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nor cornea quality used fo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vs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1
作者 Sepehr Feizi 《World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4年第4期160-165,共6页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 has recently been introduced as 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to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 for corneal pathologies not affecting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DALK does not rely on d...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 has recently been introduced as 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to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 for corneal pathologies not affecting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DALK does not rely on donor endothelium and requires less rigid criteria for donor corneal tissue quality. Therefore, DALK makes it possible to use donor corneas deemed unsuitable for PK. Furthermore, lamellar keratoplasty allows acellular corneal tissue to be transplanted. As a result, long-term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are being revisited to increase the availability of donor corneas and subsequently alleviate constraints of availability, cost,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in many countries. The recent alterations in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techniques and hence the type of donor cornea tissues used for each technique, may require corneal surgeons and eye banks to reevaluate their selection criteria. The purpose of this systematic review is to present an updated analysis on the type and quality of donor corneas used for PK and DALK,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donor and eye bank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donor corneas, and determine whether any of these donor factors affect clinical outcomes, complications, and graft surviv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full-thickness keratoplasty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 Maximum depth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Donor corneal quality Graft quality
下载PDF
Riboflavin/ultraviolet A-induced collagen cross-linking in rabbit corneal scar
2
作者 You-Huan Cai Tai-Xiang Liu Hai-Xiang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9年第1期46-50,共5页
AIM: To evaluate th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 corneal scar treating with riboflavin and ultraviolet A(UVA). METHODS: Totally 86 New Zeal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group A, n=8) and trauma groups [g... AIM: To evaluate th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 corneal scar treating with riboflavin and ultraviolet A(UVA). METHODS: Totally 86 New Zeal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group A, n=8) and trauma groups [group B(n=27), group C(n=24) and group D(n=27)]. Then groups B, C and D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ime points of sacrifice, i.e. groups Ba, Ca and Da(4 wk, n=8); Bb, Cb and Db(6 wk, n=8); Bc(n=11), Cc(n=8) and Dc(8 wk, n=11). The right corneas of these 78 rabbits in the trauma groups were penetrated. Group B were only sutured. Group C were treated with corneal cross-linking(CXL) immediately after suturing. Group D were treated with CXL seven days after suturing. The corneal scar strips of 4.0×10.0 mm2 were cut and the stress and Young's modulus at 10% strain were evaluated. Samples from the three rabbits of group Bc and three of group Dc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 of alpha smooth muscle action(α-SMA). RESULTS: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corneal scar increased with time, and was strongest at 8 wk after the injury. The ultimate stress of corneal scar(group D) were 2.17±0.52 MPa, 2.92±0.63 MPa, and 4.21±0.68 Mpa at 4 wk, 6 wk and 8 wk, respectively; Young's modulus were 10.94±1.57 MPa, 11.16±2.50 MPa, and 13.36±2.10 Mpa,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groups except for normal control. The expression of α-SMA in group B and group D were 0.28±0.11 and 0.65±0.20,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48). CONCLUSION: CXL with riboflavin/UVA at seven days after suturing improved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rneal scars most effectively in the present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LINKING CORNEA biomechanics corneal penetrating injury RABBIT
