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台海岸带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梦杰 陈凌秀 +4 位作者 谢慧黎 施智勇 戴洪霞 张娇 刘兴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6,共11页
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对海岸带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揭示影响生境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海岸带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东海岸和台湾西海岸(以下合称闽台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借助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 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对海岸带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揭示影响生境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海岸带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东海岸和台湾西海岸(以下合称闽台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借助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以及社会经济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及地理探测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下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两岸土地利用变化以建设用地的增长及耕地的减少为主要特征。建设用地2000-2010年面积增长最多,年均增长5.66%。耕地作为建设用地面积最大转入来源,面积共减少1781 km^(2),年均减少2.55%。土地变化福建东海岸大于台湾西海岸。(2)1990-2020年闽台海岸带生境质量均值为0.82,总体生态质量良好,但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两岸低等级生境面积增长最快,2010年后增长速度趋缓。生态用地向非生态用地的转移对生境退化的贡献率超过70%。(3)夜间灯光指数、人口密度、GDP、高程、坡度为影响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30年间主导因素由地形因素变为社会经济因素。研究为闽台沿海地区陆海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用地变化 闽台海岸带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评价
2
作者 闫谨 周小成 +3 位作者 黄婷婷 乐通潮 王永荣 吴善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5,共14页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能表征森林生态质量的关键指标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状况。首先,基于2016年2 m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双层尺度集模型选定最佳分割尺度,多分类器集成算法集,自动选择最优分类算法进行森林类型提取,并结合2020年Sentinel遥感数据及森林分类产品,更新2020年福建省海岸带森林类型精细分布图;其次,利用LandTrendr算法衍生的干扰开始时间特征推算现存森林年龄,通过GEDI冠层高度产品获取海岸带森林冠层高度分布图;在以上关键森林质量指标提取基础上,对遥感手段获取的8项森林生态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结果】2020年福建海岸带40个县域约50%的县域森林生态质量处于优良水平,其中仙游县、闽侯县、南安市、霞浦县、柘荣县及厦门海沧区、思明区、集美区、同安区等森林生态质量为优;森林生态质量较差的县域有惠安县、秀屿区、石狮市、福安市、平潭实验区、诏安县。【结论】结合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能够发挥遥感大范围监测优点,客观评价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福建沿海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森林管理措施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类型 林龄 冠层高度 森林生态质量 福建海岸带
下载PDF
2000~2014年闽东海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莉莉 何东进 +6 位作者 覃德华 游巍斌 洪伟 范勋承 肖石红 蔡金标 王韧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3-810,共8页
海岸带地区因其特殊的海陆生态系统环境而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以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闽东海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9和2014年3期Landsat 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对该区2000~2014年的土地利... 海岸带地区因其特殊的海陆生态系统环境而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以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闽东海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9和2014年3期Landsat 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对该区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草地和耕地为主,其中林草地面积迅速扩增,研究期间共增加了1 047.24 km2,相比之下,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近14 a间共减少了959.45 km2;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产养殖的动态变化最为剧烈,稳定性最差,而由于政府加强对建筑用地的集约利用,使其成为近14 a研究区最为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基本保持不变;闽东海岸带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达255.19,但2000~2009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仍处于调整期,2009~2014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前期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变化量和变化率分别为4.86和0.019,土地利用步入发展期。本研究对闽东及其他地区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闽东 海岸带 遥感 GIS
下载PDF
2005—2010年福建沿海土地利用程度动态综合评价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何诗 曾从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314-319,共6页
