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Fuxian area:Gas accumulation patter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lower Paleozoic carbonates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1
作者 Ning Gu Juntao Zhang +2 位作者 Xiaohui Jin Fei Yang Lu Liu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In recent years,the Fuxian area in the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exploration,with industrial gas flow tested in wells drilled into the Ordovician marine carbonates.Despite this,the gas accumul... In recent years,the Fuxian area in the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exploration,with industrial gas flow tested in wells drilled into the Ordovician marine carbonates.Despite this,the gas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this area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posing challenge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Our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dicates that the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in this area hosts two gas plays:one found in weathering crusts and the other found in interior of the formation.We investigated various typic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area,focusing on differentiating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factors controlling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weathering-crust and interior gas reservoirs.The results suggest three primary gas accumulation patterns in the Majiagou Formation in the Fuxian area:(1)upper gas accumulation in weathering crusts,present in the high parts of landforms such as residual paleo-hills or buried paleo-platform(Pattern I);(2)the stereoscopic pattern with gas accumulation in both weathering crusts and strata interior,arising in high parts of landforms such as residual paleo-hills or buried paleo-platforms(Pattern II);(3)lower gas accumulation in strata interior,occurring in the upper reaches and on both sides of paleo-trenches(Pattern III).This study will serve as a geological basis for future exploration deployment in the Fuxia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accumulation ORDOVICIAN Weathering crust play Interior play fuxian area The ordos basin
下载PDF
Study on the Forest Vegetation and Its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Value in Fuxian Lake Drainage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5
2
作者 艾建林 温庆忠 陶晶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10期58-61,共4页
By using French SPOT5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 to contrast on the spot,the forest vegetation in Fuxian Lake basin was categorized into 23 forest types,6 vegetation subtypes,5 vegetation types,and the areas were ... By using French SPOT5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 to contrast on the spot,the forest vegetation in Fuxian Lake basin was categorized into 23 forest types,6 vegetation subtypes,5 vegetation types,and the areas were respectively calculated.The tree species structure and the coverage degree of every kind of forest vegetation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vegetatio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conservation amount of forest in Fuxian Lake basin was 137.50×106 t/a,and the soil conservation value was 622.30×106 yuan/a.Moreover,the water source conservation value was 506.84×106 yu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xian Lake Forest vegetation area Soil conservation value Water source conservation value China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家沟组热液改造特征与研究意义
3
作者 齐荣 李国蓉 +7 位作者 张军涛 王付斌 李宇翔 杨飞 刘璐 何赛 田家奇 李肖肖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2-643,共12页
