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系AG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1
作者 刘计国 周鸿璞 +4 位作者 秦雁群 邹荃 郑凤云 李早红 肖高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1,共10页
借鉴国内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与技术,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中非裂谷系Muglad盆地Fula凹陷开展多级次层序地层划分、烃源岩地化分析、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和有利区带划分与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基准面旋回发育控制,Fula... 借鉴国内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与技术,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中非裂谷系Muglad盆地Fula凹陷开展多级次层序地层划分、烃源岩地化分析、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和有利区带划分与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基准面旋回发育控制,Fula凹陷AG组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湖泛面附近是岩性油气藏最有利分布位置。②研究区AG组主要发育三大物源体系,福西陡坡带为短轴近物源快速沉积,相带平面展布较窄;东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展布范围较大,沉积持续时间长;AG组沉积晚期在东南部发育一套展布范围较小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滩坝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③AG组AG2段(SQ4)暗色泥岩主要沉积于浅湖—半深湖环境,干酪根类型为Ⅰ—Ⅱ1型,TOC平均为3.41%,生烃潜量(S1+S2)多大于8 mg/g,为好—极好烃源岩,可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油气来源。④AG组可划分出7个岩性油气区带,其中Fula-Moga斜坡带北部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湖泛面 三角洲前缘 滩坝 岩性区带 fula-Moga斜坡带 AG组 白垩系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苏丹Fula凹陷Fula-Moga变换构造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彦奇 张光亚 +6 位作者 魏国齐 陈竹新 任荣 黄彤飞 喻志骅 刘计国 万宜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288,共16页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位于该盆地东北部的Fula凹陷内的中央断裂带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受地震资料品质及勘探研究程度限制,前人对于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基于Fula...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位于该盆地东北部的Fula凹陷内的中央断裂带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受地震资料品质及勘探研究程度限制,前人对于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基于Fula凹陷地震及钻、测井资料,采用二维及三维断距定量分析技术,对中央断裂带的构造几何特征、断距分布特点及形成演化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Fula凹陷中央断裂带的主干断裂之间的几何关系为背向倾斜,位移变换方式为叠覆式,中部地区以堑垒式结构向东、西两侧过渡,其属于背向叠置型变换构造。2)中央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沿走向分段性明显,每条主干断裂都由数目不等的多条小断层连接而成。其中F1、F3与F2断层分别由2、3与3条小断层首尾相接而成。3)中央断裂带各主干断裂主要从第二期裂陷时开始活动,并在后两期裂陷作用中主干断裂活动强度表现为“由强转弱”的突变特征,同时研究区内伸展作用并不均衡,伸展中心快速向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特征 断层分段生长 断距回剥 fula-Moga变换构造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非洲
下载PDF
苏丹Fula坳陷白垩系AG组沉积特征
3
作者 邓安雄 聂其海 +3 位作者 张修强 董建雄 于文文 周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0-69,共10页
苏丹Fula坳陷白垩系AG组为典型的湖相裂谷盆地沉积。白垩系AG组油气资源丰富,随着勘探和开发的深入,需要分析沉积特征及有利砂体展布规律。为此,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划分基础上,开展岩心分析、测井相及单井相分析,根据地震... 苏丹Fula坳陷白垩系AG组为典型的湖相裂谷盆地沉积。白垩系AG组油气资源丰富,随着勘探和开发的深入,需要分析沉积特征及有利砂体展布规律。为此,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划分基础上,开展岩心分析、测井相及单井相分析,根据地震相确定沉积相,建立沉积模式,进而寻找油气勘探有利区。研究发现,AG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相砂岩、泥岩沉积,其中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和浊积扇等相带的砂体可作为有利储层,是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勘探区域。该成果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fula坳陷 AG组 层序 地震相 沉积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Assessing Water Resources Access of Nouhao Sub-Basin, Burkina Faso
4
作者 Wendkuni Ghislain Noba Lucien Damiba +2 位作者 Ali Doumounia Inoussa Zongo François Zougmore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CAS 2023年第4期149-164,共16页