以福建沿海各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采用数学方法对研究区各单元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定量表征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并分析其变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2005—2010年... 以福建沿海各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采用数学方法对研究区各单元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定量表征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并分析其变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2005—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较为显著,土地利用程度增长1.66%,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高的单元集中分布在福建沿海中段区域,指数较低的单元零散的分布在北段与南段区域.Ⅲ级地类(耕地、园地等)和Ⅳ级地类(城镇居民用地等)利用程度指数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提供正能量,而Ⅱ级地类(林地、草地等)利用程度指数为其提供负能量.相关分析表明人口密度增加与城镇化进程加速是影响该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动态评价 福建沿海
下载PDF
厦门及其邻区海岸高等植物的分布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娆挺 顾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86-391,共6页
本文研究了厦门及其邻区海岸高等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规律和植物群落概貌。鉴定了该区海岸高等植物325种,隶属于228属79科,其中沙生和盐生植物有43种。据海岸基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沙生、盐生、基岩和广生境4个生态类群。有15个主要植... 本文研究了厦门及其邻区海岸高等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规律和植物群落概貌。鉴定了该区海岸高等植物325种,隶属于228属79科,其中沙生和盐生植物有43种。据海岸基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沙生、盐生、基岩和广生境4个生态类群。有15个主要植物群落,如海边月见菜、红树林、草海桐群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植物 分布 厦门市
下载PDF
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春子 陈凤桂 王金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22-128,共7页
通过对福建省海岸带地区研究发现:2001年以来,福建省海岸带地区自然系统综合指数波动式缓慢上升,人文系统综合指数则持续上升;两大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对福建省各县区的分析可知:全省自然系统综合指数处于中等水平;人... 通过对福建省海岸带地区研究发现:2001年以来,福建省海岸带地区自然系统综合指数波动式缓慢上升,人文系统综合指数则持续上升;两大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对福建省各县区的分析可知:全省自然系统综合指数处于中等水平;人文系统综合指数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符;全省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区域分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地区 协调发展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近岸海域主要港湾水质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加兵 程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01-104,120,共5页
选取对福建省近岸海域港湾水质影响较大的 8个指标 ,对福建省近岸海域 9个主要港湾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根据不同的置信水平客观分类、归并 ,把福建省近岸海域 9个主要港湾分成 3类 ,并分析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近岸海域港湾水质... 选取对福建省近岸海域港湾水质影响较大的 8个指标 ,对福建省近岸海域 9个主要港湾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根据不同的置信水平客观分类、归并 ,把福建省近岸海域 9个主要港湾分成 3类 ,并分析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近岸海域港湾水质污染的一些有效措施 ,其重点是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湾 水质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近岸海域 福建 水质污染 海洋环境污染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震带(含台湾海峡地区)地震活动期的讨论 被引量:4
8
作者 严尊国 李普丽 +1 位作者 狄莉莎 薛军蓉 《华南地震》 1996年第2期10-15,共6页
东南沿海地震带(含台湾海峡地区)地震活动存在一个340年左右的主要分期,目前处在1400年以来的第二活动期。本文充分注意到70余年的次级分期影响,分析表明,第二活动期可以简单划分为平静和释放两个阶段,释放阶段存在两个... 东南沿海地震带(含台湾海峡地区)地震活动存在一个340年左右的主要分期,目前处在1400年以来的第二活动期。本文充分注意到70余年的次级分期影响,分析表明,第二活动期可以简单划分为平静和释放两个阶段,释放阶段存在两个应变释放高潮时段,自1986年进入第二高潮时段,1994年9月台湾海峡7.3级地震是其主要标志之一,预计这一高潮时段将持续至2040年左右,其间可能会有数次M≥6级地震发生,并且不能排除继续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带 地震周期 东南沿海
下载PDF
论福建海库带的灌丛分布在植被区划上的热量指示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林承超 丘喜昭 张娆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4-417,共4页
据对福建全海岸带选取8个地区含36处样地、480m2面积的灌丛群落调查数据,以地区间灌木种多频度相似性指数作地区聚类和排序分析,得到闽东南部和闽东北部两个地区组合,且它们依温度变化成有规律的分布格局,划分结果同福建省... 据对福建全海岸带选取8个地区含36处样地、480m2面积的灌丛群落调查数据,以地区间灌木种多频度相似性指数作地区聚类和排序分析,得到闽东南部和闽东北部两个地区组合,且它们依温度变化成有规律的分布格局,划分结果同福建省气候区划、福建省植被区划均基本吻合。另据以上地区灌丛群落的灌木地理成分及其种优势度分析,也都取得和地区聚类、排序相对应的结果,这均表明福建海岸带灌丛群落的分布在植被区划上具热量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区划 海岸带 灌丛 福建
下载PDF
福建滨海牛山岛—兄弟屿断裂活动性与地震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园田 谢志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34-40,共7页
