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生境下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francoisi)日活动时间的分配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杨 张明海 +3 位作者 马建章 吴安康 汪双喜 张树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15-1722,共8页
1999年至200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扰生境中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中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和摄食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5.41%和31.67%;其... 1999年至200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扰生境中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中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和摄食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5.41%和31.67%;其次是游走、拥坐和嬉戏,分别为14.44%、9.61%和8.54%;仅将很少时间用于理毛行为,为0.33%。与未干扰生境相比,干扰生境下黑叶猴全年中除用于休息的时间下降外,用于其余活动类型的时间均有所提高。研究还表明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活动规律在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性。休息和摄食行为在各季节日活动规律中都存在显著高峰期,但高峰期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游走、嬉戏和拥坐行为在各季节的日活动规律所占比例均较低。理毛行为存在季节有或无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生境 黑叶猴 日活动时间分配
下载PDF
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交界处白颊黑叶猴种群初步调查 被引量:13
2
作者 苏化龙 林英华 +4 位作者 马强 赵怀东 吴登明 胥执清 邓合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对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交界处的白颊黑叶猴种群进行了 4次调查。结果表明 ,该交界处有 4个黑叶猴家族群栖息 ,其中数量最多的 1群曾达到 1 7~ 1 8只个体 ,最少的 1群为 5只左右 ,目前调查统计到的个体...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对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交界处的白颊黑叶猴种群进行了 4次调查。结果表明 ,该交界处有 4个黑叶猴家族群栖息 ,其中数量最多的 1群曾达到 1 7~ 1 8只个体 ,最少的 1群为 5只左右 ,目前调查统计到的个体总数量约 40~ 45只。以常绿阔叶树为主的”斑块状”天然阔叶林地是黑叶猴栖息地生境的主要特征。影响武隆县和彭水县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区缩减的主要原因是 :人类频繁活动、栖息地破碎化和生境条件的变化 ,很大可能还有生殖隔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武隆县 彭水县 交界处 白颊黑叶猴 种群 调查
下载PDF
黑叶猴在喀斯特石山生境的觅食活动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岐海 蔡湘文 +2 位作者 黄乘明 李友邦 罗亚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3-248,共6页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一群生活在广西扶绥珍稀动物保护区内孤立石山中的黑叶猴进行观察,通过收集有关栖息地利用的数据,从中探讨栖息地的破碎化对其生态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群的觅食活动在石山各个部位的分布存在着显著差异...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一群生活在广西扶绥珍稀动物保护区内孤立石山中的黑叶猴进行观察,通过收集有关栖息地利用的数据,从中探讨栖息地的破碎化对其生态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群的觅食活动在石山各个部位的分布存在着显著差异,它们更偏好在山腰觅食(66·1%),而较少利用山脚(18·6%)和山顶(15·3%)。从横向水平来看,猴群的觅食活动主要集中在6个觅食斑块,总面积为7·94hm2,约占栖息地面积的18·9%。觅食斑快中黑叶猴喜食食物的植株密度明显高于非觅食斑块。虽然树叶在黑叶猴食物组成中占绝大部分,但其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之相对应,猴群对觅食斑块的利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喀斯特石山生境 觅食活动 季节性
下载PDF
广西扶绥黑叶猴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35
4
作者 黄乘明 周岐海 +2 位作者 李友邦 蔡湘文 魏辅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6,共7页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生活在完全被周围农田隔离的石山中的一群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采用以群为单位的焦点动物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每月对猴群连续10d跟踪观察。结果表明:3月至10月,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生活在完全被周围农田隔离的石山中的一群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采用以群为单位的焦点动物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每月对猴群连续10d跟踪观察。结果表明:3月至10月,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由8个环节组成,11月至2月由9个环节组成,移动、觅食和休息在活动节律中重复出现,晒太阳仅出现在11月至翌年2月。休息占黑叶猴日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觅食、移动、晒太阳和理毛。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月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温度、栖息地的食物丰富度和光照强度是影响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认为,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体现了叶食性灵长类的特点,更体现了黑叶猴对北热带喀斯特石山环境的适应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昼夜活动节律 日活动时间分配
下载PDF