下载PDF
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丁颖 常英霞 +2 位作者 巨朝娟 刘继敏 宋耕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2-473,共2页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手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2眼)角膜穿孔伤修补术,其中单纯性角膜修补14眼,角膜修补+虹膜复位术18眼,角膜修补+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眼。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甲级愈合。...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手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2眼)角膜穿孔伤修补术,其中单纯性角膜修补14眼,角膜修补+虹膜复位术18眼,角膜修补+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眼。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视力0.05~0.25者17眼,0.3~0.5者28眼,0.6~0.8者7眼。结论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应用黏弹剂,可有效建立前房操作空间,减少或避免手术时眼球进一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黏弹剂 角膜穿孔伤 白内障 晶状体 人工
下载PDF
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严重眼前段复合伤 被引量:5
4
作者 谢立信 史伟云 +1 位作者 李绍伟 王治宇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3-404,共2页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严重角膜穿孔伤的疗效。方法27例严重角膜穿孔伤后有浅前房、继发性青光眼和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果25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2...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严重角膜穿孔伤的疗效。方法27例严重角膜穿孔伤后有浅前房、继发性青光眼和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果25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27例眼压均得到控制,前房恢复正常。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对治疗严重角膜穿孔伤伴有合并症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玻璃体切除术 眼前段复合伤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力 李春艳 +3 位作者 张海涛 马秀梅 徐晓燕 张晓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背景缝线缝合是目前标准的角膜穿通伤治疗方法,缝线缝合的缺点促使人们探索非缝合的手术方法,组织黏合剂是一种有前景的非缝合替代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用纤维蛋白胶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的效果。 方法18只清洁级健康白色獭兔... 背景缝线缝合是目前标准的角膜穿通伤治疗方法,缝线缝合的缺点促使人们探索非缝合的手术方法,组织黏合剂是一种有前景的非缝合替代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用纤维蛋白胶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的效果。 方法18只清洁级健康白色獭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缝合组和黏合组,用15°角膜穿刺刀在角膜非瞳孔区形成V字形、总长度为6 mm的角膜全层穿通伤,缝合组和黏合组分别用10-0缝线对位间断缝合3~5针或用纤维蛋白胶联合临时缝线和治疗性绷带角膜接触镜治疗,每只兔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自身对照。比较2个组手术时间,并对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别于术后1、3、8周行角膜组织病理切片评估2个组伤口的愈合修复情况。 结果黏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48±0.48)min,显著低于缝合组的(7.77±1.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P〈0.01)。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发现,黏合组伤口愈合快且平整。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黏合组伤口愈合规则,炎症反应轻,无新生血管形成;而缝合组纤维排列不整齐,缝线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炎症反应较重,术后3周发现有新生血管形成。 结论与传统缝线相比,采用纤维蛋白胶联合临时缝线和治疗性绷带角膜接触镜的方法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刺激小、炎症反应轻、愈合时间短、伤口愈合规则、无新生血管形成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缝线 全层角膜穿通伤 动物模型 治疗性绷带角膜接触镜
下载PDF
大鼠角膜穿通伤后局部应用IL-10抑制视网膜炎症和抗神经溃变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燕 周月鹏 +1 位作者 肖寿华 张志坚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后局部应用IL-10对视网膜炎症反应的抑制和对神经溃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损伤组和治疗组,后两组(每组21只)再分为损伤1 d、2 d和3d组(每小组7只)。损伤组用无菌注... 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后局部应用IL-10对视网膜炎症反应的抑制和对神经溃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损伤组和治疗组,后两组(每组21只)再分为损伤1 d、2 d和3d组(每小组7只)。损伤组用无菌注射器刺穿眼球颞侧角膜缘角膜,制作角膜穿通伤模型。治疗组在角膜穿通伤后用IL-10溶液滴眼。各组2只大鼠用于制作眼球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角膜穿通伤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以及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200,NF-200)、血影蛋白(α-Ⅱspectrin)及钙蛋白酶2(m-calpain)在视网膜中的分布特征;另5只大鼠用于提取视网膜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于角膜穿通伤24,48,72 h后,视网膜组织内NF-200和血影蛋白降解产物以及活性钙蛋白酶2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楚,IL-1β、IL-6、TNF-α和m-calpain免疫荧光很弱;血影蛋白和NF-200免疫荧光染色可清晰显示阳性神经纤维;角膜穿通伤后,视网膜结构层次模糊,TNF-α、IL-1β,IL-6和m-calpain免疫荧光增强,主要分布在内层;NF-200和血影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IL-10治疗后,TNF-α、IL-1β,IL-6和m-calpain免疫荧光减弱,血影蛋白和NF-200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多于损伤组。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损伤组视网膜组织内大分子的NF-200和血影蛋白含量逐渐减少,其小分子的降解产物以及小分子的活性m-calpain逐渐增加;在IL-10治疗组,NF-200和血影蛋白的降解产物以及活性m-calpain的增加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角膜穿通伤可刺激视网膜细胞高表达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导致组织的炎症损伤,同时激活m-calpain,后者降解视网膜细胞骨架蛋白NF-200和血影蛋白,造成神经溃变;局部应用IL-10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m-calpain对骨架蛋白的降解,从而对视网膜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穿通伤 视网膜 炎症 神经溃变 白介素-10 大鼠
