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under George Steiner's Fourfold Translation Motion Theory-A Case Study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of Fu Sheng Liu Ji
1
作者 朱志遥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4期164-167,共4页
Since the advent of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1970s, the focu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been shifted to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tentative probe into the t... Since the advent of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1970s, the focu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been shifted to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tentative probe into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manifes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Fu Sheng Liu Ji by Shen Fu on the basis of George Steiner's fourfold translation motion theory, namely"trust", "aggression","incorporation"and"compensation". By the study, we may obtain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translation is shaped by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us affirming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later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 sheng liu ji the fourfold TRANSLATION MOTION th
下载PDF
林语堂与沈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兆胜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7期76-79,共4页
因俞平伯与林语堂的介绍,清人沈复与他的《浮生六记》才得以崭露头角,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林语堂对《浮生六记》情有独钟,不仅赞赏有加,而且还将它译成英文,广为传布。林语堂受沈复笔下的芸娘影响最大,主要是她的贤德、风韵、乐而忘忧... 因俞平伯与林语堂的介绍,清人沈复与他的《浮生六记》才得以崭露头角,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林语堂对《浮生六记》情有独钟,不仅赞赏有加,而且还将它译成英文,广为传布。林语堂受沈复笔下的芸娘影响最大,主要是她的贤德、风韵、乐而忘忧的人生观等方面。另外,独抒己见、善写生活琐屑、亲近自然、体察物性、笔调从容平淡,这也是林语堂与沈复的共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沈复 《浮生六记》 文学评论 清朝 悲剧意识 芸娘 人物形象 女性 小说
下载PDF
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述评 被引量:8
3
作者 翟红梅 姜家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4-86,共3页
近年来,对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多数属微观研究。深化林语堂翻译研究应坚持国内外研究相结合,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汉英和英汉翻译研究相结合,语言学、诗学、文化学翻译研究方法相结合,翻译主、客体研究相结合。
关键词 林语堂 <浮生六记> 翻译研究
下载PDF
从翻译补偿的角度探讨文化缺省的重构——兼评《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 被引量:6
4
作者 彭娟 贾德江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8-80,共3页
文化缺省即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可避免要进行跨越文化缺省的重构。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时对文化缺省进行了补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关键词 翻译补偿 文化缺省 重构 《浮生六记》
下载PDF
论《浮生六记》陈芸形象的文化底蕴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波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0-64,69,共6页
本文通过透视陈芸形象的文化底蕴,探究了构成《浮生六记》夫妇之爱近代色彩的文化因子。苏杭一带才女辈出的人文环境,使他们的爱情萌发于沈复对陈芸才性韵致的倾慕,与任由父母之命捏合的封建婚姻不同。陈芸对性灵派理念的文化认同,使这... 本文通过透视陈芸形象的文化底蕴,探究了构成《浮生六记》夫妇之爱近代色彩的文化因子。苏杭一带才女辈出的人文环境,使他们的爱情萌发于沈复对陈芸才性韵致的倾慕,与任由父母之命捏合的封建婚姻不同。陈芸对性灵派理念的文化认同,使这对夫妇的生活情趣和处世态度非常契合,日常生活的夫妇之爱和精神层面的知己之爱在他们艺术化的婚姻生活中融合为一,以此是书获得了永久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陈芸 文化底蕴 性灵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模因论关照下的中国宗教文化英译与传播——以《浮生六记》三个英译本为例
6
作者 李庆明 方燕 南娜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26-431,共6页
《浮生六记》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了其宗教文化英译和传播的过程及原则;通过对不同时期三个英译本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文化模因的英译应首选异化法,以期更全面真实地向西方读者展现... 《浮生六记》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了其宗教文化英译和传播的过程及原则;通过对不同时期三个英译本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文化模因的英译应首选异化法,以期更全面真实地向西方读者展现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思想信仰,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宗教文化,进一步推进翻译模因论的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论 《浮生六记》 宗教文化 翻译 传播
下载PDF
汉英翻译中的显化现象——以《浮生六记》林译本为例
7
作者 方伟琴 张顺生 《考试与评价》 2020年第5期49-54,共6页
"显化"指一种文体翻译技巧。本文主要阐述了显化假说、显化分类、显化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显化、语法显化、意义显化三个层面分析《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显化策略的运用,指出显化理论在汉译英中显示出强大的解... "显化"指一种文体翻译技巧。本文主要阐述了显化假说、显化分类、显化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显化、语法显化、意义显化三个层面分析《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显化策略的运用,指出显化理论在汉译英中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翻译 文化显化 语法显化 意义显化