栖息地质量对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乘明 韦显盛 +2 位作者 周岐海 李友邦 黄中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8-343,共6页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各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个地理种群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栖息地质量对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各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个地理种群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栖息地质量对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在低质量栖息生境的黑叶猴猴群较生活在高质量栖息生境的猴群花费更多的时间休息和觅食,而用于移动和社会活动的时间相应减少。分析表明,栖息地质量的差异所造成的食物可获得性以及食物组成的差异可能是影响黑叶猴群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虽然不同活动的峰值在日活动节律中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但总的日活动节律在不同地理种群中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早晨和下午出现两个明显的觅食高峰,而中午则是长时间的休息;移动的高峰通常发生在觅食高峰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栖息地质量 活动时间分配 日活动节律
下载PDF
扶绥黑叶猴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友邦 黄乘明 +1 位作者 黄中豪 周歧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9,共4页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技术研究了扶绥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黑叶猴的食物种类在10~19种间变化;食物部位包括叶、果、花和芽。月食物种类与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rho r=0.756,P=0.007〈0.0...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技术研究了扶绥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黑叶猴的食物种类在10~19种间变化;食物部位包括叶、果、花和芽。月食物种类与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rho r=0.756,P=0.007〈0.05),表明黑叶猴把大部分取食时间集中在少量食物种类时,其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反之最大。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与食物种类月份之间没有显著变化(P〉0.05),表明黑叶猴在不同的月份之间以相同的食物种数和相同比例的食物部位作为食物来源。黑叶猴取食高质量食物(果实与花)的时间对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Spearman rho r=0.636,P=0.035〈0.05),这说明黑叶猴取食高质量食物会导致较高的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食物选择 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扶绥黑叶猴日漫游的活动类型和发生高峰(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黄乘明 李友邦 +1 位作者 周歧海 魏辅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8-82,共5页
从2001年3月至12月研究了野外黑叶猴的活动类型及发生高峰。在日漫游过程中,黑叶猴有7种活动类型,其中休息占时间最多,其次是觅食和移动。作为对适应环境的特征之一,黑叶猴选择了长时间的中午休息和两个觅食高峰的对策,食物可获得性的... 从2001年3月至12月研究了野外黑叶猴的活动类型及发生高峰。在日漫游过程中,黑叶猴有7种活动类型,其中休息占时间最多,其次是觅食和移动。作为对适应环境的特征之一,黑叶猴选择了长时间的中午休息和两个觅食高峰的对策,食物可获得性的增加将提高休息的时间,减少觅食和运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日漫游 活动类型 发生高峰 扶绥市 休息 觅食 移动
下载PDF
黑叶猴活动时间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岐海 黄乘明 李友邦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全面了解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生态习性和活动规律,从中探讨其对喀斯特石山生境的适应策略,从2001年3~12月,在广西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对一群黑叶猴进行了连续的跟踪观察,采用连续记录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结... 为全面了解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生态习性和活动规律,从中探讨其对喀斯特石山生境的适应策略,从2001年3~12月,在广西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对一群黑叶猴进行了连续的跟踪观察,采用连续记录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结果表明,黑叶猴的日活动节律表现为上午和下午的觅食高峰,中午进入长时间的休息期。这可能与白天的温度和日照强度的变化有关。它们的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雨季活动节律中的觅食高峰与旱季相比推迟1h出现;旱季觅食高峰中用于觅食的时间明显增加,且中午出现一个小的觅食高峰。在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中,平均65.4%的时间用于休息,19.6%用于觅食,9.9%用于移动,用于社会活动的时间平均仅占5.1%。它们的活动时间分配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旱季,用于觅食的时间明显多于雨季,而休息时间相应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下载PDF
同域分布黑叶猴和熊猴的活动时间分配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岐海 黄中豪 +2 位作者 韦华 陈天波 黄乘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和两群熊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种灵长类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食物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对两种灵长类动物活动...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和两群熊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种灵长类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食物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对两种灵长类动物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休息在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熊猴;熊猴用于移动的时间比例明显高于黑叶猴。两种灵长类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应对喜食食物的季节性短缺。当旱季嫩叶和果实的可获得性降低时,黑叶猴明显增加用于移动和觅食的时间比例,相应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与此相反,熊猴明显减少用于移动的时间比例,相应地增加用于社会性理毛的时间比例。分析表明,食物的可获得性以及食物组成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同域黑叶猴和熊猴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熊猴 活动时间分配 季节性
下载PDF
