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Facilities Condition on Occurrence of Freeze Injury and Fresh Pod Yield of Broad Bean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春芳 卞晓春 +1 位作者 曹云英 夏礼如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5期890-897,共8页
Using Tongxian No.2 as materi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ilm-covering time, different sowing time and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occurrence of freeze injury and yield of fresh broad beans were investigated. T... Using Tongxian No.2 as materi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ilm-covering time, different sowing time and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occurrence of freeze injury and yield of fresh broad bea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as adop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delayed film covering, the incidence of mild freeze injury and number of headless seedlings were increased correspondingly, but the yield was increased; with the delayed sowing, the branch number per plant, effective branch number per plant, incidence of mild freeze injury and number of headless seedlings were all reduced, and the broad beans, sowed on September 30 th, obtained the highest yield; planting density showed on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of freeze injury, and the yield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Under the same film-covering time, the incidence of freeze injury was reduced with the delayed sowing time and it showed no changes when planting density was changed, but the yield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it was highest when broad bean seeds were sowed on September 30th;under the same sowing time, the incidence of freeze injury was increased with the delayed film-covering time and it showed no changes when planting density was changed, and the yield was increased with the delayed film-covering time and increased planting density; under the same planting density, the incidence of freeze injury was increased with the delayed film-covering time but was reduced with the delayed sowing time, and the yield was increased with the delayed film-covering time and it was highest when the broad bean seeds were sowed on September30 th. Under same film-covering time and sowing time, the total branch number per plant and effective branch number per plant were reduced, but the yield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under same film-covering time and planting density, the incidence of freeze injury was reduced with the delayed sowing time, and the yield was highest when broad bean seeds were sowed on September30th; under same sowing time and planting density, the incidence of freeze injury and the yield were all increased with the delayed film-cover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ility broad bean Film-covering time Sowing time Planting density Freeze injury fresh pod yield
下载PDF
Low Co-Cultivation Temperature at 20°C Resulted in the Reproducible Maximum Increase in Both the Fresh Weight Yield and Stable Expression of GUS Activity after <i>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i>-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Tobacco Leaf Disks 被引量:3
2
