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pRco1 in regulating vegetative growth and pathogenicity based on T-DNA insertion in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1
作者 Haiyang Li Yuan Zhang +18 位作者 Cancan Qin Zhifang Wang Lingjun Hao Panpan Zhang Yongqiang Yuan Chaopu Ding Mengxuan Wang Feifei Zan Jiaxing Meng Xunyu Zhuang Zheran Liu Limin Wang Haifeng Zhou Linlin Chen Min Wang Xiaoping Xing Hongxia Yuan Honglian Li Shengli D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2024年第9期3055-3065,共11页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is a devastating pathogen that causes Fusarium crown rot(FCR)in wheat and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wheat production in terms of grain yield and quality.However,the mechanism by which F....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is a devastating pathogen that causes Fusarium crown rot(FCR)in wheat and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wheat production in terms of grain yield and quality.However,the mechanism by which F.pseudograminearum infects wheat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elucidate these mechanisms by constructing a T-DNA insertion mutant library for the highly virulent strain WZ-8A of F.pseudograminearum.By screening this mutant library,we identified nine independent mutants that displayed impaired pathogenesis in barley leaves.Among these mutants,one possessed a disruption in the gene FpRCO1 that is an ortholo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RCO1,encoding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Rpd3S histone deacetylase complex in F.pseudograminearum.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FpRCO1 in F.pseudograminearum,we employed a split-marker approach to knock out FpRCO1 in F.pseudograminearum WZ-8A.FpRCO1 deletion mutants exhibit reduced vegetative growth,conidium production,and virulence in wheat coleoptiles and barley leaves,whereas the complementary strain restores these phenotypes.Moreover,under stress conditions,the FpRCO1 deletion mutants exhibited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NaCl,sorbitol,and SDS,but possessed reduced sensitivity to H_(2)O_(2)compared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ild-type strain.RNA-seq analysis revealed that deletion of FpRCO1 affected gene expression(particularly the downregulation of TRI gene expression),thu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deoxynivalenol(DON)production.In summary,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pivotal role of FpRCO1 in regulating vegetative growth and development,asexual reproduction,DON production,and pathogenicity of F.pseudograminearum.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F.pseudograminearum infection in wheat and may pave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strategies to combat this devastating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T-DNA insertion Rpd3S complex FpRCO1 pathogenicity DON production
下载PDF
2022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种群分离鉴定
2
作者 闫书味 白尼玛 +5 位作者 潘鑫 刘超洁 代君丽 李洪连 高飞 张晓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74,共8页
近年来,茎基腐病和赤霉病在中国黄淮麦区发生严重,对小麦产量及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各地报道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菌种类有所差异。为明确当前中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菌种类变化情况,本研究对2022年采自河南省... 近年来,茎基腐病和赤霉病在中国黄淮麦区发生严重,对小麦产量及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各地报道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菌种类有所差异。为明确当前中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菌种类变化情况,本研究对2022年采自河南省安阳、漯河、周口、南阳等8个不同生态区的小麦茎基腐病病株和赤霉病病穗进行了分离纯化,分别得到257和88株分离物。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样品分离物中,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231株,占比89.88%;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23株,占比8.95%。赤霉病样品的分离物中,禾谷镰孢菌76株,占比86.36%;假禾谷镰孢菌10株,占比11.36%。2022年河南省所有采样地区的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均为假禾谷镰孢菌,赤霉病的优势病原菌仍为禾谷镰孢菌,但赤霉病样品分离物中假禾谷镰孢菌的占比有所增长,特别是在安阳、平顶山和漯河市的赤霉病样品中假禾谷镰孢菌的分离频率达到了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小麦赤霉病 假禾谷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
