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年茯砖茶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调脂作用
1
作者 柯菀萍 刘振云 +7 位作者 李孟华 周汐芮 郭晓莉 张盛 黄建安 刘仲华 肖力争 林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年份茯砖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以陈化1年和10年的茯砖茶为代表性茶样,设置了正常饮食(ND)组,高脂饮食(HFD)组,以及陈化1年茯砖茶干预(1Y)组和陈化10年茯砖茶干预(10Y)组。... 为探究不同年份茯砖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以陈化1年和10年的茯砖茶为代表性茶样,设置了正常饮食(ND)组,高脂饮食(HFD)组,以及陈化1年茯砖茶干预(1Y)组和陈化10年茯砖茶干预(10Y)组。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发现,陈化10年茯砖茶中的茶褐素、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而多酚和儿茶素单体明显下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HFD组相比,陈化1年和陈化10年的茯砖茶能够有效降低小鼠肝脏和血清脂质水平、体重增长、器官系数和脂肪组织重量,且陈化10年的茯砖茶具有相对显著的效果。小鼠肝脏和脂肪组织切片显示,补充茯砖茶可以减少肝脏中脂滴的形成和空泡的出现,同时抑制了脂肪细胞的膨大。此外,补充茯砖茶能够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炎症和肝脏氧化应激,与陈化1年的茯砖茶相比,陈化10年的茯砖茶显著降低了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以及肝损伤指标AST和ALT活力,同时显著上调了肝脏GSH含量(P<0.05)。这可能是由于陈化10年茯砖茶丰富的茶褐素以及与其他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年茯砖茶 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 改善作用
下载PDF
冲泡条件对灵芝茯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郑涵予 高颖 +5 位作者 汪芳 陈建新 陈根生 金诗艺 杜琪珍 尹军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冲泡条件对灵芝茯茶茶汤品质的影响,以灵芝茯茶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茶水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对茶汤风味的影响,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及茶汤内8种主要风味成分含量,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灵芝茯茶... 为探究冲泡条件对灵芝茯茶茶汤品质的影响,以灵芝茯茶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茶水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对茶汤风味的影响,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及茶汤内8种主要风味成分含量,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灵芝茯茶的最佳冲泡条件。结果表明,茶水比、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均对灵芝茯茶茶汤的风味有明显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939%,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茶水比3∶150(g/mL)、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3 min条件下,茶汤的综合得分最高,为灵芝茯茶的最佳冲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茯茶 冲泡条件 茶汤风味 主成分分析 茶汤成分
下载PDF
茯砖茶感官特征分析及其产地判别模型构建研究
3
作者 邓岳朝 邹卓扬 +5 位作者 李月 陈益能 周跃斌 沈程文 陈历清 方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31,643,共11页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茯砖茶感官特征品质,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研究茯砖茶感官品质特征及不同产地茯砖茶判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湖南、浙江、陕西等19个茯砖茶因原料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感官品质有非常明显的差...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茯砖茶感官特征品质,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研究茯砖茶感官品质特征及不同产地茯砖茶判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湖南、浙江、陕西等19个茯砖茶因原料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感官品质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其中,茯砖茶滋味得分(taste score, TS)与咖啡碱(caffeine, CAF)、水浸出物(water leachate, WL)、儿茶素(catechin, CAT)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 EC)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P<0.05)分别为0.81、0.62、0.55、0.50。同时,基于化学组分的主成分(PCA)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48%,并以前4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了茯砖茶感官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产地判别模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A-DA)显示,19个不同产地的茯砖茶样品被明显地划分为3组,评价模型对不同产地茯砖茶识别度较高。采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对自变量的拟合指数(R~2X)为0.879,对因变量的拟合指数(R~2Y)为0.992,预测指数(Q^(2))为0.53。经OPLS-DA共识别出6种预测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的差异指标,其中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P)、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CAF、WL为茯砖茶感官特征标志性差异品质成分。结果表明,应用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可以实现茯砖茶感官特征及其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快速、准确判别,同时也为茯砖茶感官特征及其不同产地判别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感官特征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模型构建