闽南粤东沿海的泉州—汕头地震带是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方.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我国最著名的侨乡.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牛山岛—兄弟屿断裂带及其活动性对该区的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和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 闽南粤东沿海的泉州—汕头地震带是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方.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我国最著名的侨乡.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牛山岛—兄弟屿断裂带及其活动性对该区的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和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地震 闽粤沿海 地震构造带
下载PDF
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地层的混合现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志峰 王明亮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03-210,共8页
本文根据福建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以及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等综合调查资料进行研究,报道了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存在着新老沉积物的混合现象。混合层分布在易受老碳玷污的闵江等河流入海区附近,存在于0.6~1.0m深的沉积物中,发生在10ka以近... 本文根据福建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以及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等综合调查资料进行研究,报道了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存在着新老沉积物的混合现象。混合层分布在易受老碳玷污的闵江等河流入海区附近,存在于0.6~1.0m深的沉积物中,发生在10ka以近的时间里。这是由于冰后期气候、构造条件发生大变异,使老地层裸露、风化、剥蚀,其沉积物搬运后,在水动力条件适宜的海区与年轻沉积物发生混合沉积.在使用这些混合层的测年资料时应当加以研究,当沉积物与沉积层具有同时性时,沉积物年代可以代表沉积层年代;如果两者不具同时性,应当通过对比和必要的校正后方能做为地层划分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地层 福建 海岸
下载PDF
华南沿海沉积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伟光 《华南地震》 1995年第2期55-61,共7页
华南沿海大多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分析这类盆地的演化发育可以将其划分为完成型、继承型和新生型三类,它们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有明显差异。通过地质地貌方法初步估算了三类盆地的垂直构造运动的... 华南沿海大多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分析这类盆地的演化发育可以将其划分为完成型、继承型和新生型三类,它们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有明显差异。通过地质地貌方法初步估算了三类盆地的垂直构造运动的速率,在进行对比后认为,其构造运动的强度与地震活动有密切关系。指出三类盆地主要分布地区的两条地质界线对划分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可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地震活动性 沉积盆地 地震
下载PDF
闽粤台沿海北西西向最新构造带与大震构造背景 被引量:9
13
作者 毕福志 袁又申 范国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3-192,T001,共11页
闽粤台沿海自台湾运动以来逐渐形成了多条北西西向隆起—拗陷的最新活动构造带,与已知的北东—北北东向隆起、拗陷带构成了区域性镶嵌构造格局。 研究区内除板块相互碰撞、俯冲及上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大震构造背景外,莫霍面隆起或隆起断... 闽粤台沿海自台湾运动以来逐渐形成了多条北西西向隆起—拗陷的最新活动构造带,与已知的北东—北北东向隆起、拗陷带构成了区域性镶嵌构造格局。 研究区内除板块相互碰撞、俯冲及上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大震构造背景外,莫霍面隆起或隆起断距大、低速层厚、地壳变薄、近两、三千年地表抬升差异活动显著以及台东近海有北西西向构造活动等,也都是发生大震的重要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构造 地震 海岸
下载PDF
福建海岸带沉积物中6种氧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衍宽 曾(石羡)石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据1985年福建海岸带调查资料,对该区表层沉积物中Mno、Fe_2O_3、MgO、Al_2O_3、CaO、TiO_2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CaO 外,其他氧化物在主要港湾中的平均含量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特征。Fe_2O_3、MgO、Al_2O_3、TiO_2含量与沉积... 据1985年福建海岸带调查资料,对该区表层沉积物中Mno、Fe_2O_3、MgO、Al_2O_3、CaO、TiO_2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CaO 外,其他氧化物在主要港湾中的平均含量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特征。Fe_2O_3、MgO、Al_2O_3、TiO_2含量与沉积物粒径相关性好,表明了沉积物类型制约着这几种氧化物的含量分布。Fe_2O_3与MgO、Al_2O_3,TiO_2与MgO、Al_2O_3相关性好,体现了在沉积过程中这些物质存在着伴生关系。本区活性Mn 占总Mn 量78.7%,而活性Al 和Ti 只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0.3%和11.8%。三沙湾和湄洲湾沉积物中的Mn、Fe、Mg、Ti 相对于Al 有所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物 海岸带 金属元素
下载PDF
福建海岸分布新记录植物1属6种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柳青 陈洋芳 +2 位作者 李芊芊 王文卿 侯学良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82-86,共5页
在福建海岸带与海岛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1个福建省被子植物新记录属:山黧豆属(Lathyrus),6个新记录种(含变种):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海滨山黧豆(Lathyrus japonicus)、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冬青... 在福建海岸带与海岛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1个福建省被子植物新记录属:山黧豆属(Lathyrus),6个新记录种(含变种):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海滨山黧豆(Lathyrus japonicus)、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大叶胡颓子(Elaeagnus macrophylla)、滨艾(Artemisia fukudo)。凭证标本均存放于厦门大学植物标本馆(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植物分布 新记录种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颜利 吴耀建 +3 位作者 陈凤桂 蒋金龙 王春子 罗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6,共10页
