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被引量:33
1
作者 曹顺庆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40,共7页
文章阐述了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研究特点和在研究中面临的困惑;指出了两个学派的理论缺憾以及整个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缺乏变异性研究的现状。重点指出了比较文学在注重"求同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qu... 文章阐述了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研究特点和在研究中面临的困惑;指出了两个学派的理论缺憾以及整个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缺乏变异性研究的现状。重点指出了比较文学在注重"求同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异质性"和"变异性"的研究,尤其是后者。因为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新方法和新理论,它开启了一个注重异质性和变异性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阶段,是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学派 美国学派 实证关系 文学比较 异质性 变异性 变异学
下载PDF
试析美法分歧的历史由来——兼评基辛格《大外交》中对戴高乐的评述
2
作者 朱伟东 《唐都学刊》 2013年第2期96-98,共3页
基辛格《大外交》中对戴高乐的评价反映了美国外交学界对法美关系的基本观点,作为美国的盟国,法国的独立性源于历史上法国对美国的观感。从美国独立到二战结束,法美之间充满矛盾与纠葛,究其原因是美国对二战中及二战后法国的轻视,刺激... 基辛格《大外交》中对戴高乐的评价反映了美国外交学界对法美关系的基本观点,作为美国的盟国,法国的独立性源于历史上法国对美国的观感。从美国独立到二战结束,法美之间充满矛盾与纠葛,究其原因是美国对二战中及二战后法国的轻视,刺激了拥有悠久历史与文化的法国人的自尊心,激起了法国政界与民间对美国的不满情绪,认真梳理这段历史,对于我们认识戴高乐主义的实质与法美矛盾的本源或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辛格 戴高乐 《大外交》 法美关系
下载PDF
二战后美国对法属北非政策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姝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8,共5页
二战后初期,美国考虑到法属北非的特殊战略地位,确定了将法属北非各殖民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政策,并以此遏制北非的共产主义活动。随着国际非殖民化呼声高涨,美国被迫采取了"有序渐进"的非殖民化政策。这一政... 二战后初期,美国考虑到法属北非的特殊战略地位,确定了将法属北非各殖民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政策,并以此遏制北非的共产主义活动。随着国际非殖民化呼声高涨,美国被迫采取了"有序渐进"的非殖民化政策。这一政策变化究其实质,乃是美国综合考虑其冷战的需要、北非丰富的资源以及当地民族自决的意愿等多重因素而做出的调整。美国决策者不得不在维护与法国的"盟友关系"和支持"世界民族主义运动"之间达到"现实"和"象征性"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国外交政策 美法关系 法属北非 非殖民化
原文传递
从“不站队主义”到“站队主义”的持续转向?——对马克龙执政以来法美关系的现实主义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戴冬梅 陆建平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9年第3期23-36,91,92,共16页
本文基于一种现实主义视角,主张法国第五共和国期间的法美关系,可以从2003年导致法美陷入最严重双边危机的伊拉克战争为截止点,分割为经典戴高乐主义和新戴高乐主义两个阶段。在经典戴高乐主义阶段,法国实质作为修正主义国,奉行不站队主... 本文基于一种现实主义视角,主张法国第五共和国期间的法美关系,可以从2003年导致法美陷入最严重双边危机的伊拉克战争为截止点,分割为经典戴高乐主义和新戴高乐主义两个阶段。在经典戴高乐主义阶段,法国实质作为修正主义国,奉行不站队主义,主要通过挑战和制衡美国霸权,树立和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国家利益和身份认同,历时半个世纪左右。在新戴高乐主义阶段,法国实质转型为守成主义国,实质与美站队,通过接受和配合美国霸权,同时否定和制衡新兴国家,力求维持法国作为守成大国的影响力和力量投射能力。马克龙政府是这一大西洋主义转向的守护者和推进者。三大结构性因素驱动法国精英阶层从“不站队主义”到“站队主义”的范式转换,即法国对美不对称地位的深化,欧盟对美不对称地位的深化,以及国际体系权力分布的民主化。一个亲美主义长周期似乎已经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政治 法美关系 大西洋主义
原文传递
“法国威胁论”与约翰.亚当斯政府外交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一笑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72,157,共18页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大西洋世界对"自由"等启蒙思想的系统实践,引发了世界主义思潮的再度兴起,从而对革命时代美国的国家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国威胁论"正是这一影响之下的产物。其核心内容认为,法国革命中出现...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大西洋世界对"自由"等启蒙思想的系统实践,引发了世界主义思潮的再度兴起,从而对革命时代美国的国家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国威胁论"正是这一影响之下的产物。其核心内容认为,法国革命中出现的雅各宾主义与无神论思想会在美国人民当中制造分裂,并对美国社会造成颠覆性的破坏。奇泽姆事件与XYZ事件使得这一论调在联邦派政府中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法美关系的破裂。此后,约翰·亚当斯政府在加拿大问题与海地问题上与英国政府合作,共同对抗法国在北美洲的势力扩张。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法国威胁论"反映了联邦派在革命时代对"国家"这一概念的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在这一时期的演变则体现了约翰·亚当斯政府巩固美利坚国家、构建美利坚认同的政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威胁论 法国大革命 约翰.亚当斯 美利坚认同 法美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