构造—热事件对油气生成、储集层演化和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是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对碳酸盐岩的影响研究较少。以富县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储集层为例,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利用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 构造—热事件对油气生成、储集层演化和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是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对碳酸盐岩的影响研究较少。以富县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储集层为例,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利用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充分结合,识别出区内存在2期与燕山期热事件相关的胶结作用:第Ⅰ期以缝洞内鞍形白云石发育为特征,其δ^(13)C值和δ^(18)O值均较偏负,锶同位素值较正常海相灰岩高,稀土元素Eu和La负异常,元素分析显示FeO含量异常高、MnO含量较高、SrO含量较高、K_(2)O及Na_(2)O含量低,胶结物包裹体均一温度高;第Ⅱ期以缝孔洞内石英充填及交代和切割鞍形白云石的裂缝方解石发育为特征,其δ^(13)C值与奥陶系碳酸盐岩背景值接近、δ^(18)O值总体偏低,锶同位素值更高,稀土元素展现出特别的La负异常和Eu正异常,元素分析MnO及FeO含量较高,部分K_(2)O及Na_(2)O含量较高,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高。第Ⅰ期流体为早白垩世拉张断裂作用下上覆石炭—二叠系地层有机流体、奥陶系地层内部流体、少量深部流体三者联合作用形成;第Ⅱ期流体为早白垩世拉张断裂作用下深部流体与少量奥陶系地层内部流体两者联合作用形成,深部流体穿越了下伏马家沟组内蒸发盐岩地层。早白垩世热事件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影响具有双向性:第Ⅰ期热流体活动多为建设性,与大规模油气生成的时间一致,裂缝和溶蚀孔洞可构成油气有效输导和储集空间;第Ⅱ期热流体活动以孔隙和裂缝充填为主,多为破坏性,但规模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富县地区 马家沟组 碳酸盐岩 热液作用
下载PDF
基于天文周期等时格架预测细粒沉积岩相展布——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长7段为例
4
作者 何发岐 朱建辉 +5 位作者 齐荣 武英利 缪九军 姜龙燕 王东燕 陈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7-940,共14页
预测陆相不同类型岩相厚度分布是陆相页岩油富集区带优选评价的基础工作,以此开展的不同类型岩相含油条件、储集条件以及可动条件的研究,对靶区优选和水平井段方向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岩心观察与测井判识为基础,开展测井资料的频谱分... 预测陆相不同类型岩相厚度分布是陆相页岩油富集区带优选评价的基础工作,以此开展的不同类型岩相含油条件、储集条件以及可动条件的研究,对靶区优选和水平井段方向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岩心观察与测井判识为基础,开展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引入稳定的天文轨道时间周期,进行时空调谐,建立钻井对比的高频层序等时格架,定量计算每个层序旋回内不同类型岩相厚度的平面变化趋势,认识岩相展布规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的研究表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包括了若干组天文周期信息,其中可以识别出6个完整的稳定405 kyr长偏心率天文周期旋回,以R203井长7段全岩心段观察和测井相特征分析为基础,合理建立高频等时格架进行井间对比。结果表明,泥页岩和纹层页岩主要发育长7_(3)亚段到长7_(2)亚段的底部旋回地层,细砂岩、粉砂岩在长7_(2)亚段中上部到长7_(1)亚段底部的Ⅳ—Ⅴ旋回地层中最为发育;井间横向对比表明,早期旋回的泥页岩和纹层页岩岩相广泛分布,旋回Ⅰ时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旋回Ⅱ时期分布在西部和东—东北部,中部地区局部较厚,而Ⅳ—Ⅴ旋回地层的细砂岩厚度分布由北东—南西的沉积体系控制,平面上呈北—北东往南—南西展布,往西南延伸到ZF27—ZF32井一线,形成了长7段3种源储组合类型。其中纹层页岩与细砂岩岩相配置组合为长7_(3)亚段中上部与长7_(2)亚段中上部—长7_(1)亚段下部层系组合,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富县地区的中部—北、北东部;页岩岩相厚度发育较好的为长7_(3)亚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富县地区的北东—东部、西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米氏旋回 长偏心率 等时格架 延长组 三叠系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区域富县组粗富县储集砂岩特征及主控因素
5
作者 陈立军 高超利 +2 位作者 孟旺才 云电江 吴雨风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侏罗系富县组油层组粗富县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区域侏罗系产油层之一,但由于对储层特征认识不足导致开发效果未能达到预期。为了向油田调整开发方案提供地质依据,以常规孔渗、等岩心化验为基础,结合铸体薄片等镜下观测技术来分析、... 侏罗系富县组油层组粗富县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区域侏罗系产油层之一,但由于对储层特征认识不足导致开发效果未能达到预期。为了向油田调整开发方案提供地质依据,以常规孔渗、等岩心化验为基础,结合铸体薄片等镜下观测技术来分析、探讨研究区富县组产油层主要产油段粗富县储集砂岩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吴定区域富县组可划分为粗富县与细富县,粗富县与上覆延10砂岩泥岩垮塌界面\,细富县与下伏长1之间的不整合面界面测井曲线特征变化明显;粗富县储集砂岩多见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以递变悬浮沉积为主,剩余粒间孔以及长石溶孔等次生孔隙发育,整体表现为中(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强溶解作用使储层发育中(高)孔-中(低)渗富油砂体,是富县组油藏主要赋存的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吴定区域 粗富县 储层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西区长8储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英龙 赵梅芳 +2 位作者 牛永丰 杨培青 杨建莉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致密油主控因素研究一直是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的核心内容。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西区长8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录井、岩心、薄片、压汞以及试油成果等资料,分析了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弄清了长8... 致密油主控因素研究一直是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的核心内容。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西区长8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录井、岩心、薄片、压汞以及试油成果等资料,分析了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弄清了长8油藏类型,揭示了储层条件对长8致密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富县西区长8砂体厚度平均约4 m,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度的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为主,其孔隙度平均为8.04%,中值为7.5%,渗透率平均为0.36 mD,中值为0.23 mD,属于致密储层。长8油藏类型主要为透镜状岩性致密油藏,具有纵向多层叠置、平面连片分布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不受区域构造控制。长8致密油的分布受砂体厚度、砂岩泥质含量、储层岩性和储层物性的控制。