近缘种扩增法对黑叶猴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特征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涛 王博石 +4 位作者 刘志瑾 阙腾程 黄乘明 周岐海 李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1-353,共3页
微卫星位点近缘种筛选法使得在探讨各种灵长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生殖策略上更加便捷。我们利用138条人类微卫星引物在黑叶猴中进行筛选,得到了23个具有多态性位点。在28个检测个体中,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到9个,期望杂合度为0.62,观测... 微卫星位点近缘种筛选法使得在探讨各种灵长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生殖策略上更加便捷。我们利用138条人类微卫星引物在黑叶猴中进行筛选,得到了23个具有多态性位点。在28个检测个体中,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到9个,期望杂合度为0.62,观测杂合度为0.50,其中有7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9个位点存在无效等位基因现象。但是各位点之间均未检测到连锁不平衡现象。这些位点将在黑叶猴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缘种扩增 微卫星引物 黑叶猴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黑叶猴的春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宗先 王维 胡锦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128,共8页
2007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调查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情况,采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黑叶猴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上层乔木郁闭度、灌木胸径、人为干扰、洞穴距离。黑叶猴喜欢在郁闭度大于0.5、... 2007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调查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情况,采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黑叶猴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上层乔木郁闭度、灌木胸径、人为干扰、洞穴距离。黑叶猴喜欢在郁闭度大于0.5、乔木和灌木密度大于21棵.(400 m2)-1、灌木胸径大于8 cm、人为干扰大于1 000 m、洞穴距离小于500 m、水源距离小于250 m、南坡的乔木-灌木混交林活动。黑叶猴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21.964+2.126×DBH+2.108×CA+2.081×HD-1.829×DC(DBH为灌木胸径,CA为上层乔木郁闭度,HD为人为干扰距离,DC为洞穴距离)。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生境选择 资源选择函数 资源选择指数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春季食物选择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宗先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7-861,867,共6页
2008年3~5月,采用焦点猴群连续跟踪观察和记录法对金佛山黑叶猴的食性进行了研究。黑叶猴春季采食的植物主要有18种,分属8科17属。黑叶猴嗜食灯台树、香叶树、毛叶木姜子、山梨、构树和木姜子,喜食山樱桃、山桃、山桑和野桐。取食部位... 2008年3~5月,采用焦点猴群连续跟踪观察和记录法对金佛山黑叶猴的食性进行了研究。黑叶猴春季采食的植物主要有18种,分属8科17属。黑叶猴嗜食灯台树、香叶树、毛叶木姜子、山梨、构树和木姜子,喜食山樱桃、山桃、山桑和野桐。取食部位有叶、芽、嫩枝、花和果实。在日活动节律中,觅食行为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7∶30~9∶30和17∶00~18∶30。在黑叶猴每天的时间分配中,觅食所占的时间比例为21.56%±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食性 选择指数 金佛山
下载PDF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黑叶猴个体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宗先 王维 +2 位作者 谢樟桂 马建伦 陈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7,共6页
2007年3-12月,在重庆市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1个休息高峰.觅食高峰分别出现在7:30-9:30和16:30-19:... 2007年3-12月,在重庆市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1个休息高峰.觅食高峰分别出现在7:30-9:30和16:30-19:20;休息高峰出现在10:00-16:00.黑叶猴日活动节律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季上午和下午的觅食高峰各提前约1 h出现,中午还出现一个小的觅食高峰.研究期间猴群用于休息的时间平均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60.57%±9.02%;觅食占20.11%±6.87%,移动占11.28%±3.16%,其它行为占8.04%±2.15%.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个体行为 日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下载PDF
金佛山黑叶猴对阳光和降雨因子的行为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宗先 吴少斌 +2 位作者 周先容 马建伦 李宏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68-2970,共3页
2007年6~8月和2008年12月~2009年2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光和降雨是影响黑叶猴活动行为的2个明显的非生物因子。它们都直接地影... 2007年6~8月和2008年12月~2009年2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光和降雨是影响黑叶猴活动行为的2个明显的非生物因子。它们都直接地影响环境温度。在夏季和冬季,黑叶猴对阳光照射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对小雨和暴雨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行为对策 阳光 降雨 金佛山
下载PDF
麻阳河黑叶猴秋季食物营养组分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静 胡刚 +1 位作者 董鑫 袁施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7-112,152,共7页
