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Analysis of Land Cover in Four-Lake Area of Jianghan Plain Based on MODIS-EVI Time Series Data 被引量:1
1
作者 JIN Wei-bin XUE Lian XIONG Qin-xue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12期44-48,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in Four-Lake Area of Jianghan Plain during the period 2001-2007, we use 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HANTS) to conduct cloud removing processin...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in Four-Lake Area of Jianghan Plain during the period 2001-2007, we use 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HANTS) to conduct cloud removing processing, and calculate the sum of square N of time series value of each pixel. The pixels with N>0.25 are classified as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the pixels with N<0.25 are classified as non-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As to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we use the second-order difference method to judge the frequency of peak value of EVI time series data. Within one year,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with peak value happening 1 time is woodland and grasslan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with peak value happening 2 times is arable lan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with peak value happening 3 times or more is vegetable land.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ethod is used to identify cities, towns, water area in non-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and woodland, grassland in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We draw th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diagram of Four-Lake Area in the period 2001-2007.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ultitemporal ETM data in 2001, the difference of area of arable land is within 10%. Using MODIS-EVI data, we can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conduct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with low cost. The dynamic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ea of arable land is in the process of declining, while the area of other cover types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LAND COVER classif
下载PD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in the Marine Strata in Jianghan Plain Area, Middle China
2
作者 XU Guosheng ZHANG Lijun +4 位作者 GONG Deyu WANG Guozhi YUAN Haifeng LI Changhong HU Xiao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878-893,共16页
Marine strata in the Jianghan Plain are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with a total depth of more than 8,000 m from the Upper Sinian to the Middle Triassic. Six reservoir caprock units, named Z-C2, C2-O, S, D--C, P and T1, c... Marine strata in the Jianghan Plain are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with a total depth of more than 8,000 m from the Upper Sinian to the Middle Triassic. Six reservoir caprock units, named Z-C2, C2-O, S, D--C, P and T1, can be identified with each epoch. The geology, stratigraphy, drilling, oil testing and other basic data as well as the measured inclusion and strontium isotope data in the study area are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marine petroliferous reservoirs in the Jianghan Plain area.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the Jianghan Plain and reduce the risks by analyzing the key factor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marine strata. Our findings show that in the Lower Palaeozoic hydrocarbon reservoir, oil/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chiefly occurre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Early Yanshanian, and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 was destroyed in the middle-late period of the Early Yanshanian. In the Lower Triassic-Carboniferous hydrocarbon reservoir, oil/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chiefly occurred in the Early Yanshanian, and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 suffered destruction from the Late Yanshanian to the Early Himalayanian.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of the marine strata in the Jianghan Plain area have been improved since the Late Himalayanian. However, because all source beds have missed the oil/gas generation fastigium and lost the capacity to generate secondary hydrocarbon, no re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can be detected in the study area's marine strata. No industrially exploitable oil/gas reservoir has been discovered in the marine strata of Jianghan Plain area since exploration began in 1958.