下载PDF
北京地区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病原群体组成
3
作者 陶希 危学华 +5 位作者 聂晓 张美惠 刘伟 曹世勤 范洁茹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6-282,共7页
随着北京市小麦种植面积的逐步恢复,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发生范围也逐渐扩大。为明确北京地区小麦赤霉病及茎基腐病的病原群体组成,于2023年从北京市6个区14个采样点采集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290株小麦赤霉... 随着北京市小麦种植面积的逐步恢复,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发生范围也逐渐扩大。为明确北京地区小麦赤霉病及茎基腐病的病原群体组成,于2023年从北京市6个区14个采样点采集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290株小麦赤霉病菌株及163株小麦茎基腐病菌株。采用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基因进行分子鉴定,明确了北京地区不同区县小麦赤霉病菌和茎基腐病菌的群体组成。北京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病原主要是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和假禾谷镰孢F.pseudograminearum,其中禾谷镰孢占群体总数的92.41%,是整个北京地区的优势致病菌,也是海淀、平谷、顺义、密云和延庆地区的优势致病菌,假禾谷镰孢是怀柔地区的优势致病菌。北京地区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主要是假禾谷镰孢(45.40%)和禾谷镰孢(37.42%),还分离出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1.23%)、中华镰孢F.sinense(7.36%)、锐顶镰孢F.acuminatum(4.29%)、三线镰孢F.tricinctum(3.07%)和木贼镰孢F.equiseti(1.23%)。海淀和密云地区的小麦茎基腐病优势致病菌是假禾谷镰孢,平谷、顺义和延庆地区的优势致病菌是禾谷镰孢。该研究结果为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 茎基腐病 病原菌群体组成 禾谷镰孢 假禾谷镰孢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FpAtg3参与假禾谷镰孢的生长和致病
4
作者 董在芳 丁腾腾 +3 位作者 单艺轩 李洪连 陈琳琳 邢小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0-1090,共11页
【背景】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新病害。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发生的细胞过程,调控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但其在假禾谷镰孢中的作用还不明确。【目的】明确假禾谷镰... 【背景】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新病害。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发生的细胞过程,调控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但其在假禾谷镰孢中的作用还不明确。【目的】明确假禾谷镰孢自噬相关基因FpAtg3在该病菌生长和致病中的作用,解析假禾谷镰孢致病机理,为小麦茎基腐病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主要真菌的Atg3氨基酸序列,利用MEGA5.05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Split-PCR策略构建FpAtg3基因敲除盒,经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导入假禾谷镰孢野生型菌株中。利用潮霉素抗性筛选阳性转化子,并经PCR检测获得FpAtg3基因缺失突变体(ΔFpAtg3)。构建pKNTG-FpAtg3重组载体,导入ΔFpAtg3菌株,利用FpAtg3自身启动子启动FpAtg3的转录,以获得FpAtg3缺失突变体的回补菌株。利用假禾谷镰孢营养生长的培养基PDA、CM和MM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和菌落形态;PDA培养基上测定菌丝形态和菌丝融合率;CMC培养液中测定分生孢子的产量及形态;皮氏培养基上测定孢子融合芽管调控的融合率。将假禾谷镰孢的菌丝块接种小麦胚芽鞘和大麦叶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力,采用盆栽试验测定假禾谷镰孢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在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刚果红、SDS和过氧化氢测定假禾谷镰孢对细胞壁、细胞膜和氧化胁迫的耐受性。【结果】细胞自噬相关蛋白Atg3在真菌中非常保守,且与生物进化的方向一致,假禾谷镰孢FpAtg3与禾谷镰孢和尖镰孢的Atg3同源性最高。获得了FpAtg3基因缺失突变体和回补菌株,表型测定结果显示,与假禾谷镰孢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ΔFpAtg3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明显减慢,气生菌丝减少,菌丝呈波纹状卷曲,分生孢子产量减少,孢子变短,分生孢子分隔减少;野生型和回补菌株菌丝融合发生非常普遍,在相同条件下ΔFpAtg3的菌丝融合率和孢子融合芽管调控的融合率均明显降低;ΔFpAtg3侵染大麦叶片和小麦胚芽鞘造成的病斑较野生型和回补菌株侵染的病斑明显减小,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ΔFpAtg3的致病力降低;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ΔFpAtg3在刚果红、SDS和过氧化氢胁迫中的耐受性降低。【结论】自噬相关基因FpAtg3参与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菌丝融合、致病力以及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 Atg3 菌丝融合 致病力
下载PDF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的农药防治策略与展望
5