下载PDF
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品质、抗氧化性比较及“金花”菌形态特征分析
4
作者 马荣蓉 冉莉莎 +4 位作者 屈丽池 谢念祠 丁梦梅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2-279,共8页
本研究以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品质特征、抗氧化活性及“金花”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之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 本研究以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品质特征、抗氧化活性及“金花”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之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贵州茯砖茶游离氨基酸、总儿茶素含量最高(9.03、63.12 mg/g)。浙江茯砖茶茶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132.93、8.63 mg/g)。滋味属性显示湖南茯砖苦味最强,陕西茯砖茶涩味最强,浙江茯砖茶苦味回味和咸味最强,贵州茯砖茶鲜味和丰富度最强。不同茯砖茶的抗氧化活性有差异,其中湖北和浙江茯砖茶抗氧化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茯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滋味属性显著正相关(P<0.05),茶多酚对茯砖茶的抗氧化活性有贡献。5株“金花”菌在相同培养基上形态差异相对较小,湖南菌株生长速度快于其它菌株。本研究对解析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化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不同产地 品质特征 抗氧化活性 金花菌形态
下载PDF
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及其代谢产物特征分析
5
作者 夏飞 曹时玲 +2 位作者 邬培鸿 高悦华 成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58,共7页
为明确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关键步骤及其代谢产物特征,研究分析了汽蒸时间及原料配比对蛹虫草茯茶品质的影响,进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蛹虫草茯茶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全面解析.结果表明:8%蛹虫草与黑毛茶复配,汽蒸10 min制备的蛹虫... 为明确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关键步骤及其代谢产物特征,研究分析了汽蒸时间及原料配比对蛹虫草茯茶品质的影响,进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蛹虫草茯茶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全面解析.结果表明:8%蛹虫草与黑毛茶复配,汽蒸10 min制备的蛹虫草茯茶茶多酚含量为47.84±2.33 mg/g,显著低于传统茯茶;蛋白质含量达到233.89±4.30 mg/g,显著高于传统茯茶.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与茯茶相比,蛹虫草茯茶有119种代谢物显著发生变化(VIP>2.0,p<0.05),其中72种代谢产物相对含量显著增加,47种代谢产物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其中,氨基酸类代谢物占比最多,且上调数量明显高于下调数量.代谢通路分析证实,蛹虫草茯茶与茯茶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是通过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烟酸和烟酰胺的代谢及精氨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产生.本研究初步探索了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关键步骤,并揭示了蛹虫草茯茶的代谢产物特征.为促进茯茶产品多元化以及深入开发蛹虫草茯茶功能奠定物质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蛹虫草 加工工艺 代谢产物
下载PDF
陕西茯茶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其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
6
作者 周彩华 梁艳 +3 位作者 王冉 王晨祥 曹博文 孙越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23-32,共10页
