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utcome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 fixed with locking cal- caneal plate 被引量:25
1
作者 Saurabh Jain Anti Kumar Jain Ish Kumar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55-360,共6页
Objective:Debate continues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betwee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closed treatment.Hence we aim at evaluating the rad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open... Objective:Debate continues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betwee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closed treatment.Hence we aim at evaluating the rad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displaced joint depression type of calcaneal fractures fixed with locking calcaneal plate.Methods:In this series,28 patients (26 unilateral and 2 bilateral) with joint depression type of calcaneal fractures as per Essex-Lopresti classification system were operated on with locking calcaneal plate within 3 weeks of injury.Patient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associated injuries and X-rays of anteroposterior,lateral and axial views of the calcaneum.CT scan was done to assess the amount ofcomminution and articular depression.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clin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 at least for 1 year.Radiological assessment was done by Bohler's angle and Gissane's angle along with measurement ofcalcaneal height and width.Functional outcome was assessed using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s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 scale.Results:At average follow-up of 14.5 months,average AOFAS score was 86.3 (range 66 to 97),with 86% having excellent to good results and 2 (7.7%) and 1 (3.7%) having fair and poor results respectively.All patients had stable ankle joint with all having dorsiflexion and plantar flexion more than 30°.Average subtalar range of motion was 17°.The mean Bohler's angle,mean Gissane's angle,calcaneal height and width were 25.47°,121.3°,4.32 cm and 3.81cm respectively at final follow-up.Three patients had flap necrosis at incision site and one had superficial and deep infection.Subtalar arthritis was seen in 5 patients,whereas sural nerve hypoaesthesia in 1 patient.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compartment syndrome,heel pad problems,peroneal tendinitis,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y or implant failure.Conclusion: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locking calcaneal plate gives sound functional outcome,i.e.restoring anatomically reconstruction of height,width,Bohler's and Gissiane's angles of the calcaneum,and allowing early mob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ANEUS fractures bone Boneplates fracture f'ocation internal
原文传递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F”形空心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祝文发 刘鹏原 +2 位作者 林贤梅 苏省营 林倩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0期38-42,共5页
目的:探究应用“F”形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9月于龙岩市中医院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8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空心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 目的:探究应用“F”形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9月于龙岩市中医院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8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空心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F”形组(n=36)和平行组(n=32)。“F”形组应用“F”形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平行组应用倒三角3枚平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术后两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Garden对线指数),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髋关节情况[伸-屈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评分]和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F”形组住院时间短于平行组,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早于平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形组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为97.22%,高于平行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的ROM大于手术前,Harris评分高于手术前,VAS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形组的ROM、Harri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平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形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44%,低于平行组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倒三角3枚平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应用“F”形空心钉内固定术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地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提高复位质量满意度,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PauwelsⅢ型 骨折内固定术 空心钉 f”技术