Water resource access in the Nouhao sub-basin, assessed base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 mobilization facilities,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for uses and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revealed that in 2017 ... Water resource access in the Nouhao sub-basin, assessed base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 mobilization facilities,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for uses and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revealed that in 2017 the basin was covered by 1249 modern water point, main drinking water sources. On average, the sub-basin shows a ratio of 271 users per drinking water point. Communal level shows some disparity with Bittou recording the highest number of people per drinking water point, i.e., around 537. Water that can be captured in the entire sub-basin meets only 42% of the total water needs from the three mains uses: irrigation,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livestock. The highest demander among these uses is Irrigation with 75% of the need, i.e., approximately 12,859,995 m<sup>3</sup>. Water in 33% drinking sources of this sub basin is of poor quality. Arsenic, one of the quality parameters studied, is found in some communes of the sub-basin. 11% of the water points in Bissiga are arsenic polluted making this commune the most arsenic contaminated location. The vulnerability maps deducted from lack of water for uses;lack of drinking water works and poor water quality shows so, the exposure level of the sub-basin’ communes to some potential risks related to low water resources ac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s Nouhao sub-basin Access to Water Modern Water Points VULNERABILITY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s Impacts on River Flows in the Songwe Sub-Basin
5
作者 Lupakisyo G. Mwalwiba Gislar E. Kifanyi +2 位作者 Edmund Mutayoba Julius M. Ndambuki Nyemo Chilagane 《Open Journal of Modern Hydrology》 CAS 2023年第2期141-164,共24页
River flow in the Songwe sub-basin is predicted to alter due to climate change, which would have an impact on aquatic habitats, infrastructure, and people’s way of life.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sho... River flow in the Songwe sub-basin is predicted to alter due to climate change, which would have an impact on aquatic habitats, infrastructure, and people’s way of life.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ub-basin. This study looked into how river discharge would react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 By contrasting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imulated under historical climate (1981-2010) with projected climate (2011-2040, 2041-2070, and 2071-2100) under two emission scenarios,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iver flow were evaluated (RCP 4.5 and RCP 8.5). The ensemble average of four CORDEX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was built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uncertainty introduced by the climate models. The SWAT model was force-calibrated using the results from the generated ensemble average for the RCP 4.5 and RCP 8.5 emission scenarios in order to mimic the river flow during past (1981-2010) and future (2011-2100) events. The increase in river flows for the Songwe sub-basin is predicted to be largest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by both the RCP 4.5 and RCP 8.5 scenarios. Under RCP 8.5, the abrupt decrease in river flow is anticipated to reach its maximum in March 2037, when the discharge will be 44.84 m<sup>3</sup>/sec, and in March 2027, when the discharge will be 48 m<sup>3</sup>/sec. The extreme surge in river flow will peak, according to the RCA4, in February 2023, in April 2083 under RCP 4.5, and, according to the CCLM4 and