作者 巫琪 余曼丽 +5 位作者 曹立冬 赵鹏跃 曹冲 尹明明 程家高 黄啟良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近年来,我国小麦茎基腐病呈愈来愈严重的态势,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因此,对于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防控迫在眉睫。现阶段,使用农药是防控小麦茎基腐病最简便、经济的重要途径。从化学农药应用和生物农药应用两方面对小麦茎... 近年来,我国小麦茎基腐病呈愈来愈严重的态势,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因此,对于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防控迫在眉睫。现阶段,使用农药是防控小麦茎基腐病最简便、经济的重要途径。从化学农药应用和生物农药应用两方面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需要加快高抗品种选育利用及科学栽培管理、加强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加大缓控释农药制剂开发力度、重视杀菌剂与杀虫剂等结合使用、加强专用型施药装备研发,多措并举,综合防治,以期为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杀菌剂应用 综合防治
下载PDF
拮抗假禾谷镰孢菌的LZ-7菌株筛选、 鉴定及其生防潜能
6
作者 张梦宁 朱文亭 +5 位作者 张时雨 赵培怡 王子明 施艳 陈琳琳 李洪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8-626,共9页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能够拮抗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的细菌菌株,鉴定其种类,分析其生防潜能。【方法】将采自西藏林芝自然生境树木根围的土壤,用无菌水溶解后取上清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细菌纯化后在PDA平板...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能够拮抗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的细菌菌株,鉴定其种类,分析其生防潜能。【方法】将采自西藏林芝自然生境树木根围的土壤,用无菌水溶解后取上清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细菌纯化后在PDA平板上与假禾谷镰孢菌进行对峙培养,筛选拮抗假禾谷镰孢菌的菌株;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的系统进化分析鉴定生防菌株的种类;利用土壤接种方法,测定生防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苗期小麦茎基腐病的生防潜能;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生防菌株对其他病原真菌的抑菌谱。【结果】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拮抗假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细菌LZ-7,该菌株对假禾谷镰孢菌菌落的抑制率为52.3%。LZ-7菌株具有产淀粉酶、纤维素酶、脲酶和明胶酶的能力,能利用多种碳源,其16S rDNA序列与娄彻氏链霉菌聚在同一分支,被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LZ-7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小麦种子后,苗期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降低了58.4%。此外,菌株LZ-7对禾谷镰孢菌和麦根腐平脐蠕孢等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结论】在青藏高原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娄彻氏链霉菌LZ-7,拮抗假禾谷镰孢菌的生长,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潜能,具备作为小麦茎基腐病生防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菌 娄彻氏链霉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对两种镰孢菌(Fusarium)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邢小萍 张娅珂 +2 位作者 刘庆强 李冠楠 袁虹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8-1067,共10页
为掌握我国黄淮麦区主推或新近选育小麦品种对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法和田间穗期单花滴注接种法对黄淮麦区主推或新近选育的135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 为掌握我国黄淮麦区主推或新近选育小麦品种对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法和田间穗期单花滴注接种法对黄淮麦区主推或新近选育的135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中,对假禾谷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没有免疫(I)和高抗(HR)的品种。在室内苗期接种条件下,对假禾谷镰孢菌仅有3个品种表现中抗(MR),占供试品种的2.59%,表现感病(S)的品种有10个,占8.62%,103个小麦品种表现高感(HS),占88.79%;对禾谷镰孢菌表现中抗(MR)的小麦品种有23个,占供试的19.83%,表现感病(S)的品种有50个,占43.10%,43个品种表现高感(HS),占37.07%。在田间穗期单花滴注接种条件下,对假禾谷镰孢菌表现抗病(R)的品种有6个,占5.17%,表现中抗(MR)的品种有10个,占8.62%,表现中感(MS)的品种有62个,占53.45%,表现感病(S)的有34个,表现高感(HS)的有4个品种;对禾谷镰孢菌仅苏麦3号1个品种表现抗病(R,0.86%),囤麦127和丰德存1号表现中抗(MR,1.72%),37个品种表现中感(MS),49个品种表现感病(S),26个品种表现高感(HS)。供试小麦品种对两种镰孢菌不同时期的抗性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室内苗期接种条件下,抗假禾谷镰孢菌的品种少;而田间穗期单花滴注接种条件下,抗禾谷镰孢菌的品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假禾谷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 小麦茎基腐病 小麦赤霉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粉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效
8