下载PDF
林译《浮生六记》中形合意合翻译的功能对等
8
作者 冯巧妮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3-95,共3页
文章着重讨论了形合与意合的功能对等翻译是如何进行的,总结了在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形合与意合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总原则。在具体运用总原则对文学作品中的形合与意合进行功能对等处理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1)原文的形式与功... 文章着重讨论了形合与意合的功能对等翻译是如何进行的,总结了在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形合与意合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总原则。在具体运用总原则对文学作品中的形合与意合进行功能对等处理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1)原文的形式与功能都得到或近似得到保留;(2)功能得到保留,但形式有所改变;(3)只保留了功能,取消原文形式。最后,通过对《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大量实例的引用和分析,文章对形合与意合的功能对等翻译进行了充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 形合 意合 《浮生六记》
下载PDF
《浮生六记》英译的文体和内容之辨
9
作者 王诗客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86-94,160,共10页
《浮生六记》自晚清被发现以来,在文体和内容的评价上都出现了有意味的分歧,如是小说还是散文,是五四新文学中常见的"娜拉出走"或者鲁迅"伤逝"式主题的先声,还是已逝去的中国古典生活美感的精彩再现。这些分歧不但... 《浮生六记》自晚清被发现以来,在文体和内容的评价上都出现了有意味的分歧,如是小说还是散文,是五四新文学中常见的"娜拉出走"或者鲁迅"伤逝"式主题的先声,还是已逝去的中国古典生活美感的精彩再现。这些分歧不但存在于汉语学界,也延续至不同的英译本中。由于中西文体观念和文化的差异,不同译者对文体和内容也有不同的理解、取舍和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英译 文体 内容 分歧
下载PDF
《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英译补偿研究
10
作者 张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符际、跨时空的活动,其涉及的主体范围较为广泛。鉴于汉语文化负载词语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无法诠释的现象,以《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语及其在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对文化负载词语进行分类,探索《浮生...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符际、跨时空的活动,其涉及的主体范围较为广泛。鉴于汉语文化负载词语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无法诠释的现象,以《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语及其在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对文化负载词语进行分类,探索《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语的英译及补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英译补偿 《浮生六记》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译介模式探索——以《浮生六记》英译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永湘 张冬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8-22,共5页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速,翻译的跨文化传播重要性愈发突显。基于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学经典5W传播模式,以林语堂和Shirley M.Black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尝试在传播学视域下构建以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速,翻译的跨文化传播重要性愈发突显。基于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学经典5W传播模式,以林语堂和Shirley M.Black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尝试在传播学视域下构建以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的译介模式,探讨中国文化如何更为有效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传播学 译介模式 《浮生六记》
下载PDF
大中华文库版《浮生六记》翻译策略解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燕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9-71,共3页
中国经典文化翻译尊重异质文化差异性,尽量保存异城文化特色的完整性。《浮生六记》的翻译不仅考虑了读者的期待及接受能力,更保持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 《浮生六记》 翻译策略 文化 特色
下载PDF
事如春梦了无痕——论《浮生六记》和清中叶的寒士生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敏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6-38,共3页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寒士特指贫寒的读书人。事实上,寒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直存在的。《浮生六记》这本书恰恰是寒士生活最好的体现,在书中,沈复以自己的生活为主线,记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可以说...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寒士特指贫寒的读书人。事实上,寒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直存在的。《浮生六记》这本书恰恰是寒士生活最好的体现,在书中,沈复以自己的生活为主线,记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可以说,《浮生六记》用深情直率的笔调写尽了当时清中叶的寒士生活,并深刻反映了产生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士 《浮生六记》 清中叶 寒士生活 原因
下载PDF
《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小亚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3期126-127,148,共3页
文学作品中通常包含许多文化负载词,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对发展翻译事业,弘扬我国优秀文化意义重大。基于直译(音译)、直译(音译)加注释、直译(音译)加意译、意译、省译五种翻译方法,该文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 文学作品中通常包含许多文化负载词,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对发展翻译事业,弘扬我国优秀文化意义重大。基于直译(音译)、直译(音译)加注释、直译(音译)加意译、意译、省译五种翻译方法,该文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五类进行描述性分析,指出林语堂针对每种文化负载词所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翻译方法 林语堂 浮生六记