RCA4, in November 2027 and November 2046, respectively. The expected decrease and increase in river flow throughout both the dry and wet seasons may have an impact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sub-water basin’s resources, biodiversity, and hydraulic structures. The right adaptation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in order to lessen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on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river flow in the sub-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Climate Models Songwe River sub-basin River Flow SWAT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期沉积模式 被引量:33
6
作者 吴冬 朱筱敏 +7 位作者 李志 苏永地 刘英辉 张梦瑜 宋俭峰 刘爱香 陈相亦 赵东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7,共9页
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砂岩时空分布研究,对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沉积体系分布进行预测,建立两期断陷沉积模式。Fula凹陷白垩纪发育两期断陷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 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砂岩时空分布研究,对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沉积体系分布进行预测,建立两期断陷沉积模式。Fula凹陷白垩纪发育两期断陷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等5种沉积相。Fula凹陷西部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相,东部断阶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相,凹陷中央发育湖泊和浊积扇相。比较两期断陷沉积模式认为:早白垩世Abu Gabra组沉积期断陷活动强烈,沉积体系分布受同沉积断层影响较大,沉积物搬运堆积存在优势通道和有利地区,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断陷作用减弱,沉积体系分布受同沉积断层影响较小,沉积物广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沉积相 沉积模式 苏丹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源-汇”体系主导下的断陷湖盆陡坡带扇三角洲发育模式探讨: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冬 朱筱敏 +1 位作者 刘常妮 李雨彤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3-663,共11页
断陷湖盆陡坡带粗粒三角洲地质研究对于油气勘探至关重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陡坡带识别出两类扇三角洲,分别为Jake区锥状扇三角洲和Keyi区片状扇三角洲。Jake区物源供给充足,早白垩世持续供源... 断陷湖盆陡坡带粗粒三角洲地质研究对于油气勘探至关重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陡坡带识别出两类扇三角洲,分别为Jake区锥状扇三角洲和Keyi区片状扇三角洲。Jake区物源供给充足,早白垩世持续供源,形成的锥状扇三角洲岩石颗粒较粗,分选-磨圆差,砂体厚度较厚,分布范围较广;Keyi区物源供给不足,形成的片状扇三角洲岩石颗粒较细,分选-磨圆更好,砂体厚度较薄,分布范围有限。文章将"源-汇"体系理论引入到陡坡带粗粒三角洲研究中,通过对母岩剥蚀供源、搬运以及汇聚条件分析,对两类扇三角洲进行成因解释,并建立相应模式,同时指出,"源-汇"体系只有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才能较好地预测断陷湖盆陡坡带扇三角洲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体系 断陷湖盆 陡坡带 扇三角洲 fula凹陷
下载PDF
苏丹Fula油田辫状河储层内夹层沉积成因及井间预测 被引量:33
8
作者 袁新涛 吴向红 +1 位作者 张新征 晋剑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2,34,共6页
针对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复杂结构特征,依据沉积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Fula油田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沉积成因及井间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河道、坝间泥、心滩落淤层、越岸沉积是构成辫状河夹层的主要沉积类型,... 针对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复杂结构特征,依据沉积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Fula油田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沉积成因及井间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河道、坝间泥、心滩落淤层、越岸沉积是构成辫状河夹层的主要沉积类型,泥质沉积物的保存与可容纳空间、沉积物供给速度有着密切联系;在沉积成因分析基础上,可根据单井测井解释和连井对比来描述各类夹层的空间形态,建立夹层的沉积模式;在辫状河相储层中,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预测井间泥质夹层分布,可以更有效地体现夹层的几何形态和分布规律,其更加符合辫状河夹层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辫状河 夹层 沉积成因 井间预测 多点地质统计 fula油田
下载PDF
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与发育模式——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AG组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诚 朱怡翔 +3 位作者 石军辉 李顺明 张佳佳 吴穹螈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08-1517,共10页