作者 周锋 韩奥辉 +5 位作者 崔伟伟 李涛 王佳 徐莉 郭小艳 刘润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探明粉唑醇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为粉唑醇在小麦安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粉唑醇颗粒剂对小麦茎基腐病致病菌假禾谷镰刀菌18-HX-16、19-HA-4、20-XX-13等10个菌株的室内毒力,每个菌株设... 【目的】探明粉唑醇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为粉唑醇在小麦安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粉唑醇颗粒剂对小麦茎基腐病致病菌假禾谷镰刀菌18-HX-16、19-HA-4、20-XX-13等10个菌株的室内毒力,每个菌株设置3次重复,培养48 h后计算粉唑醇对不同菌株的毒力回归方程及EC_(50)值,分析粉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活性;采用田间随机小区试验法,1%粉唑醇颗粒剂设置3个施药量(20 g/667m^(2)、30 g/667m^(2)、50 g/667m^(2))拌种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粉唑醇对供试假禾谷镰刀菌的EC_(50)在0.050~0.894μg/mL,平均为0.400μg/mL;1%粉唑醇颗粒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在49.98%~74.59%,其中,1%粉唑醇颗粒剂施药量为50 g/667m2时,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率低至16.00%、病情指数低至5.87,防效高达74.5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噁霉灵颗粒剂)的防治效果。【结论】粉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对田间小麦茎基腐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1%粉唑醇颗粒剂以50 g/667m2用量与复合肥混匀施用,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粉唑醇 抑菌活性 田间防效
下载PDF
FpPDE1 function of F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on pathogenesis in wheat 被引量:1
9
作者 WANG Li-min ZHANG Yi-fan +6 位作者 DU Zhen-lin KANG Rui-jiao CHEN Lin-lin XING Xiao-ping YUAN Hong-xia DING Sheng-li LI Hong-l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504-2512,共9页
Wheat crown rot caused by Fusarium spp. is a common disease worldwide. Both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and Fusarium graminearum infect wheat crown and produce mycotoxin leading to grain loss due to white head. F. pseu... Wheat crown rot caused by Fusarium spp. is a common disease worldwide. Both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and Fusarium graminearum infect wheat crown and produce mycotoxin leading to grain loss due to white head. F. pseudograminearum (Fp) was reported in wheat from Henan Province of China a couple of years ago. The wheat crown rot (CR) caused by this new pathogen is as an emerging severe disease of wheat, which has recently expanded to several provinces in China and is, therefore, under rapid investigation. Colonization of wheat tissue by Fp is accomplished though the formation of a septated foot-shaped appressoria and generation of a penetration peg to break through the internal cells of leaf sheath.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by which Fp regulates the pathogenesis on wheat host is unclear. Here, we report FpPDE1, a P-type ATPase-encoding predicted PDE1 orthologue gene of Magnaporthe oryzae, belonging to the DRS2 subfamily of aminophospholipid translocases. The gene deletion of FpPDE1 with the split-marker approach did not obviously affect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tion, but led to an attenuated virulence on wheat base stem and root. Our finding indicates that the putative aminophospholipid translocases is not essential for the infectious hyphae development in 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gene knockout FgPDE1 PATHOGENICITY
下载PDF
一种简便分离假禾谷镰刀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10
作者 徐建强 范蓉思媛 +4 位作者 王硕 罗诗瑶 韩易 李建锋 刘圣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3,共7页
以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适宜剂量的硫酸链霉素、乙膦铝、代森锰锌、多菌灵,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种能在非无菌条件下分离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选择性培养基。结果表明:4种物质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5... 以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适宜剂量的硫酸链霉素、乙膦铝、代森锰锌、多菌灵,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种能在非无菌条件下分离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选择性培养基。结果表明:4种物质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5~100μg/mL、150~250μg/mL、6.25~25μg/mL和0.0625~0.25μg/mL时,可有效抑制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茎秆上分离假禾谷镰刀菌时最常出现的3类污染菌即链格孢(Alternaria sp.)、青霉(Penicillium sp.)和曲霉(Aspergillus sp.)的生长,而对假禾谷镰刀菌影响较小。4种物质的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75μg/mL、200μg/mL、6.25μg/mL和0.25μg/mL,在该配比下,对3种污染菌生长的抑制率均在90%以上,而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抑制率不到30%,且菌落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组织分离法 选择性培养基