下载PDF
角膜穿通伤后视网膜钙蛋白酶、细胞骨架蛋白α-Ⅱ spectrin和NF200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燕 吴滢 +2 位作者 宗海洋 肖寿华 张志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2-925,929,共5页
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后钙蛋白酶(m-calpain)、血影蛋白(α-Ⅱspectrin)及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200,NF200)在视网膜中的分布特征,检测骨架蛋白降解产物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角膜穿通伤后视网膜继发性损伤的病理... 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后钙蛋白酶(m-calpain)、血影蛋白(α-Ⅱspectrin)及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200,NF200)在视网膜中的分布特征,检测骨架蛋白降解产物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角膜穿通伤后视网膜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角膜穿通伤后6h、24h、48h、72h组,每组各10只。于眼球颞侧角膜缘用无菌注射器刺穿角膜制作角膜穿通伤模型。各组5只大鼠制作眼球切片,用相应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calpain、α-Ⅱspectrin和NF200在视网膜中的分布特征;同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另外5只大鼠眼球壁组织中上述蛋白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m-calpain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节细胞,组织中蛋白相对含量较低;角膜穿通伤组组织中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蛋白相对含量亦增高,于24h达高峰,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α-Ⅱspectrin和NF200主要分布于各种视细胞突起内,细胞界限和层次较清楚;角膜穿通伤组免疫荧光呈弥散分布,细胞界限和层次模糊不清;组织中α-Ⅱspectrin和NF200降解产物相对含量随m-calpain含量增高而增高,于24h达最大量,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角膜穿通伤可刺激视网膜细胞高表达m-calpain,后者对视网膜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是造成视网膜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穿通伤 钙蛋白酶 神经丝蛋白 血影蛋白
下载PDF
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马丽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2,共2页
目的 探讨黏弹剂及角膜缘穿刺在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47例角膜穿孔伤采用黏弹剂及角膜缘穿刺分离虹膜前粘连。结果 术后 3 9例无虹膜前粘连 ,瞳孔圆 ;3例轻度虹膜前粘连 ,瞳孔牵引变形 ;5例瞳孔严重变形 ,部分虹膜缺... 目的 探讨黏弹剂及角膜缘穿刺在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47例角膜穿孔伤采用黏弹剂及角膜缘穿刺分离虹膜前粘连。结果 术后 3 9例无虹膜前粘连 ,瞳孔圆 ;3例轻度虹膜前粘连 ,瞳孔牵引变形 ;5例瞳孔严重变形 ,部分虹膜缺损。结论 黏弹剂及角膜缘穿刺在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分离虹膜嵌顿及术后防止虹膜前粘连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剂 角膜穿刺 角膜穿孔伤 虹膜前粘连 修补术 眼损伤
下载PDF
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廖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0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角膜穿通伤伴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及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3)和B组(n=45),...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角膜穿通伤伴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及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3)和B组(n=45),A组给予角膜裂伤缝合+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给予角膜裂伤缝合+1周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后囊破裂口扩大及沉核等术中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变化及前房深度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A组术中后囊破口≥2/3象限者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术中出现沉核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眼压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眼视力≥0.6所占比例均明显上升,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B组伤眼视力≥0.6所占比例明显优于A组(P<0.05);A组囊袋内植入28例,睫状沟内10例,人工晶体悬吊6例;B组囊袋内植入42例,睫状沟内3例,人工晶体悬吊0例,B组人工晶体植入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后前房深度较A组明显增加(P<0.05);A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27%、58.13%,均明显高于B组的6.67%、22.22%(P<0.05)。结论:角膜穿通伤伴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1周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压,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时机 方式 角膜穿通伤 外伤性白内障 并发症
下载PDF