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物性好的中、细砂岩有利于形成致密油的富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控制因素 长8储层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梅芳 吴玮 袁玮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近年来,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层组发现了工业油流井,但平面分布不均,具有点状含油的特点,勘探开发总体显示出该区具有多层位含油、局部层位富集的特征,但油水分布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组合油气的勘探开发,为此,基... 近年来,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层组发现了工业油流井,但平面分布不均,具有点状含油的特点,勘探开发总体显示出该区具有多层位含油、局部层位富集的特征,但油水分布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组合油气的勘探开发,为此,基于钻井和生产资料,分析了研究区长8段油层组的油藏类型、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区内长8段油藏类型主要为上倾尖灭岩性油藏、透镜状岩性油藏和致密层遮挡岩性油藏;油气成藏受烃源岩、储层物性、砂体厚度、局部构造共同控制;长8段油气成藏模式为典型的三明治型,有利于致密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8段油层组 富县地区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过程及其与油气充注的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储层为例
8
作者 丁超 郭顺 +1 位作者 郭兰 郭小波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4期29-38,共10页
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的时间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在勘探评价中具有关键作用。将铸体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相结合,细致分析了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与孔隙演化。结合已有油气成藏资料,综合建立了储层砂岩埋藏-成岩-孔隙演化-... 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的时间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在勘探评价中具有关键作用。将铸体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相结合,细致分析了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与孔隙演化。结合已有油气成藏资料,综合建立了储层砂岩埋藏-成岩-孔隙演化-油气充注的演化序列。结果表明:富县地区长8储层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喉关系复杂,为低-特低孔及特低-超低渗致密储层。早成岩阶段A期,长8储层经历机械压实(压溶)作用(Φ_(2)=21.6%),少量胶结物生成,距今192.5~152.0 Ma(J_(1)~K_(1)),Ⅰ期油气充注;早成岩阶段B期,大量胶结物生成(Φ_(3)=6.9%);中成岩阶段,距今152~126 Ma(K_(1)),Ⅱ期油气充注(主成藏阶段);晚期盆地构造抬升(Φ_(3)=10.8%),距今65.0~36.5 Ma(E_(1)),Ⅲ期油气充注。成岩过程导致油气充注的选择性与储层含油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对于寻找富县地区长8储层的“甜点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县地区 长8储层 成岩过程 孔隙演化 成藏时序
下载PDF
基于孔隙结构表征的煤层顶板油气层岩石流体赋存特征
9
作者 王文博 许志龙 +1 位作者 宋涛 刘坤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99-200,共2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矿区煤层顶板延安组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实验结果,探讨了顶板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对油气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组砂岩孔隙-喉道大小分布范围广,普遍为双峰分布,残余粒间孔及溶蚀孔组成... 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矿区煤层顶板延安组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实验结果,探讨了顶板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对油气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组砂岩孔隙-喉道大小分布范围广,普遍为双峰分布,残余粒间孔及溶蚀孔组成大孔喉系统,而晶间孔构成了微小孔喉系统,孔喉体积及连通能力是影响砂岩中油气赋存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顶板 富县矿区 孔隙结构 流体赋存
下载PDF
煤油气共生矿井顶板油气赋存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10
作者 薛海涛 王祥 许志龙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85-186,共2页
为了提高煤油气共生矿井油气灾害治理的科学性,以富县矿区为例,采用钻探取芯、物探识别、分析化验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采掘工作面煤层顶板油型气赋存特征,并探讨了顶板油型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油气主要赋存于煤层顶板3套砂体中,油... 为了提高煤油气共生矿井油气灾害治理的科学性,以富县矿区为例,采用钻探取芯、物探识别、分析化验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采掘工作面煤层顶板油型气赋存特征,并探讨了顶板油型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油气主要赋存于煤层顶板3套砂体中,油气富集受到沉积相带、构造鼻隆与厚层砂体的共同控制,建议加强油型气综合探查技术、油型气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油型气综合抽采技术和智能化矿井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气共生矿井 煤层顶板 富县矿区 油气赋存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物源与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冯娟萍 郭艳琴 余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利用轻、重矿物组合及稀土元素特征,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母岩类型、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研究表明延长组沉积时期,研究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盆地东北部,母岩主要为盆地东北侧的阴山和大青山太古代、元古代的变质... 利用轻、重矿物组合及稀土元素特征,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母岩类型、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研究表明延长组沉积时期,研究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盆地东北部,母岩主要为盆地东北侧的阴山和大青山太古代、元古代的变质岩及早古生代的岩浆岩。根据物源方向和沉积特征,并结合野外研究,将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延长组沉积时期各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同时认为这两大沉积体系在时空上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沉积体系 延长组 富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及物性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春燕 王毅 +3 位作者 胡宗全 尹伟 王传刚 李松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91-497,共7页