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水槽模拟实验展开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学特征的研究,总结浅水三角洲形成过程和发育模式。Jake地区白垩系Abu Gabra组上部发育浅水三角洲,随着水体变浅,其单一朵... 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水槽模拟实验展开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学特征的研究,总结浅水三角洲形成过程和发育模式。Jake地区白垩系Abu Gabra组上部发育浅水三角洲,随着水体变浅,其单一朵叶规模和沉积物厚度逐渐减小。在垂向上分别出现小型叠瓦状、波状、薄片状和发散状4种前积反射样式,单一同相轴长宽比依次增大。而在平面上,朵叶中水道的频繁分叉和改道使分流河道呈鳞片状展布。浅水三角洲的发育期受季节性水位升降和物源供给影响较大,一个沉积周期中可分为洪水期、间洪期和枯水期。洪水期物源供给充足,其前中期水位高,水道在水下被破坏,朵叶快速向前呈席状沉积,后期水位下降,朵叶露出水面,新水道出现;间洪期水位较高,物源供给较充足,主流线频繁变化,水道宽而浅,朵体扩大明显;枯水期物源供给匮乏,水位低,水道窄而深并下切朵体,朵叶建设作用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前积作用 地震沉积学 水槽模拟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亚敏 赵万优 +3 位作者 陈向军 陈东波 许辉 丁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3-639,共7页
采用盆地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了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藏的控制因素。该凹陷发育了Abu Gabra组优质烃源岩和3套生、储、盖组合,第1套为Abu Gabra组自生自储自盖;第2套为下生上储盖的大组合,即AbuGabra组生、Bentiu组储和Darfu... 采用盆地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了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藏的控制因素。该凹陷发育了Abu Gabra组优质烃源岩和3套生、储、盖组合,第1套为Abu Gabra组自生自储自盖;第2套为下生上储盖的大组合,即AbuGabra组生、Bentiu组储和Darfur群盖;第3套组合为Abu Gabra组生,Darfur群储、盖。它们都是有利的勘探组合:断层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构造背景和砂体展布控制油气分布,区域盖层控制油气富集。凹陷中部构造带是油气主要聚集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 油气勘探 半地堑(地堑) 有效烃源岩 fula凹陷 穆格莱德盆地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地震相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德江 朱筱敏 杨俊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8,共8页
研究认为,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可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根据地震反射参数,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在Abu Gabra组的地震反射剖面上识别出杂乱相、平行亚平行席状相、前积楔状相、前积(楔状)充填相、上超充填相。根据连续... 研究认为,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可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根据地震反射参数,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在Abu Gabra组的地震反射剖面上识别出杂乱相、平行亚平行席状相、前积楔状相、前积(楔状)充填相、上超充填相。根据连续性和振幅等辅助参数可以将上述地震相进行细分,共计有主要地震相9种,分别为强振幅-好连续平行席状相,中、强振幅-中、好连续-平行-席状相,中振幅-中、差连续-亚平行席状相,中振幅-中、好连续-亚平行席状相,中、强振幅-中连续-楔状-充填相,中振幅-中、差连续-楔状-充填相,中振幅-中、差连续-上超-充填相,中振幅-中等连续-前积-楔状相,中振幅-差连续-杂乱相。这些地震相在平面上分布部位明确,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地震相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凹陷结构及构造演化有良好的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震相 Abu Gabra组 fula坳陷 苏丹
下载PDF
苏丹Fula油田成藏规律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潮 白洋 +1 位作者 于中洋 尉中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3-639,共7页
Fula凹陷Fula油田是苏丹Muglad盆地主要的产油气区之一。Fula凹陷经历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末和第三纪3期裂陷作用,第一裂陷期沉积的AG组泥岩为主力烃源岩;Aradeiba组、Bentiu组、AG组上段是主要含油层系;反向断块(断鼻)是主要圈闭类型... Fula凹陷Fula油田是苏丹Muglad盆地主要的产油气区之一。Fula凹陷经历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末和第三纪3期裂陷作用,第一裂陷期沉积的AG组泥岩为主力烃源岩;Aradeiba组、Bentiu组、AG组上段是主要含油层系;反向断块(断鼻)是主要圈闭类型。深切入AG组的大断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Aradeiba组泥岩的侧向封堵是形成Aradeiba组和Bentiu组油藏的关键控制因素;AG组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AG组上段泥岩对储集层的侧向和垂向有效封堵是形成AG组油气藏的决定性控制因素。Aradeiba组油藏为单一的层状油藏;Bentiu组油藏油水分布比较复杂,油水界面倾斜;AG组油气藏为层状油气藏,纵向上存在多套油气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裂陷运动 成藏规律 地质特征 油气分布 fula油田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复杂断块油藏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以Fula凹陷Jake South油田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如冰 田昌炳 +3 位作者 周家胜 李顺明 何辉 杜宜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9,共7页