角膜栗刺异物56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张海芳 康洁 +2 位作者 马清敏 陈卫芳 张志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栗刺异物的发生原因、分类、及不同治疗方法,为栗刺的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56例角膜栗刺异物患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发病时间、视力、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多数... 目的:探讨角膜栗刺异物的发生原因、分类、及不同治疗方法,为栗刺的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56例角膜栗刺异物患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发病时间、视力、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年龄<50岁。未发现复合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2%患者可直接在门诊裂隙灯下取出栗刺。18%患者需要住院在显微镜下取出栗刺。治疗后视力好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角膜栗刺外伤表现多样,不同类型的栗刺采用不同的方法可提高疗效,大大降低患者住院率和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异物 栗刺 角膜穿通伤
下载PDF
角膜针刺伤外伤性白内障的视觉电生理改变
11
作者 寇宁 惠延年 +1 位作者 曹小燕 王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评价因注射针头等针刺所造成的角膜穿孔伤及外伤性白内障的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方法对15例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受伤眼与对侧眼的ERG,F-VEP及OPs波。结果多数受伤眼ERGa、b波振幅降低64.3%~71.4%(P<0.01)... 目的评价因注射针头等针刺所造成的角膜穿孔伤及外伤性白内障的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方法对15例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受伤眼与对侧眼的ERG,F-VEP及OPs波。结果多数受伤眼ERGa、b波振幅降低64.3%~71.4%(P<0.01),峰潜时延长42.7%~78.6%(P<0.01);F-VEP振幅降低64.3%(P<0.01),峰潜时延长57.4%,(P<0.01);4眼OPs波消失。结论眼前段的针刺伤可引起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的明显异常,故应考虑其累及眼后段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穿孔伤 白内障 视网膜电图 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角膜穿孔伤患者血清中四种眼组织抗体的测定
12
作者 林云朝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53-354,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眼角膜穿孔伤和外眼病患者血清抗葡萄膜抗体(AUAb)、抗晶状体抗体(ALAb)、抗视网膜抗体(ARAb)和抗角膜抗体(AKAb),了解角膜穿孔伤后患者血清中眼组织的自身免疫状况。方法取新鲜的牛眼组织制备相应组织抗原和抗体,用其抗原... 目的通过测定眼角膜穿孔伤和外眼病患者血清抗葡萄膜抗体(AUAb)、抗晶状体抗体(ALAb)、抗视网膜抗体(ARAb)和抗角膜抗体(AKAb),了解角膜穿孔伤后患者血清中眼组织的自身免疫状况。方法取新鲜的牛眼组织制备相应组织抗原和抗体,用其抗原致敏羊血球后,改良的间接血凝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相应眼组织抗体。结果角膜穿孔伤患者血清中AUAb、ALAb和AKAb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或P<0.01),而外眼病组却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角膜穿孔伤患者血清中眼组织自身抗体的检测,可及时了解机体的免疫反应情况,对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穿孔伤 自身抗体 检测
下载PDF
角膜穿通伤急诊显微手术修复1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俊芳 施彩虹 刘存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后急诊显微缝合修复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8月~2007年2月102例(102眼)角膜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局麻下(儿童全麻)进行急诊手术,分别行伤口显微缝合、虹膜复位瞳孔成形术、眼前段异物取出、...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后急诊显微缝合修复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8月~2007年2月102例(102眼)角膜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局麻下(儿童全麻)进行急诊手术,分别行伤口显微缝合、虹膜复位瞳孔成形术、眼前段异物取出、浑浊晶状体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手术前后伤眼的视力进行比较,并分析角膜伤口位置与视力恢复的关系。结果术后1月角膜创口全部愈合。80%病例随访1a,未见交感性跟炎发生。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位于中央和鼻侧的角膜伤口对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最大。结论对于角膜穿通伤,及早处理并重建眼前段结构是最大限度保留或恢复视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穿通伤 眼前段 外伤性白内障
下载PDF
带状疱疹神经痛7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实 郭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77 例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与疱疹关系,症候定位,误诊 原因及治疗转归。结果 神经痛与水疱疹是带状疱疹主要临床表现,以单节段神经节受累为主,多个神经节受累14 例(182 % ...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77 例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与疱疹关系,症候定位,误诊 原因及治疗转归。结果 神经痛与水疱疹是带状疱疹主要临床表现,以单节段神经节受累为主,多个神经节受累14 例(182 % ) , Hunt 综合征11 例(143 % ) ;神经痛先于疱疹出现组40 例(520 % ) ,其中26 例误诊(650 % ) ,和神经痛与疱疹同时出 现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 001) ,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误诊( P < 005) ,疱疹落痂后遗神经痛24 例(312 % ) ,止痛 与抗病毒治疗有效。结论  了解神经痛与疱疹呈节段性分布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带状疱疹的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有利于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运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 探讨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使用黏弹剂的效果。方法 对 63例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使用黏弹剂形成前房 ,维持眼压 ,分离虹膜前粘连 ,保护眼内组织。结果 术后 49例无虹膜前粘连 ,瞳孔圆 ;5例轻度虹膜前粘连 ,瞳孔牵引变形 ;9例瞳孔严... 目的 探讨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使用黏弹剂的效果。方法 对 63例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使用黏弹剂形成前房 ,维持眼压 ,分离虹膜前粘连 ,保护眼内组织。结果 术后 49例无虹膜前粘连 ,瞳孔圆 ;5例轻度虹膜前粘连 ,瞳孔牵引变形 ;9例瞳孔严重变形 ,部分虹膜缺损。结论 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有助于形成前房 ,保护眼内组织 ,分离虹膜嵌顿 ,利于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剂 角膜穿孔伤 虹膜前粘连
下载PDF