以陕西茯砖黑毛茶为原料,基于溶剂萃取法的单因素实验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测定陕西茯茶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反映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水溶液萃取法获得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 以陕西茯砖黑毛茶为原料,基于溶剂萃取法的单因素实验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测定陕西茯茶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反映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水溶液萃取法获得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成分,抗氧化成分提取的最佳条件为:40%的乙醇溶液,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为1∶60。研究发现该有效成分对DPPH的清除率高达85%,高于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约67%)。对茯茶素分子的化学物理属性与抗氧化的关联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揭示出含有酚羟基的茯茶素分子的抗氧化性与分子中氢键给体的数量存在线性关系。总之,本文对陕西茯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可以为陕西茯茶抗氧化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抗氧化性 茯砖茶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的抗氧化、物理及消化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吕嘉枥 王维波 +1 位作者 康婕 伍金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7,共10页
以陕西省特色的茯砖茶和羊乳为原料,以抗氧化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为主要指标,研究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25℃放置7 d的过程中,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抗氧化活性总体呈降低趋势,含活性金花菌的复合... 以陕西省特色的茯砖茶和羊乳为原料,以抗氧化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为主要指标,研究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25℃放置7 d的过程中,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抗氧化活性总体呈降低趋势,含活性金花菌的复合乳体系(样品1)的抗氧化稳定性最好,含无活性金花菌的复合乳体系(样品2)次之,不含金花菌的复合乳体系(样品3)最差.物理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物理稳定性也不断降低,样品3的物理稳定性强于样品1、样品2;扫描电镜显微表征显示,茶汤中的金花菌与羊乳酪蛋白可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了复合体系的物理稳定性.消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酪蛋白体外消化率均不断增大,但与对照组相比,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抑制了乳蛋白的消化,且胃消化阶段抑制效果强于肠消化阶段,样品2的抑制效果最强,样品1次之,样品3最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研制茯砖茶羊奶奶茶新产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羊乳 抗氧化稳定性 物理稳定性 消化稳定性
下载PDF
茯砖茶独特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杏民 陈宏宇 +3 位作者 王超 李娟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紧压型黑茶,特有的“发花”工序造就了其独特的菌香风味和特殊的保健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整理了近年来茯砖茶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及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系统分类,对检出频次较... 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紧压型黑茶,特有的“发花”工序造就了其独特的菌香风味和特殊的保健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整理了近年来茯砖茶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及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系统分类,对检出频次较高的化合物进行详细的阐述;汇总了茯砖茶挥发性成分提取、定性、定量以及气味活性成分的筛选、评价方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挥发性成分 化学品质
下载PDF
茯砖茶感官特征定量描述与风味轮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艳 胡腾飞 +7 位作者 黄甜 郑雪雪 萧涵 晏玲玲 王超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共9页
为探究茯砖茶的风味感官特征,采用感官特征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法对茯砖茶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茯砖茶风味轮,其中香气和滋味分为20个类别,共37个描述词。对16个重要的描述词设置了不同强度的定量参比样... 为探究茯砖茶的风味感官特征,采用感官特征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法对茯砖茶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茯砖茶风味轮,其中香气和滋味分为20个类别,共37个描述词。对16个重要的描述词设置了不同强度的定量参比样,建立了茯砖茶感官特征定量描述词汇表。运用几何平均值(M值)法及方差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主要的感官特征描述词,香气描述词包括陈香、木香、花香、甜香、烟香、酵气6个,滋味描述词包括醇正、苦、涩、甜、酸5个。使用这些描述词对茯砖茶进行感官特征定量描述分析,可以用于概括茯砖茶基本感官特征,能较好地区分茯砖茶样品间的风味感官特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感官特征 定量描述分析 风味轮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茯茶多糖的消化特性和体外免疫调节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旭霜 慕妍璐 +2 位作者 王凡 薛原野 孙玉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1,65,共8页