下载PDF
^(18)F-FDGPET/CT早期动态显像与常规显像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价值
3
作者 张毓艺 张连娜 +3 位作者 冯瑾 张良 杜昊燃 杨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早期动态灌注成像技术结合传统常规显像,评估^(18)F-FDG灌注与代谢参数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早期动态灌注成像技术结合传统常规显像,评估^(18)F-FDG灌注与代谢参数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良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0±14.0)岁。以病理及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术后感染的金标准。对^(18)F-FDGPET/CT早期动态显像进行重建处理得到时间放射性曲线,分析骨折部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的达峰时间、早期动态显像峰值(EDSUV_(max))、达峰速率。常规显像获得骨折部位SUV_(max)值及靶本底比值(TB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获得EDSUV_(max)值与常规显像SUVmx值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最佳阈值,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在早期动态显像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者骨折部位EDSUV_(max)值为5.3(4.1,8.0),高于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的4.0(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达峰时间缩短、峰时提前,在时间放射性曲线中,感染者均表现为早期达峰后下降,而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为持续上升型曲线。在常规显像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者骨折部位SUVmx值、TBR值分别为11.2(6.0,14.0)、4.97(2.90,7.30),均高于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的4.80(3.25,7.05)、2.80(2.3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获得EDSUVmx值与常规显像SUV_(max)值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最佳界值分别为6.5和8.1,获得的灵敏度分别为42.1%、63.2%,特异度分别为100%、90.5%。结论:早期动态与常规"8F-FDGPET/CT显像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效能大致相当,早期动态显像获得的时间放射性曲线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动态显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建华 郭立平 +1 位作者 马志刚 韦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吸收螺钉组54例和金属螺钉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踝...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吸收螺钉组54例和金属螺钉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及X线测量结果、踝关节评分、异物反应等。结果可吸收螺钉组患者的背屈角度、跖屈角度大于金属螺钉组(P<0.05),两组腓骨的重叠阴影、下胫腓联合间隙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螺钉组患者的踝后足评分系统的评分值、踝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奔跑能力、工作能力、踝关节活动度、影像结果评分高于金属螺钉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金属螺钉组患者(P<0.05);可吸收螺钉组患者的治疗后异物反应较轻,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二次内固定手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金属螺钉组患者(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有效方式,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特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可吸收螺钉 金属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三种空心钉构型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严坤 牟利民 +2 位作者 杨晓辉 王建 冉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807-2811,共5页
背景:临床中广泛使用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传统的倒三角构型治疗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失效率较高,有学者提出使用“F”构型及偏轴构型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从生物力学角度对以上3种构型的比较分析目前鲜有报道。目的:使用三维有限元... 背景:临床中广泛使用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传统的倒三角构型治疗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失效率较高,有学者提出使用“F”构型及偏轴构型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从生物力学角度对以上3种构型的比较分析目前鲜有报道。目的:使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倒三角构型、“F”构型、偏轴构型3种空心钉置入方法对于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1名35岁健康的男性志愿者,体质量70 kg,CT扫描获取其右侧股骨近端.dicom格式影像数据,导入mimics 15.0软件重建股骨近端三维图像,使用Solidworks 2017软件构建倒三角构型、“F”构型、偏轴构型固定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模型;加载应力,比较3组模型骨折断端在X、Y、Z轴上的最大移位、在内固定上的最大应力、股骨近端的总体位移以及股骨近端的最大应力分布。结果与结论:①倒三角构型、“F”构型、偏轴构型在螺钉上的最大应力分别为71.896,66.792,59.071 MPa;②倒三角构型、“F”构型、偏轴构型在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分别为12.791,11.886,11.949 MPa;③倒三角构型、“F”构型、偏轴构型在骨折断端X轴上的最大位移为0.844,0.587,0.538 mm;在Y轴上的最大位移为0.491,0.295,0.340 mm;在Z轴上的最大位移为0.832,0.752,0.741 mm;④倒三角构型、“F”构型、偏轴构型在股骨近端总体最大位移为1.707,1.396,1.325 mm;⑤偏轴构型和“F”构型的应力更为分散,骨折断端的位移较小,是治疗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较好的选择,其中偏轴构型在抗内翻应力和纵向剪切应力中略优于“F”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构型 股骨颈骨折 有限元 空心钉 生物力学 f构型 倒三角构型 偏轴构型
下载PDF
四肢短骨微型外固定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东来 合润基 +3 位作者 李力 陈广祥 邹天明 黄士中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6年第3期146-148,共3页