下载PDF
黄淮麦区假禾谷镰刀菌对3种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季锋 王珊珊 +7 位作者 许景升 徐进 冯洁 张爱香 田海月 王连刚 黄俊霞 张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337,共5页
以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主要病原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经成为黄淮麦区的主要小麦病害之一,对小麦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解假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咯菌腈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 以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主要病原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经成为黄淮麦区的主要小麦病害之一,对小麦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解假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咯菌腈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河南、河北、山东的108株假禾谷镰刀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对假禾谷镰刀菌的EC_(50)为0.088~0.929μg/mL,EC_(50)均值为(0.471±0.181)μg/mL;敏感性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W=0.988,P=0.437>0.05),所以将所有菌株的EC_(50)平均值0.471μg/mL定为假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敏感基线;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_(50)为0.015~0.961μg/mL,EC_(50)均值为(0.384±0.219)μg/mL,敏感性分布不符合连续单峰的正态分布;咯菌腈对供试菌株的EC_(50)为0.029~0.354μg/mL,EC_(50)均值为(0.153±0.075)μg/mL,敏感性分布不符合连续单峰的正态分布。不同地理来源菌株间敏感性存在差异,但对这3种杀菌剂都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本试验结果为3种杀菌剂在小麦茎基腐病上的防治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抗药性监测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杀菌剂 敏感性
下载PDF
8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锋 罗奥迪 +5 位作者 韩奥辉 李冠龙 徐莉 张富龙 周琳 刘润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29-1635,共7页
为了解不同植物源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毒力,并对其中毒力较高的8种杀菌剂进行了盆栽病害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厚朴酚、香芹酚、牛至油、蛇床子素、丁香酚、白... 为了解不同植物源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毒力,并对其中毒力较高的8种杀菌剂进行了盆栽病害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厚朴酚、香芹酚、牛至油、蛇床子素、丁香酚、白藜芦醇、大蒜素和薄荷酮对假禾谷镰刀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EC 50分别高达4.53、17.55、24.30、32.78、37.42、47.40、77.45和80.56μg·mL^(-1)。此8种杀菌剂中,香芹酚和薄荷酮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最好,均为82.6%;牛至油、厚朴酚、蛇床子素及白藜芦醇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次之,分别为78.0%、75.5%、75.5%和72.5%;丁香酚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最弱,为66.4%。这说明香芹酚、薄荷酮、牛至油、厚朴酚、蛇床子素、白藜芦醇等8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植物源杀菌剂 毒力测定 盆栽试验
下载PDF
抗氰烯菌酯假禾谷镰孢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13
作者 逯燕腾 李新蕾 +4 位作者 邓渊钰 曹淑琳 李伟 孙海燕 陈怀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2,共8页
为评估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风险,对5株敏感菌株进行了室内药剂驯化,获得33株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6.5%,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水平范围为7.39~1665.76倍,3株表现低抗,4株表现... 为评估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风险,对5株敏感菌株进行了室内药剂驯化,获得33株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6.5%,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水平范围为7.39~1665.76倍,3株表现低抗,4株表现中抗,26株表现高抗;发现在myosin-5基因上存在11种抗性突变类型,其中217位的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S217L)、420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E420K)和135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A135T)为主要突变类型,其比例分别为45.5%、15.2%和9.1%。S217L型抗性突变体的产孢量显著下降,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E420K型抗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显著下降,产孢量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A135T型抗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孢在药剂选择压力下易形成氰烯菌酯的抗性群体,对氰烯菌酯存在中到高等的潜在抗性风险,其myosin-5的点突变与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 氰烯菌酯 抗药性 生物学特性 myosin-5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对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吴玉星 韩森 +4 位作者 王亚娇 张巧丽 高建海 栗秋生 孔令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7-271,283,共6页