作者 Guiying Su Sunjung Park +1 位作者 Seokhyun Lee Norimoto Mura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4期537-545,共9页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led temperature during the four-days co-cultivation period was evaluated under the most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conditions for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tobacco (Ni...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led temperature during the four-days co-cultivation period was evaluated under the most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conditions for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L. cv. Xanthi (nn, Smith)) leaf disks. W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15°C, 18°C, 20°C, 22°C to 25°C on the stable expression of β-glucuronidase (GUS) activity of 14 days old hygromycin-selected leaf disks, and on the increase in the fresh weight yield of 28 days old kanamycin-selected calli. The highest average of GUS activity was obtained at 20°C among the five temperatures tested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18°C and 20°C treatmen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GUS activity at 15°C was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those at 18°C and 20°C. The GUS activity in 22°C treatment was an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highest (18/20°C) and second highest averages (15°C), and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lowest average of GUS activity was observed at 25°C.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the plate average of fresh weight yield was obtained at 20°C among the five temperature tested. The 20°C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15°C and 18°C treatments. The 20°C co-cultivation treatment resulted in the higher FW yield than 22°C and 25°C even though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conclusion, low co-cultivation temperature at 20°C resulted in the reproducible maximum increase in both the fresh weight yield and stable expression of GUS activity after transformation of tobacco leaf d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CULTIVATION TEMPERATURE fresh Weight yield Stable GUS Gene Expression Tobacco Leaf DISKS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通江地区7个高粱属品种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3
作者 胡远彬 梁小玉 +4 位作者 易治鑫 张靓 季杨 李林祥 李苗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29,共5页
试验旨在筛选适宜通江地区种植的高粱属牧草品种,采用大田试验,对引进的7个优质品种的产草量、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7个品种在通江地区均能够正常生长,农艺性状、产草量及营养成分在各品种间均存在差异。蜀草1... 试验旨在筛选适宜通江地区种植的高粱属牧草品种,采用大田试验,对引进的7个优质品种的产草量、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7个品种在通江地区均能够正常生长,农艺性状、产草量及营养成分在各品种间均存在差异。蜀草1号株高最高,分蘖数最多;绿巨人茎粗、叶片数及叶宽极显著高于除阿尔托901外的其他品种(P<0.01);海牛叶长最长,节间长最短,茎叶比最小。阿尔托901的总鲜草产量最高,蜀草1号和绿巨人次之。绿巨人的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高,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蜀草1号的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和磷含量最高;海牛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最高。综合评价发现,绿巨人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蜀草1号次之。研究表明,绿巨人和蜀草1号较适宜在通江地区栽培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高丹草 农艺性状 鲜草产量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鲜食玉米收获机高净度清选智能测产装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彬 董学虎 曹文龙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为改善国内小区鲜食玉米育种测产机械装备缺乏、小区鲜食玉米种子清选和测产过程完全依靠人工的现状,设计一种小区鲜食玉米种子高净度清选智能测产装置。该装置采用双层网筛、风力清选、智能测产流程完成高净度清选及测产作业,实现种子... 为改善国内小区鲜食玉米育种测产机械装备缺乏、小区鲜食玉米种子清选和测产过程完全依靠人工的现状,设计一种小区鲜食玉米种子高净度清选智能测产装置。该装置采用双层网筛、风力清选、智能测产流程完成高净度清选及测产作业,实现种子高净度清选和智能测产的作业要求。以上筛夹角、下筛夹角和螺旋分离装置入口风速为试验因素,以作业时千克籽粒含杂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建立因素与指标的响应面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上筛夹角为14.0°,下筛夹角为4.0°,螺旋清选装置入口风速为27.0 m/s时为最佳作业组合,此参数组合下,鲜食玉米籽粒千克籽粒含杂率为1.2%,籽粒残留清理合格率为99.69%,测产平均误差为0.412%,籽粒含水率测量平均误差为3.57%,玉米种子千粒质量测量平均误差为0.276%。为小区鲜食玉米种子的高净度清选以及智能测产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收获机 智能测产 籽粒清选 气吹式清理装置
下载PDF