2010年9-11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18种秋季主要食物以及9种次要食物的各取食部位进行采集并对各独立样本的粗蛋白(PROT)、粗脂肪、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分别以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 2010年9-11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18种秋季主要食物以及9种次要食物的各取食部位进行采集并对各独立样本的粗蛋白(PROT)、粗脂肪、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分别以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和范式洗涤法进行测定,计算PROT/ADF比值.同时将所得到的各样本的营养含量与相应的秋季取食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了解秋季食物营养组分对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除PROT/ADF比值有明显的差异外,在其他测定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18种主要食物的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与相应的秋季采食比例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秋季采食的4种主要采食部位除在粗蛋白、NDF和PROT/ADF比值上有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他营养组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且相关性检测表明各采食部位的冬季采食比例在粗蛋白、CF、ADF含量及PROT/ADF比值都显著相关,在其他营养组分上不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麻阳河黑叶猴的秋季食物选择不受食物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NDF、ADF含量和PROT/AD F比值的影响.从食物选择上看,黑叶猴更偏好采食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食物部位,如嫩叶与叶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主要食物 营养成分 食物选择 黑叶猴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野外黑叶猴对人类的攻击行为(英文)
16
作者 黄乘明 李友邦 +1 位作者 邹异 覃怀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04,共3页
20 0 2年 8月 17日 ,对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楞垒自然屯发生的黑叶猴攻击人的事件进行实地考察。当小车发出鸣笛后 ,一只亚成体雄性黑叶猴从保护区边缘的丛林中冲出来。十分冲动或激怒地冲到了汽车旁 ,后来在路边的树上、石... 20 0 2年 8月 17日 ,对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楞垒自然屯发生的黑叶猴攻击人的事件进行实地考察。当小车发出鸣笛后 ,一只亚成体雄性黑叶猴从保护区边缘的丛林中冲出来。十分冲动或激怒地冲到了汽车旁 ,后来在路边的树上、石头、矮墙上不停地跳来跳去。围观群众躲到很远的地方观望 ,其中一人被扑到身上 ,幸好逃得及时而没有被咬伤。据访问了解 ,这只亚成体公猴从 2 0 0 1年初开始在保护区边界村庄附近已连续伤害了 15个人和 2只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 黑叶猴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生 雄性 石头 实地考察 野外 伤害 咬伤
下载PDF
贵州麻阳河黑叶猴秋季主要食物营养分析及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锐芳 胡刚 +5 位作者 曹晔 杨进良 苏欣慰 陈波 刘先高 刘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6-371,共6页
2009年9~11月,采集贵州麻阳河黑叶猴取食较多的23种主要食物及取食较少的14种非主要食物,用称重法、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及范式洗涤法分析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营养含量,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 2009年9~11月,采集贵州麻阳河黑叶猴取食较多的23种主要食物及取食较少的14种非主要食物,用称重法、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及范式洗涤法分析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营养含量,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PROT/ADF)比值,并将所得到的各样本的营养含量与相应的秋季取食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了解秋季食物营养组分对黑叶猴同期食物选择的影响。测定结果显示:(1)黑叶猴秋季采食的主要食物与非主要食物在各测定的营养组分上无显著差异,且各主要食物测定的营养组分及PROT/ADF比值与其秋季取食比例之间无显著相关;(2)秋季各取食部位在水分、粗蛋白、粗纤维、ADF及PROT/ADF比值上均无显著差异,各采食部位测定营养成分与相应秋季取食比例间也无显著相关。表明麻阳河黑叶猴秋季的食物选择不受食物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ADF含量及PROT/ADF比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主要食物 营养分析 食物选择 黑叶猴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贵州麻阳河公路沿线兴建住房对黑叶猴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红星 刘杰 +3 位作者 刘宁 张鑫 李容 胡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0-964,共5页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走访调查法对大河坝、五道拐、老鹰岩、香菇坝一带公路沿线住宅数量动态及寨民向公路沿线迁居意向进行了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对3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XGB1,XGB2,LYY1通过公路的现状进行全天跟踪...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走访调查法对大河坝、五道拐、老鹰岩、香菇坝一带公路沿线住宅数量动态及寨民向公路沿线迁居意向进行了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对3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XGB1,XGB2,LYY1通过公路的现状进行全天跟踪观察,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记录了XGB1对新环境的适应对策。调查表明:公路沿线已建成47个住房,其数量约为5年翻一番,90.16%村民渴望迁居,9.84%反对;猴群通过公路的成功率为74.77%,因住户活动干扰失败率为25.23%,其迁移路线距民房的平均垂直距离L1约为(20.00±2.16)m(n=7)^(23.10±2.69)m(n=10)。分析认为:黑叶猴群可能挑选不小于2L1建筑物间隔距离通过。有鉴于此,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黑叶猴 麻阳河 兴建住房 对策
下载PDF
笼养黑叶猴拟母亲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艳玲 黄乘明 +2 位作者 阙腾程 李友邦 周歧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1,共5页
2002年3~12月,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和全事件行为记录法对南宁动物园人工饲养的5群黑叶猴的拟母亲行为进行了观察。5群黑叶猴中,有幼体9只,成年个体19只。观察发现非母雌性黑叶猴的拟母亲行为有怀抱、携带、接近、理毛、吻婴5种类型;各... 2002年3~12月,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和全事件行为记录法对南宁动物园人工饲养的5群黑叶猴的拟母亲行为进行了观察。5群黑叶猴中,有幼体9只,成年个体19只。观察发现非母雌性黑叶猴的拟母亲行为有怀抱、携带、接近、理毛、吻婴5种类型;各种行为类型发生的频次从高到低分别为接近(46.19%)、怀抱和携带(24.14%)、吻婴(20.36%)和理毛(9.31%)。通过比较还发现1)幼体出生几个月内(4~8月龄),黑叶猴拟母亲行为经常发生。2)拟母亲行为的强度与幼体的年龄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与非母雌性的育婴经验有关,育婴经验缺乏的非母雌性对幼体表现出比有育婴经验的个体更强烈的兴趣。3)拟母亲行为发生受幼猴母亲的默认程度的影响,有些母亲不允许其它雌猴接触幼体。4)拟母亲行为有助于缓解群内雌性个体间的冲突,调节群内个体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拟母亲行为 繁殖经验
