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葫芦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凤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85,共7页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进行多世代联...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单株结果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模型,单果质量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组合1的单株结果数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除了加性效应之外,还有显性效应的影响;而西葫芦2个组合单果质量起主要作用的是显性效应与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单株结果数的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表明对西葫芦单株结果数育种宜早代选择。2个组合单果质量的F2主基因遗传率较低,环境影响较大,表明对西葫芦单果质量的育种宜分离晚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单株结果数 单果质量 主基因-多基因
下载PDF
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模型研究
2
作者 陈昱利 曹宏鑫 +2 位作者 朱艳 刘岩 张伟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5-385,共11页
单株成果数是番茄单株产量的构成因子,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品种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以"美国摩尔一号"(B1,偏早熟)、"超世纪番茄大王"(B2,偏晚熟)和"美国903"(B3,中熟)为材料,于2009年、... 单株成果数是番茄单株产量的构成因子,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品种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以"美国摩尔一号"(B1,偏早熟)、"超世纪番茄大王"(B2,偏晚熟)和"美国903"(B3,中熟)为材料,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开展了品种和施肥、品种和水分田间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水分和施肥水平番茄坐果数、果实脱落数、开花数及现蕾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了设施番茄单株现蕾数、单株花脱落数、单株果脱落数和单株成果数模型。经独立试验资料检验,设施番茄品种B1、B2和B3平均单株累积现蕾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根均方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Xde)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452个(n=24)、1.851个和0.976,1.820个(n=24)、1.422个和0.948,1.849个(n=24)、1.464个和0.949。单株花脱落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712个(n=16)、0.662个和0.786,0.730个(n=17)、0.662个和0.965,1.229个(n=16)、1.091个和0.952。单株果实累积脱落数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391个(n=15)、0.342个和0.849,0.439个(n=15)、0.346个和0.966,0.318个(n=15)、0.288个和0.961。单株成果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Xde和R2分别为0.839个(n=27)、0.712个和0.934,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吻合程度较好,说明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品种、水分和施肥水平设施番茄单株成果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单株成果数 模型 肥料因子 水分因子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小型无籽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穆生奇 曾剑波 +4 位作者 曾雄 宗静 陈艳利 刘雪兰 张雪梅 《长江蔬菜》 2010年第8期42-44,共3页
对春季小型无籽西瓜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果实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月15日为春季小型无籽西瓜的最适播期。在此播期下,小型无籽西瓜产量最高、平均单株坐果数最多。本试验中,不同播期对果实的品质及采收时间影响不大。
关键词 小型无籽西瓜 播期 单株坐瓜数 产量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嫁接黄瓜采种试验研究
4
作者 陈正武 张霞 于海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2期17-18,共2页
用黑籽南瓜做砧木,亲本451做接穗进行嫁接采种试验。结果表明,重茬地嫁接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使霜霉病病情指数降低50%,植株死亡率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嫁接能够显著提高黄瓜的单株结瓜数及种子千粒重,可以大幅提高黄瓜的种子产量。
关键词 黄瓜 嫁接 抗病性 单株结瓜数 千粒重 种子产量
下载PDF
留果量对杏扁及翌年花芽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刘树海 刘铁铮 +4 位作者 付雅丽 刘国胜 鄢新民 韩彦肖 李学营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27-29,共3页