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张莹莹 牛永锋 +5 位作者 孙海潮 董文恒 李永江 张盼 史丽丽 卢道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为探索黄淮海区适宜的大豆、鲜食玉米间作模式,采用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鲜食玉米群体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作物的产量、农艺性状及作物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3个播期A1(6月30日)、A2(7月7... 为探索黄淮海区适宜的大豆、鲜食玉米间作模式,采用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鲜食玉米群体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作物的产量、农艺性状及作物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3个播期A1(6月30日)、A2(7月7日)、A3(7月14日)与3个种植密度B1(3.20万株·hm^(-2))、B2(3.80万株·hm^(-2))、B3(4.50万株·hm^(-2))共9个处理不影响间作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从播期方面看,A1、A2和A3的LER均值分别为1.26,1.20和1.1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A1与A2差异不显著;同一播期不同密度条件下,B2的LER最大,B3居中,B1最小。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互作对大豆的产量、百粒重无显著性影响,对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鲜食玉米产量和百粒重随着播期的延后逐渐变小,A3的百粒重仅为A1的69.1%,且同一播期内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变小。鲜食玉米播期推后抑制了大豆、鲜食玉米共生后期鲜食玉米资源竞争力的恢复,共生前期大豆占优势地位,共生后期鲜食玉米的资源竞争力逐渐变强。因此,就本研究而言,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中鲜食玉米应不晚于7月7日播种,种植密度3.80万株·hm^(-2)有利于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总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鲜食玉米间作 鲜食玉米播期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保大麦25号’鲜草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赵加涛 刘猛道 +1 位作者 郭勉艳 付正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13-17,共5页
探索不同用途的‘保大麦25号’最佳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密度和施氮量为试验因素,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进行密度和施氮量2因素互作试验。结果表明,鲜草产量随着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 探索不同用途的‘保大麦25号’最佳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密度和施氮量为试验因素,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进行密度和施氮量2因素互作试验。结果表明,鲜草产量随着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施氮量增加至施尿素525 kg/hm^(2),籽粒产量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以收获鲜草为目的,最适密度为基本苗300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施尿素675 kg/hm^(2)。以收获籽粒为目的,最适密度为基本苗240万株/hm^(2),最佳施氮为施尿素52 kg/hm^(2)。同一处理间,扣除种子、氮肥成本后,收获鲜草比收获籽粒经济效益高810~4540.8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氮肥 密度 鲜草产量 籽粒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剑麻专用肥对石漠化山区剑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陈河龙 何如 +6 位作者 刘萍 黄兆雪 谭施北 吴伟怀 习金根 陈涛 易克贤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石漠化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剑麻具备耐瘠薄、耐旱、综合利用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成为石漠化山区产业扶贫的较好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剑麻新增叶片数、叶长和鲜叶产量随专用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每株剑麻施用专用肥量为200 g时,鲜叶... 石漠化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剑麻具备耐瘠薄、耐旱、综合利用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成为石漠化山区产业扶贫的较好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剑麻新增叶片数、叶长和鲜叶产量随专用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每株剑麻施用专用肥量为200 g时,鲜叶产量、经济效益最高。该结论为石漠化山区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山区 剑麻专用肥 生长 鲜叶产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温州市鲜食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研究
8
作者 黄业昌 曾玮 +2 位作者 邓力章 康玉柳 潘彬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36-540,共5页
为指导温州市鲜食玉米科学合理施肥,提升生产效益,研究开展“3414”田间肥效试验,发现不同土壤条件下,影响产量的关键肥料因素不同,开展鲜食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意义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保障基础产量和提升产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生产... 为指导温州市鲜食玉米科学合理施肥,提升生产效益,研究开展“3414”田间肥效试验,发现不同土壤条件下,影响产量的关键肥料因素不同,开展鲜食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意义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保障基础产量和提升产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生产中尤其要注重有机肥和普通化肥的配合施用。本地区肥料施用效益较高,但在实际生产中要避免唯产量论,需追求收益最大化,在确保最佳收益水平下,减少肥料用量。根据模型,本研究2个试验点每667 m^(2)最大效益值分别可达到3285.59、3129.29元,鹿城区相应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22.40、15.56、26.68 kg,文成县相应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26.25、15.98、19.50 kg。结合土壤肥力情况,整体来看温州地区每667 m^(2)施用N 25 kg、P 15 kg、K 25 kg,即N∶P∶K为1.67∶1∶1.67,作为基础施肥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鲜食玉米产区土壤成分进行施肥量调整,可以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测土配方施肥 产量 收益