系统对比了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茯茶多糖的消化特性和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结果显示:酸提茯茶多糖、水提茯茶多糖和碱提茯茶多糖分别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0、4 h和6 h过程中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醛酸含量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高效凝胶渗... 系统对比了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茯茶多糖的消化特性和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结果显示:酸提茯茶多糖、水提茯茶多糖和碱提茯茶多糖分别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0、4 h和6 h过程中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醛酸含量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High-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图谱发现三种茯茶多糖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6 h后,多糖峰的保留时间均没有发生变化.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表明:低浓度的酸提茯茶多糖、水提茯茶多糖和碱提茯茶多糖均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主要表现在提高细胞活力,增强细胞吞噬能力,提高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活力和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分泌水平等,综合分析可知,水提茯茶多糖和碱提茯茶多糖具有更优的免疫调节活性.该研究为解析茯茶多糖发挥免疫调节活性的作用机制和茯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多糖 不同提取方法 消化特性 免疫调节活性
下载PDF
普洱茶与茯砖茶风味轮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国和 胡腾飞 +8 位作者 谢贺 符文杰 翟玉珂 鲍肃都 安勤 王超 王韺姿 刘仲华 黄建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1-644,共14页
风味轮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描述词系统,方便消费者交流普洱茶与茯砖茶的感官风味属性。通过建立感官审评小组,对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进行感官审评,从香气和滋味两个维度绘制了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轮。在此基础上,对23个典型感官描述词设... 风味轮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描述词系统,方便消费者交流普洱茶与茯砖茶的感官风味属性。通过建立感官审评小组,对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进行感官审评,从香气和滋味两个维度绘制了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轮。在此基础上,对23个典型感官描述词设置不同强度的参比样品,建立了普洱茶和茯砖茶感官定量描述词汇表。进一步运用M值法结合方差分析及多元统计学分析,筛选出能够较好描述普洱茶和茯砖茶的感官主要描述语,普洱茶中筛选出7个香气描述词(木香、甜香、药香、酵气、糯香、枣香和陈香)和5个滋味描述词(甜味、苦味、涩味、酸味和醇厚);茯砖茶筛选出5个香气描述词(木香、甜香、药香、陈香和菌花香)和5个滋味描述词(甜味、苦味、涩味、酸味和醇厚),这些描述词均可较好地评价普洱茶和茯砖茶样品的感官品质特征。研究结果对区分、评价普洱茶和茯砖茶感官风味特征及其产品的开发提供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普洱茶 香气 滋味 风味轮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IMS和HS-SPME-GC-MS分析泾阳茯砖茶的特征风味物质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晓慧 张婷 +4 位作者 张萌 罗浩杰 岳袁 肖春鸽 岳田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45-257,共13页
为确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泾阳茯砖茶区别于其他黑茶的特征风味,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 为确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泾阳茯砖茶区别于其他黑茶的特征风味,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泾阳、安化茯砖茶和其他4种黑茶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GC-IMS和HS-SPME-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合物,其中泾阳茯砖茶风味物质构成能明显与安化茯砖茶及其他黑茶区分开;通过泾阳茯砖茶与其他黑茶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得到泾阳茯砖茶的12种特征物质,其中GC-IMS确定了7种,包括1-辛烯-3-酮、正己醇、愈创木酚、β-蒎烯、丁酸甲酯、正丙醇、2-庚酮;通过HS-SPME-GC-MS并基于香气活性值确定了5种,包括己醛、癸醛、(E,E)-3,5-辛二烯-2-酮、水杨酸甲酯和α-紫罗兰酮。特征风味物质的鉴定为泾阳茯砖茶的保真鉴别、产地溯源及产品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阳茯砖茶 挥发性化合物 特征风味物质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茶树花茯砖茶品质研究
13
作者 袁丹妮 左浩明 +1 位作者 李月 周跃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04-311,共8页