儿童角膜穿孔伤三联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智 高永杰 丁相奇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观察小儿角膜穿孔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术的疗效。方法 对 6 8例 (6 8只眼 )角膜穿孔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 ,施行角膜穿孔伤清创缝合、超声乳化摘出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 (A组 )。并与同期和既往 5 7例 (5 ... 目的 观察小儿角膜穿孔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术的疗效。方法 对 6 8例 (6 8只眼 )角膜穿孔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 ,施行角膜穿孔伤清创缝合、超声乳化摘出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 (A组 )。并与同期和既往 5 7例 (5 7只眼 )同类病例行角膜伤口修补、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B组 )作对比。术后随访 1~ 2年。结果 术后 2周视力≥ 0 .5者 ,A组为 2 7只眼 ,B组为 12只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术后并发症 A组较 B组明显减少 ,尤其是术后 1年后囊混浊的发生前者仅为 15只眼 ,后者为 2 5只眼(P <0 .0 1)。结论 此术式对眼组织损伤轻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角膜穿孔伤 手术治疗 并发症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 白内障
下载PDF
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张轶峰 汪涛 朱建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198-1199,共2页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手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2眼角膜穿孔伤修补术,其中单纯性角膜修补14眼,角膜修补+虹膜复位术18眼。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视力0.05~0.25者7眼,0.3~0.5者18眼,0.6~0.8者7...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手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2眼角膜穿孔伤修补术,其中单纯性角膜修补14眼,角膜修补+虹膜复位术18眼。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视力0.05~0.25者7眼,0.3~0.5者18眼,0.6~0.8者7眼。结论:角膜穿孔伤修补术中应用黏弹剂,可有效建立前房操作空间,减少或避免手术时眼球进一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黏弹剂 角膜穿孔伤
下载PDF
工厂眼病调查研究(附4416例分析)
18
作者 吕幼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6-187,共2页
本文报告对工厂8249名职工进行眼病调查研究,发现眼病总数4416人.占受检数的53.24%.沙眼为第1位,近视第2位,角膜薄翳第3位.眼球穿通伤的致盲率为45.45%,预防眼球穿通伤是工厂医院眼科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 职业病 近视 角膜薄翳 眼球穿通伤
下载PDF
典必殊治疗角膜穿通伤术后炎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19
作者 黄乔玫 李达佑 徐洪旺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典必殊治疗角膜穿通伤术后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月于该院行角膜穿通伤手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典必殊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生素滴眼液治疗,典必殊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典... 目的探讨典必殊治疗角膜穿通伤术后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月于该院行角膜穿通伤手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典必殊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生素滴眼液治疗,典必殊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典必殊滴眼液治疗,用药2周。观察用药前、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的炎症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炎症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典必殊组患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畏光及流泪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过程中典必殊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7.14%vs.32.14%,P<0.05)。结论采用典必殊配合抗生素治疗角膜穿通伤术后炎症可有效改善炎症,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疗效,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必殊 角膜穿通伤 术后炎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236例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立信 马林 +1 位作者 董晓光 史伟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病因、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236例(257只眼)年龄小于14岁(3个月至14岁)、因各种原因角膜异常行PKP或PKP联合其他手... 目的探讨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病因、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236例(257只眼)年龄小于14岁(3个月至14岁)、因各种原因角膜异常行PKP或PKP联合其他手术的患儿,共行266次PKP,随访时间6个月至9年5个月,平均为(21±13)个月。回顾性分析儿童PKP的病因特点、术后随访观察结果及影响儿童PKP预后的因素。结果儿童PKP的手术病因依次为先天性、发育性及与遗传有关的角膜疾病(99只眼,38.5%)、与角膜外伤有关的角膜疾病(82只眼,31.9%)、与角膜炎性反应有关的角膜疾病(76只眼,29.6%)。至最后一次随访,146只眼最佳矫正视力〉0.05,脱盲率为56.8%,其中与角膜炎性反应有关的角膜疾病占37.7%(55/146),9~14岁患儿占55.5%(81/146)。角膜植片总透明率为71.4%(190/266),单纯PKP角膜植片透明率为71.5%(138/193),行PKP联合其他手术的角膜植片透明率为71.2%(52/7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5);双眼手术的角膜植片透明率为50%(24/48),单眼手术的角膜透明率76.1%(166/218),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78,P=0.000)。有9例(12只眼)患儿接受21次重复PKP,角膜植片透明率为38.1%(8/21),与一次PKP术后角膜植片透明率(74.3%,182/245)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13,P=0.000)。结论先天性、发育性及与遗传有关的角膜疾病是儿童行PKP的主要病因;手术预后受手术病因、发病年龄、是否联合玻璃体手术及是否双眼手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05-1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 角膜疾病 眼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