下载PDF
甘肃陇中地区中熟早熟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翠 杜文华 田新会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95-202,共8页
【目的】筛选生产性能高、适宜于作为秋播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作物的品种。【方法】研究9个中熟早熟青贮玉米品种(华美2号,利合228,利单656,大京九26,京科青贮932,武科青贮107,西蒙青贮707,豫青贮23,蒙青贮1812)在甘肃中部地区的农艺性... 【目的】筛选生产性能高、适宜于作为秋播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作物的品种。【方法】研究9个中熟早熟青贮玉米品种(华美2号,利合228,利单656,大京九26,京科青贮932,武科青贮107,西蒙青贮707,豫青贮23,蒙青贮1812)在甘肃中部地区的农艺性状和草产量。【结果】豫青贮23的株高、穗位高和叶片数均表现较好,生长发育较快,2020和2021年的鲜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40.95、79.13 t/hm^(2),达到了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西蒙青贮707虽叶片数量较少、株高低、叶片较短较宽,但穗上叶数量较多、茎秆较粗,2020年鲜草产量较高,为115.4 t/hm^(2),2021年由于干旱,鲜草产量仅为56.6 t/hm^(2),两年均达到了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结论】综合分析参试品种的草产量和生育时期,豫青贮23和西蒙青贮707适宜在甘肃中部地区种植,可作为秋播小黑麦的复种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复种 农艺性状 鲜草产量
下载PDF
施氮对我国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整合分析
10
作者 纪洪亭 赵韩伟 +4 位作者 曾燕楠 程润东 王士红 王勇 赵荷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6-1620,共15页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定量评价施氮对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影响施氮效应的因素,为我国甘薯生产中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以“甘薯”、“氮”、“氮肥”、“...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定量评价施氮对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影响施氮效应的因素,为我国甘薯生产中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以“甘薯”、“氮”、“氮肥”、“产量”、“单株结薯数”、“单薯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基于以下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试验在我国农田进行;试验包含不施氮肥对照和施用不同量氮肥处理,且对照与处理磷钾肥用量相同;每个处理至少有3次重复,共筛选到45篇文献。筛选后的文献中,包含产量数据288组,单株结薯数数据191组,单薯重数据145组。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施氮对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亚组分析,评价不同因素对施氮效应的影响。【结果】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增加我国甘薯鲜薯单位面积产量1.7%、单薯重3.2%,降低单株结薯数1.2%。不同施氮量下,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随施氮量增加,鲜薯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增幅逐渐降低,增幅最大的施氮量均小于75 kg/hm^(2),单薯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增幅最大的施氮量为75~150 kg/hm^(2)。长江流域薯区和南方薯区鲜薯单产增幅高于北方薯区;北方薯区、长江流域薯区、南方薯区适宜施氮量分别为<75、75~150、75~150 kg/hm^(2)。随对照组产量(地力产量)的增加,施氮的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增幅均呈下降趋势,而单薯重增幅呈增加趋势。对照组产量≤25 t/hm^(2)时,适宜施氮量为75~150 kg/hm^(2),地力产量为25~35 t/hm^(2)和>35 t/hm^(2)时,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施氮处理下鲜食型甘薯增产幅度低于淀粉型甘薯,鲜食型甘薯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淀粉型为75~150 kg/hm^(2)。施氮鲜薯产量增幅最高的施钾(K_(2)O)量为150~225 kg/hm^(2),尽管该施钾量范围内施氮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显著下降6.3%,但单薯重显著增加14.9%,导致鲜薯产量增加10.5%;施磷(P_(2)O_5)量为≤60 kg/hm^(2)时,施氮处理的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增幅最高,分别为7.2%、4.9%和5.8%;氮、磷、钾适宜的配施比例为1∶0~0.8∶1~3。中性土壤(6.520 g/kg)的土壤条件下,施氮处理的鲜薯产量增幅最高。【结论】施氮有助于提升我国甘薯产量,但施氮效果受区域、地力产量、磷钾肥施用量、土壤基础肥力、甘薯类型等因素影响。因此,在甘薯生产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适宜的施氮方案,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甘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甘薯 鲜薯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土壤肥力 整合分析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宣丽霞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青贮玉米为草食家畜最主要的饲草料来源之一,因其品种、株型及种植生态区域不同,适宜栽培密度也不同。为筛选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在武威地区的合理种植密度,对引进的青贮玉米品种雅玉26号、五谷8818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雅玉26号、... 青贮玉米为草食家畜最主要的饲草料来源之一,因其品种、株型及种植生态区域不同,适宜栽培密度也不同。为筛选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在武威地区的合理种植密度,对引进的青贮玉米品种雅玉26号、五谷8818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雅玉26号、五谷8818均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植株田间长势整齐、抗倒伏,折合鲜生物、干生物产量均最高,分别为82600.5、75883.5 kg/hm^(2)和30060.0、28369.5 kg/hm^(2)。说明青贮玉米雅玉26号、五谷8818在武威地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9.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品种 种植密度 鲜生物产量 干生物产量