从沉积相、成岩作用角度研究了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的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认为延长组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佳储层,平均孔隙度10.85%,平均渗透率0.613×10-3μm2。... 从沉积相、成岩作用角度研究了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的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认为延长组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佳储层,平均孔隙度10.85%,平均渗透率0.613×10-3μm2。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对砂岩物性的影响较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压实后,其原始孔隙度损失13.6%;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破坏性,但早期胶结物可使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其中的易溶组分又为次生粒间孔隙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可大大改善储层的物性;构造微裂缝仅在局部起沟通喉道的作用。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并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要孔隙类型。沉积相在宏观上控制了砂体的类型、规模、原始物性条件及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在微观上影响了储层孔隙演化与储层物性的变化,而构造裂缝可以在局部改善储层的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惠 孟祥振 +4 位作者 郭艳琴 张晓泉 杨华 刘艳 冯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6,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细砂岩为主,颗粒间多为线、点—线接触,孔隙和薄膜式胶结,总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细砂岩为主,颗粒间多为线、点—线接触,孔隙和薄膜式胶结,总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征。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其中以小孔和微孔为主,渗透率小于3×10-3μm2,为特低渗储层和接近致密储层。研究区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延长组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中生界热演化史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于强 任战利 +3 位作者 倪军 白奋飞 唐建云 王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1-805,共5页
目的对富县地区中生界热演化史进行探讨,为该区油气勘探及资源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测温资料和地化资料,采用古地温恢复法、声波时差剥蚀厚度法及盆地模拟法,恢复最大古地温梯度、烃源岩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结果该区三叠纪进入快速沉... 目的对富县地区中生界热演化史进行探讨,为该区油气勘探及资源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测温资料和地化资料,采用古地温恢复法、声波时差剥蚀厚度法及盆地模拟法,恢复最大古地温梯度、烃源岩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结果该区三叠纪进入快速沉降阶段,早侏罗世—早白垩世进入缓慢沉降阶段,早白垩世晚期以来进入后期抬升阶段,剥蚀厚度1 100~1 200 m。结论富县地区长7段烃源岩在中侏罗世174 Ma,进入低成熟阶段;早白垩世136 Ma,进入成熟阶段;早白垩世晚期96 Ma,埋深达到最大,Ro=0.85%,地温梯度为4.8℃/100 m;早白垩世晚期96 Ma以来,生烃作用减弱。富县地区长7烃源岩主生烃期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中生界 热演化史 富县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正宁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33
15
作者 梁宇 任战利 +3 位作者 史政 赵筱燕 于强 吴晓青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1-74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正宁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裂隙作用,成岩自生矿物以绿泥石、自生石英和方解石为主。根据油气包裹体寄主成岩矿物的形成时间序列,识别出两期油气包裹体:第1期油气包裹体...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正宁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裂隙作用,成岩自生矿物以绿泥石、自生石英和方解石为主。根据油气包裹体寄主成岩矿物的形成时间序列,识别出两期油气包裹体:第1期油气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长石粒内愈合的、未切穿次生加大边的微裂隙及石英次生加大边内侧;第2期油气包裹体分布在晚期微裂隙和晚期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中。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呈双峰型:早期峰值温度为110-120℃;晚期峰值温度为140-150℃。对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密度分析表明,研究区延长组油气为"一期两幕"成藏,且具有"边致密,边成藏"的特点。结合研究区延长组热演化史及储层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油气成藏期为早白垩世(距今95-12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成岩作用 油气成藏时期 延长组 富县—正宁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37
16