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petroliferous reservoirs in the marine strata have been completely destroyed, and that poor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the primary factor leading to unsuccessful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t is safely concluded that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marine strata of the study area is quite risk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trata reservoir caprock unit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reservoirevolution jianghan plain area Middle China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生态流量阈值研究——以江汉平原典型河流为例
3
作者 闫少锋 熊瑶 +3 位作者 吴可怡 刘昱 李芊芊 张翔 《中国水利》 2024年第7期40-45,共6页
生态流量是维系江河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而平原河网区水系错综复杂,传统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较差,开展平原河网区的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江汉平原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从基本生态、特殊生境以及水环境保... 生态流量是维系江河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而平原河网区水系错综复杂,传统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较差,开展平原河网区的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江汉平原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从基本生态、特殊生境以及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平原河网区的生态流量阈值研究,以多样化、动态化的需水过程定义生态流量阈值,结果与实际相符,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河网区生态流量阈值的确定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阈值 平原河网区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唱彤 郦建强 +1 位作者 郭旭宁 李云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共12页
为从景观生态角度揭示江汉平原水域空间变化和影响因素,利用GIS和生态统计技术,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空间自相关、景观指数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2000—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由于人... 为从景观生态角度揭示江汉平原水域空间变化和影响因素,利用GIS和生态统计技术,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空间自相关、景观指数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2000—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由于人造地挤占耕地、耕地挤占水域空间,江汉平原水域面积减少了36%;水域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变化明显,边界密度急剧减小,四湖流域等局部水域空间聚集度和连通性显著下降;降水、气温以及耕地和人造地解释了水域景观变化的45.8%,其中降水和气温影响微弱,连片耕地侵占是水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地对水域破碎化贡献更大更直接。2000年以来江汉平原水域面积变化显著,分布趋于破碎,形状复杂度和连通性降低,表征农业活动和城镇化的耕地和人造地对水域景观格局影响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空间 空间自相关 景观格局演变 冗余分析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江汉平原近3000年来古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51
5
作者 谢远云 李长安 +1 位作者 王秋良 殷鸿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洪水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历史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认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时间序列,从地质记录中认识洪水的发生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江汉平原江陵地区的洪水地质记录表明,近3000年来... 洪水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历史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认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时间序列,从地质记录中认识洪水的发生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江汉平原江陵地区的洪水地质记录表明,近3000年来,该区共发生了18次特大洪水漫滩事件。这些古洪水的频发与湿冷气候相对应。功率谱分析发现古洪水漫滩事件包含26、31、36、43、52、79、110年这样的周期。分析表明江陵地区古洪水发生的驱动因子可能是太阳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江陵地区 古洪水 沉积记录
下载PDF
江汉平原9.0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来自江陵剖面沉积物记录 被引量:42
6
作者 谢远云 李长安 +1 位作者 王秋良 殷鸿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对2002年9月在荆州市江陵县发现的9kaB.P.以来的江陵剖面进行^14C测年、粒度、TOC、TN、δ^13C、孢粉等综合分析,重建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9.0~6.07kaB.P.为高温阶段,其间8.1kaB.P.记录到一次较... 对2002年9月在荆州市江陵县发现的9kaB.P.以来的江陵剖面进行^14C测年、粒度、TOC、TN、δ^13C、孢粉等综合分析,重建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9.0~6.07kaB.P.为高温阶段,其间8.1kaB.P.记录到一次较明显降温事件;6.07~4.60kaB.P.为冷干期;4.60~3.44kaB.P.间气候波动频繁,为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前期阶段;3.44~2.50kaB.P.为高温期,湖沼泥炭发育,是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后期阶段,为稳定的暖湿阶段;2.50kaB.P.以来温度相对较低,为冷期。江陵地区近9kaB.P.以来气候变化不仅与国内大量研究资料相一致,且在许多较大气候事件上与世界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江陵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江陵地区 9.0 KA B.P. 气候演化
下载PDF
江汉平原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及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芳 张海涛 +2 位作者 王天巍 陈家赢 蔡崇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1-771,共11页