为明确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水平,采用温室苗期与田间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评价20份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抗病性。结果显示,‘衡0628’苗期表现为抗病,‘山农22’等6... 为明确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水平,采用温室苗期与田间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评价20份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抗病性。结果显示,‘衡0628’苗期表现为抗病,‘山农22’等6个品种苗期表现为中抗,‘冀麦585’等5个品种成株期表现为中抗,‘石麦15’和‘藁优5766’2个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中抗。抗性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苗期病情指数与茎基部组织中病原菌DNA含量有极强的相关性,成株期病情指数与白穗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石麦15’和‘藁优5766’两个品种的抗性水平较高,且抗性稳定,可利用苗期茎基部组织中病原菌DNA含量及成株期白穗率分别作为评价小麦茎基腐病苗期及成株期抗性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抗性评价
下载PDF
我国小麦茎基腐病菌致病力比较分析
15
作者 谢伟 严雳 +5 位作者 田海月 李海珍 冯洁 陈万权 岳海梅 张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84,共7页
为明确我国不同种、地理来源和毒素化学型小麦茎基腐病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采用纸塔法对来自全国9个省市80个采样点分离的224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进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镰刀菌的致病力不同,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 为明确我国不同种、地理来源和毒素化学型小麦茎基腐病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采用纸塔法对来自全国9个省市80个采样点分离的224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进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镰刀菌的致病力不同,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及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致病力强于其他种。F.culmorum致病力显著高于F.pseudograminearum和F.asiaticum,而F.pseudograminearum,F.graminearum及F.asiaticum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华镰刀菌F.sinensi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致病力较弱,三者间苗期致病力无显著性差异;多数省份F.pseudograminearum群体间致病力无显著差异,仅山东F.pseudograminearum群体的致病性显著低于河南群体;此外,产毒类型为3ADON的F.pseudograminearum群体致病力显著高于15ADON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致病力 假禾谷镰刀菌
下载PDF
小麦茎基腐病拮抗菌发酵条件优化及稳定性评价
16
作者 张强 吴利民 +3 位作者 李朋燕 赵娜 户申奥 陆宁海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9,共9页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B-081对小麦茎基腐病原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生防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HB-081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对无菌发酵液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盆栽试...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B-081对小麦茎基腐病原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生防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HB-081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对无菌发酵液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HB-081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HB-081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10.0 g/L、蛋白胨15.0 g/L、氯化钾5.0 g/L;最适发酵初始pH值为6、温度为28~32℃、装液量为50~75 mL、接种量为2%~4%、发酵时间为48 h。无菌发酵液可以耐受100℃高温,紫外线照射180 min抑菌活性不受影响,不耐强酸和强碱,不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蛋白酶K的影响。通过PCR检测发现,该菌株具有脂肽类物质合成基因bacAB和fenB。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菌株HB-081发酵液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9.74%,高于原始发酵液的防治效果(6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拮抗菌 假禾谷镰刀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稳定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所致茎基腐病的抗性 被引量:58
17
作者 杨云 贺小伦 +5 位作者 胡艳峰 侯莹 牛亚娟 代君丽 袁虹霞 李洪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9-345,共7页