下载PDF
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种植表现
12
作者 苏彩霞 栾春荣 +4 位作者 张旭 陈维娟 赵本真 洪斌 刘明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气候条件下,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在双穗率、空秆率等植株性状及千粒鲜重、出籽率、结实率等产量性状上差异明显,其中晶白甜糯、虞珑糯1612、苏玉糯5号、苏科糯1801、苏科糯1901这5个品种结实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苏甜糯818、斯达糯41、扬甜糯104结实率较低,表现出较低的耐高温能力。复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332~1144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晶白甜糯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1.53%~34.58%之间,以苏甜糯818、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清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638.89~14828.7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1.42%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0.95%~47.75%之间,以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天气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品种 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稀植鲜食蚕豆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李艳兰 普光发 +10 位作者 张娜 徐学忠 胡新洲 柴梦婷 张雪松 刘坚坚 李祥 陈梦丽 张斌 任晶梅 杨进成 《农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杞麓湖临湖周边种植的早熟鲜食蚕豆品种,引进9个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长、百荚鲜重、单株荚数与产量密切相关,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提高3个性状中的任何... 为筛选出适宜杞麓湖临湖周边种植的早熟鲜食蚕豆品种,引进9个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长、百荚鲜重、单株荚数与产量密切相关,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提高3个性状中的任何1个均对产量有促进的作用。不同蚕豆品种表现出开花期和结荚期生长的不一致性,‘云豆早6’和‘云豆早7’开花、结荚均比其他品种早,采荚期也最长;‘云豆早6’和‘玉豆3号’在研究区域种植有很好的产量潜力,但是年度间和地区间的高产稳产性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蚕豆 品种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湖南甘薯连作障碍缓解肥的筛选及其应用效果
14
作者 康世东 黄艳岚 +4 位作者 张亚 董芳 刘红梅 张超凡 张道微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68-72,共5页
为缓解湖南省甘薯主产区存在的连作障碍问题,研究以湖南省典型的酸壤型连作障碍地为试验区,以湘薯203和徐紫薯8号为试验品种,分别施用等效价的甘薯专用复合肥、丘陵旱薄地控钾型腐殖酸控释肥、平原地控钾型腐殖酸控释肥、腐殖酸复合肥... 为缓解湖南省甘薯主产区存在的连作障碍问题,研究以湖南省典型的酸壤型连作障碍地为试验区,以湘薯203和徐紫薯8号为试验品种,分别施用等效价的甘薯专用复合肥、丘陵旱薄地控钾型腐殖酸控释肥、平原地控钾型腐殖酸控释肥、腐殖酸复合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菌肥A、生物菌剂B进行处理,比较分析了甘薯连作区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处理后甘薯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湘薯203试验中,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甘薯产量,其中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区的实际鲜薯产量可达40.15 t/hm^(2),比专用复合肥处理的对照组增产37.69%,生物总量增加22.63%,增产效果最显著;腐殖酸复合肥处理与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接近,鲜薯产量较对照提升35.70%,生物总量增加18.68%。(2)徐紫薯8号试验中,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区鲜薯实际产量可达46.95 t/hm^(2),比专用复合肥处理的对照组增产11.68%,生物总量增加7.38%;腐殖酸复合肥处理区实际鲜薯产量较对照CK1下降5.04%,生物总量增加19.15%。(3)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土壤地力情况,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或腐殖酸施用区甘薯对连作障碍地养分平衡利用的效果最佳;专用复合肥处理区虽然土壤养分明显增加,但是甘薯对养分的利用率并不理想。综上所述,施用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腐殖酸复合肥这类含有机质的肥料处理对湖南甘薯连作障碍地鲜薯产量的提升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肥效试验 连作障碍 鲜薯产量 土壤养分利用
下载PDF
3个菜用甘薯新品系比较试验
15
作者 任家贵 陈文洁 +2 位作者 唐成芬 肖晓 屠小菊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34-38,共5页