研究了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边界范围的确定、基本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等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范围必须涵盖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集中区域,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边界范围为:陆域界限... 研究了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边界范围的确定、基本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等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范围必须涵盖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集中区域,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边界范围为:陆域界限为海岸线向陆一侧的沿海县(市、区)行政管理界线,海域界限为海岸线至海湾外20 m(等深线);划分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基本单元时把海域及依托的陆域作为一个整体,把沿海县(市、区)行政管辖的陆域和海域作为基本评价单元,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单元为24个,区划陆域面积为27 689 km2,海域面积为13 393km2;筛选了2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土地面积、海域面积、森林覆盖率、人均海岸线长度等;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W),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综合指数进行等级划分(低、中、较高、高4个等级),最后得出福建省海岸带区域各基本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A1)、现有开发密度(A2)和发展潜力(A3).研究结果基本符合海岸带区域管理实际,为其他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岸带 主体功能区划 边界 基本单元 指标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历史记录的赤潮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法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世勇 孙田力 +3 位作者 王涛 李荣茂 李飞 刘娜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6,共5页
利用福建省近岸海域1959—2018年的赤潮历史记录数据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下采用核密度估计函数(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对赤潮历史记录数据中的赤潮发生频次、赤潮发生持续时间、赤潮面... 利用福建省近岸海域1959—2018年的赤潮历史记录数据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下采用核密度估计函数(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对赤潮历史记录数据中的赤潮发生频次、赤潮发生持续时间、赤潮面积和赤潮藻类毒性等参数进行了空间评估分析并根据赤潮灾害危险度区划方法得到未来5 a福建省近岸海域赤潮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情况,同时创新性地提出赤潮危险性区划结果的验证方法。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未来5 a福建省近岸海域处于极高危险性区的海域主要有霞浦县近岸海域、连江县近岸海域、平潭县近岸东部海域及厦门市同安湾近岸海域。处于高危险性区的海域主要有福鼎市-霞浦县近岸海域、罗源县-连江县近岸海域、平潭县周边近岸海域东部海域、福清市南部-莆田东北部近岸海域、石狮市周边近岸海域及厦门市近岸海域,其余海域处于中危险性区和低危险性区。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区划方法和区划结果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信性,区划结果将为福建省近岸海域赤潮灾害应急处置、纳污海域污染总量控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而且对指导海洋水产养殖、滨海旅游业规划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灾害 赤潮灾害历史记录 危险性区划 核密度估算 福建近岸海域
下载PDF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才浩 《福建地质》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为全国多目标生态农业地球化学调查计划的一部分 ,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引入新的领域。介绍了该项目的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异常分布特征及初步评价结果 ,对今后在农业、环境评价、矿产勘查等方面的应用...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为全国多目标生态农业地球化学调查计划的一部分 ,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引入新的领域。介绍了该项目的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异常分布特征及初步评价结果 ,对今后在农业、环境评价、矿产勘查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带 福建省 调查成果 前景 应用 沿海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地球化学参数 生态农业 评价结果 分布特征 环境评价 矿产勘查
下载PDF
华南海岸带主要气象要素的递变特征
19
作者 宋德众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75-282,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华南海岸带约25a的气候资料,揭示了该地区主要气象要素(气温、降水、风)的递变特征。
关键词 海岸 气象要素 递变 降水 华南
下载PDF
福建海岸带与海岛乡土园林植物筛选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钱莲文 王文卿 +1 位作者 陈清海 冯莹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29-34,共6页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福建省海岸带乡土园林植物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岸带园林植物应用筛选及综合评价体系,并据此筛选出适合福建海岸带园林建设的乡土景观植物种类。构建的海岸带园林植物应用筛选体系...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福建省海岸带乡土园林植物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岸带园林植物应用筛选及综合评价体系,并据此筛选出适合福建海岸带园林建设的乡土景观植物种类。构建的海岸带园林植物应用筛选体系共有一级评价指标4个,二级评价指标13个。一级指标中权重值最高的为海岸带植物适应能力,其次是应用潜力;二级指标中耐盐碱和抗风性权重值相同且最高,其次为观赏价值和资源获取。运用评价体系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乔木15种,灌木和草本18种,并从应用类型和观赏特色两方面对筛选出的植物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海岛 园林植物 筛选体系 园林应用 福建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