作者 郭德运 郭艳琴 +2 位作者 李文厚 李克永 龙利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根据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X—衍射资料的详细分析,富县探区延长组成岩作用已经普遍进入晚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胶结充填和溶解作用。压实—压溶及胶结充填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其中碳酸盐、粘土矿物胶结物... 根据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X—衍射资料的详细分析,富县探区延长组成岩作用已经普遍进入晚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胶结充填和溶解作用。压实—压溶及胶结充填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其中碳酸盐、粘土矿物胶结物和石英、长石加大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碎屑颗粒周围形成的绿泥石衬边阻止了部分石英、长石次生加大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使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晚期成岩阶段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及表生成岩作用阶段的大气降水使得碎屑部分碎屑长石和早期的浊沸石胶结物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浊沸石胶结物主要发育在长3油层组,其原因是该层位长石碎屑含量高,并在成岩过程中蚀变形成浊沸石。高岭石在上部长2、长3油层组含量高,可能是印支期大气淡水淋滤对长石溶蚀并发生了高岭石化。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划分出小孔细喉、小孔微细喉、小孔微喉、微细孔微细喉和微细孔微喉型五类孔喉结构,其中最后一种为无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上三叠统延长组 富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富县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64
17
作者 郭艳琴 李文厚 +2 位作者 陈全红 曹红霞 张道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8-224,共7页
原油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气相色谱及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富县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为低成熟-成熟原油。原油饱和烃含量在70%以上;碳同位素值偏轻,δ13C值一般小于-31‰;... 原油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气相色谱及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富县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为低成熟-成熟原油。原油饱和烃含量在70%以上;碳同位素值偏轻,δ13C值一般小于-31‰;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为C17—C23。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是,五环萜烷含量高于三环萜烷,以C30-藿烷、C29-降藿烷为主,伽马蜡烷含量少;甾烷以C27-胆甾烷、C28-麦角甾烷及C29-谷甾烷为主,规则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C28-甾烷含量较低,C27-甾烷与C29-甾烷含量相近。原油和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比表明,长8—长4+5半深湖-深湖相腐泥-混合型泥岩是主要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原油具有一定的运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饱和烃气相色谱 生物标志物 油源对比 安塞-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陕北富县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8
作者 李春玉 谢渊 +2 位作者 刘绍光 黄宏伟 李明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研究表明 ,陕北富县延长组总体为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沉积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是导致岩石储集性较差的先天地质因素 ;岩石中“抗压实性”较差的长石、岩屑等软碎屑颗粒含量高 ,加之延长组砂岩又历经了较长的埋藏期 ,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是... 研究表明 ,陕北富县延长组总体为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沉积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是导致岩石储集性较差的先天地质因素 ;岩石中“抗压实性”较差的长石、岩屑等软碎屑颗粒含量高 ,加之延长组砂岩又历经了较长的埋藏期 ,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形成特低孔渗储层的又一主要原因 ;较强的胶结作用 ,尤其是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 ,对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晚期溶蚀作用不充分且持续时间不长 ,对储层没能发挥明显的改造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县 延长组 特低孔渗砂岩 储层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成岩作用与优质储层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万友利 张哨楠 +2 位作者 丁晓琪 陈倩倩 朱志良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储层砂体成岩作用研究表明,该套砂体受NE向阴山古陆物源控制,碎屑中黑云母等塑性物质含量高,压实作用强,致密程度高,油气充注于致密砂岩背景的优质储层中。富县地区储层砂体致密程度高,主要... 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储层砂体成岩作用研究表明,该套砂体受NE向阴山古陆物源控制,碎屑中黑云母等塑性物质含量高,压实作用强,致密程度高,油气充注于致密砂岩背景的优质储层中。富县地区储层砂体致密程度高,主要是强压实、强胶结、溶蚀作用相对较弱等原因导致。绿泥石环边发育可降低上覆地层压实作用,刚性颗粒含量高可有效降低上覆地层压力对塑性颗粒的变形作用。后期酸性水溶蚀作用的强弱与溶蚀前储层砂体物性和胶结物成份关系密切,储层砂岩溶蚀前孔隙越发育,后期溶蚀作用愈强。优质储层常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特别是主河道粒度较粗、刚性颗粒含量较高的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富县 延长组 成岩作用 优质储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模式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桂成 王秀林 +4 位作者 莫小国 张新建 张亚敏 张放东 杨丽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3,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位于陕北斜坡,通过对该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初次运移的历史、动力、方向和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开始大量生成天然气,为排烃的高峰期,初次运移的动力除扩散作用外,主要是气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位于陕北斜坡,通过对该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初次运移的历史、动力、方向和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开始大量生成天然气,为排烃的高峰期,初次运移的动力除扩散作用外,主要是气源岩所产生的异常压力,方向垂直向下,即指向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的二次运移方向主要是北东向,但由于地层倾角较小,横向进行二次运移的动力不足以及受储集层物性差和砂体展布方向等方面的制约,天然气只能在较短的范围内运移。富县探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最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原油田 富县探区 上古生界 天然气 运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