花椒叶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龚晋文 胡变芳 +1 位作者 闫林林 罗爱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7-58,共2页
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花椒叶提取物在不同条件下对3种常见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下花椒叶提取物对3种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2)不同温度下花椒... 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花椒叶提取物在不同条件下对3种常见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下花椒叶提取物对3种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2)不同温度下花椒叶提取物对3种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小;(3)花椒叶提取物在中性(pH=7.0)至偏碱性(pH=7.0~10.0)条件下抑菌效果明显,而在酸性(pH=4.0、6.0)条件下几乎无效果;(4)花椒叶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作用效果相对较好。表明花椒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叶 抑菌作用 滤纸片法
下载PDF
连翘、丹参、当归和川芎嗪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长城 严仪昭 孙仁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47-49,共3页
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弹性蛋白酶活力,发现酶活力与扩散直径成线性关系。连翘、丹参、当归和川芎嗪均有显著的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作用,其中又以连翘为优。
关键词 琼脂扩散法 弹性蛋白酶 连翘
下载PDF
苦参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49
11
作者 郑津辉 王威 黄辉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2,共4页
为探讨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采用乙醇回流法从苦参中提取含黄酮类化合物并用分光光度法在510 nm处测定黄酮含量.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对2种细菌和3种真菌的抗菌性能,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浓... 为探讨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采用乙醇回流法从苦参中提取含黄酮类化合物并用分光光度法在510 nm处测定黄酮含量.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对2种细菌和3种真菌的抗菌性能,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浓度为0.556 g/L的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8 mm,对啤酒酵母菌、黑曲霉和产黄青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9,9 mm;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产黄青霉、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6×10-3,0.56,0.28,0.56,0.56 g/L.由此得出结论,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菌,对单细胞真菌作用强于丝状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黄酮 乙醇回流法 琼脂扩散法 抑菌作用
下载PDF
琼脂扩散法测定罗布麻韧皮中酮类物质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胜民 郑来久 杜冰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40,共4页
罗布麻在生物法脱胶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抑菌物质的存在。对青海罗布麻韧皮中的酮类物质进行了分离提取,用梯度稀释法测定了酮类物质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用琼脂扩散法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 罗布麻在生物法脱胶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抑菌物质的存在。对青海罗布麻韧皮中的酮类物质进行了分离提取,用梯度稀释法测定了酮类物质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用琼脂扩散法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563μg·mL-1,浓度为1g·L-1的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分别为32.835,15.734,21.521,21.322IU·mg-1。从抑菌活性看,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较弱。证实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琼脂扩散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抗槲皮素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姜玲 章文才 +1 位作者 柯云 马湘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通过人工抗原的构建 ,制备针对槲皮素的特异性抗体。方法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的槲皮素卵清蛋白结合物作为包被抗原 ,将槲皮素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 (BSA)结合 ,制成人工抗原。用人工抗原免疫家兔 ,制备了针对槲皮素的特异性抗体 ,... 目的通过人工抗原的构建 ,制备针对槲皮素的特异性抗体。方法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的槲皮素卵清蛋白结合物作为包被抗原 ,将槲皮素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 (BSA)结合 ,制成人工抗原。用人工抗原免疫家兔 ,制备了针对槲皮素的特异性抗体 ,并用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 EL ISA方法对抗体进行了鉴定。IR、UV、TL C和熔点分析表明 ,中间体结合物为新的化合物。结果理想的包被抗原浓度为 40 0 ng/ ml,相应抗血清工作浓度为 1:16 0 0。结论运用混合酸酐法可以合成槲皮素人工抗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抗体 混合酸酐法 ELISA BSA
下载PDF
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血清学检测——抗原处理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亚宁 魏艳敏 +2 位作者 刘大群 杨文香 张汀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4,共6页
分别以棉花黄萎病菌V20的菌丝研磨物、菌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Ⅰ、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Ⅱ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As1、As2、As3、As4。琼脂双扩散法(ADD)和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特异性,发现这4种抗血清既可与同种的抗原发生阳... 分别以棉花黄萎病菌V20的菌丝研磨物、菌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Ⅰ、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Ⅱ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As1、As2、As3、As4。琼脂双扩散法(ADD)和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特异性,发现这4种抗血清既可与同种的抗原发生阳性反应,也可与不同种的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用异种抗原黑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吸附这4种抗血清,排除其非特异性成分后,抗血清专化性明显提高,消除了交叉反应。特异性测定表明:经吸附后的4种抗血清可以准确地将大丽轮枝菌鉴定到种的水平,但仍不能区分其生理型和致病类型。另外,当分别使用菌丝研磨物或菌丝蛋白为特异性测定抗原时,ADD检测的结果虽然一致,但前者阳性反应沉淀线粗糙,轮廓不清晰,后者的沉淀线较细,且清晰、明显。因此适宜选择菌丝蛋白为抗原进行抗血清的特异性测定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血清学检测 超氧化物歧化酶 e抗原 间接ELISA方法 棉花黄萎病菌 菌丝蛋白 交叉反应 抗血清 尖孢镰刀菌 抗原免疫 阳性反应 非特异性 致病类型 反应沉淀 测定试验 V20 扩散法 专化性 生理型 ADD 研磨 酶带 吸附