作者研制四肢短骨骨折的微型外固定器.经临床应用18例25处骨折,其中掌骨骨折14处,指骨骨折6处,跖骨骨折5处.定期随访按TAM标准判定功能结果,术后第8周优良率72.2%,术后1年优良率88.9%.外固定时间4~8周,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4周.该微型外... 作者研制四肢短骨骨折的微型外固定器.经临床应用18例25处骨折,其中掌骨骨折14处,指骨骨折6处,跖骨骨折5处.定期随访按TAM标准判定功能结果,术后第8周优良率72.2%,术后1年优良率88.9%.外固定时间4~8周,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4周.该微型外固定器具有结构轻巧灵活,稳定性好,易于组装和拆卸,并可根据不同部位骨折需要组装成多种构型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短骨骨折固定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器 四肢骨折
下载PDF
股骨内固定钢板断裂的实质问题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东安 白孟海 +1 位作者 葛宝丰 陈玉芳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从股骨内固定钢板折断的临床出发,对人体股骨的力学量进行计算、测定,并用计算机算出整个股骨骨折后在钢板固定各个部位的应力——应变关系。找出股骨内固定钢板断裂的根本原因为:(1)钢板断裂是在骨折断端受以弯矩为主,扭、压并存,... 本文从股骨内固定钢板折断的临床出发,对人体股骨的力学量进行计算、测定,并用计算机算出整个股骨骨折后在钢板固定各个部位的应力——应变关系。找出股骨内固定钢板断裂的根本原因为:(1)钢板断裂是在骨折断端受以弯矩为主,扭、压并存,脉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断裂。(2)几乎所有在断口附近形成钢板断裂的实质问题是,在其所断口附近的应力远远大于其它部位钢板的应力。结论分析与临床结果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生物力学 股骨 骨折
下载PDF
骨科临床采用解剖钢板治疗鹰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致勃 宦启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年第7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对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34.5岁;简单骨折19例,粉碎骨折4例。手术时间伤后2小时~7天,-?-~j... 目的探讨临床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对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34.5岁;简单骨折19例,粉碎骨折4例。手术时间伤后2小时~7天,-?-~j3.5天。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平均11.5个月(6—2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治愈,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3~10个月)。按MEPS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2例。结论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一陆床疗效良好,是鹰嘴骨折较好内固定物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骨折 解剖钢板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9
作者 刘林 《甘肃科学学报》 1999年第2期49-51,共3页
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30例胸腰椎骨折,时经半年至7年随访,认为该手术方法相对安全简便、创伤小、复位较满意、固定尚牢靠,脊髓损伤率低。30例经随访观察,其中23例不全瘫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7例完全瘫者无一例恢... 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30例胸腰椎骨折,时经半年至7年随访,认为该手术方法相对安全简便、创伤小、复位较满意、固定尚牢靠,脊髓损伤率低。30例经随访观察,其中23例不全瘫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7例完全瘫者无一例恢复,但具有便于术后护理,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宝华 刘洪常 陈元甲 《临床骨科杂志》 2003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头下型和经颈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 6例全部采用可折断螺钉固定加股方肌骨瓣移植。结果  2 6例随访时间 3~ 8年 ,疗效评定按童星杰等制定的标准 ,优 19例 (73 1% ) ,良 6例 (2 3 1% ) ,差 ... 目的 探讨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头下型和经颈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 6例全部采用可折断螺钉固定加股方肌骨瓣移植。结果  2 6例随访时间 3~ 8年 ,疗效评定按童星杰等制定的标准 ,优 19例 (73 1% ) ,良 6例 (2 3 1% ) ,差 1例 (3 8% )。结论 采用可折断螺钉固定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头下型和经颈型股骨颈骨折 ,疗效较好 ,尤其适合于经颈型股骨颈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瓣移植 骨折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螺钉F形固定技术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峰 刘瑜 张长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探讨螺钉F形固定技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螺钉F形固定技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20~55岁,平均38.9岁。左侧21例,右侧2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 目的探讨螺钉F形固定技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螺钉F形固定技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20~55岁,平均38.9岁。左侧21例,右侧2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高处坠落伤24例。GardenⅢ型25例、Ⅳ型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3 d,平均2.2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骨折不愈合、内翻畸形、股骨颈短缩、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退出等)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28~45 min,平均37.5 min;术中透视时间13~20 s,平均14.7 s;术后住院时间2~3 d,平均2.7 d。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8个月,平均38.7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解剖复位;42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1例闭合复位者骨折不愈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5~100分,平均92.7分。42例骨折愈合患者中发生股骨颈短缩11例、内翻畸形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螺钉退出8例。GardenⅢ、Ⅳ型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钉F形固定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螺钉 内固定 f形固定技术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F形置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运峰 吕浩 +2 位作者 张积森 詹俊峰 荆珏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8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F形置入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经皮微创F形置入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无移位骨折12例,移位骨折23例。