对采自江汉平原区的69个典型土壤剖面,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鉴定、检索和分类,确认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共划分5个土纲、5个亚纲、8个土类、18个亚类。讨论了江汉平原成土母质、地形及... 对采自江汉平原区的69个典型土壤剖面,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鉴定、检索和分类,确认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共划分5个土纲、5个亚纲、8个土类、18个亚类。讨论了江汉平原成土母质、地形及人类活动对土壤属性和土壤空间分布与演化的影响,表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能很好的反映母质、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空间变异与土壤类型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土壤系统分类 诊断层 诊断特性 土壤分布规律
下载PDF
兰州与江汉平原有机碳同位素的古气候指示意义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桂芳 彭红霞 +3 位作者 陈中原 李长安 黄俊华 胡超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6-490,共5页
选择以干冷气候为主的兰州和温暖湿润的江汉平原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其他多种指标和研究区的岩性特征,对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的古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δ13Corg值波动反映C3/C4植物比例的改变,指示温度变化... 选择以干冷气候为主的兰州和温暖湿润的江汉平原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其他多种指标和研究区的岩性特征,对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的古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δ13Corg值波动反映C3/C4植物比例的改变,指示温度变化.δ13Corg值偏正时,表明C4植物含量较大,反映温度较高,而δ13Corg值偏负时,表明气候较冷;江汉平原δ13Corg值主要反映降水信息,δ13Corg值偏负时指示相对暖湿气候,δ13Corg值偏正反映气候偏干.δ13Corg等指标同时还揭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两地古气候类同特征:即12.0 ka BP之前气候相对偏干;在全新世晚期,气候波动中转暖.不同之处表现为:约在12.0~10.0 ka BP,当兰州气候还很干冷时,江汉平原已进入暖湿的冰后期;而在全新世早中期,当兰州气候转为暖湿时,江汉平原气候则表现为略偏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同位素 江汉平原 指示意义 古气候 对比研究 C4植物 末次盛冰期 全新世晚期 研究区域 岩性特征 兰州地区 温度变化 降水信息 暖湿气候 气候波动 g值 冰后期 指标
下载PDF
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湖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整治对策 被引量:7
9
作者 邓宏兵 张毅 李俊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6-59,共4页
江汉平原湖区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洪涝灾害严重、泥沙淤积和沼泽化现象普遍、湖泊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血吸虫未得到根治等是该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流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条件... 江汉平原湖区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洪涝灾害严重、泥沙淤积和沼泽化现象普遍、湖泊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血吸虫未得到根治等是该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流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条件及人为影响密切相关。治理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湖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树立综合治理的思想,强调统一规划管理,突出治水中心环节;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标本兼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湖区资源;控制湖泊水体污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构建完善的湖区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湖区 生态环境 对策
下载PDF
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路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开华 郑甘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从产城互融、工农互促、城乡统筹三维度构建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两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框架,以江汉平原四大传统农区(荆州、荆门、襄樊、孝感)为研究样本,对其2005—2014年的"两化"协调... 从产城互融、工农互促、城乡统筹三维度构建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两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框架,以江汉平原四大传统农区(荆州、荆门、襄樊、孝感)为研究样本,对其2005—2014年的"两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传统农区的"两化"协调进程尚处在起步阶段,整体协调度较低。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可以发现,传统农区"两化"的协调发展应以产城互融、工农互促、城乡统筹为切入点,以农业为基础,向农村二三产业多维度扩散,并根据各传统农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地选择"两化"协调发展路径,实现农村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地、就近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传统农区 耦合协调模型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胜军 程学军 吴冲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596-4597,4629,共3页
以江汉平原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3个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利用程度变化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围湖造田的现象依然... 以江汉平原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3个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利用程度变化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围湖造田的现象依然存在;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稳定,属于农业用地类型;土地利用格局尚未完全定型,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性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土地利用 变化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基于MODIS-EVI时序数据的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土地覆盖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卫斌 熊勤学 薛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0-2224,共5页
