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昌松辨治白塞病经验
1
作者 刘连杰 郑雪霞 +1 位作者 吴琪 林昌松(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329-1334,共6页
白塞病可归属于中医“狐惑病”范畴。林昌松教授认为,白塞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肝郁脾虚为白塞病的根本病机,外感邪气为其发病诱因,湿热内蕴为其证候表现。林昌松教授采用《金匮要略》所载的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自拟“白塞方”“口炎方”... 白塞病可归属于中医“狐惑病”范畴。林昌松教授认为,白塞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肝郁脾虚为白塞病的根本病机,外感邪气为其发病诱因,湿热内蕴为其证候表现。林昌松教授采用《金匮要略》所载的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自拟“白塞方”“口炎方”治疗白塞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林昌松教授基于中医经典的原文记载及临床用药经验,提出甘草之用量宜大,常用30~40 g。针对脾胃虚弱证明显的白塞病患者,治以“白塞方”(由炙甘草、党参、鹿衔草、法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等组成)加减,宜用炙甘草;针对湿热炽盛的白塞病患者,拟“口炎方”(组成药物为生甘草、黄芩、黄连、法半夏、干姜、大枣、太子参、薄树芝、淡竹叶、车前子等)治疗,宜用生甘草。同时强调患者平素“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对防止白塞病复发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狐惑病 甘草泻心汤 白塞方 口炎方 甘草 林昌松
下载PDF
甘草泻心汤“异病同治”应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晓鸽 唐旭东 王凤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异病同治"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诊疗疾病过程中执简驭繁的理论基础。"异病同治"的前提是病机相同,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病证的异同可以将异病同治分为"异病同证同治"和"异病... "异病同治"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诊疗疾病过程中执简驭繁的理论基础。"异病同治"的前提是病机相同,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病证的异同可以将异病同治分为"异病同证同治"和"异病异证同治"。《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狐惑病和心下痞都应用甘草泻心汤,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理论特点,掌握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和心下痞的应用机理可以扩大甘草泻心汤"异病同治"的范围,为临床高效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伤寒杂病论 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 心下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