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道德形成理论及其德育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建 张浩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新弗洛伊德主义不仅仅是对弗洛伊德主义的修补,它是由众多人物的许多理论组成的一个宏大话语体系,这些理论有共同的旨趣,例如都非常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经典理论,认... 新弗洛伊德主义不仅仅是对弗洛伊德主义的修补,它是由众多人物的许多理论组成的一个宏大话语体系,这些理论有共同的旨趣,例如都非常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经典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通过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有危机的解决来实现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和说明人的道德发展问题,并具有丰富的德育意义,这一理论能为德育的针对性、系统性与生活化等提供深层的心理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弗洛伊德主义 埃里克森 人格 道德 德育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弗洛伊德主义 被引量:3
2
作者 余逊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3-127,共5页
张爱玲小说深受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并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样因此也显示出了难以克服的缺陷。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弗洛伊德主义 特点
下载PDF
“存在现象学”课程论的哲学基础及其对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陆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59,共5页
"存在现象学"课程论的哲学基础体现在三方面,即现象学理论、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这些哲学流派对知识形成的条件及思维运作的过程以及人的本能需要进行了解读。在对创新性思维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后发现:现象学理论对于本质... "存在现象学"课程论的哲学基础体现在三方面,即现象学理论、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这些哲学流派对知识形成的条件及思维运作的过程以及人的本能需要进行了解读。在对创新性思维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后发现:现象学理论对于本质直观的能力即想象力的强调和创新性思维的关键要件即想象力是一致的;存在主义强调过程性和选择的自由性,与创新性思维注重探究的过程和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求索相一致;弗洛伊德主义强调人的本能需要在意识领域的升华是人类精神创造的源泉。这些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本能需要和高阶需求即创新性思维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现象学”课程论 创新性思维培养 现象学理论 存在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下载PDF
新感觉派土壤里的两朵奇葩——施蛰存与川端康成的创作思想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天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3-106,124,共5页
施蛰存与川端康成是中日新感觉派文艺土壤里生长出的两朵奇葩。他们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试验中转而走向传统,从而取得了不菲的创作成就。他们在新感觉文学实验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各有侧重。川端康成倾向于现代主义的虚无与日本传统... 施蛰存与川端康成是中日新感觉派文艺土壤里生长出的两朵奇葩。他们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试验中转而走向传统,从而取得了不菲的创作成就。他们在新感觉文学实验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各有侧重。川端康成倾向于现代主义的虚无与日本传统物哀美的有机融合;而施蛰存着重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其笔下的传统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以及传统的道具与场景如上元灯、梅雨之夕、古塔、扇等,只是叙事的偶然因素,或者说演绎现代心理的道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物哀美 虚无 弗洛伊德主义
下载PDF
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兼论施蛰存文学旨趣 被引量:4
5
作者 孔刘辉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7-70,共4页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建树的文学家,20世纪30年代以提倡现代派文学和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鸠摩罗什》、《将军的头》、《梅雨之夕》、《黄心大师》等众多小说文本,以弗洛依德心理分析理论为参照,集中摹写人物表层意识下的潜...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建树的文学家,20世纪30年代以提倡现代派文学和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鸠摩罗什》、《将军的头》、《梅雨之夕》、《黄心大师》等众多小说文本,以弗洛依德心理分析理论为参照,集中摹写人物表层意识下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揭示人物行为的深层的心理动因,这种创作特点几乎贯穿他十年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其突出的先锋性、现代性和异质性,形成了他对文学艺术独特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和旨趣,而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弗洛依德 心理分析 小说
下载PDF
重译与沉默——80年代中后期对巴赫金关于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的接受
6
作者 曾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3-76,共4页
本文是对中国巴赫金接受史中关于其《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的接受史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在对此的接受中出现了一连三个译本的重译与实际接受中的沉默两种迥异的现象 ,译介者的一厢情愿与接受者的沉默态度的反差提出了接受史中重要的“... 本文是对中国巴赫金接受史中关于其《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的接受史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在对此的接受中出现了一连三个译本的重译与实际接受中的沉默两种迥异的现象 ,译介者的一厢情愿与接受者的沉默态度的反差提出了接受史中重要的“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 重译 沉默 可接受性
下载PDF
新弗洛伊德学派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改造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贵林 段黎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7-39,共3页
新弗洛伊德学派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进行了改造。他们主要是从对自我的独立自主性的强调、对社会文化因素与人际关系的作用的肯定以及对乐观主义人生态度的坚持三个方面展开的。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人格理论 新弗洛伊德学派 改造
下载PDF
屡败屡战的失败者——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看莎菲女士心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画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1-75,共5页
弗洛伊德主义自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后,对我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用弗洛伊德主义从女性心理视角把握《莎菲女士的日记》,也许是一个有效的尝试。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重新整合丁玲小说人物莎菲女士的精神内核。剖... 弗洛伊德主义自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后,对我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用弗洛伊德主义从女性心理视角把握《莎菲女士的日记》,也许是一个有效的尝试。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重新整合丁玲小说人物莎菲女士的精神内核。剖析莎菲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深入挖掘莎菲的精神世界以及其在性爱关系中处于拒绝与接受之间的复杂心态,力图探寻莎菲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莎菲 弗洛伊德 自我 超我 本我 力必多
下载PDF
梦幻·文学——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放谈
9
作者 万直纯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6-49,共4页
从中外文学现象出发,分析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关于梦幻文学,梦幻与文学关系的观念,并加以评判,从而深入地研究梦幻文学和弗洛伊德主义文学观。
关键词 梦幻 文学 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
下载PDF
《局外人》与弗洛伊德主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杨全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第4期30-33,共4页
从研究现状来看,对加缪《局外人》的阐释、解读已相当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每篇文章都始终把《局外人》与加缪的荒诞哲学相联系。在接受美学强调理解相对性的前提下,能否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局外人》?仔细阅读小说,可以发现,《局外人... 从研究现状来看,对加缪《局外人》的阐释、解读已相当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每篇文章都始终把《局外人》与加缪的荒诞哲学相联系。在接受美学强调理解相对性的前提下,能否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局外人》?仔细阅读小说,可以发现,《局外人》与弗洛伊德主义的人格结构学说、"恋母仇父"情结呈现出颇有意味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弗洛伊德、加缪都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探讨人性有着深刻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缪 《局外人》 弗洛伊德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