苏丹Muglad盆地Jake South油田白垩系Bentiu组和Abu Graba组油藏分别为复杂断块背景下的整装背斜油藏和层状油藏,均存在大量低阻油层,对油水层识别造成较大困难。首先根据粒度、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致密度等分别对Bentiu组和Abu Gr... 苏丹Muglad盆地Jake South油田白垩系Bentiu组和Abu Graba组油藏分别为复杂断块背景下的整装背斜油藏和层状油藏,均存在大量低阻油层,对油水层识别造成较大困难。首先根据粒度、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致密度等分别对Bentiu组和Abu Graba组进行储层分类,并在每类储层内部定义低阻油层;然后综合利用岩心、薄片、物性测试、扫描电镜、X-衍射资料,明确各类储层内部低阻油层成因,并根据储层类型和低阻成因分别建立识别方法。结果表明:低阻成因主要为泥质含量高或孔隙结构细造成高束缚水饱和度、存在导电矿物和油气充注不足造成低含油饱和度,不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不同储层类型内低阻油层成因不同。Abu Graba组低阻油层识别难度较大,依次采用图版法、考虑粉砂组分的解释模型法、综合法进行识别;而Bentiu组低阻油层识别相对简单,主要采用综合法进行识别。综合各种方法,在研究区共识别未射孔低阻油层77层275.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fula凹陷 Jake South油田 白垩系 复杂断块油藏 低阻油层 识别方法
下载PDF
深水湖盆层序地层单元识别方法——以Muglad盆地Fula坳陷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林 姜在兴 +2 位作者 冯磊 潘校华 李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7,共4页
以Muglad盆地Fula坳陷的Abu Gabra组上段为例,探讨了深水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识别方法。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和地震相分析有助于划分大级别的层序界面,对地震资料的时频分析指导了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的识别,放射性测井资料的应用则可在钻井... 以Muglad盆地Fula坳陷的Abu Gabra组上段为例,探讨了深水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识别方法。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和地震相分析有助于划分大级别的层序界面,对地震资料的时频分析指导了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的识别,放射性测井资料的应用则可在钻井剖面上较精确地确定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界面。最终在Abu Gabra组上段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二为三分层序,包括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他均为TR层序,分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层序地层学 时频分析 放射性测井 fula坳陷
下载PDF
Fula油田稠油油藏地层出砂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永利 张保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9-110,共2页
苏丹 6区Fula油田稠油油藏的主要产层Bentiu组和Aradeiba组出砂严重。为了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 ,用Bentiu组的散砂制做成型样品 ,在不同围压条件下进行三轴岩石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Bentiu组砂岩内聚力很小 (1.5MPa) ,在较小的生产... 苏丹 6区Fula油田稠油油藏的主要产层Bentiu组和Aradeiba组出砂严重。为了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 ,用Bentiu组的散砂制做成型样品 ,在不同围压条件下进行三轴岩石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Bentiu组砂岩内聚力很小 (1.5MPa) ,在较小的生产压差下就出现内聚强度破坏 ,导致早期出砂 ,此后内聚强度破坏和剪切破坏加剧 ,产砂面会逐步深入地层 ,造成大量出砂 ,所以必须早期防砂 ,同时应控制生产压差投产。图 3参 5 (汪永利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a油田 稠油油藏 地层出砂机理 实验研究 破坏强度 未胶结地层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威 窦立荣 +4 位作者 张光亚 程顶胜 文志刚 刘爱香 客伟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9,共9页
Fula坳陷位于Muglad盆地东北部,面积约5 000km2,FN油田是该坳陷最大的亿吨级油田。油气储层主要为白垩系Abu Gabra、Bentiu和Aradeiba组。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FN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FN油田Abu Gabra、Bentiu和Aradeiba组原... Fula坳陷位于Muglad盆地东北部,面积约5 000km2,FN油田是该坳陷最大的亿吨级油田。油气储层主要为白垩系Abu Gabra、Bentiu和Aradeiba组。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FN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FN油田Abu Gabra、Bentiu和Aradeiba组原油特征相似,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原油既表现出正构烷烃、藿烷、甾烷系列分布完整等正常油特征,又表现出色谱基线抬升、高峰度UCM、25-降藿烷出现等生物降解油特征,这些特征表明FN油田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的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又接受后期成熟度较高的原油充注。根据构造演化、埋藏史和生排烃史可以研究生烃期次及油气成藏特征。Abu Gabra组烃源岩发生了两次生烃作用,第一次生烃作用发生在晚白垩世,Ro达到0.6%以上,进入生排烃作用阶段,晚白垩世末构造抬升作用使这次生烃产物遭受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第二次生烃作用发生在古近纪,Abu Gabra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阶段,是本区最重要的一次生油作用和成藏过程,与该次成藏事件相关的构造圈闭是Fula坳陷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fula坳陷 FN油田 生物降解 生烃期次 成藏特征
下载PDF