根据2001~2007年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时序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进行去云处理,计算各个像元EVI时序值的平方和N,将N>0.25的像元划为植被覆盖区,N<0.25的像元划为非植被覆盖区。对植被覆盖区采用... 根据2001~2007年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时序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进行去云处理,计算各个像元EVI时序值的平方和N,将N>0.25的像元划为植被覆盖区,N<0.25的像元划为非植被覆盖区。对植被覆盖区采用二次差分法判断EVI时序数据的峰值出现次数,年内峰值出现1次的为林地和草地,出现2次的为耕地,出项3次及以上的为蔬菜地,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划分非植被覆盖区中的城镇、水域和植被覆盖区中的林地、草地,制作了四湖地区2001~2007年的土地覆盖分类图,与基于2001年多时相ETM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进行了比较,耕地面积相差在10%以内。利用MODIS的EVI数据能够快速、有效、低成本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动态分析结果发现,耕地面积处在不断减少过程中,其余覆盖类型的面积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土地覆盖分类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
下载PDF
论江汉平原内涝灾害及减灾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景才瑞 刘会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35-238,共4页
分析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内涝灾害的成因,提出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5条减灾措施:开挖合标准的深沟大渠,继续建立电排站骨干工程,留湖挖深,周围山丘修建中小水库群,绿化周围山丘地带等。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湖区 内涝灾害 减灾措施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被引量:7
14
作者 曾昭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5-378,共4页
根据国家科技攻关的结果,论证了江汉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区和地下水单元的富水性、水质、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合理井距、单井开采水量。
关键词 江汉平原东部 地下水资源 开发 保护 应用
下载PDF
三峡工程与江汉平原农业持续发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俊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6-41,共6页
三峡工程与江汉平原农业持续发展朱俊林(湖北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武汉430062)InfluencesoftheThree_GorgeProjectontheAgricultureinJianghanPlainAreaa... 三峡工程与江汉平原农业持续发展朱俊林(湖北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武汉430062)InfluencesoftheThree_GorgeProjectontheAgricultureinJianghanPlainAreaandtheA┐gricultu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 三峡工程 农业持续发展
下载PDF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章勇 邱春鹏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19-221,共3页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主要表现在降低风速、缩小温差、增大湿度、减少径流、防洪护堤等 5个方面。不同结构的林带其小气候效应也不同 。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江汉平原湖区 林带结构 小气候效应
下载PDF
“一主两副”战略下江汉平原地区跨越式发展研究
17
作者 李雪松 李婷婷 孙博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4,共6页
江汉平原地区位于湖北省经济发展腹地,近年来呈现出发展滞后的态势。对其经济发展现状及环境进行剖析,可以为快速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一主两副"战略下,江汉平原地区既具有交通、资源、政策的优势,又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江汉平原地区位于湖北省经济发展腹地,近年来呈现出发展滞后的态势。对其经济发展现状及环境进行剖析,可以为快速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一主两副"战略下,江汉平原地区既具有交通、资源、政策的优势,又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和区域竞争挑战,必须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投资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江汉平原地区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主两副”战略 江汉平原地区 跨越式发展
下载PDF
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在不同地形区的绩效差异与对策——来自江汉平原和鄂东南丘陵山区36个村庄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定光平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93-96,共4页
由于不同地形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国家"以粮为纲"的农业补贴政策的歧视性,以及国家农业补贴政策与生态保护政策的不协调,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丘陵山区的激励作用不如平原地区,存在相对失灵问题,因而两个地形区的农户对同... 由于不同地形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国家"以粮为纲"的农业补贴政策的歧视性,以及国家农业补贴政策与生态保护政策的不协调,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丘陵山区的激励作用不如平原地区,存在相对失灵问题,因而两个地形区的农户对同一农业补贴政策绩效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原则上应该与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保护政策协调一致,因地制宜,实行更具灵活性的补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政策绩效 江汉平原 鄂东南丘陵山区
下载PDF
江汉平原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城镇化模式
19
作者 胡伟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8期737-739,共3页
城镇化与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土地问题研究的焦点之一。利用1990—2004年江汉平原14个县市的统计数据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城市、不同城镇化阶段以及不同城镇化速度等条件下耕地面积所呈现的变化特点,并归纳出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特... 城镇化与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土地问题研究的焦点之一。利用1990—2004年江汉平原14个县市的统计数据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城市、不同城镇化阶段以及不同城镇化速度等条件下耕地面积所呈现的变化特点,并归纳出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3种城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 城镇化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产品在江汉平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庆安 俞炳启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7-54,共8页
利用湖北省提供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数值预报产品及降水实况资料,用逐步回归法拟合出江汉平原等区域暴雨预报方程。方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此方程尚有待台站业务考核及改进。
关键词 暴雨 降水 江汉平原 有限区域 细网格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