茎基腐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一种新的土传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发生日益加重,成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给该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国内新发现的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茎基腐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一种新的土传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发生日益加重,成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给该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国内新发现的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Wz2-8A菌株为接种物,分别以国外抗病材料SUNCO和国内高度感病品种国麦301为抗性对照和感病对照,对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盆栽接种和田间成株期接种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室内苗期及田间成株期均无免疫品种和高抗品种,其中室内苗期接种所有品种均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发现兰考198、许科718等10个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1.36%;焦麦266、郑麦004、郑麦0856等41个品种表现感病,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6.59%;其余品种表现为高感,平均病情指数最高可达57.97,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2.05%。本研究发现我国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抗性整体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抗病资源筛选,创制新的抗病材料,并充分利用中抗材料进行抗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假禾谷镰刀菌 茎基腐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冠腐病发生现状及病原菌初探 被引量:21
18
作者 纪莉景 栗秋生 +3 位作者 王连生 孙梦伟 王亚娇 孔令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57,共4页
2013-2015年对河北省小麦主产区65县124点小麦冠腐病的田间症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该病主要引起小麦茎基部变褐,灌浆期引起枯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冠腐病发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而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 2013-2015年对河北省小麦主产区65县124点小麦冠腐病的田间症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该病主要引起小麦茎基部变褐,灌浆期引起枯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冠腐病发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而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13年田间很少见由小麦冠腐病引起的枯白穗,2015年田间普遍发生枯白穗,严重发生地块局部枯白穗率达到20%~50%。病原菌分离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小麦冠腐病菌的分离频率较高,东北部麦区分离频率较低;经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河北省小麦冠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假禾谷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冠腐病 发生分布 病原鉴定 假禾谷镰刀菌 禾谷镰刀菌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YB-05与申嗪霉素复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洁 汤蒙蒙 +5 位作者 夏明聪 林琪童 孙润红 杨艳艳 杨丽荣 李洪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6-872,共7页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生产上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本研究利用枯草芽胞杆菌YB-05与申嗪霉素复配,并评价该复配制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当申嗪霉素...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生产上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本研究利用枯草芽胞杆菌YB-05与申嗪霉素复配,并评价该复配制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当申嗪霉素浓度低于500μg/m L时,对YB-05的菌落生长无显著影响;室内盆栽及田间试验表明枯草芽胞杆菌YB-05菌液和1%申嗪霉素悬浮剂按照19:1(vt/vt)复配生物制剂20m L/kg拌种处理发病最轻,均超过了高剂量的单剂处理(枯草芽胞杆菌YB-0530m L/kg拌种处理和1%申嗪霉素2 mL/kg拌种处理)和4.8%适麦丹水悬浮剂2 mL/kg拌种处理,并且具有一定的促生和增产作用。其中,复配制剂室内防治效果为69.8%,在两次的田间调查中防治效果分别为57.8%和45.7%。由此可见,枯草芽胞杆菌与申嗪霉素复配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枯草芽胞杆菌 申嗪霉素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假禾谷镰孢菌产孢条件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陆宁海 张强 +4 位作者 杨蕊 霍云凤 郎剑锋 石明旺 陈锡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3-758,共6页
为了摸索假禾谷镰孢菌最佳的产孢条件,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光照、温度以及pH值等条件下对假禾谷镰孢菌的产孢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孢菌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以麦芽糖作为碳源,产孢量最大;以... 为了摸索假禾谷镰孢菌最佳的产孢条件,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光照、温度以及pH值等条件下对假禾谷镰孢菌的产孢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孢菌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以麦芽糖作为碳源,产孢量最大;以硫酸铵作为氮源、麦芽糖为碳源、光暗交替有利于病原菌产孢;25℃时产孢量最大,为产孢最适温度;在微碱性条件产孢量较好。综上所述,假禾谷镰孢菌最佳的产孢条件是:PSA培养基或麦芽糖培养基,以硫酸铵为氮源,以麦芽糖为碳源,微碱性,25℃光暗交替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禾谷镰孢菌 培养基 碳源 氮源 产孢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