苏丹富油气凹陷岩性油气藏区带评价探讨——以Muglad盆地Fula凹陷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淑文 李志 +3 位作者 潘校华 客伟利 胡胜福 张新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8,共9页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是一个陆相被动裂谷盆地内发育的富油气凹陷,经过多期次勘探后,目前已进入新的以岩性圈闭为目标的勘探阶段。以"满凹含油理论"、"构造—层序区带聚集理论"为指导,以岩性油气藏"四图叠合...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是一个陆相被动裂谷盆地内发育的富油气凹陷,经过多期次勘探后,目前已进入新的以岩性圈闭为目标的勘探阶段。以"满凹含油理论"、"构造—层序区带聚集理论"为指导,以岩性油气藏"四图叠合"区带评价方法为手段,对Fula凹陷三级层序内构造、沉积、有效烃源岩、运移条件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现今油气发现,预测了Fula凹陷内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分析结果认为:Abu Gabra组AG2段是岩性油气藏发育最有利层段,Jake区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区带,Baleela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次之,Moga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相带再次之,Fula区断裂坡折带上盘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 Muglad盆地 fula凹陷 岩性圈闭 Abu Gabra组 区带评价 沉积层序
下载PDF
苏丹Fula油田油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聂昌谋 陈发景 +2 位作者 白洋 汪望泉 马鹏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1-676,共6页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Fula油田主要为较浅的白垩系Aradeiba组、Bentiu组的普通稠油油藏和AbuGabra组的稀油及天然气藏。主体区块FulaNorth断块Bentiu组油藏为一垒块上的断背斜块状油藏 ,具有倾斜的油水界面。Aradeiba组为浅湖沉积的层状薄...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Fula油田主要为较浅的白垩系Aradeiba组、Bentiu组的普通稠油油藏和AbuGabra组的稀油及天然气藏。主体区块FulaNorth断块Bentiu组油藏为一垒块上的断背斜块状油藏 ,具有倾斜的油水界面。Aradeiba组为浅湖沉积的层状薄砂岩的高孔、高渗储层 ,Bentiu组为辫状河沉积的厚层块状砂岩的高孔、高渗储层 ,Aradeiba组和Bentiu组油藏埋藏浅 ,砂岩胶结疏松、物性好、易出砂、地层压力低 ,原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酸值高和油稠等特点。AbuGabra组的层状油气藏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砂岩、厚度薄、中孔、中渗、物性差 ,具有断块小、储层相变快、油气高度低等特点。AbuGabra组油藏的形成主要受侧向封堵条件、储层的储集性等地质条件控制 ;有效的生、储、盖组合、泥岩的侧向封堵是Darfur群、B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格莱德盆地 fula油田 地质特征 稠油
下载PDF
非洲中部Muglad盆地Fula凹陷断裂演化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彦奇 黄彤飞 +2 位作者 张光亚 刘爱香 客伟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0-353,共14页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Fula凹陷是其北部的一个富油气凹陷。对于该地区断裂控烃作用研究,前人主要集中在断裂控制圈闭形成、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及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通道等3方面,而对其他控制作用研究...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Fula凹陷是其北部的一个富油气凹陷。对于该地区断裂控烃作用研究,前人主要集中在断裂控制圈闭形成、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及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通道等3方面,而对其他控制作用研究不足。故本文基于地震、地质及地化资料,对Fula凹陷断裂形成演化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ula凹陷断裂第一、二期裂陷期活动性较强,控制“继承型”凹陷的形成;2)第一、二裂陷期断裂活动性较强,使Fula凹陷主要发育Abu Gabra组烃源岩与中部成藏组合;3)中央断裂带与西部陡坡带内断裂控制构造及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Abu Gabra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中央断裂带的主干断裂及断层①向上部圈闭中运移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fula凹陷 断裂演化 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下载PDF
非洲中部Muglad盆地Fula凹陷断裂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彦奇 张光亚 +2 位作者 刘爱香 黄彤飞 客伟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58,共14页
Muglad盆地是非洲中部的一个中-新生代裂谷盆地,Fula凹陷是其北部的一个富油气凹陷。凹陷的圈闭类型包括断背斜、断鼻、断垒和断块等,均与断裂有关。本文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对凹陷内断裂的几何特征和发育期次进行分析,识别出Fula凹陷的... Muglad盆地是非洲中部的一个中-新生代裂谷盆地,Fula凹陷是其北部的一个富油气凹陷。凹陷的圈闭类型包括断背斜、断鼻、断垒和断块等,均与断裂有关。本文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对凹陷内断裂的几何特征和发育期次进行分析,识别出Fula凹陷的主要构造样式,并制作了骨干剖面的构造平衡剖面,恢复了研究区自白垩纪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Fula凹陷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分别为基底、第一裂陷、第二裂陷和第三裂陷构造层。自下而上,各构造层断裂走向逐渐由NNW转变为NWW。其中,基底构造层发育主干断层,控制Fula凹陷的构造格局;第一裂陷构造层发育大量的次级断层;第二、三裂陷构造层断裂密度变小,断距减小。研究区发育三级断裂,平面上多呈斜列式、平行、“帚状”或“辫状”组合,而剖面上多呈多米诺式、斜列式、铲式扇等组合。其中多数一、二级断裂在Abu Gabra期形成。由各断陷期的伸展速率可知,自白垩纪以来,Fula凹陷的断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fula凹陷 断裂特征 构造样式 断裂活动期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