下载PDF
从《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卿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5-60,共6页
沈复所著《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浮生六记》向英语国家的译介是由林语堂和英国汉学家Shirley M.Black完成的。本文以《浮生六记》译介本为对象,对林语堂"忠... 沈复所著《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浮生六记》向英语国家的译介是由林语堂和英国汉学家Shirley M.Black完成的。本文以《浮生六记》译介本为对象,对林语堂"忠实、通顺、美"的翻译思想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译介 忠实 通顺
下载PDF
论《浮生六记》布莱克英译本的改译现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琴琴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42-44,共3页
《浮生六记》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自传体作品,而英国汉学家Shirley M.Black于1960年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英译本通过特定的改译原本更扩大了其海外知名度。通过分析译者对源语进行的整体结构"改头换面"、篇章内容"... 《浮生六记》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自传体作品,而英国汉学家Shirley M.Black于1960年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英译本通过特定的改译原本更扩大了其海外知名度。通过分析译者对源语进行的整体结构"改头换面"、篇章内容"移花接木"以及将细节描写"浮想联‘篇’",探寻西方译者如何改译原本、如何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以及改译原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雪莉·布莱克 改译 译者主体性 目的
下载PDF
论中国形象的“自塑”和“他塑”——《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之比较
17
作者 高萍 胡健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1-45,共5页
《浮生六记》素有“小红楼梦”之称,由清代文学家沈复所著。因其内容的前卫性先后共出现四个英译版本。利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视角,对林语堂译本和雪莉·布莱克译本进行了研究,对比两本译作在“自塑”和“他塑”下呈现出的中国形... 《浮生六记》素有“小红楼梦”之称,由清代文学家沈复所著。因其内容的前卫性先后共出现四个英译版本。利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视角,对林语堂译本和雪莉·布莱克译本进行了研究,对比两本译作在“自塑”和“他塑”下呈现出的中国形象。中国形象有自塑和他塑之分:中国译者的译作呈现的是自塑,外国译者的译作呈现的是他塑。发现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两本译作呈现的形象差别甚远,探索二者在关注点、态度倾向和深度上的不同对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浮生六记》 批评话语分析 自塑 他塑
下载PDF
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18
作者 杨智博 梁满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3-49,70,共8页
《浮生六记》作为中国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在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借助CiteSpace软件,以CNKI数据库1980-2020年收录的393篇相关文献数据为依据,从年度发文量、主要机构与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等方面对国内《浮生... 《浮生六记》作为中国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在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借助CiteSpace软件,以CNKI数据库1980-2020年收录的393篇相关文献数据为依据,从年度发文量、主要机构与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等方面对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发现,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已具雏形,研究主题多元化,主要集中在林语堂身份、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美学价值、目的论与中国文化六大板块。但也存在研究机构与作者之间合作度不高、高质量成果较少等不足。未来相关研究需要提升科学性,鼓励跨学科合作研究,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英译研究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浮生六记》英译本之互文性研究
19
作者 杨萍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0期125-126,共2页
《浮生六记》被捧为文学经典,其林语堂译本更在海内外广为传颂。然而,《浮生六记》自从林译本以来,陆续有不同译本问世,且各具特色,深受不同读者喜爱。该文介绍了这几个译本,并研究各译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原文本和其他文本的互文关系、... 《浮生六记》被捧为文学经典,其林语堂译本更在海内外广为传颂。然而,《浮生六记》自从林译本以来,陆续有不同译本问世,且各具特色,深受不同读者喜爱。该文介绍了这几个译本,并研究各译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原文本和其他文本的互文关系、重译本和前译本的互文关系以及译本和其他文本间的互文关系。旨在通过分析找出影响重译的因素,并探索翻译中是否有最佳译本,即翻译定本。同时希望本研究对《浮生六记》英译本的读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对该书的重译或再版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译本 重译 《浮生六记》
下载PDF
解读《浮生六记》两译本之“起始规范”
20
作者 陈慧敏 黄倩儿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8年第4期76-81,共6页
文章选取《浮生六记》不同时期两个具有影响力的英译本,即布莱克的译作以及白伦和江素惠的译作,主要依据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其进行描述性翻译研究,从语言、文化和篇章布局多个层面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与原作之间的"偏离"之处,... 文章选取《浮生六记》不同时期两个具有影响力的英译本,即布莱克的译作以及白伦和江素惠的译作,主要依据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其进行描述性翻译研究,从语言、文化和篇章布局多个层面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与原作之间的"偏离"之处,以重构两个译本的起始规范是倾向于可接受性还是充分性。研究表明:布莱克更趋向于适应目标语语言和文化规范,而白伦和江素惠则更趋向于遵循源语语言和文化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描述研究 翻译策略 起始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