下载PDF
细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5
作者 周宁 张建新 +2 位作者 樊明涛 李子龙 魏新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59-464,共6页
致病菌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如何对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是许多微生物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近年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与报道,对于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和分析主要通过对细菌进行药... 致病菌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如何对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是许多微生物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近年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与报道,对于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和分析主要通过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来执行。目前用于细菌药敏性实验的方法主要包括: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K-B纸片法和E-test实验等。文中就以上几种细菌药敏性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及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并对各种实验方法的应用进行了举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敏实验 肉汤稀释法 琼脂稀释法 K-B纸片法 E-test实验
下载PDF
温度对琼脂扩散法测定Nisin效价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国只 陈林海 +2 位作者 王利敏 陈洪卫 秦广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7-178,181,共3页
4℃预扩散和培养温度是影响琼脂扩散法测定Nisin效价的两个重要因素。4℃预扩散可明显改进Nisin在琼脂中的扩散效果,提高效价测定的精确度。30℃培养时,Nisin效价测定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最高。
关键词 琼脂扩散法 乳链菌肽 预扩散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1
17
作者 朱嘉蓉 罗厚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及选用溶剂的相关性。方法 :将疏水性溶剂 (CHCl3 )改换为亲水性溶剂 (DMF)后 ,再利用琼脂扩散法以观察其抑菌的效果。结论 :采用琼脂扩散法的药敏试验 ,不全能适用于从中药内分离出的那些脂溶性而具有抑...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及选用溶剂的相关性。方法 :将疏水性溶剂 (CHCl3 )改换为亲水性溶剂 (DMF)后 ,再利用琼脂扩散法以观察其抑菌的效果。结论 :采用琼脂扩散法的药敏试验 ,不全能适用于从中药内分离出的那些脂溶性而具有抑菌的活性成分。本试验的结果是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ⅡB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 5 0 ,2 5 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 5 92 3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 10 0 ,5 0 μg/ml。对绿脓杆菌ATCC 2 785 3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 5 0 ,2 5 μg/ml。对溶血性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 12 5 ,2 5 μg/ml,文中还引述了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从结构差别到物化性质特别是亲水性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抗菌活性 琼脂扩散法
下载PDF
常用抗菌药物对东北地区猪源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闫清波 苑青艳 +6 位作者 赵志惠 李晓云 郭春艳 陆佳 石发庆 李一经 李艳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77-980,共4页
采用微量稀释法(27种药物)和琼脂扩散法(7类药物)分别对临床分离的101株猪源链球菌进行了体外耐药性研究。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NCCLS)的临界浓度和抑菌圈直径做为判断标准,判定了其对27种药物的耐药性和7类药物的耐药谱。结... 采用微量稀释法(27种药物)和琼脂扩散法(7类药物)分别对临床分离的101株猪源链球菌进行了体外耐药性研究。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NCCLS)的临界浓度和抑菌圈直径做为判断标准,判定了其对27种药物的耐药性和7类药物的耐药谱。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菌株以耐药菌为主,且100%的菌株呈多重耐药;对头孢菌素类(100%)、磺胺类药物(96%~100%)、大环内酯类(97%~99%)、四环素类(98%)、青霉素类(94%~97%)耐药性最为严重,氟喹诺酮类药物(48%~91%)耐药性次之,共有25种不同的耐药谱型。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分离到的猪源链球菌以多重耐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稀释法 琼脂扩散法 猪源链球菌 耐药性 耐药谱
下载PDF
参菊洗剂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广求 刘文 +2 位作者 谭璐 张为 王树平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相同浓度的市售某妇科洗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33.75,67.50,67.50,67.50,33.75 mg·m L-1;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BC分别为33.75,67.50,67.50,135.00,33.75 mg·m L-1。结论参菊洗剂具有较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菊洗剂 琼脂扩散纸片法 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 琼脂培养液平板法 抑菌作用 体外
下载PDF
六种微藻的抗MRSA活性筛选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领 胡萍 +3 位作者 胡蓓娟 张明春 王雪青 庞广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34-536,526,共4页
本文以琼脂扩散法为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六种微藻(两种绿藻,三种硅藻和一种蓝藻)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每种微藻的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 本文以琼脂扩散法为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六种微藻(两种绿藻,三种硅藻和一种蓝藻)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每种微藻的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蓝隐藻、牟氏角毛藻和青岛大扁藻的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微藻是一种新的开发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物质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MRSA 琼脂扩散法 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