本文通过在传统手筑茯砖茶加工中添加不同比例茶树花,探究茶树花对茯砖茶品质的改善作用,拓展茶树花资源的利用方式。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茶树花试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茶树花比例在5%到14%时... 本文通过在传统手筑茯砖茶加工中添加不同比例茶树花,探究茶树花对茯砖茶品质的改善作用,拓展茶树花资源的利用方式。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茶树花试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茶树花比例在5%到14%时,茶树花茯砖茶外型金花更为茂盛,颗粒饱满硕大,颜色鲜亮,香气和滋味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随茶树花添加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大幅提高,可溶性糖最高达14.4%,水浸出物最高达31.5%。香气方面,酯类物质在纯茯砖茶占比最高。随茶树花增加,酯类含量下降但比重仍最高,醇类、酮类物质占比渐增。并在茶树花茯砖茶中筛选出马鞭草烯醇、a-紫罗酮等主要来源于茶树花的特征物质。总体来说,茶树花茯砖茶综合品质优于纯茯砖茶。茶树花的添加提高了茯砖茶香气的丰富度,使其品质有提高,在8%及11%添加量时茯砖茶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茯砖茶 香气成分 OPLS-DA分析 GC-MS 感官审评
下载PDF
基于PacBio三代测序的茯茶加工过程真菌群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亚妮 冯璞阳 +2 位作者 秦涛 冯志珍 陈卫锋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茯茶是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目前茯茶生产过程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变化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茯茶生产过程中真菌群落变化情况,为生产过程的微生物安全控制提供数据支撑,文章以茯茶生产过程中主要阶段的制品样品为研究对象... 茯茶是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目前茯茶生产过程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变化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茯茶生产过程中真菌群落变化情况,为生产过程的微生物安全控制提供数据支撑,文章以茯茶生产过程中主要阶段的制品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分析原毛茶、渥堆期、发花期、干燥期和陈化期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表明样品测序获得的序列数范围从12771到13110,获得序列的平均长度分别为554 bp。样品香农指数随着序列数的增加趋于平稳,覆盖率均达到1,测序结果反映了实际的群落组成,且测序深度已经基本覆盖到样品中的所有物种。从茯茶原毛茶到渥堆期,再到发花期,真菌群落多样性不断减少,干燥期和陈化期群落多样性和组成与发花期基本相似,原毛茶时期表征真菌群落多样性的香农指数高达1.99,渥堆期降为1.06,而发花期、干燥期和陈化期分别为0.15、0.11和0.21。在群落组成方面,原毛茶比发酵茯茶含有相对丰度较高的节担菌纲种群(Wallemiomycetes),相对丰度约为27.3%。在渥堆期,银耳纲(Tremell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相比其他时期丰度增加。在随后的生产过程中,包括发花期、干燥期、陈化期,主要优势菌种是冠突散囊菌(Eurotiomycetes)中的曲霉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达到98%以上,是这三个时期的生物标记种群。以上研究结果为茯茶标准化生产中微生物控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加工时期 PacBio测序技术 真菌群落 散囊菌
下载PDF
无果枸杞叶茯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洁 孙敏 +6 位作者 边文文 刘静 曾桥 赵文强 余郑绿 谷文军 刘国祥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8期4-8,共5页
为了解枸杞叶茯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对枸杞叶茯茶不同加工阶段样本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并分析发花完成后枸杞叶茯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枸杞叶茯茶加工过程中,所检测的主要活性成分除茶褐素含量上升外,其余成分均呈... 为了解枸杞叶茯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对枸杞叶茯茶不同加工阶段样本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并分析发花完成后枸杞叶茯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枸杞叶茯茶加工过程中,所检测的主要活性成分除茶褐素含量上升外,其余成分均呈下降趋势。体外抗氧化试验发现,当枸杞叶茯茶水提取物质量浓度为80μ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38.05%;当质量浓度10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64.04%;当质量浓度为3.20 mg/mL时,对于OH自由基的消除率可以达到31.02%,说明枸杞叶茯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 茯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
下载PDF
茯茶发花工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6
作者 丁帅涛 刘凯利 +3 位作者 朱晓芳 陈桂梅 胡歆 梁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2-14,20,共4页
茯茶属于后发酵茶,发花工艺是茯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序。发花过程中茶叶生化成分在湿热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酶促作用下发生剧烈复杂变化,这些生化成分的综合变化和协调为茯茶独特品质风味和保健功效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影响... 茯茶属于后发酵茶,发花工艺是茯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序。发花过程中茶叶生化成分在湿热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酶促作用下发生剧烈复杂变化,这些生化成分的综合变化和协调为茯茶独特品质风味和保健功效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影响茯茶发花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发花工艺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实际生产中合理调控茯茶发花提供探索方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发花工艺 冠突散囊菌 生化成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观茶论》新校