合理的留果量是提高果实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一窝蜂杏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留果量(果间距3~5 cm、5 cm和10 cm)对杏扁质量(纵径、横径、侧径、单核重、单仁重)及翌年花芽质量(花芽、花瓣和雌蕊重量,雌蕊败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 合理的留果量是提高果实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一窝蜂杏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留果量(果间距3~5 cm、5 cm和10 cm)对杏扁质量(纵径、横径、侧径、单核重、单仁重)及翌年花芽质量(花芽、花瓣和雌蕊重量,雌蕊败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增大了杏扁果实的纵径、横径和侧径,提高了单核重、单仁重以及翌年花芽、花瓣和雌蕊的重量,降低了雌蕊败育率,但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降低了单株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果间距为3~5 cm时与CK差异不显著。认为一窝蜂杏较适宜的留果间距为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果量 杏扁质量 花芽质量 株产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辣椒单株结果数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俊涛 冯鹏龙 +1 位作者 王亚艺 李全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3-1450,共8页
为探究辣椒单株结果数的遗传机制,以单株结果数差异较大的辣椒材料XHB(P_(1))和B14-01(P_(2))为亲本,构建四世代遗传家系即P_(1)、P_(2)、F_(1)、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辣椒单株结果数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辣... 为探究辣椒单株结果数的遗传机制,以单株结果数差异较大的辣椒材料XHB(P_(1))和B14-01(P_(2))为亲本,构建四世代遗传家系即P_(1)、P_(2)、F_(1)、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辣椒单株结果数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辣椒单株结果数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2MG-ADI)。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d a、d b分别为-16.33、-13.05,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h a、h b分别为-10.02、-2.51。2对主基因间的加性×显性(j_(ab))互作效应和显性×加性(j ba)互作效应的效应值分别为8.69和12.93,加性×加性上位性(i)互作效应值为6.86,显性×显性(l)的互作效应值为7.23,主基因间的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是加性×显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68.10%,环境引起的变异占比31.9%,表明环境对辣椒结果数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关研究结果为不同单株结果数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及相关基因的定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单株结果数 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法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大顶苦瓜单株坐果数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张子鹏 温健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121-122,共2页
以江科1号大顶苦瓜父母本为试验材料,研究大顶苦瓜在大棚杂交制种过程中单株坐果数对种子产量、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及探讨单瓜重对种子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坐果数为单株坐果2个瓜。
关键词 大顶苦瓜 单株坐果数 种子产量 质量 千粒重
下载PDF
西瓜春季迟播与产量、果实品质及采摘期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学珍 包林钧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47-53,共7页
通过1987年和1988年对春季迟播西瓜的产量,产量结构、果实品质和采摘期的研究表明:春季迟播西瓜以4月15日为最佳播期,4月15—20日为适宜播期。在此播期范围内,对产量影响极大的单株结瓜数相对较多,且7月26日后的采摘量达58.3%以上,果... 通过1987年和1988年对春季迟播西瓜的产量,产量结构、果实品质和采摘期的研究表明:春季迟播西瓜以4月15日为最佳播期,4月15—20日为适宜播期。在此播期范围内,对产量影响极大的单株结瓜数相对较多,且7月26日后的采摘量达58.3%以上,果实品质也较佳。供应上海市区的商品西瓜约有80%来源于本市郊区,且集中在7月25日前,而外地晚熟西瓜则于8月中旬前后才进入上海市场。故为了满足市场在7月26日以后对晚西瓜的需要,安排一定面积的春季迟播西瓜,将播期适当推迟至4月15—20日,达到推迟采摘期的目的,是在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而延长供应期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播期 单株结瓜数 果实品质 采摘期 产量 春季
下载PDF
不同罗汉果品种果实生长动态及品质分析
9
作者 阮文浩 赵祎武 +3 位作者 黄清坤 郑周景 刘强 陈凤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了筛选适宜在闽南地区种植的罗汉果品种,进一步提高当地罗汉果大果量,确定罗汉果最佳采收时期,本试验以罗汉果品种柏林7号和高甜2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柏林7号品种和高甜2号品种授粉后果实大小和形状变化,分析了罗汉果不同时期果实苷V... 为了筛选适宜在闽南地区种植的罗汉果品种,进一步提高当地罗汉果大果量,确定罗汉果最佳采收时期,本试验以罗汉果品种柏林7号和高甜2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柏林7号品种和高甜2号品种授粉后果实大小和形状变化,分析了罗汉果不同时期果实苷V含量变化,统计了其单株挂果数。结果表明:授粉7 d后,2个品种果实大小逐渐产生差异,柏林7号品种的纵径和横径始终大于高甜2号品种;果实成熟后,2个品种的果实伸长度无显著差异;在未熟期至过熟期等4个时期,2个品种果实苷V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完熟期果实苷V含量最大;果实采收后,柏林7号品种平均苷V含量较高甜2号品种高36.76%,单株挂果数较高甜2号品种高108.97%。说明在闽南地区种植罗汉果,可选择柏林7号品种,宜在果实完熟期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品种 伸长度 苷V含量 单株挂果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