在牵引下复位骨折端,3枚空心钉呈F形交叉内固定...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F形置入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经皮微创F形置入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无移位骨折12例,移位骨折23例。在牵引下复位骨折端,3枚空心钉呈F形交叉内固定,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结果35例均获随访12~25个月,平均12.7个月。12例无移位骨折中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25例移位骨折中2例出现骨折不愈合,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6例,良1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5.7%。结论经皮微创F形置入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疗早期疗效理想,固定牢靠、并发症少,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f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治疗10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彭海洲 刘明礼 +1 位作者 蔡嘉欣 罗睿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06例,平均年龄72岁,其中行外固定支架治疗39例,三根斯氏针3例,麦氏鹅头钉13例,动力髋螺钉(DHS)45例,近端股骨交锁钉(PFN)6例。结果DHS及PFN疗效最好,优良率为100%,...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06例,平均年龄72岁,其中行外固定支架治疗39例,三根斯氏针3例,麦氏鹅头钉13例,动力髋螺钉(DHS)45例,近端股骨交锁钉(PFN)6例。结果DHS及PFN疗效最好,优良率为100%,外固定支架治疗优良率为87.2%;三根斯氏针治疗优良率为33.3%;麦氏鹅头钉治疗优良率为69.2%。结论股骨转子部骨折能耐受手术者推荐使用DHS或PFN,否则应尽可能用外固定支架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部骨折 手术治疗 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 麦氏鹅头钉
原文传递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小鹏 金晨 +2 位作者 许志兴 刘勇章 吴揭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26例,同时行横突间、关节突植骨融合。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26例... 目的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26例,同时行横突间、关节突植骨融合。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26例均固定坚固,无1例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26例植骨均融合,22例伤椎椎体高度恢复,4例残留20%~30%的压缩未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3例A级未恢复,其余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TENOR脊柱系统操作简便,可实施三维矫正固定并可定量调节复位,固定坚固。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可减小伤椎椎体内的空隙,可能有利于椎体骨折愈合,增加前柱、中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R内固定系统 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 骨折固定术 神经功能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四肢脊柱交通伤的救治 被引量:18
15
作者 侯树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四肢和脊柱是交通伤中最常见的致伤部位之一。交通伤的院前救治是我国交通伤救治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此,应该逐步增设院前急救网点,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救治服务体系,加强院前急救员的培养训练工作。在四肢脊柱交通伤的救治中,首先... 四肢和脊柱是交通伤中最常见的致伤部位之一。交通伤的院前救治是我国交通伤救治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此,应该逐步增设院前急救网点,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救治服务体系,加强院前急救员的培养训练工作。在四肢脊柱交通伤的救治中,首先应抢救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但同时也要兼顾骨折的及时处理。详细了解致伤机制和全面查体是防止交通伤漏诊的重要方法。在四肢交通伤骨折的救治中,特别是对多发伤伤员的急救,外固定器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带锁髓内钉技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也可取得满意疗效。骨盆骨折的早期可采用外固定器稳定骨折,同时采用髂内动脉栓塞等技术积极处理骨盆骨折所导致的大出血。在脊柱交通伤的治疗中,应考虑到脊柱的稳定性和迟发性截瘫等因素,适当确定手术适应证。椎管环形减压术可充分地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颈椎骨折常可采用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固定颈椎融合手术。胸腰椎骨折脱位可实施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脊柱损伤 交通事故伤 院前急救 外固定器 截瘫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陈旧性股骨干骨折
16
作者 詹玉林 郭海龙 +1 位作者 盛伟斌 普拉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有严重移位的陈旧性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7~12岁,... 目的探讨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有严重移位的陈旧性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7~12岁,平均10.5岁,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侧或后外侧手术切口,手术中彻底清除断端周围骨痂,充分显露骨折端,在反牵引带的帮助下,采用折顶法反复、逐次的松解神经、血管、肌肉的张力,观察牵引状态下患肢末梢的血运情况作为反映血管神经张力的一个指标,待软组织可以逐渐适应高张力的情况下,对骨折进行复位、自体松质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给予抗炎、抗凝、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时对患儿的骨折愈合情况、畸形矫正情况及手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1~3年。手术后3、6、12、20个月常规拍摄患肢的X线片。随访期结束时,所有病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畸形完全得到矫正,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患儿已完全负重、下地行走,患肢缩短1~2cm,平均1.2cm,行走时正常步态,骨折邻近的膝、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结论对于具有合适手术适应证的、伴有严重移位畸形的儿童股骨干陈旧性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中应注意病例的选择、轻柔操作,采用逐次折顶复位,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手术后给予于适当的辅助治疗及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