17
作者 叶国盛 《中国茶叶》 2023年第6期71-75,共5页
宋徽宗《大观茶论》是解读宋代茶文化的经典茶书,收录于《说郛》《古今图书集成》等丛书。今人的整理成果所利用的版本以《说郛》涵芬楼本与《说郛》宛委山堂本为主,而《说郛》早期的明抄本如明弘治十三年(1500)抄本与明代钮氏世学楼抄... 宋徽宗《大观茶论》是解读宋代茶文化的经典茶书,收录于《说郛》《古今图书集成》等丛书。今人的整理成果所利用的版本以《说郛》涵芬楼本与《说郛》宛委山堂本为主,而《说郛》早期的明抄本如明弘治十三年(1500)抄本与明代钮氏世学楼抄本未得到有效利用,故而《大观茶论》仍有进一步校订的空间。新校工作使得《大观茶论》一书臻于原貌,有利于进一步准确地理解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茶论》 《说郛》 明抄本 校勘 宋代茶文化
下载PDF
绞股蓝茯砖茶代谢物特征及其体外降血脂作用
18
作者 邬培鸿 曹时玲 +2 位作者 高悦华 成欣 夏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16,共8页
为探究绞股蓝茯砖茶特征性代谢物的变化及其潜在功能,该研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绞股蓝茯砖茶代谢物进行分析;进而对绞股蓝茯砖茶与传统茯茶的差异性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分类,并对产生途径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体外试验评价绞股蓝茯砖茶的... 为探究绞股蓝茯砖茶特征性代谢物的变化及其潜在功能,该研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绞股蓝茯砖茶代谢物进行分析;进而对绞股蓝茯砖茶与传统茯茶的差异性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分类,并对产生途径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体外试验评价绞股蓝茯砖茶的降脂、降糖的功效。结果表明:与传统茯砖茶相比,绞股蓝茯砖茶中共发现10类142种显著性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包括38种脂质和类脂分子、29种有机酸及其衍生物、19种有机杂环化合物和15种苯丙烷和聚酮类等。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发现,绞股蓝茯砖茶差异性代谢物主要集中在脂类代谢通路、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等方面。绞股蓝茯砖茶体外降血脂作用是同浓度的辛伐他汀药物的17.88%~36.52%,体外降血糖作用是同浓度的阿卡波糖药物的13.63%~58.18%。该研究探讨绞股蓝茯砖茶的代谢物特征及其潜在的降血脂和降血糖活性,为开发功能性茯砖茶产品,推动茯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茯砖茶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产物特征 降血脂 降血糖
下载PDF
黄精茯砖茶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19
作者 焦舒雅 禚琳 +2 位作者 马塽 朱古力 孙婷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1期123-126,共4页
本文以黄精、茯砖茶为主要原料,以茯砖茶为基底,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黄精茯砖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β-葡萄糖苷酶的添加对茶饮料的增香作用,采用离心法研究可得然胶添加量对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 本文以黄精、茯砖茶为主要原料,以茯砖茶为基底,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黄精茯砖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β-葡萄糖苷酶的添加对茶饮料的增香作用,采用离心法研究可得然胶添加量对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精茯砖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单宁酶添加浓度0.1%、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5min;经β-葡萄糖苷酶处理后黄精茯砖茶饮料呈香物质相对含量可增加5.79%;可得然胶最佳添加量为0.04%。在此条件下,研制出的黄精茯砖茶饮料清澈度高、稳定性好、口味良好、营养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黄精 复合茶 研制
下载PDF
茯茶素B通过下调PLK1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
20
作者 余松林 刘缘 +2 位作者 甘琳 欧阳 胡治远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74-77,共4页
本文探究茯砖茶中的天然化合物茯茶素B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CCK-8细胞毒性检测法和活细胞计数法评价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的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茯茶素B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ol... 本文探究茯砖茶中的天然化合物茯茶素B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CCK-8细胞毒性检测法和活细胞计数法评价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的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茯茶素B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olo样激酶1(PLK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茯茶素B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茯茶素B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能下调Hela细胞中PLK1基因的表达,且PLK1的表达量与肿瘤抑制率呈负相关。本研究初步表明茯茶素B可通过下调PLK1表达发挥抑癌作用,有望为开发基于天然化合物的肿瘤治疗佐剂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茯茶素B 宫颈癌 抗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