下载PDF
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繁殖周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安康 罗杨 +2 位作者 王双玲 陈正仁 王彬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06,共4页
Francois’ langur, the Black-headed leaf monkey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francoisi), is a rare species of monkey, occurring in isolated small groups in China. Breeding periodicity of wild Francois’ langur in Mayangh... Francois’ langur, the Black-headed leaf monkey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francoisi), is a rare species of monkey, occurring in isolated small groups in China. Breeding periodicity of wild Francois’ langur in Maya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Yanhe County, Guizhou, China, was studied. For the subject group, known as Gandong group, they were artificial fed periodically due to shortage of natural food since August, 1997. From the latter half of the year of 1998, they were adapted to artificial feeding and fed once per day. Because of the same feeder, a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p and the feeder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group could be observed within fifteen meters. Through artificial feeding, Gandong group monkeys were individual recognized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stature, posture and appearance, and the females were differentiated by the way of F1, F2,…. The first dates of seeing newborn monkeys of the group were recorded and regarded as birth dates. The error was not beyond twenty-four hours because of daily observation and record. Birth dates of eleven newborn monkeys of Gandong group from 1999 to 2005 were recorded. The genders of the newborn monkeys were identified by observing male genitals fifteen days after born. In addition, birth dates of six other groups were combined with that of Gandong group. The six groups included Xiangguba group, Leijia group, Banqiaozi group, Shibanxi group, Dashandong group and Longdongtang group. For the six groups, the first dates of finding new baby monkeys were recorded by patrolmen who patrolled once every five days, and then verified by the authors within two days.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 of baby monkey whose hair was bright orange at first and then became gradually black one month later, birth dates of nine baby monkeys of these six groups were estimated from 2003 to 2004. The error was not beyond one week. By record, eight offspring were added into Gandong group from 1999 to 2005. At present, this group was consisted of seven males and five females, including three baby monkeys and nine non-baby monkeys. Six other groups produced nine offspring totally from 2003 to 2004.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seasonal birth of wild Francois’ langur distributed from January to June, and no newborns were given birth from July to December, seventeen monkeys born from February to April in proportion with 85% in total, eight in March in proportion with 40% determined as the peak of whole year, five in April and four in February as the secondary birth peak. This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captive Francois’ langurs whose birth failed in seasonality. Under captive conditions, food sources were secure, the surrounding was stable and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of annual cycle. However it was difficult for the wild to have the above all conditions. The breeding interval of wild Francois’ langurs was 704±50 days averagely, namely twenty-three months, longer seven months than that of captive Francois’ langurs, indicating that natural environmental stresses that the wild populations were subject to might have a long-term influence on reproduction of Francois’ langurs. Meanwhile breeding periodicity was linked with difference of species, climate, habitat, and female reproductive b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繁殖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