本研究以3个菜用甘薯新品系福18-C3、福18-C19和福18-C21为研究对象,在湖南地区进行比较试验,对3个新品系的主要基本性状、嫩茎农艺性状、鲜薯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对嫩茎农艺性状与鲜薯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菜用甘薯... 本研究以3个菜用甘薯新品系福18-C3、福18-C19和福18-C21为研究对象,在湖南地区进行比较试验,对3个新品系的主要基本性状、嫩茎农艺性状、鲜薯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对嫩茎农艺性状与鲜薯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菜用甘薯新品系茎尖均全绿无毛,符合菜用甘薯的外观标准;18-C3、福18-C19和福18-C21的鲜薯产量分别为5436.15、21781.80、20792.25 kg/hm^(2)。相关性分析发现,嫩茎节间长度与茎粗度、叶片长都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宽成显著正相关关系;鲜薯产量与叶片宽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柄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品质分析发现,福18-C3和福18-C19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25%和1.17%,还原性糖含量分别为8.25%和7.45%,均显著高于福18-C21。福18-C3和福18-C19综合性状优良,可扩大种植和用于后续新品种登记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农艺性状 鲜薯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鲜食玉米产量预测
16
作者 王宏轩 于珍珍 +3 位作者 李海亮 汪春 严晓丽 邹华芬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2,共7页
鲜食玉米因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市场潜力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目前,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鲜食玉米产量的高效预测对制定其生长期间的精准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在预测中存在测试精度低、鲁棒性差等问题,... 鲜食玉米因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市场潜力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目前,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鲜食玉米产量的高效预测对制定其生长期间的精准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在预测中存在测试精度低、鲁棒性差等问题,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构建GA-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2010—2021年间田间物联网获取的气象因子(大气湿度、大气温度、降雨量)、田间水热因子及鲜食玉米实际产量,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模型及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BP神经网络(PSO-BP)对所选地区鲜食玉米产量进行预测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食玉米产量与月最低土壤温度、月平均土壤温度、月大气最高温度和月平均大气湿度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高于0.8,与月最高温度、月土壤平均含水率、月大气平均温度、月降雨量相关性显著,与月大气最低温度相关性较弱。GA-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明显高于PSO-BP及BP神经网络模型,R^(2)达到0.9564。因此,通过GA-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更科学、合理地对鲜食玉米的产量进行预测,从而对鲜食玉米生产及管理措施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量预测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全局寻优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不同播期下毛叶苕子对猕猴桃园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特征及杂草的影响
17
作者 陈浩 王吕 +10 位作者 王飞杰 吴玉红 秦宇航 尤强 淡亚彬 李晓梅 范晓培 何倩 许帆 任琼芝 肖飞 《中国果树》 2024年第6期40-46,共7页
研究猕猴桃园间作不同播期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盛花期株高和鲜草产量,以及对猕猴桃园土壤温度、湿度和杂草种类、数量等群落特征的影响,为陕西省汉中地区猕猴桃园合理利用绿肥及制定果园绿色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4个... 研究猕猴桃园间作不同播期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盛花期株高和鲜草产量,以及对猕猴桃园土壤温度、湿度和杂草种类、数量等群落特征的影响,为陕西省汉中地区猕猴桃园合理利用绿肥及制定果园绿色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毛叶苕子播期9月29日(VR1)、播期10月10日(VR2)、播期10月20日(VR3)和清耕作为对照(CK),定期对不同处理土壤温度、湿度及杂草进行调查测定,毛叶苕子盛花期测定株高和鲜草产量,比较分析不同播期下毛叶苕子对猕猴桃园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猕猴桃园间作毛叶苕子,盛花期各处理毛叶苕子植株高度和鲜草产量均表现为VR1>VR2>VR3,其中,VR1处理的植株高度和鲜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95.4 cm和39 166.86 kg/hm^(2)。间作毛叶苕子对猕猴桃园土壤温度调节作用明显,不同播期毛叶苕子处理下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均低于CK,其中VR1处理的变化幅度最小,各处理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表现为VR1<VR3<VR2<CK。从3月中旬至5月上旬,VR1、VR2、VR3处理的土壤平均湿度比CK分别提高了115.84%、94.00%和115.20%;5月5日,VR1、VR3处理的土壤湿度分别为29.8%和30.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K相比,猕猴桃园间作不同播期毛叶苕子的杂草数量和种类均不同程度地减少,其中,对早熟禾、看麦娘、鹅肠草、菵草、野老鹤草和车轴草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杂草密度分别平均减少了100.00%、55.69%、82.60%、68.16%、58.21%和95.91%。不同播期毛叶苕子处理下,VR1处理的杂草总密度最低(18.58株/m^(2)),VR1、VR2、VR3处理的杂草总密度较CK分别降低了82.32%、67.31%和74.28%,各处理杂草密度表现为VR1<VR3<VR2<CK。猕猴桃园间作不同播期毛叶苕子,与CK相比,9月29日播种可以使毛叶苕子得到充分的生长,养分物质积累更多,鲜草产量达到最大,同时对稳定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农田杂草的密度和种类、改变杂草群落组成结构等方面综合效果最佳,是汉中地区猕猴桃园优先发展的绿肥管理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猕猴桃园 鲜草产量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杂草
下载PDF
春播区鲜食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郝曦煜 张仲鹃 +4 位作者 张斯文 张瑾 吴世凯 郑春秀 王雪 《作物研究》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探索鲜食玉米不同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为春播鲜食玉米育种提供参考,本试验以69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对生育期、株高、茎粗等1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的变... 为探索鲜食玉米不同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为春播鲜食玉米育种提供参考,本试验以69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对生育期、株高、茎粗等1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176.93%),其次为散粉—吐丝期天数(100.19%);播种—出苗天数、吐丝—收获天数、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穗质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出苗—抽穗天数、秃尖长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出苗—抽穗天数(X_(2))、抽穗—散粉天数(X_(3))、穗位高(X_(9))、穗长(X_(11))、秃尖长(X_(12))、穗粗(X_(13))、行粒数(X_(15))、穗质量(X16)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Y)的回归方程为Y=1828.30-39.88X_(2)+366.41X_(3)+11.94X_(9)+48.51X_(11)-270.09X_(12)+414.40X_(13)-123.05X_(15)+33.73X_(16)。抽穗—散粉、穗位高与产量显著正偏相关,穗质量与产量极显著正偏相关,行粒数与产量显著负偏相关;抽穗—散粉天数、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质量对产量具有正直接效应,出苗—抽穗的天数、秃尖长、行粒数对产量具有负直接效应,穗质量对产量具有最高的正直接效应(0.866)。综合分析,在选育高产鲜食玉米品种时,可关注穗质量较大、秃尖长较短、出苗—抽穗天数较短、穗位较高、果穗较长、较粗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育种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甘薯扦插期防治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试验研究
19
作者 林海忠 张敏荣 +1 位作者 林飞荣 余继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14-119,共6页
为了有效预防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保障甘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选用‘浙薯38’和‘广台薯1号’2个品种,从5月12日开始,每隔14 d扦插一期,共8期,开展了不同扦插期防治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试验。结果表明,扦插期越早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 为了有效预防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保障甘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选用‘浙薯38’和‘广台薯1号’2个品种,从5月12日开始,每隔14 d扦插一期,共8期,开展了不同扦插期防治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试验。结果表明,扦插期越早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病株数越多,扦插期越迟发病越轻,病株数也越少。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定扦插期与株发病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两者的关系用对数函数建立数据模型,y=-11.8429lnx+54.8861,相关系数r值=-0.938>R_(0.01)[2,6]=0.834,达极显著水平;鲜薯产量测产结果表明,越迟扦插产量越低,产量差异的F值=11.29569>F_(0.01)[7,14]=4.28,达极显著标准。综合防病与甘薯产量分析,以6月9日前后扦插为宜,既防病又能获得高产,这对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扦插期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鲜薯产量 试验 效果
下载PDF
新疆地区4个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评价
20
作者 朱文煜 对山开勒得·热合木江 王玉祥 《草食家畜》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目的】旨在客观评价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三叶新品系(HSY6、HSY11、HSY12)为研究对象,以蒙农1号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L.cv.MengnongNo.1)为对照(... 【目的】旨在客观评价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三叶新品系(HSY6、HSY11、HSY12)为研究对象,以蒙农1号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L.cv.MengnongNo.1)为对照(CK),通过观测生育期、株高、干鲜比、茎叶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指标,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4份材料的物候期无显著差异;HSY12的平均株高最高,为70.52 cm,CK的次之,为68.87 cm,HSY6最低,仅为64.77cm;HSY11的干鲜比最高,为20.16%,是对照的1.03倍;HSY6的叶茎比最高(0.9427),HSY11的次之(0.8834),分别是对照的1.17倍和1.05倍;全年(三茬)鲜草产量中,HSY11的最高,为130.70 t/hm^(2),CK的次之,为120.93 t/hm^(2);全年(三茬)干草产量中,HSY11的最高,为26.80t/hm^(2),CK次之,为23.30t/hm^(2)。【结论】综合分析认为,与其他3份材料相比,新品系HSY11更适合作为青鲜草和干草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株高 茎叶比 干鲜比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